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人员攻读

西藏自治区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人员攻读
西藏自治区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人员攻读

~ 附件6 西藏自治区2019年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分数线人员攻读

硕士学位研究生(在职考生)定向协议书

甲方(招生单位):西藏大学

乙方(定向单位):(定向单位在西藏的工作单位)

丙方(定向生):

根据教育部要求,就丙方享受西藏自治区少数民族照顾政策分数线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事宜,甲、乙、丙三方经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同意甲方为其招收丙方为2019级定向培养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二、甲方按《西藏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西藏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等对丙方进行培养和管理。丙方学习期满、符合硕士研究生毕业条件,甲方准予毕业;符合硕士学位授予条件,甲方授予硕士学位。丙方学习结束离校后,甲方将丙方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硕士期间档案等直接寄送乙方,乙方负责安排丙方工作。

三、乙方负责管理丙方的户籍关系和人事档案,保证丙方的学习时间。丙方学习期间的工资、医疗保险、福利待遇和职务(职称)晋升等,由乙方和丙方协商解决。

四、按照有关文件精神,丙方按照甲方相关要求缴纳学费。

五、丙方在读期间的组织管理、住宿安排、课程设置、实验条件、论文指导等均与其他类别硕士生相同。

六、丙方必须遵守学籍管理规定等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完成学业。丙方在甲方的学习结束后,必须回乙方工作,且服务年限不得少于5年。

七、丙方若受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等处分,由甲方通知乙方。丙方中途退学、受开除学籍处分,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学习,由甲方退回乙方处理。丙方在学期间提出变动学籍(休学、延期毕业等)的,须提供乙方的书面同意证明,否则不予办理。

八、本协议如有未尽事宜,由甲、乙、丙三方协商后,方可进行修订补充。

九、本协议一式四份,经甲、乙、丙三方签字并签章后,自丙方取得正式学籍之日起生效。甲、乙、丙三方各持有一份,并报自治区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十、毕业后未按本协议在西藏自治区工作的,应在违约处理决定公布后1个月内,一次性退还甲方财政拨付的生均经费和乙方向丙方支付的在读期间的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并缴纳该费用50%的违约金。

甲方单位公章:乙方单位公章:

乙方负责人签字:丙方签字:

乙方负责人联系电话:丙方联系电话: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西藏拉萨导游词修订版

西藏拉萨导游词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西藏拉萨导游词 拉萨是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也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拉萨市、郊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40万人口。其中市区面积5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4万多,有藏、汉、回等民族,藏族人口占87%。 公元7世纪中叶,吐蕃部族首领松赞干布在此创基立业。公元641年,松赞干布完成统一大业后,迎娶唐朝文成公主,公主进藏后建议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庙。于是,人们把最初的寺庙,即现在的大昭寺,命名为“惹萨”,藏语的意思是“山羊背上”。最后,“惹萨”被译成了“逻些”,逐步又变成为“拉萨”了。而上千年来,这里曾几度成为西藏政教活动中心,于是,拉萨成为名副其实的“神圣之地”。 拉萨城风景优美,被称为“蓝色欢乐之波”的吉曲河(拉萨河),从白雪皑皑的念青唐古拉山的冰峰雪谷中奔涌而下,喷珠吐玉,雪浪飞翻,穿过无数森林峡谷,田园牧野,全长315公里,在曲水地方象鼻湾汇入雅鲁藏布江,形成了蓝白二水相互交融的雪域奇观。拉萨古城就伫立在这条蔚蓝色的吉祥河畔。城中布达拉宫高耸云天,街道纵横,高楼群集,车水马龙,色彩缤纷。古老与现代,传统与创新,宗教与世俗,转经筒与电脑,昨天、今天和明天,都在这里碰撞、凝聚和交融。 拉萨位于西藏高原的中部,海拔3650米,座标东经91°06,北纬29°36。在群山环绕的小盆地的盆底,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摄氏8度(华氏43°)左右。全年日照时间约3000小时,比邻省四川省省会成都市多1800小时,比中国最大的东部城市上海市多1100小时,在全国各城市中名列前茅,故有"日光城"的美誉。 其他景点·· 拉萨年降雨量约500毫升,集中在7、8、9三个月,夏秋雨季是拉萨最美好舒适的季节,雨水多在夜间降落,形成了"拉萨夜雨"的独特气象。往往白天烈日高照,晴光炫目,夜幕降临,好雨淅淅沥沥从天而降,一洗白日的暑热尘埃,使林园街市一片光洁。

