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课改路上

合集下载

行走在课程改革的路上

行走在课程改革的路上

摸 索 , 翻 开 我 的教 学 札 记 , 仍 然 可 以 但 我
清 晰 地 看 到 自己 在 新 课 改 中 不 断 创 新 .
不 断进 步 的痕 迹 。
萌 芽 , 天 下 雪 的 时 候 , 们 一 块 赏 雪 咏 冬 我 雪 写 雪 。一 位 家 长 高 兴地 对 我 说 :孩 子 “ 特 别 喜 欢 语 文 课 . 天 盼着 上 语 文 课 !” 天
的 教学 我 很 少 使 用 这 样 的 方式 。 课 堂教学就是在这样 的且思且行 中
个 板 块 ,展 览 孩 子 们 在 生 活 中认 识 的
版 的课 标 教 材 这 套 教 材 与 原 来 的 人 教
版 教材 有很 大不 同 , 3 大 2开 , 文 按 主 课
字 ; 习童 话 , 子 们 分 工 合 作 编 排 童 话 学 孩 剧 ,并 邀 请 家 长 一 同 表演 ;学 习 书 的世 界 , 们“ 我 出版 ” 于 自己 的作 文 书 。春天 属
么 懒 惰 啊 ! ” 他 居 然 把 以前 看 过 的 童 话 ’
20 0 1年 .对 于 我 来 说 是 非 同 寻 常 的

识 字 巩 固 环 节 则 采 用 了更 为 开 放 的 “ 字 环 游 ” 戏 , 每 个 学 生 手 持 一 张 生 游 即 生 字 卡 片 ,下 位 有 礼 貌 地 问 同 学 :请 问 “ 这 个 字 怎 么 读 ?” 对 同 学 的 回答 作 出评 并
了路 。
走 在 课 程 改革 的 路 上 。脚 踏 实 地 地 走好每一步。
路 是走 出来 的 … …
生 : 们 站 在 那 儿 准 备 跑 步 比赛 。 他
生 : 们 坐 在 地 上 看 月 亮 . 在 背 诗 他 还

让命题行走在课改的路上

让命题行走在课改的路上

小学教学参考命题,顾名思义即确定、给与考试的题目。

它是考试的中心环节,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考试目的的实现。

在小学数学考试命题方面要充分考虑教材编写要求、小学生知识结构和智力发展以及考试自身的规律等多方面的因素,更应考虑到教学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在多年的教研员工作中,我对命题的一些心得总结如下。

一、生活,命题之源数学源于生活,每一道习题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

学生学习数学,是从生活经验开始的,并且有很强的生活型思维习惯。

数学命题要促进学生发展,命题素材就应该接轨学生的现实世界。

如,某修路队一天修路150米,12天修路多少米?一位学生是这样列式的:150×12师:告诉我,你为什么这样列式?(老师想让他将自己的解题思路展示出来)生:老师,我错了。

师:你认为正确的列式是怎样的?生:加。

师:为什么?生:老师,我又错了。

师:你说,对的列式该是怎样的?生:除。

师:怎么除?生:大数除以小数。

师:是吗?生:老师,我还错了。

师:考虑好,应该怎么解决这道题?生:相减。

看来,这位学生是在瞎猜,他没有学会分析与思考,只要老师重复问一句,他就会说“哦,我错了。

”接着拿另外一种计算方法来搪塞,知道加、减、乘、除总有一种方法是适合这道题的,这也是许多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中常有的问题。

于是,老师就更换背景来呈现试题。

师:比如,你每天吃两个大饼,5天吃几个大饼?生:老师,我早上不吃大饼。

师:那你吃什么?生我早上经常吃粽子。

师:好,那你每天吃2个粽子,5天吃几个粽子?生:老师,我一天根本吃不下2个粽子。

师:会吃几个?生:半个就可以了。

师:每天吃半个,5天吃几个?(小数的认识还没学)生:两个半。

师:怎么算出来的?生:两天一个,5天两个半。

这位学生的问题出在哪里呢?儿童认识世界是从感性、直觉开始的。

学生学习数学,也是从生活经历和体验开始的。

教师改编后的试题与前面那道题的结构是一样的,每份数、份数与总数的关系,引导学生迁移一下就可以了。

课改,我们行走在路上

课改,我们行走在路上

课改,我们行走在路上-----邢台县浆水中学课改纪实本刊通讯员李有才本刊记者王振全课改,是一段必由的旅程。

起点是人的心灵,终点是人的发展。

课改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一位置身其中的人都成为一个内心有力量的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题记课改,是一缕走向希望的曙光,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邢台县浆水中学地处邢台市西60公里的太行深山区——浆水镇,是邢台市建校较早的省级示范性高中。

