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工艺流程及总体设计规范

机械设计工艺流程及总体设计规范
机械设计工艺流程及总体设计规范

机械设计工艺流程及总体设计规范

一、 总则

随着电子产品技术的使用范围推广,为适合公司发展需要,针对机械结构设计人员制定本设计流程及 规范

二、 工艺设计原则

电子产品设计在结构上面一般有印制电路板、接插件、底板、机箱外壳和面板组成;是把构成产品的 各个部分科学有机的结合起来的的过程,包括:元器件的选用、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及配合、安装调试、产 品的外形设计、抗干扰措施及维修方便等方面。

2.1、 整机设计要求

实现产品的各项功能指标、工作可靠、性能稳定; 体积小、外形美观、操作方便、性价比高; 绝缘性能好、绝缘强度高、抗干扰性能好,符合国家标准; 装配、调试、维修方便; 产品一致性好、适合批量生产或自动化生

产; 元器件排列要尽量对称, 重量平衡,对于比较重的组件, 在板上要用支架或固定夹进行装卡,

以免组件引线承受过大应力,对于可调组件或需要更换频繁的元器件,应放在机器的便于打开、容易 触及或观察的地方,已利于调整与维修;

2.2.1、 材料学设计(选材)

常用钢板

a )、冷轧普通薄钢板,是普通碳素结构钢冷轧板的简称,简称:冷板,它是由普通碳素结构钢热 轧钢板经过进一步

冷轧制成厚度小于

4mm 勺钢板,由于在常温下轧制,不产生氧化皮,因此,表面质

量好,尺寸精度高,再加之退火处理,其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良好,是钣金加工最常用的一种金属材 料。常用牌号:国标

GB ( Q195 Q215 Q235 Q275)

B ) 、连续电镀锌薄钢板,俗称:电解板,是指在电镀锌作业线上在电场作用下,锌从锌盐的水深 液中沉积到预先准备好的冷板表面上,钢板表面就会产生一层镀锌层,使钢板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常用牌号:国标 GB ( DX1 DX2、DX3 DX4

C ) 、连续热镀锌薄钢板,一般简称镀锌板或白铁片,钢板表面美观,有块状或树叶状镀结晶花纹, 且镀层牢固,

有优良的耐大气腐蚀性能,同时,钢板还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和冷加工成型性能,与电镀 锌板表面相比,其镀层较厚,主要用于要求耐腐蚀性较强的钣金件。 牌号:国标G (Zn100-PT 、Zn200-SC 、

Zn275-JY )

D ) 、不锈钢板,是一种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和酸、碱、盐等化学浸蚀性介质腐蚀的钢。 又称不锈耐酸

钢。实际应用中,常将耐弱腐蚀介质腐蚀的钢称为不锈钢,而将耐化学介质腐蚀的钢称 为耐酸钢。

不锈钢通常按基体组织分为: 铁素体不锈钢。含铬 12%?30%。其耐蚀性、韧性和可焊性随含铬量的增加而提高 应力腐蚀性能优于其他种类不锈钢。

奥氏体不锈钢。含铬大于 18%,还含有8 %左右的镍及少量钼、钛、氮等元素。综合性能好,可 耐

多种介质腐蚀。

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优点,并具有超塑性。 马氏体不锈钢。强度高,但塑性和可焊性较差。

备注:不锈钢板的强度较高,对数控冲床的刀具磨损较大,一般不合适数冲加工。 类有很多,钣金加工常用的是一种奥氏体不锈(

1Cr18Ni9Ti )

常用铝板

铝是一种银白色的轻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和延展性。纯铝强度很低, 使用,钣金加工一般用到的是铝合金板,根据合金元素含量不同,铝板可以分为 系列、2000系列?8000系列,常用的有 2000系列,3000系列和5000系列。 特点是硬度较高,又称硬铝;可用作各种中等强度的零件和构件, 3000系列是

一种锰铝合金,防锈性能较

好,所以又称防锈铝;5000系列是一种镁铝合金,主要特点为密度低,抗拉强度高,延伸率高。在相同面 积下铝镁合金的重量低于其他系列。常用牌号:

3A21(老牌号LF21)、5A02(老牌号LF2)、2A06(老牌号

LY6)

,耐氯化物

牌号:不锈钢的种

无法作为结构材料 8个系列,分别为1000 2000系列是一种铜铝合金,

常用铜板

紫铜板:紫铜是纯铜的俗称,外观呈紫色,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耐蚀性,但价格昂贵,主要用作导电、导热材料,一般用于电源上需要承载大电流的零件,紫铜的强度低,一般不能做结构件。常用牌号:T1、T2、T3黄铜板:黄铜是一种铜锌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优良的冷、热加工性,但易产生腐蚀破裂,价格相对便宜,应用广泛。常用牌号:H59、H62、H70

其它材料

2.3.2结构工艺设计

压铸件工艺性设计

术语和定语

流痕:指铸件表面与金属液流动方向一致且与金属基体颜色不一样的纹路。

冷隔:指铸件表面有与周边熔接不良的小块。

铬化:指铸件与铬酸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在铸件表面形成一层薄的铬酸盐膜。

欠铸:指铸件成形不饱满。

网状毛刺:压铸件表面上有网状发丝一样凸起或凹陷的痕迹。

溢流口:指金属液冷却凝固时为补偿金属收缩所设置的穴。

铸件设计及工艺

a)、选材

铝合金压铸件的常用材料有:GB标准:YL102,YL104,YL112和YL113。

b)、壁厚

壁厚设计以均匀为佳,不均易产生缩孔和裂纹,易引起零件变形,同时会影响到模具的使用寿命。壁厚很厚的铸件内部易产生缩孔,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对大形铝合金,其壁厚不宜超过6mm因壁厚增加,其材

料的力学性能将明显下降,因此推荐壁厚如表<1>。对外侧边缘壁厚,为保证良好的压铸成形,壁厚s>=1/4h,且

s>=1.5mm, s为边缘壁厚,h为边缘壁的高度

壁的单面面积ax b(cm2)<=25>25?100>100?500>500

最小壁厚(mm)0.8 1.2 1.8 2.5

正常壁厚(mm) 2.0 2.5 3.0 4.0

c )、加强筋

设计筋的目的是增加零件的强度和刚性,避免因单纯依靠加大壁厚而引起的气孔,裂纹和收缩缺陷,同时能使金属流路顺畅,改善压铸的工艺性.筋高不超过15倍壁厚,最大筋宽不超过1.5倍壁厚,对筋高30mm 以下,拔模斜度不小于3°,筋高30mm以上,拔模斜度不小于2°(通常为节省成本,减轻重量,拔摸斜

度一般都放得很小,一般情况拔1 °,高筋高30mm以上的拔2度,对于批量不大的产品应该也不会有很大

问题),在特殊情况下加强筋端面的拔模度可设为0.5 °。

d)、圆角

圆角设计可使金属液流畅,气体易排出,有利于铸件成形,并能避免因锐角致使零

件和模具产生裂纹,有利于提高模具寿命,因此对过渡处应避免锐角设计,圆角半径以取最大为原则,一般取值如下:对相等壁厚:1/2h<= r<=h

对不等壁厚:1/4(h1+h2)<=r<=1/2(h1+h2)

r为内圆角半径,h、h1和h2为壁厚

e)、拔模斜度

拔模斜度的大小与零件的结构、高度、壁厚及表面粗糙度有关,在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取大值,有利

于脱模。非圆形内侧壁的拔模斜度如下表,外侧取表下表值的一半。

,如下图所示。

拔模高度<=3>3?6>6 ?10>10 ?18>18 ?30>30?50>50 ?80

>80?

