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景龙_自强不息知进知退周易乾卦经传文字解读_
自强不息的理解

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之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内核,在穿越五千年的沧桑历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这一命题最早出自于《周易·乾卦·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阐述,表达了自然万物运行刚健不已,君子应遵循规律效仿自然,奋发进取、不断追求进步的理念,反映了古人对天体运行不息的深入观察和深刻认识,展现了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始终保持勃勃生机的精神力量所在。
只有经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艰苦磨练,“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这可以说是对自强不息精神的经典阐述。
由此可见,自强不息的理念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孕育和发展而来,强调对自然之道的自觉与转化,与塑造自我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紧密相关,既包含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正直独立、不屈不挠人格的崇尚与追求,也包含对利用厚生、担当道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精神的弘扬。
正是由于对“自强不息”精神的薪火相传,中华民族获得了自立自强,砥砺奋进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历经岁月更替与曲折磨难,依然如翠柏挺拔屹立。
在传统文化中,天与地的概念相辅相成,因此,与天道运行体现出的刚健有为相对应,大地之势表现出的是博大宽厚、柔顺包容。
故而《周易·坤卦·象辞》中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从另一个侧面补充了自强不息的内在要求,即君子自强自立的同时,应当以效法大地之德作为认识世界和提升德行的进路,以宽广的胸怀、深厚的修养,容纳万物,博采众长。
可见,厚德载物既包含了老子提出的“上德若谷”谦虚包容的智慧,也包含着儒家修德自省的积极担当。
《大学》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了“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应当做到“格物”、“知至”、“意诚”、“心正”、“身修”,这表达的即是“厚德”的意涵;而“家齐”、“国治”、“天下平”则是“载物”的体现。
善知进退自强不息

善知进退自强不息作者:苏明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6期摘要:“天人合一”是易最本质最为核心的思想精髓,在如何对待天人关系问题的认识和把握方面,《周易》有一个明确的观点方面,就是强调天道与人道的基本一致性。
推天道以明人事。
二者互为印证,融会贯通。
作为《周易》首卦的“乾”,以天为象征,通过对天道的礼赞推衍引申出来的人生哲理,启示人们自觉地效法天道,把天道“元、亨、利、贞”的四大功德转化为主体精神和内在品质,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积极进取,迎难而上,这便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乾天道礼赞人生启示自强不息“乾卦”是《周易》中的第一卦,乾卦的思想可以说是《周易》的主导思想,该思想体现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以及元始、亨通、和谐、有利,坚固持久的本质特征,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容,包括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探索和思考,有指导现实人生的价值作用,教人如何在人生的各种情形下灵活地调整自己的策略和心态,以致达到人生理想的目标。
