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周易_乾卦今古文考证

合集下载

今、帛、竹书《周易》疑难卦爻辞及其今、古文辨析(二)

今、帛、竹书《周易》疑难卦爻辞及其今、古文辨析(二)

今、帛、竹书《周易》疑难卦爻辞及其今、古文辨析(二)刘大钧(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山东济南 250100)(竹)NFDDA 卿,少利貞。

(帛)椽亨,小利貞。

(今)遯亨,小利貞。

今本[1]遯卦之‚遯‛,帛本[2]作‚椽‛,阜阳简本[3]亦作‚椽‛。

《释文》[4]释‚遯‛字曰:‚字又作‘NFD63’,又作‘遁’。

‛考《汉书•叙传》[5]‚携手NFD63秦‛,颜师古注:‚NFD63,古遯字也。

‛则知颜师古以‚NFD63‛为古文,‚遯‛为今文。

依此,阜阳简本及帛本作‚椽‛,应是古文。

然考之竹书[6]此卦作‚NFE4C‛,可知颜说并不确,今本作‚遯‛亦古文也。

(竹)NFDDA初六,NFDDA丌尾,NFEA1,勿用又NFDD9NFDC7。

(帛)椽初六,椽尾,厲,勿用有攸往。

(今)遯初六,遯尾,厲,勿用有攸往。

‚遯尾厲‛之‚尾‛,今、帛本同。

依《玉篇》[7]‚尾‛部第一百四十四,‚尾‛之古文作‚NFD64‛,案之竹书,此爻之‚尾‛字竹书之原文亦作‚NFD64‛,竹书整理者误将此字释作‚尾‛。

‚勿用有攸往‛之‚攸‛,今、帛本同。

案《汉书•叙传》卷下:‚九畴逌叙。

‛颜师古注:‚逌,古攸字。

‛颜师古以作‚攸‛字为今文,作‚逌‛字为古文。

可知今、帛本卦爻辞中众多‚利有攸往‛‚不利有攸往‛等,其‚攸‛字皆为今文。

考竹书卦爻辞中诸‚攸‛字作‚NFD29‛,‚NFD29‛与‚逌‛形近,可证颜说是也。

阜阳简此字作‚NFD65‛,疑‚NFD65‛为‚NFD66‛也。

(竹)NFDDA九五,嘉NFDDA,吉。

(帛)椽九五,嘉椽,貞吉。

(今)遯九五,嘉遯,貞吉。

‚嘉遯‛之‚嘉‛,今、帛本皆作‚嘉‛。

案《仪礼•觐礼》[8]:‚予一人嘉之。

‛郑玄注:‚今文嘉作贺。

‛依郑注,今、帛本作‚嘉‛是用古文。

今案之竹书此字亦作‚嘉‛,可证郑说之不谬。

此爻今、帛本皆作‚貞吉‛,而竹书作‚吉‛,考之本卦九三爻‚畜臣妾,吉‛,九四爻‚好遯,君子吉‛,皆言‚吉‛,不言‚貞吉‛,此爻竹书言‚吉‛,正与九三、九四爻例相合,疑后人抄书衍一‚貞‛字而曰‚貞吉‛,以致今、帛本皆从其衍文而书为‚貞吉‛矣!(竹)楑初九,NFDB4NFEA2,NFEA2馬勿由,自NFDE7。

周易第一卦-乾卦

周易第一卦-乾卦

䷀乾卦第一[卦解]《乾》(qián)为第一卦的卦名,卦取天为象,但卦名不是天而是乾,是由于卦名所要反映的是卦的性质和含义。

乾,象征天,含义是健,“健”也称为《乾》卦的卦德,卦象为“䷀”,卦辞为“元、亨、利、贞”。

此卦名为《乾》而不称为“天”,是因为要教导我们“法天之用,不法天之体”的格物致知方法,也就是说我们不用去学习天(太阳或天体)的形象,而是效法天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告诫我们应当像天一样刚健,生生不息。

