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案:第7课《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第二单元7《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练习:第二单元7《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Word版含解析

7《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评价《红楼梦》说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这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著名作家王蒙说过“《红楼梦》令你觉得汉语汉字真是无与伦比”,“它似乎已经把汉语汉字汉文学的可能性用尽了,把我们的文化写完了。

”《红楼梦》第十九回的回目是《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日暖宝玉和黛玉斜靠在床上闲话,【课内挖掘】舒芜先生在给《红楼梦》作序的时候曾经说过:“《红楼梦》的可贵不仅在于文学价值的高深,更是因为《金陵十二钗》唱出了封建末期女性的觉醒。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

是那样世态炎凉,贫富悬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而这样的社会黑暗的形成根源即是阶级的不平等,人性的不纯真,更是性别地位的不公正。

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繁盛,写尽了豆蔻年华的热烈,亦写尽了这所有盛大繁华掩盖之下因男尊女卑而引起的重重悲剧。

那样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生命,有纯洁善良的心灵,有感动世间的美丽,有字字珠玑的清好词工,却只能在那个被成年男子控制之下的凄冷社会里唱出一曲又一曲的悲歌:被折磨至死的是迎春,青春守寡的是李纨,远嫁的探春,孤守青灯泥佛的是惜春,含冤而死的是可卿,跳井而死的是金钏……这样的红楼,这万般叹息,是为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而潸然泪下的感慨,对这个人情冷暖世间的无情的鞭笞。

曹雪芹用尽沧桑的老眼,墨香四溢却又锐利的笔尖在这红楼集积所有情思,感叹了黑暗与觉醒,道尽了那个世界的种种流连……[写作运用]可用于“名著有感”“文学的价值”“语言的力量”“人生的叹息”等写作话题或题目中。

【课外运用】示例:《红楼梦》中的贾府本是烈火烹油、鲜花锦簇的钟鸣鼎食之家,可就是因为有一帮腐败分子,搞得天怒人怨,使“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赫赫贾府彻底覆灭。

贾府中的反腐败斗争之所以失败,首先是领导对反腐败工作失之于软,失之于宽。

贾府的最高领导人贾政,自己也算是一个廉洁的干部,有时也真想动动真格,对贾府的腐败问题进行整顿。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7课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含答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学案:第二单元 第7课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含答案
(2)多音字
①禁 ,禁受 )) ②脉 ,脉脉含情 ))
③捋 ,捋胡子 ))
2.辨形组词
(1) ,谛 ,啼 ))(2) ,撕 ,嘶 ))
(3) ,缉 ,揖 ))(4) ,斓 ,谰 ))
3.理解词义
(1)禄蠹:
(2)笞挞:
(3)朕兆:
(4)构陷:
(5)如坐针毡:
(6)富丽堂皇:
(7)天造地设:
(8)分道扬镳:
②平时管理不严,出现这种事故绝非________。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文艺评论,作者是怎样安排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的?
答:
1.本文探讨曹雪芹安排情节的波澜的经验,作者认为《红楼梦》情节设计的总特点是什么?
答:
2.“宝玉挨打”的情节设计有什么特点?文章具体从哪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答:
3.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倘若叙事类的文章行文如一马平川,读来便索然无味;波澜起伏,曲尽其妙,方能深深地吸引读者。那么,怎样写出波澜呢?结合《〈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以及自己平时的学习及写作体会,简要总结一下。
运用示例
不论专家学者对续作有些什么批评,第九十六回“泄机关颦儿迷本性”还是感动了世世代代万万千千的读者。写黛玉听到宝玉即将与宝钗成亲后去找宝玉,“两个人也不问好,也不说话,也无推让,只管对着脸傻笑起来……忽然听着黛玉说道:‘宝玉,你为什么病了?’宝玉笑道:‘我为林姑娘病了’……”
呜呼,这是怎样的真诚痴呆,这是怎样真实的交流!到这个时候,世界已不复存在,社会已不复存在,环境的桎梏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两颗滴血的心,交相映照,交相勉力支持,交相开释出无尽的苦水,交相浸泡!这就是一个没有爱情、不答应爱情的环境中的真正爱情。
(3)①偶尔 ②偶然
解析 “偶然”,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侧重出乎意料。“偶尔”,间或,有时候(相对于“经常”)。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练习题:第二单元7《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Word版含解析

2018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练习题:第二单元7《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Word版含解析