本文从解读的视角,力求在着眼于历史解读的基础上,根据当代的社会实际需要进行诠释,目的在于发掘其合理内涵蕴含着的当代价值,使之更好的为培养和孕育积极向上的人生提供理论和实践的范导作用。
一、天道的礼赞乾、元、亨、利、贞,这是乾卦的卦辞,用来解释一个卦意的词语,《周易》的卦辞非常精炼,其隐含的含义又非常广泛而极为深奥,从字面上解释来看,乾卦象征天,元即元始,开头;亨即亨通,通畅;利即和谐有利,贞即正固持久。
元、亨、利、贞四个字连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元始、亨通、和谐、有利、正固,持久。
从其所隐含的寓意来看,乾卦以天为象征,表述了阳刚之气和刚健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这便是乾卦的精神实质。
讲到这里人们不仅要问这样一个问题,乾卦以天为象征,为何不以“天”命名却以“乾”命名呢?“天”表示的是实体,“乾”表示的则是“天”的本质作用:它是形而上,是无形的。
天是指与地相对应的天地现象,显示可见有形的形象,《大象传》说,天体运行亘古如斯,刚健不息,关键在于天的运行为健,所以“健”为“天”的本质作用,而“乾”正是“健”的意思,也就是说“乾”之“体”为天,“乾”之用为“健”,或者说“乾”之象为天,乾之“意”为健。
人中龙是怎样炼成的——从《乾》卦看杰出人才的成长

2024年第2期 现代大学教育 教育漫话收稿日期:2023-10-12作者简介:姜国钧(1962—),男,湖南宁乡人,教育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教授,中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从事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研究;广州,510545。
Email:guojun62@qq com。
人中龙是怎样炼成的———从《乾》卦看杰出人才的成长姜国钧摘 要:《易经》首卦《乾》卦六爻取象于龙,描述了人中龙从潜龙到现龙到健龙到跃龙到飞龙到亢龙最后隐入群龙的全过程,指出人中龙在各成长阶段的吉凶悔吝,人们从中可以获得杰出人才培养的许多启示。
人中龙不是谁根据既定的教育目标培养出来的,而是天生具有“元亨利贞”四德的人自强不息自我修炼而成的。
虽然如此,要阻止人中龙的成长却是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其成长的早期;人中龙的修炼和出世也需要合适的环境,在其成长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大人”相助。
关键词:《乾》卦;人中龙;龙德;杰出人才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24)02-0049-07 近年来,杰出人才的培养问题因“钱学森之问”而引起广泛的讨论。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我们常常用“人中龙”来比喻杰出人才。
《易经》首卦《乾》卦六爻取象于龙,描述这条龙成长的全过程,指出这条龙在各个成长阶段的吉凶悔吝,从中我们可以获得杰出人才培养的许多启示。
一、元亨利贞:自强不息的人中龙人中龙有其先天的禀赋。
《乾》卦六爻取象于龙,“元亨利贞”[1]29是《乾》卦四德,也是人中龙的四种先天的禀赋。
《彖传》盛赞天德,《文言传》则将天德与人道贯通。
人中龙禀天德而行人道,自强不息,成己成物。
“乾:元亨利贞。
”[1]29《彖传》解释说[1]32-33: 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文言传》解释说[1]35: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1-为君之道,自强不息—乾卦第一

为君之道,自强不息——乾卦解读卦辞乾:元亨利贞1.1卦名:乾【解读】○《易》以天道喻人道,以天地自然为喻来说明人世间的道理,《易》之理就是要通过《易》所描述的自然之物来探究深层的人、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道理。
《周易》古经六十四卦分上下两篇,上经三十卦,始于乾卦,终于离卦;下经三十四卦,始于咸卦,终于未济卦。
乾卦为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从“乾”卦开始,将引导我们进入一个神圣而又精彩绝妙的《易》的世界。
“乾”字最早见于此,在此之前未见该字记录。
《说卦》:“乾”,健也。
乾为天,为君,为父。
既然《易》是以天道喻人道,而“乾”于天道代表的是天,于人道代表的君或父,而本卦显然喻指的是“君”。
