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欣赏论文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音乐鉴赏论文

中国古代音乐鉴赏论文

中国古代音乐鉴赏论文
古代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将对中国古代音乐的鉴赏进行
探讨。

引言
古代音乐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并与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发展紧密相连。

通过研究和鉴赏古代音乐,我们能够更
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特点和思想观念。

古代音乐的分类
古代音乐可以分为宫、商、角、徵、羽五声以及十二律等不同
体系。

这些音乐体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有不同的演变和应用。

古代音乐的特点
中国古代音乐以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音乐理论而闻名。

音乐的
音域、音色、节奏和表现形式都表达着古代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情感。

鉴赏古代音乐的方法
鉴赏古代音乐需要对音乐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进行理解和研究。

通过研究音乐的历史背景、曲调结构、演奏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可以提高对古代音乐的鉴赏能力。

古代音乐的影响
古代音乐不仅仅是音乐本身,还对中国文化的其他领域产生了
重要影响。

古代音乐的节奏、曲调和表现形式可以在戏曲、舞蹈、
诗词等艺术形式中找到共通之处。

结论
中国古代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通过鉴赏古代音乐,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同时,也能够
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特点和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 张之洞. (2008). 中国音乐史. 北京: 音乐之友出版社.
(注意:上述内容仅为示例,对中国古代音乐进行了简单的介
绍和论述,实际论文请依据实际需求和要求进行研究和撰写。

)。

中国音乐欣赏论文

中国音乐欣赏论文

文化自信之中国音乐文化自信之中国音乐中国的音乐主要以旋律为主,中国的音乐主要以旋律为主,中国的音乐主要以旋律为主,而中国的民族音乐旋律优美不一,而中国的民族音乐旋律优美不一,而中国的民族音乐旋律优美不一,不同于流不同于流行歌曲和摇滚歌曲等。

行歌曲和摇滚歌曲等。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各民族文化和语言不一样都有各自的特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各民族文化和语言不一样都有各自的特色,所以各种不同的民族音乐听起来的感觉也不一样。

有的很优美,有的很轻快,有的很豪放,配上不同的民族语言,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

中国素号“礼乐之邦”。

古代音乐在人格乐在人格养成、养成、文化生活和国家礼仪方面有着很重要的重要和地位。

孔子提出“兴提出“兴于诗,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学习步骤。

当今,中国的民族音乐不断受着西断受着西方音乐方音乐为首的外来音乐文化的侵略,所以我们中国公民有责任弘扬民族音扬民族音乐,当乐,当今歌星们以及作曲家们为了起到带头作用可以先头作用可以先试着转变回来我们的本土音乐文试着转变回来我们的本土音乐文试着转变回来我们的本土音乐文化化中华民族音乐中华民族音乐中华民族音乐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

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

距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新石器时代,先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

(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的骨笛溯源于距今的骨笛溯源于距今8000年左右,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吹奏乐器。

其中的一支七的一支七孔骨笛孔骨笛保存得非常完整,专家们进行过实验,发现仍然能使用该骨笛演奏骨笛演奏音乐,音乐,能发出七声音阶。

但中国古代基本上只使用五声上只使用五声音阶。

音阶。

音阶。

))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的审美能力。

音乐鉴赏论文3000字

音乐鉴赏论文3000字

音乐鉴赏论文3000字篇一:大学音乐鉴赏论文1《音乐鉴赏》我一直觉得音乐的世界是一种虚拟中的征服,它用不同的方式征服着不同种类的人的心情。

再普通的人,不管他的知识层面如何,不管他的地域文化所带来的差异如何,他都具有一样与生俱来的能力,那就是音乐鉴赏的能力。

音乐对于喜欢他的人来说只限于欣赏的品位和能力。

对他的了解并不仅仅限于听上,要从各方全面了解。

具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情感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所谓“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分辨出来的。

音乐鉴赏是我们在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创造性思维等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

