大卡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2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2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2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2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是指将发动机的活塞液压油输送到方向机的活塞,
使方向机的活塞产生前进力,从而轻松产生转向力,从而减轻转向系统的
负荷。

这种转向系统具有转向力矩可调性、反应力灵敏度高、转向反应快、转弯半径小等特点。

当驾驶员在转向轮上施加力,活塞压力会增加,这将
产生液压力上升,助力器的活塞就会推动转向装置产生前进力,从而产生
快速而均匀的转向力矩,使转弯半径得到大大缩小。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组成部件有:助力器、液压泵、液压马达、
阀门以及液压油箱。

助力器的功能是将液压油从驾驶室的转向轮上进行调节,从而送入液压泵,液压泵将液压油进行压缩,即将液压油泵向液压马达。

液压马达产生张紧的力矩,将液压油输送到液压油箱,从而推动转向
装置的活塞产生前进力,从而产生快速而均匀的转向力矩,从而使转弯半
径得到大大缩小。

阀门的作用是控制液压助力活塞的运动,从而实现转向
力矩的调节。

重型货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结构设计说明书.doc

重型货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结构设计说明书.doc

目录前言 (1)1 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 (2)1.1 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 (2)1.1.1 轴距L (2)1.1.2 前轮距B1和后轮距B2 (3)1.1.3 外廓尺寸 (4)1.1.4 前悬LF和后悬LR (4)1.2 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5)1.2.1 整车整备质量m0 (5)1.2.2 汽车的载客量和装载质量 (6)1.2.3 质量系数 (6)1.2.4 汽车总质量 (7)1.2.5 轴荷分配 (7)2 转向系的概述及主要性能参数 (9)2.1 转向系的概述 (9)2.1.1 转向操纵机构 (9)2.1.2 转向传动机构 (10)2.1.3 转向器 (10)2.1.4 转角及最小转弯半径 (11)2.1.5 对转向系的要求 (13)2.2 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13)2.2.1 转向系的效率 (13)2.2.2 转向器的正效率η+ (14)2.2.3 转向器的逆效率η- (15)2.2.4 角传动比 (15)2.2.5 力传动比 (16)2.2.6 转向器传动副的传动间隙△t (17)2.2.7 转向盘的总转动圈数 (17)3 转向器机械部分的设计与计算 (19)3.1 转向器的结构形式选择 (19)3.2 转向系计算载荷的确定 (20)3.3循环球式转向器设计与计算 (20)3.4 循环球式转向器零件强度计算 (22)4 动力转向系的设计计算 (23)4.1 对动力转向机构的要求 (23)4.2 动力转向机构布置方案的选择 (23)4.2.1 动力转向形式与结构方案 (23)4.2.2 传能介质的选择 (24)4.2.3 液压转向加力装置的选择 (25)4.2.4 液压转向加力装置转向控制阀的选择 (26)4.3 动力缸的设计计算 (27)4.3.1 刚径尺寸Dc的计算 (27)4.3.2 活塞行程s的计算 (29)4.3.3 动力缸缸筒壁厚t的计算 (30)4.4 分配阀的参数选择与设计计算 (30)4.4.1 预开隙e (30)14.4.2 滑阀总移动量e (31)4.4.3 局部压力降p∆ (31)4.4.4 油液流速的允许值[v] (32)4.4.5 滑阀直径d (32)4.4.6 滑阀在中间位置时的油液流速v (32)4.4.7 分配阀的泄漏量Q∆ (33)4.5 回位弹簧的预紧力和反作用阀直径的确定 (33)4.6 油泵排量与油罐容积的确定 (34)4.7 液压动力转向的工作特性 (35)5 转向传动机构设计 (37)5.1转向传送机构的臂、杆与球销 (38)5.2 转向操纵机构的防伤安全措施 (39)6 经济技术路线分析 (42)7 结论 (43)致谢 (44)参考文献 (45)前言100多年前,汽车刚刚诞生后不久,其转向操作是模仿马车和自行车的转向方式,用一个操纵杆或手柄来使前轮偏转实现转向的。