《系辞传·上》:“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所以《易》是借助自然,讲的是以国家为载体的人的发展变化的道理。
《尚书》说,国家是由君、臣、民三者构成的。
古代社会,君是国家的主宰,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关键,是国家的“天”,而《乾》卦说的就是君王的成长。
○“乾”,健也,为卦下乾上乾,天体刚健,运行不息。
乾为健,指君王的成长过程中像天体一样健行不息。
天为万物之根本。
日、月是天的代表,日、月每天、每月周而复始、运行不止,阳爻代表动,日、月天体的动是最刚健的动,故以三条阳爻代表天。
天为万物之本,而君为国民之本,故以“乾”喻君。
1.2卦辞:乾,元亨利贞【白话】健行不息,(君王顺利成长)是国家建立与顺利发展的根本,适宜(应该)坚持正道前行。
【解读】○乾,元亨利贞。
所有《易》学家都理解为《乾》卦的四德,并与儒家的“仁、礼、义、智”四德结合起来,这起源于《文言传》。
《文言传》是《十翼》之一,文者,饰也,文言,即是对《乾》卦的《彖传》、《象传》的说明从儒家思想角度进行进一步修饰和解说的文章。
《文言传》是一篇非常优美的儒家经典著作,但对于解读《乾》卦而言,笔者认为勿需过度解读和迷信,这样可能会增加对本卦理解的难度。
《易传》是孔子及其弟子共同完成的、是《周易》最早的解读的著作,这应该是没有什么疑义的,其积极意义没有任何人可以否认的,但是应当要注意的是,《周易》被喻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不专属于哪一家思想,如果先入为主地被儒家思想所左右,那么可能会以偏盖全,无法探知《易》之全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第一卦乾卦)

天⾏健,君⼦以⾃强不息(第⼀卦乾卦)《象》⽈:天⾏健,君⼦以⾃强不息。
上卦为乾下卦为乾⼲。
元亨。
利贞。
六画皆阳。
故名为⼲。
乾者。
健也。
在天为阳。
在地为刚。
在⼈为智为义。
在性为照。
在修为观。
⼜在器界为覆。
在根⾝。
为⾸。
为天君。
在家为主。
在国为王。
在天下为帝。
或有以天道释。
或有以王道释者。
皆偏举⼀隅⽿。
健则所⾏⽆碍。
故元亨。
然须视其所健者何事。
利贞之诫。
圣⼈开⽰学者切要在此。
所谓修道之教也。
夫健于上品⼗恶者必堕地狱。
健于中品⼗恶者必堕畜⽣。
健于下品⼗恶者必堕⿁趣。
健于下品⼗善者必成修罗。
健于中品⼗善者必⽣⼈道。
健于上品⼗善者必⽣天上。
健于上品⼗善。
兼修禅定者。
必⽣⾊⽆⾊界。
健于上品⼗善。
兼修四谛⼗⼆因缘观者。
必获⼆乘果证。
健于上上品⼗善。
能⾃利利他者。
即名菩萨。
健于上上品⼗善。
了知⼗善即是法界即是佛性者。
必圆⽆上菩提。
故⼗界皆元亨也。
三恶为邪。
三善为正。
六道有漏为邪。
⼆乘⽆漏为正。
⼆乘偏真为邪。
菩萨度⼈为正。
权乘⼆谛为邪。
佛界中道为正。
分别中边不同为邪。
⼀切⽆⾮中道为正。
此利贞之诫所以当为健⾏者设也。
初九。
潜龙勿⽤。
龙之为物也。
能⼤能⼩。
能屈能申。
故以喻乾德焉。
初未尝⾮龙。
特以在下。
则宜潜⽽勿⽤⽿。
此如⼤舜耕历⼭时。
亦如颜⼦居陋巷乎。
其静为复。
其变为姤。
复则后不省⽅以⾃养。
姤则施命诰四⽅以养众。
皆潜之义也。
九⼆。
见龙在⽥。
利见⼤⼈。
初如渊。
⼆如⽥。
时位之不同⽿。
龙何尝有异哉。
⼆五⽈⼤⼈。
三⽈君⼦。
皆⼈⽽能龙者也。
此如⼤舜徴庸时。
亦如孔⼦遑遑求仕乎。
其静为临为师。
其变为同⼈。
皆有利见之义焉。
九三。
君⼦终⽇乾乾。
⼣惕若厉。
⽆咎。
在下之上则地危。
纯刚之德则望重。
故必终⽇乾乾。
虽⾄于⼣。
⽽犹惕若。
所谓安⽽不忘危。
危者。
安其位者也。
此如⼤舜摄政时。
亦如王⾂蹇蹇匪躬者乎。
其静为泰为谦。
其变为履。
皆有⼲⼲惕厉之义焉。
九四。
或跃在渊。
⽆咎。
初之勿⽤。
必于深渊。
四亦在渊。
何也。
初则潜。
四则跃。
时势不同。
《周易》“自强不息”的历代诠释

刍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1月,第51卷第1期,Jan.,2021, Vol51, No.1Journal ef Northwe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历史研究周易自强不息的历代诠释张涛(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北京100875)摘要:作为历经千百年的经典语句,《周易》“自强不息”一语随着时代演进不断被赋予新的思想内涵。
“自强不息”本意是以天道明人事,强调“天人合一”,诸子各家则藉此凸显其在个人品格建设方面的意义。
汉唐时期,受儒家以及佛教、道教等不同学派的影响,对“自强不息”的阐释趋于多元。