我们的审美能力就是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过程中培养和熏陶出来的。

我对音乐没有很深入的了解,只是喜欢而已。

以前我一直在追求能够听懂音乐。

直到有一天,从音乐鉴赏这门课中明白到,音乐是没有人可以听懂的,听的只是一种感受。

我喜欢舒伯特的缓缓流动,喜欢莫扎特的轻松娱乐,喜欢《黄河大合唱》的雄伟壮阔。

喜欢《长江之歌》的气势磅礴。

像班得瑞、雅尼、马克西姆我也很喜欢。

同时我不喜欢朗朗弹琴演奏时的骄狂。

相反我喜欢李云迪的低调静谧。

比如在音乐鉴赏这门课中欣赏到的《歌剧魅影》中:歌剧魅影》虽有恐怖惊险的气氛,但整部音乐剧所追求是在调动一切音乐和舞台的表现手段,充分发挥了音乐剧的综合舞台优势(声乐和舞美)方面殚精竭虑。

整部音乐剧采用近似严肃大歌剧的音乐语言,引进了“音乐戏剧展开”的概念和方法,将幽灵,克利斯丁,拉乌尔这两个男人于一个女人之间的美妙,真诚而又略带伤感的浪漫以及充满爱与幻想的情感交融表现的极其凄婉,完美而动人。

原来的音乐剧就有大量经典音乐,这绝对保证了电影中感情色彩表达的震撼力,也是电影的主要灵魂所在。

在这部电影中,舒缓、紧迫、狂躁、激情的音乐不断交替,而且几首旋律如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all I ask of you贯穿始终,同样的旋律巧妙表达了不同的感情,也奠定了作品的情感基调。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800字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800字

大学音乐鉴赏论文800字音乐是一种美妙的东西,那么大学里面的音乐鉴赏课是否能给你们的生活带来乐趣呢?下面是店铺!让小编我来帮助你整理几篇相关的大学音乐鉴赏800字论文,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大学音乐鉴赏800字论文篇一音乐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

因此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东西。

一. 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

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

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

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

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

二. 对西方音乐的认识《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

“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上无人挑战的经典。

同时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还有欣赏了幽默曲、圆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对幽默曲的欣赏,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更是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

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

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

中国音乐欣赏论文

中国音乐欣赏论文

中国音乐欣赏课论文历代主要音乐形态综述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可见音乐在中国文化上占有很大地位,而中国音乐历经时代沧桑,依然经久未衰。

纵观中国历代音乐形态,中国音乐是有其独特的美学思想和艺术境界的。

而美是主观的和相对的,是因人而异的,这就造成了各种艺术形式之间往往能相互联系,相互感染。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中国文学,诗歌,历史,美术等的综合体。

在中国古代,音乐是各门艺术中最被重视,并且获得高度发展的一门艺术,甚至可以说是各门艺术的中心和源泉。

从音乐在先秦社会中受到的高度重视,我们可以看出音乐这种着重于情感的表现而非完全模拟性再现。

而事物叙述的艺术,恰好相当纯粹地显示了艺术所具有的审美特征,以及它所具有的独特的社会性功能,从宏观上看用音乐去分析美与艺术,高度重视音乐性的美,这对中国古代美学和各门类艺术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最直观表现的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所具有的音律美与节奏美。

相传公元前3000年,伏羲氏创造琴与瑟.比埃及发明弦乐器要早1000年.女娲氏时,发明了笙,簧,管,箫,笛等乐器。

可以看出我国的先民们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便创造了原始音乐及乐器。

从现存各种远古传说,可以看出音乐起源于劳动,并与巫术、原始舞蹈、诗歌溶为一体,为劳动实践和氏族集体的利益服务。

我国古书所载“百兽率舞”与“奋五谷”等传说均说明它们与先民们的祭祀、狩猎、畜牧、耕种生活有关。

各个文化遗存地区出土原始乐器,如陶埙、用禽兽肢骨制成的“骨笛”、陶角、鼍鼓及陶铎等。

进入奴隶社会后,音乐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出现了《桑林》、《濩》、《裓》、《大武》等乐舞,并有更多的乐器品种出现。

此外还产生了多种音阶调式,创立了十二律,已经有了绝对音高、半音观念,对旋宫转调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兴办了一些音乐教育事业。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列国纵横,战争频繁,这个时期,由于铁器的使用,各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论文六篇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论文六篇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论文六篇
1. 中国古代音乐的起源及其发展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探讨古代音乐的特点、
演奏形式和功能,以及它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2. 中国不同地区的传统音乐风格比较
比较中国不同地区的传统音乐风格,包括北方与南方地区的音
乐差异、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等,同时探讨这些音乐风格的历史发
展和演变。

