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江南私家园林

合集下载

土建职称《风景园林》模拟试题及答案(新版)35

土建职称《风景园林》模拟试题及答案(新版)35

土建职称《风景园林》模拟试题及答案(新版)1、[单选题]《说文》上说:“( ),养禽兽也。

”即繁殖和放养禽兽、以供畋猎游乐之场所,被认为是我国园林的最初形式。

A.园B.圃C.苑D.囿【答案】D2、[多选题]石景的布置方式主要有()A.特置B.孤置C.对置D.散置E,群置【答案】ABCDE3、[问答题]园路的分布包括哪几项具体内容?【答案】①园路宽度②园路线形设计③园路的功能与类型④园路布局⑤弯道的处理⑥园路交叉口处理⑦园路与建筑关系⑧园路与桥⑨路网密度。

4、[单选题]()是城市公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因素,是群众性的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

规划应进行分区布置,一般可分为:文化娱乐区、观赏游览区、安静休息区、儿童活动区、老人活动区、体育活动区、园务管理区及服务设施。

A.儿童公园B.社区公园C.综合性公园D.植物园【答案】C5、[单选题]一般位于城市中心位置.通常是城市行政区中心的广场是()A.纪念广场B.文化广场C.休闲广场D.市政广场【答案】D6、[单选题]《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露地栽培花卉规定:(),株高应为10~40Cm,冠径应为15~35Cm,分枝不宜少于3~4个。

A.—、二年生花卉B.宿根花卉C.球根花卉D.观叶植物【答案】A7、[单选题]用作春季花坛材料的是()。

A.美人蕉B.一串红C.金鱼草D.凤仙花【答案】C8、[问答题]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生态学各项原理包括哪些基本内容?【答案】①环境分析—植物个体生态学原理;②种群分布与生态位—植物种群生态学原理;③物种多样性—群落生态学原理;④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

9、[单选题]室外停车场的铺地装修宜选用()。

A.生态砖铺地B.花岗岩铺地C.彩色水泥铺地D.普通水泥铺地【答案】A10、[单选题]模纹是一种将观叶或观花植物按某种图案种植、修剪而成的人工味很浓的规则式景观,宜用在()。

A.湖边B.立交桥互通C.安静休息区D.林中【答案】B11、[问答题]古树名木保护范围内,有何保护规定?【答案】保护范围内,不得损坏表土层和改变地表高程,除保护及加固设施外,不得设置建筑物、构筑物及架(埋)设各种过境管线,不得栽植缠绕古树名木的藤本植物。

古典园林史重点整理笔记

古典园林史重点整理笔记

古典园林史重点整理笔记1.一池三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

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2.计成:明代的造园家,著有《园冶》一书,我国造园学的重要著作3.样式雷:样式雷是清代二百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

清代宫廷建筑设计和预算分别由样房和算房承担,样房是由雷姓世袭,称为样式雷,其祖雷发达是木工,所存建筑设计模型称为烫样,图纸称画样。

4.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园手段是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5.中国四大名园的古典园林是指:拙政园、留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6.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园林是指圆明园7.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在_魏晋南北朝__开始兴起,到_唐代__有了较大的发展。

8。

北宋文学家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是记录北宋园林面貌的重要文献9.《考工》关于城市营建的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10.无锡寄畅园较多地保存着明末的布局面貌,集中而典型地体现了大造园家的回归现实主义的造园思想11.明中后期,江南出现了一批造园专家,如计成、康熙时的、周秉忠等,他们原是文人,擅长绘画,又参与造园设计与施工12.计成所著《园冶》一书中有“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的说法,来说明园林意匠的重要性13.三山五园的基本组成“三山五园"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是从康熙朝至乾隆朝陆续修建起来的。

三山是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是: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和清漪园(颐和园)14.囿: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通常在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

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狩猎既是游乐活动,也是一种军事训练方式;囿中有自然景象,天然植被和鸟兽的活动,可以赏心悦目,得到美的享受.15.大内御苑:建在首都的宫城或皇城以内,供皇帝日常游憩临幸的地方。

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复习资料(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

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复习资料(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

名词解释局部和填空题局部1、园林: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学规律,创造出的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