120

>120?180>180?250圆形4°3° 30' 2 ° 30' 2^ 1 ° 45' 1° 15' 1 °450° 30' 0 ° 30' 非圆形5°4° 30' 3 ° 30' 2° 30' 1 ° 45' 1° 30' 1° 15 1 °0° 45' 0 ° 30'

f )、相邻距离

尽量避免窄且深的凹穴设计,以免对应模具处出现窄而高的凸台,因受冲击易弯曲、断裂。如下图所示,当a过小时,易使模具在此处开裂,为使模具在此处有足够的强度,a值应不小于5mm

g)、铸孔

铝合金可铸最小孔径为2.5mm,可铸孔径大小与深度有关,对盲孔,孔深为孔径的3到4倍,对通孔,孔深为孔径的6到8倍。对孔径精度或孔距精度要求较高的,一般不直接铸孔,采用后序机加工处理,但对

壁厚较厚的孔,为避免机加后出现表面有砂眼,一般先铸出底孔,然后用机加去除加工余量。

h)、文字和图案

文字大小不小于5号字体,凸起高度0.3?0.5mm,线宽推荐0.8mm.,出模度10?15度,如果外壳表面采用喷粉处理,其外侧面的文字及图案的凸起高度采用0.5mm,如果凸起高度用0.5m m以下的话,外壳喷粉

之后会其字形及图案就会模糊不清。

i )、压铸面

铝合金压铸表面粗糙度在Ra3.2?6.3,表面质量按粗糙度分为3级。

j )、表面缺陷

压铸件各类表面缺陷不同级别的要求见表:

k )、公差

尺寸公差

压铸件尺寸公差依据国标GBT1804-M选取,铝合金公差一般按5级取,对分形面及活动部位尺寸公差

需低一级,对有严格精度要求的可做到3级,对超出要求的可双方协商采用后加工来保证。

平面度公差

压铸件变形因素与模具的顶出机构、零件的结构、壁厚不均等有关

名义尺寸(长

或宽)

?25>25 ?63>63?100>100?160>160?250>250?400>400整形前0.20.30.450.7 1.0 1.5 2.2

整形后0.10.150.200.250.30.40.5钣金件工艺性设计

\,板厚T

材料0.50.8 1.0 1.2 1.5 2.0 2.5 3.0 4.0 5.0 6.08.010.0钢板V V V V V V V V-----

铝板V-V V V V V V-----

铜板V-V-V V V V V V V V 冲裁

零件的孔径尺寸、止裂槽尺寸或外圆角尺寸尽可能与刀具尺寸符合。

冲裁件尽量避免过长的悬臂和狭槽,悬臂和狭槽的宽度不宜过小,其合理数值可参考下表: 对合金钢或不锈钢对一般钢B 对黄铜、铝B

t —材料厚度。

,变形量如下表,对特别要求的,

>2t

> 1.5t

> 1.2t

材料

—*

d —

■k t-?- 11

—厂-匕T

高碳钢、各种不锈钢d> 1.5t a> 1.35t a> 1.2t

低碳钢

(SECC,S PCC,Q235A)d> 1.3t a > 1.2t a > t

黄铜、铝d> t a > 0.9t a> 0.8t

零件的缘与零件外形边缘不平行时,该最小距离应不小于材料厚度,即a>t;孔边缘与零件外形边缘平行时,应取b> 1.5t。

用模具冲裁的零件,其外形或内孔应避免锐角,做成适当的圆角,可增加模具使用寿命,不易产生裂纹。一般可取R>

0.5t , (t —材料厚度),如下图:

Z

折弯

折弯设备的精度与零件的精度

数控折弯机的定位精度分两方面,定位装置的前后移动精度±0. 1,下模的上下移动精度也为± 0. 1 (此

误差影响折弯角的精度)。折弯零件的精度与工人的操作有较大关系,理论上每一道折弯都有可能产生±

0. 1的误差。对于要求较严的尺寸,也可以通过操作工的调整补偿减少误差。尺寸标注时在满足产品要求的情况下,尽量考虑生产加工的效率。

数控折弯机的刀具

数控折弯机的折弯刀有很多种,按刃口分,有R=0.2, R=0.6, R=1 ,按刀具结构分,有直角刀,避位刀,

鹅颈刀等,折弯下模一般是90° V形模.现有V模宽度有:V=4, V=7,V=8, V=12,折弯刀具和下模的关系

如下图。

R R

数控折弯件的工艺性要求

在折弯有撕裂的地方,需要留撕裂槽。撕裂槽的宽度一般不小于 1.5t ,且》1.5。撕裂槽的长度和宽度与

壁厚的关系如下图

b,c 所示。或者是折弯线让开阶梯线如下图a 所示。

V

压死边的尺寸要求,压死边的长度与材料的厚度有关。如下图所示,一般压死边最小长度 L >R + 3.5t 。其中t 为材料壁厚,R 为压死边前道工序的最小内折弯半径,一般为 *L

板件折弯时,若弯曲处的圆角过小, 则外表面容易产生裂纹, 尤其铝板最明显。 若弯曲圆角过大,

因受到回弹的影响,弯曲件的精度不易保证。折弯内圆角与材料厚度和材质有一定的关系,一般 碳 但受折刀具规格的限制,推荐选用折弯内半径 R = 0.6, 结构没有特殊要求时图纸上不需要 标注具体的尺寸。由工厂选择合适的折弯刀。

折弯件不得对多个折弯边 (如下图的L1, L2, L3)同时要求较严的尺寸公差。

a) b) c) 1 r

4

J L R

> 1.5t L > t+R+k/2

折弯件的直边高度不宜过小,否则不易形成足够的弯矩,很难得到形状准确的零件。其弯曲值

R+2t ,且h 》3方可。如下图示。

h >

当折弯边带有斜角时(如下图,),侧面的最小高度为:h=(2 - 4)mm ,且h > R+2t ( R 为折弯内角)。

±-*i -

V - >

折弯件的孔边距离:先冲孔后折弯的零件,为了避免折弯时孔变形,从孔边到弯曲半径 离取

为:当 t < 2mm 时,L > t ;当 t > 2mm 寸,L > 2t 。

r 中心的距

d)

先折弯再冲孔的零件(主要争对用冲模的零件) 离太小时,在冲孔时会使凸模受水平推力而折断: 如下图。

,其孔边与工件直壁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距 从孔边到弯曲半径r 中心的距离取为:L > 0.5t ,

^Sesgsssssg

e)

0.6。

f)

g)

b c

n=r m > 2t k

m

d

/ zz

模具弯曲件的工艺性要求

弯曲件的直边高度太小时,会影响弯曲件成型后的角度精度。要求h 》 R+2t

在U 形弯曲件上,两弯曲边最好等长,以免弯曲时产生向一边移位。如不允许,可设一工艺定位 孔,

如下图。

A-

rfi

为了防止零件弯曲后,直角的两侧平面产生褶皱,应设计预留切口,如下图。

a > 1.5t (t —材料厚度)

为了防止冲孔后再弯曲的零件,在孔边产生裂纹,

防止弯曲时,一边向内产生收缩。可设计工艺定位孔,或两边同时折弯,还可用增加幅宽的办法 来解决收缩问题。

工艺孔

两边折弯

弯曲的零件,在弯曲区压制加强筋,不仅可以提高工件的刚度,也有利于抑制回弹。常用筋的结 构尺寸

推荐如下。

a) b) C ) d)

为了防止零件弯曲后,折弯边回弹,建议在对接处设计切口形式。 R

F

3 1. 6 6 3 10 4.6 20 S 30 11 40 13 50 15

e)

f)

g) 如下图.

