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味常用的养胃中药材
吃什么中药养胃_十种养胃中药推荐

吃什么中药养胃_十种养胃中药推荐说到吃什么中药养胃,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养胃的中药有哪些。
中药不能乱吃,一定要对症才能服用。
具体吃什么中药养胃呢?下面店铺为你解答。
十种养胃中药推荐1、白术白术性温,味苦甘,入脾、胃经,具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等症,为常用的中药材。
市场上有用菊三七的根冒充白术,使用时要注意鉴别。
2、山药吃山药可健脾益胃、助消化,对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等病症有帮助。
选山药也有讲究,一般应选外观完整、平直、粗细均匀、无异常斑点、没有腐烂的山药。
3、黄精黄精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也适合脾胃虚弱的人群服用,如果是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的人群,可以将黄精与党参、白术等一同调配药膳食用,如果是伴有口干食少、饮食无味、舌红无苔等胃阴虚的人群,则可以将黄精与石斛、麦冬、山药等调配药膳食用。
4、莲子莲子的药性平和,味道稍微有点甘甜,中医认为它能补脾胃之气,可以起到止泻的作用,另外还有养心安神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莲子食用前需要去心。
5、大枣许多中医药书籍中都有关于红枣保健作用的记载: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是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心悸乏力、气血不足、倦怠无力、失眠等患者良好的保健营养品。
红枣炒黑后泡茶喝,可治疗胃寒、胃痛。
6、甘草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
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
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7、沙参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
归肺、胃经。
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之功,适用于阴虚肺燥或热伤肺阴所致的干咳痰少、咽喉干燥等症,及温热病热伤胃阴或久病阴虚津亏所致的口干咽燥、舌红少苔、大便干结等。
8、黄芪黄芪,又名绵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补脾胃泡水喝的中药材有哪些

补脾胃泡水喝的中药材有哪些作为高级养生师,我们知道脾胃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其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身体健康。
补脾胃可以使身体更好的吸收营养,同时也能提高免疫力,改善体质。
中药材中有很多对脾胃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本篇文章将介绍常见的补脾胃中药材,以及如何制作和使用。
同时提供食谱和偏方的用量和注意事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补脾胃的中药材:1. 人参:人参具有补气、益精、利于生津液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气虚和体虚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人参可以煮水直接喝,也可以加入茶叶中煮制,或者烤干泡酒。
但人参属于高档中药,应该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使用。
2. 黄精:黄精具有生津、益精、滋阴等功效,适合于胃纳不良、口渴、消瘦等脾胃病患者。
使用时可将黄精破碎后加水后煮开,再用文火煮20-30分钟,加入适量的冰糖即可。
每天饮用一次。
3. 黄芪:黄芪有益气、提升免疫力的作用,治疗胃肠虚弱、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可以将黄芪与其他中药材一起煮水饮用,或者加入炖肉等菜肴中食用。
4. 熟地:熟地也有滋阴益气、调和肝肾、益精填髓等功效,可以治疗脾胃虚弱、乏力、口干舌燥等症状。
熟地可以用水煮开后加入适量的红枣、枸杞和莲子煮成汤,或者做成糯米粥等食用。
5. 党参:党参可以补气养血、生津液、健脾胃,常用来治疗脾虚、气虚、少气等症状。
可以煮水饮用,或者加入鸡肉、瘦肉等入菜。