2、园林史:园林及其相关因素发生、开展演变的历史3、园林艺术:是通过园林的物质实体〔要素构成〕按照园林匠师的审美意识所创造出的时空的动静空间艺术4、园林美的衡量标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5、园林艺术的特征:艺术同性的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特有特征有园林艺术的综合性,园林功能与审美的协调性,在工程技术、经济与艺术方面的统一性6、中国古典园林类型: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7、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造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造,或借助于原有地形的营造,加以艺术的加工,把天然山水风景移缩模拟在一个小范围内,在城镇内居多8、天然山水园:局部或全部作为建园基址,然后再配置花木和建筑营造,将原始的地貌因势利导适当调整,加工,改造。

关键在于选择基址。

一般建在城镇附近的山野风景地带〔如避暑山庄〕8、皇家园林:秦汉至明清均有,皇帝个人和皇家私有;自然式但也要利用其建筑形象和总体布局以显示皇家气派和皇家至尊9、私家园林:属民间的官僚、文人、地主、富商们所有。

受到封建理法的制约。

无论内容或者形式方面都不同于皇家园林〔多为宅园,在邸宅后部,前宅后院。

如苏州网师园、拙政园〕10、寺观园林:佛寺与道观的附属园林,包括寺观内外的园林环境。

世俗住宅的扩大和宫殿的缩小,多以栽培名贵花木文闻名〔如杭州灵隐寺〕11、皇家园林的分类: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12、大内御苑:建置在皇城和宫城之内,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如故宫内御花园〕13、行宫御苑:建置在城都的近郊的风景地带,供皇帝偶一游憩或驻驿之用14、离宫御苑:建置在都城的远郊或者更远风景地带,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地方15、中国古典园林雏形源于商代:囿,台,园圃16、囿的定义:囿是围了一定的地域,让天然的草木和鸟兽滋生繁育和收养其中,还筑台掘池,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以及欣赏大自然的风光美景之处。

