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身体构造和功能

合集下载

认识昆虫的内外部构造和生活习性

认识昆虫的内外部构造和生活习性

进化:昆虫的胸部结构随着进化而不断变化,不同种类的昆虫有着不同的胸部结构,反映了它们不同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策略。
昆虫的腹部
腹部对于昆虫生存的重要性:是昆虫进行呼吸、排泄、生殖等生理功能的重要部位
腹部的运动方式: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来移动
腹部的基本结构:节片、气孔、腹管等
昆虫腹部的作用:储存器官、生殖器官等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昆虫的内部和外部构造以及生活习性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标题
02
昆虫的外部构造
03
昆虫的内部构造
04
昆虫的生活习性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昆虫的外部构造
昆虫的头部
触角:感知外界环境,寻找食物和配偶
复眼:多只小眼组成,可同时感知多个方向
口器:咀嚼或刺吸食物,适应不同食物类型
感觉器官:如触角和复眼,感知外界刺激和变化
昆虫的胸部
结构:昆虫的胸部由三对腿、一对触角和一对翅膀组成,是昆虫的主要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所在。
功能:昆虫的胸部能够支撑身体、移动位置、寻找食物和逃避天敌等。
特点:昆虫的胸部结构简单,但功能齐全,是昆虫适应环境的重要特征之一。
昆虫的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液组成,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
昆虫的心脏是一个由多个心室组成的封闭式循环系统,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泵至全身。
血液在昆虫体内循环的同时,也负责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等排出体外。
昆虫的循环系统对于其生命活动至关重要,是维持生命和进行各种生理功能的基础。
排泄系统
排泄系统的组成:昆虫的排泄系统由马氏管、直肠和肛门组成。
添加标题
昆虫的消化系统能够高效地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为其生长发育提供能量和营养。

植物保护学(高教版)教案:第四章昆虫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植物保护学(高教版)教案:第四章昆虫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植物保护学教案第四章:昆虫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一、昆虫纲的特征:1、体分为头、胸、腹3个体段;2、头部有1对触角,1对复眼,有的还有1-3个单眼。

3、胸部有6足4翅。

4、腹部由10节左右组成,末端有外生殖器。

二、昆虫的触角:1、基本结构:柄节、梗节、鞭节。

2、触角类型:刚毛状、线状、念珠状、锯齿状、棒状、锤状、双栉状、具芒状、鳃叶状、环毛状。

三、昆虫的口器:类型:咀嚼式(蝗虫)、虹吸式(蝶、蛾)、刺吸式(蚜虫、蝉)、舐吸式(蝇)、锉吸式(蓟马)。

四、昆虫的胸部:由前胸、中胸和后胸3个体节组成,各胸节侧板上着生1对足,分别为前足、中足和后足,中、后胸上各有1对翅,分别为前翅和后翅。

1、胸足的构造: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爪。

2、足的类型:步行足(步行虫)、跳跃足(蝗虫后足)、捕捉足(螳螂前足)、开掘足(蝼虫右前足)、游泳足(龙虱足)、抱握足(雄龙虱足)、携粉足(蜜蜂后足)。

五、体壁的构造与功能:1、表皮层:1)上表皮:是具有通透性的屏障,体壁皮肤作用就是由上表皮表现出来。

2)外表皮:体壁外骨骼作用主要由外表皮表现出来。

3)内表皮:最厚;使表皮层具有特殊的弯曲和伸展性能,并表现一定亲水能力。

2、皮细胞层:能向外分生表皮,修补体壁的伤口。

3、底膜:具有选择通透性,能使血液中的部分化学物质和激素进入皮细胞。

六、昆虫的内部器官和功能1、消化系统:包括一条自口至肛门,纵贯于血腔中央的消化道。

摄取、运送、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

2、排泄系统:马氏管:从血淋巴中吸收含氮代谢废物,再经肠道与食物残渣一同排出。

3、呼吸系统:由气门和气管组成。

气管分布到各组织的细胞间和细胞内,把氧气直接送到身体各部分,同时把各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气门排出。