3. 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关系,探
讨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中的艺术效果
和文化价值。

4.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乐器及其演奏技巧
介绍中国传统音乐中常见的乐器种类和特点,包括古筝、琵琶、二胡等,探讨它们的演奏技巧、音色表现和演奏风格。

5. 中国传统音乐的宗教与仪式意义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在宗教和仪式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包括音乐、音乐等,探讨它们对和仪式的影响以及音乐在宗教仪式中的表现形式。

6. 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的保护与传承
探讨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代社会中的保护和传承问题,分析当前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提出相应的保护与传承策略,以确保中国传统音乐的持续发展。

以上是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六篇论文题目,每篇论文都可以深入探讨其中的细节和相关内容,以丰富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和理解。

中国古典音乐鉴赏赏析论文

中国古典音乐鉴赏赏析论文

中国古典音乐鉴赏赏析论文中国古典音乐是我国流传上千年来的音乐精华,古典音乐精品流芳百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魂在其中。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典音乐鉴赏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古典音乐鉴赏论文篇一:《试论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的蒙太奇思维》摘要:影视的蒙太奇时空重组“对位”于文学艺术中就是诗歌意象包容连续、平行、重复、对比、隐喻、心理等诸多形式的主观组接,于是就有了富于时代审美特征与多元审美优势的影视诸多蒙太奇形式运用、印证于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中,并成为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的现代特征与流行倾向之一。

关键词:诗歌鉴赏蒙太奇思维时代与多元审美视觉流行倾向诗歌意象删繁就简的实词直接组接,时空主观重组所造就的不受物理规律限制只受思维规律约束的特殊艺术时空,在隐喻、双关、比兴、夸张中激发接受者的想象力并赋予画面别开生面的新生寓意①,以及诗歌“活隐喻”的使用传达出符合主观情感逻辑的“心象”等,其实都可谓影视蒙太奇的主观组接。

一、诗歌连续蒙太奇诗歌连续蒙太奇的筋节主要在于“赋”的手法的灵活运用。

虽然诗歌叙事无法直接展示同时异地发生的情节,难于突出复线情节的对列关系,但同一事件中关联情节的倒叙、插叙或闪回同样具有跳跃交错时空的艺术魅力。

晏几道《临江仙》云:“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如果运用连续蒙太奇思维来分析,上片前两句以“环境”镜头抒写主人公的室近人远、孤寂难耐、借酒浇愁,第三句以“闪回”镜头诠释前两句孤独伤感之原因在于“春恨”绸缪往复的无以释怀。

四五句以形象的画面感叹落英飘零之际雨燕尚可朦胧双飞、人却只能于庭中迷惘孤伫,构成情节内部的对比蒙太奇。

下片在时空切换中回忆曾经的邂逅一见钟情。

首句镜头以简化笔法勾勒小形象,自然铺叙;次句镜头特写清纯美女的衣物――两重心字罗衣,有极大的想象创造空间;三句转为小弹琵琶近景,可以想见在脉脉含情的文曲琵琶声中传递着怎样的羞涩暗恋、无语心许之意;末二句镜头推移成明月照耀下不忍别离的无言场景,然而今日明月偏又多情、绵绵独照,可小在哪呢?镜头的腾挪跳跃,曲折深婉地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过去的温馨回忆与现实的苦闷相思。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论文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论文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论文《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赏析》论文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12级计算机本科1班姓名: 吴芳敏中国民族音乐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

中国民族音乐一般分为五大类,即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器乐。

每类音乐又各有多种体裁、形式、乐种和作品,如歌曲又有古代歌曲和民间歌曲之分;民间歌曲中又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长歌及多声部歌曲等不同的体裁;同是山歌,又因地区、民族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点。

又如民族乐器,早在两千多年的周代就有七十多种乐器了。

现在经常使用的乐器已达两百多种。

按其演奏方法和性能,可分为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四类,这些乐器既能独奏,又能组合成各种形式和乐队进行重奏和合奏,并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民族器乐有各种乐器的独奏、器组合的重奏与合奏。