《2024年凹式半挂车液压系统设计与转向机构优化研究》范文

《2024年凹式半挂车液压系统设计与转向机构优化研究》范文

《凹式半挂车液压系统设计与转向机构优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物流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凹式半挂车在运输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液压系统和转向机构作为凹式半挂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车辆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对凹式半挂车的液压系统设计和转向机构优化进行研究,对于提高车辆性能、降低故障率、增强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凹式半挂车液压系统设计1. 设计要求凹式半挂车的液压系统设计需满足以下要求:(1)系统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保证车辆在各种工况下的正常运行。

(2)系统应具备较高的工作效率,以降低能耗,提高运输效率。

(3)系统应具备较好的维护性,方便维修和保养。

2. 设计原理液压系统主要由油泵、油缸、液压阀、油管等部件组成。

设计时,需根据车辆的运行需求,合理选择液压元件,确定系统的工作压力、流量等参数。

同时,需考虑系统的散热、防泄漏等问题,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设计流程(1)需求分析:根据车辆的运行需求,确定液压系统的功能和工作参数。

(2)元件选型:根据需求分析结果,选择合适的液压元件。

(3)系统设计:根据选定的元件,设计液压系统的原理图和结构图。

(4)参数计算:根据设计要求,计算系统的工作压力、流量等参数。

(5)仿真分析:利用仿真软件对设计好的液压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验证其性能和可靠性。

(6)优化改进:根据仿真分析结果,对设计进行优化改进。

三、转向机构优化研究1. 优化目标转向机构的优化主要针对以下目标进行:(1)提高转向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2)降低转向机构的磨损和故障率。

(3)优化转向机构的布局和结构,提高车辆的整体性能。

2. 优化方法(1)结构优化:通过改进转向机构的部件结构和连接方式,提高其灵活性和稳定性。

例如,采用更合理的轴承和轴套布局,减小转向时的摩擦阻力。

(2)材料优化:选用更耐磨、抗腐蚀的材料制作转向机构的部件,降低其磨损和故障率。

例如,采用高强度钢材或合金材料制作转向臂和连接件。

液压转向系统设计

液压转向系统设计

液压转向系统设计液压转向系统的设计原理主要基于液压原理和转向装置原理。

液压转向系统通过液压流体来产生转向力,并将这个力传递到每一个转向轮上,从而改变车辆的行驶方向。

液压流体是由液压泵提供的,液压泵将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并将液压能转移到液压油缸中,最终产生转向力。

液压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是由液压泵提供压力油,压力油通过阀门系统进入液压缸中,从而产生一个转向力。

液压油缸中有一个活塞,当车辆需要转向时,活塞会随着转向角度的变化而移动。

同时,液压泵也会受到转向力的反馈,从而调节液压泵的输出压力。

液压转向系统还通过流体传动来将转向力传递给每个转向轮,从而实现转向。

液压转向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液压泵、液压油箱、液压油管、液压油缸、阀门系统和转向装置等组成。

液压泵负责泵送液压油,液压油箱用于储存液压油,液压油管将液压油从液压泵传递到液压缸中,液压油缸用于产生转向力,阀门系统用于控制液压油的流动方向和流量,转向装置将转向力传递给转向轮。

液压转向系统常见的故障有液压泵失效、液压油泄漏、阀门系统故障、转向装置损坏等。

当液压泵失效时,液压转向系统无法产生足够的转向力,驾驶员感受到转向困难;当液压油泄漏时,液压转向系统无法保持压力,造成转向不稳定;当阀门系统故障时,液压转向系统无法控制液压油的流动,造成转向失控;当转向装置损坏时,液压转向系统无法将转向力传递给转向轮,造成转向无效。

