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到笔随,轻灵自如_随笔写作指要

合集下载

从天下三大行书,来领悟书法“意随笔走,笔随意转”的境界

从天下三大行书,来领悟书法“意随笔走,笔随意转”的境界

从天下三大行书,来领悟书法“意随笔走,笔随意转”的境界胜军的空间2019-12-28 11:36:05被公认天下三大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寒食帖》,这三大行书都不是“正式的作品”,都是草稿。

可能正是因为“三大行书”都是草稿,所以书写时反而能够意随笔走,笔随意转,就是你的笔能够随你的心意在流转在流动。

要把书法写最好,必须达到笔随意转的层次,才能“我手写我心”,才可以将心情流露在笔画之中,“心中有神,下笔有鬼”,往往有意为之的创作,反倒写不出精品!但有了技术,也不一定是艺术,就像现代人写书法的态度,就算技术够了,却不讲究文字内容,写字的时候和书写内容没有感应,当然也就很难有什么艺术而言。

颜真卿《郭家庙碑》夫人灵于万物,心主于百骸。

故心之所发,蕴之为道德,显之为经纶,树之为勋猷,立之为节操,宣之为文章,运之为字迹。

爱作书契,政代结绳,删述侔功,神仙等妙,苟非达人上智,孰能玄鉴入神。

但人心不同,诚如其面,由中发外,书亦云然。

所以染翰之士,虽同法家,挥毫之际,各成体质。

这是明代万历年间的书法家项穆的论述,他清楚指明了写字的最本质的特性:什么样的人写什么样的字,即使经过严格训练,在写字的当下所表现出来,还是个人的特性!从这个观点,我们才有办法理解,为啥王羲之是潇洒的,颜真卿是正气凛然的,而苏东坡又是多么旷达豁然于人世一时的荣辱。

王羲之《快雪时晴贴》《兰亭序》:美的极致见证在文学家眼中,魏晋是中国最“风流”的一个时代,在那个时代,政府、社会都动乱到极点,文学艺术的发展却灿烂无比。

魏晋之前,中国的文学与艺术都是依附政治和政权的歌功颂德上,到了魏晋,文学与艺术的“美的功能”才开始被当作严肃的目标追求,客观的社会条件是,魏晋时期开始把美当作一种独立的功能来追求和享受!冯承素的《快雪时晴贴》在文学中,刘义庆一部《世说新语》记载了那个时代600多人的言行,这是从来没有过的著作行书和内容,因此在此之前的传记,不是帝王就是名臣,也很少有生活的点滴,这样的记录为后世揭示了风流倜傥的文化现象。

意到笔随 轻灵自如——谈中学生随笔的写作

意到笔随 轻灵自如——谈中学生随笔的写作

意到笔随轻灵自如——谈中学生随笔的写作
谢兴圣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之友》
【年(卷),期】2008(000)009
【摘要】随笔作为散文的一种,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一个“随”字上。

柯灵先生在《当代中国随笔丛书·序言》中曾指出,随笔的特点是“胸襟放达,神形潇洒,饮食男女,生老病死,七情六欲,人生世相。

固然在在萦怀;名山大川,远村近廓,清风明月,花鸟虫鱼,不但怡情悦性,兼可格物致知;遐思玄想,心会神游,宇宙洪荒,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谢兴圣
【作者单位】姜堰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5.5
【相关文献】
1.试谈中学生随笔的写作 [J], 高朝晖
2.谈高中作文教学中学生随笔写作的价值与指导策略 [J], 顾本兴
3.意到笔随轻灵自如——谈中学生随笔的写作 [J], 谢兴圣
4.意到笔随轻灵自如——谈中学生随笔的写作 [J], 谢兴圣
5.意到笔随即景绘心——“随笔写作指导”教学设计 [J], 李天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随笔_三年级作文

随笔_三年级作文

随笔随笔150字我就像汪洋中的一叶舟,在大海中飘荡,风儿是我的方向,指引我来到这个班,也许这就是我的彼岸。

我很幸运的遇到了你,当你快乐的时候,你总是尽量的释放自己的感情,毫不避讳的哈哈大笑起来,让人瞬间得到高兴的感受,当然啦,看到你开心的模样,我的心里也有说不出的喜悦。

