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65个文学常识总结

三国演义65个文学常识总结

三国演义65个文学常识总结《三国演义》1、《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义"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

3、《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4、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关羽。

5、请结合《三国演义》。

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地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6、《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

7、下面描写的人物是谁?用两三个词概括其主要性格特点。

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人物:诸葛亮,性格特点:足智多谋、忠心耿耿。

8、"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称赞的是何人?所报答的"主"指谁?"义释"的是谁?(关羽、刘备、曹操)9、"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

这个故事是青梅煮酒。

10、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语。

11、写出《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司马懿父子有关的4 个成语或典故。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顾茅庐;空城计;借东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2、同一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特征,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评价。

《三国演义》知识点汇总(含答案)

《三国演义》知识点汇总(含答案)

《三国演义》知识点汇总(含答案)
1.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2. 《三国演义》是在哪个朝代写的?
《三国演义》是在明朝写的,具体创作年代是在14世纪末至
15世纪初。

3. 小说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小说的主要背景是三国时期,即公元184年到280年,这一时
期中国处于魏、蜀、吴三个割据的局面。

4. 主要人物有哪些?
主要人物包括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诸葛亮等。

5. 故事中的著名战役有哪些?
著名战役包括赤壁之战、五丈原之战、汉中之战、官渡之战等。

6. 《三国演义》具有什么特点?
《三国演义》描写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以及激烈的战争场面,具有浓郁的英雄主义色彩。

7. 《三国演义》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国演义》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 为什么《三国演义》被广泛传播和流传至今?
《三国演义》以其精彩的故事情节、深刻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广大读者,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流传。

9. 《三国演义》有哪些重要的道德教育意义?
《三国演义》通过对人物的性格塑造、道德选择和行为表现,展示了忠诚、仁爱、智慧、义气等众多道德品质,对读者进行了深入的道德教育。

10. 为什么《三国演义》在世界范围内也有较高的影响力?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吸引了众多海外读者,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较高的影响力。

以上是《三国演义》知识点的简要汇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1. 三国时期的背景- 东汉末年政权腐败,民不聊生,导致天下大乱。

- 黄巾起义爆发,标志着末年社会动荡的开始。

- 曹操、刘备、孙权等人逐渐崛起,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2. 重要的战役和战略- 赤壁之战:刘备和孙权联军成功击败曹操的大军。

- 美人计:诸葛亮在博望坡上放风筝,利用风向预测曹操的进军方向。

- 诸葛亮火烧新野:通过火烧新野,消除了对手的后顾之忧。

- 长坂坡单骑救主:赵云以一当十,成功救出刘备。

- 五丈原会战:刘备病重,将自己的军队交给了诸葛亮,为蜀国的未来奠定基础。

3.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 刘备:汉室宗亲,人称刘皇叔,仁德之君,建立了蜀汉政权。

- 关羽:刘备的义兄,武艺高强,被誉为武圣。

- 张飞:刘备的义弟,勇猛无比,擅长单挑。

- 赵云:身世神秘,威武之师,常常为刘备出生入死。

- 曹操:权谋高手,一度统一北方,为魏国奠定基础。

- 孙权:东吴的创立者,睿智果断,成为魏、蜀一方的重要对手。

4. 著名的典故和故事情节-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的故事。

- 卧龙诸葛亮:诸葛亮是刘备的智囊,为蜀国立下赫赫战功。

- 千里走单骑:赵云救援刘备的壮举。

- 七星坛造船:孙权帮助刘备造船,用以击败曹操的计策。

- 十面埋伏:诸葛亮在定军山设下十面埋伏,成功击败了曹军。

5. 主题和价值观- 忠诚与仁义:三国演义中许多英雄都以忠诚、仁义和大义为依归。

- 计谋与智慧:各方人物都运用了多种计谋、智慧来战胜对手。

- 英雄主义与牺牲:英雄们常常抱着不怕牺牲、为国家和家族着想的精神。

6. 影响与传承-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对中国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经久不衰,被广大读者喜爱。