对于液压转向系统的维修方法,首先需要检查液压泵的工作状态,如果发现液压泵出现故障,需要及时更换;其次需要检查液压油管和液压油缸是否有泄漏现象,如果有泄漏需要修复或更换相应的零部件;还需要检查阀门系统的工作状态,如果发现阀门故障,需要修复或更换阀门;最后需要检查转向装置的损坏情况,如果有损坏需要进行修复或更换。

总之,液压转向系统的设计原理、工作原理、结构组成以及常见故障和维修方法对于理解和应用液压转向系统有很重要的作用。

了解液压转向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工作原理可以更好地使用和维修液压转向系统,从而提高驾驶员的操控性能和驾驶安全性。

大卡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大卡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大型载货汽车的发展,新的问题及要求不断设计实践紧密结合,将研究成果最大限度地应用于产品开发过程,不断提高大型载货汽车的性能水平是摆在汽车产品研究与开发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1.2汽车转向系的类型和组成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按驾驶员的意志经常改变其行驶方向,即所谓汽车转向。就轮式汽车而言,实现汽车转向的方法是,驾驶员通过一套专设的机构,使汽车转向桥(一般是前桥)上的车轮(转向轮)相对于汽车纵轴线偏转一定角度。在汽车直线行驶时,往往转向轮也会受到路面例向干扰力的作用,自动偏转而改变行驶方向。此时,驾驶员也可以利用这套机构使转向轮向相反的方向偏转,从而使汽车恢复原来的行驶方向。这一套用来改变或恢复汽车行驶方向的专设机构,即称为汽车转向系。因此,汽车转向系的功用是,保证汽车能按驾驶员的意志而进行转向行驶。
转向系统性能和整车及其它总成、系统的性能息息相关,在系统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考虑整车及其它总成的性能。首先,转向系统必须能够实现整车所要求的车轮转角,这为转向机构的设计及动力转向器匹配提出了基本要求。其次,转向机构和悬架系统必须有协调的运动学关系,这就对转向机构设计提出了附加的要求。这两项要求基本可以在系统设计层面进行分析解决,而和转向系统相关的行驶稳定性及行驶路感则必须在整车层面进行计算分析。
汽车转向系可按转向能源的不同分为机械转向系和动力转向系两大类。机械式转向器由转向器、转向操纵机构和转向传动机构三大部分组成。按照转向器的不同形式可分为循环球式、齿轮齿条式、蜗杆曲柄指销式等转向器。不同的转向器有着不同的特点应用于不同的汽车上。其中小轿车上常用的是齿轮齿条式的转向器。在本文的后面分析中,就是以这种转向器来做分析的。动力式按照加力装置的不同可以分为液压助力式、气压助力式和电动助力式三种。气压助力式主要应用于一部分其前轴最大轴载质量为3一7t并采用气压制动系的货车和客车上。由于气压系统的工作压力较低(一般不高于0.7MPa),使得其部件的尺寸比较庞大;同时压缩空气工作时的噪声和滞后性使得这种助力方式的转向器只配置在极少一部分车辆上。相比之下,液压助力式的转向器成了当今汽车助力转向器的主流。

重型货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结构设计开题报告

重型货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结构设计开题报告

重型货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结构设计开题报告大学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题目重型货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结构设计指导教师院(系、部) 机械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日期教务处印制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现状1.选题的目的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驶时,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

汽车液压动力转向装置具有操作轻便、转向灵活、随动精度高、能吸收路面冲击波等优点,并且能提供大的转向操纵助力,在液压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够依靠机械转向器实现应急转向。

由于本次设计对象为重型载货汽车,所以将采用液压助力方式对其转向系统进行结构设计。

2.选题的意义作为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汽车转向系统是决定汽车主动安全性的关键总成,它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和驾驶员的安全驾驶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何设计汽车的转向特性,使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性能,始终是各汽车生产厂家和科研机构的重要研究课题。