相逢必有分离,眨眼间,岁月的车轮即将驶出。

青春的校园,甚至来不及去想一想,我们就要走向生活的前方。

这样的匆匆,该说些什么呢?罢了,就让我们的心间加固童年,时间加起来的桥梁!离别时,你留给的只是美丽的回忆,你纵使是怀恋少年时的纯真和友谊。

当我捧起记忆中的佳酿,想请你喝时,却先醉了自己……浙江湖州南浔区南浔实验小学六随心随性随笔随感150字天气不错,出来逛逛,感受离开多年的故乡的气息,早上雾蒙蒙的,我贪婪的呼吸这这令我怀念的气息,在小城里逛逛,买上一束栀子花,找一家早餐店,把栀子花放在桌上,让花对着自己,喝这那碗味道依旧的玉米粥,吃着小笼包,这惬意的感觉,哎。

就是如此简单,就可以快快乐乐,小城风光好,山清水秀,我向往的正是这样的地方,城市的喧嚣,嘈杂,是我所厌恶的,但,我却不得不去,这是我的无奈,正因为我的无奈,所以造就了我对小城喜爱,依恋。

但一个学生都有此无奈,那么换作大人呢?他们又有怎样的无奈?所以我认了!!!随笔,随心,随梦450字懂与不懂,我无法抉择!这个人生,身边的事物并不是一声“懂”或“不懂”所能阐述的,懂了,我选择掩埋。

不懂,我选择抽身离去…懂,人生字典里的一个跃然纸上的字,因为抽象,所以迷茫…视线穿梭着,透过窗后小小的过道,透过秋日的暖暖晨曦,来到了那颗树。

有幸被调到窗旁学习,小丘上的那片沧桑,我总能在那里寻得最美好的遐想,然后悄然地埋在那课树下!什么树?我不得而知。

从夏日的林荫到秋天的萎靡,才发觉时间过得好快,好快…很早便来到了学校,四下十分安静,这个城市还没有苏醒,只是天有了淡淡蓝灰,飞鸟无比欢悦,清脆悦耳的歌声在歌唱着,令人十分惬意!很久不曾听过这久别而熟悉的声音了。

对于书法收放自如的启示作文

对于书法收放自如的启示作文

对于书法收放自如的启示作文
说到书法,那可是咱们中国文化的瑰宝啊!你想想看,那一笔
一划,多像咱们人生的选择,有时候得勇往直前,有时候也得悠着点,别太过火。

在宣纸上写字,那墨色流动的感觉,简直就像跳舞一样!有时
候轻轻一点,就像是春风吹过,舒服得很;有时候用力一挥,嘿,
那就是夏天的暴雨,猛烈得很!这种感觉,真的就像咱们人生的节奏,有高有低,有快有慢。

但是啊,书法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你得花时间、花心思去练,
才能写出那种收放自如的感觉。

每一笔都要经过琢磨,不能随便乱来。

这就像咱们人生一样,也得经过各种经历,才能懂得什么时候
该进,什么时候该退。

说起书法,那意境才真的是美到不行!有时候看一幅书法作品,就像是走进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那种感觉,真的很奇妙。

