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与冲突
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

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引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关系。
有时候,我们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而另一些时候,我们对自然施加压力、引发冲突。
本文将分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冲突,并探讨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推动可持续发展。
和谐:合作与依存尽管人类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但我们也依赖于自然提供的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
例如,空气、水源、食物和药物都是来自于大自然的恩赐。
人们通过农业、渔业和林业等方式从土地和海洋中获得生活必需品。
此外,许多文化也将自然视为灵感之源,并且在宗教习俗中表达出对大自然的崇拜。
除了直接获益外,人类还通过保护生态系统来实现长期的利益。
例如,森林可以减轻气候变化并保持土壤稳定性。
湿地则能净化水源并防止洪水灾害。
我们与自然的和谐在于认识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冲突:过度开发与环境破坏尽管和谐是一种理想状态,但人类活动有时会对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大规模采伐森林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过度捕捞引起了海洋资源枯竭,而污染物排放则危害了空气、水源和土壤。
此外,全球变暖也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这主要由于过量排放温室气体所致。
温室气体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现象,并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产生极大影响。
可持续发展:寻找平衡点为了实现人与自然之间更加持久的和谐关系,我们需要迈向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旨在满足当前需求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能力满足其需求。
它涉及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以确保我们的行动不会给自然环境带来永久性的损害。
推动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来促进可持续经济增长。
企业可以采取节能减排、回收利用等措施来降低环境影响并推动绿色发展。
公众可以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提高环保意识并积极改变生活方式。
结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多面的,在某些方面我们相互合作依存,而在其他方面我们却存在冲突。
和谐与冲突的统一

和谐与冲突的统一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和谐与冲突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共生共存的关系。
和谐是指不同个体、组织或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的状态;而冲突则是指由于利益、观念、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对立、斗争或矛盾。
尽管和谐与冲突似乎是矛盾的,然而它们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却并不是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人的社会性使得和谐与冲突的统一成为可能。
作为社会动物,人类离不开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
和谐是人们相互依存的结果,它使得个体因为彼此的协调而能够共同生活、共同发展。
在家庭、学校、工作等各个层面,人们追求和谐的目标,通过沟通、妥协和合作来解决冲突,进而促进个体的成长与社会的进步。
因此,和谐与冲突的统一并非简单地调和冲突,而是在冲突之中寻求建立和谐的基础。
和谐与冲突的统一也体现在生态系统中。
自然界的生物和环境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在一个完全和谐的生态系统中,各个物种之间的关系是平衡而稳定的。
然而,生态系统的动态性和不可预测性使得冲突成为了自然界的常态。
物种之间的竞争、捕食和生存斗争都是生态系统中无可避免的现象。
然而,这些冲突也推动了进化的进程。
比如,猎物和捕食者之间的冲突促使了物种进化出不同的捕食和逃生策略,保持了物种之间的相对平衡。
因此,生态系统中的和谐并不是完全的稳定状态,而是在冲突中不断调整和变化的。
在文化领域,和谐与冲突的统一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不同文化之间的对立与融合,构成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宝贵财富。
正因为存在文化冲突,各个文化才有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和特色。
然而,文化的对立与冲突也是导致社会动荡和分裂的根源。
历史上许多战争和冲突就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争夺而引发的。
因此,在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同时,保持和谐的社会氛围,尊重、包容不同的文化背景,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
和谐与冲突的统一也存在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
社会的进步往往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冲突和社会变革。
