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客的意思

合集下载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15自相矛盾学习目标: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4.了解人物思维过程,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图片引入1.同学们,你能根据下面的图片,猜一个成语吗?2.你一定猜出来了吧。

就是“自相矛盾”。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

3.自己大声的读2遍课题《自相矛盾》4.自己从图中找到矛和盾。

矛:前面尖尖的用于攻击敌人的兵器。

盾:是圆形或方形的,用于防御敌人的一种兵器。

书写提示:矛(máo)盾给予(yǔ)二、了解作者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理解大意1.根据下面的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2.读一读下面生字、句子(1)鬻(y ù)吾(w ú)弗(f ú)夫 (2) “楚人有鬻(y ù) 盾与矛者。

”“夫(f 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吾(w ú)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w ú)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其人弗(f ú)能应也。

”3.试着读出韵味和节奏4.结合注释和老师提示理解大意誉之曰誉:称赞吾盾之坚吾:我坚:硬,坚固吾矛之利利:锋利或曰曰:说何如何如:怎么样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之:代词,指“盾”。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之:相当于“的”。

4.用自己的话讲讲《自相矛盾》这个故事。

四、走进寓言,了解人物思维过程1.默读课文思考“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学习提示:矛刺破了盾说明矛非常锋利,而盾不够坚固。

矛刺不破盾则说明,矛不锋利而盾相当坚固。

那楚人的矛是锋利还是不锋利?盾是坚固还是不坚固?确实有问呀?围观者论证了楚人的话不成立。

他才会发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的质疑。

楚人并不愚钝思考后发现自己说法前后矛盾,哑口无言“弗能应也”。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知识点巩固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楚有祠(cí)者,赐其舍人②卮③(zhī)酒。

舍人相谓日:“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日:“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suì)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①祠: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先或有功德的人的地方。

这里是祭祀的意思。

②舍人:门客。

③卮:古代盛酒的器皿,相当于“壶”。

[1]这个故事概括为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再写出三个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蛇固无足”中“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4]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什么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课外阅读。

道旁苦李王戎①七岁,尝②与诸③小儿游④。

看道旁李树多子⑤折枝⑥,诸儿竞⑦走⑧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⑨。

注释: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

②尝:曾经。

③诸:众人。

④游:玩。

⑤子:果实。

⑥折枝:压弯了树枝。

⑦竞:争着。

⑧走:跑。

⑨信然:果真这样。

[1]文中形容路边李子树上李子多的一个词是()A.折枝B.竞C.多子[2]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的原因是()A.道旁而多子B.此必苦李C.取之信然[3]读了故事,我知道王戎是一个()的孩子。

A.仔细观察B.依靠猜想C.故弄玄虚3. 文言文阅读。

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咏史》龚自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咏史》龚自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咏史》龚自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咏史》是清代清代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的一首爱国诗,表达了诗人的忧愤之情。

此诗是作者于1825年,即道光五年冬季客居昆山时所作。

此题虽为“咏史”,实为揭露社会现实。

作品原文:咏史①龚自珍金粉②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③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④。

避席畏闻文字狱⑤,著书都为稻粱谋⑥。

田横⑦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作品注释:①此题虽为“咏史”,实为揭露社会现实,作于清道光五年乙酉(公元1825)。

②金粉:妇女化妆用品,用作繁华绮丽之意。

③牢盆:煮盐器,代指盐商,此诗中实指主管盐务的官僚。

④踞上游:指占居高位。

⑤文字狱:反动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以文字犯忌,罗织罪名。

⑥稻粱谋:只考虑维持生计。

语出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一诗:“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⑦田横:秦末群雄之一,原为齐国贵族,在陈胜吴广起义后,田横与田儋、田荣也反秦自立,兄弟三人先后占据齐地为王。

后刘邦统一天下,田横不肯称臣于汉,率门客逃往海岛,刘邦派人招抚,田横被迫赴洛阳,在途中自杀。

作品译文:繁华绮丽的江南富庶之地,这些没有见识,没有理想、更没有操守、既彼此勾结、又互相排斥,终日以争名逐利为业的所谓名流。

同盐务的官僚、大盐商关系亲近的门客,把持了全部盐政,摇着团扇的才人,占据着朝廷高位。

中途离席是因为怕听到有关文字狱的消息和议论,著书写作只是为了糊口而已。

如果田横带领的五百多人,难道他们回来全部封侯?创作背景:此诗是作者于1825年,即道光五年冬季客居昆山时所作。

虽名咏史,实是讽时。

作品鉴赏(一):首联:“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讽刺当时社会上那些沽名钓誉、互相标榜的风头人物。