第五章昆虫的发育和行为一、昆虫的繁殖方式1、两性生殖:必须经过雌雄两性交配,精子与卵子结合后,由雌虫将受精卵排出体外并发育成一个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孤雌生殖:指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昆虫的内部器官与功能

昆虫的内部器官与功能

肛门等部分。
后肠前端外着生马氏管,内面常特化成幽门区域。 后肠的主要功能是排除食物残渣,从食物残渣中吸
收水分和无机盐类,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4.消化道的变化 种类、习性、食性及食物来源不同,消化道的结构也 有差异,但其基本构造是一致的。 吸食液体的昆虫,中肠为三部分,末段弯向前方与前 段相贴接,包藏于由结缔组织形成特殊的滤室filtration chamber 中,食物中的多余水分、糖分和无用物质直接从 滤室送到后肠,排出体外(即蜜露) 。
担任这一功能的器官总称为排泄系统,包括体壁及
其特化结构、气管系统、马氏管、脂肪体等,其中相当 于高等动物肾的器官为马氏管。
1. 马氏管malpighian tubules 马氏管是着生与消化 道中、后肠交界外的管状
结构。直接浸浴在血液中,
吸收尿酸等含氮代谢废物, 将其送入后肠、经肛门排 出体外。
2. 其他排泄器官的排泄物
三、体壁的衍生物
非细胞表皮突 由体壁向外突出或向内凹入所形成的
各种突起、点刻等外长物。
单细胞附器
皮细胞层在特定的部位由1个细胞特化为的
各种毛、鳞片、腺体等。
多细胞附器
为皮细胞层在某些

特定的部位由多个细胞特化为各种脊、
刺Spines、矩Spurs、腺体等。

毒毛
开口于体腔外的腺体能分泌:
唾液---唾腺 丝----丝腺(家蚕等) 蜡----蜡腺(白蜡蚧、紫胶蚧、盾蚧等)
半翅目、同翅目昆虫的滤室,以蜜露的方式滤除消化道中的多余物。
二 、呼吸与循环系统
(一)呼吸系统
昆虫的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由气门和气 管系统所组成,担负输送氧气到需氧组织、从虫体内 排除CO2的功能,而血液无运输氧气的作用。 虫体的结构、生活习性、环境、虫态、演化程度 与其呼吸方式的变异有关,但其呼吸作用即物理呼吸 (气体交换)和呼吸代谢的基本方式是一致的。

昆虫的内部结构及生理

昆虫的内部结构及生理
分泌泡沫和粘液:如沫蝉的若虫 分泌石灰质:如竹节虫、天牛幼虫
四、昆虫的呼吸系统
体壁呼吸
气管鳃呼吸
气膜呼吸
气管呼吸
气管系统 气门 气管主干 气管分支(+气囊) 微气管
五、内分泌系统
中枢神经分泌细胞
心侧体 咽侧体 前胸腺
六、昆虫的神经系统
七、昆虫的生殖系统
围鞘 睾丸管
▪ 膜翅目:由腹产卵瓣和内产卵瓣组成,背产卵 瓣宽大而凹陷,形成产卵鞘用以包藏产卵器。
▪ 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不具备由附肢特化的 产卵器,只是腹部后端的几个体节逐渐变细,并
套接在一起,成为产卵时可以伸长的伪产卵器。
三、昆虫的外生殖器
2、雄性外生殖器 雄性外生殖器基本构造
阳具:腹部第9节腹板以后的节间膜上的外长物, 由阳茎、阳茎基组成。阳茎基上常变异产生各种 突起,如阳茎上叶、阳茎下叶、阳茎侧叶。
抱握器:腹部第9节的附肢,由腹部第9节的刺突形 成,也可由肢基片和刺突联合形成。为属与近缘 种鉴定不可缺少的重要特征之一。
三、昆虫的外生殖器
雄性外生殖器的类型
① 直翅目:由阳茎基背片和阳具复合体两部分组成,无抱握器。
② 同翅目:由发达的阳具端和较长的阳具基 组成。
③ 鞘翅目:只有阳具而无抱握器。阳具分为 阳茎基和阳茎,阳茎基由1个基片和成对 的阳茎侧叶组成,阳茎通常为1骨化而弯 曲的管状构造。
④ 膜翅目:无抱握器,只有发达的阳具。
⑤ 鳞翅目: “U”形基腹弧由第9节腹板特化而来, 内折形成囊形突;背兜具有爪形突和鄂形突。
背兜
阳茎 囊形突基腹弧
爪形突 鄂形突 抱器腹抱突握器
节两侧各有1对气门 生殖节:♀,8-9节;♂,9节 生殖后节:10-11节组成,11节一般称为臀节,着

