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理论课教案1

合集下载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教案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教案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体育与健康》第十二章“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详细内容包括: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原因;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与预防措施;现场急救处理原则及方法;康复训练与恢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原因及预防原则,提高学生的运动安全意识。

2. 学会识别和处理常见运动损伤,提高学生的自救与互救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提高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与处理方法。

重点: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及现场急救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挂图、模型、急救包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践操作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运动员受伤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运动损伤的关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1)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原因。

(2)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及方法。

(3)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与预防。

3. 实践操作:(1)现场急救处理原则及方法。

(2)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种常见运动损伤,讨论其识别与处理方法。

4. 例题讲解:以踝关节扭伤为例,讲解识别、处理及康复训练方法。

5. 随堂练习:(1)分组模拟急救处理场景,进行实践操作。

六、板书设计1. 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原因。

2. 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及方法。

3. 常见运动损伤识别与处理。

4. 现场急救处理原则及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原因。

(2)列举三种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与处理方法。

(3)谈谈你对运动损伤预防的认识。

答案:(1)运动损伤是指运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身体组织损伤。

(2)如:①皮肤擦伤:清洁伤口,涂抹红药水;②肌肉拉伤:冷敷、加压包扎、抬高受伤部位;③踝关节扭伤:冷敷、加压包扎、抬高受伤部位,必要时进行复位。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教案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教案

运动损伤的防备及处理教案运动损伤的防备及处理教案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章节,本次课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占紧要地位,侧重于让同学学会如何防备运动损伤,及显现后的正确处理,为“健康体育,安全体育”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授教的对象是六班级一班全体同学,他们的年龄为13—14岁左右,正处于青春初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和挑战,好胜心强,爱表现本身,该班男生多女生少,男同学特别喜爱体育,但身体素养不是很好,活泼好动、古怪心强是这个班同学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进一步了解体育运动安全学问,深刻认得安全意识的作用2、技能目标:运用本身学习的《运动损伤的防备及处理》的学问,使本身在运动中,尽量避开不必要的损伤,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3、情感目标:培育同学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本领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让同学学好运动前的防备,运动中的保护本领,避开损伤难点:一旦运动损伤发生后,如何更好运用‘运动损伤处理学问,有效减轻苦痛。

五、教法和学法1、教法:本节课我将采纳多媒体教学,把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分成六点,认真的给同学讲解出来,然后再讲解如何避开运动损伤的发生,最后讲解当运动损伤不可避开时,我们应当如何处理,把损害降到最低。

2、学法:在教法上,我贯彻的教学思想是把“学习的自动权还给同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同学积极思考、讨论,发挥想象,联系自身在运动中的情况,理论与实践结合。

六、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提问:同学们平常在体育磨练中受过伤吗?受伤的部位是那里?你又是怎样处理的?同学回答问题老师小结:我们在平常的`体育磨练中都可能发生过或大或小的损伤,一旦损伤发生都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麻烦,损伤虽然不能避开,但是我们能防备。

今日这堂课我们就来一起了解几种常见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症状、处理与防备方法,让我们在今后的体育磨练中尽可能避开运动损伤的发生。

体育公开课《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教案

体育公开课《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教案

《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教案一、教材分析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是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身体健康方面,水平三的内容,其具体要求是:了解运动损伤的处理和预防;了解运动损伤对人们尤其是运动者的影响。

积极参加运动锻炼,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健康体魄,提高学生个人健康水平和运动损伤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逐步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整理、了解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运动损伤的危害性,以及防治运动损伤的方法;通过学习熟悉运动损伤的产生原因、预防处理手段,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2)技能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知道体育锻炼的方法,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并能够力所能及的指导帮助身边的人进行预防运动损伤的处理。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教学重点: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四、教学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把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的方法等书本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生活技能。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的体育课有哪几种啊?生:室内、室外。

师:今天我们将在教室里进行室内的教学。

请看图片从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在平时的运动中受过伤吗?(出示幻灯片)生:我摔伤过腿,我擦破过胳膊。

师:看来很多同学在运动中有过受伤的经历。

那么我们把运动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称为运动损伤。

(齐读运动损伤的定义)师:我们进行体育锻炼,参加各种活动是为了让我们的身体更强壮的,是为了让我们抵抗力增强的,但是如果在运动中受伤了,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发育,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多的不便,所以我们要避免各种运动损伤的发生,让我们在体育活动中更得到更好的锻炼。

(导出课题:运动损伤的处理与方法)教师出示图片:请看图片,图片中的孩子们,他们怎么了?生:他们摔倒了,皮肤出血了,磕破腿了。

师:他们的皮肤表面受到了摩擦而受伤,我们称之为擦伤。

通过观察,你看到擦伤的症状是什么?那我们怎么来处理呢?生:皮肤出血了。

《运动损伤的处理与预防》精品教案

《运动损伤的处理与预防》精品教案

《运动损伤的处理与预防》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运动医学基础》教材第五章“运动损伤的处理与预防”,详细内容涉及:运动损伤的分类与原因、常见运动损伤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与措施、预防策略。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损伤的分类、原因及常见运动损伤的临床表现。