现代化进程中的西藏传统文化

“现代化”是一个时代,一个启蒙时代以来的“新的”世界体系生成的时代;“现代化”是一种时间 观念,一种持续进步的、 合目性的、不可逆转的发展时间观念。总而言之,“现代化”就是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历史进程,是一种社会发展观。哈贝马斯指出:“人的现代观随着信念的不同而发生了变化。此信念由科学促成,它相信知识无限进步、社会和改 良无限发展。”[1] “现代化”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历史与现实的方式,而且也把我们自己的生存与奋斗的意义统统纳入这个时间的轨道、时代的位置和未来的目标之中。 作为一种新的全面的社会文明和进步的现代化进程,蕴涵着一场极其深刻的文化变革。在现代化建设中,如何看待西藏传统文化,不仅是个非常现实的社会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一、西藏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开始转型 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呢?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变革决不是对传统文化的自然延续和文化量的简单递增;也决不是任意割断历 史、摒弃传统而重新起步。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变 革必须要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全面改革和创造。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 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即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2] 西藏现代化建设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的创造,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开启了西藏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中国共产党在西藏开始嵌入现代化新文化。闭塞的旧西藏把任何新思想都视为威胁、颠覆政教合一制度的异端,并通过教育垄断和政权控制,使旧西藏不容任何异端文化立足。清末政治家张荫棠在西藏虽开出观念文化的救弊仙方,但因没有支持他践履其政治抱负的集团性力量,他的新政只能像流星一样陨落在旧西藏的黑暗中。 真正给西藏人民带来文化现代化上的方向感 和精神上的解放感的是打着五星红旗进藏的中国 共产党。1965年,西藏自治区的成立标志着新的制度文化确立于西藏,但是,西藏传统观念文化并没 现代化进程中的西藏传统文化 格珍 (《西藏研究》编辑部西藏拉萨850000) 摘要:西藏和平解放至今,近60年的发展证明,西藏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关键是西藏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文章主要针对西藏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负面因素,以及就如何克服不利因素,实现现代转型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西藏;现代化;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738(2009)04-091-03 收稿日期:2009-08-26 作者简介:格珍(1963-),女,藏族,西藏昌都人,西藏社会科学院《西藏研究》编辑部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西藏妇女研究。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TIBET UNIVERSITY Vol.24No.4Dec.2009 第24卷第4期2009年12月 91--

2020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加多少分

2020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加多少分 省级优秀学生; 获得省级招委会确定的统测项目范围内的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称号。 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 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 烈士子女。 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可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可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 同时以上有关情形的考生,省级招办投档时只能取最高的一项分值作为考生投档附加分。 北京市《2016年高考照顾加分政策规定》提出,从2017年起,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调整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就读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仍是5分,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校招生录取。 2017年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增加20分; 烈士子女,增加10分; 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增加10分; 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增加10分投档; 少数民族考生报考天津市属高校时,增加5分投档。

黑龙江共有十大类人群可享受高考照顾政策。若考生同时具备几项照顾条件,只能选择一项进行申报。 据黑龙江省招生考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省各类照顾录取政策的条件主要有: 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投档; 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 烈士子女考生同样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投档。 此外,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投档。 针对鄂伦春、赫哲、鄂温克等民族考生,在报考黑龙江省属院校时,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投档; 使用本民族文字答卷的少数民族考生,在报考全国院校时,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投档; 在自治县、民族区、民族乡镇且学籍在户籍所在县的高级中等学校的少数民族考生,在报考全国院校时,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投档; 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其他少数民族考生,在所报黑龙江省属高校投档分数线下降低5分投档。 黑龙江省还对立功军人子女、伤残军人子女等特殊群体给予了照顾政策。 根据重庆的规定,2017年三峡库区搬迁移民和农村独生女两项加分照顾政策将取消,与此同时,“乡村”户口在录取时将享受国家和重庆市的一些照顾政策。查阅资料发现,2016年高考前,重庆规定:三峡库区搬迁移民考生录取时可加5分投档,报考市属院校的重庆籍农村独生女线下5分可视为达线,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并在政策中提出,2017年起考生不再享受这两类加分。

西藏拉萨市地理域发展的影响

西藏拉萨市地理域发展的影响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42分) 1. (6分) (2018高二上·惠东期中)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 . 无划分指标依据 B . 与自然河道一致 C . 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D . 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 . 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 . 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 . 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D . 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 . 市场 B . 技术 C . 资金 D . 交通 2. (4分) (2016高二下·重庆期中) 下图为某区域年降水量和年平均等温线分布图。有关该区域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 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 B . 热带面积广大,气候炎热 C . 矿产资源较贫乏 D . 经济较落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3. (2分)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A . 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 . 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 . 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 . 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4. (4分)关于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人均国民收入指标可全面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B .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C . 在工业化阶段,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均衡增长态势