不同乐器的组合,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

各种乐器的独奏乐是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论从形式上还是意境上都无比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

它讲究艺术表现的中和、简约、适度、含蓄、空灵。

以五声音阶为主。

与西方传统艺术注重立体感不同,它更着重于表现线形态。

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音乐的大量传入,加上思想领域内的“欧洲中心论”以及国人缺乏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层认识,使得中国民族音乐渐受冷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一度欲建立“中国乐派”民族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文化形式的综和,音乐文化里包括了多种文化,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为各种类型的民族民间音乐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其中也体现了各个时代各个地方的文化、民俗、语言、美学观点,同时也寄托了一种文化的情思。

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国家民族仍未消亡的这个历史阶段,我们的民族音乐是世界多元音乐文化资源中的一元物种,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作用与价值,有其生存的土壤和一定时期内继续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自信之中国音乐
文化自信之中国音乐
中国的音乐主要以旋律为主,而中国的民族音乐旋律优美不一,不同于流行歌曲和摇滚歌曲等。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各民族文化和语言不一样都有各自的特色,所以各种不同的民族音乐听起来的感觉也不一样。

有的很优美,有的很轻快,有的很豪放,配上不同的民族语言,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

中国素号“礼乐之邦”。

古代音乐在人格养成、文化生活和国家礼仪方面有着很重要的重要和地位。

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学习步骤。

当今,中国的民族音乐不断受着西方音乐为首的外来音乐文化的侵略,所以我们中国公民有责任弘扬民族音乐,当今歌星们以及作曲家们为了起到带头作用可以先试着转变回来我们的本土音乐文化
中华民族音乐的蒙昧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

距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

(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的骨笛溯源于距今8000年左右,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吹奏乐器。

其中的一支七孔骨笛保存得非常完整,专家们进行过实验,发现仍然能使用该骨笛演奏音乐,能发出七声音阶。

但中国古代基本上只使用五声音阶。

)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远古的音乐文化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

葛天氏氏族中的所谓“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乐舞就是最好的说明。

当时,人们所歌咏的内容,诸如“敬天常”、“奋五谷”、“总禽兽之极”反映了先民们对农业、畜牧业以及天地自然规律的认识。

这些歌、舞、乐互为一体的原始乐舞还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想联系。

例如黄帝氏族曾以云为图腾,他的乐舞就叫做《云门》。

关于原始的歌曲形式,可见《吕氏春秋》所记涂山氏之女所作的“候人歌”。

这首歌的歌词仅只“候人兮猗”一句,而只有“候人”二字有实意。

这便是音乐的萌芽,是一种孕而未化的语言。

中国古代“诗歌”是不分的,即文学和音乐是紧密相联系的。

现存
最早的汉语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篇当时都是配有曲调,为人民大众口头传唱的。

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下去,比如汉代的官方诗歌集成,就叫《汉乐府》,唐诗、宋词当时也都能歌唱。

甚至到了今天,也有流行音乐家为古诗谱曲演唱,如苏轼描写中秋佳节的《水调歌头》。

中国古代对音乐家比较轻视,不像对待画家,因为中国画和书法联系紧密,画家属于文人士大夫阶层,在宋朝时甚至可以“以画考官”(其实也是因为宋徽宗个人对绘画的极度爱好)。

乐手地位较低,只是供贵族娱乐的“伶人”。

唐朝时著名歌手李龟年也没有什么政治地位,现在的人知道他也是因为他常出现在唐诗中,受人赞扬。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阶层认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应该精通“琴棋书画”,所谓的“琴”就是流传至今的古琴。

不过古琴只限于士大夫独自欣赏,不能对公众演出。

古琴音量较小,也是唯一地位较高的乐器。

中国古代的音乐理论发展较慢,在“正史”中地位不高,没有能留下更多的书面资料。

但音乐和文学一样,是古代知识分子阶层的必修课,在古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无疑有着重要地位;民间则更是充满了多彩的旋律。

由于明清社会已经具有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萌芽,市民阶层日益壮大,音乐文化的发展更具有世俗化的特点明代的民间小曲内容丰富,虽然良莠不齐,但其影响之广,已经达到"不问男女","人人习之"的程度。