2. 掌握运动损伤的处理原则、措施和预防策略。

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在运动过程中自我保护与紧急处理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运动损伤的处理原则、措施及预防策略。

重点:常见运动损伤的临床表现、处理方法与预防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挂图、模型、急救包。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运动损伤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为何会发生运动损伤,如何预防与处理。

2. 新课导入:介绍运动损伤的分类、原因及常见运动损伤的临床表现。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运动中遇到的损伤经历,讨论如何处理与预防。

4. 例题讲解:讲解运动损伤处理原则、措施及预防策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针对不同运动损伤,设计处理与预防方案。

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提问,解答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运动损伤的处理与预防》2. 内容:运动损伤分类与原因常见运动损伤临床表现运动损伤处理原则与措施运动损伤预防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运动损伤的分类、原因及常见运动损伤的临床表现。

(2)阐述运动损伤的处理原则、措施和预防策略。

2. 答案:(1)运动损伤分类、原因及常见运动损伤临床表现,详见教材第五章。

(2)运动损伤处理原则、措施和预防策略,详见教材第五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运动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了解更多的运动损伤处理与预防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4. 互动环节的开展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完整性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教学过程中,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教案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教案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体育与健康》第十二章第三节,主要内容包括: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常见原因;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常见原因,提高预防意识。

2. 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3. 学会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和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难点:如何在实际运动中灵活运用预防措施,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运动损伤处理手册、实物演示道具。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运动员在比赛中受伤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运动损伤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运动损伤?2. 基本概念:讲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常见原因。

3. 预防措施:介绍运动损伤的预防方法,如充分热身、合理运动、加强肌肉力量训练等。

4.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运动中遇到的损伤经历,讨论如何预防类似情况发生。

5. 例题讲解:讲解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如肌肉拉伤、关节扭伤、骨折等。

6.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方案,并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常见原因。

2. 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3.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七、作业设计预防运动损伤,从你我做起(1)充分热身,提高身体适应性。

(2)合理运动,避免过度训练。

(3)加强肌肉力量训练,提高关节稳定性。

(4)正确使用运动器材,避免不合适的运动环境。

(5)遵循运动规则,减少危险动作。

2. 作业题目:列举三种常见运动损伤,并简述其处理方法。

(1)肌肉拉伤:立即停止运动,冷敷患处,抬高伤肢,必要时进行按摩。

(2)关节扭伤:立即停止运动,冷敷患处,固定关节,必要时寻求医生帮助。

(3)骨折:保持冷静,避免移动伤肢,拨打急救电话,等待救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优质教案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优质教案

《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体育与健康》教材第七章“运动保健”部分的第三节“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

详细内容包括: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原因;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与预防措施;急性运动损伤的处理原则及方法;康复训练与重返赛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分类、原因及预防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使学生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与急性损伤的处理原则,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与处理方法。

重点: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及急性损伤的处理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挂图、模型、急救包。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运动员受伤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运动损伤问题,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新课内容:(1)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原因。

(2)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与预防措施。

(3)急性运动损伤的处理原则及方法。

(4)康复训练与重返赛场。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校医进行现场演示,如何处理急性运动损伤。

4. 例题讲解:讲解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并进行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及原因。

2. 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与预防措施。

3. 急性运动损伤的处理原则及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简述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及急性损伤的处理原则。

答案:预防措施包括充分热身、选择合适的运动装备、遵循运动规则等;急性损伤的处理原则为:保护受伤部位、冷敷、加压包扎、抬高受伤部位、及时就医。

2. 作业题目:列举三种常见运动损伤,并说明其识别方法及处理措施。

答案:示例:踝关节扭伤、肌肉拉伤、骨折。

识别方法:观察受伤部位的外观、询问受伤者感受等。

处理措施:根据损伤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如冷敷、加压包扎、固定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运动损伤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践应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运动损伤的处理与预防》教案(1)

《运动损伤的处理与预防》教案(1)

《运动损伤的处理与预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体育与健康》教材第六章第三节“运动损伤的处理与预防”。

详细内容包括: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与处理、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2. 培养学生具备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挂图、模型、急救包。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在运动过程中遇到的损伤经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

(2)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与处理。

(3)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膝关节扭伤为例,讲解处理方法与预防措施。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强调重点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

2.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3. 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七、作业设计2. 答案:参照课堂讲解与讨论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对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运动损伤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更多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2. 教学重点: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3. 教学过程: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4.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与答案的详细程度。

一、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1. 肌肉拉伤:立即冷敷,防止肿胀,24小时后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2. 骨折:保持伤处稳定,及时就医,切勿擅自移动伤肢。