历代画论续编

历代画论续编

历代画论续编素养居画学钩深清董棨《尔雅》曰:“画,形也。

”《说文》云:“形,象形也。

”《释名》云:“画,挂也,以五色挂物象也。

”古人作画,五采彰施,故晋唐诸公皆用重色,笔尚钩勒。

至元人始尚水墨,而以高简为工,古意寖废矣。

然赵文敏、文太史得意之作,犹见古人典型。

初学欲知笔墨,须临摹古人,古人笔墨,规矩方圆之至也。

山舟先生论书,尝言帖学在看不在临。

仆谓看帖是得于心,而临帖是应于手。

看而不临,纵观妙楷所藏,都非实学。

临而不看,纵池水尽黑,而徒得其皮毛。

故学画必从临摹入门,使古人之笔墨皆若出于吾之手,继以披玩,使古人之神妙,皆若出于吾之心。

朱子读书法曰:“凡书只贵读,读多自然晓。

”仆谓凡画须要临,临多自然晓。

又曰:“书读千遍,其义自见。

”临画亦不外一熟字。

前贤云:“师古人而后师造化”,古人之法是用,而造化之象是体。

古人之所画皆造化,而造化之显著,无非是画。

所以圣人不言《易》而动静起居无在非《易》。

画师到至极之地,而行住坐卧无在非画。

作画不多,识见不广,师傅不真,必执一己之见,妄为评论。

每以虚灵为纤弱,著眼为疏忽,沉厚为滞钝。

反是则滞钝也而以为沉着,纤弱也而以为虚灵,疏忽也而以为萧散。

见笑大方,不胜枚举。

诚庄子所谓夏虫不可语冰者与。

画固所以象形,然不可求之于形象之中,而当求之于形象之外。

如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殆斯意也。

夫然则舍形象而求笔法奈何?必先知起讫之法:何谓起?如书家之书必勒,贵涩而迟。

何谓讫?如书家之趯,须存其笔锋得势而出。

起讫分明,则遇圆成圆,遇方成方,不求似而似者矣。

然察之不精,辨之不明,仍堕恶道。

白苧村桑者论胡、王二家画一篇,痛快淋漓,可为后来者警戒。

初学论画,当先求法,笔有笔法,章有章法,理有理法,采有采法。

笔法全备,然后能辨别诸家。

章法全备,然后能腹充古今。

理法全备,然后能参变脱化。

采法全备,然后能清光大来。

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非拘枸于法度者所能知也,亦非不知法度者所能知也。

笔随心动 轻灵自如

笔随心动 轻灵自如

笔随心动,轻灵自如摆脱作文无源头活水的困境,避免作文干瘪的现实,自2010年以来我尝试着“随笔作文”的引入,并将其申报为课题努力实践着,学习着,探索着……随笔作文的确为一种科学有效的作文训练模式。

在学生那里,他们都已经建立随笔本代替周记,平日捕捉到生活中随时随地、随遇随历、随感随记即提笔成文,而且为该集子命了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如“心灵序曲”、“初三留痕”“青春驿站”“心语轩”等。

一旦课下学生收藏了这些感动,每周一收齐学生的随笔本我先进行初步浏览与评改,然后我会抽出一节自习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有序地读、评、改、展。

其一:读。

包括两大环节:首先由学生将随笔在组内轮流默读,然后班内推荐读。

通过教师推荐和小组推荐两种方式择文,然后被推荐者进行感情诵读(如涉及到个人隐私,学生完全可有放弃的权利,尊重学生的感情经历)。

其二、评。

其余同学完全可以从内容、写法上“取经”,谈出个人感受,提出更新建议均可,以此激起他们写随笔的兴趣,养成勤于观察、善于动脑、勤于动笔的习惯,同时这也是对推荐者的一种激励,促进他们的“持续发展”。

其三、改。

文章不厌千遍改。

根据读者建议,每人先进行初改,然后在每周的专题训练课上,学生打开随笔集搜出对应主题的随笔进行精改并写于作文本。

此环节有一个更为艰巨的潜在任务:将三年的作文训练重点成一完整的训练体系,在此我非常感谢邹平教研室成浩老师推出的《随笔化作文导学》为推进该课题实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其四、展。

随笔展示课上学生读自己的随笔,尤其是在自己小组内读,在班里读,他会有一种自豪感,这是一种展示。

特别好的,可以在“随笔成文课”上修改成作文,投出去发表。

也可以让学生把随笔本当作一本书来看,把作文本当作作品集来看,他的“书”和作品集可以在班内“出版”,他会特别有成就感,于是随笔写作的园地会相继绽放出缤纷烂漫的花朵。