增加幅宽

拉深

利用具有一定圆角半径的拉深模,将平板毛坯或开口空心毛坯冲压成容器状零件的冲压过程称为拉深。

a ) 拉深件的精度

拉深件的尺寸精度不宜要求过高。拉深件的制造精度包括直径方向的精度和高度方向的精度。在一般情况 下,深度的精方向的精度不应超过 GB/T 15055-级。直径方向的尺寸精度不应该超过 IT12级,产品图上的

寸应注明

B-B 2

R 2.-

A -A

R 3 .A 八、R 2h

B

D -D 厂 r 、、、 、

R 3

M \

R 2

R 2 h

V-

R 1-

C -C 1

n R 1

lx %

!《

n __

=b

L R 1

J

! r 1 —1

\ ________ A T

C N

*

■ ■ VB

!

* ■ =

C T

L 13 20 30

筋的类型

1

1 n

R1 8-

9-

R2

16 22

R3 5°

B""

h 3 5 7 M 18 29 38

筋的间距

65 75 90

拉深件的工艺性要求

拉深件的形状应尽量简单、对称。

拉深件各部分尺寸比例要恰当,尽量避免设计宽凸缘和深度大的拉深件。 类零件要较多的拉深次数。 拉深件的圆角半径要合适,圆角半径尽量取大些,以利于成型和减少拉深次数。 拉深件要留出合理的圆角半径。如下图。

(D 凸> 3d , h >2d )因为这

c) d) e) 拉深件冲孔的合适位置。

——R 斗 0 T 5 》Ffi+ 0 * 5t

防止拉深时产生扭曲变形,A 、B 宽度应相等(对称)即 A=B

定位凸台的高度不能太大,

—1

L r >

OQ

|

*

r

J

A=B

。如下图

r3 > 6.3t

<

A#B

般 h <( 0.25 ?0.35 ) t

r

R + 0.5t

底部圆角半径

―r1 ?(3 ?5)t r1min > t r1min < 8t

凸(上部圆角半径)

—R2" (5 ?8)t R2min > t R2min < 8t

机械设计流程

机械设计流程及要求: 1、确定设计思路及方向 1.1由业务部门或相关部门下发产品,研发部根据客户要求的产品 剖解分析,做一个大概的汇总,然后确定设计思路以及设计方向。 1.2填写评审表。 2可行性分析 2.1对该产品进行可行性分析,首先要搜集产品相关的图片以及相关的厂家以及其他的相关信息,进行资料的汇总与对比,从人机法物环方面充分考,从而分析自己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技术难题,安全隐患问题以及怎么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做到如果该方案可行,对该产品进行初步的成本核算 2.2开评审会,汇报上级领导 3、结构设计 3.1对通过可行性分析的产品进行工作原理、核心计算等工作,并出结构草图 3.2开评审会,填写结构评审表 4、建模与力学分析 4.1用相关软件对产品建立主要模型,并在建模过程中对其进行力学分析,以此达到预想的效果 4.2开评审会,填写评审表 5、零件设计 5.1对该产品进行零件设计,并画出对相应的加工图纸

5.2对加工图纸进行审核 6、产品明细表、安装说明书草案 6.1在总装图上填写产品明细表 6.2根据总装图拟写安装说明书草案 7、购置清单及外协加工清单 7.1填写产品购置清单;对于需要外协加工的零件,需填写外协加工清单,并附领导批准的图纸 8、采购 8.1小组组长把需要购买的产品以及外协加工的零部件交与公司采购部门,并督促采购部门相关负责人及时购买 9、物料验证 9.1设计人员、品保人员以及采购人员对采购回来的物品进行物料的验证,对采购回来的产品,如果出现质量或结构等与设计不符合的问题,及时记录,填写检验报告,采购部门及时进行调整 10、样品制作 10.1安装人员根据设计人员提供的图纸进行现场安装,进行样品制作,设计人员、保人员在此过程中给予技术支持,并对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 11、调试与功能试验 11.1对已经安装成功的样品进行调试,各组成员记录好重要参数,认真填写实验报告,把重要的问题点进行汇总。 12、优化改进

完整版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步骤减速器的设计

目录第一章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一、电动机选择 1. 选择电动机的类型 2. 选择电动机的功率 3. 选择电动机的转速 4. 选择电动机的型号 二、计算总传动比和分配各级传动比 三、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 1. 各轴转速 2. 各轴功率 3. 各轴转矩 4. 运动和动力参数列表 第二章传动零件的设计 一、减速器箱体外传动零件设计 1. 带传动设计 二、减速器箱体内传动零件设计 1. 高速级齿轮传动设计 2. 低速级齿轮传动设计 三、选择联轴器类型和型号 1. 选择联轴器类型 2. 选择联轴器型号 第三章装配图设计 一、装配图设计的第一阶段 1. 装配图的设计准备 2. 减速器的结构尺寸 3. 减速器装配草图设计第一阶段 二、装配图设计的第二阶段 1.中间轴的设计 2. 高速轴的设计 3. 低速轴的设计 三、装配图设计的第三阶段 1.传动零件的结构设计

2.滚动轴承的润滑与密封 四、装配图设计的第四阶段 1. 箱体的结构设计 2.减速器附件的设计 3. 画正式装配图 第四章零件工作图设计 一、零件工作图的内容 二、轴零件工作图设计 三、齿轮零件工作图设计 第五章注意事项 一、设计时注意事项 二、使用时注意事项 第六章设计计算说明书编写

第一章传动装置总体设计 、电动机选择 1. 选择电动机的类型 电动机有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需要直流电源,结构复杂,价格较高;当交流电动机能满足工作要求时,一般不采用直流电动机,工程上大都采用三相交流电源,如无特殊要求应采用三相交流电动机。交流电动机又分为异步电动机和同步电动机,异步电动机又分为笼型和绕线型,一般常用的是Y系列全封闭自扇冷式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它具有防止灰尘、铁屑或其他杂物侵入电动机内部的特点,适用于没有特殊要求的机械上,如机床、运输机、搅拌机等。所以选择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 2. 选择电动机的功率 电动机的功率用额定功率P ed表示,所选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应等于或稍大于工作机所需的电动机输出 功率P d。功率小于工作要求则不能保证工作机正常工作,或使电动机长期过载,发热大而过早损坏;功率 过大,则增加成本,且由于电动机不能满载运行,功率因素和效率较低,能量不能充分利用而造成浪费。 工作机所需电动机输出功率应根据工作机所需功率和中间传动装置的效率等确定。 工作机所需功率为:P w, n w――工作机(卷筒)的效率,查吴宗泽P5表1-7。 1000 n 工作机所需电动机输出功率为:F d P w—, n i ——带传动效率;n 2——滚动轴承效率; n n n n n n 3 ――齿轮传动效率;n 4――联轴器效率,查吴宗泽P5表1-7。 电动机的额定功率:P ed=(启动载荷/名义载荷)X P d ,查吴宗泽P167表12-1选择电动机的额定功率。 3. 选择电动机的转速 具有相同额定功率的同类型电动机有几种不同的同步转速。低转速电动机级数多,外廓尺寸较大,质 量较重,价格较高,但可使总传动比及传动装置的尺寸减小,高转速电动机则相反,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选取适当的电动机转速。Y系列三相异步电动机常用的冋步转速有3000r/min、1500r/min、1000r/min和750r/min,—般多选同步转速为1500r/min和1000r/min的电动机。为使传动装置设计合理,可根据工作机 的转速要求和各级传动机构的合理传动比范围,推算出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即 n d=(i1i2…i n)n w, n d为电动机可选转速范围,h, i2,…,i n为各级传动机构的合理传动比范围,n w为工作机转速。 工作机转速:n w 60 1000 v d D 查吴宗泽P188表13-2知:i v带传动=2~4 , i单级圆柱齿轮传动=2~5,则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为n d=(2~4) X (3~5) X (3~5) X n 电动机转速推荐选择1500r/mi n 4. 选择电动机的型号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