昆虫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昆虫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大的体积和新的生理功能。
变态:昆虫在生长和发育 过程中会经历从卵、幼虫、 蛹到成虫的变态过程,不 同阶段的形态、生理和生
态特征都有所不同。
生殖:成虫阶段主要负责繁殖 后代,通过交配、产卵等方式
传递遗传信息,延续种群。
繁殖与生殖方式
迁飞与扩散
昆虫迁飞的概念: 昆虫因繁殖、觅 食、气候变化等 多种原因而进行 的大规模长距离 迁移现象。
种类:长触角、短触 角、羽状触角等
复眼
定义:复眼是由多个小眼组成的视觉器官 功能:复眼能够感知物体的移动、颜色和亮度等 位置:复眼通常位于昆虫的头部 特点:复眼结构简单,但功能强大,能够为昆虫提供广阔的视野和敏锐的视觉感知能力
口器感觉器官
触角:触角上长有许多感 觉器官,可以感知气味、
温度、湿度等。
听觉神经:昆虫的听觉神经可 以传递触角或鼓膜感知到的声 音信号到大脑
声音定位:一些昆虫能够通过 比较来自不同方向的声音强度 来定位声源
昆虫的生理功 能
代谢与排泄
昆虫的代谢方式主要是有氧呼 吸和无氧呼吸,通过呼吸系统 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昆虫的排泄系统主要通过马氏 管完成,负责排除多余的盐分、 尿素等废物。
昆虫的形态结构与 功能
汇报人:XX
目录
01 单击此处添加目录标题内容 03 昆虫的内部器官 05 昆虫的生理功能
02 昆虫的外部形态 04 昆虫的感觉器官 06 昆虫的行为习性
添加章节标题
昆虫的外部形 态
昆虫的头部结构
触角:感知外界环 境,具有触觉、嗅 觉和味觉功能。
复眼:由多个小眼 组成,能够感知光 线和色彩,具有视 觉功能。
了解昆虫的胸部结构对于研 究昆虫的生态和进化具有重

第二章 昆虫的内部器官和功能

第二章 昆虫的内部器官和功能

六、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昆虫的神经系统来源于外胚层,它联系着体 表面和体内各种感觉器官和反应器。感觉器 官接受内外刺激而产生冲动,由神经系统将 冲动传递到肌肉、腺体等反应器官,从而起 收缩和分泌活动,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要求。
1、神经系统的构造和类型 昆虫的神经系统是由许多神经细胞扩其发 出的神经所组成。每个神经细胞及其分支称神 经原。神经细胞分出的主支为轴状突,轴状突 再分出的支为侧支。轴状突及其侧支的顶端发 生的树状细支,称湍丛。在细胞四周发生的小 树状公支,称为树状支。
B、心脏 是背血管生段连续膨大部分。大多位于腹腔, 有的则延伸到胸腔内。每个膨大的部分即为1 个心室。心室的数目因种而异,一般为4个, 多则11个(如蜚蠊)。第个心室皆有1对心门, 位于心室的中部或末端,孔口垂直或华侨,它 是血液进入心脏的开口。心门的内缘向内折入, 形成心门瓣,当心室收缩时心室后的心门瓣将 心门掩闭,使血液向心脏箭端流动,而不至于 从心门流回体腔。昆虫的心脏病常驻以放射状、 扇形的横纹翼肌联接和固定在附近的组织上。
二、消化系统
昆虫的消化道是1根很不对称的管道,前端开 口于口前的基部,后端终止于体躯的末节。 根据其发生来源和功能的不同,消化道分为 前肠、中肠和后肠3部分。
1.前肠(Foregut) 前肠从口开始,经由咽喉、 食道、嗉囊,终止于前胃,而以伸入中肠前 端的贲门瓣与中肠分界。 前肠是由胚胎时期 的外胚层内陷而成的,因此其组织结构与体 壁很相似,由内向外依次他为内膜(Intima)、 肠壁细胞层(epithelium)、底膜(basement)、 纵肌(longitudinal muscles)、环肌(cirular muscles)和围膜(peritoneal membrane)6层。
2、气门的构造及形式 昆虫的气门是体壁内陷的开口。气管在体 壁上的开口——称气门。 常见有下例5种形式; ①.全气门式 胸部二对,腹部八对,例蝗虫 ②.两端气门式: 只有胸部有一对和腹部末节 有一对气门,如双翅目蝇类的幼虫。