园林艺术史网上考查课作业题

园林艺术史网上考查课作业题

中国园林艺术史网上考查课作业题201604最新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我国“园林”一词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2.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叫做囿 ;3.按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年分类,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三个主要类型;4.三山五园中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 ;三座山上分别建有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畅春园、圆明园,统称五园;5.文人园林的风雅主要指宁静自然、风韵清新、简洁淡泊、落落大方的格调;6.影响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景史方向上发展的三个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有: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 ;7.“师法自然,融于自然,表现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天人合一之思想的体现; 8.“台”的用处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是帝王用于祭祀场所;9. 苑是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和别墅,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的一种园林类型;10.别业是在城郊优美的自然环境中,稍加改造,并以天然山水地貌为主体的园林;1.中国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12.中国古典园林中皇家园林主要有颐和园、、北海、园明园、避暑山庄;13.苏州四大古典名园是: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14.我国古典园林因其建筑风格和特点,一般分为北方型、江南型、岭南型;15.中国古典园林的咫尺山林,给人以小中见大的空间感;16.中国园林讲究“三境”即生境、画境、意境;17. 艮岳是一座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的中国宋代的着名宫苑 ;18. 王维的辋川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苏子美的沧浪亭等均是典型作品;19. 隋唐时期的佛寺建筑均为分院制 ,即有若干个以廊庑围合而成的院落,组织为建筑群;20.在魏晋南北朝山水画、山水诗文和山水园林三门艺术开始互相渗透;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皇帝李伟的清华园和官僚文人米万钟的勺园均为明代出现的园林作品;√2.清末园林专着园冶第一次总结了古代园林艺术的系统理论;×3.中国古典园林遵循追摹自然的原则,返璞归真,融于自然,表现自然;√4.建章宫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5. “一池三山”是中国寺庙园林的主要模式;×6.“曲径通幽”的审美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审美的最高境界之一;√7.北京园林叠山多为就地取材,运用当地出产的北太湖石和黄石;×8. 中国园林虽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水园,是再现或模仿自然;×9.中国园林经历代的发展,不论是皇家宫苑还是私家宅院,都是以自然山水为源;√10. 历史古迹与传说是丰富园林人文景观内容、增加景观意境的主要方面;√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简述秦汉宫苑规划布局特点;答:秦汉建筑宫苑和私家园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有了大量建筑与山水相结合的布局,我国园林的这一传统特点开始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宫苑有:“上林苑”、“阿房宫”、“长乐宫”、“未央宫”等; 这一时期,寺院园林也极兴盛;2.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艺术成就;答: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历经约300多年的战乱,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导致意识形态百家争鸣.不少文人为躲避战乱,寄情自然山水,私家园林由从抄袭自然向抽象、提炼高于自然的探讨转变,出现私家造园的热潮.而此时的皇家园林基本上传成了上代皇家园林的特点,规模宏大,建有池、湖和仙山,比较有代表性的如曹魏的铜雀园,建康的玄武湖及乐游园.3.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对园林发展的影响;答: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中的转折点;佛教的传入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崇尚自然;私家园林逐渐增加;二、中国古代国林的特色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啊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4.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答: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5.明清时期的江南私家园林有何特点答:“妙在小,精在景,贵在变,长在情”唐朝杜苟鹤的诗“君到姑苏见,人家皆枕河,姑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反映了江南水乡的面貌,所以江南园林的特点:“妙在小,精在景,贵在变,长在情”,“高低曲折随人意,好处多从假字来”;这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6.清末园林中表现出的弊端是什么答:一方面发展趋于精致,另一方面暴露出某些衰退的迹象,缺少创新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举例论述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主要成就;答:园林的全盛期——隋、唐;这一时期皇家园林继续发展皇帝家的算是最大的私家园林,主要包括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其中唐代西苑——沿袭汉以来的“一池三山”的宫苑模式,在设计规划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他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到来;私家园林则出现城市私园宅园、风景别业、文人园林,公共园林兴起,千年梳理的西湖、西安曲江形成大型的公共园林,也兼御苑的功能;2.论述成熟后期私家园林三大风格各自的特点;答:主要表现在各自造园要素的用材、形象和技法上,园林的总体规划也多少有所体现;1江南园林A、江南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B、江南气候温和湿润,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C、建筑的形式极其多样丰富;D、由于园林空间多样而又富于变化,为定观组景、动观组景以及对景、框景、透景创造了更多的条件;均居于三大地方风格之首席; 2北方园林A)、建筑形象稳重敦实, 再加之冬季寒冷和夏季多风沙而形成的封闭感,别具一种不同于江南的刚健之美;B、水资源匮乏,水池的面积都比较小, 甚至采用“旱园”的做法;C、这不仅使得水井的建置受到限制, 也由于缺少挖池的土方致使筑土为山不能太多、太高; 北方园林不象江南那样盛产叠山的石材,叠石为假山的规模就比较地要小一些;D、园林的规划布局, 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 更赋予园林以凝重、严谨格调; 园内的空间划分比较少, 因而整体性较强, 当然也就不如江南私园之曲折多变化了;3岭南园林A、规模比较小, 且多数是宅院,建筑的比重较大;往往连宇成片;B、叠山常用姿态嶙峋、皴折繁密的英石包镶,即所谓“塑石”的技法;在沿海一带也有用石蛋和珊瑚礁石叠山的, 则又别具一格;C、小型叠山或石峰特置与小型水体相结合而成的水石庭、水局,尺度亲切而婀娜多姿, 乃是岭南园林之一绝;D、观赏植物品种繁多, 园内一年四季都是花团锦簇、绿荫葱翠;E、总体而言, 建筑的意味较浓,建筑形象在园林造境上起着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中外古典园林史_第一篇:中国古典园林史_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各论1:小型:艺圃、残粒园、

中外古典园林史_第一篇:中国古典园林史_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各论1:小型:艺圃、残粒园、