二、补脾胃的食谱和偏方:1. 枸杞红枣粥:材料:糯米、红枣5-10个、枸杞30粒、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将糯米淘洗干净后浸泡半小时后,加入水煮30分钟,然后加入红枣、枸杞和冰糖煮至粘稠即可。
每天饮用一碗。
注意事项:粥不可以过于稠,否则会对消化造成负担。
同时对于糖尿病患者应减少冰糖的用量。
2. 山药炖猪肚:材料:猪肚、山药、枸杞、鲍鱼汁、姜适量。
制作方法:将猪肚洗净清理干净后,加入盐水煮烫2-3次后沥干水。
山药切块备用。
锅中放入鲍鱼汁、姜丝烧热后将猪肚和山药加入煮30分钟左右,再放入枸杞炖20分钟即可。
补脾胃的名方大全中药材有哪些

补脾胃的名方大全中药材有哪些补脾胃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一环,而中药材是补脾胃的不二选择。
以下为您介绍补脾胃的名方大全中药材,并对食谱和偏方的用量、制作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说明。
一、中药材介绍1、陈皮:具有理气化痰、开胃健脾的功效。
适用于胸膈烦闷,脘腹胀痛,口干口苦等症状。
2、山楂:能促进脾胃消化,增加食欲。
适用于消化不良、腹泻、胃痛等症状。
3、草果:能够改善胃肠积滞、解毒降火,适用于脘腹胀满、嗳气、纳差等症状。
4、茯苓:具有渗湿固肾、健脾益气的功效。
适用于水肿、食欲下降、脘腹胀满等症状。
5、白术:能够温阳健脾、止泻收湿,适用于食欲不振、腹泻、水肿等症状。
二、中药材的使用方法以上中药材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混搭使用或单独使用。
下面介绍几种搭配的使用方法。
1、陈皮山楂茶:用陈皮2克、山楂10克,放入茶壶中,加入500ml开水,盖上盖子用小火煮10分钟,然后趁热饮用。
也可以直接用陈皮和山楂干煮成茶水饮用。
注意事项:陈皮易引起口干口苦,建议搭配山楂和少量蜂蜜饮用。
2、草果茯苓汤:用草果10克、茯苓10克,清洗干净后放入滚水中煮20分钟,趁热饮用。
注意事项:草果性较凉,使用时应适量,不宜连续服用。
3、白术粥:将白术50克淘洗干净,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小火煮40分钟左右,将煮出的白术汁倒掉,将剩余的白术渣捣成泥,加入适量的米饭中再次煮沸,即可食用。
注意事项:白术味道较苦涩,可搭配一些花生、糯米或红枣等食材调味。
三、养生建议1、饮食营养均衡,多吃易于消化的食材,例如清淡的蔬菜、水果等。
2、避免暴饮暴食,分餐进食,小口咀嚼,不要狼吞虎咽。
3、避免过度饮酒,避免嗜烟,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4、增加运动量,适当锻炼身体,保持心情愉悦。
5、多喝水,保持通便。
综上所述,中药材是补脾胃的不二选择,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搭配使用,制作成各种食谱或偏方来调理身体。
使用中药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尤其是一些中药材的注意事项,以确保达到最好的补脾胃效果。
补脾胃的有哪些中药材

补脾胃的有哪些中药材补脾胃是中医养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脾胃是人体消化的重要器官,如果脾胃功能不好,就会导致食欲不振、口干口渴、腹痛等不适症状。
中药材中有许多适合补脾胃的食材,接下来就来介绍一下常用的中药材及相应的食谱或偏方。
一、中药材1.茯苓茯苓是常用的中药材之一,具有健脾胃、清心火、利尿等功效,能够对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2.山药山药也是很好的补脾胃中药材,具有补益脾肺、滋阴润燥的功效,能够改善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
3.白术白术也是常用的补脾胃中药材之一,能够健脾胃、益气血、湿利水等功效,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4.黄芪黄芪是常用的补虚中药材之一,具有补益气血、健脾胃、消肿止痛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气虚血弱等症状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5.百合百合也是很好的补脾胃中药材,具有滋阴清热、润肺止咳、健脾胃等功效,对于肺胃阴虚、消化不良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二、食谱1.山药汤【材料】山药50克,红枣10枚,莲子2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山药去皮切块,与其他材料一起放入炖盅中,加适量清水,隔水炖2小时即可。
【用法用量】每日1次,分2次服用。
【注意事项】胃寒者不宜食用。
2.茯苓粥【材料】茯苓20克,粳米50克,水适量。
【做法】将茯苓洗净,与粳米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至粳米煮烂,加适量白糖即可。