昆虫的身体构造和功能(共97张PPT)

昆虫的身体构造和功能(共97张PPT)
马蜂刺蜇人的武器。 实蝇、家蝇、毒蛾——腹末数节组成“产卵器〞。
姬 蜂
蟋蟀

树蜂
桔实蝇
姬蜂腹端特化的产卵器 胡蜂腹端特化的产卵器
鞘翅目腹端(产卵器退化)
蟋蟀腹端的尾须
螽斯腹端特化的产卵器
腹部根本特征
革翅目腹端特化的尾须
灶马马刀状的产卵器 产卵器的不同形态,为了解昆虫产卵的方式和习性提供帮助。
姬蜂针管状的产卵 器
▪ 常见的种类有:直翅目的成虫、假设虫,如蝗虫;鞘 翅目的成虫、幼虫,如天牛、金龟子等;鳞翅目的幼 虫,如刺蛾、蓑蛾等;膜翅目的幼虫,如叶蜂等。
▪ 使用药剂类型:胃毒剂、触杀剂、微生物农药。
缺刻、开天窗
缺 刻、 开
天 窗
钻蛀性
钻蛀性
缺刻、空孔、开天窗
潜叶性
2.刺吸式口器
构造:
蝉的刺吸式口器
口 针
围的区域。
脉序
昆虫翅的两层薄膜之间还常有纵横行走向 的翅脉。翅脉在翅面上的分布形式称为脉 序或脉相。脉序在不同种类间变化很大, 常作为分类的依据。
2〕模式脉相:翅面在有气管的部位加厚, 就形成了昆虫的翅脉。翅脉的主要作用是 加固翅膜。其分支与排列形式称为脉序或 脉相。昆虫的脉序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还可以通过脉序的比较追溯昆虫的演化关 系。
C
A
B
D
昆虫触角类型
I E
F
J
H
K
昆虫触角类型
〔四〕昆虫的眼
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在昆虫的取食、栖 息、繁殖、避敌、决定行动方向等各种活 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昆虫的眼有两种:
1.复眼:1对,位于头的两侧,是由1至多个小眼 集合形成,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 2.单眼:一般有3个,但也有1~2个或者无单眼的。