他们大多为依附权贵门下的知识分子,这些人没有见识,没有理想、更没有操守,既彼此勾结,又互相排斥,终日以争名逐利为业,即诗中所说的“恩怨”。

金粉,古时妇女化妆用的铅粉,这里指繁华绮丽的生活。

东南十五州,泛指江南富庶之地。

古代对食客的称呼

古代对食客的称呼

古代对食客的称呼
古代对食客的称呼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称呼:
1. 门客:指古代达官贵人家中养的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人,如谋士、武士、文人等。

2. 幕僚:古代各级官员所聘请的私人行政助理,主要负责协助官员处理政务。

3. 谋士:指为别人出谋划策的人,在古代多指一些有智慧、有才能的人。

4. 食客:指古代豪门贵族家中供养的一些有才能、有学问的人。

5. 宾客:指古代贵族、官僚家中的客人,也包括一些食客。

这些称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反映了古代社会中食客这一特殊群体的存在。

1。

[画蛇添足文言文寓意]画蛇添足寓意

[画蛇添足文言文寓意]画蛇添足寓意

[画蛇添足文言文寓意]画蛇添足寓意画蛇添足寓意篇(1):画蛇添足原文及相关释义1、原文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2、注释1.祠(cí):祭祀。

周代贵族一年四季都要祭祀祖宗,每个季度祭祀都有专门的称呼,春天祭祀叫“祠”。

祠者:主管祭祀的官员。

2.舍人:门客,手下办事的人。

3.卮(zhī):古代的一种盛酒器,类似壶。

4.相谓:互相商议。

5.请画地为蛇: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

画地:在地面上画(画的过程)。

为蛇:画蛇(画的结果)。

6.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

引:拿,举。

7.蛇固无足:蛇本来就没有脚。

固:本来,原来。

8.子:对人的尊称,您;你。

9.安能:怎么能;哪能。

10.为:给;替11.遂:于是;就。

12.赐:赏赐,古代上给下,长辈给晚辈送东西叫赐。

13.为之足:给它画上脚。

足(此句中的足):画脚。

14.终:最终、最后。

15.引:拿起。

16.且:准备。

17.成:完成。

18.余:剩余。

19.足:脚。

20.亡:丢失,失去。

21.为:给,替。

22.乃左手持卮:却,表示转折23.夺其卮曰:他的,指代先成蛇者24.遂饮其酒:那,指示代词25.终亡其酒:那,指示代词26、谓:对......说。

3、译文古代楚国有个主管祭祀的人,祭祀过祖宗以后,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的门客一壶祀酒。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那么多人一起喝这壶酒肯定不足够,一个人喝它还有剩余。

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一个人最先画好了蛇,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

”他还没有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于是他喝掉了那壶酒。

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文言文阅读训练:《说苑孟尝君寄客于齐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说苑孟尝君寄客于齐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说苑•孟尝君寄客于齐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孟尝君寄客于齐王,三年而不见用,故客反谓孟尝君日:“君之寄臣也,三年而不见用。

不知臣之罪也,君之过也?”孟尝君日:“寡人闻之,缕理针而入,不因针而急;嫁女因媒而成,不因媒而亲。

夫子之杖必薄矣,尚何怨乎寡人哉?”客日:“不然!臣闻周氏之誉、韩氏之卢,天下疾狗也。

见兔而指属,则无失兔矣;望见而放狗也,则累世不能得兔矣。

狗非不能,属之者罪也。

”孟尝君日:“不然!昔华舟、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F也。

芨子诚能刑于内则物应于外矣夫土壤且可为忠况有食谷之君乎?”客日:“不然!臣见鹤鸦巢于苇苕,著之以发,建之,女工不能为也,可谓完坚矣。

大风至,则苕折卵破子死者,何也?其所托者使然也。

且夫狐者,人之所攻也;鼠者,人之所熏也。

臣未尝见稷狐见攻、社鼠见熏也,何则?所托者然也。

”于是孟尝君复属之齐王,齐王使为相。

庄周贫者,往曾粟于魏文侯。

文侯日:“待吾邑粟之来而献之。

”周日:“乃今者周之来,见道傍牛蹄中有通鱼焉,大息谓周日:'我尚可活也!'周日:,须我为汝南见楚王,决江、淮以溉汝。

'笫鱼日:'今吾命在盆瓮之中耳,乃为我见楚王,决江、淮以溉我,汝则由我枯鱼之肆矣。

'今周以贫故来贷粟,而日'须我邑粟来也而赐臣',即来,亦求臣佣肆矣。

”文侯于是乃发粟百钟,送之庄周之室。

(节选自《说苑・善说》)材料二:孙卿日:“夫谈说之术,齐庄以立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譬称以谕之,分别以明之,欢欣愤满以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神之。

如是,则说常无不行矣。

”夫是之谓能贵其所贵。

(节选自《说范・善说》)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君子诚能A刑于内B则物C应于外矣D夫土壤E且可F为忠G况有H食谷之君乎?I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意为借助、依靠,与《过秦论》“因河为池”中的“因”意思相同。