重庆科技学院 《油气集输工程》 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__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_ 专业班级:油气储运工程09-3 学生姓名:刘畅学号: 2009441727____ 设计地点(单位)_ 石油与安全科技大楼K706____设计题目:_某分子筛吸附脱水工艺设计——工艺流程及平面布置设计 完成日期:2012-6-19 指导教师评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 ________

摘要 本设计中原料气压力为3MPa,温度40℃,设计规模为15万方/天,要求脱水到1ppm 以下。根据同组同学分离器设计、吸附塔设计、再生气换热器设计以及管道设计设计并绘制双塔吸附脱水工艺流程图。其中分离器采用立式重力型分离器,吸附塔采用4A型分子筛,换热器使用套管式塔设备。依据工艺流程设计,考虑天然气走向及当地风向,参考《GB50350-2005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以及当地地势等相关条件,设计出符合《石油与天然气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规范》等有关规定的平面布置图。 关键词:分子筛吸附塔平面布置工艺流程

水厂工艺流程设计

水质工程学(一)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程学院系名: 专业:给水排水姓名: 学号:班级: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2012年 6月 15 日

目录 第一章设计基本资料和设计任务 (2) 设计基本资料 (2) 设计任务 (3) 第二章水厂设计规模的确定 (4) 第三章水厂工艺方案的确定 (6) 第四章水厂各个构筑物的设计计算 (8) 一级泵站 (8) 混凝剂的选择和投加 (8) 管式静态混合器 (11) 机械搅拌澄清池 (11) V型滤池 (17) 消毒 (23) 清水池 (24) 二级泵站 (25) 附属构筑物 (26) 第五章水厂平面和高程布置 (27) 平面布置 (27) 高程布置 (27) 附:参考文献 (29)

第一章设计基本资料和设计任务 设计基本资料 设计水量 水厂设计流量根据本人学号确定: 一班同学的设计水量:(学号后两位数值)m3万/d 二班同学的设计水量:(学号后两位数值+)m3万/d 原水水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1)原水水质情况 (2)水文地质及气象资料 a.河流水文特征 位于厂址北侧的河流作为取水水源,河流洪水位:,最河流枯水位: m,常年水位: m b.气象资料 最热月平均气温:°C,最冷月平均气温:°C 风向: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西南风。

c.地形地质 水厂规划用地面积满足水厂用地指标要求,用地形状自定,地形图如下: 出厂水质、水压要求 出水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二泵站出水扬程要求为28米。 设计任务 1.方案选择:根据原水水质水量和处理后水质要求选择并确定给水厂工艺流程。 2.通过经济技术比较选择并确定各水处理构筑物类型。 3.对水厂构筑物进行设计计算,并附有必要的单线草图。 4.确定辅助构筑物尺寸和位置,进行水厂平面布置并绘制水厂 平面布置图 5.计算各净水构筑物和连接管忠的水头损失,考虑水厂地形,确定各净水构筑物的标高,绘制水厂高程布置图。 第二章水厂设计规模的确定 1.近期规模 设计规模为 (29+=万m3 /d( m3/s),制水能力Q=×=万m3 /d=13152m3 /h,其中水厂自用水5%~10%,取7%。 近期规模万m3 /d.水处理构筑物按照近期处理规模进行设计.水厂的主要构筑物分为8组,每组构筑物类型相同,每组处理规模为万m3 /d(1644m3 /h)。

油气集输课程设计工艺流程与平面布置

重庆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院(系):_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油储07 学生姓名: xxxx 学号: 2007440xxx 设计地点(单位)___ 人文社科大楼G304_____ _ __ 设计题目:_ 广安2#低温集气站工艺设计 ——工艺流程与平面布置 完成日期:2010 年 7 月 1 日 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 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 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 ________

摘要 通过广安2#低温集气站的基础资料以及数据,分析得到该集气站的天然气中含有凝析油和硫,因而需要对其进行脱硫和凝析油的稳定处理。除此之外,还需要有天然气的分离设备抑制剂注入器以及计量装置由此得到该低温集气站相应的工艺流程。画出该集气站的工艺流程图,根据相关的要求和根据画出平面布置图。并对流程图以及其平面布置图做出设计说明和阐述。分析各类设备的选型和选择理由,以及平面布置图的安全规范说明。 关键词:工艺流程平面布置分离计量抑制剂节流阀

制造流程及工艺方案设计

目录 摘要 (3) 引言 (4) 1.任务与分析 (5) 1.1确定生产纲领 (5) 1.2确定生产类型 (5) 2.设计的目的、要求和内容 (6) 2.1设计目的 (6) 2.2设计要求 (7) 2.3设计内容 (7) 3.工艺分析 (8) 3.1技术要求 (8) 3.2零件特点 (8) 4.毛坯的选择 (9) 4.1毛坯的选择 (9) 4.2轴类零件的毛坯和材料 (9) 4.3轴类零件加工工艺规程注意点 (10) 4.4轴类零件加工的技术要求 (10) 5.基准的选择 (11)

5.1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11) 5.2选择精基准 (11) 6.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2) 6.1加工余量概述 (12) 6.2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12) 6.3加工余量的确定 (12) 6.4零件图的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和公差的确定 (12) 7.切削用量的确定 (16) 7.1粗车 (16) 7.2半精车 (16) 7.3精车 (16) 8.机床及工艺装备的确定 (17) 8.1机床的选择 (17) 8.2工艺装备的确定 (17) 9.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17) 9.1选择定位基准 (17) 9.2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17) 9.3拟定工艺路线 (18) 结论 (20)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0)

摘要 车削加工是在车床上利用工件相对于刀具旋转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车削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切削加工方法,在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车削适于加工回转表面,大部分具有回转表面的工件都可以用车削方法加工,如加工轴类零件的内外圆柱面、内外圆锥面、端面、沟槽、螺纹和回转成形面等,所用刀具主要是车刀。 在各类金属切削机床中,车床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约占机床总数的50%。车床既可用车刀对工件进行车削加工,又可用钻头、铰刀、丝锥和滚花刀进行钻孔、铰孔、攻螺纹和滚花等操作。按工艺特点、布局形式和结构特性等的不同,车床可以分为卧式车床、落地车床、立式车床、转塔车床以及仿形车床等,其中大部分为卧式车床。 在各种机械产品中,带有螺纹的轴类零件应用很广泛。螺纹切削是加工螺纹件效率最高、经济性最好的加工方法,用车削方法加工螺纹是机械制造业目前常用的加工方法。 在车床上车削螺纹轴可采用成形车刀或螺纹梳刀(见螺纹加工工具)。用成形车刀车削螺纹,由于刀具结构简单,是单件和小批生产螺纹工件的常用方法;用螺纹梳刀车削螺纹,生产效率高,但刀具结构复杂,只适于中、大批量生产中车削细牙的短螺纹工件。普通车床车削梯形螺纹的螺距精度一般只能达到8~9级。在专门化的螺纹车床上加工螺纹,生产率或精度可显著提高。 关键词:车削加工卧式车床螺纹轴工艺

印刷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2014-2015学年工作校历》手册的 印版制作工艺 学生姓名:尹秉政 学院:轻工与纺织学院 系别:印刷工程系 专业:印刷工程 班级:印刷2011级2班5组 指导教师:穆东明、郭丽娜 2014 年7 月10 日

