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15.《赤壁》选自《樊川诗集注》,作者杜牧,唐朝著名诗人,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16.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名著阅读(一)《红星照耀中国》1.《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D)A.国民革命军北伐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2.《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这是对哪一事件的评价(B)A.五四运动B.红军长征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3.《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B)A.八一三事变B.西安事变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4.1937年,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一经问世,立即轰动世界,畅销海内外,并多次翻译再版。
从此,西方人才开始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5.《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对世界正确了解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历程起到了巨大作用。
6.苏维埃政府实行的对农民最有意义的四项举措是: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
7.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8.名著阅读。
在平原地带天气很热,可是在过大雪山时,这些衣衫单薄、气血不旺的南方战士不习惯于高原气候,冻死不少。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训练三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3)《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北宋文学家。他的词开豪放之先河。他的散文创作成就也很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16.下面不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对彭德怀的印象的一项是()
A.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
B.乐观、豁达、勇敢的精神品质。
C.对有钱人的仇视,据说,如果他还在二百里外的地方,地主士绅都要闻风逃跑,哪怕有南京车队重兵驻守的地方也是如此,因为他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8.《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____________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己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____________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答案】纪实西北革命根据地
【解析】
5.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提到他所在的地方把螳螂称作。
【答案】祈祷上帝之虫
【解析】
【详解】
《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但面孔却十分和善,不故作深刻,深入浅出,没有干巴巴的学究气,没有学术著作的晦涩枯燥与一本正经,“没有充满言之无物的公式、一知半解的瞎扯,而是准确地描述观察到的事实,一点儿不多,一点儿不少。”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提到他所在的地方把螳螂称作“祈祷上帝之虫”。
A.《三峡》————郦道元————北魏————《水经注》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学常识及名著导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学常识及名著导读文学常识1.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从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6 年他逝世的二十几年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2.“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新闻有及时性、真实性、准确性三个特点,其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
3.《藤野先生》的作者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曾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4.列夫·托尔斯泰是19 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思想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5.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曾获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三作家》《罗曼·罗兰》等。
6.《三峡》一文的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
7.《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作者是苏轼,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8.《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中的诗眼是“直”“圆”。
这首诗的作者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人称“诗佛”。
苏轼评价其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合称“李杜”。
10.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诗王”之称。
11.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散文代表作品有《背影》《荷塘月色》《绿》《春》等。
12.《白杨礼赞》的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二)《昆虫记》
1.《昆虫记》曾获得___诺__贝__尔__奖__提__名____,它的作者法 布尔被誉为“__昆__虫__界__的__荷__马___”。
2.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的小说,塑造了闰土、孔乙己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 象,这些人物形象至今仍有着顽强的艺术生命力。 B.“说”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内容多含颂扬、鉴戒之意。 C.高尔基的《童年》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描述了作者一段沉重 的童年往事,感情基调严肃低沉,但通过“阿廖沙”的眼光 描述出来,作品又不乏天真烂漫的色彩。 D.《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弟子共同编著 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出自其中。
4.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它们身体鼓鼓的,像半粒豌豆,鞘翅光滑或有绒毛,
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红色、黄色 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鞘翅却是黄色、红色或 棕色的,没有斑点,这些鲜艳的颜色具有警戒的作用, 可以吓退天敌。 (1)这段文字主要描写的对象是__瓢__虫____。
【点拨】B项表述的是“铭”这种文体。 【答案】B
3.[2018•广州]经营二手图书的张伯要为自己的书店选一副对联,下列 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A.上联:锦绣成文,原非我有 下联:琳琅满架,惟待人求 B.上联:远求海外珍本 下联:精印人间好书 C.上联:楚辞汉赋,江山何磅礴 下联:夏鼎周钟,金石足光辉 D.上联:不是本店铺,扁鹊难医微恙 下联:若非此效药,华佗无奈小虫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知识点期末专题复习:文学常识

专题二文学常识第1课《消息二则》《新闻两则》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第3课《“飞天”凌空》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它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
第4课《一着惊海天》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
通讯的分类: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