特别是在车辆高速化、驾驶人员非职业化、车流密集化的今天,针对更多不同水平的驾驶人群,汽车的操纵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3.研究现状汽车转向系统经历了纯机械式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3个基本发展阶段。

纯机械式转向系统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造价低廉,目前在一部分转向操纵力不大、对操控性能要求不高的微型轿车、农用车上仍有使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技术成熟、能提供大的转向操纵助力,在重型车辆上广泛应用;EPS 以其特有的优越性而得到青睐,它代表着未来动力转向技术的发展方向,EPS将作为标准配置装备到汽车上,未来一段时间在动力转向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而更新一代的线控转向系统由于有利于提高汽车被动安全性、有利于汽车设计制造、有利于提高汽车乘坐舒适性和汽车操控稳定性等原因,将成为动力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

助力转向系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技术日趋完善。

今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将进一步成熟,线控转向系统将成为我们研究的努力方向。

1二、研究方案及预期结果1. 主要研究内容本设计针对重型载货汽车,采用液压助力进行转向系统的设计,机械转向器部分采用循环球式转向器进行设计,分配阀采用滑阀式分配阀,并对动力缸及转向机构的臂、杆进行设计及转向梯形的优化。

汽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设计

汽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设计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是汽车转向系的一种重要类型,由多个关键部分组成,包括转向器、动力转向机构、分配阀以及液压系统等。这些部分协同工作,通过液压原理实现转向助力功能。转向器作为系统的核心,其方案选择和结构形式对系统性能至关重要。动力转向机构布活性和稳定性。分配阀则负责合理调控液压油的流向和压力,保障转向过程中的平稳性和响应速度。液压系统作为动力源,其工作原理基于液体的不可压缩性和流动性,通过油泵产生压力,驱动液压油在管路中循环,从而为转向器提供助力。整个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旨在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降低驾驶员的操纵力度,使转向更为轻便、灵活。

汽车转向器液压助力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汽车转向器液压助力系统设计--开题报告

汽车转向器液压助力系统设计--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汽车转向器液压助力系统设计一、选题背景及意义转向器是汽车转向系统中的关键部件,用于实现转向的操作。

而液压助力系统则是为了提高车辆操控性和驾驶舒适度而设计的,在汽车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

汽车转向器液压助力系统的设计,旨在提高汽车转向的力度和灵活性,进而提升驾驶者的驾驶体验。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汽车转向器液压助力系统存在一些问题,如转向力度不均匀、转向过度敏感等。

因此,设计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汽车转向器液压助力系统,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设计一种高效可靠的汽车转向器液压助力系统,以解决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升汽车的转向操控性和驾驶舒适度。

具体研究目标如下:1.优化液压助力系统的结构,提高转向力的均匀性和精确度;2.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使转向器对驾驶者的操控更加灵活、精确;3.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故障的发生率。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研究内容:(1)分析和研究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汽车转向器液压助力系统存在的问题;(2)优化液压助力系统的结构设计,提高转向力的均匀性和精确度;(3)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提升转向器对驾驶者操控的灵活性和精确度;(4)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故障的发生率。

2.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对汽车转向器液压助力系统的原理和参数进行研究;(2)仿真分析:利用仿真软件建立液压助力系统的模型,并进行参数调整和优化,模拟不同工况下的转向情况;(3)实验测试: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对优化后的液压助力系统进行实际测试,并对转向力度和灵活性进行评估。

四、预期结果与创新点1.预期结果:(1)优化后的液压助力系统能够提高转向力的均匀性和精确度;(2)设计的控制算法能够使转向器对驾驶者的操控更加灵活、精确;(3)改进后的系统能够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故障的发生率。

2.创新点:(1)通过优化结构设计、改进控制算法等方式提高液压助力系统的转向性能;(2)提出一种新的转向力度传感器和控制策略,使转向操控更加符合驾驶者的感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设计2标准对车辆转弯能力的要求,给转向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课题。

