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知识要点
《三国演义》文学常识

《三国演义》文学常识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下面是关于《三国演义》的一些文学常识:
1. 创作背景
《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是中国东汉末年的动乱时期,分为三国魏、蜀、吴之间的斗争。
小说通过对当时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虚构再创造,展现了英雄豪杰的形象和智勇谋略的较量。
2. 内容概括
《三国演义》以董卓之乱为开端,描绘了从东汉末年纷乱局势到统一中国之间的战争与政治斗争。
故事围绕着曹操、刘备和孙权等人的兴衰起落展开,描绘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英雄事迹。
3. 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刻画了一大批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其中包括了许多英雄人物和反派人物。
著名的英雄人物有刘备、关羽、张飞、赵云、曹操等,他们以英勇善战、忠诚义气的形象深入人心;而反
派人物如董卓、吕布、貂蝉等则以狡诈阴险、奸诈狠毒的形象给人
留下了深刻印象。
4. 典故与名句
《三国演义》中的典故和名句也为后世所熟知。
例如,“三顾
茅庐”形容刘备诚心诚意地拜访诸葛亮;“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形容
关羽勇猛善战;“千里走单骑”形容赵云骁勇善战;“白马非马”则是
形容曹操智慧过人。
5. 影响与价值
《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历史小说,对于
描写东汉末年历史、塑造历史人物形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它的故
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中国文化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是关于《三国演义》的一些文学常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知识点

《三国演义》知识点一1、三国中有“三绝”,“义绝”是关羽;“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2、三国中有很多人物都有绰号,如“水镜先生”是司马徽;“伏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小霸王”是孙策;“美髯公”是关羽;“常胜将军”是赵云。
3、三国中的人物被塑造得栩栩如生,其中有些人物已成为不朽的典型,好像还活在人群中,所以人们常把有智慧的人赞为诸葛亮;把奸诈的人骂做曹操;把量窄的人谓为周瑜;把性烈的人叫作张飞;把忠厚的人称为鲁肃;把昏庸的人说是刘禅。
4、与赤壁之战有关的事件有草船借箭、蒋干盗书、借东风、苦肉计、连环计等。
5、《三国演义》中,为救阿斗在长坂坡杀了魏军七进七出的将军是赵云,长坂坡头退曹军百万兵的将军是张飞,使曹操割须弃袍的将军是马超。
6、《三国演义》中最能体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英雄人物是关羽。
7、“三英战吕布”中的三英指的是刘备、关羽、张飞。
8、“三国”指魏、蜀、吴,领袖分别;曹操、刘备、孙权。
9、从《三国演义》的描写来看,诸葛亮出山后三次用火的战役是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衍生了一个俗语新官上任三把火。
10、《三国演义》中以弱胜强的两次著名战役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11、《三国演义》中最主要的三大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猇亭之战。
12、《三国演义》中蜀国的五虎将是指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
13、请说出《三国演义》中和下列数字有关的故事情节。
单:千里走单骑三:三顾茅庐。
五:过五关斩六将六:六出祁山七:七擒孟获八:诸葛亮排八阵图。
14、《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话:“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玄德闻言, 吃了一惊,手中所持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时正直大雨将至,雨声大作。
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这段话描述的故事是青梅煮酒论英雄。
你对曹操的评价是奸雄。
你对刘备的评价是随机应变是英雄。
15、“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所指人物是关羽。
16、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是哪一场战役赤壁之战。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1. 三国时期的背景- 东汉末年政权腐败,民不聊生,导致天下大乱。
- 黄巾起义爆发,标志着末年社会动荡的开始。
- 曹操、刘备、孙权等人逐渐崛起,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2. 重要的战役和战略- 赤壁之战:刘备和孙权联军成功击败曹操的大军。
- 美人计:诸葛亮在博望坡上放风筝,利用风向预测曹操的进军方向。
- 诸葛亮火烧新野:通过火烧新野,消除了对手的后顾之忧。
- 长坂坡单骑救主:赵云以一当十,成功救出刘备。
- 五丈原会战:刘备病重,将自己的军队交给了诸葛亮,为蜀国的未来奠定基础。
3.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 刘备:汉室宗亲,人称刘皇叔,仁德之君,建立了蜀汉政权。
- 关羽:刘备的义兄,武艺高强,被誉为武圣。
- 张飞:刘备的义弟,勇猛无比,擅长单挑。
- 赵云:身世神秘,威武之师,常常为刘备出生入死。
- 曹操:权谋高手,一度统一北方,为魏国奠定基础。
- 孙权:东吴的创立者,睿智果断,成为魏、蜀一方的重要对手。
4. 著名的典故和故事情节-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的故事。
- 卧龙诸葛亮:诸葛亮是刘备的智囊,为蜀国立下赫赫战功。
- 千里走单骑:赵云救援刘备的壮举。
- 七星坛造船:孙权帮助刘备造船,用以击败曹操的计策。
- 十面埋伏:诸葛亮在定军山设下十面埋伏,成功击败了曹军。
5. 主题和价值观- 忠诚与仁义:三国演义中许多英雄都以忠诚、仁义和大义为依归。
- 计谋与智慧:各方人物都运用了多种计谋、智慧来战胜对手。
- 英雄主义与牺牲:英雄们常常抱着不怕牺牲、为国家和家族着想的精神。
6. 影响与传承-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对中国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经久不衰,被广大读者喜爱。
- 三国演义的题材也被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
《三国演义》所有考点知识汇总