第5课《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新闻评论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作者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观点。
简单地说,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者几件事情、几个问题。
新闻评论一般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和思想性的特点。
第6课《藤野先生》《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代表作小说集《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散文集《朝花夕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1.一篇新闻可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其中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2.《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是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3.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其作品深刻地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
4.《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
5.《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宋代文学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这派代表,并称“苏辛”。
6.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
7.王维,字摩诘,盛唐诗人的代表,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有“诗佛”之称。
王维擅书画,亦通音律,多才多艺。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有《王摩诘文集》等传世。
8.《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二人并称“元白”;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并称“刘白”。
有《白氏长庆集》。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9.《背影》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10.《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著有童话故事《稻草人》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
11.《〈孟子〉二章》的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后人以“孔孟”并提,被称为“亚圣”。
12.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朝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学常识】专题复习及精练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学常识】专题复习第二单元1.《藤野先生》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专集。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2.《回忆我的母亲》作者朱德,字玉玠,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3.《列夫·托尔斯泰》作者茨威格,奥地利作家,评论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
作品有小说《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传记《三作家》《罗曼·罗兰》等。
4.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第三单元1.《三峡》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撰写《水经注》四十卷。
《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道教思想家,有《陶隐居集》。
3.《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文、书、画俱佳,“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与文学成就也很高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被称为“三苏”。
4.《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本文选自《吴均集校注》。
第四单元1.《背影》,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
2.《白杨礼赞》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
3.严文井,现代作家,儿童文学家。
4.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5.《昆明的雨》作者汪曾祺,现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纪事》等。
名著阅读-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全册知识梳理及过关训练.pdf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复习知识梳理(原卷版)名著阅读班级姓名完成情况一、部编版八年上册指定阅读应考的名著1.《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斯诺)2.《昆虫记》(作者:法布尔)二、实战过关练习(一)《红星照耀中国》本书(原名《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由于斯诺在西北红色区域的冒险中引起的激情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他用了后半生的几乎全部精力,对中国问题作继续的探索和报道。
《西行漫记》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该书不断地再版和重印,教育了千百万读者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使它成为享有盛誉,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
一、简答题1、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四项举措:2、在来到中国进行国际援助的众多国际友人中最杰出的三位美国记者是谁?他们记录中国历史的著作是什么?3、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三个条件是什么?4、简要叙述红军长征的经过。
5、简述《西行漫记》一书中斯诺的彭德怀印象?6、红军的 11 项纪律有哪些?7、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什么?(也是红军游击战的口号)8、斯诺出发去中国前做了什么预防准备工作?9、为什么《西行漫记》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10、《西行漫记》全书共 12 篇,请罗列出其主要内容包括哪些?11、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12、斯诺认为“毛主席及其指挥下的红军之所以能克服重重困难,杀出一条血路胜利到达陕北”的原因是什么?13、斯诺第一次由周恩来引见毛泽东之后,对毛泽东的第一印象是什么?14、中国红军服从并遵守一个统一的纲领是什么?15、 1927-1937 年的十年历史充分证明了共产党的什么论点?16、在井刚山时的“三项纪律”是什么?17、1928 年,毛泽东针对部队存在的问题又添了八项是什么?,18、中国人民消耗和打败日军的主要条件是什么?19、红军在“第一次围剿”开始时创造了哪些条件才得到这次胜利的?20、蒋介石对红军进行了几次“围剿” ,战绩如何?21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时间是哪年到哪年?政治基础是什么?22、简述西安事变的过程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一、文学常识1.一篇新闻可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其中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2.《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是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3.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其作品深刻地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
4.《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
5.《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宋代文学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这派代表,并称“苏辛”。
6.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