浆水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前南峪奇峰叠翠,九龙峡秀山碧水,大自然用神笔在这里描绘出一片靓丽的人间仙境。

2000多年前,邢襄故国在浆水建都;抗战时期,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深入敌后在浆水办学;历史的年轮在这里沉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在这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浆水中学走过了六十年的办学历程,凭着“勤、实、严、恒”的治学精神,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抒写了一段大山深处的教育神话,被誉为“太行明珠,人才摇篮”。

进入新的世纪,在城市化大潮的冲击下,浆水中学比其他农村学校面临着更多的生存和发展难题。

由于地域偏僻,生源局限于学校周边的几个山区乡镇。

更大的问题是富起来的农民淡漠了对孩子的培养,更忽视了孩子的心灵成长,新录取的学生知识基础普遍差,许多人没有学习的欲望和习惯。

课堂上,老师苦口婆心地讲课,学生有睡觉的,有摆弄东西的,有搔头挠痒的,有说笑打闹的,有的学生干脆连书本也懒得往桌上放……面对这样的课堂,老师们困惑,领导们揪心。

郝永渠校长感慨地说:“传统的课堂在我们这样的薄弱学校已经走到了尽头,我们的学校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必须为课堂找一条活路,给学校找一条生路!”敢问路在何方?什么是教育?今天的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学校该怎么办?课该怎么上?富有责任心、使命感的每一个浆中人都在思考着这些严肃而又现实的问题。

2012年4月18日,邢台县课改推进会召开,教育局领导要求高中学校以课改为突破口,提振精神,提升质量,重振高中雄风。

会上,马爱魁副局长、教研室霍连勤主任介绍了山西新绛中学的课改经验。

行走在旅途中的农村新课改:现状及其归因

行走在旅途中的农村新课改:现状及其归因
谏 课} 改园焦
年 ,最 后 实 施 新 课 改 的 学 校 也 有 三
年 。那么 , 踏上征途的农村新课改怎 么样 呢? 没有前期轰轰烈烈 的号召鼓 舞 ,请进来” “ 批判 “ 应试教育” 推广 、
素质教育的 “ 狂轰滥炸”明显减少 ,
“ 出去 ”学 习取经 的也 少 了几 多热 送
师 的培训 和课 堂 教学 方式 的变 革 , 都 级 、乡级教 师 学 习资源 中心 的建 成 ,
师严严肃肃 , 学生整 整齐齐 , 讲完 了 下课 了, 轻车熟路 , 按部就班 , 丝毫不
差, 点滴 不漏 。 师 习惯 了 , 教 学生 适应
了。
是前所未有的。以教师培训为例 , 为 教 师 的专 业 发 展 提供 了 强 有 力 的 有 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 、 省级骨干教师 平 台 。 于是 , 课 改在 国家 的号 召 下 , 新
教 育 出版社 ,9 7 19 .
其二 ,组组有课题 ,人人 有项 展一系列的教研 、 “ 科研活动来强化并 [] 4 张艳华. 薛松奎 : 素质教 育观念 学习提要
目” 强化 活动 的关 键 。 谓 “ 组有 使 之 成为 常规 而 固定 下来 。 是 所 组 比如 一年 [ . : 民教 育出版社 ,0 1 M】 北京 人 20.
称 新课 改 。 的学 者称 这 次课改 是 一 校管理成功案例”“ 有 、儿童学习指导” 、

值得 关 注的几 种 现象
( )家 常课 ” 一 “ 地地 道 道老气 。 教
师备课是抄写参考书 , 走进教室是一 本教科书 、 一支粉笔、 一块黑板。 教学 方式是教师青年校 长的谈话【 . M】 上
【 钱 梦龙. 文导读法探 索【 . 南 : 2 】 语 M] 云 云南

135高效课堂

135高效课堂

行走在课堂教学改的路上——沙尔利格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初步成果汇报材料自2014年4月28日乌审旗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召开以来出,我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思想上高度重视,理念上切实转变,行动上深入研究,作风上求真务实。

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打造高效课堂教学,在全校形成浓厚的课改氛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现将我们近两月来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13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解读(一)“1”指的是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导学案是经任课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我校导学案根据各个科目的特点设计了以下环节: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自主预习、基础检测、设问导读、合作探究、达标检测、拓展延伸,存在的问题等。

我校“导学案”备课采取“提前备课,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的基本模式。

(二)“3”指的是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分为三个环节: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拓展小结。

1.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生成疑问→再思考→获得新知。

2.课堂探究可以分为四个环节:一是检测自学效果,教师先要弄清检测的目的、方法、内容和对象。

二是更正,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包括错误的思路、方法、不良习惯等等,并给以及时矫正;三是讨论(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三种。