【用法用量】每日1次,早上空腹食用。
【注意事项】腹泻者不宜食用。
3.百合糖水【材料】百合5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百合洗净,用清水浸泡30分钟,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至百合熟软,加适量冰糖即可。
【用法用量】每日1次,空腹食用。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
三、偏方1.白术薄荷汤【材料】白术20克,薄荷10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白术、薄荷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至白术软烂,加适量红糖调味即可。
【用法用量】每日1次,早上空腹食用。
【注意事项】脾胃虚弱、腹泻者不宜食用。
补脾胃的方剂有哪些中药材

补脾胃的方剂有哪些中药材补脾胃是现代人关注的焦点,因为脾胃不好会导致缺乏必要的养分错过吸收,进而形成多种身体不适症状。
传统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谷,水谷糟粕化气提取的途径;胃主受纳水谷,为之化糜。
当脾胃不和时,则会出现胃痛、腹泻、口干舌燥、便秘、疲乏无力等症状。
为了保持脾胃健康,建议适当的中医药材调理是非常必要的。
一、常用补脾胃的中药材1、黄芪:特点是具有补中益气,扶正祛邪的作用。
2、党参:具有补益气血、健脾益胃、增强体质等功效。
3、白术:具有益气健脾、除湿化痰、安神止汗等作用。
4、茯苓:可以增强脾胃功能,调和脾胃气血,有助于改善脾胃虚弱等问题。
5、陈皮:具有健胃消食、平肝理气、散痰止咳的功效,对于胸腹胀满以及腹痛积食症状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6、山楂:具有行气活血、化瘀解滞、助消化的作用,且具有促进胃肠蠕动、降低胆固醇和血脂的作用。
7、甘草:性味甘,归心、脾、肺经,具有健脾益胃、补脾气、益肺阴、安神静志等作用。
二、食谱中的中药材1、枸杞蛋汤材料:枸杞10克、鸡蛋1只、枸杞汤适量。
制作方法:(1)将鸡蛋和枸杞放入碗中,搅拌均匀。
(2)将搅打好的蛋液倒入枸杞汤中,小火煮3-5分钟。
(3)如果需要口感更佳,可以加些调味料。
功效:枸杞有美容养颜、强身健脑、提高免疫力等功效;而蛋类能提高营养摄入、增强体质,枸杞蛋汤可以健脾益肝、补益体方法症。
2、薏苡仁粥材料:薏苡仁50克、糯米50克、水适量。
制作方法:(1)薏苡仁用凉水浸泡2小时。
(2)糯米淘干净后加水煮开,放入浸泡好的薏苡仁,然后一起煮烂。
(3)如果需要口感更佳,可以加些蜂蜜。
功效:薏苡仁具有清热利湿、渗湿利尿、健脾和胃等功效,糯米则能健脾补血,养神安神,二者组合,治疗人体湿气邪气多的症状。
三、中药材注意事项饮用中药,同样需要注意用量、煮法以及如何安全饮用:1、合理用药。
不要盲目使用大量中药材,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药材和方法。
2、煎药时间。
不要长时间煎药,会造成药性变化,煎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0分钟。
补脾胃的药有哪些中药材名字

补脾胃的药有哪些中药材名字补脾胃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通过中药材或者食物的补养来改善脾胃功能,提高人体消化吸收能力,增强机体抵抗力。
在中药材中,有很多具有补脾胃作用的中药,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其中10种常见的补脾胃中药。
1. 党参党参是一种滋补药物,具有补益气血、温中益气的功效。
每日口服6~12克,可以用于治疗气虚乏力、贫血等症状。
2. 黄精黄精具有补肾益精、养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肽便溏、虚烦心悸、失眠等症状。
每日口服6~12克。
3. 白术白术又称白術、地术,是一种常用的补脾益胃中药,具有健脾消食、益气固表的功效。
可用于治疗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每日口服6~12克。
4. 陈皮陈皮是一种芳香的中药材,具有行气化痰、健脾开胃、解酒毒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肝胃气滞、食少便溏、咳痰等症状。
可做成茶水饮用,每日可饮1~2次。
5. 茯苓茯苓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中药材,具有健脾益胃、清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治疗体弱多病、神经衰弱等症状。
每日口服6~12克。
6. 山药山药是一种常见的食疗食品,具有补脾养肺、益肾健胃、滋补益气等功效,适用于治疗脾虚泄泻、肺虚咳嗽等症状。
可以用来制作山药粥或者拌饭食用,每日食用250~500克。