对于长轴距的汽车,必须通过增加转向轮转角才能提高其转弯能力。

对于载货车惯常采用的转向系统结构,大的转角设计很容易造成转向轮与周边部件干涉及转向机构卡死、左右转向不对称等后果。

因此,必须建立转向系统设计计算的辅助分析方法,提高转向系统设计的能力和水平。

转向系统性能和整车及其它总成、系统的性能息息相关,在系统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考虑整车及其它总成的性能。

首先,转向系统必须能够实现整车所要求的车轮转角,这为转向机构的设计及动力转向器匹配提出了基本要求。

其次,转向机构和悬架系统必须有协调的运动学关系,这就对转向机构设计提出了附加的要求。

这两项要求基本可以在系统设计层面进行分析解决,而和转向系统相关的行驶稳定性及行驶路感则必须在整车层面进行计算分析。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大型载货汽车的发展,新的问题及要求不断涌现,在车辆设计与开发领域尚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如何使基础研究与产品设计实践紧密结合,将研究成果最大限度地应用于产品开发过程,不断提高大型载货汽车的性能水平是摆在汽车产品研究与开发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

1.2汽车转向系的类型和组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按驾驶员的意志经常改变其行驶方向,即所谓汽车转向。

就轮式汽车而言,实现汽车转向的方法是,驾驶员通过一套专设的机构,使汽车转向桥(一般是前桥)上的车轮(转向轮)相对于汽车纵轴线偏转一定角度。

在汽车直线行驶时,往往转向轮也会受到路面例向干扰力的作用,自动偏转而改变行驶方向。

此时,驾驶员也可以利用这套机构使转向轮向相反的方向偏转,从而使汽车恢复原来的行驶方向。

这一套用来改变或恢复汽车行驶方向的专设机构,即称为汽车转向系。

因此,汽车转向系的功用是,保证汽车能按驾驶员的意志而进行转向行驶。

汽车转向系可按转向能源的不同分为机械转向系和动力转向系两大类。

机械式转向器由转向器、转向操纵机构和转向传动机构三大部分组成。

按照转向器的不同形式可分为循环球式、齿轮齿条式、蜗杆曲柄指销式等转向器。

不同的转向器有着不同的特点应用于不同的汽车上。

其中小轿车上常用的是齿轮齿条式的转向器。

在本文的后面分析中,就是以这种转向器来做分析的。

动力式按照加力装置的不同可以分为液压助力式、气压助力式和电动助力式三种。

气压助力式主要应用于一部分其前轴最大轴载质量为3一7t并采用气压制动系的货车和客车上。

由于气压系统的工作压力较低(一般不高于 0.7MPa),使得其部件的尺寸比较庞大;同时压缩空气工作时的噪声和滞后性使得这种助力方式的转向器只配置在极少一部分车辆上。

相比之下,液压助力式的转向器成了当今汽车助力转向器的主流。

1.2.1 机械转向系机械转向系以驾驶员的体力作为转向能源,其中所有传力件都是机械的。

机械转向系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三大部分组成。

1 一转向盘;2 一转向轴;3 一转向万向节;4 一转向传动轴;5 一转向器;6-转向摇臂;7 一转向直拉杆;8 一转向节臂;9一左转向节;10、12 一梯形臂;11一转向横拉杆;13 一右转向节图 1-1 机械转向系示意图图 1-1 所示为机械转向系的组成和布置示意图。

当汽车转向时,驾驶员对转向盘 1 施加一个转向力矩。

该力矩通过转向轴2、转向万向节3和转向传动轴 4输入转向器5。

经转向器放大后的力矩和减速后的运动传到转向摇臂 6,再经过转向直拉杆 7 传给固定于左转向节 9 上的转向节臂 8,使左转向节和它所支承的左转向轮偏转。

为使右转向节 13及其支承的右转向轮随之偏转相应角度,还设置7转向梯形。

转向梯形由固定在左、右转向节上的梯形臂10、12和两端与梯形臂作球铰链连接的转向横拉杆n组成。

从转向盘到转向传动轴这一系列部件和零件,均属于转向操纵机构。

由转向摇臂至转向梯形这一系列部件和零件(不含转向节),均属于转向传动机构。

目前,许多国内外生产的新车型在转向操纵机构中采用了万向传动装置(转向万向节和转向传动轴)。

这有助于转向盘和转向器等部件和组件的通用化和系列化。

只要适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设计4当改变转向万向传动装置的几何参数,便可满足各种变型车的总布置要求。