为激发学生写随笔的乐趣,我认为“积分法”也是蛮可取的,凡每周写随笔500字以上得1分,超过1000字得2分,以此类推展开积分比赛,长此以往,学生已经乐此不疲。

写作文随笔是什么意思

写作文随笔是什么意思

写作文随笔是什么意思随笔是文学体裁中散文的一种.它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教育随笔顾名思义,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教学随笔,也可以说"教学一得",主要是写教学中某一点体会最深的心得.它的主要特点是题目小,篇幅短;层次和结构比较简单;内容单纯,涉及面比较小,写作材料便于收集,整理和使用.随笔在写作样式上没有什么固定的限制,常见的有借事说理,夹叙夹议等形式.借事说理:作者要着力描写一个事件,不用太多的语言去发议论,做点评,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文章的结尾有个简单的点题就可以了.读者通过读作者叙述的这件事,就能受到触动,明白一些道理,道理喻于故事之中.夹叙夹议:作者在叙述一个事件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一边叙述一边评论.也可以是把事件先叙述完,再做评论.随笔是最适合教师创作使用的一种形式.。

随笔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

在读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予理论性太弱的阐述,行文周密而更添开朗,结构民主自由而更添工整,因此,富于“理趣”就是它们的注重特色。

写作这类文章,必须整体把握住文章的内容和风格,萃取作者的主要观点品位妙语佳句,还要勇于刊登自己的看法。

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

随笔也受字数的管制,长的几十字,短的几百字,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的定。

写下随笔最重要的就是必须抒发出来文学创作的意图:或者就是一种欢乐的心情,或者就是一点大体悟,或者就是一个崭新观点……总之,如同邻家大婶般平易近人与平易近人。

生活随笔就是日常生活中心情、感悟、新观点、新发现……生活如浩瀚的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写成文章。

“五四”新文学时代,现代随笔的创作繁荣一时,但“随笔”的命名与内涵尚未及统一,随笔这一文体便被左翼文学排斥至文学边缘。

随笔写作指要——意到笔随,轻灵自如

随笔写作指要——意到笔随,轻灵自如

随笔写作指要——意到笔随,轻灵自如范文一大家好,我是一名高中生,今天我要分享的是随笔写作指要之“意到笔随,轻灵自如”。

随笔是一种自由自在、轻松随意的写作方式。

它要求我们不拘泥于形式,尽情发挥想象力,散文、小说、杂文、游记等都属于随笔范畴。

而“意到笔随,轻灵自如”则是随笔写作的重要指导原则。

首先,意到笔随,体现了自由自在的写作态度。

写作是一种创作,只有保持心境的自由和畅达,才能产生优秀作品。

随笔虽不受约束,但却不是漫无目的的随便闲扯,要有意有方,要求我们在写作时不拘泥于规范和约束,而是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其次,轻灵自如是随笔的写作特色之一。

随笔作品中不会有繁复的描写和牵强附会的结构,而是要求我们用轻松自然的笔调,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让读者感到心情舒畅,如闲逛花园,感受生活的美好。

最后,要注意用词。

用词突显了随笔的个性和风格。

在随笔中,词汇要具备生动、形象、性格化和活泼等特点。

因此,在写作时,我们应该注意不要墨守成规,不要套用成语、文化典故,而是要多注重用词的新颖和独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总而言之,意到笔随,轻灵自如是对于随笔写作的准确表述。

只有在写作过程中贯彻这一原则,才能写出符合读者口味、并代表自己风格的作品。

要点分析:1. 随笔的自由自在和轻松随意的特点。

2. 意到笔随才能保持心境的自由和畅达。

3. 随笔要用轻松自然的笔调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用词要具备生动、形象、性格化、活泼等特点。

用词分析:1. 自由自在2. 畅达3. 规范和约束4. 想象力5. 轻松自然6. 恰如其分7. 繁复的描写8. 牵强附会9. 生动10. 形象11. 性格化12. 活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到笔随,轻灵自如_随笔写作指要
大凡写作,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体认和理解,传达他们的情感、意志和态度,正所谓"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只要不是命题作文或遵命文字,其文章大多都会与生活保持近距离或零距离,它的主观性会更强烈,情感会更真实。