四是“达标检测”环节,是指运用所学知识,当堂完成检测任务,其目的有二:一是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教学目标,做到“堂堂清”。

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课后拓展是落实文化知识掌握的重要保障。

课堂小结是本课所讲的重点的一个归类,可以更深层次的了解本课。

行走在课改的路上

行走在课改的路上

行走在课改的路上我一口气看完于慧娟老师写得《十年课改的深思与忧虑》,被里面精辟的话语所吸引:“要让基础有灵性”、“我们的教育改革,关键是制度的改革”、“看不见的东西,往往比看得见的东西,更为深刻。

”等等,也不由得梳理起自己的课改之路来。

回顾自己的课改之路,由完全不懂到今天的若有所悟,应该感谢两次培训。

第一次培训是全诸城市组织的暑期新课标研读考试。

记得那个暑期的培训日子里,我是第一次真正跟新课标接触,薄薄的一本小书,带给我的震撼却是及时指导了我后来的数学课堂教学,少走了不少弯路。

第二次培训就是去年的省研修。

《对话新课标》,让我知道了由“两基”变为了“四基”。

吴正宪老师的“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让我明白了“教师要自觉帮助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中,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数学活动经验积累。

正像史宁中校长所说:“数学思想很重要!我们过去的数学教育不注意思想是不行的。

老师必须在脑子里形成思想,必须在教书的过程中把应该贯穿的思想贯穿。

不然,创造性思想怎么培养?谈创造性,思想方法一点儿没有是不行的!”康教授的《我们追求一个什么样的课例》,让我体会到了“谁再来说一遍?”、“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听懂他的方法了吗,区别在哪里?”让学生进行有效交流,老师要进行有效提问才行。

赵国防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的三番五次的修改,以及后面的计算、概念等课型,让我体验到了“磨课”的魅力,观课的好处。

每一期的课程简报,读来更加豁然开朗,里面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更加鼓舞着我,随笔感言也多了起来,反思的习惯也渐渐养成。

更有最后的“磨课”环节,现在想来还历历在目,自发地、自觉地、不知不觉中投入到磨课中的各个环节。

反思去年的省研修,我的课堂教学也在不经意中悄然发生变化。

家庭作业布置注重层次性,注重学生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的积累,上课注意让学生学得有趣,觉得数学好玩,这一切都是省研修给我“洗脑”的成果。

今天第二次省研修又开始了,相信我会收获更多。

行走在课程改革的路上

行走在课程改革的路上

行走在课程改革的路上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走在课程改革的路上,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

路是走出来的……2001年,对于我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

这一年,我加入了课程改革的行列。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我的教育生活开始了一次质的飞跃,这是课程改革带给我的。

课改促使了自我的觉醒,让我真正感受到作为一个教师的价值和幸福,如果让我讲述自己参加新课程改革的几大主题词,那应该是“研究教学?勤学多思?关注自我”。

研究教学:在日常教学研究中不断锤炼。

课程改革之初,我们用的是北师大版的课标教材,这套教材与原来的人教版教材有很大不同,大32开,课文按主题单元编排,选文优美,人文气息浓厚。

如何用新的理念用好教材?这是摆在我面前的挑战。

新课程倡导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注重人文内涵,开放而又活力的语文课程,我们在摸索中前行。

第一次执教新课程教研课的内容是《小小的船》,这是一篇老课文,如何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的确颇费思量。

后来在课堂实践中,我采用听读识字,结合自己的经验识字的方式,并引导孩子们个性化的识记生字:师:“坐”你有好办法记住它吗?生:两个人坐在土上。

师:两个人坐在地上会干什么呢?生:他们俩在说话。

生:两个人在一起讲故事。

生:他们站在那儿准备跑步比赛。

生:他们坐在地上看月亮,还在背诗呢!识字巩固环节则采用了更为开放的“生字环游”游戏,即每个学生手持一张生字卡片,下位有礼貌地问同学:“请问这个字怎么读?”并对同学的回答作出评价。

学生在教室里得意地四处寻找“考生”,有时还围在老师身旁考考老师。

当时这样设计的初衷是促进广泛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孩子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体验到了与他人合作学习,与他人愉快交往的快乐。

但后来我意识到,这样的方式也许小班化教学可行,但面对目前的大班,教师的空间不够,人员很多,这样的游戏耗时且成效颇微,容易造成课堂热闹而学习不扎实的局面,所以,后来的教学我很少使用这样的方式。

课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且思且行中摸索,但翻开我的教学札记,我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在新课改中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痕迹。

