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microRNAs作为心血管疾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外泌体(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一类由细胞分泌的小型膜囊泡,其直径一般在30 nm至1 μm之间。

外泌体可以由多种细胞类型产生,包括心肌细胞、内皮细胞、血小板等。

外泌体中包含了细胞膜上的各种受体、蛋白质、RNA等,能够通过体内液体中的远距传递信息,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近年来,研究发现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外泌体能够在心血管系统中传递信号分子,影响细胞的功能和代谢。

外泌体中的miRNA可以通过与胆固醇转运蛋白APOA1相互作用,调节胆固醇代谢和运输,进而影响血管壁的通透性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外泌体中的miRNA和蛋白质还可以通过靶向血管内皮细胞的转移,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影响血栓形成和血管生成。

外泌体可以传递细胞应激状态下的分子信号,参与心血管系统的炎症和纤维化过程。

研究发现心肌细胞释放的外泌体中含有多种炎症因子和细胞因子,可以激活心肌纤维母细胞的炎症反应,促进心肌纤维化。

外泌体还能够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伤害中通过传递组织因子和细胞凋亡信号,参与心肌损伤和修复过程。

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外泌体中的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在心血管疾病中具有调控作用。

ncRNA包括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

这些ncRNA可以通过外泌体释放进入体液循环,从而影响远处靶器官和组织的功能。

研究发现外泌体中的lncRNA H19可以通过miR-29b-3p靶向调节心血管疾病中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化过程。

circRNA也被发现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circRNA-MHRT可作为心肌纤维化的抑制剂。

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研究外泌体及其中所含的信号分子有助于揭示心血管疾病的病理机制,为新型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MicroRNA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MicroRNA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赵金香等:MicroRNA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91 *综述*MicroRNA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赵金香\李耀华21.甘肃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甘肃平凉744000;2.甘肃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所引起的死亡约占全球死亡总数的30%。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通过调 节靶m RN A转录或转录后翻译,诱导靶基因表达沉默而发挥广泛生物学作用的非编码RNA。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m iRNAs在 哺乳动物心血管系统中广泛表达,并在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病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调节作用,包括心脏重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

m iRNAs在心血管疾病中如此广泛的作用为阐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本文综述了 microRNA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MicroRNAs曰心血管疾病;心肌重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中图分类号 R541 文献标志码 A 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16.02.03.25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icroRNA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ZHAO Jin-xiang1,LI Yao-hua2l.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of Gansu Medical College,Pingliang,Gansu Province,740000 China曰2.College of Clinical Medicine, Gansu Un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Lanzhou,Gansu Province, 730000 ChinaAbstrac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s the leading causes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the number of human deaths caused by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ccount for about30% in all deaths worldwidely.microRNAs (miRNAs)are a class of non-coding RNAs which have wide­ly biological effects through regulating the transcription of target mRNA or inducing silence of target genes at the post transcriptional level.Recently,a large number of researches indicate that miRNAs are ubiquitously expressed in mammalian cardiovascular system and play critical roles in a variety of pathological proces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including cardiac remodeling,arrhythmia,heart failure,atherosclerosis et al.The wide roles of miRNA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ovide new sights on expounding the pathogenesi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it can also be as novel target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icroRNA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Key words MicroRNAs曰Cardiovascular disease曰Cardiac remodeling;Arrhythmia;Heart failurem iR N A s是一类进化上保守、长约22个核苷酸的单链非编码R N A,成熟的m iR N A s通过与靶m R N A的3爷非编码区域(UTR)特异性结合,促使靶m R N A转录后降解或抑制靶m R N A转录后翻译,最终导致多个靶基因表达沉默[1]。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外泌体是一种活性物质,由细胞分泌并释放到细胞外,并通过胞吞作用被其他细胞摄取。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外泌体在细胞间传递信号和物质,参与了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包括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本文将综述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起到了多种重要作用。

外泌体通过向邻近或远离的细胞传递miRNA、lncRNA和mRNA等核酸分子,参与了心血管系统中的信号传导。

研究发现,外泌体携带的miRNA可以改变受体细胞中的基因表达,从而影响细胞的功能和生理状态。

外泌体中的lncRNA可以调控基因表达和剪接,改变细胞的转录水平。

这些外泌体携带的核酸分子可以通过调节细胞的基因表达,影响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例如心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等。

外泌体通过调节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降解,影响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参与了心血管系统的改建和修复。

一些研究发现,外泌体可以通过激活受体细胞的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从而促进血管生成和心肌修复。

外泌体还可以通过释放包含有机酸酶和金属蛋白酶等降解酶,参与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再生。

