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导学案
水循环导学案

水循环学习目标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要和主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2.学习河流补给类型及特点。
自主学习一、水循环1.概念:指水在地理环境中____________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________和物理________的变化。
2.能量来源:在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的作用下,水在________、海洋和________间通过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3.主要环节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4.类型——————、———————、————————【规律总结】水循环的主要类型及特点5.人类对水循环影响的主要方式增加或减少____________、人工增雨及____________。
6、意义二、河流补给的主要形式:1、降水补给;2、冰川融水补给:3、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4、湖水【课堂检测】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地球上水的状态有()A.液态和固态B.气态和固态C.液态、气态和固态D.液态和气态2、下列地理现象,属于内陆循环的是( )A.长江东流B.台风登陆C.塔里木河的水蒸发D.海水蒸发3、在海陆间循环中,受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A.海洋水的蒸发B.大气水的输送C.大气降水D.地表径流4、循环的意义主要是()A.使陆地淡水得以更新B.使海洋水体更新C.增加陆地水体总量D.减少海洋水体总量5、能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的水循环是()A.陆地循环B.海洋循环C.海陆间大循环D.地表水、地下水互补6、塔里木河的补给主要是()A.大气降水B.地下水C.冰川融水D.湖泊水读下图回答7题:7、在水循环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图中哪个环节施加影响( )A、②B、③C、④D、⑦8、我国河流的枯水期一般出现在冬季,河水流量和水位变化都很小。
3.1 水循环(导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水循环导学案班级:姓名:日期:【教学目标】1、能够从各个环节相互联系的角度,说出水循环的概念2、画出水循环示意图3、列举归纳水循环地理意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各个环节2.教学难点: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研学流程】【学】通过阅读课本P46-P49,标注重点(水循环过程及其地理意义等)(要熟记课本重点知识,加深理解,注意运用)一、水循环的类型及过程1、水循环:水循环是指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环节,(思考:影响各环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水循环的类型类型发生领域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主要环节及示意图特点最重要的类型,又被称为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典例长江流域的水循环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更新陆地淡水资源: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联系起来,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
不同水体以不同的周期自然更新。
2、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由于水循环的存在,在一定时期内,全球的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不会增多,也不会减少,从而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3、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1)物质迁移: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地表径流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水循环成为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2)能量转换:水循环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能起到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4、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自主探究:探究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各环节名称。
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水循环总量最大的是________循环,能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的是________循环,图中A、B、C、D、E之间的循环属于________循环。
3.1水循环—导学案

3.1水循环【知识速递】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和主要环节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发生领域海洋和陆地之间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主要环节及示意图特点典例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降落在海洋上的雨水3、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砂田也谓石田,是用不同粒径的砾石和粗砂覆盖在土壤表面而成,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经过长期生产实践形成的一种世界独有的保护性耕作方法,具有明显的蓄水、保墒、增温、压碱和保持地力作用。
因其起源于甘肃兰州,故也称为兰州砂田、甘肃砂田。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水体更新——促进地球上各种水体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能量交换——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能起着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物质转移——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4)地质作用——塑造地表形态。
三、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降水的因素。
(3)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影响因素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年降水量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植被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地质条件(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蒸发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人类活动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5)影响下渗的因素(6)、海绵城市(如图)四、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量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3.1水循环导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蒸发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下渗城市铺设渗水砖可以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典型举例:城市内涝与海绵城市内涝原因:解决措施:知识点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用铅笔在课本画出相关内容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减少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增加,总量增加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读“海绵城市”与“快排”模式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4.“海绵城市”的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A.水汽输送量减少B.蒸发(腾)量减少C.下渗量减少D.地表径流量减少5.下列措施有利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是()A.路面硬化中推广使用渗水砖B.扩大地下排水管道口径C.城市湖泊底部铺设塑料薄膜D.建设数量众多的摩天大楼6.阅读表格和文字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H湖是一个年轻的湖泊,近几十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水域面积不断变化。
下表为H湖湖水多年平均收入量(降水、入湖径流)和支出量(蒸发)变化(单位:万立方米)时间段湖面降水总量入湖地表径流量入湖地下径流量湖泊蒸发总量1970~1999年2000~2019年注:降水总量指的是降水量与湖面面积的乘积;蒸发总量指的是蒸发量与湖面面积的乘积。
《水循环》导学案

