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术

合集下载

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对全麻髋部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观察

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对全麻髋部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观察

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对全麻髋部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对全麻髋部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

通过分组研究对象并实施具体的阻滞方法,我们发现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在全麻髋部手术后疼痛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观察指标包括疼痛评分、镇痛药物使用量等。

研究结果表明,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能显著减轻术后疼痛,对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究阻滞技术的改进和临床应用,以提高全麻髋部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

本研究为全麻髋部手术术后疼痛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全麻髋部手术、术后疼痛管理、镇痛效果、研究对象、观察指标、股神经阻滞方法、临床意义、展望1. 引言1.1 背景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是一种常用的镇痛技术,通过阻滞神经传导路径,可以有效减轻术后疼痛。

全麻髋部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式,术后疼痛管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传统的术后镇痛方法存在着副作用多、镇痛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寻求新的、更有效的镇痛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可以探讨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对全麻髋部术后疼痛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案,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速度。

1.2 目的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对全麻髋部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评估其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和价值。

通过观察疼痛评分变化、镇痛药物使用情况以及术后患者的满意度等指标,为临床提供更具实践意义的镇痛方法和策略,改善术后患者的疼痛体验,减轻患者的不适和痛苦,提高治疗效果,为医疗质量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做出贡献。

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具操作性和指导性的临床实践方法,为患者的恢复和康复提供更有效的镇痛策略,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1.3 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

我们选取了全麻髋部手术后需要镇痛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临床常用麻醉神经阻滞法详解

临床常用麻醉神经阻滞法详解
2)解剖定位:病人仰卧,去枕,头偏向对侧,患侧肩下垫一薄枕使肩关节充分外展。 取喙突内下方2cm为穿刺点。
3)神经电刺激定位:常规皮肤消毒。使用50-100mm22G神经阻滞针垂直方向进针。 根据电流刺激引出的肌肉收缩反应判断针尖与各神经束之间的位置关系。研究发现, 神经电刺激技术定位臂丛神经后束,即引出伸肘和/或伸腕动作,可获得较为满意的 阻滞效果。固定针尖,回抽注射器确认无血及气体后,缓慢注射30ml局麻药。此入路 进针也需要强调避免向内侧进针,否则会增加气胸的发生率。
颈神经丛神经阻滞
4. 并发症 (1)全脊麻和硬膜外麻醉:颈深丛阻滞时,局麻药误入蛛网膜下 腔或硬膜外间隙所致。预防措施包括:使用短针,针尖一定要触及横 突骨质,注药前回抽无脑脊液,分次少量注药观察有无呼吸困难。 (2)局麻药毒性反应:局麻药误入颈动脉或椎动脉是主要原因。 此外,颈部血管丰富,局麻药吸收过快,也可导致中毒。因此,必须 严格控制局麻药用量,必须反复回抽无血后再缓慢注药。
5)并发症:局麻药误入腋动脉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下肢神经阻滞
1. 解剖 ▪ 支配下肢的两个主要神经丛是腰丛和骶丛。临床医师只有熟知这两个神
经丛的解剖结构,才能为不同病人选择最佳的下肢神经阻滞方案。 (1)腰丛:位于腰大肌和腰方肌之间的腰大肌间隙内。腰丛主要由 L1-L4 脊神经前支组成,部分T12和L5脊神经也参与组成。上位腰丛(T12-L1) 形成骼腹下神经、骼腹股沟神经和生殖股神经。这三支神经前行穿过腹部 肌肉,支配臀部和腹股沟区域。下位腰丛(L2-L4)形成股外侧皮神经、 股神经和闭孔神经。这三支神经主要支配下肢腹侧面的感觉和运动。
臂丛神经阻滞
(2)锁骨上入路 1)适应证:该阻滞法注射部位神经干紧密相连,可为肘部、前臂和手部手术提供满 意的麻醉效果。 2)解剖定位:病人仰卧,去枕,头偏向对侧,患侧肩下垫一薄枕以充分暴露锁骨上 窝和颈部肌肉。锁骨中点上方1-1.5cm为穿刺点。 3)神经电刺激定位:常规皮肤消毒。使用25-50mm22G神经阻滞针向尾侧进针,电流 刺激上、中、下神经干可引出屈肘、伸肘、屈腕、伸腕等运动反应。固定针尖,回抽 注射器确认无血及气体后,缓慢注射20ml局麻药。需要强调的是,穿刺针必须与病人 中轴保持平行以避免向内侧成角。向内侧进针可增加发生气胸的机会。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用于pfna术的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用于pfna术的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用于PFNA术的临床研究吴春林 张光旭 潘刘生 张天明 梁集玲 谭嘉颖广东省信宜市人民医院麻醉手术科,广东信宜 525300[摘要]目的 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术)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的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12月期间120例PFNA 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对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操作时间、舒芬太尼使用量及镇痛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前、麻醉后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组DBP、SBP、P及SpO2水平稳定,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操作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方面,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优良率方面,对照组(88.33%)低于观察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为2.78%,对照组为2.7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FNA术中应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效果优良率高,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对患者机体生理功能影响较小,尤其在伴有基础疾病较多的高龄患者中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PFNA术;神经刺激仪;腰丛神经阻滞;坐骨神经阻滞;股外侧皮神经阻滞[中图分类号] R683.4;R61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9)20-98-04 Clinical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combined block of lumbar plexus nerve, sciatic nerve and 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guided by nerve stimulator in PFNAWU Chunlin ZHANG Guangxu PAN Liusheng ZHANG Tianming LIANG Jiling TAN JiayingDepartment of Anesthesia and Surgery, Xinyi People’s Hospital, Xinyi 5253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he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application of combined block of lumbar plexus nerve, sciatic nerve and 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guided by nerve stimulator in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 for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closed reduction.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FNA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8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block anesthesia of lumbar plexus nerve and sciatic nerve guided by nerve stimulator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bined block of lumbar plexus nerve, sciatic nerve and 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guided by nerve stimulator. The hemodynamic changes, anesthesia operation time, dosage of sufentanil and analgesic effect before operation, during operation an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oper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ore stable before operation,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DBP, SBP, P and SpO2after anesthesia an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after operation.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anesthesia oper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ng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Dosage of sufentanil during the oper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excellent rate of analgesia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88.33%,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100%),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dverse re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2.78% and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2.78%.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combined block of lumbar plexus nerve, sciatic nerve and 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guided by nerve stimulator in PFNA has high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anesthetic effect, which has little effect on hemodynamics [基金项目]广东省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180321081704667)。