至宋明理学,则立足于以“理”解说,并深刻影响了后世对“自强不息”的诠释。
以“自强不息”的历代诠释为线索探究历代经传注疏和学术思想的演变、发展进程,有助于深化和拓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当代价值,进一步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关键词:“自强不息”;《周易》;诠释;历代中图分类号:B21/K203文献标识码:A DOI:10.16152/ki.xdxbsk.2021-01-004“自强不息”作为古今常用的名言警句之一,集中体现了《周易》所推崇的人格品质和精神风貌,传诵久远,影响至今。
千百年来,“自强不息”不仅为历代学者所重,也成为无数仁人志士恪守的精神信条,并不断展现出与时俱进的重大意义。
本文拟依循易学思想的发展脉络,围绕“自强不息”的历代诠释,揭示《周易》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以期有助于更好地深化和拓展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周易》中的文本语境“自强不息”语出《周易•乾卦•象传》(《大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P14)作为《周易》首卦,《乾卦》在《易传》(“十翼”)的话语体系中象征天道,即《彖传》所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自强不息,知进知退——《周易·乾卦》经传文字解读

自强不息,知进知退——《周易乾卦》经传文字解读孙景龙【摘要】在易学家看来,世界由阴阳二气构成,阴阳对立而共体,相反而相成。
天体运行,寒来暑往,人类演进,万物化生,都是阴阳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天地之道就是阴阳之道。
乾卦象征天。
天道刚健,是整个宇宙万有发展的原动力,一切生命运动的力量源泉,以此告知人们应该自强不息的道理。
圣人设卦观象,乾卦六爻,每一爻都是时间和空间关系的不二组合,决定了事物在一定时间内的存在状态。
君子法天,其最高境界是因时而动,知进知退,体现了易学家天人合一的根本思想。
%The experts in the yi-ology think that the world is made of Yin and Yang.Yin and Yang are antagonistic but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Yin and Yang movement change and interaction result in celestial body moving,the changes of seasons,and human evolution etc.The way of heaven and earth is the way of Yin and Yang,is all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power source of all life movement.The gentleman patterns himself on heaven,prizes the truth,the best way is to deal with unexpected situations flexib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ality,which embody the theory that ma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nature.【期刊名称】《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2)001【总页数】6页(P52-57)【关键词】自强不息;因时而动;知进知退;天人合一【作者】孙景龙【作者单位】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河北承德06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乾卦是《周易》第一卦,卦体为乾下乾上。
善知进退自强不息

善知进退自强不息摘要:“天人合一”是易最本质最为核心的思想精髓,在如何对待天人关系问题的认识和把握方面,《周易》有一个明确的观点方面,就是强调天道与人道的基本一致性。
推天道以明人事。
二者互为印证,融会贯通。