江南私家园林——苏州城内小园林
艺圃
江南私家园林——苏州城内小园林
艺圃
乳鱼亭
乳鱼亭木构
江南私家园林——苏州城内小园林
响 月 廊
响 月 廊 一 带 向 东 眺 望
艺圃
延光阁
江南私家园林——苏州城内小园林
艺圃
延光阁中,木窗框景,南岸的木石亭台尽 显秀丽。而坐在延光阁里,横贯眼前的木窗仿 佛打开的长卷,框出水池其他三面的石砌驳岸, 蜿蜒出变化的曲线。南岸复杂的叠石间郁郁葱 葱的花木,山顶的朝爽亭在木石隐约之间显现 出轮廓,和左前方的乳鱼亭相映成趣,一前一 后,远近皆是无穷尽的秀丽风景。
残粒园
住宅分三路,门厅、轿厅、大厅、 后楼及花厅都较完整,宅北部一花园早 废。宅院面积3300平方米,其中花园面 积仅140多平方米,但能利用空间将半 亭、假山、水池、花木组成曲折高下有 层次的景面。规模虽小,但筑有假山、 石洞和一泓池水,可谓“麻雀虽小,五 脏俱全”。
残粒园平面图
江南私家园林——苏州城内小园林
江南私家园林——苏州城内小园林
环秀山庄
环秀山庄是以湖石、假山为主的一处古典 园林,假山和房屋面积约占全园四分之三,水 面占四分之一,假山、泉池占地不足一亩,池 将假山分为主次两个部分。假山主峰突兀于东 南,次峰拱揖于西北,池水缭绕于两山之间, 其湖石大部分有涡洞,少数有皱纹,杂以小洞, 和自然真山接近。
延光阁
江南私家园林——苏州城内小园林
残粒园
·建于清代。光绪年间为扬州某盐商住宅的一部分,称为东园。 ·后归姚大赉 。 ·民国十八年(1929)归画家吴待秋,更名“残粒” ,其子吴养牧 居此。 ·现为吴氏后人居住。 ·1980年被列为修复项目和保护对象。 ·1998年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外园林史试题(含答案)

中外园林史试题(含答案)

中外园林史试题(含答案)一、填空1.田园城市理论最早是由英国人霍华德于1898年发表的《明日之田园城市》论著中首先提出的.2.传说公元前七世纪建于西亚的巴比伦空中花园是世界第一名园,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3.如果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可归纳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三种主要类型.4.秦始皇在渭水之南作上林苑,苑中建造许多离宫,还在苑中掘长池、引渭水,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池中筑土为蓬莱山,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的记录.5.伊斯兰造园中常用十字形水渠,其来源于《古兰经》中所述“天国”景象中的水、乳、酒、蜜四条河流。

6.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中将山之景观归纳为“三远”,即高远、深远和平远.7.法国古典园林最主要的代表园是凡尔赛宫苑和沃—勒—维贡特府邸花园,它们都是勒?诺特尔设计的。

8.著名的纽约中央公园是美国第一座城市公园,它的设计方案是由奥姆斯特德主持完成的。

9.清朝著名的三山五园是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的静宜园及圆明园、畅春园,静宜园和静明园为行宫御园,而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则均为离宫御园。

10. 辋川别业和庐山草堂分别是王维和白居易以山水泉石为精神寄托的佳地.11.清末三大离宫御苑分别是_ 圆明园,___ 避暑山庄_和__清漪园(颐和园)_。

12.我国文献记载中已知最早的帝王苑囿是殷纣王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的“灵囿、灵台、灵沼”。

13.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我国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

14.秦汉上林苑是中国园林史上著名的帝王苑囿,其中出现的“一池三山”格局是指池为太液池、三山为方丈、蓬莱、瀛洲。

15.试写出唐代著名二座别墅园平泉庄、庐山草堂。

16. 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公园是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其设计者是奥姆斯特德,他首次提出景观建筑师的专业名称。

在1901年哈佛大学创立景观建筑学系,第一次有了较完整的专业培养课程。

17.1771年出版的英国园林著作《东方园林艺术泛论》的作者是钱伯斯。

土建职称《风景园林》模拟试题及答案(新版)40

土建职称《风景园林》模拟试题及答案(新版)40

土建职称《风景园林》模拟试题及答案(新版)1、[问答题]简述风景园林景观系列的创作手法。

【答案】①风景序列的起结开合②风景序列的断续起伏③园林植物景观序列的季相与色彩布局④园林建筑群组的动态序列布局。

2、[单选题]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当自然地形坡度大于()%,居住区地面连接形式宜选用台地式,台地之间应用挡土墙或护坡连接。