《乾》卦取象龙,以龙的“潜”、“见”、“跃”、“飞”、“亢”的运动变化情况,比喻事物由始至终的发展过程。

初九处于一卦最下位,为事物发展的潜藏期,身当此位(初九的爻位),应养精蓄锐,不可滥用,故曰:“潜龙勿用”;九二为地之表,经过蓄养等待,一旦时机成熟,便可脱颖而出,发挥其用,所以说:“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是阳爻居阳位,天时地利,但不能得意忘形,仍要保持警惕,“终日乾乾,夕惕若”,这样才能逢凶化吉,遇难呈样;或跃或潜,进退自如,故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九五为君位,是施展抱负的最好时刻,潜龙在这里一跃而成飞龙,即“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是极地,至此事物发展到顶点,顶点也就是终点,于是“亢龙有悔”,阳极而阴,事物就要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了。

古人以龙为善变之物,《乾》卦从“潜龙勿用”,到“见龙在田”再到“飞龙在天”,直至“亢龙有悔”,即形象地刻画了龙的变化的全部过程,也深刻地揭示了事物发展由始至终的整体概貌。

也显示了阳刚力量从萌发到成长、旺盛以至面临衰弱的起伏过程。

从象征喻意的角度看,《乾》卦勉励人们应立足于奋发进取,但进取方向要注意顺应形势,或向外以建立功业,或向内以提高德行。

乾①:元、亨、利、贞②。

译文《乾》卦象征天的纯阳至健的性质,特点是元始、发展、成熟和收藏。

注释①䷀乾:䷀,乾卦的卦画、符号;乾,这一卦画的名称。

《易经》六十四卦,每卦都有自己的符号和名称。

一卦的含义,主要由卦的符号系统显示出来。

《周易》乾卦今古文考证

《周易》乾卦今古文考证
书 ( ( 周 易 简称 “ 上博 竹 简本 ” 。
享。 ” 集韵 ・ 庚韵) ) :“ 亨 ,古作富 。 ”由此 ,则 “ 富” 同为 “ 亨” 、“ 享 ”之古 文。项安世 《 周易玩辞 卷
四 “ 用亨”条考证 云:“ ( ( 大有 》九三 ‘ 公用亨 于天
子’ 、 随 上六 ‘ 王用亨 于西山 ’ 、 益) )六二 ‘ 王 用 亨于帝 ’ 、 升 六 四 ‘ 王 用亨于岐 山 ’ ,四爻句
第2 9 卷 第4 期
Vo 1 . 2 9 NO. 4
廊 坊 师 范 学 院 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L a n g f a n g T e a c h e r s C o l l e g e(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证 之今 帛书本 ,此条卦辞 “ 乾 ”字作 “ 键” 。“ 健” 、 “ 键 ”古音 同属愿 韵 ,可 以互借 。考 说 文 . 乙部 “ 缆 ,籀 文乾 ” 、 集韵 . 倦韵 “ 乾 ,健 也 。籀作 雩 乞 ” 、 字汇补 ・ 乙部 “ 匏, 籀 文乾字 ” , 知作 “ 乾” 、
作享 ,小 篆之 变 也。 ” 玉篇 ・ 盲 部》 :“ 富 ,今 作
六 十 四卦之 首 ,历 来为 学者 所 重视 。借 助 出土 文
献 ,如 马王 堆 帛书 周 易 、双古 堆汉墓 《 周 易 、
Hale Waihona Puke 上 海 博物馆 藏楚 竹书 周 易 ,对 ( 《 周 易 乾卦 今 古 文 问题 进 行 探讨 ,不 仅 可 以彰 显乾 卦 经文 今 古 文两种 不 同文本 的形态 ,还 有助 于深 化对 周易 》 文本 早 期形 成 史 和早 期 易学 史 的研 究 ,进而 推 动 经今古文 问题研 究取得新进展 。为 了行 文方便 ,今 本 周 易 简称 “ 通行 本” ,长沙马王 堆汉 墓 帛书 ( ( 周易》简称 “ 帛书本 ” ,安徽阜 阳双 古堆汉墓 周 易 》 简称 “ 阜 阳汉 简 本” ,上 海 博物馆 藏 战国楚 竹