7《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评价《红楼梦》说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最强的作品”,“这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著名作家王蒙说过“《红楼梦》令你觉得汉语汉字真是无与伦比”,“它似乎已经把汉语汉字汉文学的可能性用尽了,把我们的文化写完了。

”美字体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赏美文灵魂最好的收场《红楼梦》第十九回的回目是《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日暖玉生香》,在这一回里,宝玉和黛玉斜靠在床上闲话,宝玉忽然闻见一股幽香,从黛玉袖子里发出来,“闻之令人醉魂酥骨”。

黛玉说:“想必是【课内挖掘】舒芜先生在给《红楼梦》作序的时候曾经说过:“《红楼梦》的可贵不仅在于文学价值的高深,更是因为《金陵十二钗》唱出了封建末期女性的觉醒。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

是那样世态炎凉,贫富悬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而这样的社会黑暗的形成根源即是阶级的不平等,人性的不纯真,更是性别地位的不公正。

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繁盛,写尽了豆蔻年华的热烈,亦写尽了这所有盛大繁华掩盖之下因男尊女卑而引起的重重悲剧。

那样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生命,有纯洁善良的心灵,有感动世间的美丽,有字字珠玑的清好词工,却只能在那个被成年男子控制之下的凄冷社会里唱出一曲又一曲的悲歌:被折磨至死的是迎春,青春守寡的是李纨,远嫁的探春,孤守青灯泥佛的是惜春,含冤而死的是可卿,跳井而死的是金钏……这样的红楼,这万般叹息,是为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而潸然泪下的感慨,对这个人情冷暖世间的无情的鞭笞。

曹雪芹用尽沧桑的老眼,墨香四溢却又锐利的笔尖在这红楼集积所有情思,感叹了黑暗与觉醒,道尽了那个世界的种种流连……[写作运用]可用于“名著有感”“文学的价值”“语言的力量”“人生的叹息”等写作话题或题目中。

【课外运用】示例:《红楼梦》中的贾府本是烈火烹油、鲜花锦簇的钟鸣鼎食之家,可就是因为有一帮腐败分子,搞得天怒人怨,使“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赫赫贾府彻底覆灭。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四讲义:第二单元 第7课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Word版含答案

高一语文粤教版必修四讲义:第二单元 第7课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Word版含答案

◎第4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5课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第6课拿来主义◎第7课《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第8课米洛斯的维纳斯第7课《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本课话题——规律一、从课文中积累“江河东流,时见湍急夺路,时见缓缓流淌,时见静练平展,时见波涛起伏,这是自然的运动规律。

社会生活的运动规律也是如此。

”其实,世间万物都有其独特的运动规律,只有遵循这些规律,才能获得成功与发展。

二、从生活中积累植物生长是有规律的,首先,要适时下种;其次,要有足够的水分,适当的肥料,充足的日照和适宜的温度,只有遵从这一切,植物才能生长茂盛,违反了这些规律,植物轻则生长缓慢,重则导致死亡。

可见,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我们千万不要学拔苗助长的那个农夫,只一味地求快,不按客观规律办事。

古语说:欲速则不达。

我们只有认识事物规律,按照事物规律办事,才能取得胜利。

三、从名言中积累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沈德潜2.人是按美的规律来造形的。

——马克思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4.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李白5.科学规律的本身是客观真理,是不会陈旧的。

——王竹溪6.思想 (且不论好坏与否)——行为——习惯,这就是人生的规律。

——特赖因一、作者简介美的探索者——吴功正吴功正,江海学刊杂志社主编,研究员。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享有者。

主要研究学科领域是美学、文学。

代表作主要有著作类《小说美学》《中国文学美学》《古今名作美学鉴赏》《六朝美学史》《唐代美学史》,论文类《中国文艺美学的历史结构:诸种合力的规范》《郭沫若:中国美学史研究的世纪型开拓者》《六朝园林文化研究》《从两汉到六朝:美学史轨迹描述》《中国文学美学之精神》等。

二、相关知识《红楼梦》《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深刻地反映出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腐化、封建伦理道德的堕落,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7课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7课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Word版含答案

第7课《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本课话题——规律一、从课文中积累“江河东流,时见湍急夺路,时见缓缓流淌,时见静练平展,时见波涛起伏,这是自然的运动规律。