疼痛学主治医师考试:2021疼痛学专业知识真题模拟及答案(2)

疼痛学主治医师考试:2021疼痛学专业知识真题模拟及答案(2)

疼痛学主治医师考试:2021疼痛学专业知识真题模拟及答案(2)1、令患者尽量做颈部前屈,检查这一手放于头部病侧,做旋向健侧动作,另一手握住患肢腕部,呈反方向牵拉是()。

(单选题)A. 屈颈试验B.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C. 前屈旋颈试验D. 血管试验E. 颈椎引伸试验试题答案:B2、阴部神经反射的主要指标是潜伏期,正常为()。

(单选题)A. O~10msB. 20~30msC. 10~20msD. 30~40msE. 40~50ms试题答案:D3、女,30岁,有肺结核病史5年,未规则治疗。

近3个月来腰背痛伴消瘦、乏力、低热、盗汗,贫血貌,查体胸8~胸9棘突压痛、叩击痛,血沉增快。

确诊后,下列治疗措施不妥的是()。

(单选题)A. 进一步检查其他部位有无结核,并对症治疗B. 全身支持治疗C. 卧硬板床体息D. 抗结核治疗E. 棘突上滑囊注射试题答案:E4、具有镇痛作用的低频脉冲电疗法为()。

(单选题)A. 电睡眠疗法B. 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C. 正常肌肉的低频电疗法D. 直流电断续波疗法E. 电兴奋疗法试题答案:B5、膈神经阻滞术的并发症除外()。

(单选题)A. 全脊麻B. 气胸C. Horner征D. 局麻药中毒E. 声嘶试题答案:A6、患者仰卧伸膝,检查者一手固定膝部,手托起小腿,使膝部过伸,是()。

(单选题)A. 侧位运动试验(Bochler征)B. 抽屉试验C. 研磨试验(Apley征)D. 指压试验(Fimbrill-Fisher征)E. 过伸试验(Jones征)试题答案:E7、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术的穿刺点定位是()。

