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之通假字[优质PPT]

合集下载

文言实词——通假字ppt

文言实词——通假字ppt
通“毋”; 不 要
5、其余则熙熙而乐。
同“嬉”, 欢乐,快

6、令将军与臣有郤。
同“隙”; 隔阂,嫌

7、县明太祖御容明伦堂,率众拜且哭。
同“悬”;

8、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同“向” 对着、朝
9、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同“向”; 对着,朝

1、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无厌
通“餍”; 满足
2、皆阳应曰:“诺”。
同“措”;放置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通“挡”;抵挡
3、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4、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5、盖亦反其本矣。
同“捧“两手托着 通“盍”;何不
同“何”;什么
6、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同“环”;绕
7、秦王还柱而走。 8、麾众拥豪民马前
同“挥”;指挥
9、是以同先“帝拒简”拔;以把遗守陛下。
距关,毋内诸候
酒酤于市
輮以为轮


3、
。 根据形声字代替声旁字为本字构
成通假的现象,我们可以把通假字的形旁取消,从而找出本字。
①使臣奉璧,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

同“按” 审察,察
练习 :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翻译词义看
1、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通“猝” 突然 通“班” “斑” 头发花白
(四)形近通假:借字和本字的字形相近
1、被发行吟泽畔 (“被”通“披”)
2、道中手自钞录 ( “钞”通“抄”)
3、死者太半
(“太”通“大”)
4、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
判断通假字的方法:
一、
。古人在记录语言里的某一个“词”
的时候,往往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书写。

通假字ppt课件

通假字ppt课件
文言文之通假字
.
1
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食, 冯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 忍而不入;死之可恶,就而不避。
<战国策>
腰凭 轼
这就是通假字现象
.
2
通假字概念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 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现象叫通假。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 也就是通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 字的音。 例如: 御六气之辩
.
6
练一练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张良出,要项伯

2、君子 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寡助之至,亲戚 畔之

4、臣以险衅,夙遭闵 凶

5、拜送书于庭

6、唯大王与群臣 孰计议之

7、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7
.
8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
3
通假字的分类:
1、同音通假 (占通假的大多数) 例: 终老不复取

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 例: 莫春者,春服既成


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 例:举酒属客

4、形近通假(字形相近) 例:将军身被坚执锐

.
4
怎样辨别通假字
方法—— “形声辨义法”
1、“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例如: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溟
②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尊 樽
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例如:食之不能尽其材


.
5
3、同声旁的形声字的替代。
例如:①距关,毋内诸侯

文言通假字复习 课件26张-高考语文复习课件

文言通假字复习 课件26张-高考语文复习课件

字通








生点读假传 并上音字达 可与相尽字 以本同管义 在字或在的 相的相意主 当功近义要 长能,上工 的是在与具 时相通本是 间同过字字 内的字不音 存,音同而 在所传,不 。以达但是
才字与字 能义本形 够这字, 产一的通
文 文言通假字
• “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列传》) 同“罹”,遭受 •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屈原列传》) 同“旨” • 皭jiào然泥而不滓者也。(《屈原列传》) 同“涅”,染黑 •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
同“黜”chù,指被罢免官职;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 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
同“佯”,假装;同“贽”zhì,见面礼 • 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苏武传》) 同“搯”tāo,叩击,拍打 •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苏武传》) 畔,同“叛” •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苏武传》)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读音相同,但是意义没有关联
通假字产生的原因, 可能是古人在用字时仓促之间想不起来本字,而用了替代字。
文 文言通假字
在中学阶段,教材出于简化文言文语法知识的考虑,将文言 文中常见的“古今字”也归并到通假字中,统一用“×,同×” 来注释。
古今字是一种一词多字现象。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 的字表示,在前的是古字,在后的是今字,合称古今字。
同“耰”,碎土平田用的农具 •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过秦论》) 同“向” •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 同“哪”
字通

【课件】高三总复习--通假字ppt

【课件】高三总复习--通假字ppt

文言文--通假字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在每组上方的括号内指明通假规律。
C.【 同(近)音字相代替 】
借字 本字 字义
(1)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关 贯 套上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 背 背弃
(3)渔父见而问之曰
父 甫 对老年男子尊称
(4)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辨 变 变化
(5)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文言文--通假字
当堂巩固
6. 上贤而释之(指代汲黯)。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
守。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
大治。
(11江西卷《汲黯》)
题目: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C.责大指而已
指:意旨。 【 】
归纳:(4)取消偏旁,推断本字。
文言文--通假字
当堂巩固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 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先生 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 ,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 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
(09江苏卷《书沈通明事》)
题目: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属其家通明
属:托付 【 】
文言文--通假字
当堂巩固
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
金公声知事急,逐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
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课件(共75张PPT)