目录 第一章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 第二章设计作品的印制工艺流程 (1) 2.1 原稿的设计流程 (1) 2.1.1 图像扫描 (1) 2.1.2印前图文制作处理 (2) 2.1.3 拼版,组版 (2) 2.1.4 打样输出 (2) 2.2 胶片输出流程 (2) 2.2.1 RIP处理 (2) 2.2.2 激光照排机曝光与冲洗机定影 (2) 2.3 印版的制作流程 (2) 2.4 印刷流程 (2) 2.4.1 印前准备 (2) 2.4.2 装版试印 (2) 2.4.3 正式印刷 (3) 2.4.4 印后处理 (3) 2.5 印后加工流程 (3) 第三章设计作品的印版制作工艺 (3) 3.1印版制作工艺要求 (3) 3.2 工艺内容 (3) 3.3 工艺过程 (4) 3.4 主要工艺参数 (4) 第四章印版制作工艺中的质量检测与故障排除 (4) 4.1 印版外观质量的检查 (4) 4.2 版式规格的检查 (5) 4.3 图文内容的检查 (5) 4.4 胶印印版色别的区别和检查 (5) 4.5 印版图文和非图文部分的检查 (5) 总结 (5) 参考文献 (6)

第一章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本课程设计针对学生己经掌握的印刷工艺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 一次综合应用的训练。课程设计中学生要能够完成规定印刷活件的印前制作与处理过程,完成胶片的发排、冲洗显影,制作相应的胶印PS版,并使用该印版进行胶版印刷,完成印刷品的折页、装订及裁切等印后加工工序,最终获得印刷成品。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印前制作、输出、制版、印刷的工作内容、工艺特点和技术处理方法。 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的设计工作校历手册,工作校历的成品规格为185X260mm,大度8开单色双面印刷,正度16开骑马钉装钉。我的任务主要内容是印版的制作,总共26张胶片,所准备的印版至少26张未曝光,版面平整,没有折痕,大度8开,470X400mm的阳图光分解型预涂感光板,印版制作前的工艺为胶片输出,对此环节的要求是胶片平整,表面无折痕,如果不符合此要求的胶片将无法晒版在完成印版的制作后将是印刷过程。将印版交于印刷小组。事实上印版制作和印刷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既要制作印版又要印刷,一旦印刷中出现印版损毁,那就重 新制作印版。 第二章设计作品的印制工艺流程 2.1 原稿的设计流程 2.1.1 图像扫描 图像扫描是通过平面扫描仪获取图像的方式。 平面扫描仪获取图像的方式是先将光线照射在扫描的材料上,光线反射回来后由CCD光敏元件接收并实现光电转换(图1). 为:放置原稿——预扫——参数设置——正式扫描。 滚筒扫描仪操作步骤:扫描操作步骤主要分为: 放置原稿——预扫——参数设置——正式扫描。 图1 扫描仪 2.1.2印前图文制作处理 数字印前图文图像制作处理以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为主。 Photoshop软件是印刷印前处理的主要软件,可以用于色彩管理进行颜色设置, 设置工作空间和色彩管理方案,也可以用于改变图像色彩模式便于印刷输出。 Photoshop是一个功能丰富、性能强大的软件,可以根据需要对图像进行处理。例如:改变色阶、调整明度饱和度、色彩平衡、亮度饱和度等。该软件自带了很多预设的滤

油气集输处理工艺及工艺流程

油气集输处理工艺及工艺流程 学院: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系部:石油工程系 专业:油田化学3班 姓名:王华乔 学号:52

油气集输处理工艺及工艺流程 摘要:油气集输工程要根据油田开发设计、油气物性、产品方案和自然条 件等进行设计和建设。油气集输工艺流程要求做到:①合理利用油井压力,尽量减少接转增压次数,减少能耗;②综合考虑各工艺环节的热力条件,减少重复加热次数,进行热平衡,降低燃料消耗;③流程密闭,减少油气损耗;④充分收集和利用油气资源,生产合格产品,净化原油,净化油田气、液化气、天然汽油和净化污水(符合回注油层或排放要求);⑤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油气集输,作为油田生产油气整体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在整体操作过程中,有着 极其重要的作用。油气集输主要负责的任务有四个方面:(1)将开采出来的石 油气、液混合物传输到处理站,将油气进行分离以及脱水,使原油达到国家要求 标准;(2)将合格的原油通过管道输送到原油储存库进行储存;(3)将分离出 来的天然气输送到再加工车间,进行进一步的脱水,脱酸,脱氢等处理;(4) 分别把经过处理,可以使用的原油和天然气输送给客户。由于油气集输涉及到整 个油田的各户钻井,因此相较于其它环节,油气集输铺设范围广,注意部位多等 诸多相关难题,因此,一个油田油气集输环节技术水平的高低,可能会直接波及 到整个油田的整体开发水平和能力。下面笔者对油气集输进行相关介绍,希望对 读者有所帮助。 一、油气收集包括集输管网设置、油井产物计量、气液分离、接转增压和油罐烃蒸气回收等,全过程密闭进行。 1、集输管网用钢管、管件和阀件连接油井井口至各种集输油气站的站外 管网系统(图1)。管线一般敷设在地下,并经防腐蚀处理。 油田油气集输集输管网系统的布局须根据油田面积和形状,油田地面的地形和地物,油井的产品和产能等条件。一般面积大的油田,可分片建立若干个既独立而又有联系的系统;面积小的油田,建立一个系统。系统内从各油井井口到计量站为出油管线;从若干座计量站到接转站为集油管线。在这两种管线中,油、气、水三相介质在同一管线内混相输送。在接转站,气、液经分离后,油水混合物密闭地泵送到原油脱水站,或集中处理站。脱水原油继续输送到矿场油库或外输站。从接转站经原油脱水站(或集中处理站)到矿场油库(或外输站)的原油输送管线为输油管线。利用接转站上分离缓冲罐的压力,把油田气输送到集中处理站或压气

机械设计流程

机械设计流程

物料验 优化改调试与功< 能试验— 样品制 作― 发档

机械设计流程及要求: 1、确定设计思路及方向 1.1由业务部门或相关部门下发产品,研发部根据客户要求的产品剖解 分析,做一个大概的汇总,然后确定设计思路以及设计方向。 1.2 填写评审表。 2可行性分析 2.1对该产品进行可行性分析,首先要搜集产品相关的图片以及相关的厂家以及其他的相关信息,进行资料的汇总与对比,从人机法物环方面充分考,从而分析自己的产品在设计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技术难题,安全隐患问题以及怎么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做到如果该方案可行,对该产品进行初步的成本核算 2.2开评审会,汇报上级领导 3、结构设计 3.1对通过可行性分析的产品进行工作原理、核心计算等工作,并出结构草图 3.2开评审会,填写结构评审表 4、建模与力学分析 4.1用相关软件对产品建立主要模型,并在建模过程中对其进行力学分析,以此达到预想的效果 4.2开评审会,填写评审表 5、零件设计 5.1对该产品进行零件设计,并画出对相应的加工图纸

5.2对加工图纸进行审核 6、产品明细表、安装说明书草案 6.1在总装图上填写产品明细表 6.2根据总装图拟写安装说明书草案 7、购置清单及外协加工清单 7.1填写产品购置清单;对于需要外协加工的零件,需填写外协加工清单,并附领导批准的图纸 8、采购 8.1小组组长把需要购买的产品以及外协加工的零部件交与公司采购部门,并督促采购部门相关负责人及时购买 9、物料验证 9.1设计人员、品保人员以及采购人员对采购回来的物品进行物料的验证,对采购回来的产品,如果出现质量或结构等与设计不符合的问题,及时记录,填写检验报告,采购部门及时进行调整 10、样品制作 10.1安装人员根据设计人员提供的图纸进行现场安装,进行样品制作,设计人员、保人员在此过程中给予技术支持,并对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 11、调试与功能试验 11.1对已经安装成功的样品进行调试,各组成员记录好重要参数,认真填写实验报告,把重要的问题点进行汇总。 12、优化改进