- 三国演义的题材也被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

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

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

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一直,那么在学习考试中有什么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呢?下面是有店铺为你整理的《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一)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例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

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8、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周瑜、曹操。

9、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

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10、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三国演义》所有考点知识汇总

《三国演义》所有考点知识汇总

《三国演义》所有考点知识汇总
1. 三国时期的背景
- 东汉末年政治动荡,黄巾起义爆发
- 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局势形成
2. 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
- 作者罗贯中
- 描写了战争与英雄的故事
- 塑造了许多深受观众喜爱的人物形象
3. 主要人物
- 曹操:智勇双全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刘备:仁义之君,诸葛亮的主公
- 孙权:以江东为基地,崛起于东吴
4. 重要场景和事件
- 美髯公案:刘备得诸葛亮为谋臣的故事
- 苦肉计:蜀军对付曹军的计策
-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成功击败曹操
5. 主要思想和价值观
- 忠诚: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忠诚和信义
- 智谋:人物之间斗智斗勇的策略和计谋
- 英雄:三国英雄人物的形象塑造
6. 《三国演义》的影响
- 深入人心的故事和角色形象
- 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以上是关于《三国演义》的考点知识汇总。

阅读本书可以了解到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人物故事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

同时,《三国演义》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重要知识点

《三国演义》重要知识点

《三国演义》重要知识点1. 作者背景《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的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

罗贯中是明代文学家,他运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刻画了东汉末年的政治斗争、军事战争和人物形象。

2. 故事背景《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为背景,描绘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国之间的争斗和统治。

故事中涉及众多将领、智勇双全的谋士和英雄人物。

3. 登场人物- 曹操:东汉末年的权臣,建立魏国,并采取多种手段争夺天下。

- 刘备:蜀汉的创立者,崇尚仁义,与曹操长期对抗。

- 孙权:吴国的创建者,善于利用外交手段和联合他人,与曹操和刘备抗衡。

4. 剧情概要故事以黄巾起义为起点,以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加入刘备,以及刘备与曹操、孙权的争斗为主线。

其中涉及到许多战役和政治斗争,描述了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战略和谋略。

5. 人物形象塑造小说中人物形象丰满,性格各异。

如曹操被塑造成了一个雄才大略、权谋高超的政治家;刘备被描绘成仁义和人情味十足的君子;诸葛亮则是智慧超群、能屈能伸的谋士。

6. 文学价值《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也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它以丰富的人物形象、复杂的情节、辞藻华丽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和军事厮杀。

7. 影响与流传《三国演义》对于后世的影响深远,不仅被广大读者所喜爱,也衍生出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如戏曲、电影、电视剧等。

该作品的故事和人物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是《三国演义》的重要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三国演义是一部以中国历史上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这部小说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深刻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政治斗争而脍炙人口,成为中国文学经典之一。

知识点整理及归纳如下:1. 历史背景:三国演义主要描写了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动乱,以及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战争。

主要历史事件包括董卓之乱、黄巾起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

2. 人物形象:- 诸葛亮:又称孔明,是刘备的谋士,被誉为“千古奇才”,以智谋过人、善于用兵而闻名。

- 刘备:东汉末年的名将,曾建立蜀汉政权,被封为汉中王。

他以仁义待人,得到了许多忠诚的臣子和民众的支持。

- 关羽:字云长,刘备的义兄,被封为汉寿亭侯。

他个性刚烈、忠诚勇猛,被尊为“武圣”。

- 张飞:字益德,刘备的义弟,被封为当阳侯。

他勇猛无比,擅长使用方天画戟,但个性粗犷,经常无礼于人。

- 曹操:东汉末年的名将,曾建立魏国政权,被封为魏王。

他以威武霸道,反复无常著称,但也有一定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智慧。

- 孙权:孙策的弟弟,继承了孙策的江东地盘,建立吴国政权。

他以明智稳重、善于团结人心而受到部下和民众的尊敬。

3. 政治斗争:- 董卓之乱:描述了董卓篡逆、掌握朝政等系列事件。

- 三顾茅庐:描写了刘备出使诸葛亮三次,希望他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重视和诸葛亮的才华。