易经中的乾卦原文与解析

易经中的乾卦原文与解析

易经中的乾卦原文与解析乾卦,是易经八卦中的第一卦,也是最顶尖的卦象之一。

它由六个阳爻组成,阳爻代表刚健、积极、进取,因此乾卦象征着天和创造力。

乾卦原文为“乾”,意为天。

乾卦在易经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象征着天的属性和特征。

在易经中,天被视为宇宙的最高道德力量,代表着无限的智慧和创造力。

因此,乾卦被视为所有卦之首,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乾卦的原文“乾”,是由一个“一”字和一个“九”字组成。

其中,“一”代表阳爻,“九”象征九天,表示了乾卦的无限性和广阔性。

这一组合形成了乾卦的原始形态,直观地展现了乾卦所代表的天之力量和特征。

乾卦的解析:乾卦的上下两个卦爻为“☰”,也被称为“乾卦的互卦”。

它们分别为乾卦的初六和上九两个爻辞。

初六爻辞:“潜龙勿用。

”潜龙是指蛰伏在深海之中的巨龙,它蕴含着无比强大的力量。

这句爻辞暗示着在创造的过程中需要保持谨慎,不要过早地表露自己的力量,而是应该隐忍等待合适的时机。

它提醒人们要有耐心和智慧,谨慎行动。

上九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这句爻辞揭示了潜龙的出现,象征着阳刚之力的显露。

它意味着创造性的力量得以释放,带来了成功和利益。

同时,“大人”也代表着智慧和高尚的品质,暗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向德高望重的人寻求指导。

乾卦所表达的意义:乾卦象征着天和创造力,它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

具体而言,乾卦所蕴含的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天的力量和特征:乾卦是以天为象征,代表宇宙间无限的智慧和创造力。

它鼓励人们发挥天赋,开拓创新,追求卓越和完美。

2. 提醒人们谨慎行动:乾卦的初六爻辞告诫人们在创造的过程中要保持谨慎,不要急于表露自己的力量。

谦虚和耐心是成功的关键。

3. 释放创造性的力量:乾卦的上九爻辞揭示了阳刚之力的显露,意味着在适当的时机,创造性的力量可以得到释放,并带来丰富的利益。

4. 寻求智慧和指导:上九爻辞中的“大人”象征着智慧和高尚的品质。

它提醒人们在创造的过程中可以向德高望重的人寻求指导和建议。

乾卦(原文+译文)

乾卦(原文+译文)

-1-《周zhōu 易yì》上shàng 经jīng 乾qián 卦guà第dì一yī乾qián 下xià 乾qián 上shàng乾qián 为wéi 天tiān《乾qián》:元yuán、亨hēng、利lì、贞zhēn。

《周易》又称《易经》,分为上经和下经。

共64卦,上经30卦,下经34卦。

本卦为上经第一卦:乾卦本卦是同卦相叠:乾下乾上,乾象征天本卦上卦乾为天 下卦乾为天 故曰:乾为天《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译:有天地,然后万物产生。