A.5B.8C.10D.15【答案】B3、[多选题]明清时期江南私家造园有关园林的理论著作有()。

A.《平泉山居》B.《闲情偶寄》C.《长物志》D.《园冶》【答案】BCD4、[单选题]1993年我国规定的各类公共绿地的面积标准为,居住小区公园不小于()A.0.4hm2B.1.0hm2C.1.5hm2D.2hm2【答案】A5、[单选题](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在继承北方园林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取江南园林的精华,全部由人工平地起造,成为一座具有极高艺术水平的大型人工山水园。

因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后只剩下残壁段垣。

近几年正尽量按原貌恢复。

A.圆明园B.颐和园C.清华园D.清漪园【答案】A6、[多选题]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A.物质生产和循环B.能量循环C.能量流动D.信息传递【答案】ACD7、[问答题]栽植行道树的人行道宽度范围应符合哪些要求?【答案】(1)人行道宽度宜在3m以上(2)人行道宽度在2m左右时,沿街建筑应在两层以下8、[问答题]花坛每年换花有何要求?【答案】(1)花坛每年换花应不少于4次,全年观赏期应不少于330天(2)花坛内应无明显缺株倒伏的花苗,枯枝残花率小于10%9、[问答题]什么是卵石?【答案】在自然溪流或海边经长期水浪冲刷而成,表面光滑的大、中石头。

10、[单选题]园林土方填筑施工过程中,大面积填方应该分层填筑,一般每层()Cm,有条件的层层压实。

A.30B.20-50C.50-100D.50-70【答案】B11、[多选题]秋色叶树有:A.梅花B.结香C.池杉D.黄栌E,板栗F金缕梅G枫香【答案】DG12、[多选题]分项工程定额指标的确定包括下列哪些内容:()A.确定定额计量单位B.工程量的计算C.估算材料价格D.确定人工、材料和机械台班消耗量指标【答案】ABD13、[单选题]有两种以上因素交替等距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方式称为()A.简单韵律B.渐变韵律C.交替韵律D.复杂韵律【答案】C14、[多选题]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生态因子包括有()等。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一、先秦时期(起源阶段)1. 起源背景2. 功能特点- 这一时期园林的功能以实用为主,如狩猎、通神等,但也开始有了初步的观赏游乐性质。

二、秦汉时期(发展阶段)1. 园林规模与类型的发展- 汉代的园林类型更加丰富,除了宫苑外,还有私家园林的出现。

西汉的上林苑是这一时期宫苑的代表,它是一个大型的皇家园林,地跨长安、咸宁、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纵横300里,有灞、浐、泾、渭、沣、滈、涝、潏八水出入其中。

苑内有众多的宫、观等建筑,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一个集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

2. 园林造景手法的初步形成- 在造景手法方面,秦汉园林开始注重对山水的利用和改造。

例如上林苑中,既有天然的山水地形,又有人工开凿的池沼,如昆明池。

同时,园林中建筑的布局也开始与山水相结合,形成了初步的山水园林格局。

而且,在植物配置方面,也开始有了一定的规划,上林苑内种植了大量的奇花异木,种类繁多。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转折阶段)1. 社会背景对园林发展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思想文化却非常活跃,玄学兴起,佛教传入并逐渐兴盛。

这种社会文化背景对园林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士大夫阶层在政治上不得意,往往寄情于山水,追求自然之美。

2. 园林风格的转变- 园林风格从秦汉时期的宏大、华丽向自然、质朴转变。

私家园林大量兴起,如石崇的金谷园。

金谷园位于洛阳城西北郊的金谷涧中,园内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蔽翳,还有水碓、鱼池等景观。

园主在园中过着饮酒赋诗的生活,园林的设计注重自然山水的营造,追求一种清幽、淡雅的意境。

四、隋唐时期(兴盛阶段)1. 皇家园林的繁荣-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皇家园林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唐代的大明宫是当时最重要的皇家宫殿园林之一。