《水循环》导学案一、水圈的构成和水体的分类按分布位置来分:海洋水(比重最大)、陆地水、大气水按水体性质来分:咸水、海水二、水循环1.水循环的定义:是指自然界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气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包括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类型。
水循环类型项目海陆间循环陆地间循环海上内循环下垫面陆地和海面陆地海洋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一部分植物蒸腾和蒸发返回大气,一部分通过地表径流和下渗所形成的地下径流返回海洋。
蒸发、蒸腾、冷凝降水蒸发、冷凝降水3.水循环的意义“调节器”:它调节地球各圈层之间的能量,对全球的水分和热量进行再分配,并影响干湿冷暖等气候要素的变化和组合。
“雕塑家”:它通过侵蚀、搬运、堆积,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
“传送带”:它是地球表面物质迁移的强大动力和主要载体。
通过水循环,海洋不断向陆地输送淡水,补充和更新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从而使水成为一种可再生的资源。
四、河水补给1.定义:河水的来源成为河水补给。
2.河水补给的形式有降水、冰川融化、积雪融化、湖泊水、沼泽水、地下水等(1)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福建闽江)降水是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最重要的补给方式、以降水为主要补给方式的河流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地区,尤其是淮河以南。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与降雨量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多雨期为洪水期,少雨期为枯水期。
河流洪水期多在夏秋季,枯水期多在春冬季。
(2)以冰川融雪补给为主的河流(新疆渭干河)以冰川融水为主要补给方式的河流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内陆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与降雨量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夏季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形成夏汛。
(3)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吉林饮马河)以积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方式的河流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与降雨量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春季气温上升,积雪融化,形成春汛。
高中地理(新教材)《水循环》导学案

第一节水循环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01水圈、□02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03水汽输送、□04降水、下渗、□05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的类型和环节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联系大气圈、水圈、□01岩石圈和生物圈。
2.促进地球上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的□02动态平衡。
3.地球上□03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04地表形态。
5.对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起到吸收、转化和传输的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05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6.影响全球的气候和□06生态,对全球□07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1.判断正误。
(1)海陆间循环携带水量最大。
(×)(2)沙漠地区没有水循环。
(×)2.破坏森林会导致()A.水汽输送减少B.蒸发增多C.下渗减少D.降水增多答案 C解析植被破坏,降水会迅速转化为地表径流,下渗减少。
3.“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
这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答案 B解析“汇入大海的波涛”说明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化为高山的彩虹”说明水循环联系了大气圈。
4.人类可以参与到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提示地表径流,如南水北调、修建水库;降水,如人工降雨;蒸发,如改变地表植被;下渗,如地面硬化等。
任务探究水循环及地理意义我国新疆地区的劳动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创建了一种特殊的引水工程——坎儿井,坎儿井由地下的暗渠和地面上的竖井、明渠、蓄水池组成。
竖井是开挖地下暗渠的通道,暗渠与地下水流向斜交,上游挖至地下含水层,渗溢出来的地下水顺着暗渠沿坡流出地面,明渠将暗渠流出的地下水引入蓄水池,蓄水池起着调蓄灌溉水量的作用。
下图为坎儿井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指出坎儿井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并说明该水循环类型的主要环节。
水循环导学案