这些外泌体释放的降解酶可以清除细胞外基质中的异常沉积物,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向邻近或远离的细胞传递信号和物质,调节细胞的基因表达和功能;通过调节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降解,改变细胞外基质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参与免疫反应,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

这些作用使得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具有重要的潜力。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探索外泌体的分泌机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外泌体是一种直径约30-100nm的小囊泡,由生产细胞释放至胞外,携带有细胞内包括蛋白质、核酸和脂质在内的多种生物分子。

外泌体最初被认为只是一种废物排泄的手段,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外泌体在细胞间通讯、炎症调节、免疫应答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心血管疾病中,外泌体因其携带多种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分子而备受关注。

研究发现,外泌体可以来源于多种心血管相关细胞,如心肌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

这些细胞释放的外泌体不仅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发挥着维持心血管系统稳态的作用,而且在疾病状态下也参与了多种病理过程。

一些研究发现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会释放大量外泌体,这些外泌体中含有丰富的细胞因子和miRNA,可以通过作用于靶细胞来调节炎症反应、心肌重塑等过程。

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释放的外泌体也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外泌体被认为在胆固醇代谢、炎症调节、细胞增殖和迁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来自脂质细胞和炎症活化的外泌体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脂质和蛋白质,能够促进脂质在血管壁的渗透和沉积,加速斑块形成。

一些研究还发现,外泌体中的miRNA可以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参与斑块形成和血管狭窄的过程。

外泌体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高血压、心肌肥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中,外泌体也被证实参与了各种病理生理过程。

一些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的血浆中外泌体的数量和含量明显增加,而且这些外泌体中的miRNA可以影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表达,进而影响血管紧张素的代谢和血压的调节。

心肌肥大和心力衰竭患者的外泌体中也富集了大量的心肌功能调节因子,如肾素、肾素抑制素、b-型钠尿钠肽等,这些因子对心肌收缩力、松弛力和心脏代谢都有重要的影响。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外泌体是一类由细胞分泌并存在细胞外的小囊泡,直径一般在30-150 nm之间。

它们具有膜包裹的结构,在细胞外环境中存在,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核酸和脂类等生物活性分子。

外泌体可以由多种细胞类型如造血干细胞、免疫细胞、心肌细胞等分泌,并可以作用于周围的细胞,从而调控宿主细胞的功能和代谢。

近年来,研究发现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1. 外泌体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外泌体通过携带一系列变化的非编码RNA、膜蛋白和其他生物活性分子等参与了这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外泌体中的特异性miRNA和lncRNA可以调节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并促进粥样斑块的形成。

2. 外泌体在心肌梗死修复中的作用: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死亡,外泌体可以通过传递miRNA、蛋白质等功能分子来促进心肌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同时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过程。

3. 外泌体在心律失常中的作用:外泌体可以通过传递其携带的miRNA和蛋白质来调控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进而影响心脏的节律性。

外泌体来源于心肌细胞和神经元的外泌体,特别是含有调控离子通道的蛋白质和其他离子通道相关因子的外泌体,可能对心律失常的发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4. 外泌体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外泌体携带的血小板激活因子和凝血因子等能够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血小板来源的外泌体也被发现可以内化于血管内皮细胞,从而导致血管损伤和炎症反应。

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作用复杂多样,包括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心肌梗死后的修复、心律失常的调控以及血栓形成的过程等。

深入研究外泌体的机制和作用机理,有望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外泌体是指由细胞分泌并释放到细胞外的一种小型细胞囊泡,其直径一般在30-100 nm范围内。

外泌体通过胞外转运递送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RNA等,可以促进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和物质交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外泌体具有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外泌体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心脏疾病,也是外泌体研究应用的一个热点领域。

内皮细胞、心肌细胞等细胞可以释放外泌体进入细胞外转运递送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RNA等,从而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研究表明,缺血后心肌细胞可以释放外泌体,这些外泌体被吞噬后可以引起细胞间的信号传递,调节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等过程,从而参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二、外泌体在主动脉瓣狭窄中的作用主动脉瓣狭窄是主动脉瓣病变的一种疾病,是老年人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一些研究表明,血浆外泌体可能参与主动脉瓣狭窄发生的机制,其作用可能与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细胞向外泌体释放蛋白质有关。

外泌体的表面分子可以结合这些蛋白质,从而参与心肌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等过程,促进主动脉瓣狭窄的发生和发展。

心室肥厚是指心室壁增厚同时心腔内容积减小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

一些研究表明,心肌细胞可以释放外泌体进入细胞外转运递送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RNA等,从而参与心室肥厚的病理生理过程。