作为《周易》首卦的“乾”,以天为象征,通过对天道的礼赞推衍引申出来的人生哲理,启示人们自觉地效法天道,把天道“元、亨、利、贞”的四大功德转化为主体精神和内在品质,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积极进取,迎难而上,这便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乾天道礼赞人生启示自强不息“乾卦”是《周易》中的第一卦,乾卦的思想可以说是《周易》的主导思想,该思想体现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以及元始、亨通、和谐、有利,坚固持久的本质特征,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内容,包括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探索和思考,有指导现实人生的价值作用,教人如何在人生的各种情形下灵活地调整自己的策略和心态,以致达到人生理想的目标。
本文从解读的视角,力求在着眼于历史解读的基础上,根据当代的社会实际需要进行诠释,目的在于发掘其合理内涵蕴含着的当代价值,使之更好的为培养和孕育积极向上的人生提供理论和实践的范导作用。
一、天道的礼赞乾、元、亨、利、贞,这是乾卦的卦辞,用来解释一个卦意的词语,《周易》的卦辞非常精炼,其隐含的含义又非常广泛而极为深奥,从字面上解释来看,乾卦象征天,元即元始,开头;亨即亨通,通畅;利即和谐有利,贞即正固持久。
元、亨、利、贞四个字连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元始、亨通、和谐、有利、正固,持久。
从其所隐含的寓意来看,乾卦以天为象征,表述了阳刚之气和刚健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这便是乾卦的精神实质。
讲到这里人们不仅要问这样一个问题,乾卦以天为象征,为何不以“天”命名却以“乾”命名呢?“天”表示的是实体,“乾”表示的则是“天”的本质作用:它是形而上,是无形的。
天是指与地相对应的天地现象,显示可见有形的形象,《大象传》说,天体运行亘古如斯,刚健不息,关键在于天的运行为健,所以“健”为“天”的本质作用,而“乾”正是“健”的意思,也就是说“乾”之“体”为天,“乾”之用为“健”,或者说“乾”之象为天,乾之“意”为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乾卦是《周易》第一卦,卦体为乾下乾上。
乾为天。
天为乾卦的基本象征。
“乾,阳物也”“天下之至健也”(《系辞》),凡天下高而在上、阳刚强健坚挺之物皆可喻之为乾,比如君王,父亲,男性,君子,金,玉,冰,马,木果等等。
《说卦》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立人之道曰仁曰义。
”《系辞》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合德,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在易学家看来,世界由阴阳二气构成,阴阳对立而共体,相反而相成。
天体运行,寒来暑往,人类演进,万物化生,都是阴阳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天地之道就是阴阳之道,在天曰阴阳,在地曰柔刚,在人曰仁义,以卦象之,即为乾坤。
乾卦为消息卦,上下皆乾,中间的互卦也是乾。
乾卦六爻都是阳爻,是纯阳之卦;阳爻为刚,六爻皆刚,为至刚至健,故名之为“乾”。
乾是整个宇宙万有发展的原动力,一切生命运动的力量源泉。
一卦辞曰:“元,亨,利,贞。
”“元”的本义是“首”,凡事开头曰首,引申为“始”,创始;“亨”,通;“利”,利益,使有利;“贞”,正,坚。
乾卦具有创始、通达、利物(人亦一物)、正固之德。
“元亨利贞”四言,断定天之道德。
或训“元”为“大”,“元亨”乃“大亨”,意为非常亨通;训“贞”为“占”,“利贞”意即有利的占卜。
以为“易经皆从占筮之角度立言”,“易传虽是筮书的注解,然而超出筮书的范畴,进入哲学书的领域。
”(高亨先生《周易大传今注》)卦辞言一卦之吉凶。
筮遇此卦通达顺利,宜于坚守正道,开辟事业,造福他人。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系辞》说:“彖者,言乎象者也。
”又说:“彖者,材也。
”材通裁。
裁,判断,裁决。
“彖曰”者,言卦辞对卦象所作判断也,即一卦所象吉凶的结论。
易传作者对这个结论进行阐发,相当于注解。
后世研易者把这个注解称“彖”,故于“彖”字加书名号,即今所谓“彖传”也。
彖传阐释卦名卦辞的意义,论断一卦的基本思想。
圣人设卦观象,以卦之象言,每一卦都是宇宙一物,乾卦象天,包罗万有;万物皆有理,以物之理言,每一卦又都蕴含许多道理,乾卦寓刚健、恒易之理,生生不息。