西藏气候概述

西藏气候概述 佚名阅读次数:57 总体特点 辐射强烈,日照多,气温低,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据推算,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年均温降低0.57℃,纬度每升高1度,年均温降低0.63℃,日较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季干冷漫长,大风多;夏季温凉多雨,冰雹多;四季不明。大部分地区的最暖月均温在15℃以下,1月和7月平均气温都比同纬度东部平原低15-20℃。按气候分类,除东南缘河谷地区外,整个西藏全年无夏。年总辐射量值高达5850-7950兆焦耳/平方米,比同纬度东部平原高0.5-1倍。 冬半年的主要气候特征 冬半年的主要特点是寒冷,干燥,降水稀少,多大风。西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1月平均气温,除藏东南地区和喜马拉雅山南翼地区外,其他地区均低于0℃,极端最低气温大部分低于-20℃,海拔4507米的那曲还出现过-41.2℃的低温。 由于高差悬殊,使得低温持续时间的长短差异甚大。西部和北部地区从10月到翌年4月的月平均气温大都低于0℃,海拔低于4000米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月平均气温低于0℃的也有2-3个月。极端最低气温≤0℃的日数,在西部和北部地区高达250-280天以上,雅鲁藏布江地区约在100-200天,东南部地区则在100天以下。 冬半年降水稀少,空气干燥。除喜马拉雅山南麓和东南部外,11-4月降水量小于80毫米,不到全年降水量的12%,有的低于5%。相对湿度也很低,大部分地区都在30-40%之间,为全国最小值地区之一。喜马拉雅山南麓和东南部雨雪较多,降水量可达150-300 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0%以上。 受高空西风气流的影响,冬半年多大风。除东部横断山区之外,大部分地区全年≥8级的大风日数在50天以上,西部和北部地区可高达100-165天,风日多集中在冬半年。高原上空气密度小,在风速相同的条件下,风压较小,一般只有平原地区的60-80%。 夏半年的主要气候特点 是日照充足,气温凉爽宜人,降水集中,多夜雨和冰雹。 西藏空气稀薄干洁,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都比同纬度地区大得多。如拉萨平均年日照时数为3007.7小时。年平均总辐射7784.2光焦耳/平方米,故有“日光城”之美称。由于西藏高原海拔高,夏半年又正值雨季,最暖月平均气温大都在18℃以下,所以气温不高,凉爽宜人。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下的东南隅和雅鲁藏布江河谷为10-18℃,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羌塘高原地区在10℃以下,而海拔低于1000米的喜马拉雅山南翼的外缘低山地区,则全年平均气温≥10℃。 降水高度集中于夏半年,一般占全年的80-90%。东南低地一般从3月开始雨量增大,藏东和藏北部5月中、下旬雨季开始,雅鲁藏布江流域则从6月上、中旬进入雨季,日喀则西部地区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才开始进入雨季,阿里降水少,无明显雨季。 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迎风面,降水量多达1000毫米以上,其北麓和雅鲁藏布江之间的一狭长地带,年降水量却少于300毫米,为“雨影区”。 “高原夜雨”和多冰雹是西藏夏半年气候的又一特色。如位于宽阔河谷的拉萨和日喀则,由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

我国是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除汉族外,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6.6%,分布在我国总面积50—60% 的土地上。 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区 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青海省,河北省,河南省,甘肃省,云南省。 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云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安徽省,辽宁省,北京市,黑龙江省,天津市,吉林省,陕西省。 藏族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云南省。 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南省。 苗族贵州省,云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广东省,湖北省。 彝族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 布依族贵州省。 朝鲜族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 满族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 侗族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瑶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四川省。 白族云南省,贵州省。 土家族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 哈尼族云南省。 哈萨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 傣族云南省。 黎族海南省。 僳僳族云南省,四川省。

佤族云南省。 畲族福建省,浙江省,江西省,广东省,安徽省。 高山族台湾省,福建省。 拉祜族云南省。 水族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东乡族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纳西族云南省,四川省。 景颇族云南省。 柯尔克孜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省。 土族青海省,甘肃省。 达斡尔族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仫佬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羌族四川省。 布朗族云南省。 撒拉族青海省,甘肃省。 毛难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仡佬族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 锡伯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 阿昌族云南省。 普米族云南省。 塔吉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怒族云南省。 乌孜别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俄罗斯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鄂温克族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 德昂族云南省。 保安族甘肃省。 裕固族甘肃省。 京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塔塔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独龙族云南省。