大明宫位于长安城北的龙首原上,建筑宏伟壮丽,园林景观丰富。

太液池是大明宫的重要水景,池中有蓬莱山等岛屿,象征着海上仙山,体现了秦汉以来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传统布局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时期的江南私家园林美讯在线网 2008年 03月 13日 17:05 来源:互联网明、清是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的集成时期,此时期除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之外,封建士大夫们为了满足家居生活的需要,还在城市中大量建造以山水为骨干、饶有山林之趣的宅园,作为日常聚会、游息、宴客、居住等需要。

封建士大夫的私家园林,多建在城市之中或近郊,与住宅相联。

在不大的面积内,追求空间艺术的变化,风格素雅精巧,达到平中求趣,拙间取华的意境,满足以欣尝为主的要求。

宅园多是因阜掇山,因洼疏地,亭、台、楼、阁众多,植以树木花草的“城市山林”。

在数量上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其个比较集中的地方有北方的北京,南方的苏州、扬州、杭州、南京。

其中江南的私家园林是最为典型的代表。

江南私家园林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风景山水园林。

江南一带河湖密布,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又有玲陇空透的太湖石等造园材料,这些都为江南造园活动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江南园林不仅在风格上与北方园林不同,在使用要求上也有些区别。

江南园林以扬州、无锡、苏州、湖州、上海、常熟、南京等城市为主,其中又以苏州、扬州最为著称,也最具有代表性,而私家园林则又以苏州为最多。

为此,苏州又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

文化古城扬州,至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大小园林已有百余处,为此,有“扬州以园事胜”的说法。

由于扬州地处南北之间,它综合了南北造园的艺术手法,形成扬州园林具有所谓北雄南秀皆备的独特风格。

从隋、唐开始,扬州由于经济繁荣,富商大贾麋集,文人雅士荟萃,对扬州园林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地处江南水乡的苏州,城市中水道纵横、气候适宜,植物繁茂,花草树木品种丰富,当地又产湖石,叠石掇山的技巧高明,造园条件特别优越,物资又很丰富。

为此,富饶的苏州,成了官僚豪富掠夺和享乐的一个重要地方。

明清封建社会末期,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就成了私家园林的集中地,苏州的造林活动达到高潮,官僚地主争相造园,一时成为风尚,造园之风达三百余年之久,苏州也就成为私家园林的集中地。

皇家园林一般总是带有均衡,对称、壮严豪华以及威严的气氛。

而江南地区的私家园林,多建在城市,并与住宅相联。

占地甚少,小者一、二亩,大者数十亩。

在园景的处理上,善于在有限的空间内有较大的变化,巧妙地组成千变万化的景区和游览路线。

常用粉墙、花窗或长廊来分割园景空间,但又隔而不断,掩映有趣。

通过画框似的一个个漏窗,形成不同的画面,变幻无穷,堂奥纵深,激发游人探幽的兴致。

有虚有实,步移景换,主次分明,景多意深,其趣无穷。

如苏州拙政园,园中心是远香堂,它的四面都是挺秀的窗格,像是画家的取景框,人们在堂内可以通过窗格观赏园景。

远香堂的对面,绿叶掩映的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亭的四周遍植腊梅;东隅,亭亭玉立的玉兰和鲜艳的桃花,点缀在亭台假山之间;望西,朱红栋梁的荷风四面亭,亭边柳条摇曳,春光月夜,倍觉雅静清幽。

国内植物花卉品种繁多,植树栽花,富有情趣,建筑玲珑活泼,给人以轻松之感。

巧于因借是江南园林的另一特点,利用借景的手法,使得盈尺之地,俨然大地。

借景的办法,通常是通过漏亩使国内外或远或近的景观有机地结合起来,给有限的空间以无限延仰,使人游来意无免有时也用国内有国,大国包小国,造成空间多变,层次丰富,这种园中之园,又常在曲径通幽处,在你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队却又“柳暗花明又一村”,使之产生“迂回不尽致,云水相忘之乐”。