7. 红枣红枣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具有补脾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适用于治疗气血不足、心悸失眠等症状。
可以直接食用或者用来制作红枣汤,每日食用10~30枚。
8. 黄芪黄芪是一种具有补中益气、扶正祛邪的中药,适用于治疗气虚乏力、免疫力低下等症状。
每日口服6~12克。
9. 当归当归是一种常见的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的中药,适用于治疗血瘀经闭、气血不足等症状。
每日口服6~12克。
10. 人参人参是一种具有滋补元气、增强免疫力的中药,适用于治疗脾虚肺虚、体弱多病等症状。
每日口服6~12克。
除了中药材之外,食谱和偏方也是常用的补脾胃方法之一。
1. 山药冬瓜盅取山药、冬瓜各250克,糯米粉100克,适量的盐和水。
补脾胃的中药有什么药材

补脾胃的中药有什么药材补脾胃是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补脾胃可以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防止疾病的发生。
在中草药中,具有补脾胃作用的药材很多,以下将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中药和其用量及制作方法,并注意相关注意事项。
一、陈皮:陈皮又称陈皮柑,是中药调理胃肠的重要药材之一。
中药理论认为,陈皮味辛、性温、具有温中行气的功效。
因此,陈皮可以改善脾胃消化不良、胀气、呕吐等一系列胃肠症状。
在家庭中,可以将陈皮切成细末或者片状,泡水或者放入食物中一同食用。
具体使用方法为:将陈皮5克加入400毫升热水中浸泡10分钟,待其稍凉后饮用;或者将其加入煲汤、炖肉等中药配伍中食用;或者将其研成粉末,加入面粉中制成饺子、馒头等食品。
需要注意的是,陈皮不宜与芹菜同食,不宜与生物碱类药物一起服用,因为会产生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
二、黄芪:黄芪又称黄耆,是中药养生调理免疫系统的重要药材之一。
中草药理论认为,黄芪味甘、性平、具有补脾益气、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
在家庭中,可以将黄芪制成黄芪水、黄芪糖水、黄芪粥等食品。
具体方法为:将黄芪10克加入适量的水中,煮沸后放到热水中泡制,2至3小时后即可饮用;或者将其研成细末,加入糖或者蜂蜜中用开水冲泡,加少量丹参、当归等配合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黄芪不能与青虫、花粉混用,因为会引起过敏反应。
三、茯苓:茯苓又称茯神,是中药补脾益肾的重要药材之一。
中药理论认为,茯苓味甘、性平、具有滋阴利水、补脾健胃功效。
因此,茯苓可以改善水肿、腹泻等症状。
在家庭中,可以将其煮成茯苓粥或者茯苓糖水进行补益。
具体用法为:取30克茯苓,放入适量的水中。
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慢慢煮20至30分钟,然后加入少量的冰糖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茯苓可以与玄参、知母、山萸肉、五味子等药物一起食用,但需根据药典上的比例配伍。
四、山楂:山楂是中药理论中的补脾胃消渴的重要药材之一。
中药理论认为,山楂味酸、性温,具有消食、理气、解酒、降血脂、减肥的功效。
补脾胃的药材配方及功效与作用

补脾胃的药材配方及功效与作用近些年来,由于生活和饮食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遭受着不同程度的脾胃虚弱问题。
随着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药食同源,通过一定的食疗及中药调理来达到调理脾胃的目的。
那么,什么药材可以补脾胃呢?一、中药调理1. 黄芪:可补脾胃气虚、肺虚、中气虚弱,增强机体免疫力。
黄芪的食用方法一般是煮汤或泡茶,每次约10-15克。
2. 人参:可补中益气、健脾开胃,还能祛风除湿,提高免疫力。
人参的食用方法也比较多,主要有煮汤、炖鸡、炖猪骨等方式。
3. 白术:性味甘温,有补脾胃、益气安神的功效。
常见的食用方法是煮汤或煮粥。
4. 党参:性味甘淡,可补脾胃之虚,益气生津、养血安神,通常是泡茶食用,每次约10-15克。
5. 甘草:具有养胃气、和中益气的功效,如若胃部不适,则可几片炙甘草泡水饮用,也可以用作调味品。
二、药食同源脾胃虚弱者的饮食应摄取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平时饮食以清淡为主,忌食辛辣、生冷、油腻、过咸过甜等刺激性食品。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食谱或偏方来进行调理。
1. 珍珠粉糯米薏仁粥:以珍珠粉10克,糯米100克,薏仁50克为主要材料。
先将糯米和薏仁浸泡半小时,然后加水煮成粥,加入珍珠粉即可。
珍珠粉有养颜美容作用,糯米和薏仁可以补脾胃,促进新陈代谢。