由此,私人收集编辑,刊刻小曲成风,而且从民歌小曲到唱本,戏文,琴曲均有私人刊本问世。

如冯梦龙编辑的《山歌》,朱权编辑的最早的琴曲《神奇秘谱》等。

朱载堉他的《乐律全书》对古代文化的最大贡献是他创建了十二平均律。

这是音乐学和音乐物理学的一大革命,也是世界科学史上的一大发明。

明清时期说唱音乐异彩纷呈。

其中南方的弹词,北方的鼓词,以及牌子曲,琴书,道情类的说唱曲种更为重要。

南方秀丽的弹词以苏州弹词影响最大。

在清代,苏州出现了以陈遇干为代表的苍凉雄劲的陈调;以马如飞为代表的爽直酣畅的马调;以俞秀山为代表的秀丽柔婉的俞调这三个重要流派。

以后又繁衍出许多新的流派。

北方的鼓词以山东大鼓,冀中的木板大鼓、西河大鼓、京韵大鼓较为重要。

而牌子曲类的说唱有单弦,河南
大调曲子等;琴书类说唱有山东琴书,四川扬琴等;道情类说唱有浙江道情,陕西道情,湖北渔鼓等,少数民族也出现了一些说唱曲如蒙古说书、白族的大本曲。

明清时期歌舞音乐在各族人民中有较大的发展,如汉族的各种秧歌,维吾尔族的木卡姆,藏族的囊玛,壮族的铜鼓舞,傣族的孔雀舞,彝族的跳月,苗族的芦笙舞等等。

以声腔的流布为特点,明清戏曲音乐出现了新的发展高峰。

明初四大声腔有海盐、余姚、弋阳、昆山诸腔,其中的昆山腔经由江苏太仓魏良甫等人的改革,以曲调细腻流畅,发音讲究字头、字腹、字尾而赢得人们的喜爱。

昆山腔又经过南北曲的汇流,形成了一时为戏曲之冠的昆剧。

最早的昆剧剧目是明梁辰鱼的《浣纱记》,其余重要的剧目如明汤显祖的《牡丹亭》、清洪升的《长生殿》等。

弋阳腔以其灵活多变的特点对各地的方言小戏发生重要影响,使得各地小戏日益增多,如各种高腔戏。

明末清初,北方以陕西西秦腔为代表的梆子腔得到很快的发展,它影响到山西的蒲州梆子、陕西的同州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

这种高亢、豪爽的梆子腔在北方各省经久不衰。

晚清,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曲调构成的皮黄腔,在北京初步形成,由此,产生了影响遍及全国的京剧。

明清时期,器乐的发展表现为民间出现了多种器乐合奏的形式。

如北京的智化寺管乐,河北吹歌,江南丝竹,十番锣鼓等等。

明代的《平沙落雁》、清代的《流水》等琴曲以及一批丰富的琴歌《阳关三叠》、《胡笳十八拍》等广为流传。

琵琶乐曲自元末明初有《海青拿天鹅》以及《十面埋伏》等名曲问世,至清代还出现了华秋萍编辑的最早的《琵琶谱》。

明代末叶,著名的乐律学家朱载育计算出十二平均律的相邻两个律(半音)间的长度比值,精确到二十五位数字,这一律学上的成就在世界上是首创。

中国音乐从很早已经掌握七声音阶,但一直偏好比较和谐的五声音阶,重点在五声中发展音乐,同时将中心放在追求旋律、节奏变化,轻视和声的作用。

中国音乐的发展方向和西方音乐不同,西方音乐从古希腊的五声音阶,逐渐发展到七声音阶,直到十二平均律;从单声部发展到运用和声。

所以西方音乐如果说像一堵厚重的墙壁,上面轮廓如同旋律,砖石如同墙体,即使轮廓平直只要有和声也是墙,正像亨德尔的某些作品。

中国音乐
则不同,好像用线条画出的中国画,如果没有轮廓(旋律)则不成其为音乐,但和声是可有可无的。

所以从未接触中国音乐的西方人听中国音乐“如同飘在空中的线”,而从未接触西方音乐的中国人则觉得西方音乐如同“混杂的噪声”。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种不同的民族音乐也是中国文化历史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多多了解,多多学习,将民族音乐这个瑰宝发扬光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