“哉”,语气词,表示赞叹;“元”,创始,首创,创生。
“资”犹赖,依靠,凭借;“乃”,于是;“统”,总括,统领。
伟大啊,乾卦的创始之功,万物赖之以有始,于是统领于天。
天创始万物,地养育生长万物。
“施”,实行,犹言降;“品”,众多;水动曰“流”,引申为动,“流形”意即运动其形体,活跃于天地间。
天行云降雨,万物受其滋润,运动其形体,渐渐生长壮大。
“大明”,太阳;“六位”指六个爻位;“时”,时间。
太阳周而复始,构成了乾卦六爻的六个时位。
每个爻都关乎时和位两个要素。
时是时间,位是空间;时为自强不息,知进知退———《周易·乾卦》经传文字解读孙景龙(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河北承德067000)摘要:在易学家看来,世界由阴阳二气构成,阴阳对立而共体,相反而相成。
天体运行,寒来暑往,人类演进,万物化生,都是阴阳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天地之道就是阴阳之道。
乾卦象征天。
天道刚健,是整个宇宙万有发展的原动力,一切生命运动的力量源泉,以此告知人们应该自强不息的道理。
圣人设卦观象,乾卦六爻,每一爻都是时间和空间关系的不二组合,决定了事物在一定时间内的存在状态。
君子法天,其最高境界是因时而动,知进知退,体现了易学家天人合一的根本思想。
关键词:自强不息;因时而动;知进知退;天人合一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63(2012)01-0052-06收稿日期:2011-01-22作者简介:孙景龙(1955-),男,河北平泉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教授。
第32卷第1期2012年3月Vol.32No.1Mar.2012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机遇,位为势力。
时和位决定了一个事物在一定时间内的存在状态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时乘六龙以御天”主语是“大明”。
“时”,按时;“乘”,乘坐,驾驭;“御”,侍奉,引申为主导。
上古神话,太阳每天乘坐六龙驾的车巡行天空,羲和为之御。
日月推移形成时间,乾为阳物,故曰“日”(太阳);在古人看来,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周而复始,是为“时”;太阳乘六龙早出晚归,是遵从天命,侍奉于天,主导于天。
乾卦六爻皆以龙喻之。
古人言天象,东方苍龙。
“乾道”即天道,自然规律;天道有四时、昼夜、寒暑、风霜雨雪、阴晴晦明等各种变化;“各”指万物;“性”,万物的自然属性,鸟兽虫鱼各有其性;“命”,万物的生死存亡,寿夭修短。
天道有各种各样的变化,万物各有其本能,生命修短各有其限。
“合”,结合,二物共处,这里指阴阳平衡,对立统一;“和”,和谐,融洽,这里指阴阳互补,相辅相成。
天道保持阴阳平衡,相辅相成,才能有利于万物生长,各得其所,各正性命。
以上数句,据卦象言天道。
“首”,始;“出”,创生;“庶”,众;“咸”,都,皆;“宁”,安。
天造万物,邦国皆安。
最后八字,由天及人。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象”分大小,卦下之“象”解释卦象之义理,为“大象”,或曰“大象传”。
“行”,道。
“天行”即天道。
“君子”,有才德的人。
乾卦两乾相叠,仍名之为乾。
乾为天,天道刚健。
君子受到乾卦之象的启示,积极进取,自强不息。
“天行健”,论天道;“君子以自强不息”,论人道。
人法天,天人合一。
二初九阳爻居刚位,爻辞曰:“潜龙勿用。
”“潜”,潜伏,隐藏;“龙”,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在空中飞,能在地上走,能在水里游,常伏而不现;“勿用”犹言勿动。
初九在乾卦最下,居地之下位,故曰“潜”;阳爻刚健,以龙喻之。
龙潜伏而不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爻下之“象”说明爻象的意义,为“小象”,或曰“小象传”。
象传以为,初九阳爻居一卦之下位,故曰“潜龙勿用”。
龙非凡夫,不得其时不现。
九二阳爻居柔位,爻辞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见”读为“现”;“田”,土地,田野,引申为民间;王侯显贵曰“大人”,这里指具有“大人”气质的人,即德才出众,能够领袖群伦之人。
九二居地之上位,地即田;九二阳爻,以龙喻之,故曰“见龙在田”,龙出现在田野。