有天地才能化生万物。

乾代表阳刚劲健的主动力, 坤则是承受力,两者相摩相荡而化生出万物。

《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有利,正固持久。

天的四种本质特征是:元、亨、利、贞。

天之阳气是开创万物的本源,称为“元”,“元”既元始,创始,开始。

如:公元元年,元旦。

天能使万物流动成形,无不亨通,称为“亨”, “亨”既亨通,畅通,通达。

天能使万物适宜,各得其利,称为“利”, “利”既利和,和谐,适宜。

天能使万物正固持久地存在,称为“贞”, “贞”既贞正,正固,守正。

总之,天是万物资生之本,又制约主宰着整个世界。

天有开创万物并使之亨通,和谐,正固的“功德”,元、亨、利、贞被称为乾之“四德”。

乾坤两卦位列六十四卦之首,是六十四卦之根本,也可称为“祖卦”,历来受研读《易经》者重视。

《易经》把乾坤两卦放在六十四卦之首是有原因的。

《易经》认为,天地是万物的本原,乾坤象天地,六十四卦象万物,天地在万物之先,所以乾坤居六十四卦之首,屯蒙诸卦列乾坤之后。

乾卦以天为象征形象,认为天体现着元始(元)、亨通(亨)、和谐有利(利)、正固持久(贞)四种德性,其所以如此,在于天乃积聚诸阳气而成,有纯阳之性,自然能以阳气始生万物,而得元始、亨通,能使物性和谐而各有其利,坚固贞正而得其所终。

帛书《周易》乾宫八卦释译-儒学经解-国学论坛

帛书《周易》乾宫八卦释译-儒学经解-国学论坛

帛书《周易》乾宫八卦释译-儒学经解-国学论坛知北游案:此稿本十余年前的旧作,时草创初就,未遑修订。

后因各种原因弃置箧中,竟致日久遗忘。

近检旧箧,复得此稿,恍如隔世。

纸质黄脆,轻拈则裂,幸字迹尚清晰;然次序凌乱,且有缺失。

翻检一过,自觉尚有可存之说,故拟据旧稿录入,并根据近年来的新认识和所获的新材料(如上博简本《周易》)略作修订,陆续发布于此。

因工作关系,恐不能日日有之,冀同好见谅。

本篇用意唯在释读经文,于义理无所阐发,于卜筮更非所敢言。

其中之说皆个人一家之浅见,非为定论,或是或否,余姑妄言之,诸君姑妄观之可也。

帛书本为抄写本,里面古体字、异体字甚多,本文尽量使用通行字,如“毒”,帛书作上艹下孰的写法,根据《说文》此是毒之古文,文中径以“毒”书之;于一些左右结构的古体字,用{}表示,即{}内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如{足龠},表示这是一个从足龠声的字;上下结构的字用◎表示,加()进行描述;对于一些篆文或古体字形无法描述者,唯以◎代之。

当时作文,导师督责甚严,要求有得乃言,言必有据,不可一字无来历,不可一言无出处,故此文中每以多引资料为胜,排比罗列,动辄盈篇,今日观当时旧稿,殊觉繁累,然可见当时读书之泛滥,用功之勤勉,非今日可比,故于重复累赘之处略作删削,其它皆因其旧。

文中之译文,不全是对经文的白话翻译,其中对经文的隐含之意亦略有阐发,以便于读者理解。

六十四卦帛书本《周易》卦序:上经:键、妇、掾、礼、讼、同人、无孟、狗、根、泰蓄、剥、损、蒙、蘩、颐、箇、习赣、襦、比、蹇、节、既济、屯、井、辰、泰壮、馀、少过、归妹、解、丰、恒。

下经:川、奈、嗛、林、师、明夷、复、登、夺、夬、卒、钦、困、勒、隋、泰过、罗、大有、溍、旅、乖、未济、筮闸、鼎、筭、少毒、观、渐、中复、涣、家人、益。

上经1、键【经文】键[1],元享[2],利贞[3]。

【注释】[1]键,卦名,今本作乾。

键、乾古音同群母元部,渠焉切,音同而假。

卦名当作键,今本之乾盖中古文经之易家所改。

考试古文祝福语

考试古文祝福语

考试古文祝福语1.取得好成绩:草木知春,不秽蔬菜。

出自《周易·乾卦》。

意为:草木在春天都能重新长出来,就像蔬菜一样不会腐烂。

祝愿你的成绩能像春天一样迅速复苏,获得好的回报。

2.勇往直前:登高望远,自得其乐。

出自《楚辞·九歌·湘君》。

意为:站在高处远望,心情无比舒畅。

祝愿你能勇往直前,不畏困难,享受追求目标的乐趣。

3.冷静应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出自《大学》。

意为: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修炼自己;要严于律己,俭约生活。

祝愿你能冷静应对考试,保持自己的内心平静,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4.永不放弃:精卫填海,不息努力。