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民权运动以及劳工运动等都是冲突与改革的结果,它们推动了社会变革与发展。
文化冲突与和谐 解决文化冲突与促进和谐共处的方法

文化冲突与和谐解决文化冲突与促进和谐共处的方法文化冲突与和谐:解决文化冲突与促进和谐共处的方法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文化交流与融合变得越来越频繁,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也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象。
解决文化冲突、促进不同文化的和谐相处,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解决文化冲突和促进和谐共处的方法。
1. 尊重与理解在解决文化冲突与促进和谐共处的过程中,首要的原则是尊重与理解。
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努力理解其中的差异和不同。
倾听他人的观点,虚心接受不同的文化观念,避免将自己的文化标准强加于人。
2. 互惠互利的交流为了解决文化冲突与促进和谐共处,积极推动互惠互利的文化交流至关重要。
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组织多元文化庆祝活动,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了解与认同。
此外,各国间可以加强教育交流,鼓励学生互访,从小培养跨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3. 建立合作与共赢的关系文化冲突的解决要建立在合作与共赢的基础上。
不同文化的个体或团体可以选择合作伙伴,共同开展文化交流项目,共同解决文化冲突。
通过合作,不同文化可以相互提供资源和支持,开展共同的文化创作和活动,促进和谐共处。
4. 着眼于共同利益与价值观为了解决文化冲突,必须寻找各文化间的共同利益与价值观。
承认和强调共同的价值观,将有助于建立共同的文化认同。
例如,追求和平、公正、人权等是跨文化共享的价值观,通过强调这些共同价值观,可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
5. 法律与政策的支持解决文化冲突需要法律与政策的支持。
各国可以制定针对文化冲突的立法,并加强对跨文化交流的管理与监督。
此外,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支持不同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为文化和谐共处提供保障。
6. 教育与培训为了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教育与培训至关重要。
学校和社区可以开设跨文化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欣赏。
此外,为外来人口提供适应当地文化的培训,有助于促进文化融合与和谐共处。
7. 媒体与传播媒体与传播在解决文化冲突与促进和谐共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化解冲突与和谐相处

化解冲突与和谐相处冲突是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每个人在不同的时候和不同的人都可能会面临各种冲突。
然而,解决冲突并实现和谐相处是我们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所必需的技巧。
本文将探讨化解冲突并在各种情况下实现和谐相处的方法。
首先,建立良好的沟通是解决冲突的关键。
当发生冲突时,被冲突涉及的各方需要坐下来认真倾听对方的观点和想法。
用心倾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们的感受和观点,是成熟解决冲突的第一步。
同时,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要尽量客观和平衡,避免使用攻击性的措辞,以免使冲突加剧而无法得到解决。
其次,培养共情能力也是化解冲突和实现和谐相处的关键之一。
共情是指能够理解他人感受和观点的能力。
当我们能够从对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感受到他们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并找到建立共同利益的解决方案。
共情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积极倾听、持开放态度和尊重他人来实现。
另外,解决冲突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
尽管冲突可能令人愤怒或焦虑,但是投入情绪和情感进来通常不会有好结果。
冲突解决需要理性地分析问题,寻求可行的解决办法。
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就能够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无谓的争吵和矛盾。
此外,建立妥善的解决冲突机制也是实现和谐相处的必要条件。
解决冲突需要各方的合作和互信。
可以制定一套公正的程序来解决各种冲突,确保各方都能公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
这样的机制可以提高冲突解决的效率和公正性,同时也可以增强各方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最后,积极寻求妥协和达成共识也是解决冲突并实现和谐相处的重要因素。
在冲突解决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双方做出一定的让步。
寻求妥协和达成共识可以是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可以促进各方之间的和谐和友好关系。
妥协并不代表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彼此的需求和利益。
总而言之,解决冲突和实现和谐相处是我们与他人良好关系的关键所在。
要化解冲突,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培养共情能力,保持冷静和理性,建立妥善的解决冲突机制,并积极寻求妥协和达成共识。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冲突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冲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冲突是人类社会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和谐是指人们相互之间关系良好、相互协调的状态,而冲突则是指人们之间存在的分歧、争执或者利益冲突等情况。