2. 山药排骨汤:以胡萝卜、山药、排骨、枸杞等为主要材料。
先将排骨焯水去血水,然后加入山药、胡萝卜、枸杞等材料和清水一起炖煮,调味即可。
山药可补脾胃,排骨则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有益于骨骼健康。
3. 猪蹄姜汤:以猪蹄、姜等为主要材料。
先将猪蹄洗净切小块,加清水和姜片一起煮沸,然后转小火炖煮至软烂即可,调味即可。
这道汤可以温补中气,增加食欲。
三、注意事项1.以上中药及食谱,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擅自滥用。
2.药食同源的饮食调理方法只是辅助之一, 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缺乏时应注意适当摄入相应食物。
3.有慢性病的人注意餐前餐后血糖的监测,化疗期间及怀孕期女性不建议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味常用的养胃中药材
俗话说,十人九胃,意思就是很多人都会有胃不舒服的疾病,比如说胃炎、胃溃疡、胃酸胃胀等等,胃病让人十分痛苦,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哪些中药来调养胃呢?
常用的养胃中药有茯苓、白术、黄芪、人参、淮山、薏米、灵芝、黄精、刺五加、沙参、大枣、甘草等。
1、白术
白术性温,味苦甘,入脾、胃经,具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等症,为常用的中药材。
市场上有用菊三七的根冒充白术,使用时要注意鉴别。
2、山药
吃山药可健脾益胃、助消化,对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等病症有帮助。
选山药也有讲究,一般应选外观完整、平直、粗细均匀、无异常斑点、没有腐烂的山药。
3、黄精
黄精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也适合脾胃虚弱的人群服用,如果是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的人群,可以将黄精与党参、白术等一同调配药膳食用,如果是伴有口干食少、饮食无味、舌红无苔等胃阴虚的人群,则可以将黄精与石斛、麦冬、山药等调配药膳食用。
4、莲子
莲子的药性平和,味道稍微有点甘甜,中医认为它能补脾胃之气,
可以起到止泻的作用,另外还有养心安神的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莲子食用前需要去心。
5、大枣
许多中医药书籍中都有关于红枣保健作用的记载:补虚益气,养血安神,健脾和胃,是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心悸乏力、气血不足、倦怠无力、失眠等患者良好的保健营养品。
红枣炒黑后泡茶喝,可治疗胃寒、胃痛。
6、甘草
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滋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
临床应用分“生用”与“蜜炙”之别。
生用主治咽喉肿痛,痛疽疮疡,胃肠道溃疡以及解药毒、食物中毒等;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大便溏薄,乏力发热以及咳嗽、心悸等。
7、沙参
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
归肺、胃经。
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之功,适用于阴虚肺燥或热伤肺阴所致的干咳痰少、咽喉干燥等症,及温热病热伤胃阴或久病阴虚津亏所致的口干咽燥、舌红少苔、大便干结等。
8、黄芪
黄芪,又名绵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具有健脾补气、升阳举陷、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
适用于肝损伤、肝炎及胃溃疡、胃炎等人群。
9、茯苓
茯苓味甘、淡、性平,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能除湿利水,还有抗衰老的作用。
除了最常见的茯苓饼,还可以将茯苓打磨成粉后放入粥中食用,或拌蜂蜜后抹到糕点上蒸熟食用。
10、芡实
芡实又名鸡头米,性平,味道甜涩,是补脾胃最好的食物之一,同时还有固津的作用它与莲子的功效相似,只不过它的收敛作用比莲子强。
如果脾胃虚弱拉肚子,芡实还有助止泻。
由于芡实较硬,应该长时间熬煮,也可打成粉放入粥中。
这十味中药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中药,在调养胃口、强身护体等方面都有着不错的效果,如果有胃病的话可以尝试一下。
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暴饮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