(单选题)A.B.C.D.E.试题答案:D8、脊髓圆锥损害的感觉障碍的体表标志位于()。

(单选题)A.B.C.D.E.F.试题答案:F9、首先应考虑进行哪项辅助检查?()(单选题)A. 双肾B超B. B超C. 腰椎间盘CTD. 全身ECT骨骼扫描E. X线平片试题答案:D10、诊断考虑为()。

各种神经阻滞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各种神经阻滞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

▲神经阻滞的适应征1.创伤、手术后的急性痛2.各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如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带状疱疹及疱疹后神经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幻肢痛等。

3.慢性退行性变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退行性骨关节病骨性关节炎等。

4.各种头痛、如颈源性头痛、偏头疼、丛集性头疼、枕神经痛等。

5.各种血管疾病如雷诺氏症、闭塞性脉管炎、心绞痛、脑血管痉挛等。

6.癌性疼痛。

7.非疼痛性疾病、如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颞关节紊乱综合征、突发性耳聋、视神经炎、过敏性鼻炎、顽固性呃转、自主神经紊乱症等。

▲神经阻滞的禁忌征1.未明确诊断者忌行神经阻滞以免掩盖病情。

2.不合作患者。

3.局部或全身感染。

4.有出血倾向者。

5.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6.局麻药过敏者。

▲头面部神经阻滞☞眶上神经阻滞术【适应征】1.眶上神经第一支眼神经痛者。

2.眶上神经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禁忌征】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上眼睑水肿:眶上神经阻滞后可出现,不需特殊处理,数日后可自行消退。

☞眶下神经阻滞术【适应征】眶下神经分布区疼痛。

【禁忌征】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面部肿胀:注射神经毁损药后部分患者出现面部肿胀,注射曲安奈德5-10ml/0.5-1ml可预防或减轻面部肿胀。

☞上颌神经阻滞术【适应征】1.三叉神经第Ⅱ支痛。

2.上颌神经分布区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3.上颌神经分布区损伤性疼痛。

【禁忌征】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并发征】1.局部疼痛:注射神经毁损药后可出现一过性疼痛加剧,一般不特殊处理,严重者冷敷可减轻或解除疼痛。

2.局部血肿:常由供应翼腭窝处的血管出血造成,严重者冷敷可减轻或消除血肿。

☞下颌神经阻滞术【适应征】1.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分布区域疼痛。

2.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分布区域癌痛,外伤、放疗后疼痛。

3.下颌神经及其各分支神经分布区域带状疱疹或疱疹后神经痛。

【禁忌征】1.局部感染。

2.有出血倾向者。

连续股神经阻滞置管长度对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连续股神经阻滞置管长度对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和闭孔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北 京 大 学 学 报 ( 医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P E K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 HE AL T H S C I E N C E S ) V o 1 . 4 5 N o . 1 F e b . 2 0 1 3
l a t e r a l f e mo r a l c ut a n e o us n e r v e a nd o b t ur a t o r ne r v e
ZH U Fe ng, HU Ya n,ZHANG We i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A n e s t h e s i o l o g y ,B e i j i n g J i s h u i t a n H o s p i t a l , B e i j i n g 1 0 0 0 3 5 , C h i n a )
・1 4 5・

技 术 方 法

连 续 股神 经阻 滞 置 管长 度对 股 神 经 、 股 外侧 皮神 经和 闭孔 神 经阻 滞 效 果 的 影 响
朱 丰, 胡 焱 , 张 伟
1 0 0 0 3 5 ) ( 北京积水潭 医院麻醉科 , 北京 [ 摘
要 】 目的: 研究连续股神经 阻滞不 同置管 长度对 股神经 , 股外 侧皮 神经 和闭孔 神经阻滞 效果 的影响 。方 法:
d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r e e g r o u ps ,f e mo r a l n e r v e c a t h e t e r s we r e i n s e r t e d 5 c m 。1 0 c m o r 2 0 c m wi t h a s s i s — t a n c e o f a n e ve r s t i mul a t o r.pa t i e nt . c o nt r o l l e d a n a l g e s i a p ump s we r e c o n n e c t e d a te f r l o a d o f 3 0 mL 0. 3% r o p i v a c a i n e v i a t he c a t he t e r s .S e ns o r y bl o c k a d e o f t he f e mo r a l ne v e,l r a t e r l a f e mo r a l c u t a ne o u s n e ve r a n d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