高中文言文通假字课件(共75张PPT)

不:同“否”;不。副词。“或师焉, 或不焉。”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 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汝 见我不?”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宁 可共载不?” 材:同“才”;才能。名词。“食之不 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副词。“手裁举,则又 超忽而跃。” 采:同“彩”彩色,颜色。名词。“成五采, 此天子气也。” 采:同“彩”;颜色,彩色。名词。“须臾成 五采。” 仓:同“苍”;黑色。名词。“要离刺庆忌也, 仓鹰击于殿上。” 藏:同“脏”脏腑。名词。“末至二三里,摧 藏马悲哀。”
弊:通“敝”;疲惫,衰败。“率疲弊之 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弊:通“敝”;疲惫,衰败。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 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名词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润物细无声”这是一
种境界。知识对于一个 人也是这样。
菁:通“精”;精华,糟碎。形容词。“吾党菁 华,付之一炬。” 景:同“影”;影子。名词。“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迥:同“回”;辣转。动词。“迥忆后街之屋。” 鸠:同“纠”;集合。动词。“豪民于闻难,鸠 宗族僮奴百许人。” 沮:通“阻”阻止,阻挡。动词。“帝屡欲召用 瑞,执政阴沮之。 句:同“勾”;勾取。动词。“虽小数,然必句 性情,习方俗。 具:通“俱”;全,都,引申为详细。副词。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古Fra bibliotek道古栈道
古栈道
资料:通假字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
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 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 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 挺者,輮使之然也。”

《文言实词》课件

《文言实词》课件

《烛之武退秦单师击》添改文字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_应_为__“__以__之__为_”__,__“__把__…_…__作__为__” 古义:___东_方__道__路__上__的_主__人___________ 2.行李之往来 古义:____外__交__使__者________________ 子等。3.共其乏困 古义:___缺__少__的__东__西_______________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__那__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庖丁解牛》单击添改文字
1.依乎天理
古义: 牛今义:①宋代的理学家认为封建伦
理是客观存在的道德法则,把它叫作天理;②天然的道理。
2.技经肯綮之未尝
古义:_不__曾__(__拿__刀_去__)__尝__试__________ 今义:①未曾;②用在否定词前面,
以,通“已”,停止 说,通“悦”,高兴
枝,通“肢”,肢体 刑,通“型”,做榜样
涂,通“途”,道路 愬,通“诉”,诉说
颁,通“斑”,头发花白
反,通“返”,返回,回到 罔,通“网”,张网捕捉、陷害 与,通“欤”,语气词
通假字
《庖丁解牛》
1、砉然向然: 2、技盖至此乎: 3、批大郤: 4、善刀而藏之: 5、技经肯綮之未尝:
3.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义:____妻_子__和__孩__子_______________ 4.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古义:_____中__原__地__区_______________ 5.然后从而刑之
古义:_____接__着_就__________________ 目
的等;因此就。
今义: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今义:男女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 今义: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

文言文通假字 课件36张-高考语文复习课件

文言文通假字 课件36张-高考语文复习课件
对通假字的考核主要集中在音同通假字与常见的音变通假字上。 音同通假字由于读音相同,可以尝试带入相同读音的字进行推断,如 “蚤”与“早”;音变通假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通假字积累,能够掌握 一些常见的实用通假字以应对考试,如“盖”与“盍”。
二、通假字类别
形近通假
如:赢粮而景从:通“影”,像影子一样。 至莫夜月明:通“暮”, 夜晚。 加偏旁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通“旨 ”,立意 。 使臣奉璧,拜送于庭:通“廷”,朝廷。 去偏旁 距关,毋内诸侯 :通“拒 ”,把守;通“纳”,接纳。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通“征”,赋税。 换偏旁
23.无”通“毋”,不要。 (1)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氓》) (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诗经·氓》) (3)硕鼠硕鼠,无食我麦!(《诗经·硕鼠》) (4)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5)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6)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24.“被”通“披”,读“pī” ①散着。 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 ②穿。 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25.孰,通“熟”,仔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26.尊,通“樽”,酒杯。
一尊还酹江月
27.豫,通“与”,参与
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 先生欲豫焉。
5.“倍”通“背”,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6.离,通“罹”,遭受。 进不入以离尤兮。 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坚之祸,岂不哀哉! 离骚,犹离忧也。
7.“女”通“汝”,你
女为人臣子。
9.“蚤”通“早”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10.“郤”通“隙”,隔阂、嫌怨。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通假字 PPT课件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通假字 PPT课件