2.4《水循环》导学案临城中学武晓蕾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习重点:水循环的过程与意义学习难点: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方法:读图分析、小组讨论学习过程:水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
自然界水体按存在空间分为、、。
水圈的主体是,陆地水的主体是。
一、水循环1.概念: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活动一:读图2--40 大规模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水循环有哪些基本环节?(2)驱动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主要是什么?(3)画一幅水循环示意图?用箭头表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并用文字说明各箭头的主要含义。
(4)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起来?3.按照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可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1):发生在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的水循环。
携带水量最大,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
如未登陆台风降水。
(2):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
是最重要的类型,又称海陆间大循环,它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更新。
(3):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上空的水循环。
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如塔里木河(新疆境内)流域的降水。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得到补充、更新和再生,使水成为洁净的可再生资源。
2、水循环联系四大圈层(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大规模转化和交换。
3、使地表物质得以大规模运动,雕塑多种地表形态。
三、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会产生影响?影响最大的环节是?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小组探究】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课堂练习】1、促进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A 太阳能B 地热能C 潮汐能D 引力能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A 大气降水B 地表径流C 水汽输送D 地下径流3、下列地理事物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A.滚滚东流的长江水B.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C.柴达木盆地的湖泊水D.大西洋上未登陆的飓风4、读图回答(1)填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3.1水循环导学案

3.1《水循环》导学案素养目标1.能绘出“水循环示意图”,并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
2.结合实例,说明影响水循环的因素,增强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重点能绘制示意图并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会分析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难点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问题导学】1.阅读教材P46-47,什么是水循环?分为哪些类型?主要环节有哪些?【重难引学】2.绘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描述其过程。
【习题练学】1、下列地理事物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A.滚滚东流的长江水 B.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C.柴达木盆地的湖泊水 D.大西洋上未登陆的台风下图为城市生物滞留池剖面示意图。
生物滞留池是指在低洼区种有灌木、花草乃至树木的工程设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图中生物滞留池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A.地表径流减少 B.下渗减少C.降水减少 D.水汽输送减少3.推广建设生物滞留池,对城市的影响是()A.降低地下水位 B.减轻城市内涝C.加剧热岛效应 D.解决缺水问题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问题导学】:阅读P48-49教材,试归纳水循环有哪些地理意义,并就其中两点举例说明。
【合作研学】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结合教材p48“活动”图文信息,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下列问题。
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厘米左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
砂田作物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1.分析砂石覆盖层对水的下渗影响。
2.读”砂田和裸田的蒸发量”图,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3.读”4月末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图,比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
【习题练学】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甲、乙、丙三类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A.径流B.下渗C.降水D.植物蒸腾5.对图中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a-b-c-d各环节联系了地球的各个圈层B.b环节为陆地内流区提供大量水汽C.c环节对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有重要意义D.c环节降水总量比e环节大【课后作业】1.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复习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圈里水体的类型;
2.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
3.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4. 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重、难点】
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
【学习方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作图法、分析归纳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预习主题:相互联系的水体(读图分析法)
1.水的存在形式
水圈:由、和液态三种形式的水体构成,是一个但的圈层。
2.水体空间分布:水、水和水。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主题:水循环的过程(讨论法、作图法)
1、概念:地球表面、和固态的水体在、和大气间不断地相互转化和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
2、要求:请各小组展开讨论,通过箭头标出和文字注明水循环的各环节,试描述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并派代表展示。
水循环类型主要环节特点
三、案例分析
分析内容:水循环的意义(分析归纳法)
材料: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河流中段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大部分为厚层黄土覆盖,加之历史上长期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使得高原面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地面缺少植被保护,水土流失日益加剧。
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而当地则形成千沟万壑、地形支离破碎的特殊自然景观。
补充:长江向东注入东海,带来大量营养物质,促进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生长,吸引了大量鱼类,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低纬度地区接受较多的太阳辐射,温度升高,水体吸热蒸发,再通过大气输送,在高纬地区形成降水并放热,所以输送的不仅是水汽,同时也在间接地输送太阳辐射。
归纳概括水循环的意义。
(1)水循环促进,维持全球水的平衡;
(2)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塑造着。
(3)水循环促进和。
【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