即使在转向盘与转向器同轴线的情况下,其间也可采用万向传动装置,以补偿由于部件在车上的安装误差和安装基体(驾驶室、车架)的变形所造成的二者轴线实际上的不重合。

转向盘在驾驶室安放的位置与各国交通法规规定车辆靠道路左侧还是右侧通行有关。

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规定车辆右侧通行,相应地应将转向盘安置在驾驶室左侧。

这样,驾驶员的左方视野较广阔,有利于两车安全交会。

相反,在一些规定车辆靠左侧通行的国家和地区使用的汽车上,转向盘则应安置在驾驶室右侧。

1.2.2 动力转向系动力转向系是兼用驾驶员体力和发动机动力为转向能源的转向系。

在正常情况下,汽车转向所需的能量,只有一小部分由驾驶员提供,而大部分是由发动机通过动力转向装置提供的。

但在动力转向装置失效时,一般还应当能由驾驶员独立承担汽车转向任务。

因此,动力转向系是在机械转向系的基础上加设一套动力转向装置而形成的。

对最大总质量在12t以上的大型汽车而言,一旦动力转向装置失效,驾驶员通过机械传动系加于转向节的力远不足以使转向轮偏转而实现转向。

故这种汽车的动力转向装置应当特别可靠。

图1-2为一种液压动力转向系的组成和液压动力转向装置的管路布置示意图。

其中属于动力转向装置的部件是:转向油罐、转向油泵、转向控制阀和转向动力缸。

当驾驶员逆时针转动转向盘(左转向)时,转向摇臂带动转向直拉杆前移。

直拉杆的拉力作用于转向节臂,并依次传到梯形臂和转向横拉杆,使之右移。

与此同时,转向直拉杆还带动转向控制阀中的滑阀,使转向动力缸的右腔接通液面压力为零的转向油罐。

转向油泵的高压油进入转向动力缸的左腔,于是转向动力缸的活塞上受到向右的液压作用力便经推杆施加在转向横拉杆上,也使之右移。

这样,驾驶员施于转向盘上很小的转向力矩,便可克服地面作用于转向轮上的转向阻力矩。

1.3动力转向技术的发展汽车转向一直存在着“轻”与“灵”的矛盾。

尽管,人们采用了变速比转向器等手段,但始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

在20 世纪50年代初出现了液压动力转向技术,比较好地缓解了“轻”与“灵”的矛盾,符合人们对转向轻便性更高的要求,在保证其他性能的条件下,能大大降低转向盘上的手力,特别是原地转向时转向盘上的手力。

1.3.1 液压动力转向液压动力转向首先是在大型车辆上得到发展的,随着当时汽车装载质量和整备质量的增加,在转向过程中所需克服的前轮转向阻力矩也随之增加,从而要求加大作用在转向盘上的转向力,使驾驶员感到“转向沉重”。

当前轴负荷增加到某一数值后,靠人力转动转向轮就很吃力。

为使驾驶员操纵轻便和提高车辆的机动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汽车转向系中加装转向助力装置,借助于汽车发动机的动力驱动油泵、空气压缩机和发电机等,以液力、气力或电力增大驾驶员操纵前轮转向的力矩。