昆虫的节肢结构和功能

昆虫的节肢结构和功能

生殖系统
03
部分节肢结构与生殖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如雄性昆虫的交配
器官。
结构与功能在昆虫生存中的意义
适应环境
昆虫的节肢结构和功能使其能够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的环境,如逃 避天敌、寻找食物和配偶等。
提高生存能力
节肢结构和功能的优化有助于提高昆虫的生存能力,如提高运动 速度、增强防御能力等。
促进物种繁衍
部分节肢结构与生殖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有助于昆虫完成生殖 过程,促进物种的繁衍。
缨翅
边缘有许多细长缨毛的翅膀,主要 用于平衡身体,如蓟马。
04
04
昆虫腹部节肢结构与功能
腹部基本结构
腹节
昆虫腹部由多个腹节组成 ,连接胸部和尾部,是昆 虫的主要部分之一。
腹膜
覆盖在腹节表面的薄膜, 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保护内部器官。
腹神经索
位于腹部中央,是昆虫神 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负责传递和处理各种感觉 和运动信息。
氧气直接输送到细胞。
气孔
位于昆虫体壁上的开口,是气管 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 。通过气孔的开关调节,昆虫可 以控制体内气体的流动和交换。
呼吸作用
昆虫通过呼吸作用将氧气转化为 能量,维持生命活动。呼吸过程 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气管系统
和气孔排出体外。
05
昆虫节肢结构的适应性与 进化
对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THANK YOU
感谢观看
特点
昆虫的节肢结构赋予它们高度的 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其能够在各 种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昆虫节肢结构的重要性
运动能力
节肢结构使得昆虫能够利用附肢 进行爬行、跳跃、飞行等多种运 动方式,从而适应不同的生活环
境。
感觉器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使用药剂类型:胃毒剂、触杀剂、微生物农药。
天缺 窗刻
、 空 孔 、 开
缺 窗缺
刻刻
、、 开开 天天 窗
钻蛀性 钻蛀性
性潜 叶
2.刺吸式口器
构造:
蝉的刺吸式口器
口 针
刺吸式口器
口 针 口 针
刺吸 式口器
刺吸式口器 各部分解图
刺吸式口器危害状:
1. 失绿斑点:在叶面上形成各种失绿褪色斑点, 严重时黄化。
著的特化现象,是最常见的胸足类型,但在功能 上仍表现出一些差异。如步甲
B:跳跃足:腿节特别发达,胫节健壮,用于
跳跃。如蝗虫
C:开掘足:胫节和跗节常宽扁,外缘具齿,
适于开挖。如蝼蛄和金龟子前足
D:捕捉足;基节常特别延长,腿节和胫节的
相对面上有齿,而形成一个捕捉构造。如螳螂前

a
48
a
49
a
50
螳螂捕捉足
a
51
蝼蛄开掘足
a
52
E:携粉足:后足胫节宽扁,两侧有长毛,构成 携带花粉的花粉篮;基跗节长扁,内侧约有10 排毛刷,用以梳集花粉,叫花粉刷。如蜜蜂的 后足
第二章 昆虫的体躯构造和功能
第一节 昆虫的头部
一、昆虫的头部
头部是体躯最前面的一个体段,一般 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感觉器官──复 眼、单眼及触角和取食器官──口器。 因此,头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a
4
(一)昆虫头部的基本构造
单眼
复眼
触角
单眼
(二)昆虫的头式
根据头的纵轴与身 体纵轴的夹角不同, 分为下口式、前口 式和后口式三种头 式
6. 刮吸式口器:虻等 吸血昆虫。
7. 嚼吸式:蜜蜂等昆 虫兼有咀嚼和吸收两 种功能。
家蝇 蜜蜂
二、昆虫胸部
胸部由三个体节组成: 前胸、中胸和后胸,其
上各具一对足,分别称 为前足、中足和后足。 大多数在中胸及后胸各 具一对翅,分别称为前 翅和后翅。 翅与足是运动器官,因 而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 心。
的液体物质。
3. 嚼吸式(蜜蜂):兼食固体和液体两种食物。
1.咀嚼式口器
是昆虫最基本、最
原始的口器类型。
所有别的口器类型
都是由咀嚼式口器
演化而来。
基本构造:
上唇,上颚,下颚,
下唇及舌五部分组成。
取食固体食物
蝗虫的咀嚼式口器
1.上唇 2、3.上颚 4、5.下颚 6.下唇 7.舌
蝗虫咀嚼式口器图
a