工艺流程说明书

工艺说明书 工艺流程说明 由空气压缩工序、反应工序、蒸汽发生工序和甲醛吸收工序组成。 1)压缩工序 新鲜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进入罗茨鼓风机升压,风机出口气与吸收二塔(碱洗水洗2塔)顶部循环尾气混合后送到反应工序。 2)反应工序 从罐区来的原料甲醇先送到甲醇贮罐,再通过甲醇泵进入甲醇蒸发器,在此与甲醛循环泵送来的吸收二塔的甲醛循环溶液进行热交换,甲醇吸热而汽化,同时与风机来的气体相混合形成原料气体。原料气体再经过甲醇过热器过热后,进入主反应器。 原料气在这个固定床反应器的铁钼催化剂上发生反应后,生成甲醛反应气。该气体首先经过甲醇蒸发器管间,通过与原料混合气换热而自身冷却,然后进入吸收工序。 3)蒸汽发生工序 当甲醇、空气和水蒸气的原料混合进入反应器,在银催化剂上发生催化剂作用而生成甲醛时,其主要反应是氧化,脱氢反应。 甲醇氧化反应在200℃左右开始进行,因此经预热进入反应器的原料混合器,必须用电热器点火燃烧,当催化床温度升至200℃左右,反应开始缓慢进行,它是一个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使催化床随着温度的升高至使氧化反应不断加快,所以,点火后催化床的温度升高非常迅速。甲醇脱氢反应在低温时几乎不进行,当催化床温度达600℃左右,反应成为生成醛的主要反应之一。脱氢反应是一个强吸热反应,故有反应的发生。对控制催化床的温度升高是有利的。脱氢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所谓可逆反应就是甲醇脱氢生成醛的同时,甲醛与氢也可向生成甲醇的方向进行,这类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可用可逆符号来代替的。当原料混合气中的氧与脱氢反应生成的氢化合为水时,可使脱氢反应不断向生成甲醛的方向移动,从而提高了甲醇的转化率。

反应放出的热量,除抵消脱氢所需的热量,反应气体升温和反应器向周围环境的散去热量外,还有剩余。因此生产上不仅不需要外界供热,而且还必须在原料混合气中引进水蒸汽,利用水蒸汽的升温带热作用,将多余的热量从反应系统中移去,使反应能正常进行下去。此外,在反应器中还发生下列副反应。 4)甲醛吸收工序 来自甲醛蒸发器被冷凝的气进入吸收一塔,吸收一塔顶部出来的未被吸收气体进入吸收二塔。工艺水由管网供入,从吸收二塔顶部进入,与气相逆流接触进行甲醛吸收。吸收二塔底部出来的液体由甲醛循环泵经甲醛预热器和甲醛循环冷却器冷却后进入吸收一塔上段及中段,该甲醛液与甲醇蒸发器换热冷却后的甲醛反应气逆流接触得到甲醛溶液,并用甲醛循环泵在该塔下段循环,同时从甲醛循环泵采出一股甲醛溶液经冷却后作为产品送至甲醛装置的中间罐区甲醛溶液贮槽。 吸收二塔顶出来的尾气,一股返回风机入口,另一股进入尾气锅系统处理,处理过的尾气,完全能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由烟囱在高处排放。

新生产工艺管理流程图与文字说明

生产工艺管理流程 生产技术部接到产品开发需求后,进行产品开发策划并起草设计开发任务书,经公司领导审批后,业务部门根据产品设计开发任务书准备纸、油墨、印版、烫金等生产材料及生产工艺设备的准备工作,材料、设备准备完成后,安排在印刷车间进行上机打样;打样过程中,由生产技术部组织业务、品质、车间等部门对打样结果进行评审,打样评审通过后,由生产技术部进行送样、签样工作(送中烟技术中心材料部),若签样不合格,需重新进行打样准备;签样完成后,生产技术部根据打样情况形成临时技术标准,品质部形成检验标准,印刷车间根据临时技术标准进生试机生产,生产产品由生产技术部送烟厂进行上机包装测试(若包装测试不通过,生产技术部需重新调整临时技术标准重新试机生产),包装测试通过后,生产技术部根据试机生产时情况形成技术标准。当月生产需求时,生产技术部按生产组织程序进行组织生产,并同时下达技术标准,印刷车间根据生产技术标准,进行工艺首检,确认各项工艺指标正确无误,进行材料及设备的准备工作,各项工作准备完成后按技术标准要求进行工艺控制,生产技术部对整个生产运行过程进行监督,当工艺运行不符合要求时,通知生产技术部进行工艺调整。生产结束后,进入剥盒、选盒工序,经过挑选的烟标合格的按成品入库程序进行入库,不合格的产品按不合格程序进行处理。

产品工艺管理流程图 业务部生产技术部印刷车间品质部输出记录 接到设计 更改需求 段 阶 } 改 更 计 设 { 发 开 吕 产 不通过 不通过 通过 接到设计 开发需求 产品开发策划 打样准备 送样、签样 通过 不通过 形成技术标 准(临时) 审批不通过 上机打样 形成检验标准 设计开发项目组成立 通知 产品开发任务书 段 阶 制 控 艺 工 产 生 送客户包装测试■试生产 ■ 形成技术标准 <接到生 产需求 组织生产 下达工艺标准工艺首检 材料准备设备准备 工艺监督过程质量监督 工艺改进不通过运行判定 成品质量监督 是合格 成品入库 结束 不合格 控制程序 过程检验记录 工艺检查记录表, 匚工艺记录表 工艺运行控制 剥盒、选盒 烟用材料试验评价 报告 印刷作业指导书 生产工作单 换版通知单 生产操作记录表 工艺更改通知单 成品检验记录

面粉厂工艺流程设计说明书

武汉工业学院 课程设计 设 计 说 明 书 设计题目:日处理小麦200吨粉厂工艺流程设计 姓名曾令鹏 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粮食工程 课程谷物加工工程 指导教师黄学林 2012年 5 月23 日

目录 一、前言 (3) (一)、设计目的 (3) (二)、设计依据 (3) 二、工艺流程分析 (3) (一)、麦路流程分析 (4) (二)、粉路流程分析 (5) 三、设备选型分析及参数确定 (5) (一)、原料接收的方法与设施 (5) (二)、麦路设备的计算选用 (5) (三)、粉路设备的计算选用 (6) (四)、仓的设计与计算 (11) 四、风网组合分析 (11) 五、参考文献 (12) 六、附图 (13) (一)、工艺设备明细表 (13) (二)、流量平衡表 (14) (三)、工艺流程图 (15)