有时远借他之物、之景,为我所有,丰富园景。

江南私家园林大都是封建文人、士大夫及地主经营的,比起皇家园林来可说是小本经营,所以更讲究细部的处理和建筑的玲珑精致。

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的室内普遍陈设有各种字画、工艺品和精致的家具。

这些工艺品和家具与建筑功能相协调,经过精心布置,形成了我国园林建筑特有的室内陈设艺术,这种陈设又极大地突出了园林建筑的欣赏性。

如苏州留园的楠木厅里,家具都由楠木制成,室内装饰美观精致、朴素大方,形成了一个欣赏性的典雅的室内环境。

室内布局一班都采用习惯的对称手法,墙壁上的字画挂屏以及室外的石案、石墩等,也部采取对称的布局,在重复中富有节奏。

室内外装修与家具陈设品均以枣红、黑、栗壳等三色为主要色调,从而与园林其他部分的紫青色、白色相调和呼应,体现了园林建筑室内外设计的宁静要求。

这恰恰与皇家宫殿建筑追求豪华壮丽,用大红大绿的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

楹联、诗词、题咏与园林相结合,利用文学的手段深化人们对园林景色的理解,启发人们的想象力,使园林更富有诗情画意的手法在江南园林中也是极为成功的。

造园匠师们善于用文学上形象思维的艺术魅力来美化园景,厅、堂、亭、谢上的楹联常常是赏景的说明书。

如拙政园中《海棠春坞》指的是庭内种有海棠的小院,宜春日小憩;《荷风四面》亭指的是四面临池的小亭,宜夏夜纳凉;《待霜》亭周围遍植桔树,宜深秋登临;《雪香云蔚》亭附近遍植腊梅,宣冬日踏雪。

文联辞对兼有书法之妙,更引入欣赏。

这一时期也有更多的文人画家参与园林的设计与造园实践,明朝有著名的张南阳、周秉成、计成等,清代有张链、张然、叶眺等。

他们既善长绘画、又是造园家。

其中计成总结了造园的理论,著有《园冶》一书;张涟叠白沙翠竹与江村石壁;计成叠影园山;石涛叠片石山房、万石园等。

他们的实践和理论,大大地促进了江南园林艺术的发展。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意境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和文学艺木的有机统一。

与一般艺术不同的是,它主要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

成功的园林艺术,它既能再现自然山水美,又高于自然,而又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

江南以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及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所形成的园林与北方园林有很大的不同。

江南地区的无锡、苏州、扬州、杭州、上海、常熟和南京等地,所建园林大都是城市中建造的宅园,是为地主以及文人士大夫的需要而建造的具有城市山林式的园林。

唐朝杜苟鹤的诗“君到姑苏见,人家皆枕河,姑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反映了江南水乡的面貌,所以江南园林的特点:“妙在小,精在景,贵在变,长在情”,“高低曲折随人意,好处多从假字来”。

这也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

苏州是我国古老的城市之一,远在三千年以前称“荆弯”之区。

春秋时为吴国的都城,秦汉时代称会稽郡,六朝称吴都,隋朝起称苏州,宋元时称为平江府,明清时又复称苏州。

从以上这些苏州名称的变迁,可以看出苏州历史的悠久。

苏州造园历史也相当悠久,特别是自明清开始,地主官僚竞相建园。

自明迄今,据记载有七十多处,较著名的如沧浪亭、拙政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等。

拙政园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元朝为大宏寺,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621年)御史王献臣始建园,名拙政园,后多次易主,几经兴废。

现园大体为清末规模,由中区(拙政园)、西区(补园)及东区(归田园)三部分组成。

它是明清以来,苏州著名园林之一,也是我国江南园林的代表作之一。

拙政园全园的五分之三为水面,造园者采用了“南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的因地制宜的手法。

不同形体的建筑物都傍水而建,建筑造型力求轻盈活泼;在开阔的水面上或布置小岛,或架设小桥,打破了单调的气氛,衬托了深远,使游人如置身于构图严谨的山水画中。

拙政园由园和住宅两部分组成,园子位于住宅的北侧。

入口部分有院门,内迭石为假山,成为障景,使人入院门不能一下子看到全院的景物。

在山后有一小池,循廊绕池便豁然开朗。

拙政园中部清初时归吴三桂婿王永宁所有,太平天国时属忠王府。

总体布局以水面为中心,临水建不同形体和向低错落的建筑。

山林葱郁,颇富江南水分情趣,是全园精华所在。

水池东西向长,池小仿瀛海三岛的意境,岛的南面隔水为远香堂。

岛的东、西、南三面都有曲桥可通,西面从“柳荫路曲”的石桥可至西端小岛,路上布“荷风四面亭”,过亭往东,则可到三岛中最大的―个,岛上建“雪香云尉”亭,亭的周围遍植腊梅,山间曲径,两侧乔木丛竹相掩,满山遍植树木,蔽日浓荫,富有山林之感。