和谐与冲突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它们的相互作用和平衡,对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和谐与冲突的本质和谐与冲突都是人类社会中不同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和谐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基础上的,它需要人们在相互交往中保持良好的关系和信任。
冲突则是因为人们的意见、价值观和利益存在差异而引发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人们的创新和进步的动力。
二、和谐与冲突的关系和谐与冲突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
和谐是通过处理冲突、平衡利益等方式来达到的,而冲突又可以促进人们思考、调整关系、改善社会。
和谐与冲突之间的关系犹如一对磁铁,两极互相吸引,又相互排斥,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动力。
三、和谐的重要性和谐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基础。
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人们在共同追求目标的道路上团结一致,形成合力,共同实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和谐的环境可以促进人们的健康成长和幸福感,增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四、冲突的积极意义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人们的创新和进步的动力。
冲突使人们不断思考自己的立场、价值观,并借此机会来反思和调整自己的观点。
冲突还能够提升人们的智慧和能力,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五、实现和谐与处理冲突的方法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相互尊重和沟通交流。
重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处理冲突和分歧,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此外,也需要倡导包容和宽容的精神,尊重多样性和个体差异。
在处理冲突时,要以合理、公正的方式解决争端,重视平等和个体的利益。
借助第三方的介入和调解,寻求合作与妥协的可能性。
同时,也需要强调法治的力量,通过法律和规章制度来管理和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六、结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冲突是人类社会中不可分割的矛盾体。
和谐与矛盾的作文800字

和谐与矛盾的作文800字Harmony and Conflict.英文回答:Harmony and conflict are two fundamental aspects of human existence. They coexist and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in various aspects of our lives. Harmony refers to a state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cooperation, and balance, while conflict refers to a state of disagreement, tension, and opposition.In personal relationships, harmony is essential for maintaining healthy connections. For example, in a romantic relationship, harmony is achieved when both partners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respect each other's boundaries, and support each other's goals. This creates a loving and nurturing environment. On the other hand, conflict arises when there is a lack of understanding, different values, or unresolved issues. This can lead to arguments,misunderstandings, and even the breakdown of the relationship.In the workplace, harmony is crucial for productivity and a positive work environment. When colleagues work together harmoniously, they can achieve common goals efficiently. For instance, a team that communicates effectively, respects each other's opinions, and collaborates well is more likely to succeed. However, conflicts may arise due to differences in opinions, competition for resources, or power struggles. These conflicts can hinder productivity, create a hostile work environment, and negatively impact the overall success of the organization.In society, harmony is essential for social cohesion and progress. When people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and cultures live harmoniously, they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promote diversity, and work towards common goals, such 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justice. For instance, a society that values inclusivity and equality creates opportunities for everyone, regardless of their race,gender, or social status. However, conflicts may arise dueto discrimination, inequality, or conflicting interests. These conflicts can lead to social unrest, protests, oreven violence.