一、前言 (一)、设计目的 1、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使学生巩固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运算、绘图和使用技术资料等的技能;培养粮食加工的基本工程素质。 2、任务与内容: 粉厂工艺流程设计(图)、工艺设备明细表、粉厂工艺流程设计说明书。(二)、设计依据 1、生产规模:日处理小麦200吨; 2、原料主要特性:[产地]湖北;[品种]硬麦;[水分]:14%;[含杂总量]: 2.1%(其中:沙石含量0.15%,异种粮粒含量 3.8%);[小麦容重]760克/升。 3、成品种类与规格:[产品类别]通用面粉;[加工精度]以国标高筋面粉为主,[出粉率]72%(通用面粉66%,次粉6%)。 4、物料垂直提升方式:麦间升运,粉间风运。 5、清理后的净麦质量要求: 含杂总量≤1.0%;其中含矿物质≤0.5%;不完善粒≤8.0%。 二、工艺流程分析 本设计采用三筛两打二去石一精选,两次润麦的麦路流程工艺;粉路采用轻研细分制粉法。 (一)、麦路流程分析 原料→下粮坑→初清筛→计量→毛麦仓→振动筛→头道去石机→精选机→磁选→头道打麦机→平面回转筛→头道着水机→润麦仓→二道去石机→磁选→二道打麦机→平面回转筛→二道着水机→净麦仓→计量秤→磁选→入磨【工艺说明】:考虑到原粮状况,来料含杂总量为 2.1%(其中:沙石含量0.15%,异种粮粒含量3.8%)。清理后的净麦要达到国标要求,含杂总量≤1.0%;其中含矿物质≤0.5%;不完善粒≤8.0%。

机械设计工艺流程及总体设计规范

机械设计工艺流程及总体设计规范 一、 总则 随着电子产品技术的使用范围推广,为适合公司发展需要,针对机械结构设计人员制定本设计流程及 规范 二、 工艺设计原则 电子产品设计在结构上面一般有印制电路板、接插件、底板、机箱外壳和面板组成;是把构成产品的 各个部分科学有机的结合起来的的过程,包括:元器件的选用、印刷电路板的设计及配合、安装调试、产 品的外形设计、抗干扰措施及维修方便等方面。 2.1、 整机设计要求 实现产品的各项功能指标、工作可靠、性能稳定; 体积小、外形美观、操作方便、性价比高; 绝缘性能好、绝缘强度高、抗干扰性能好,符合国家标准; 装配、调试、维修方便; 产品一致性好、适合批量生产或自动化生 产; 元器件排列要尽量对称, 重量平衡,对于比较重的组件, 在板上要用支架或固定夹进行装卡, 以免组件引线承受过大应力,对于可调组件或需要更换频繁的元器件,应放在机器的便于打开、容易 触及或观察的地方,已利于调整与维修; 2.2.1、 材料学设计(选材) 常用钢板 a )、冷轧普通薄钢板,是普通碳素结构钢冷轧板的简称,简称:冷板,它是由普通碳素结构钢热 轧钢板经过进一步 冷轧制成厚度小于 4mm 勺钢板,由于在常温下轧制,不产生氧化皮,因此,表面质 量好,尺寸精度高,再加之退火处理,其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良好,是钣金加工最常用的一种金属材 料。常用牌号:国标 GB ( Q195 Q215 Q235 Q275) B ) 、连续电镀锌薄钢板,俗称:电解板,是指在电镀锌作业线上在电场作用下,锌从锌盐的水深 液中沉积到预先准备好的冷板表面上,钢板表面就会产生一层镀锌层,使钢板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常用牌号:国标 GB ( DX1 DX2、DX3 DX4 C ) 、连续热镀锌薄钢板,一般简称镀锌板或白铁片,钢板表面美观,有块状或树叶状镀结晶花纹, 且镀层牢固, 有优良的耐大气腐蚀性能,同时,钢板还有良好的焊接性能和冷加工成型性能,与电镀 锌板表面相比,其镀层较厚,主要用于要求耐腐蚀性较强的钣金件。 牌号:国标G (Zn100-PT 、Zn200-SC 、 Zn275-JY ) D ) 、不锈钢板,是一种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和酸、碱、盐等化学浸蚀性介质腐蚀的钢。 又称不锈耐酸 钢。实际应用中,常将耐弱腐蚀介质腐蚀的钢称为不锈钢,而将耐化学介质腐蚀的钢称 为耐酸钢。 不锈钢通常按基体组织分为: 铁素体不锈钢。含铬 12%?30%。其耐蚀性、韧性和可焊性随含铬量的增加而提高 应力腐蚀性能优于其他种类不锈钢。 奥氏体不锈钢。含铬大于 18%,还含有8 %左右的镍及少量钼、钛、氮等元素。综合性能好,可 耐 多种介质腐蚀。 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优点,并具有超塑性。 马氏体不锈钢。强度高,但塑性和可焊性较差。 备注:不锈钢板的强度较高,对数控冲床的刀具磨损较大,一般不合适数冲加工。 类有很多,钣金加工常用的是一种奥氏体不锈( 1Cr18Ni9Ti ) 常用铝板 铝是一种银白色的轻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和延展性。纯铝强度很低, 使用,钣金加工一般用到的是铝合金板,根据合金元素含量不同,铝板可以分为 系列、2000系列?8000系列,常用的有 2000系列,3000系列和5000系列。 特点是硬度较高,又称硬铝;可用作各种中等强度的零件和构件, 3000系列是 一种锰铝合金,防锈性能较 好,所以又称防锈铝;5000系列是一种镁铝合金,主要特点为密度低,抗拉强度高,延伸率高。在相同面 积下铝镁合金的重量低于其他系列。常用牌号: 3A21(老牌号LF21)、5A02(老牌号LF2)、2A06(老牌号 LY6) ,耐氯化物 牌号:不锈钢的种 无法作为结构材料 8个系列,分别为1000 2000系列是一种铜铝合金,

油气集输流程

《油气集输》课程是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学生学习了高等数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和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后开设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奠定了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该课程较全面地介绍了油气集输系统的任务、研究对象和油气集输流程以及各主要工艺环节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油气集输研究对象、流程及发展;油气性质、烃系的相特性、相平衡计算;油气混输管路的参数和术语、混输管路的特点以及气液两相管路的压降计算,分离方式、分离级数和分离压力的选择、油气两相分离器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分离器设计的工艺计算方法、油气水三相分离器的结构、原理和界面控制;原油乳状液的定义、生成机理和其性质、原油脱水各方法的原理、所用容器设备的结构以及影响脱水效果的因素;原油稳定的原理、方法和原理流程、原油稳定深度以及工艺方案的确定、比较和选择。使学生掌握油气集输的基本内容和工艺流程以及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油气集输的课程学习,学生可以系统掌握油气集输系统各工艺环节的设计与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够较快地承担油田油气集输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工作,提高自身科学素质。 本章主要讲述油气集输的研究对象和在油田建设中的地位、油气集输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内容、油田主要产品及其质量指标、油田生产对集输系统的要求、油气集输流程以及油气集输设计的评价标准等问题,以期使学生通过本章的学习,对油气集输这门课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并且对油田油气集输所涉及的内容有较全面的认识。本章的重点为油气集输的工作内容、油田产品及其质量指标和油气集输流程等部分的知识。 一、油气集输的研究对象和在油田生产中的地位 1、研究对象由石油院校的院系构成和专业设置以及课程安排可以了解油气集输的研究对象。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主要任务是寻找石油资源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工程学院):主要任务是通过钻井,采出石油,使石油由地下流至地面上来,这时流出的石油包含了水、砂、硫、盐等杂质;同时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还开设了《油库设计》、《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等课程,它们所涉及到的理论是为储存和运输商品原油、天然气以及石油产品服务的。 因此说油气集输(也叫作油气田地面工程)是继石油工程之后的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它把油田中分散的油、气进行集中、输送和必要的处理加工,使之成为石油产品,即商品原油和天然气。 由此可以看出,油气集输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油、气田生产过程中原油及天然气的收集、加工和输送问题。 2、地位油田的工业开采价值被确定后,在油田地面上需要建设各种生产设施、辅助生产设施和附属设 施,以