2020下半年西藏拉萨市城关区城投集团招聘试题及解析

2020下半年西藏拉萨市城关区城投集团招聘试题及解析说明:本题库收集历年及近期考试真题,全方位的整理归纳备考之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你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3、特别提醒您注意,所有题目一律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答题。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下列文艺作品与其著作者对应正确的是()。 A、肖邦——《命运交响曲》 B、达芬奇——《物种起源》 C、卢梭——《忏悔录》 D、狄更斯——《悲惨世界》 【答案】C 【解析】《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作品,《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的作品,《悲惨世界》是雨果的作品,卢梭的作品是《忏悔录》,C项当选。 2、公文质量在思想内容上应该做到()。 A、政策性强 B、时限性强 C、科学性强 D、针对性强 【答案】ACD 【解析】公文质量主要体现在公文的思想内容与文字表达两个方面。在思想内容方面,应该政策性强、针对性强、科学性强;在文字表达方面,应该结构严谨、语言精当、行文规范。 3、“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表明()。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A 【解析】“民以食为天”,说明人们只有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才能去从事其他的一切活动。故选A。

西藏地区区域气候分析

实验二:区域特征分析 第一部分:实验分析与设计 一、实验内容描述(问题域描述) 本次实验主要是对西藏地区的气候进行分析,根据老师所给的西藏地区的是个县的已有的数据(包括降雨量,蒸发量,大风数等)分析这些因素在西藏地区的差异,时间以及空间的分布规律。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增加1.1摄氏度,增温速率为0.22摄氏度/10a.而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的高原,其独特的自然条件以及特殊的热动力和动力循环而形成的天气气候系统对我国、亚洲乃至全球气候产生的重要的影响。本实验将主要也将通过青藏省安多等十个县市的气候数据,对青藏部分地区1966至1999年的气温、降水、大风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对气候要素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得出西藏地区的各个要素的时间和空间的分布规律,得出自己的分析的结论并且分析自己的结论,探讨形成的原因。 二、实验基本原理与设计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部,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巨型构造地貌单元,包含冰川、积雪、冻土、森林、草原、荒漠和湖泊等多种自然景观。它深刻的影响了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环境的演化,被视为南极和北极之外的世界“第三级”。青藏高原,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分布在中国境内的部分包括西南的西藏自治区、四川省西部以及云南省部分地区,西北青海省的全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以及甘肃省部分地区。整个青藏高原还包括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总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境内面积257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是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青藏高原地区面积辽阔,地势高,气候条件复杂,气候类型多种多样。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可以概括为:气温低,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气压低;温度、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不均,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西北部风大沙多。 西藏高原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面积 122万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位于亚洲大陆的西南部,大致地理坐标为北纬26°52′—36°32′、东经78°24′—99°06′。东临四川,西连克什米尔高原,北靠昆仑山—唐古拉山脉,南部横亘着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脉。西藏被众多巨大的山脉所怀抱,奔流着无数湍急的江河和湖泊,由于地形复杂形成了各区域独特的气候类型。西藏地区气候区域大致分为5个,分别为西藏北部、阿里地区、西藏东南部、西藏中部、西藏的南部边缘地区。 根据提供的西藏省十个县市(包括安多、班戈、波米、昌都、改则、贡嘎、拉萨、林芝、芒康、日喀则等)1966-1999年的历年大风日、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等数据(年蒸发量数据拉萨地区没有,故没作为选择要素),选取上述三个要素作为气候分析的因子。由于部分地区数据不全,故在空间分布规律分析时选取1980-1999这20年的数据作为基础数据。 本实验将主要完成以下内容: 1.分别分析1980-1999年(20年间)间各县市年均降水量、年均气温、年大风日数的空间分布 特征。 2.对1966-1999年各县市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年大风日数进行时间变化趋势分析,总结变 化规律。 3.利用提供的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年大风日数以及蒸发量等气候要素进行相关分析,探讨 要素间相互作用关系。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数据分析和处理软件spss,Arcgis软件,计算机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情况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情况 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等省区。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二、物产资源丰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而引起的人口变动,使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有些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在全国各地。大约有一千多万人口散居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小乡镇和乡村。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方面,不仅相互影响,而且都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他各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地域却相当广阔,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0~60%。东至台湾,南达海南岛,西到新疆、西藏、北至宁夏、内蒙古都有分布。而少数民族分布也有“小聚居”和相对集中的特点,其具体分布大致情况如下:

满族分布于全国各地,但以辽宁省为最多;其次有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新疆、甘肃和北京等省、市、自治区。朝鲜族主要集中于吉林省;其次有黑龙江、辽宁等省。现在最大的聚居区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下游同江、抚远和饶河等县的沿江地区。 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则有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等省、区;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多与蒙古族、汉族等民族交错杂居。 回族分布全国各地,但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最为集中,其次则有甘肃、青海以及河南、河北、新疆等省区。东乡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土族主要分布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撒拉族主要居住在青海省东部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保安族和裕固族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维吾尔族大部分聚居在新疆天山以南、伊犁地区和北疆各地。哈萨克、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俄罗斯、塔塔尔等族都居住或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甘、青、川、滇四省。门巴族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南部。珞巴族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茂汶羌族自治县境内。彝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四川二省,少数在贵州、广西等省(区)。苗族主要居住在贵州和湖南、云南等省。侗族主要居住在贵州、

西藏工业现代化问题及对策建议

西藏工业现代化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当前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开拓和深入。西藏是我国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和生态安全屏障,没有西藏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成长,中国的现代化是不完整的。同样,缺少了现代工业部门的强力发展,西藏产业体系也是极不完善的。为此,从工业现代化的内涵及标志着眼,在分析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工业现代化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探讨了工业现代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西藏工业现代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标签:西藏;工业现代化;问题;对策建议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此目标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开拓和深入。西藏作为我国西南边陲,其发展和稳定,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主導,工业的现代化水平最终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缺少西藏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成长,中国的现代化是不完整的。因此,进一步推进西藏现代化进程,必须注重发展西藏现代工业,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工业发展道路。 1.工业现代化的内涵及标志 1.1工业现代化的内涵 工业现代化一般是指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出现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这些工业部门不断发展壮大,而传统的工业部门不断变革和发展,由此导致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最终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过程。 1.2工业现代化的标志 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达到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有三方面的标志,分别为工业增长效率、工业生产结和工业发展过程中是否对环境造成破坏这三方面的标志。其中实现工业现代化的一个基础性标志是工业由产业结构快速调整时期的高速增长转为较缓慢的稳定增长;工业现代化实现的核心标志工业结构的高级化;能否形成绿色工业生产体系、保证工业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实现工业现代化的环境标志。 2.西藏工业现代化发展所取得成就 和平解放以来,西藏工业现代化从萌芽到不断发展壮大,工业结构更加合理,工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西藏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提高了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更好的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祖国边疆的稳定。

往年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内容

往年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内容 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内容 高考加分是每届考生及家长迫切关心的问题,高考多加一分就意味着可能上一所名校,一分之差就可能导致你不能进入理想的学府深造。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1一般情况下,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可以加5分。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是指由省级招生委员会决定,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可在高等学校调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此外,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高考有4个全国性加分项目,分别是是:烈士子女(10分),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10分),自主就业退役士兵(10分),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20分)。高考有2个地方性加分项目,分别是:侨眷、港澳同胞及其眷属(5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考生(5分)。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2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是怎样的值得注意的是,今后对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将有所“收紧”。从2017年起, 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范围调整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中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分值为

5分,仅适用于北京市属高校招生录取。该部分群体须在高考报名现场确认时填写申请表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其他照顾类型由相关部门提供名单,不在高考报名时采集。高考哪些少数民族不享受加分政策从目前情况来看,少数民族散居地区的高考加分政策有所“瘦身”。譬如,北京市规定,从2017年起,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就读的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向高校提供档案,由高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而在此前,北京市“少数民族考生”皆可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向高校提供档案。山东省则从2017年起正式取消少数民族高考加分。各省市今年对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调整,是对本地区招生改革方案的贯彻和落实。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年12月,教育部、国家民委等5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各地依据文件精神,先后出台本地区招考改革方案。因此,今年高考加分政策的调整,也符合公众的政策预期。如山东省招生考试委员会在2015年颁布的《关于调整我省高考加分项目的通知》中,便明确提出,“少数民族考生加分项目执行至2016年,2017年取消。”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32020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一审核工作启动、截止时间4月7日一4月24日二优惠考生对象湖南省户籍的少数民族考生、湖南省户籍的少数民族自治州、自治县、少数民族过半县和少数民族乡的汉族考生,外省户籍考生不享受此优惠政策。三优惠分值1.全国性加分项目:少数民族自治州、自治县和少数民族乡的

2019西藏公需答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单选题1.(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2.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多选题1.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A.听党指挥 B.能打胜仗 C.作风优良 D.学识渊博 2.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义重大,我们在贯彻落实中应做到()。 A.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B.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C.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体现在()。 A.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B.它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C.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D.它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4.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 A.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C.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 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D.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确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五位一体”。错误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正确 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正确