龙为神物,可为大人,如舜发于畎亩之中,刘邦为沛县丰邑泗水亭长,曹操、刘备、朱元璋等出身都很微贱;二位为地之正位,又在下卦之中位,九二体刚而用柔,能屈伸,又得中正之位,故曰“利见大人”,利于出现领袖人物。
或训“见”为“拜见”,着眼于应爻九五;然二、五皆阳爻,为敌应,非尊卑承顺之应,且乾卦“用九”曰“见群龙无首”,正群雄逐鹿之时,“见”读“现”为是。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德”,恩泽;“普”,遍,全。
非常之人常为非常之事。
“龙”在民间,德惠百姓,遍及男女老幼鳏寡孤独。
九三阳爻在刚位,爻辞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有才德的人曰“君子”。
君子行正。
三为人之正位,阳爻居之为当位,故曰“君子”。
九三为下乾之上爻,处上乾之下,乾而遇乾,故曰“乾乾”。
“乾,健也”(《说卦》);“乾乾”,健而又健;九三阳爻,体刚,又居刚位,是健而又健,喻勤勉努力,奋斗不息。
“惕”,戒惧,警惕;“若”,像,如;“厉”,危险。
“夕惕若厉”,时刻警惕戒惧,像临危境一般,喻行事谨慎,如履薄冰之意。
九三处下上两乾之际,进退取舍之间,故须倍加谨慎。
“咎”,过失,灾祸。
“日”与“夕”互文,谓从早到晚,时时刻刻。
爻辞的意思是,有才德的人总是勤勉不息,兢兢业业,时刻谨慎行事,不会有过失。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反复”,来回,往返;今日如此,明日还如此,生命存在即如此,非一日如此。
“道”,路,供人行走之地。
君子整天勤勉奋斗,走的是“始终如一”之路,反复修养之道。
此爻辞或断“夕惕若”为句,“厉”从下读(或自为一读),“若”训为语助词,用同“然”,与《文言》“虽危无咎矣”保持一致;然以意度之,“危”已是“咎”,即使转危为安,也不如无。
易学家倡导勤勉、慎行,故断之“无咎”以励人。
《文言》所传是借题发挥,做退一步想,有备无患,即使遇到危险,也会化险为夷,没有灾患,非经文本义。
九四阳爻在柔位,爻辞曰:“或跃在渊,无咎。
”“或”为不定之辞,“也许,或许”之义;“跃”,跳跃,意即活动,活跃;“渊”,深潭。
九四已入上卦,处上卦最下,其象与初九相同,故曰“或跃在渊”,也许活跃在深潭。
九四体刚居柔位,失位,上下皆刚,且九五位尊,九四近之,伴君如伴虎。
《系辞》说:“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
二多誉,四多惧,近也。
”九四近于九五,为多危之地,稍有不慎,即会得咎;也许活动在深潭无咎,意即藏而不露,可保平安。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凡事留有余地,进退皆可自如,如此而进,不会有过失。
九五阳爻居刚位,爻辞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五为上卦中位,为天之正位,阳爻居之,为当位,故曰“飞龙在天”,龙飞腾在天空。
“见”读为“现”。
利于大德之人出来治理国家。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造”,至,到。
“大人造”就是大人到,大人来了。
“龙”即大人;龙飞在天,领袖出现于世,大人到,人皆仰之。
朱熹说:“造犹作也。
”作即起身,兴起,产生。
孔颖达说:“造,为也。
”似是而非。
九二“见龙在田,德施普也”,有实而无名;九五“飞龙在天,大人造也”,实至而名归。
上九阳爻居柔位,爻辞曰:“亢龙有悔。
”“亢”,高。
王肃说:“极高曰亢。
”上九居一卦最高位,故曰“亢龙”。
“悔”,灾祸,过失。
高高在上而不得其正,登高跌重,乐极生悲,故曰“有悔”。
龙居高位,倘不知退隐,会有灾难。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盈”,满。
傲不可长,志不可满。
位高则易傲,志满则悔生,故曰“盈不可久也”。
用九曰:“见群龙无首,吉。
”“见”读为现;“首”,首领。
乾卦六爻皆阳,怎么看都一样,无首无尾,故曰“见群龙无首”。
群龙无首则每一爻都有成为“首”的机会和可能,故曰“吉”。
“用九”为乾卦特有的爻题。
高亨先生《周易大传今注》说:“依古筮法,筮遇乾卦,六爻皆七,则以卦辞断事,六爻皆九,则以用九爻辞断事。
用九犹通九,谓六爻皆九也。
”为何用九?“大衍之数”三变之后可能得到的数有四个:六、七、八、九。
九为阳数之极,为老阳;六为阴数之极,为老阴;七为少阳;八为少阴。
筮遇少阴少阳用其数;筮遇老阴老阳则互变,即阴变阳,阳变阴,六变九,九变六。
六爻皆七不变为阳,得乾卦;六爻皆九则阳变阴,得坤卦。
然六爻皆“九”,老阳将变而未成变,仍在乾卦,所以“用九”,“以用九爻辞断事”。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