社会生活的运动规律也是如此。

”其实,世间万物都有其独特的运动规律,只有遵循这些规律,才能获得成功与发展。

二、从生活中积累植物生长是有规律的,首先,要适时下种;其次,要有足够的水分,适当的肥料,充足的日照和适宜的温度,只有遵从这一切,植物才能生长茂盛,违反了这些规律,植物轻则生长缓慢,重则导致死亡。

可见,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我们千万不要学拔苗助长的那个农夫,只一味地求快,不按客观规律办事。

古语说:欲速则不达。

我们只有认识事物规律,按照事物规律办事,才能取得胜利。

三、从名言中积累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沈德潜2.人是按美的规律来造形的。

——马克思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4.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

——李白5.科学规律的本身是客观真理,是不会陈旧的。

——王竹溪6.思想 (且不论好坏与否)——行为——习惯,这就是人生的规律。

——特赖因一、作者简介美的探索者——吴功正吴功正,江海学刊杂志社主编,研究员。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享有者。

主要研究学科领域是美学、文学。

代表作主要有著作类《小说美学》《中国文学美学》《古今名作美学鉴赏》《六朝美学史》《唐代美学史》,论文类《中国文艺美学的历史结构:诸种合力的规范》《郭沫若:中国美学史研究的世纪型开拓者》《六朝园林文化研究》《从两汉到六朝:美学史轨迹描述》《中国文学美学之精神》等。

二、相关知识《红楼梦》《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深刻地反映出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腐化、封建伦理道德的堕落,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广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思想内容的奇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最高综合和体现。

高中语文教案:《红楼梦》

高中语文教案:《红楼梦》

高中语文教案:《红楼梦》高中语文教案:《红楼梦》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教案:《红楼梦》,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教案:《红楼梦》1一、导入《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语文教案-《红楼梦》选读。

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

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不知多少次打动了我们的心,每一次阅读都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地牵动着。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节选自《红楼梦》的四篇课文,走进贾府,走进大观园,走进宝玉,走进黛玉,走进贾府中的其他人物。

二、整体感知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四篇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弄清众多出场人物。

2.介绍与四篇课文有关的《红楼梦》第31回、32回、33回、34回、48回和第74回故事梗概。

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概括要点《诉肺腑》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经历了初恋、热恋和成熟三个阶段。

黛玉从她孤苦无依的身世与处境和高洁的思想品格出发,执著而强烈地要求宝玉严肃专一的爱情。

她或喜或怒,变尽法子反复试探宝玉的真心,直到史湘云这回远来探亲,黛玉偷听到宝玉的“肺腑”之言,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确认宝玉为“我之知己”,从此他们的爱情进入了一个成熟阶段。

《宝玉挨打》在封建家庭里,家长责打子弟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足为奇,但贾政此番毒打宝玉,恨不能置他于死地,却显得极不寻常。

从当时的情形来看,似乎是结交伶人和所谓“逼婢”这两件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究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两种思想的矛盾冲突上。

贾政是最高封建统治者的忠实奴才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一心想按封建道德的标准来培养宝玉,希望他走科举的路以博取高官厚禄,维持自己的家声;而宝玉却鄙视功名富贵,厌谈“仕途经济”,对封建社会传统思想的若干方面表示怀疑乃至否定。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7课《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7课《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Word版含答案

◆7《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不读就是人生的极大遗憾,《红楼梦》,这部旷世奇书,这部中国文学史的无价珍宝,引领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去发现它的秘密。

它的魅力值得所有的人去关注和探究。

如果你喜欢它,那么就好好地投入它的怀抱吧!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至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微感言:1.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2.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3.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4.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5.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6.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7.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8.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一、审美视窗反封建的斗士——贾宝玉贾宝玉不好读书,只喜玩物,因此有人说他是不学无术;贾宝玉心直口快,不避忌讳,有人说他鲁莽无礼;贾宝玉喜好女孩,混于内帏,于是有人说他是好色之徒。

宝玉不喜欢读书,因为他不想考取功名,不想混迹于污浊不堪的官场;宝玉口无遮拦,因为他不拘礼数,他要自由,他不愿为封建礼教所束缚;宝玉与大观园中姐妹交往甚厚,因为他很重视男女平等,至少他不像他的父亲或其他叔伯一样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高,让自己凌驾于女性之上。