浅析油气集输工艺流程

浅析油气集输工艺流程 郑伟 长城钻探钻具公司辽宁盘锦124010 【摘要】本文介绍了油气集输的发展历史,通过油气集输方法介绍和对比研究,深入分析各种方式的优缺点,根据各地的不同特点,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油气集输方案,在油田的开发中,能够最大化地利用资源,并油田的发展和国家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能源支持。 【关键词】油气集输工艺采油技术设计原则 1 油气集输地位与历史 油气集输即将各油井生产的原油和天然气进行收集、计量、输送和初加工的全过程的顺序。 1.1 油气集输的地位 当油气的开采价值和地点确定下来,在油田地面上需建设各种生产设施、辅助生产设施和附属设施,以满足油气开采和储运的要求。建设工程量和投资一般占整个地面工程的40%-50%,是整个地面工程的核心和龙头。它能保持油气开采与销售之间的平衡,使原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汽油产品质量合格。油田所采用的油气集输流程及工程建设规模及总体布局,都会对油田的可靠生产、建设水平、生产效益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1.2 发展历史 油气集输和储运技术随着油气的开发应运而生。早在中国汉代,蜀中人民就采用当地盛产的竹子为原料,去节打通,外用麻布缠绕涂以桐油,连接成“笕”,就是我们现在铺设的输气管线。到了19世纪中叶以后,四川地区的这些管线总长达二三百里,专门从事管道建设的工人就有一万多人。在当时的自流井地区,绵延交织的管线翻越丘陵,穿过沟涧,形成输气网络,使天然气的应用从井的附近延伸到远距离的盐灶,推动了气田的开发,使当时的天然气年产达到7000多万立方米。直到20世纪末期,各油田相继进入高含水采油期,各油田在开采的同时开始注意节能降耗的问题,一批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效节能油气集输工艺流程相继研发成功,使我国在油气集输方面进入了高效时期。 2 油气集输系统的工作内容与分类: 2.1 油气集输工作步骤 (1)油井计量; (2)集油、集气; (3)将井流分离成原油、天然气、采出水; (4)脱除原油内易挥发成分,使原油饱和蒸汽压等于或低于商品原油规定的标准;将符合商品原油标准的原油储存在矿场原油库中,以调节原油生产和销售间的不平衡; (5)天然气净化,对分离出的天然气进行进一步的脱水,脱酸,脱氢等处理。使其符合商品天然气中含量指标的严格规定; (6)含油污水处理

机械设计基本步骤

1 传动方案设计… 1.1 传动布置方案… 1.2 已知条件… 1.3 设备工作条件… 2. 电动机的选择与运动参数计算… 2.1 电动机的选择… 2.2 计算传动比及分配各级传动比… 2.2 运动参数及动力参数计算… 3. 传动零件的设计… 3.1高速级齿轮传动… 3.1.1 选择齿轮材料及精度等级… 3.1.2 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3.1.3 按齿根弯曲强度校核… 3.1.4 几何尺寸计算… 3.1.5齿轮其他主要尺寸计算… 3.1.6创建高速级斜齿轮特征… 3.2低速级齿轮传动… 3.2.1 选择齿轮材料及精度等级… 3.2.2 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3.2.3 按齿根弯曲强度校核… 3.2.4 几何尺寸计算… 3.2.5齿轮其他主要尺寸计算… 3.2.6创建低速级斜齿轮特征… 4. 轴系零件的设计计算… 4.1 高速轴的设计… 4.1.1 选取轴的材料… 4.1.2 求输出轴上的功率3P、转速3n、转矩3T… 4.1.3 求作用在齿轮上的力… 4.1.4 初步确定轴的最小直径… 4.1.5 拟定轴上的装订方案… 4.1.6 确定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 4.1.7 根据结构图作出轴的计算简图… 4.1.8 受力分析… 4.1.9作出轴的载荷分析图…

4.1.10 创建高速轴特征 4.2 中间轴的设计… 4.2.1 选取轴的材料中间轴… 4.2.2 求输出轴上的功率2P、转速2n、转矩2T… 4.2.3 求作用在齿轮上的力… 4.2.4 初步确定轴的最小直径… 4.2.5 根据结构图作出轴的计算简图… 4.2.6绘制轴的弯矩图和扭矩图… 4.2.7 创建中间轴的特征 4.3 低速轴的设计… 4.3.1 选取轴的材料… 4.3.2 求输出轴上的功率1P、转速1n、转矩1T… 4.3.3 求作用在齿轮上的力… 4.3.4 初步确定轴的最小直径… 4.3.5 首先根据结构图作出轴的计算简图… 4.3.6绘制轴的弯矩图和扭矩图… 4.3.7创建低速轴的特征… 4.3.8 减速器传动件的初级装配… 5. 键的选择与校核… 5.1 高速轴上键的选择… 5.1.1 高速轴与半联轴器链接的选择… 5.1.2高速轴与齿轮1链接的选择… 5.1.3 创建高速轴上键的特征… 5.2中间轴上键的选择… 5.2.1 齿轮2与轴链接键的选择… 5.2.2齿轮3与轴链接键的选择… 5.2.3 创建中间轴上键的特征… 5.3 低速轴上键的选择… 5.3.1 低速轴与联轴器链接键的选择… 5.3.2低速轴与齿轮4链接的选择… 5.3.3 创建低速轴上键的特征… 6. 滚动轴承的选择… 6.1 高速轴配合轴承的选择…

车间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_胶囊剂工厂设计_制药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年产2.5亿粒胶囊生产车间工艺设计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学院 专业班级 2010年12月

制药工程设计任务书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设计题目:年产2.5亿粒胶囊(硬胶囊)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设计时间:2010.11.22-2010.12.10 指导老师: 设计内容和要求: 1.确定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 2.物料衡算、设备选型(按单班考虑、片重按0.5g计;要求有湿法制粒 铝塑包装)。 3.按GMP规范要求设计车间工艺平面图; 4.编写设计说明书。 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书一份。包括工艺概述、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说明、物料衡算、工艺设备选型说明、工艺主要设备一览表、车间工艺平面布置说明、车间技术要求; 2.工艺平面布置图一套(1#图纸); 3.工艺管道流程图

目录 第1章硬胶囊剂生产工艺概述 (4) 1.1 项目概述 (4) 1.2 设计依据 (4) 1.3 设计内容 (5) 1.4 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5) 第2章生产方法及工艺流程 (6) 2.1生产制度、规模及包装方式 (6) 2.1.1 生产制度、规模 (6) 2.1.2 包装形式 (6) 2.1.3工艺流程制定的原则 (6) 2.2 生产工序 (7) 2.3 工艺流程 (8) 第3章物料衡算 (9) 第4章生产设备选型 (10) 4.1 生产设备选型的步骤 (10) 4.1.1 生产设备选型依据 (10) 4.1.2 制药设备GMP设计通则的具体内容 (10) 4.1.3生产设备选型说明 (10) 4.2 主要生产设备选型 (11) 第5章车间(设备)布置 (14) 5.1 车间设计原则 (14) 5.2车间平面布置 (15) 5.2.1车间布置平面图 (15) 5.2.2车间产尘的处理 (15) 5.2.3车间排热、排湿及臭味的处理 (15) 5.2.4参观走廊的设置 (16) 5.2.5 安全门的设置 (16) 5.3设备的安装 (16) 第6章采暖通风与空调公用工程 (17) 6.1 设计要求 (17) 6.2 设计参数 (18) 6.3洁净室换气次数 (18) 6.4 洁净室压力 (18) 6.5正压风量的计算 (19) 6.6 噪声 (19) 6.7 通风量 (19) 第7章结束语 (20) 第8章参考文献 (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