出自《山海经》。

意为:传说中的精卫鸟为填平大海,不停地努力,不放弃。

祝愿你能像精卫鸟一样坚持不懈,战胜困难,取得优异的成绩。

5.化压力为动力:金字塔有本领,压力只当垫脚石。

出自《明史·杨燧传》。

意为:拥有本领才能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压力只是帮助我们前进的踏脚石。

祝愿你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积极面对考试,取得优秀的成绩。

6.专注自我:饮水思源,时刻谨记。

出自《论语·述而》。

意为:饮水的时候要想到水的来源,时刻谨记。

祝愿你能保持专注,时刻谨记自己的目标和初心,取得优异的成绩。

7.遥相祝福:青翠欲滴,矗立苍穹。

出自《红楼梦》。

意为:形象的比喻出祝福者青春年轻、意气风发的样子。

祝愿你在考试中能有青春年轻的姿态,勇往直前,取得优异的成绩。

这些古文祝福语可以用于考试前对他人的祝愿,寄托了对对方的美好期盼和鼓励。

帛、今本《易经》今、古文字考乾至蹇兼及帛、今本卦爻辞异文辨析

帛、今本《易经》今、古文字考乾至蹇兼及帛、今本卦爻辞异文辨析

周易研究2003年第6期(总第六十=期)帛、今本《易经》今、古文字考(乾至蹇)——兼及帛、今本卦爻辞异文辨析刘大钧(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圄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100)摘差:水文取帛书(易经》乾至蹇卦的卦聋辞与今本对应的卦爻辞异文进行对比,阐释了二着夸、古文们使媚情况,并对二者诸多异文的台义进行丁分析,得出了一些出』、惑料的结论。

美越词:夸文I古文}帛愀易经》{《易经》中圈分粪号:B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82f20。

3J06一0003—15A textual re s ea rc h o n the anci朗t and c ur re nt ch a ra ct e rs u s ed i n YlJingof cu r re n t v er si on and that c op i e d o n siIk(from hexag ra m Q融n to J£nn)L1U I)a—iu“Jversity。

Ji脚250100,chj腿)(c e n t e r f o r Zh。

u“&An de nt c h j n e s e P hj Jos叩hy,shandong u nA1’s t嘴ct;C o m p a r in g th e re mark s pended∞t hc h e x a g”m s a nd lj nc s fro m h e x a g r a m Q z口n (乾)t0Jian(蕤)in H』i Hg cop i e d s“with th e co rr es po nde d remarh i n n』lng ofr e n t ve r s i o n.r h i s p a p e r pojnts fhe v a r i a n t characters in f h e t w o v e rs i o n s an dexplicates t b eanc ic nt(i n t h e pre-Qi n t l m e s)a n d m o d e r n(o f t h e H a n I)yn a s‘y)ch a r ac t e rs u se d iⅡthe t w oof y l』1日g,a n d m a k e s anal拍is t h e v a na t i on s·a ch j e、.ing s o m e surprisin gc o p I e sco nc lu—s i o n sK e y wo rds:mo dern c h ar a c t e rs;a n c i e n t ch a r a c te r5;y f J Ing s“k;H』l”g马王堆帛书《周易》的卦爻辞与传文自1973年出土之后,经过20余年的时间,始被陆陆续续整理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 第4期 Vol.29 No.4廊 坊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Langfang Teachers College (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3 年 8月 Aug.2013《周易》乾卦今古文考证陈居渊(复旦大学 哲学学院,上海 200433)摘 要: 《周易》居“六经”之首,乾卦又位列《周易》六十四卦之首,历来为学者所重视。

借助出 土文献,如马王堆帛书《周易》 、双古堆汉墓《周易》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周易》 ,对《周易》乾卦今古文问 题进行探讨,不仅可以彰显乾卦经文今古文两种不同文本的形态,还有助于深化对《周易》文本早期形成史和 早期易学史的研究,进而推动经今古文问题研究取得新进展。