242实用疼痛学杂志2019年8月第15卷第4期Pain Clin J,August2019,Vol.15,No.4•指南•共识•解读.【编者按】神经阻滞疗法是疼痛科的基本治疗方法,是每位疼痛科医师必须熟练掌握的治疗技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神经阻滞疗法是疼痛门诊主要的治疗方法,定位后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盲穿。

2000年以后提出了影像学引导的介入治疗,神经阻滞也开始在影像学,包括超声、X线、CT等引导下进行。

超声引导以无创和实时的优势广泛应用于神经阻滞疗法。

为了提供临床医生应用此疗法的规范,本刊组织了全国疼痛学专家共同撰写“神经阻滞疗法”专家共识系列。

第一批为26个,本刊将陆续刊登,以期推广和规范神经阻滞疗法。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郭晓丽I何睿林2黄佑庆'金毅"林福清'马柯°魏俊7熊源长*姚明9朱谦'°I陆军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疼痛科,重庆市400042;2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南宁市530021;3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疼痛科,昆明市650101;4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疼痛科,南京市210002;5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疼痛科,上海200072;6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疼痛科,上海200092;7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江西省赣州市341000;8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疼痛科,上海200433;9嘉兴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浙江省嘉兴市314001;10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北京100029所有作者对本文有同等贡献,作者顺序按姓氏拼音排序执笔者:林福清,Email:fuqinglin@通信作者:熊源长,Email:proychxiong@【摘要】股外侧皮神经发自第二、第三腰神经前支,支配大腿外侧的皮肤感觉,并且易发生解剖变异。

与传统的盲法相比,神经电刺激器辅助下和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方法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219362415_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的随机对照

219362415_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的随机对照

1张凯等: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论著 *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的随机对照研究张凯1,吴克宏1,李苏苏1,黄赛赛21.苏州平江医院麻醉科,江苏苏州215000;2.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江苏南通226006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苏州平江医院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收肌管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组(adduc⁃tor canal block combined with 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rve block group, ACB+LFCNB组)和局部浸润麻醉组(local infiltration anes⁃thesia group, LIA组),各49例。

ACB+LFCNB组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LIA组患者行局部浸润麻醉。

比较两组静止和活动状态下NRS评分、术后Bromage评分、PCIA按压次数、首次补救镇痛时间、首次下床时间、补救镇痛及PONV发生率。

结果静止状态下,ACB+LFCNB组术后8、12 h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L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401、2.441,P<0.05);活动状态下,ACB+LFCNB组术后12 h的NRS评分显著低于L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4,P<0.05)。

ACB+LFCNB组术后2、8、12 h的Bromage评分显著均高于L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66、7.653、7.799,P<0.05)。

ACB+ LFCNB组PCIA按压次数、补救镇痛例数均显著低于L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4,χ2=8.827,P<0.0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定位:首先确定×前上棘,于×前上棘内下 方2cm处为进针处并作一标记。
⑶常规消毒局部皮肤。 ⑷用7号(长3cm)短针带消毒器,垂直刺入皮
肤后,缓慢边进针边注意患者反应。当进针 2~3cm深,针尖到达筋膜下时可诱发异感, 即刻固定针头。 ⑸旋转360°回吸,无血液回流即可注药。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术
⑹如未诱发出异感,应退针至皮下,向左 至右扇形反复穿刺,直至找出异感,若 确实找不出异感,可在筋膜下方行匐形 浸润注药。
⑺药物及用量:0.25%利多卡因8~10ml,亦 可1m配g之成混0.2合5%液利。多急卡性因期,又维无生激素素B类12药0.禁5~ 忌症者,也可加入地塞米松5mg/曲安奈 德20mg。每周1或2次。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术
【注意事项】 ⑴定位药准确,操作轻柔,避免损伤周围
血管。 ⑵避免将药物误注入血管内。 ⑶嘱患者24h内避免渍水,污染,防止感
染。 ⑷不宜为寻找异感而反复、粗暴穿刺,以
免损伤神经。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术
吕刚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术
【适应症】 ⑴大腿前外侧至膝关节外侧皮肤感觉异常,诸
如痛觉过敏、蚁走感、麻木或疼痛感等。 ⑵股外侧皮神经炎。 ⑶骨外侧皮神经卡压症。 【禁忌症】 ⑴注射部位皮肤、软组织又感染性疾病者。 ⑵伴有出血倾向者。

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术
【操作方法】
⑴体位:患者取仰卧位,下肢稍分开。术者位 于患肢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