外泌体中的microRNA、蛋白质等可以影响细胞丝素蛋白的合成、心肌细胞增殖等过程,从而对心室肥厚的发生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外泌体microRNA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外泌体microRNA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外泌体microRNA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研究进展引言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SD)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发展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外泌体microRNA在ASD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综述外泌体microRNA在ASD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AS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外泌体及其microRNA简介外泌体是一类直径约30-150纳米的囊泡,由细胞内分泌物包裹而成,广泛存在于体液中,包括血浆、尿液、唾液等。

外泌体内含有蛋白质、核酸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中包括microRNA。

microRNA是一类长度约22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可以调控基因表达,参与细胞生长、凋亡、代谢等多个生物过程。

外泌体中的microRNA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细胞间信号传递介质。

外泌体microRNA与ASD的关联ASD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增殖、炎症反应的持续激活、斑块的形成等多个阶段。

研究表明,外泌体microRNA参与了ASD相关病理过程的调控,影响了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炎症反应的平衡、斑块的形成等多个环节。

外泌体microRNA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血管内皮细胞是血管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异常与ASD的发生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外泌体中的一些microRNA可以通过转移至血管内皮细胞,调控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等多个生物学过程,进而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和结构。

miR-126在外泌体中的含量下调与ASD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相关,miR-92a的上调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增加相关,这些外泌体microRNA的异常表达都影响了血管内皮细胞的健康状况,从而参与了ASD的发生和发展。

外泌体microRNA在ASD炎症反应中的作用炎症反应在ASD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外泌体中的microRNA可以通过转移至炎症相关细胞,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调控这些细胞的炎症反应。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外泌体及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外泌体起源于内质网,并通过高度规则的通路进行生物合成。

其主要成分包括脂质双层、膜蛋白、核酸(如miRNA、mRNA等)以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外泌体能够通过与受体细胞结合或与细胞表面蛋白相互作用,实现信息传递。

外泌体内富含的miRNA具有特异性表达和调控功能,能够通过靶向基因调控、信号转导等方式影响受体细胞的生理过程,并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血管内皮损伤、炎症反应和血小板激活。

外泌体参与了血管内皮损伤过程。

血管内皮细胞是血管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异常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相关。

研究发现,外泌体在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中被大量释放,并携带有大量含有miRNA的囊泡。

这些miRNA能够通过靶向调控基因表达,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和血管壁的稳定性,进而促进病理性内皮细胞增生、血管纤维化和血管壁脆弱性增加。

外泌体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炎症反应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外泌体释放的细胞因子和miRNA能够调节炎症反应的程度和方向。

某些外泌体中包含了抗炎因子,如MIL-10、TGF-β等,能够通过靶向调控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损伤、缓解心血管疾病病情。

某些外泌体释放的miRNA能够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如miRNA-146a、miRNA-155等,它们能够通过靶向调控炎症因子的表达,增强炎症反应的程度,进而导致血管内膜炎、血栓形成、血管壁增厚等病理变化。