曾经。85.佚通逸,安逸。86.阳通佯,假装。87.见 通现,显现,表彰。88.材通才,才学。89.畜通蓄, 积蓄,富于。
选修2
<13>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90.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通 ,含义: <14>原毁 91.不若是,强者说于言 通 ,含义: <18>心术 92.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 通 ,含义: <19>鞭贾 93.则遫然枯,苍然白 通 ,含义: <20>兴贤 94.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 通 ,含义: 。 。 。 。 。
晒。42.知通智,理智。43.生通性,本性,这里指 天生的资质。44.衡通横。45.从通纵;举通与,交 好。46.弊通敝,困顿。47.景通影,影子。48.棘通 戟,一种兵器。
必修4
<17>师说 4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通 ,含义: 50.句读之不知,或之不解 通 ,含义: 。 <18>晏子治东阿 51.属托行,货贿至 通 ,含义: 。 52.并曾赋敛,仓库少内 通 ,含义: ; 通 ,含义: 。 53.(晏子)再拜便辟 通 ,含义: 。 <19>谏太宗十思疏 54.虽董之以严武刑,振之以威怒 通 ,含义: 。 49.受通授,传授。50.读通逗,停顿。 51.属通嘱,

3、韵母相同。
举酒属客 “属”通“嘱”
“乡”通“向”,先 前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景”通 “影”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从”通“纵”4、声韵均不相同。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生”通“性”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廉颇蔺相如列 传》) “不(fǒu)”通“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双声通假(声母相同)
例: 莫春者,春服既成 暮
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 例:举酒属客

4、形近通假(字形相近) 例:将军身被坚执锐

“身披铠甲,手执利器”
怎样辨别通假字
方法——
“形声辨义法”根据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 表义等特点,去寻找并理解本字的含
1、“声旁字”代替“形声义字。 ”。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言文实词
——通假字
通假字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个字,而用 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现象叫 通假。
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不能认为凡是同 音字都可以通假。 由于历史音变,有些通假字和本 字的读音相差甚远。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 字,也就是通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 应读本字的音。 例如: 御六气之辩“辩”是借字,“变”是本字。
乃瞻衡(通“横”)宇 汤之问棘也是已(通“矣”); 颁(通“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通“无” ) 而(而,通“能”)征一国者
练一练 1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张良出,要项伯 邀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性 3、寡助之至,亲戚 畔之 叛 4、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悯 5、拜送书于庭 廷 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熟
例如: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诗经•氓》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经•氓》
“于”是“吁”的借字,“说”是“脱” 的借字。
如果我们没有看出通假现象,只照它们 字面上的意义来理解,就会解释不通或把 句意解错。因此,必须掌握通假字的基本 特点。
通假字的分类:
1、同音通假 (占通假的大多数) 例: 终老不复取
• 7、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背
• 8、扁鹊望桓侯而还

练一练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D)
A. 或师焉,或不焉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句读之不知
3、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
A. B. C. D.失其所与,不知
畅想网络 Imagination Network 感谢观看!
例如: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代替“溟”,“溟”,水旁,是“海”的意思。
②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尊”代替形声字“樽”,“樽”,木旁,是“酒杯”的 意思。
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例如: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是形声字,代替声旁字“才”
3、同声旁的形声字的替代。
例如:①距关,毋内诸侯 “内”通“纳” ,接纳、使··进入
“距”代替本字“拒”,“把守”的意思。
②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区别”的意思。
另外,还有“案”通“按”,“庴”通 “召有司案“图,措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
〔一厝(cuò)朔东〕一座放在朔东。厝,同“措”,放置。 朔东,朔方东部,现在山西省北部一带。
小结
文言文中的通假涉及面广,但中学课文所涉及的 并不多,充其量就是一百几十个,如果依据通假字的 有关规律去规类整理,平时多识记一些常见的通假字 ,这对文言文阅读大有帮助。
例如: 小知(通“智”)不及大知 夙遭闵(通“悯”)凶; 零丁(通“伶仃”)孤苦; 常在床蓐(通“褥”) 赢粮而景(通“影”)从 传道受(通“授”)业解惑也 “从”代替“纵”,“取”代替“娶”,“当”
通“挡”。
或师焉,或不(通“否”)焉 云销雨霁(“销”通“消”) 涂(通“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輮使之然也(輮通“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