- 赤壁之战:刘备、孙权联合对抗曹操的战争,以火攻曹军为高潮,达到了震慑曹操、保护江东地盘的目的。

4. 士人风范:- 卧龙诸葛亮:诸葛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和治国方略,以及他对人民的关怀、对国家的忠诚,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和士人风范。

- 长坂坡张飞:张飞在长坂坡单骑救主的故事,展现了他对义勇的精神追求。

- 孔明借箭:诸葛亮为了帮助刘备攻打曹操,威胁南蛮彝族首领孟获,勾结外族对抗内地,通过借箭的计谋成功攻破曹操的防线。

考点整理及归纳如下:1. 了解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形象;2. 熟悉三国演义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和战役,如董卓之乱、赤壁之战等;3. 理解三国演义中的政治斗争和军事策略,如刘备和曹操的对峙、刘备和孙权的联盟等;4. 理解三国演义中的士人风范,如诸葛亮的智谋、关羽的忠诚等。

《三国演义》文化传统常考知识点汇总

《三国演义》文化传统常考知识点汇总

《三国演义》文化传统常考知识点汇总三国演义文化传统常考知识点汇总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以下是三国演义中常考的文化传统知识点的汇总。

1. 三国时期的分裂与统一- 三国时期指的是公元220年至280年间,中国历史上的魏、蜀、吴三个国家并立的时期。

- 这一时期的分裂源于东汉末年政权的衰弱和社会动荡。

- 三国时期以曹魏、刘蜀、孙吴三大势力的角逐为主,最终在晋朝统一中国。

2. 三国文化的交融与传承-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交融与传承的时期。

- 三国文化的代表有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仁义忠孝精神,赵云、黄忠等人的军事才能,诸葛亮的智慧谋略等。

- 这些文化传统在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三国人物与故事的传承- 三国演义中涉及到众多英雄豪杰的故事,如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人物。

- 这些人物的事迹被广泛传播,成为中国文化中的经典故事。

-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不断被艺术创作、戏曲演绎等形式传承发展。

4. 三国文化的艺术表现- 三国文化在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有着丰富的表现。

- 《三国演义》作为文学著作,展现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一。

- 同时,三国时期的历史也为绘画和音乐等艺术形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题材。

5. 三国文化的影响与价值- 三国文化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三国演义展现了中国古代人物形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塑造了许多经典人物形象,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 三国文化中蕴含着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价值观,对于今天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以上是《三国演义》文化传统常考知识点的汇总,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知识点汇总
《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它从东汉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记起,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统一为止,前后共97年,以备、关羽、飞和诸亮等为中心人物,又贯穿了群众拥反的思想倾向,把蜀汉当作蜀吴之间矛盾的主导方面,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斗争,描摹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通过这些描写,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群众对政治集团的爱憎与向背以及他们反对战争割据,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
备:宽厚仁爱,求贤若渴,忠义两全
关羽:武勇神威,忠贞守义,刚愎自用,骄傲自负
飞:勇猛刚直,粗中有细,正义凛然,嫉恶如仇
诸亮:智者,智慧的象征,精忠耿直,用人唯贤,谦虚、谨慎、认真、尽职。

云:骁勇善战,忠义侍主,处事谨慎
操:足智多谋,虚伪奸诈,富有韬略,自负多疑
司马懿:用兵谨慎,长于谋略,阴险奸诈
权:智勇兼备,知人善任
周瑜:雄才大略,智勇双全,气量狭小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分。

6、诸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例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

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诸亮)借东风——巧用天时
(2)(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3)(徐庶)进营——一言不发
(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6)(备)访贤——三顾茅庐
(7)(关老爷)赴会——单刀直入
(8)(关爷)走麦城——死到临头
(9)(孔明)斩延——借刀杀人
(10)(操)杀(华佗)——以怨报德
(11)(子龙)上阵——单枪匹马
(12)(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13)(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14)(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15)(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16)(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8、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的句子写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周瑜、操。