中文回答:和谐与矛盾是人类存在的两个基本方面。
内心与外在的和谐与冲突

内心与外在的和谐与冲突人的内心和外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存在,它们常常会在某些情况下发生冲突,但也有可能达到和谐共处。
这种关系恰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既存在着矛盾冲突,又存在着和谐共生。
在我看来,内心是一个人真实的自我,是思想、理念、信仰的彰显,是我们私密且难以触及的一部分。
而外在则是与他人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是被价值观念影响下的行为表现。
内心和外在不同于个人的外貌和社会地位,而更多是关于个体的思想和情感。
当内心与外在保持和谐时,一个人将变得自信、满足,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内在的价值观念与外在的道德准则相符,我们会感到平衡与和谐。
例如,如果我们对善良、友爱、公正有着深切的内心追求,并将这些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那么我们会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增强自己的自信和满足感。
在这种情况下,内心和外在呈现出完美的融合。
然而,内心和外在之间也可能产生冲突。
这种冲突主要源于社会价值观念与个体的内心追求之间的不一致。
例如,当社会对某种行为或价值观念加以赞扬或批判时,我们的内心可能与之产生剧烈的冲突。
我们会面临着选择真实表达自我还是适应社会期望的抉择。
因此,内心和外在的冲突可能会使得我们感到困惑和迷失。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寻找一种平衡点。
我们可以通过思辨和反思来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和内心追求,并尝试在社会价值观念的范围内寻找到适应和接纳自己的方法。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盲从社会的期望,而是要通过内外融合找到一个平衡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割裂内心和外在的联系,而是要找到二者的共通点,将内心追求与社会期望相结合。
内心与外在的和谐与冲突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我们的内心随着成长和经历的丰富而不断变化,而社会价值观念也在不断演变。
因此,这种关系永远不会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调整。
总之,内心与外在的和谐与冲突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主题。
当内心和外在保持一致时,我们将享受到自信和满足。
然而,当二者发生冲突时,我们需要寻找一种平衡点,将内心追求与社会期望相结合。
如何有效处理冲突保持和谐关系

如何有效处理冲突保持和谐关系冲突是人际关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无论是家庭、工作还是社交场合,都有可能发生冲突。
然而,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方式来处理冲突,以维护和谐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一些如何有效处理冲突并保持和谐关系的方法。
一、深入了解冲突的根本原因当冲突出现时,我们不能仅仅看到表面上的矛盾和对立,而是应该深入了解冲突的根本原因。
有时候冲突可能是由于误解或沟通不畅引起的,而有时候可能是因为价值观、利益冲突等更深层次的原因。
只有了解冲突的本质,我们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二、保持冷静和理性处理冲突时,情绪往往会左右我们的判断和行为。
因此,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的态度。
避免情绪化的言行,用平和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意见。
同时,也需要倾听对方的观点,理解对方的感受。
只有冷静和理性地处理冲突,我们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三、积极沟通与妥协在处理冲突时,积极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坦诚地交流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同时也要倾听对方的观点。
通过积极的沟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妥协也是处理冲突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都需要做出一定的让步,以达到双赢的结果。
四、寻求第三方的协助有时候,冲突可能双方难以直接解决,这时候可以考虑寻求第三方的协助。
第三方可以是一个公正、中立的人,比如一位亲朋好友、上级、或者专业的冲突解决者。
第三方可以帮助双方更客观地看待问题,并提供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氛围。
五、学会总结与反思每一次冲突都是我们个人和人际关系的一次经验。
因此,学会总结与反思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总结和反思,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处理方式是否得当,是否有改进的空间。