《三国演义》所有考点知识汇总
1. 三国时期的背景
- 东汉末年政治动荡,黄巾起义爆发
- 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局势形成
2. 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
- 作者罗贯中
- 描写了战争与英雄的故事
- 塑造了许多深受观众喜爱的人物形象
3. 主要人物
- 曹操:智勇双全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刘备:仁义之君,诸葛亮的主公
- 孙权:以江东为基地,崛起于东吴
4. 重要场景和事件
- 美髯公案:刘备得诸葛亮为谋臣的故事
- 苦肉计:蜀军对付曹军的计策
-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成功击败曹操
5. 主要思想和价值观
- 忠诚: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忠诚和信义
- 智谋:人物之间斗智斗勇的策略和计谋
- 英雄:三国英雄人物的形象塑造
6. 《三国演义》的影响
- 深入人心的故事和角色形象
- 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以上是关于《三国演义》的考点知识汇总。
阅读本书可以了解到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人物故事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
同时,《三国演义》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重要知识点

《三国演义》重要知识点1. 作者背景《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的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
罗贯中是明代文学家,他运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刻画了东汉末年的政治斗争、军事战争和人物形象。
2. 故事背景《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为背景,描绘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国之间的争斗和统治。
故事中涉及众多将领、智勇双全的谋士和英雄人物。
3. 登场人物- 曹操:东汉末年的权臣,建立魏国,并采取多种手段争夺天下。
- 刘备:蜀汉的创立者,崇尚仁义,与曹操长期对抗。
- 孙权:吴国的创建者,善于利用外交手段和联合他人,与曹操和刘备抗衡。
4. 剧情概要故事以黄巾起义为起点,以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加入刘备,以及刘备与曹操、孙权的争斗为主线。
其中涉及到许多战役和政治斗争,描述了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战略和谋略。
5. 人物形象塑造小说中人物形象丰满,性格各异。
如曹操被塑造成了一个雄才大略、权谋高超的政治家;刘备被描绘成仁义和人情味十足的君子;诸葛亮则是智慧超群、能屈能伸的谋士。
6. 文学价值《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也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它以丰富的人物形象、复杂的情节、辞藻华丽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和军事厮杀。
7. 影响与流传《三国演义》对于后世的影响深远,不仅被广大读者所喜爱,也衍生出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如戏曲、电影、电视剧等。
该作品的故事和人物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是《三国演义》的重要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三国演义是一部以中国历史上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这部小说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深刻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政治斗争而脍炙人口,成为中国文学经典之一。
知识点整理及归纳如下:1. 历史背景:三国演义主要描写了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动乱,以及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战争。
主要历史事件包括董卓之乱、黄巾起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
2. 人物形象:- 诸葛亮:又称孔明,是刘备的谋士,被誉为“千古奇才”,以智谋过人、善于用兵而闻名。
- 刘备:东汉末年的名将,曾建立蜀汉政权,被封为汉中王。
他以仁义待人,得到了许多忠诚的臣子和民众的支持。
- 关羽:字云长,刘备的义兄,被封为汉寿亭侯。
他个性刚烈、忠诚勇猛,被尊为“武圣”。
- 张飞:字益德,刘备的义弟,被封为当阳侯。
他勇猛无比,擅长使用方天画戟,但个性粗犷,经常无礼于人。
- 曹操:东汉末年的名将,曾建立魏国政权,被封为魏王。
他以威武霸道,反复无常著称,但也有一定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智慧。
- 孙权:孙策的弟弟,继承了孙策的江东地盘,建立吴国政权。
他以明智稳重、善于团结人心而受到部下和民众的尊敬。
3. 政治斗争:- 董卓之乱:描述了董卓篡逆、掌握朝政等系列事件。
- 三顾茅庐:描写了刘备出使诸葛亮三次,希望他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重视和诸葛亮的才华。
- 赤壁之战:刘备、孙权联合对抗曹操的战争,以火攻曹军为高潮,达到了震慑曹操、保护江东地盘的目的。
4. 士人风范:- 卧龙诸葛亮:诸葛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和治国方略,以及他对人民的关怀、对国家的忠诚,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和士人风范。
- 长坂坡张飞:张飞在长坂坡单骑救主的故事,展现了他对义勇的精神追求。
- 孔明借箭:诸葛亮为了帮助刘备攻打曹操,威胁南蛮彝族首领孟获,勾结外族对抗内地,通过借箭的计谋成功攻破曹操的防线。
考点整理及归纳如下:1. 了解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形象;2. 熟悉三国演义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和战役,如董卓之乱、赤壁之战等;3. 理解三国演义中的政治斗争和军事策略,如刘备和曹操的对峙、刘备和孙权的联盟等;4. 理解三国演义中的士人风范,如诸葛亮的智谋、关羽的忠诚等。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一、作者与成书背景。
1. 作者。
-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2. 成书背景。
二、主要人物。
1. 刘备。
- 形象特点。
- 为人谦和、礼贤下士。
他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宽以待人,志向远大。
例如“三顾茅庐”,他不辞辛劳,三次拜访诸葛亮,最终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
- 但有时过于仁慈,在一些军事决策上不够果断。
如在荆州问题上,没有及时采纳庞统的一些激进策略。
- 主要事迹。
- 桃园结义:与关羽、张飞结为兄弟,三人情同手足,共同起兵。
- 建立蜀汉政权:在诸葛亮等谋士的辅佐下,占据益州、汉中,建立蜀汉。
2. 诸葛亮。
- 形象特点。
- 智慧超群,被视为智慧的化身。
他足智多谋,善于用兵,如“草船借箭”,巧妙地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不费一兵一卒就获得了十万支箭。
- 忠诚不二,对刘备父子忠心耿耿。
刘备白帝城托孤后,他尽心尽力辅佐刘禅,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主要事迹。
- 隆中对: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为刘备规划了战略蓝图。
- 六出祁山:为了北伐中原,多次出兵祁山,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对汉室的忠诚。
3. 曹操。
- 形象特点。
- 奸诈多疑,如“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就体现了他的多疑性格。
他误杀吕伯奢一家后说出此话。
- 有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他能招揽众多人才为其所用,如郭嘉、荀彧等谋士,张辽、徐晃等武将。
他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强大的曹魏政权。
- 主要事迹。
- 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汉献帝迎接到许昌,以此来号令诸侯,掌握政治上的主动权。
- 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击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4. 关羽。
- 形象特点。
- 忠义双全,对刘备忠心耿耿,在曹操阵营时,曹操对他百般拉拢,但他始终心系刘备。
如“挂印封金”,他得知刘备下落后,毅然离开曹操。
- 武艺高强,被尊称为“武圣”。
他“过五关斩六将”,单枪匹马冲破曹操的重重关卡去寻找刘备。
- 主要事迹。
- 温酒斩华雄:在诸侯联军讨伐董卓时,他主动请缨,在酒尚温的短时间内斩杀了董卓大将华雄,一战成名。
《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