关于水浒传的成语及解释100个

关于水浒传的成语及解释100个

关于水浒传的成语及解释100个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描绘了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宋江带领一群武艺高强的英雄好汉在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水浒传》中融入了大量的成语,这些成语既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又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感慨。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并解释其中的100个成语。

1. 蛟龙得水:比喻人得到恰当的环境或机会,就能大显身手。

2. 风卷残云:比喻众人一起努力,将残敌全部消灭。

3. 鸟尽弓藏:比喻事情结束后,就隐藏起来,不露声色。

4. 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情;多此一举。

5. 指鹿为马:指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6. 杞人忧天:比喻无事自扰,疑神疑鬼。

7. 悬梁刺股:形容学习勤奋刻苦,孜孜不倦。

8. 水中捉月:比喻徒劳无功。

9. 名落孙山:比喻考试或选拔落选。

10. 画龙点睛:比喻在文章或事情的最后加上关键性的一笔,使之更加生动形象。

11. 狐假虎威:比喻借别人的势力欺压别人。

12. 嗤之以鼻:嘲笑轻视。

13. 车载斗量:形容物品多到无法计算。

14. 针锋相对:比喻争论或斗争双方相持不下。

15. 赴汤蹈火:形容为了正义的事业而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16. 虎头蛇尾:开始时气势汹汹,后来却无力完成。

17. 能屈能伸:能够适应环境,柔中带刚。

18.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猜疑心重。

19. 救火填井:比喻在紧急关头用不切实际的方法解决问题。

20. 分道扬镳:比喻各奔东西,各忙各的。

21. 闭门造车:比喻只凭主观主张,不听取别人意见而自己做事。

22. 自食其果:比喻坏事由存心不良者自食其果。

23. 魑魅魍魉:指各种妖魔鬼怪,比喻形形色色的坏人或坏事。

24. 老牛舐犊:老牛舔舐嫩犊,比喻长辈勉励晚辈。

25.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好酒,意在思乡,比喻好象做一些事,实际上另有目的。

26. 草船借箭:比喻物质简单,但能发挥极大作用。

27. 过河拆桥:比喻达到目的后,不再为他人考虑。

28. 嗤之以鼻:嘲笑轻视。

小学生经典文言文(小古文、成语、典故等)含生字注意、解释、翻译、主题理解

小学生经典文言文(小古文、成语、典故等)含生字注意、解释、翻译、主题理解

1、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zhì)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xián)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zhì)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zhì),称物以载(z ài)之,则校(jiào)可知矣(yǐ)。

”太祖悦,即施(shī)行焉(yān)。

【注释】:①智意:聪明才智②致:送给③群下:部下,下属④咸:都、全部⑤校:考察,衡量⑥太祖悦,即施行焉:太祖(曹操)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译文】:曹冲五六岁的时候,聪明才智所达到的程度,像成人一样。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太祖想知道这象的重量,问过属下,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赶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用其他东西代替大象,然后称一下这些东西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太祖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2、望梅止渴魏武行役(yì),失汲(jí)道,军皆(jiē)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ráo)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①役:打仗②失:丧失,失掉,没③汲:水源④军:喻指全军⑤乃:就⑥饶:富足,多⑦饶子:果实结得多⑧闻:听说⑨乘:利用⑩及:到了⑾源:水源【译文】: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部队赶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寓意】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3、翠鸟移巢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③,爱之,恐坠④,稍下⑤作巢。

子长羽毛,复⑥益⑦爱之,又更下巢⑧,而人遂⑨得而取之⑩矣。

——冯梦龙《古今谭概》【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雄的叫翡,雌的叫翠,经常栖息在水边的树洞内,捕食昆虫、小鱼。

②避患:避免灾祸。

③及生子:等到生了小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客的意思
【拼音】:mén kè
【解释】:官僚贵族家中豢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

门客作为贵族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那时的养客之风盛行。

每一个诸侯国的公族子弟都有着大批的门客,如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等。

就是在古代达官贵人家中养的一些人,有的是有具有真才实学,能在关键时刻替主人办事的,但是也有一些是徒有虚名,骗吃骗喝的。

他们的身份和家奴是不同的,平时没有固定的工作,不必干杂役,照样吃喝领工资。

只是主人需要他们办什么事时,才跟他们安排工作。

养门客最盛行是在战国时期,战国四公子就以养门客而著称。

【近义词】:食客
【造句】:
1、林冲作为柴进的门客,受到了非常高的礼待。

2、他只不过是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一位门客。

3、陈英这么做无异于老虎头上扑苍蝇!闹不好会被吕不韦以谋逆之罪灭族!但陈英没有丝毫恐惧之心,继续下达他的军令!“嫪毐的府邸在哪里?他有多少门客?”。

4、平原君爱才好士,门客很多。

5、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客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

6、汉高祖刘邦将田横下葬后,田横的两名门客于田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