7.王维,字摩诘,盛唐诗人的代表,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有“诗佛”之称。
王维擅书画,亦通音律,多才多艺。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有《王摩诘文集》等传世。
8.《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二人并称“元白”;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并称“刘白”。
有《白氏长庆集》。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9.《背影》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10.《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著有童话故事《稻草人》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
11.《〈孟子〉二章》的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后人以“孔孟”并提,被称为“亚圣”。
12.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朝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13.陶渊明,东晋诗人、辞赋家。
名潜,字元亮。
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
1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15.《赤壁》选自《樊川诗集注》,作者杜牧,唐朝著名诗人,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16.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名著阅读(一)《红星照耀中国》1.《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文中的“大迁移”是指(D)A.国民革命军北伐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2.《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这是对哪一事件的评价(B)A.五四运动B.红军长征C.北伐战争D.抗日战争3.《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B)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4.1937年,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一经问世,立即轰动世界,畅销海内外,并多次翻译再版。
从此,西方人才开始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5.《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对世界正确了解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历程起到了巨大作用。
6.苏维埃政府实行的对农民最有意义的四项举措是:重新分配土地,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
7.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8.名著阅读。
在平原地带天气很热,可是在过大雪山时,这些衣衫单薄、气血不旺的南方战士不习惯于高原气候,冻死不少。
更难的是爬荒凉的炮铜岗,他们可以说是自己铺出一条路出来的,一路砍伐长竹,在齐胸深的泥淖上铺出一条曲折的路来。
毛泽东告诉我:“在这个山峰上,有一个军团死掉了三分之二的驮畜。
成百上千的战士倒下去就没有再起来。
”(1)上面文段选自作品《红星照耀中国》,文中的“我”指的是埃德加·斯诺。
(2)选取这部作品中的一个主要人物,说出其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示例】毛泽东,具有强烈的爱国心和责任感,具有不懈进取的奋斗意识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具有大公无私、纯朴善良、爱憎分明的性格……(回答合理即可)9.名著阅读。
我的抗议行动的效果,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这次“罢课”胜利了。
我家分成两“党”。
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
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
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
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
凡是明显的感情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都批评,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
(1)选段主要写的是毛泽东回忆他童年与私塾老师,与他父亲的斗争。
(2)这段文字语言幽默风趣,让人看了忍俊不禁。
从中可以看出童年的毛泽东具有怎样的特点?从中可以看出童年的毛泽东就有一种叛逆心理,懂得通过斗争和反抗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昆虫记》1.《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被誉为(A)A.昆虫界的荷马B.昆虫界的圣人C.昆虫至圣D.昆虫界的托尔斯泰2.《昆虫记》曾获得(B)A.普利策奖B.诺贝尔奖提名C.安徒生奖D.诺贝尔奖3.《昆虫记》中描写了许多昆虫,下列不属于书中的动物的一项是(D)A.象鼻虫、蟋蟀B.蜘蛛、蜜蜂C.螳螂、蝎子D.骆驼、恐龙4.《昆虫记》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鲁迅把它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的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蝉在地下潜伏4年才能钻出地面,只能在阳光下活5个多星期;蟋蟀善建巢穴,管理家务;蜘蛛善于捕食、织网;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切叶蜂可以不用任何工具“剪”下圆叶片做巢穴盖子。
5.《昆虫记》中,法布尔不但仔细观察食粪虫劳动的过程,而且不无爱怜的称这些食粪虫为清道夫。
他还称赞黄蜂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它们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6.法布尔的《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外,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7.名著阅读。
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A】,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跑了过来。
……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好像帆船一样。
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
(1)【A】指的是蝗虫。
(2)本选段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螳螂准备捕食蝗虫时的动作,生动地表现了螳螂机警从容的特点。
8.名著阅读。
它们身体鼓鼓的,像半粒豌豆,鞘翅光滑或有绒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红色或黄色的斑纹,或红色、黄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纹,但有些鞘翅却是黄色、红色或棕色的,没有斑点,这些鲜艳的颜色具有警戒的作用,可以吓退天敌。
(1)这段文字主要描写的对象是瓢虫。
(2)《昆虫记》是公认的文学经典,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
《昆虫记》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如,把瓢虫鼓鼓的身体比喻为“半粒豌豆”,生动形象;对瓢虫鞘翅颜色的描写,细致入微;“吓退”一词对其颜色作用的描写更是充满幽默感。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快看啊!这里有一种会缝纫的蜜蜂。
它剥下开有黄花的刺桐的网状线,采集了一团填充的东西,很骄傲地用它的腮带走了。
它准备到地下,用采来的这团东西储藏蜜和卵。
那里是一群切叶蜂,在它们的身躯下面,带着黑色的,白色的,或者血红色的,切割用的毛刷,它们打算到邻近的小树林中,把树叶子割成圆形的小片用来包裹它们的收获品。
此段文字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主要讲述的是会缝纫的蜜蜂把叶子割成小片包裹收获品的过程。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最后,这个庞大的大家庭消失了。
这些小蛛纷纷被飘浮的丝带到各个地方。
原来背着一群孩子的荣耀的A变成了孤老。
【乙】B有着十分美丽而动人的身材,非常聪明的头脑,还有一点应该注意的就是它那种非常奇怪的窠巢。
但是,知道这种小昆虫的人却是很少的。
甚至有的时候,它们住在某一家人的火炉的旁边,但是,这户人家竟然都对这个小邻居一无所知。
(1)选段中的A、B所指的两种昆虫分别是狼蛛(狼蛛母蛛)、舍腰蜂。
(2)【甲】段中A的显著特征是什么?平时过着游猎生活,嗜杀成性,但抚养子女却体贴入微。
(3)【乙】段中为什么对于B这个小邻居,这户人家竟一无所知?因为它有着安静且平和的本性,居住得十分隐蔽,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