同时,也可以从冲突中学到更多的经验和教训,提升我们的应对能力。
结语:处理冲突是一项需要技巧和耐心的任务,但它也是我们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发展的一个机会。
通过深入了解冲突的根本原因、保持冷静和理性、积极沟通与妥协、寻求第三方的协助以及学会总结与反思,我们可以有效地处理冲突,并保持和谐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谐与冲突——中西方写作美学法则的比较Harmony and Conflict——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Writing Aesthetic Rule曾琴ZENG Qin(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公共教育部海南海口 571100)摘要:和谐与冲突是中西方写作所呈现出来的两大不同特点,或者说两种不同的表达风格。
在中国古代写作美学中,也随处都充满了和谐的思想和规则。
中国古代形成的文章结构范式:“起、承、转、合”,就是一种和谐的文章结构模式,在总体的平衡中求变化,在舒缓的矛盾冲突中求融合。
西方文学从其两个源头《荷马史诗》和《圣经》起,就充满了善恶的搏斗、充满了大量的“恶”的因素。
西方文学中,除了“恶”与“善”的冲突之外,还充满原欲与理性的冲突。
但和谐与冲突,其实又是互为联系的,是一体的双面。
关键词:中西方;写作美学;法则;比较;和谐与冲突是中西方写作美学所呈现出来的两大不同特点,或者说两种不同的表达风格。
中国传统的写作追求的是和谐,而西方传统的写作却充满了冲突的架构和风尚。
但同时中国传统写作中也不乏冲突;而在西方传统写作中,冲突的背后,其实是追求心灵净化的和谐。
和谐与冲突是互为联系的,是一体的双面。
一、和谐:中国传统写作美学的重要法则(一)哲学史上,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等学派都有丰富的和谐思想。
1、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天人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⑴,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归。
道家的另一代表人物庄子也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⑵的境界。
儒家对天人合一观念也进行了许多阐发。
《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都是在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
孟子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⑶他所追求“上下与天地同流”的境界。
2、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提倡宽和处世,协调人际关系,创造“人和”的人际环境,追求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为主题的大同社会。
孔子所提出的理想人格是善于以宽厚处世,协和人我,从而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
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⑷孟子也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⑸他还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⑹道家经典《老子》给人们描绘了一个人与人之间“无欲”、“无为”、“无争”,彼此和谐相处,宽大为怀,人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理想社会。
老子提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以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⑺3、在心与身的关系上,主张人之身心和谐,保持平和、恬淡的心态,正确处理理与欲的关系。
儒家肯定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正当追求,肯定人的正当欲求。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⑻“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⑼但他又强调“欲而不贪”⑽,反对放纵欲念。
他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已衰,戒之在得。
”⑾也就是说,人们在追求情欲上,在喜怒哀乐上,在追求物质利益上,要掌握中和的原则,要保持平衡谦和的心态。
道家创始人老子也主张人之形体与精神的合一,他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⑿“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⒀这是说,具有和谐的人格,就能消除个我的固蔽,化除一切的封闭隔阂,超越于世俗偏狭的人伦关系局限,以开豁的心胸与无所偏的心境去看待一切人物。
(二)和谐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无论是文学、音乐、舞蹈、建筑都十分重视和谐的审美趣味。
当代著名美学家周来祥先生对和谐美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美是和谐,美是感性对象内容与形式、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个体和社会、个人与自己的和谐。
”⒁和谐的思维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人们通常思维方式上的主客二分,强调人和世界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共生、物我的交融。
在中国古代写作美学中,也随处都充满了和谐的思想和规则。
孔子说:“诗可以兴、观、群、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体现了一种温柔敦厚的和谐的写作美学思想。
中国古代形成的文章结构范式:“起、承、转、合”,就是一种和谐的文章结构模式,在总体的平衡中求变化,在舒缓的矛盾冲突中求融合,追求和谐优美的景象、伦理和心灵境界,营造人物故事的美满大结局。
现代作家沈从文的《边城》详尽展示中国写作美学法则所追求的和谐境界。