年中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doc

2017年中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2017年中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 加20分录取 烈士子女以及现在驻国家确定的三类(含三类)以上艰苦边远地区、西藏自治区,解放军总部划定的二类(含二类)以上岛屿和在高风险、高危害岗位连续工作3年以上(含已工作并将连续工作3年以上)军人的子女,以及有子女后曾在该地区和岗位累计工作5年以上军人的子女。 加10分录取 因公牺牲人民警察子女和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子女;获得首都见义勇为好市民(荣誉市民) 荣誉称号的牺牲人员子女和一级至四级伤残人员的子女;作战部队军人的子女,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和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等。 备注:如有符合以上多种加分条件的考生,只能自行选择享受其中一种加分照顾待遇。已享受加分待遇的现役军人子女、现任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随任子女,则不再享受在招生考试总分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录取的照顾。 据悉,自2017年起将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的适用范围调整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初级中等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就读的少数民族考生其他加分项目和加分分值保持不变。 中考加分部分项目取消 一、取消体育、艺术等竞赛类加分项目 《意见》指出,在大幅减少的加分项目中,一是取消体育、艺术等竞赛类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二是要求各省份组织对本地区加分项目和分值进行清理和规范,取消不合理的加分项目,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地方实际

保留的加分项目,要严格控制加分分值,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 不过同时,为了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特长,这次改革在提出取消体育、艺术等竞赛类加分项目的同时,要求将相关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在招生录取时作为参考。 二、北京市教育局调整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 在北京市教育局发布的《关于2016年北京中考政策意见》中,指出2017年北京中考将调整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将少数民族考生加分政策的适用范围调整为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初级中等教育阶段转学到本市就读的少数民族考生,其他加分项目和加分分值保持不变。 三、加分缩水,考试分数才是王道 中考加分虽是香饽饽,但家长和同学不能抱有通过加分来拿下中考的心态,考试分数才是真正赢战中考的法宝。今年中考加分大缩水,是要让学生把更多精力放在学习上,通过学习获得更高的考试分数才是王道。 《意见》指出,此次中考改革将把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作为基础学科,统一录取计分。同时在每门课合格的前提下,学生有适当的选择权,以发展学生优势特长。这也意味着,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将可以选择除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之外的其它录取计分科目,学生将有更多的方式获得更高的分数。 ★完整中考加分政策,以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最新政策为准! 附:往年中考加分项目一览(仅供参考) 1.烈士子女照顾20分录取;因公牺牲人民警察子女、一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子女降低10分录取。 2.归侨、侨眷考生照顾10分录取,台湾同胞投资者及随行眷属、所聘台湾管理人员凭《台湾同胞投资证书》,其子女报考普通高中的,学业成绩加10分录取。

西藏气候特点

西藏氣候特點 西藏獨特的高原氣候,空氣稀薄、含氧量少、氣壓低是其特點。就是由於高原氣壓低、空氣稀薄、含氧量少,所以初來西藏的人,常有頭痛、胸痛、心跳快、氣喘、呼吸困難等高山反應,一般經過一定時間的適應,高山反應才會逐漸緩解或消失。且由於海拔高,所以空氣稀薄潔淨、塵埃和水氣含量少、大氣透明度高。陽光透過大氣層時,太陽輻射能量損失少,所以光照充足、輻射量大,是全國太陽輻射量最多的地方。西藏氣壓低、溫度年變化小而日變化大。全年平均溫度,藏北高原在零下2 度左右,藏南谷地在8 度左右,藏東南地區在10 度左右。西藏由於冬季不太冷、夏季氣溫不高,故年溫差不大。而氣溫變化大,不少地方在30 度以上,所以有" 一年無四季、一日見四季" 的諺語來形容氣溫年變化小而日變化大的高原氣候特色。 西藏高原複雜多樣的地形地貌和大氣環流的影響,形成了獨特而且複雜多樣的高原氣候。除呈現西北嚴寒乾燥,東南溫暖濕潤的總趨向外,還有多種多樣的區域氣候和明顯的垂直氣候帶。“十裏不同天”、“一天有四季”等諺語,即反映了這些特點。 空氣稀薄,氣壓低,氧氣少,含塵量和水汽含量少,空氣乾淨清潔,大氣透明度高,是西藏高原氣候的重要特徵。在攝氏零度氣溫條件下,海平面的空氣密度是每立方米1292克,標準氣壓是1013.2毫巴,而海拔3650米的拉薩市區,空氣密度是每立方米810克,年平均氣壓652毫巴。平原地區每立方米空氣中含氧氣250—260克,而西