关键词:周易;乾卦;今文;古文 中图分类号 : B22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674-3210 (2013) 04-0081-06《周易》居“六经”之首,乾卦又位列《周易》 六十四卦之首,历来为学者所重视。

借助出土文 献,如马王堆帛书《周易》 、双古堆汉墓《周易》 、 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周易》 ,对《周易》乾卦今 古文问题进行探讨,不仅可以彰显乾卦经文今古 文两种不同文本的形态,还有助于深化对《周易》 文本早期形成史和早期易学史的研究,进而推动 经今古文问题研究取得新进展。

为了行文方便,今 本《周易》简称“通行本”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 《周易》简称“帛书本” ,安徽阜阳双古堆汉墓《周 易》简称“阜阳汉简本”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 书《周易》简称“上博竹简本” 。

乾,元亨利贞。

“乾” , “乾”通“健” 。

《经典释文》 : “ 《说卦》 云: ‘乾,健也。

’ ” 《广雅・释训》 : “乾乾,健也。

” 证之今帛书本,此条卦辞“乾”字作“键” 。

“健” 、 “键”古音同属愿韵,可以互借。

考《说文・乙部》 “ ,籀文乾” 、 《集韵・僊韵》 “乾,徤也。

籀作 ” 、 《字汇补・乙部》 “ ,籀文乾字” ,知作“乾” 、 “键”同为今文,作“ ”为古文。

“元” , “元”通“顽” 。

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 乙本《道经》 : “众人皆有以,我独元以鄙。

”通行 本《老子》第二十二章“元以鄙”作“顽似鄙” 。

今收稿日期:2013-05-03帛书本于此条卦辞作“元” ,证之通行本涣卦六四 爻辞“元吉” ,上博竹简本于此条爻辞亦作“元吉” , 知作“元”为古文。

“亨” , “亨”通“享” 。

《隶释・酸枣令刘熊碑》 : “子孙亨之。

”洪适注: “碑以亨为享。

” 《说文・亯 部》 : “亯,献也。

享,篆文亯。

”段玉裁注: “据玄 应书,则亯者,籀文也。

小篆作 ,故隶书作亨。

作享,小篆之变也。

” 《玉篇・亯部》 : “亯,今作 享。

” 《集韵・庚韵》 : “亨,古作亯。

”由此,则“亯” 同为“亨” 、 “享”之古文。

项安世《周易玩辞》卷 四“用亨”条考证云: “ 《大有》九三‘公用亨于天 子’ 、 《随》上六‘王用亨于西山’ 、 《益》六二‘王 用亨于帝’ 、 《升》六四‘王用亨于岐山’ ,四爻句 法皆同。

古文亨即享字,今独《益》作亨读者,俗 师不识古字,独于‘享帝’不敢作‘亨帝’也。

”按, 古“亨”字兼有三义,加一画作“享献”之“享” , 加四点作“烹饪”之“烹” ,皆通用。

黄侃《说文 笺识》 : “亯,古亦读喉唇二音。

一读亨,一读烹。

亯有四义,一曰亯献,二曰亯受,三曰亨通,四曰 烹调。

”考今本、帛书本,于此条爻辞皆作“亨” 。

又考上博竹简本,凡“亨”字皆作“卿” ,疑“卿” 字即为“乡”字。

在金文中, “卿”与“乡”同为 一字。

《墨子・尚贤中》 “以上事天,则天乡其德” ,作者简介:陈居渊(1 9 5 2 - ) ,男,上海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 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易学与中国思想文化史。