使驾驶员可以轻便灵活地操纵汽车转向,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行驶安全性。

液压动力转向系统除了传统的机械转向器以外,尚需增加控制阀、动力缸、油泵、油罐和管路等。

轿车对动力转向的要求与重型车辆不完全相同。

比如大型车辆对动力转向系统噪声的要求较低,轿车则对噪声要求很高,轿车还要求装用的转向器系统结构要更简单、尺寸更小、成本更低等。

但是重型车辆动力转向技术的发展无疑为轿车动力转向技术奠定了基础。

开始阶段液压动力转向的控制阀采用滑阀式,即控制阀中的阀以轴向移动来控制油路。

滑阀式控制阀结构简单,生产工艺性好,操纵方便,宜于布置,使用性能较好。

但是滑阀灵敏度不够高,后来逐渐被转阀代替。

20 世纪 50 年代末沙基诺发明了转阀式液压动力转向,即控制阀中的阀芯以旋转运动来控制油路。

与滑阀相比,转阀的灵敏度高、密封件少、结构比较先进。

虽然由于转阀利用扭杆弹簧来使阀回位,结构较复杂,特别是对扭杆的材质和热处理工艺要求较高。

但是其性能相对于滑阀有很大改进,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并且在齿轮齿条式转向器中布置转阀比较容易,目前在轿车及大部分重型汽车上的液压动力转向采用的均是转阀式控制阀。

在大型汽车上装备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有如下优点:(1)减小驾驶员的疲劳强度。

动力转向可以减小作用在转向盘上的力,提高转向轻便性。

(2)提高转向灵敏度。

可以比较自由地根据操纵稳定性要求选择转向器传动比,不会受到转向力的制约。

允许转向车轮承受更大的负荷,不会引起转向沉重问题。

(3)衰减道路冲击,提高行驶安全性。

液压系统的阻尼作用可以衰减道路不平度对转向盘的冲击;另一方面,当汽车高速行驶时,如果发生爆胎,将导致汽车转向盘难以把握,应用动力转向可以使驾驶员较容易把握转向盘。

同时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也有不足:(1)选定参数完成设计之后,助力特性就确定了,不能再进行调节与控制。

因此协调轻便性与路感的关系困难。

低速转向力小时,高速行驶时转向力往往过轻、“路感”差,甚至感觉汽车发“飘”,从而影响操纵稳定性;而按高速性能要求设计转向系统时,低速时转向力往往过大。

(2)(2)即使在不转向时,油泵也一直运转,增加了能量消耗。

(3)(3)存在渗油与维护问题,提高了保修成本,泄漏的液压油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4)低温工作性能较差。

(4)随着人们对汽车经济性、环保、安全性的日益重视以及大型汽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对液压动力转向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开发出一些新型液压动力转向技术。

这种技术上的改进主要围绕第(1)、(2)点不足。

对第(1)点不足的主要改进措施是将车速引入动力转向系统,得到车速感应型助力特性,发展了两种车速感应型液压动力转向系统。

一种是机械式,通过与调速器及变速器相连的泵来控制油压阀,现在已经很少采用;另一种是电子控制式,通过传感器由EUC控制阀操作,现在用得比较多。

对第(2)点不足,主要通过开发节能泵、提高系统的效率以及电控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来加以改进。

(5) 1.3.2 电动动力转向(6)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

该系统由电动助力机直接提供转向(7)(8)(9)(10)(11)(12)(13)(14)(15)(16)助力,省去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所必需的动力转向油泵、软管、液压油、传送带和装于发动机上的皮带轮,既节省能量,又保护了环境。

另外,还具有调整简单、装配灵活以及在多种状况下都能提供转向助力的特点。

正是有了这些优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作为一种新的转向技术,将挑战大家都非常熟知的、已具有 50 多年历史的液压转向系统。

驾驶员在操纵方向盘进行转向时,转矩传感器检测到转向盘的转向以及转矩的大小,将电压信号输送到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转矩传感器检测到的转距电压信号、转动方向和车速信号等,向电动机控制器发出指令,使电动机输出相应大小和方向的转向助力转矩,从而产生辅助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