外泌体还参与了血小板激活和血栓形成过程。

心血管疾病的特点之一是血管内膜损伤和血小板激活,而外泌体的释放与血小板活化密切相关。

外泌体通过携带有活化剂和凝血因子,如组织因子、P-选择素等,促进血小板激活和血栓形成。

研究表明,心肌梗死患者外泌体内的P-选择素含量明显增加,与患者的血栓形成和心血管事件风险密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作者: 石蓓( 1964-) ,女,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冠心病 介入治疗及支架内再狭窄机制研究。
第一作者: 袁近松( 1989-) ,男,硕士,住院医师,主要从事冠心病的诊 治研究。
ExoCarta 作为研究外泌体的常用数据库,涵盖 了蛋白、外泌体 miRNAs、mRNAs 等最新进展,外泌 体有一个复杂成分,其分子内容物取决其细胞来源。 其中有 4 563 种蛋白质、194 种脂质、1 639 种 mRNAs 和 764 种 miRNAs 在不同物种中发现外泌体, 最常检测 到 的 有 膜 结 合 蛋 白 和 膜 融 合 蛋 白〔5〕。 外 泌体的常用蛋白包括四跨膜蛋白、CD63、CD81、CD9 和热休克蛋白 70 等,这些蛋白质常作为外泌体标记 物〔6〕。外泌体 富 含 胆 固 醇、磷 脂、磷 脂 酰 丝 氨 酸 和 前列腺素等脂质,然而缺乏细胞核、线粒体和核糖体 蛋白,但包含有最重要的 mRNAs 和 miRNAs。外泌 体在体液中高度稳定,因此,可以通过获得分子内容 物提供大量原始细胞生理和病理状态下信息。
研究发现循环中 miRNAs 是稳定的,但在许多 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可以改变其表达扩增,成为非侵 入性临床诊断的生物标志物〔9~11〕,且 miRNAs 的异 常表 达 扩 增 与 心 血 管 疾 病 的 发 生 发 展 有 关。De Gonzalo-Calvo 等〔12〕研究发现 miRNAs 是早期监测心 肌活力、结构和功能变化具有敏感性、特异性和非侵 入性的生物标记物。外泌体分离纯化提高了人类体 液 miRNAs 扩增度的灵敏性,外泌体 miRNAs 是早 期生物标记物研究的起点,同时减少 miRNAs 扩增 出现阴性结果的可能性。成熟 miRNAs 占外泌体所 有 RNAs 的 41. 72%〔13〕。Gallo 等〔14〕研究证实外泌 体是 miRNAs 的富集体,可作为 miRNAs 研究的可 靠载体。
1 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 外泌体是一种脂质双分子结构的囊状小泡,直
径 30 ~ 100 nm,来源于多泡体的内部囊泡,Johnstone 等〔1〕于 20 世纪 80 年代晚期在成熟的羊网状红细胞 中首次发现。外泌体最初被认为是细胞碎片而很少 受到关注,研究发现这些细胞碎片并不是网织红细 胞特有,而是由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所释放,此后研 究发现包括干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肿瘤细 胞等大多数细胞都可以产生外泌体〔2〕,并广泛存在 于人体血液、尿液、唾液、乳汁、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精液、羊膜液、腹水、关节液及脑脊 液 等 体 液 中〔2 ~ 4〕。 外泌体中包含蛋白质、脂质、DNA、mRNAs 和 miRNAs 等携带生物信息的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可通过 蛋白免疫印迹法、流式细胞术对其进行鉴定。根据 细胞来源的不同,外泌体有免疫调节、细胞迁移、细 胞分化及介导细胞间交流等不同的生理功能。
·754·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 年 2 月第 39 卷
外泌体 microRNAs 作为心血管疾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袁近松 石蓓 (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贵州 遵义 563000)
〔关键词〕 外泌体; microRNAs; 生物标志物; 心血管疾病
〔中图分类号〕 R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9202( 2019) 03-0754-04; doi: 10. 3969 / j. issn. 1005-9202. 2019. 03. 077
心血管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主要是对已知心 肌蛋白的靶向分析和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变得越来 越重要。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及肌钙蛋白等 生物标志物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且肌钙蛋白 被认为是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金标准,但对其他心 血管疾病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外泌体的成分和生物 学内容物对细胞激活和损伤具有特异性,它们具有 作为心血管疾病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的潜力。由 于外泌体 miRNAs 具有组织特异性,并且能在相关 体液中检测,自发现以来就不断引起大多数研究者 的兴趣。近年来研究发现外泌体 miRNAs 参与心血 管疾病的生理和病理机制及外泌体 miRNAs 的临床 应用已成为心血管疾病诊断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本 文主要讨论外泌体和外泌体 miRNAs 作为心血管疾 病诊断性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2 外泌体 miRNAs miRNAs 是短链非编码 RNAs,调节转录后水平
的基因表达〔8〕,广 泛 参 与 细 胞 分 化、生 长 及 增 殖 凋 亡等生命活动,同时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 程,因此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方面扮演着重要 的作用。虽然 miRNAs 的生物学功能不是很清楚, 但有些 miRNAs 以组织和细胞特异性的方式存在。
袁近松等 外泌体 microRNAs 作为心血管疾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第 3 期
·5·
miRNAs 存在于人体血液中,其特异性表达与疾病 的诊断和预后有关。心脏特异性 miRNAs 在心血管 疾病中释 放 入 血 液 循 环,可 用 于 心 肌 损 伤 的 监 测。 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浆中 miRNAs 水平变化可作为研 究心血管疾病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目前国内外已开展了外泌体在肿瘤、神经系统 疾病、心血 管 疾 病 及 肝 病 等 多 个 领 域 诊 断 的 研 究。 外泌体能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远处组织,它们与靶 细胞的质膜融合转染其内容物。由于供体细胞介导 细胞间传递信息的特征和能力,体液中外泌体的数 量和内容物可能受疾病的影响而明显改变,因此外 泌体被视为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总之,外泌体 内容物的检测可用于各种疾病的早期诊断。自从 2007 年 Gupta 等〔7〕在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中分离 出外泌体,后来研究发现外泌体可由多种心脏细胞 分泌,包括心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心脏祖 细胞和心脏干细胞,自此以后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 的研究引起大多数研究者的兴趣。由于外泌体介导 心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作用,临床应用作为心血管 疾病诊断性的生物标志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