随笔作为一种常见的文体,它更接近于原初意义上的写作,因而能充分自由地表达写作者的内心世界,真率清晰地展示为文者的精神境界,机动灵活地彰显执笔者的个性才情。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许多作家都把写随笔作为一种短平快式地训练思维、磨练思想、锤炼文笔的好形式。

关于随笔,下面这段话说得极形象而准确:"如果是冬天,便坐在暖炉旁边的安乐椅子上,倘在夏天,则披浴衣,啜苦茗,随随便便,和好友任心闲谈,将这些话照样地移在纸上,便是随笔。

"
随笔之"随",在于它的随意、随机、随便。

随意是指举凡生活中的一景、一事、一人、一理,只要能拨动我们的心弦,触及我们感应的神经的,都可按照自己的意旨、意趣,率性而作,涉笔成趣,加以个性化的再现;随机是指对生活中的某种感受,可以即时把它记录下来,它捕捉的就是那种瞬间的思想火花,抓拍的就是那些一闪而过的场景,如果拉足架势、营造心绪、酝酿感情,那恐怕就不是随笔所要求的了;随便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随随便便,而是指它较少受到作文的条条框框限制,有时甚至竟不拘章法,不讲结构艺术,完全任由情感、心意驱谴笔墨,意到笔随,笔随意走,言尽而止,"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

正是这种轻灵随意之美,形成了随笔独特的魅力。

随笔的特点,可概括为如下四点:
一是写作时态的随机性。

它是对生活中的片段见闻、偶尔经历、点滴感悟、瞬时思考的一种同步跟踪和摹写,其文字和思想的关系,有时如前方记者与事件现场的关系,带有第一时间的性质;有时则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即时表现出来的东西。

它不像作其他文章那样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准备和反复酝酿。

二是写作内容的真实性。

无论是叙述、描写,还是抒情、议论,都要真实地反映自我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它拒绝矫揉造作,摒弃虚情假意,反对刻意为文,它提倡真实再现、真切反映、真纯表达、真率为文。

某种意义上,随笔就是作者与自己心灵的真诚对话,就是真挚地向读者袒露自己的灵魂。

三是表现形式的灵活性。

其灵活性主要有两个方面:①表达方式自如,可描述一个牵动情思的小场景,可描写一件情趣盎然的小事情,可描摹一个性格鲜明的小人物,可纵论一个启人心智的道理,也可抒发一段独特别样的感情。

②篇幅长短不拘,长的可达千字,短者百字左右,随表意的需要而定,而一般以短章小制为常见。

四是写作心态的散淡性。

写随笔,讲究心态的平和,它要求作者须以一个对话者的身份与读者交谈,忌居高临下地说教,忌板着面孔地训诫,更忌不着边际地买弄和正襟危坐地"传经",写作时不必端架子,不须卖关子,不能耍花子,而应当以一颗诚心、慧心、散淡心,向读者娓娓诉说自己的真感受、真体验、真见解,让人在读你的文章时如同面聆一位温厚长者的叙说,又好像与一位智者在倾心交谈,在轻松愉悦中获得心灵鸡汤、人生智慧和精神上的满足。

由于随笔是一种更随意地表现自我的文体,它所具有的即兴笔墨、闲适情调又极易导致写作中的不良倾向。

在此,特提醒同学们注意两忌:一忌立意的粗俗。

天下文章意为先。

与其他文章一样,随笔的立意(虽然它不刻意为之)也要求纯正,要表现积极健康的情致理趣和高雅脱俗的道德志趣,而不能随心所欲地展览自己的低级情趣、消极情绪,周作人曾说过,随笔当"思想博大,见识明达,趣味渊雅",这应成为我们学写随笔的努力方向。

二忌用笔的粗
糙。

虽然随笔强调意到笔随,章法也不甚讲究,但这并不意味着写随笔时可以不必斟酌字句草草了事,而应在用语自然的前提下,力求做到准确、生动、活泼、新鲜,充满个性和灵性,这样,既能达到练笔的目的,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深刻而不沉重,轻灵而不虚浮,自然而有品位,闲适而有雅趣,这是我们写作随笔时应追求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