3. 关节扭伤:采用RICE原则(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加压、Elevation抬高伤肢)进行处理。

《运动损伤的处理与预防》教案

《运动损伤的处理与预防》教案

《运动损伤的处理与预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体育保健学》第五章“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与预防”,具体内容包括: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与处理方法,以及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

重点讲解关节扭伤、肌肉拉伤、骨折等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学生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提高运动安全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处理方法及预防策略。

难点:运动损伤处理方法的实际操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挂图、模型、急救包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践操作材料(如绷带、冰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的危害,激发学习兴趣。

情景:篮球比赛中,一名同学因抢篮板时落地不稳,导致膝关节扭伤。

2. 理论讲解:(1)运动损伤的定义、分类。

(2)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与处理方法。

(3)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

3. 例题讲解:例题1:关节扭伤的处理方法。

例题2:肌肉拉伤的处理方法。

例题3:骨折的处理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演示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

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如绷带包扎、冰敷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常见运动损伤的分类2. 常见运动损伤的识别与处理方法关节扭伤肌肉拉伤骨折3. 运动损伤的预防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关节扭伤、肌肉拉伤、骨折的处理方法。

请列举至少三种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

2. 答案:关节扭伤:立即停止运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受伤部位,必要时就医。

肌肉拉伤:立即停止运动,冷敷、休息、抬高受伤部位,必要时就医。

骨折:保持冷静,避免移动受伤部位,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误区,需加强个别辅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体育与健康
《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理论课教案
年级:四年级
教学内容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
教学目标1、懂得形成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运动损伤的主要措施。

2、学会几种简单的运动损伤的护理方法。

3、认识体育运动中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性,增强保护身
体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和方法。

难点:能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平时的运动实践中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大家是不是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在体育运动中是否受过伤?受伤之后你们是怎样护理的?那你们为什么会受伤?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及其怎样来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二、设疑引思,指导学生阅读材料
什么是运动损伤?
体育运动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称为运动损伤。

提出“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有哪些?”这两个问题。

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找答案,教师进行提问指导。

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课件出示)
1、认识不足,措施不当。

对运动损伤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积极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2、不良的心理状态:如缺乏经验、思想麻痹、情绪急燥;或在练习中因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和过分紧张等。

3、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弱,或动作要领掌握不正确,一时不能适应体育活动的需要,或不自量力,容易发生损伤事故。

4、不良的气候变化。

如过高的气温和潮湿的天气,导致大量出汗失水;在冰雪寒冷的冬季易发生冻狎或其它损伤事故。

5、组织纪律混乱和违反活动规定也是造成伤害事故的原因。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课件出示)
1、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

2、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做好组织工作,采取必要的完全措施,
如:检查运动场地和器材,穿着合适的服装与鞋子。

3、在激烈运动和比赛前都要做好准备活动。

4、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活动内容,适当控制运动量。

5、掌握运动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

6、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三、揭示重难点
播放影片“几组不同运动产生的损伤案例”让学生回答上述影片中有哪几种运动损伤以及如何进行简单的护理,总结怎样可以预防这些运动损伤。

常见的运动损伤与处理(课件出示)
1、擦伤
原因:皮肤表面受到磨擦后的损伤
处理:A、轻度擦伤:伤口干净者一般只要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即可自愈。

B、重度擦伤:如果伤口比较大,为防止感染,可用干净纱布包扎;如果出血严重,需先止血用绷带加压包扎或手指直接点压止血。

2、扭伤(挫伤、扭伤)
原因:在钝重器械打击或外力直接作用下使皮下组织、肌肉、韧带或其它组织受伤,而伤部皮肤往往完整无损或只有轻微破损。

处理方法:立即停止运动,用冰袋冷敷,加压包扎,平躺下,把受伤部位抬高.
总结:运动损伤(挫伤、扭伤)应急处理的原则有:1、制动2、冷
敷3、加压4、抬高
注意点:受伤后,当时不能用手去搓受伤部位,当天睡觉前只能用冷敷,但是隔1天后,可以适当贴膏药或用热毛巾敷
3、肚子疼
原因:在正式运动前,未进行准备活动。

心脏惰性大,不能适应运动负荷,引起呼吸肌紊乱岔气;或是饭后、饮水后,使肠系膜受到过分牵拉。

处理:减速,调节呼吸节奏,加深呼吸。

同时用手按压,可减轻疼痛。

预防:准备活动一定做充分,使人体的生理机能达到运动的需要。

4、鼻出血
原因:鼻部受外力撞击而出血
处理:应使受伤者坐下,头后仰,暂时用口呼吸,鼻孔用纱布塞住,用冷毛巾敷在前额和鼻梁上,一般即可止血。

四、小结本课内容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什么?在今后的体育运动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五、布置课后作业(课件出示)
1、扭伤后如何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