《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1. 作者与背景《三国演义》是中国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一部历史小说。
该小说描绘了中国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其间发生的英雄故事和战争。
作品创作于14世纪末,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2. 内容梗概《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为起点,以西晋统一中国为终点,通过描写董卓篡位、吕布、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物的故事,展现了三国时期政治斗争、战争和个人英雄的传奇故事。
作品以其丰富的情节,深入的人物塑造和扎实的历史背景而广为流传。
3. 主要人物- 刘备:东吴的建立者,受到众多忠义之士的支持和帮助。
- 曹操:代表着权力、政治以及统一中国,同时也有其复杂的人物形象。
- 孙权:吴国的建立者,与曹操和刘备展开了多次争斗。
- 关羽、张飞、赵云:刘备麾下的重要将领,各自具有突出的武艺和忠诚。
4. 常见情节- 桃园结义: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结下义兄弟之盟,立誓共闯天下。
- 千里走单骑:赵云以一人之力救出刘备的儿子。
- 白马将军:关羽因助曹操平定黄巾之乱而被封为白马将军。
5. 作品价值《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它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情节,展示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
同时,作品中蕴含了许多智慧和道德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6. 影响和传播《三国演义》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和传播。
作品被改编为电视剧、电影、舞台剧等形式,并且成为了许多游戏和动漫作品的背景。
全球各地的读者也通过翻译版的《三国演义》来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
7. 结语《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它通过丰富的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深入的历史背景,展示了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和政治斗争。
作品不仅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为全球读者提供了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窗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知识要点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1、《三国演义》以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为中心人物,又贯穿了群众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把蜀汉当做魏蜀吴之间矛盾的主导方面,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斗争。
通过这些斗争,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群众对政治集团的爱憎与向背以及他们反对战争割据,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空头: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我国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3、《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体现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4、《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是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等。
5、《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分别是使双股剑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6、《三国演义》主要人物中被称为“三绝”的是:“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其他主要人物还有:刘备、孙权、张飞、赵云、周瑜、吕布等。
7、《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指的是魏、蜀、吴,三国的开国皇帝分别是曹丕、刘备、孙权。
8、《三国演义》中割发代首的是曹操。
9、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是赤壁之战。
10、诸葛亮擒孟获,七擒七纵,是诸葛亮听从马谡的建议,攻心为上,求以南方的长治久安;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马谡失了街亭。
11、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变而来的。
12、“免从虚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煮酒论英雄。
13、“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这段关于“英雄”的见解出自曹操之口。
14、“羽扇纶巾,身穿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这句话描写的是诸葛亮的形象。
15、《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
16、《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
曹操:自幼放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
诸葛亮:智者,智慧的象征,精忠耿直,用人唯贤,谦虚、谨慎、尽职。
刘备:宽厚仁爱,求贤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