《边城》是以湘西为背景的一个小说,它主要描写了20世纪初中国湘西一个小镇上发生的故事,展现了湘西小镇如世外桃源一般的风景美、风情美和人伦美、人性美,它承载着沈从文的“和谐梦想”。
里面所有人都像生活在与现实隔绝的世界中,体现了一种人世间的淳朴、自然的美好。
《边城》集中、全面地通过环境、人性等多元因素的描写为我们展现着中国写作的和谐之美:1、独具色彩的环境美作者以恬静悠远的风格,用湿润柔和的笔调,借诗词曲赋的意境,描写了湘西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以中国传统的山水画的独特手法描摹了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青翠的风景画,使我们置身于桃园梦境般的绿色和谐世界中。
小说刻意突出“绿”的色调美,绿色带给人们的是希望是和平是内心深处的那份平静,小说中的自然环境以及边城人的平静心态无不体现着一种色彩——“绿”,连主人翁的名字翠翠,也寓含着浓烈的绿意。
2、纯朴和谐的人性美沈从文在作品中对于人性的歌颂也理所当然地构成了其“和谐梦想”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作品有意识的在人性层次上叙述故事,以这种形式来启发人性中美好的东西,表现每个人的人生形式——优美,自然,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沈从文说,《边城》写的是“湘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连在一起时,各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作者刻意发掘边城山民身上那种“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那颗与天地相谐的赤子“爱心”。
人性本善,善的本质所体现出的就是“和”为贵,突出的核心是中国人传统“和”的思想,以人与人之间相外来体现一种人性中的和谐之美。
老船夫是作者人性美理想的体表,老船夫对翠翠的爱是无私的,他时时关心着孙女的心理变化,并以此来揣摩孙女的思想,可谓是煞费苦心,他愿意为孙女付出自己的一切。
在抚养孤雏长大之后,时时以自己苦命的女儿为戒,一心想为自己的孙女找一个好人家,得到自由幸福的爱情。
起先他以为天保对翠翠有意,就极力撮合两人,并指出“车路”和“马路”求爱的途径,引来天保家的提亲,未料翠翠不答应,好心办了坏事。
当他明白翠翠爱的是二老时,又忙碌奔波,无奈由于天保的死而遭到冷落,他又极疼爱孙女,害怕孙女受到伤害,独自忍气吞声,以致郁闷忧愁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随着白塔的倒掉而死去了。
可见,老船夫的人性内涵是多么的丰富与真实,他用一颗至善的心向世人展示了他至情至爱的崇高人性美。
这种纯朴如太古的人性是老船夫真善美的流露。
围绕关于翠翠的婚事,特意放大了去表现一位平凡老人充满人性美、伦理美的宽广浩瀚的胸襟,即一个纯真、至善、完美的人性的生命个体。
换言之,为其纯粹的人性做一幅特写。
3、人与社会的和谐美《边城》中最让我们痴迷、感动的正是边城子民的这种重义轻利、守约、守信、性情豪放而又勇敢诚实的美好品质。
对于今天道德沦丧的都市来讲,《边城》这里的一切都那么温馨、纯净,如同茶峒的山绿得逼你的双眼,白河的水清澈得一眼能看到河底的鹅卵石,山间飘荡的白云没有一缕的杂色。
正因为这里独特的自然和人际的和谐关系,我们才陶醉在沈从文为我们所描绘的世外桃源的一切。
通过对湘西社会诗情画意的描写,我们所读到的是边城人民有别于都市商业熏染下的动物式的生存生命形式,在这种生命形式中表现出的是对真、善、美的追求。
二、冲突:西方传统写作美学的重要法则(一)在西方传统的写作美学法则中,虽然我们也能够到“和谐”的影子,但其最根本的审美追求还是“冲突”之美西方文学从其两个源头《荷马史诗》和《圣经》起,就充满了善恶的搏斗、充满了大量的“恶”的因素。
《荷马史诗》中充满了凶残、杀戮、征服、掠夺、占有、奸淫、乱伦, 总之, 人类的一切恶行几乎都可以从中找到。
比如宙斯, 这个上天最高之神是一个典型的“恶”的化身。
他残暴、好色, 用暴力统治世界, 用雷电和霹雳劈死反对他的人; 他有无数情人, 如伊俄、欧罗巴、莉达等等, 以至因此而造成世界的纷争和混乱。
另外, 如战神阿喀琉斯、阿伽门农、赫克托耳和航海英雄奥德修斯或争强斗狠或诡计多端, 在人格的另一个层面上绝对是“凶恶”的。
在《圣经》中《创世纪》开宗明义地讲述了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衍生罪恶的故事, 并说“人从小时心里怀着恶念。
”所以, 西方文学从起源上, 是基于表现人性恶和善与恶的搏斗、人性中善恶的两重性。
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 他对人性恶的揭露几乎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如《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贪婪,《麦克白》中麦克白夫人的残忍,《奥赛罗》中伊阿古的阴险。
而《李尔王》中李尔在旷野的呼喊以及《雅典的泰门》中泰门对人类的诅咒可以说是西方文学中表现人性“善”和“恶”的博斗的最激烈的表述。
歌德在《浮士德》中, 把浮士德塑造成西方文化中具有双重人格的象征, 他内心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力量, 动摇于“善”与“恶”之间, 随着欲望的冲动, 他会情不自禁地置身于纸醉金迷的现实中,而在意志力的驱使下, 又会回到书房, 潜心研读。
浮士德与魔鬼缔结契约, 他不断追求美好的事物与崇高的理想, 而一旦他满足了, 就会成为魔鬼的奴隶, 永远沉沦。
这个故事寓意西方人生存在“善”与“恶”的矛盾之中, 他永远要不断地与自己身上的“恶”进行搏斗, 永无终止。
西方近代文学更成为反映这一“恶”的世界的最充分的手段。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无情地揭露和深刻地批判了西方人的道德沦丧和良知的泯灭。
《高老头》、《贝姨》、《幻灭》、《邦斯舅舅》等作品, 展示的就是邪恶的胜利和善良的品质在人世的软弱与无力。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在西方文学史上破天荒地第一次以“恶”为主题, 表现了现代世界人类道德、精神失落的严重状况和绝望的心情。
在现代文学中, 以表现“恶”为主题的作品更是具有普遍意义, 如戈尔丁的小说《蝇王》表现了人性恶对于人类未来的威胁及深深的忧虑。
其他如赫胥黎的《美妙的新世界》、康拉德的《黑暗的心》等等作品, 预示了人性没落的不可挽回和人性的黑暗已经渗透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的万分无奈和恐惧的心理。
西方文学中, 比如在爱伦·坡的诗篇《大鸦》中, 代表恶魔性质的大鸦出现在屋内, 重复着咒符似的单调音节, 那种不祥、阴暗、滞重、恐怖的气氛在中国诗歌中是找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