行走在课改路上

行走在课改路上

行走在课改路上作者:施权来源:《江西教育B》2017年第11期在课改路上,我们一直在“寻求”,寻求理想的特定目标,希望在另一侧找到信仰。

十年间,忙碌地摸着石头过河,一路行来,一路思索,一路收获……一、把耳朵叫醒——尊重学生个体当我们在课堂上一次又一次地看见老师侃侃而谈,并不时打断孩子的回答,“好心”地帮助孩子表达——“我听懂了,你要说的是……”“你想说的是不是……呀?”不禁为孩子的“被成长”而忧虑。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可代替的,老师说得再多、再好,也不能使孩子的说话表达能力提高多少。

当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时,我们庆幸,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时代的呼唤,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认真落实孩子的“主人”地位,关注孩子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在鼓励孩子学会倾听的同时,更需要让我们老师“把耳朵叫醒”,给出时间和空间,多倾听孩子的发言,鼓励孩子把话说完,引导孩子把话说清楚,使孩子真正得到锻炼和发展。

二、把眼睛擦亮——解放教师思想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教学的唯一标准。

课改十年来,为什么还会有教师彷徨、迷惘?关键在教师的观念没有跟上课改的步伐,面对新的主题活动感到无从下手。

几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基本定型,要跨出这一步,还真有点力不从心。

如何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引领教师“把眼睛擦亮”?那就要从观念的更新入手,解读课标,解读教材,解读学生,开展校本教研、研讨活动,创设研读氛围,在头脑风暴和思维碰撞中,一次次地反思,一次次地提高,不斷激励教师向前迈进。

陈鹤琴先生很早就提出“大自然是活教材”的教育观念。

当今社会已越来越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也给课程改革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幼儿园的教育绝不仅仅在幼儿园,周围生活中有着广泛又有利的教育资源,将幼儿园的教育尝试与家庭、社区整合起来,充分利用周围的有利环境,整合我们的课程,将对幼儿园教育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把尺子拉长——开展多元评价课程改革已经十年,很多领域都已发生转变,遗憾的是分数依然是很多学校教学的最终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走在课改之路
新课改的实施,为每一所学校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也给每一位教师迎来了挑战。

发展与困难同行,机遇与挑战共存。

作为一所正在前进中的学校,重庆铁路中学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行“生本教育”,让新课程一步步地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教师和学生的心灵。

一、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要有公平意识,克服学生课堂参与机会的分配失衡、教学目标单一和方法单一等不公平现象,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差异的学生差异地发展。

星光课堂是互动课堂。

学校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让学生通过思考已有的各种知识来发展自身的理解力、判断力和独创精神。

教育不是灌输,不是单向信息传递,不是专制、不是强权……每个教室里有师生交流台,课堂是师生一起成长的天地。

星光课堂是情趣课堂。

师生在这里快乐工作和学习,课堂师生洋溢的激情,发出的笑声、惊叹声、惊讶声、歌声、争论声,打破旧有的沉闷。

二、多重举措并行,注入课改新活力
落实新课改,学校坚持培训、上课、研究一起上。

“培训”就是校本培训,这是课改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上课”就是根据培训学习后的实际操作,这是课堂教学改建的重点;“研究”就是根据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进行集体研究,这是课改的关键。

1.“送出去”“请进来”培训,让教师“走近”新课改
在这一学年,我们组织学校领导、中层干部、一线教师去北京等地学习各地先进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以此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了解新课程改革的操作模式。

我们请市教研室领导培训学习及一些名师来校讲学,我们听他们解析新课改理念,我们看他们在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通过培训学习,我们更多地了解了新课程改革、了解了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了解了一些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开始“走近”新课程改革。

2.上课,让教师“走进”新课改
邀请听课。

我们要求年轻老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主动邀请老教师听课。

这样可以“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同探讨课堂教学、共同研究新课程改革。

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和生本课堂的理念。

“同课题研讨”。

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对新课改及生本课堂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

尽管同一学科同一课题,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以及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同一课题不同内容的课。

接着,教师参与了教学研讨活动。

这种教研,加强了校际交流合作,促进了两校课堂教学的研究。

我市组织各科优质课评选,
3.研究,让教师“走出”新课改
教学的研究有老师个人的研究、反思,比如“教师论坛”,我们的教研组每周定时开展有学校领导参与的集体教学研讨活动,同时我们也开展校际间的教学研究。

四个共同体。

教学研究让老师们同伴互助,教学研究促进老师们深入思考。

当我们“走出”课堂,研究课堂教学,反思课堂教学,总结课改经验,我们对课改有了更深的认识,它更有利于推动课改的深入开展,带动教学效益的进一步提升。

三、行走在路上,收获课改成果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我们探索出了我们的教学模式,我们的影响在扩大。

行走在课改路上,我们且行且歌,我们收获着艰辛,我们也收获着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