・ 81 ・孙诒让《墨子闲诂》 : “乡当读为享。

《明鬼》下篇 云: ‘帝享女明德’ ” 。

《史记・孝文本纪》 “夫以朕 之不德,而专享独其美” , 《汉书・文帝纪》作“夫 以朕之不德,而专乡独其美” 。

证之今帛书本,此 条爻辞作“享” ,阜阳汉简本于此条爻辞作“亨” , 由此知作“亨” 、 “享”同为今文,作“亯” 、 “卿”同 为古文。

” 《玉 “利” , 《说文长笺・刀部》 : “ ,古文利。

篇・勿部》 : “ 古作 作 ,古文利。

” 《集韵・至韵》 : “利, ,古文利字。

亦 ”为 。

” 《字汇补・禾部》 : “书・燕刺王刘旦传》 “胥寖信女须等” ,颜师古注: “寖,古浸字也。

寖,渐也,益也” 。

《汉书・沟洫 志》 “泉流灌寖,所以育五谷” ,颜师古注: “寖,古 浸字” 。

又《汉书・高五王传・燕灵王刘建》 “事 濅淫闻上,主父偃由此与齐有隙” ,颜师古注: “濅, 古浸字也。

濅淫,犹言渐染也” 。

《集韵・侵韵》 : “浸,或作濅。

”证之今帛书本,于此爻辞“潜”字 作“浸” ,知作“潜” 、 “浸”同为今文,作“寖” 、 “濅”同为古文。

“龙” , “龙”通“宠” 。

《诗・小雅・蓼萧》 “既 见君子,为龙为光” ,毛传: “龙,宠也” ,郑玄注: “为宠为光,言天子恩泽光耀被及己也” 。

《左传》昭 公十二年: “宋华定来聘,通嗣君也。

享之,为赋 《蓼萧》 ,弗知,又不答赋。

昭子曰: ‘必亡。

宴语 之不怀,宠光之不宣。

’ ”此“宠光” ,即“为宠为 光”之意。

又《诗・商颂・长发》 “何天之龙” , 郑玄注: “龙当作宠。

宠,荣名之谓” 。

郑玄以“宠” 为今文,以“龙”为古文。

然考马王堆汉墓帛书《老 子》甲本《道经》 “龙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 惊,是谓龙辱若惊” ,通行本《老子》作“宠辱若 惊” ,今上博竹简本《老子》乙本作“ 释文“ ”字作“宠” , “龙”或为“ 辱若惊” , ”之省。