15
3.昆虫触角形状 常见的有 :
1.刚毛状;2.丝状; 3.念珠状; 4.锯齿状;(叩头甲) 5.栉齿状;(雄豆芫菁) 6.羽毛状; 7.膝状;8.具芒状; 9.环毛状;(雄蚊) 10.球杆状; 11.锤状;12.鳃片状;
a
17
昆虫触角类型
C A
B
D
a
18
昆虫触角类型
(一)胸足的构造和类型
1. 胸足的构造
成虫的胸足一般分为6节,由基部向端部依次称为基节、 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各节间由膜相连接, 是各节活动的部位。
2. 胸足的类型
胸足的本能是运动,因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特化 为许多类型,各具不同形态和功能。
a
47
胸足的类型和功能
A:步行足:一般较细长,适于行走,没有显
咀嚼 式口器
▪ 危害状:典型的危害症状是造成各种形式的机械损 伤。
▪ 1.食叶性:开天窗、缺刻、孔洞,或将叶肉吃去,仅留网状 叶脉,或全部吃光。
▪ 2. 卷叶性:将叶片卷起,然后藏匿其中危害。
▪ 3. 潜叶性:断根或断茎,枯死,吐丝、卷叶、缀叶等。
▪ 4. 钻蛀性:钻蛀根、茎、果等。
▪ 常见的种类有:直翅目的成虫、若虫,如蝗虫;鞘翅目的成 虫、幼虫,如天牛、金龟子等;鳞翅目的幼虫,如刺蛾、蓑 蛾等;膜翅目的幼虫,如叶蜂等。
(1)线状:除基部两节稍粗大外,其余各节 大小相似,相连成细丝状,如蝗虫、蟋蟀 (2)念珠状:鞭节各节近似圆珠形,大小相 似,相连如串珠,如白蚁
a
14
(3)锯齿状:鞭节各节近似三角形,向一侧做齿状 突出,形似锯条,如锯天牛、叩头甲等 (4)羽状:鞭节各节向两侧作细枝状突出,形似鸟 羽,如蛾类 (5)棒状:基部各节细长如杆,端部数节逐渐膨大, 整体形似棍棒,如蝶类 (6)锤状:基部各节细长如杆,端部数节突然膨大 似锤,如皮蠹 (7)环毛状:鞭节各节都具有1圈细毛,愈近基部 的毛越长,如雄蚊
常见昆虫:蛾蝶类成虫,吸收植物 体表面的花蜜等生活,一般不危害 植物,但其幼虫常常为害虫。
器虹 吸 式 口
(3)虹吸式口器

a
复眼 下唇须
41
4. 锉吸式口器
为蓟马昆虫所特有,其特点为 上鄂口针较粗大,是主要的穿 刺工具,两下鄂口针组成食物 道,舌与下唇口针组成唾液道。
蓟马成虫
5. 舐吸式口器 该类口器为家蝇所特 有。上下鄂均退化, 下 唇特化为短小喙, 端部膨大成唇瓣,能 吸吮液体或微粒状固 体食物。
复眼(家蝇)
a
24
a
25
(五)昆虫的口器
昆虫的取食器官。昆虫因食性和取食方式的不同,口 器构造不同。分三大类型。
1. 咀嚼式(蝗虫):取食固体食物; 2. 吸收式(蚜、螨、蚧等)取食液体食物;
吸收式口器按其取食方式又可分为: 刺吸式(蚜虫)、锉吸式(蓟马):将口器刺入植物或动
物组织内部取食; 虹吸式(蛾蝶)、舐吸式(蝇类):吸食暴露在物体表面
下口式
a
10
前口式(虎甲)
a
11
后口式
a
12
(三)触角
1.结构:由许多环节组成。
柄节:基部一节; 梗节:第二节; 鞭节:以后的各节。
2.功能:表面有许多感觉器,具嗅觉和触觉的功能, 是昆虫重要的感觉器官,昆虫借以觅食和寻找配偶。
触角的类型:触角的形状随昆虫的种类和性
别而发生变化。其主要变化在于鞭节,常见 的形状按其形状分成以下类型:
2. 畸形:叶片卷曲、皱缩等。
3. 虫瘿:如榆瘿蚜与桃瘤蚜的危害状。
4. 传播病毒病:如常见昆虫:蚜、螨、蚧、粉虱、 叶蝉、网蝽、木虱、蝉、蜡蝉等。
使用药剂类型:内吸剂、触杀剂、熏蒸剂和生物制 剂。
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危害状
畸 形
褪 色
虫 瘿
a
37
失绿黄斑
曲叶 片 卷
虫瘿
叶皱畸形
3.虹吸式口器
I E
F J
H
a
K
19
昆虫触角类型
a
20
(四)昆虫的眼
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在昆虫的取食、 栖息、繁殖、避敌、决定行动方向等各 种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昆虫的眼有两种:
1.复眼:1对,位于头的两侧,是由1至多个小 眼集合形成,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
2.单眼:一般有3个,但也有1~2个或者无单眼 的。单眼只能分辨光线强弱和方向,不能分辨物 体和颜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