宝玉与女孩子们——不管亲戚们也好,侍从们也罢,一视同仁。

宝玉有一颗封建卫道士们没有的民主之心。

贾宝玉就是贾宝玉,他是《红楼梦》中一个少有的斗士。

莎士比亚笔下也有一个势单力薄但顽强不屈的战士,他就是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与贾宝玉是生活在两个世界中的人,但他们却面临着几乎相同的命运——被封建势力消灭或反抗。

哈姆莱特最终倒在了封建卫道士的剑下。

贾宝玉的境况与他相比可就差距甚远了。

高中语文第7课〈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课件粤教必修4

高中语文第7课〈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课件粤教必修4

文艺评论写作要求 1、叙(引用、复述)、议(分析)结合,一 般是先叙后议,或夹叙夹议,重在评议。 2、自始至终紧扣评论对象;可写成“评述性的 读后感”,但不要写成“由此及彼式的读后感”。 3、常规写作思路:列出评论对象——提出作者 观点——列举能够证明“观点”的材料——总结。 4、取材可以从内容(主题、冲突、人物性格)、 形式(人物情节安排特点、语言、浪漫主义和 情景结合等技巧)多角度写“综合评论”,也可 从一个角度深入挖掘。要有一个中心。 5.可以运用对比、比较手法,也可用总分式结构。 6、要有文学理论术语,要有文采。
这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创新性工作,
要大抓特抓、坚持不懈。
——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目标) ——生产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供给社会(方向)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
三、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深刻背景
◆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人走村空”问题愈演
63% 83%ຫໍສະໝຸດ 四川抽样调查: 务农农民 50 岁以上 54% , 60 岁以上 30%,70岁以上13%; 妇女60%; 初中及以下90%。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深刻背景
◆农村新生劳动力离农意愿强烈,农业后
继乏人问题步步紧逼
新生代农民工 76% 不愿再回乡务农 85% 从未种过地 (国家统计局2010年10省调查:90%的新生代农 民工没有从事过一天的农业生产活动)
作者抓住了《红楼梦》叙事艺术中最 具创造性的突出特点和优点进行阐述。 这与作者对作品的精心研读和扎实的 鉴赏基础、广泛的材料积累是分不开的。
具体体现在鉴赏情节时,应反复思考: 情节波澜是怎样组织、准备、形成的,有 什么特点;作者为何要这样安排情节,有 何好处或不足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不读就是人生的极大遗憾,《红楼梦》,这部旷世奇书,这部中国文学史的无价珍宝,引领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去发现它的秘密。

它的魅力值得所有的人去关注和探究。

如果你喜欢它,那么就好好地投入它的怀抱吧!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至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微感言:1.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2.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3.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4.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5.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6.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7.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8.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一、审美视窗反封建的斗士——贾宝玉贾宝玉不好读书,只喜玩物,因此有人说他是不学无术;贾宝玉心直口快,不避忌讳,有人说他鲁莽无礼;贾宝玉喜好女孩,混于内帏,于是有人说他是好色之徒。

宝玉不喜欢读书,因为他不想考取功名,不想混迹于污浊不堪的官场;宝玉口无遮拦,因为他不拘礼数,他要自由,他不愿为封建礼教所束缚;宝玉与大观园中姐妹交往甚厚,因为他很重视男女平等,至少他不像他的父亲或其他叔伯一样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高,让自己凌驾于女性之上。

宝玉与女孩子们——不管亲戚们也好,侍从们也罢,一视同仁。

宝玉有一颗封建卫道士们没有的民主之心。

贾宝玉就是贾宝玉,他是《红楼梦》中一个少有的斗士。

莎士比亚笔下也有一个势单力薄但顽强不屈的战士,他就是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与贾宝玉是生活在两个世界中的人,但他们却面临着几乎相同的命运——被封建势力消灭或反抗。

哈姆莱特最终倒在了封建卫道士的剑下。

贾宝玉的境况与他相比可就差距甚远了。

贾宝玉手无缚鸡之力,他唯一的反抗方式就是无力的控诉和看似疯疯傻傻的行为,但他依然可以算一位反封建的斗士。

【注】贾宝玉,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由神瑛侍者脱胎而成,出生时口含一块玉,是贾府的宝贝。

他曾说“女儿都是水做的骨肉”,从小在女儿堆里长大,喜欢亲近女孩儿,与林黛玉的爱情是世间少有的真纯之爱。

他思想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

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

吴功正,当代学者,江苏如皋人。

196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二、写作背景本文属于小说评论,选自《红楼梦学刊》1981年第3辑。