又,字书以为制字,误。

”证之今帛书本,于此爻辞亦作“利” ,知作“利”为今文,作“ 竹简本于此爻辞作“古文。

然考通行本蒙卦上九爻辞“利御寇” ,上博 ” 。

又考通行本需卦卦 涉 辞“利涉大川” ,上博竹简本于此条卦辞作“ 郭店楚墓竹简本《缁衣》引《诗》作“ 知作“利” 为今文, “ ”为古文。

大川” 。

再考《诗・小雅・都人士》 “万民所望” , 民所信” ,: “贞,卜 “贞” , “贞”通“鼎” 。

《说文・ 部》 问也。

从卜,贝以为贽。

一曰鼎省声,京房所说。

” 段玉裁注: “京说古文以贝为鼎,故云从卜鼎声 也。

”又《说文・鼎部》 : “古文以贞为鼎,籀文以 鼎为贞。

” 《集韵・迥韵》 : “鼎,古作鼑。

”又《清 韵》 : “贞,古作 。

”郭沫若《卜辞通纂考释》 : “古 乃假鼎为贞,后益之卜而成鼑字,以鼎为声。

鼎贝 形近,故鼎乃讹变为贞也。

”今帛书本于此爻辞作 “贞” ,考通行本卦爻凡“贞”字,上博竹简本亦皆 作“贞”字。

如,通行本旅卦卦辞“贞吉” 、未济卦 九二爻辞“贞吉” ,上博竹简本皆作“贞吉” 。

由此, 知作“贞” 、 “鼑” 、 “ ”同为古文。

考《集韵・钟韵》 : “龙,古作竜。

”于省吾《双剑 诸子新证・晏子春秋卷二》 : “竜,即龙之别构。

《汗简》亦作竜。

” “龙”亦作“龒” 。

《史记・南越 列传》 “封其子广德为龙亢侯” , 《索隐》云: “龙亢 属谯国。

《汉书》作‘龒侯’ ,服虔音‘邛’ ,晋灼 云: ‘古龙字’ ” 。

证之今帛书本,于此爻辞亦作 “龙” ,知作“龙”为今文,作“ 同为古文。

“勿” , “勿”通“物” 。

《说文・勿部》 “勿,州 里所建旗” ,段玉裁注: “ ‘州里’当作‘士大夫’ 。

《周礼・司常》 ‘大夫、士建物’ ,经传多用物” 。

郭 店楚墓竹简《尊德义》 “上好是勿也” 、 《成之闻之》 “君子不贵庶勿而贵与民又同也” ,释文“勿”字皆 作“物” 。

今帛书本于此爻辞作“勿” ,证之通行本 蒙卦六三爻辞“勿用取女” ,上博竹简本于此爻辞 亦作“勿用取女” 。

又通行本井卦上六爻辞“井收 勿幕” ,上博竹简本于此条爻辞作“汬朻勿寞” 。

由 此知作“勿”为古文,作“物”为今文。

“用” , “用”通“以” 。

《诗・邶风・雄雉》 :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 《一切经音义》卷七引《苍 颉篇》云: “用,以也。

”王引之《经传释词》 : “用、 以、为,皆一声之转,故何以谓之何用,何为亦谓 ” 、 “竜” 、 “龒”初 九 ,潜 龙 勿 用 。

“潜” , “潜”通“浸” 。

帛书《老子》乙本卷前 古佚书《十六经・观》 “令力黑浸行伏匿” ,释文 “浸行”作“潜行” 。

“浸”又作“寖” 。

《周礼・夏 官・职方氏》 “其川三江,其浸五湖” , 《经典释文》 : “浸,本又作寖” 。

按《说文・水部》篆书作“濅” , 大徐本楷书作“寖” ,段玉裁注: “隶作浸” 。

古“浸” 字与 “潜” 字以音近可以互借。

如 “潜” 可读作 “涔” 。

《史记・夏本纪》 “沱、涔已道” , 《索隐》云: “涔, 亦作潜” 。

《史记・刺客列传》 “将兵围楚之灊” , 《索 隐》云: “事在鲁昭二十七年。

《地理志》庐江有灊 县,天柱山在南。

音潜” 。

《汉书・五行志上》 “自 号曰山君,党与濅广” ,颜师古注: “濅,渐也” 。

《汉・ 82 ・之何用。

” 《仪礼・特牲馈食礼》 “盛两敦,陈于西 堂,藉用萑” ,郑玄注: “古文用为于” 。

郑玄以“用” 为今文,以“于”为古文,不确。

《说文・用部》 : “用,可施行也。

从卜,从中。

卫宏说: ‘ ,古文 ” 用。

’ ” 《玉篇・用部》 : “用,施行也。

,古文。

《集韵・用韵》 : “用,古作 。

”司马光《类篇》引 《说文》云: “用,古文作 。

” 《六书正讹》卷四: “用,古镛字,钟也。

后人借为施用字。

”今帛书本 于此爻辞作“用” ,证之通行本蒙卦六三爻辞“勿 用取女” ,上博竹简本于此爻辞亦作“勿用取女” , 由此知作“用” 、 “ ”同为古文,作“以”为今文。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见” , “见”通“现” 。

上博竹简本《性情论》 “及丌见于外,则勿取之” ,释文“见”作“现” 。

《仪 礼・士相见礼》 “固辞不得命将走见” ,郑玄注: “古文曰: ‘某将走见’ ” 。

考阜阳汉墓本、今帛书本, 于此爻辞皆作“见” ,通行本蒙卦六三爻辞“见金 夫” ,上博竹简本于此条爻辞亦作“见金夫” 。

由郑 玄注,知作“见”为古文,作“现”为今文。

“龙” ,作“龙”为今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