由亭下坡,有一溪流横陈眼前,这水系正是水绕山转之意,过溪便到三岛之中的东面小岛,上建“北山亭”,又叫“待霜事”。

经亭过曲桥便到池畔的“梧竹幽居”亭。

梧竹幽居亭是一个坐观静赏的极好景点,小阁枕清流,桥下水声长,人于亭内可望绣绮亭、远香堂、荷风四面亭、香洲、雪香云蔚亭等景点和水面之景,中部的景色也尽收眼底。

拙政园的主体建筑远香堂置于山池之间。

周围环境开阔,建筑又采用四面空透的窗格,像是画家的取景框,以便尽收四周水山景色。

远香堂周围环绕着九组建筑庭院,远香堂东隅,即从梧竹幽居南行,可到“海棠春坞”小庭院,庭院内海棠二株,翠竹一丛,东西有半廊,南为粉墒,北为书斋,这是一个极清幽的小庭院。

海棠、翠竹、山石与粉墙组成一幅极好的立体画图。

远香堂之西,有朱红栋梁的荷风四面亭,亭边柳条摇曳,春光月夜,或中秋佳节,漫步其中,倍晌雅静清幽。

丽在远香堂西南角上,有小飞虹和小沧浪等一组建筑。

这些庭院都饶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味。

由于水多,故而桥多,桥皆平桥,设有低栏,轮廊横平,简沽轻快,与平静的水面十分协调。

当人们由小沧浪凭栏北望,透过小飞虹遥望北向的荷风四面亭时,以见山楼作为远处背景,空间层次深远,景面如画。

而那迂回曲折的石桥紧贴水面,人们站在桥边小憩,犹如到了瑶池仙境。

漫步其中,水光倒影映照其面,正是“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苏州园林大都为封闭式,难借园外景色,于是采取了另一种借景的办法,即对景。

如拙政园内的枇杷园,月门正对雪香云尉亭,漏窗、洞门既联系空间,又组成对景;而雪香云蔚亭一景,又是枇杷园小庭院的借景。

绣绮亭在假山之上,紧倚枇杷园,在绣倚亭内俯视枇杷园小庭院,可远眺见山楼,这是前后左右高低互借的佳例。

拙政园西区也有一片水池,池北水面低处建倒影楼,池南有宜两亭,隔池互为对景,并倒映于清澈的池水之中,成为一处佳景。

宜两亭建于山上,人于亭内既可看到西区园景,又可以俯瞰中区园景。

宜两亭和北边的倒影楼之间有一曲折起伏跨水而建的波状长廊相连,水廊沿池水走向,顺势而建,空间贯通多层次。

以池为中心,环绕水池布置了三十六鸳鸯馆与十八曼陀罗花馆,形成院中院。

池中挖土堆石成岛,扇亭建于岛上。

流水环抱,近水楼台,池岸亭榭,构筑得体,倒影浮映,为拙政园西部园景的绝佳处。

东区为“归田园居”旧址,旧有建筑及山石大半已不存在,现有者多系解放后所建。

园内设假山、水池、亭榭、茶室等,与中区依墙构复廊,辟南北二门相通。

此区山池建筑的布置较为疏朗,又置大片草地,与我国传统造园手法有所不同,是一种新尝试2、留园留园在苏州市榈门外。

明嘉靖时太仆徐泰时建东园于此,清嘉庆时为刘恕所居,名寒碧山庄,又名刘园。

咸丰同治年间,苏州诸园多毁于兵乱,而此园独存,光绪时盛康重修,易名留园。

园中有湖石峰十二,其中冠云峰最为突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