藏高原每立方米空氣中氧氣含量只有150—170克,相當於平原地區的62%至65.4%。因空氣稀薄、氣壓低、氧氣少這種變化,初臨高原者的身體機能尤其是心肺功能會出現一系列應急反應,肌體這一調適過程的外在症狀,就是人們常說的“高山反應”,醫學界稱之為為高山適應不全症。其常見症狀包括胸悶氣短,心跳加快,頭重腳輕,頭痛耳鳴,噁心嘔吐,咽喉不適,口唇發紺,鼻腔乾燥,易流鼻血,失眠或淺睡等。高山反應的時間長短、程度輕重,因各人身體健康狀況、肌體自我調節能力而異,與年齡長幼、身體胖瘦似無明顯的直接關係。大多數初次到高原者,經過短時休息便會逐漸適應,最多三五天后反應即可基本消失。有過高原生活經歷者,反應相對較輕,適應期也相應縮短。反應略重者經過靜臥、吸氧多會好轉;少數人則需到醫院接受治療。吸氧氣有助於暫時緩解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西藏一些旅行社、賓館、旅館、醫院多有氧氣瓶或供氧、充氧服務。 西藏是中國太陽輻射能最多最強的地方,比同緯度的平原地區多一倍或三分之一。西藏的日照時數也是中國的高值中心,太陽總輻射值居中國之冠。拉薩市每平方米地面全年接受太陽輻射19500千卡,相當於230—260公斤標準煤燃燒時所產生的熱量。拉薩市全年日照時數達3021小時,故有“日光城”之稱。由於太陽輻射強,所以紫外線也特別豐富。拉薩太陽輻射紫外線波段(小於400毫微米)的絕對通過量是平原地區的2.3倍。在強烈的紫外線輻射下,平原地區許多常見的病菌在這裏難以生存、繁殖,生活在西藏的人患皮膚病和傷口感染的很少。

西藏自治区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人员攻读

~ 附件6 西藏自治区2019年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分数线人员攻读 硕士学位研究生(在职考生)定向协议书 甲方(招生单位):西藏大学 乙方(定向单位):(定向单位在西藏的工作单位) 丙方(定向生): 根据教育部要求,就丙方享受西藏自治区少数民族照顾政策分数线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事宜,甲、乙、丙三方经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同意甲方为其招收丙方为2019级定向培养攻读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二、甲方按《西藏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西藏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等对丙方进行培养和管理。丙方学习期满、符合硕士研究生毕业条件,甲方准予毕业;符合硕士学位授予条件,甲方授予硕士学位。丙方学习结束离校后,甲方将丙方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硕士期间档案等直接寄送乙方,乙方负责安排丙方工作。 三、乙方负责管理丙方的户籍关系和人事档案,保证丙方的学习时间。丙方学习期间的工资、医疗保险、福利待遇和职务(职称)晋升等,由乙方和丙方协商解决。 四、按照有关文件精神,丙方按照甲方相关要求缴纳学费。 五、丙方在读期间的组织管理、住宿安排、课程设置、实验条件、论文指导等均与其他类别硕士生相同。 六、丙方必须遵守学籍管理规定等各项规章制度,按时完成学业。丙方在甲方的学习结束后,必须回乙方工作,且服务年限不得少于5年。 七、丙方若受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等处分,由甲方通知乙方。丙方中途退学、受开除学籍处分,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学习,由甲方退回乙方处理。丙方在学期间提出变动学籍(休学、延期毕业等)的,须提供乙方的书面同意证明,否则不予办理。 八、本协议如有未尽事宜,由甲、乙、丙三方协商后,方可进行修订补充。 九、本协议一式四份,经甲、乙、丙三方签字并签章后,自丙方取得正式学籍之日起生效。甲、乙、丙三方各持有一份,并报自治区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十、毕业后未按本协议在西藏自治区工作的,应在违约处理决定公布后1个月内,一次性退还甲方财政拨付的生均经费和乙方向丙方支付的在读期间的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并缴纳该费用50%的违约金。 甲方单位公章:乙方单位公章: 乙方负责人签字:丙方签字: 乙方负责人联系电话:丙方联系电话: 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2020届西藏拉萨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有答案)(已审阅)