9、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人物及故事:备三请诸亮。

成语:身在营心在汉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营,不献一策。

10、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出诸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常考故事情节
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备有意拯救百姓,飞、关羽又愿与备共同干一番事业。

三人情投意合,选定飞庄后一桃园。

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

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飞最小做了弟弟。

草船借箭: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亮处处比自己高出一筹,便心怀嫉妒,甚至一心想将诸亮置于死地而后快。

他以军中缺箭为名,心生
一计,让诸亮十天造出十万支箭。

由此看来周瑜不仅忌妒心强,而且又十分阴险狡猾。

然而,独具慧眼的诸亮却满口答应下来,趁着大雾漫天,用草船向营"借"了十万支箭,提前七天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使周瑜的阴谋彻底失败。

空城计:三国时期,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亮派马谡驻守失败。

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

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云赶回解围。

三顾茅庐:备听说诸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亮这天出去了,备只得失望地回去。

不久,备又和关羽、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亮又出外闲游去了,第三次拜访才见到诸亮。

在这一过程中,备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诚恳。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与备、飞失散,后来得到了备的消息,因此,立即向操请辞,但操避而不见,最后,关羽只能不辞而别。

由于,没有得到操的手谕,因此,一路之上遭到了层层拦阻,但关羽凭借一己之力,过了五个操所辖关(城市),立斩操六员大将。

具体是指过东岭关时杀孔秀;过城时杀福、孟坦;过汜水关时杀卞喜;过荥阳时杀太守王植;过黄河渡口时杀琪。


单骑救主:新野一战,备以少胜多打败操,操引五十万大军前来报仇。

备的三千人马走到当阳县,突然被兵截住,战到天明才摆脱兵的追赶,
护卫备家小的云发现不见了备,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骑,又杀回乱军中寻找。

云力战众将,威武勇猛。

正在山上观战的操见云势不可挡,传令一定要活捉。

云利用这个机会冲出包围,连杀50员将,终于将阿斗交给了备。

水淹七军:备自立为王后,关羽亲自率领大军进攻樊城。

樊城的军守将仁赶快向操求救。

操派了于禁、庞德两员大将率领七支人马前去增援。

正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樊城一带下了一场大雨。

汉水猛涨,平地的水高出地面有一丈多。

于禁的军营扎在平地上,四面八方大水冲来,把七军的军营全淹没了。

于禁和他的将士不得不泅水找个高地避水。

关羽早就抓住于禁在平地上扎营这个弱点。

他趁着大水,安排好一批大小船只,率领水军向军进攻。

他们先把主将于禁围住,叫他放下武器投降。

于禁被围在一个汉水中的小土堆上,逼得无路可退,就垂头丧气地投降了。

庞德掉在水里,关羽水军赶上去,把他活捉了。

火烧连营: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

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

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

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

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

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

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

陆逊火烧连营的成功,决定了猇亭之战蜀败吴胜的结果。

七擒孟获:蜀丞相诸亮受昭烈帝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

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亮当即点兵南征。

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

但孟获却不服气,其间诸亮采用马谡攻心的计策,七擒孟获,孔明都放了他。

孟获起誓:以后将决不再谋反。

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等听后不禁深受感动。

从此孔明便不再为南蛮担心而专心对付国去了。


借东风:诸亮与周瑜制定了火攻营的计划。

但连日来江上一直刮西北风,用火攻不但烧不着北岸的兵,反而会烧到自己。

诸亮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

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为后来赤壁之战取得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白帝城托孤:荆州被吴国攻占,关羽兵败被俘,不降,被杀。

备闻后尽起全国大兵去讨伐吴国,为关羽报仇,但被吴火烧联营,大败后兵败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备对诸亮说:"如果你看阿斗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把他废黜了,你自己当皇帝吧。

"诸亮一听立刻跪下说:我一定会全心全意辅佐禅的,绝不敢有一点自己当皇帝的意思。

一定会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