作者以“宝玉挨打”这一重要事件为例,论证了《红楼梦》善于在平淡生活中掀波澜、层层铺垫、推向高潮的情节设计特点。

三、文体知识文学评论文学评论又叫“文艺评论”,既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探讨、体会、评价的科学研究活动,又指反映这种研究成果的一种文章样式。

文学评论的任务在于揭示艺术现象中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探讨艺术创作的方法和规律,以提高文艺创作的水平;还要帮助读者正确理解作品,培养和提高读者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健康的艺术情趣。

文学评论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等。

四、基础梳理1.字音识记(1)单音字①缔.构( ) ②漩涡..( ) ③笞挞..( ) ④湍.急( ) ⑤仕宦..( ) ⑥滂沱..( ) ⑦迭.出( ) ⑧焙茗..( ) ⑨惶遽.( ) ⑩朕.兆( ) ⑪分道扬镳.( ) (2)多音字①中⎩⎨⎧中间( )中.伤( ) ②喝⎩⎨⎧喝.水( )断喝.( ) ③脉⎩⎨⎧脉.络( )脉.脉( ) ④捋⎩⎨⎧捋.起( )捋.胡子( ) 答案 (1)①dì ②xuán wō ③chī tà ④tuān ⑤shì huàn ⑥pānɡ tuó ⑦dié ⑧bèi mín ɡ ⑨jù ⑩zhèn ⑪biāo(2)①zhōnɡ/zhònɡ ②hē/hè ③mài/mò ④luō/lǚ2.辨形组词(1)⎩⎨⎧迭 叠 (2)⎩⎨⎧喝 渴(3)⎩⎨⎧缔 啼 (4)⎩⎨⎧厮 撕(5)⎩⎨⎧辑缉揖 (6)⎩⎨⎧澜 斓 谰答案 (1)更迭/重叠 (2)喝水/口渴 (3)缔构/啼哭 (4)小厮/撕扯 (5)辑录/缉拿/作揖(6)波澜/斑斓/谰言3.近义词辨析(1)启示·启事启示:启发提示,使有所感悟。

启事:为了说明某事而登载在媒体上或张贴在墙壁上的文字。

例句:①我丢失了一个钱包,写了张寻物________。

②读完《极限人生》后,我受到很大的________。

(2)偶然·偶尔偶然: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

偶尔:间或,有时候(相对于“经常”)。

例句:①我闲暇时喜欢听音乐,__________也打打扑克。

②平时管理不严,出现这种事故绝非__________。

答案 (1)①启事 ②启示 (2)①偶尔 ②偶然4.词语解释(1)如坐针毡:(2)天造地设:(3)分道扬镳:(4)不可或失:(5)飞短流长:(6)垂头耷耳:(7)语失伦次:(8)不速之客: 答案 (1)像坐在有针的毡子上一样,形容心神不宁。

(2)自然形成而合乎理想。

(3)指分道而行,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前程。

文中指创作方式不落俗套。

(4)不可缺少。

或,稍微。

(5)亦作“蜚短流长”。

散布谣言,中伤他人。

飞,散布。

(6)精神不振、神情萎靡的样子。

耷,下垂。

(7)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

(8)指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

速,邀请。

一、文本助读这篇文学评论探讨了《红楼梦》安排情节波澜的经验,指出其引人入胜之处在于曹雪芹善于营造情节波澜,善于运用自然运动与社会生活运动的规律设计波澜。

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美学追求,也是《红楼梦》艺术创造上的突出特点和优点。

【结构图示】《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导文 对《红楼梦》的情节特点作简要分析分析⎩⎨⎧总写 情节的特点:层层铺垫,推举高潮分写⎩⎨⎧高潮形成的必然性高潮组织的层次感高潮发生的偶然性二、小组合作1.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比喻来评价《红楼梦》?(用文中原话回答)答: 答案 《红楼梦》是一座富丽堂皇、精工细巧的艺术大厦,我们看到了缔构者的匠心。

《红楼梦》是一条天造地设的江流,我们看到了它的波澜。

2.本文是一篇对文学巨著《红楼梦》进行评论的文章,非同一般的议论文。

纵观全文,说说作者在构思行文上有什么特点。

答: 答案 (1)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先总说《红楼梦》情节设计的独特性,然后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其特点。