拉萨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宋代版权问题的产生,是宋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科技、书籍生产等因素全面发展的产物。宋代是我国商品经济发展迅猛的时期,无论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印刷业等方面,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经济的发展为版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宋代印刷业的繁荣是版权保护的技术前提。印刷术的发明将人们从繁重的抄写劳动中解放出来,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知识文明的传播。宋代图书出版与社会文化传播事业空前繁荣,宋代在新书论撰编述、古籍收藏保存、图书出版发行等各个方面均超越了前代,将图书出版事业推向崭新的高峰。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这种传播的合理掌控与保护。 “盗版”现象的出现是宋代版权保护产生的直接诱因。不少著名作者的著作均有过被盗版的遭遇。盗版行为的存在,侵害了作者和出版者的利益,激起了作者及出版者保护自己利益的意识,形成保护版权的观念。对于版权的保护,宋代针对官方出版物和私人出版物采取不同的措施。 对于官方出版物,采取“禁印”措施和确立出版审查制度。一是采取“禁印”措施,在宋代,官府出版的书籍和法令,只允许官方印制,私人不得翻刻。“禁印”不是正规的法令,而是宋代印书行业的一种禁例,但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尽管该措施的初衷具有明显的管理目的,但在客观上起到了保护版权的作用。二是确立出版审查制度。宋代出版发行的中央审查机构是国子监。国子监是国家最高的教育与出版机构,承担部分出版管理职能,其中之―就是对出版物进行严格的审查以保护版权。除了行使审查职能之外,国子监也承担着版权的登记和注册职能。 对于私人出版物采取“附牌记,发榜文,立公据”的措施。一是“附牌记”,就是在书籍的扉页,序文目录后、卷末或者书边处刊印上版权保护的告示,相当于现代出版物的版权记载页,其上常常刻有图书的作者、书名、版刻时间、版刻地点及收藏人,主要起着显示版的作用。二是“发榜文”,就是通过申报行政机关,将保护版权的有关事宜张榜公布。三是“立公据”。是指国子监审批印刻者向官府发出的申请后,为其颁发准许保护其版权的“公据”。该“公据”用来证明书籍翻印的合法性,当遇到版权被侵害的情况时,可作为向地方官府告发并追究侵权者责任的依据。 在宋代,对版权的保护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来进行的,由于在国家层面缺乏以私权为核心的系统的民事法律制度,版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利也无法得到准确的界定,因此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对盗版行为的打击效果也不太理想,但是宋代为保护版权不断探索的精神却是难能可贵的,其对出版者与作者的权益维护,对出版物审查,保护的措施及版权保护意识的培养等各方面,对今天的版权保护机制都有借鉴与启发作用。

西藏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f16797844.html, 西藏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作者:达琼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第05期 摘要:本文主要利用2008年至2014年西藏雷暴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对西藏地区的雷 暴气候特征以及变化规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西藏地区是我国雷暴日数较多的地区,通过本次调查显示,该地区年均雷暴日数在56.3d左右,尤其是那曲地区年均雷暴次数已经超出80d,在夏季雷暴气候对西藏地区的农业、航空、通讯、交通等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对此,作者主要通过对西藏地区雷暴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可以对预防雷暴危害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西藏地区;雷暴;气候特征;变化规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023-01 近些年来,雷暴危害受到诸多国家的重视,而且,雷暴危害也被列为严重自然灾害之一,对很多行业的发展以及正常运行都造成极大的影响。雷暴主要是局部地区的强对流天气所产生,经常伴有暴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等天气灾害,危害性极大。为了对雷暴危害的预防和控制,很多专家主要针对一些高原地区、西北地区等进行了雷暴气候的研究,并从多个角度认识雷暴气候。作者主要利用2008年至2014年西藏地区雷暴观测资料的调查,来对西藏地区雷暴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一、西藏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分析 根据西藏地区雷暴气候的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2008年至2014年)主要对西藏地区划分为四个区域(如图1所示),再对每个区域的雷暴情况进行详细划分[1]。Ⅰ区主要为强雷暴区域,主要包括那曲、江孜、浪卡子、当雄、索县、安多等,主要以那曲地区为主,平均每年的雷暴日数已超出80.5d;Ⅱ区主要为多雷暴区域,主要包括日喀则、班戈、隆子、嘉黎、丁青、加查、拉孜、泽当、申扎、拉萨等,主要以拉萨为主,平均每年的雷暴日数超出50.8d;Ⅲ区主要为中雷暴区域,主要包括昌都、改则、南木林、尼木、定日、芒康等,平均每年的雷暴日数超出32.4d;Ⅳ区则是与其他三个区域相比,雷暴日数相对较少的区域,平均每年的雷暴日数不超过24.1d,该区域主要以南部边缘地区、阿里大部、左贡、林芝地区东南部、波密等,其中波密是平均每年雷暴日数较少的区域,自2008年至2014年,波密的雷暴日数年均6.8d。 二、西藏地区雷暴的气候变化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