(2)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叙议结合。

主要运用例证法。

三、师生探究1.以“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为例,作者重点论述了“宝玉挨打”情节设计的什么特点?具体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的?答: 答案 “宝玉挨打”情节设计的主要特点:层层铺垫,推举高潮。

具体从三方面阐述:(1)高潮的形成有必然性(有社会必然性和情节必然性);(2)高潮的组织有层次感(情节波澜起伏隐显,脉络分明,渐次而又迭进地推举上去);(3)高潮的发生有偶然性(偶然性在实际上为必然性的高潮到来发挥了很大作用)。

2.试分析本文是怎样运用例证法证明论点的。

答:答案文章说:“为挽狂澜于既倒,支撑残厦之将倾,贾府的统治者在贾宝玉刚生下后就为他铺设了一条仕途经济的青云大道。

”然后举例:“早在第九回,贾政就给私塾捎话:‘只是先把《四书》一齐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作者认为“文学作品的高潮作为完整的矛盾运动中的重要阶段,具有前因后果、相互勾连的逻辑层次”。

接着就举例说明,“金钏儿投井,雨村临门,是高潮的导因;忠顺王府索人是高潮的诱因;贾环的飞短流长、造谣中伤是高潮的直接发因”。

由此可见,作者在引述例子时,有引述具体的例子,也有引述概括的例子,用具体的例子还是用概括的例子是由论述的需要而定的,但所举的事例必须是典型的,而且与观点要有必然的联系。

3.作者认为《红楼梦》怎样具有了“吸引的力量”?答:答案《红楼梦》以日常生活作为艺术的表现对象,细致地、现实主义地描写了生活的全部复杂内容,广泛深入地反映社会的面貌。

同时又以独特的形式安排情节,善于在平淡生活中掀波澜,这样就使这部小说获得了“吸引的力量”。

一、阅读延伸一曲红楼,万声叹息舒芜先生在给《红楼梦》作序的时候曾经说过:“《红楼梦》的可贵不仅在于文学价值的高深,更是因为《金陵十二钗》唱出了封建末期女性的觉醒。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

是那样世态炎凉,贫富悬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而这样的社会黑暗的形成根源即是阶级的不平等,人性的不纯真,更是性别地位的不公正。

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繁盛,写尽了豆蔻年华的热烈,亦写尽了这所有盛大繁华掩盖之下因男尊女卑而引起的重重悲剧。

那样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生命,有纯洁善良的心灵,有感动世间的美丽,有字字珠玑的清好词工,却只能在那个被成年男子控制之下的凄冷社会里唱出一曲又一曲的悲歌:被折磨致死的迎春,青春守寡的李纨,远嫁的探春,孤守青灯泥佛的惜春,含冤而死的秦可卿,跳井而死的金钏儿……这样的红楼,这万般叹息,是为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而潸然泪下的感慨,对这个人情淡薄世间的无情鞭笞。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

这叹息不仅是对大观园里所有女性的怜惜和同情,更是为女性觉醒而高歌的铿锵之词。

小小大观园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

这“温柔富贵乡”里有勾心斗角,有凶残强暴,有尊卑之分;在这样“烈火烹油”的世界里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许多清新的形象,不为世俗所染,用高洁的姿态冷眼旁观。

而林黛玉便是这些鲜活形象的最好代表,这位仙姝在大观园里既是主又是客,这特殊的地位使她清醒地看到世间的各样清寂,大观园“游丝软系飘香榭”的热闹在她眼里只是“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惊寒。

所以她会认识到自身的可贵,会为自己贞洁的爱情而努力,所以她会在听到曲中唱词“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时候仿佛置身凡尘之外,为女性的尊贵而动容。

这样的红楼,这样的万般叹息,将世间生灵的觉醒寄寓于一园之中,却让人们看到燎原星火带来的欣喜。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

曹雪芹用看尽沧桑的老眼,墨香四溢却又锐利的笔尖在这红楼集积所有情思,感叹了黑暗与觉醒,道尽了那个世界的种种流连……【赏析】从文章写法来说,本文仅仅是根据《红楼梦》这个个案,分析了女性在当时所遭受的不公,“小小大观园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用这个句子扣住话题,这样的文章显得构思相当简单,立意也不能说有多出众。

文章之所以获得满分,原因是作者巧妙调动了自身的知识积累和语言积累,有很多考生能够熟知文章中写林黛玉的词句,而作者却能够自由而灵活地信手拈来,旧瓶装新酒,老话题就显出新意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