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体躯的构造与功能

合集下载

第一章昆虫体躯构造及功能汇总

第一章昆虫体躯构造及功能汇总

第一章昆虫体躯构造及功能一、昆虫在动物界中的地位世界上已知动物:150万种:按进化程度,由低级到高级分成:原生,海绵,腔肠,扁形,圆形,环形,节肢,软体,拟软体,毛鄂,棘皮和脊索等12门动物。

节肢动物门为最大的一门,由水生到陆生,现存节肢动物是从古生代寒武纪55000万年前的节肢动物进化而来。

(一)、节肢动物门的特征(1)体躯明显分节,并集聚为体段,左右对称,许多体节上有成对的分肢的附肢。

(2)整个体躯被有含几丁质的外骨胳。

(3)体腔就是血腔。

(4)消化道为于体中央。

(5)循环系统为于体背。

(6)神经系统为于腹面。

(二)、昆虫纲的特征(1)体躯分头、胸、腹三段(2)头部有触角1对、复眼1对单眼1~3个,口器附肢3对(上、下鄂,下唇)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3)胸部具有3对胸足,有翅1~2对,是运动中心。

(4)腹部是内脏和生殖的中心,腹部末端有尾须和生殖器(5)昆虫的一生还要经过一系列变态二、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昆虫在地球上的历史至少已经有3亿5千万年而人类距今不过1百万年世界上已知昆虫约为100万种,约占动物界的2/3,最大的一目为鞘翅目,已命名的种类为33万种以上。

昆虫对人类的为害在农业方面,主要表现在与人类争夺自然资源。

主要农作物害虫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惊人,自公元前707~1935年的2642年间,我国共发生蝗灾796次平均每三年一次。

对人类有益的昆虫三、昆虫的外部形态(一)、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体躯由一系列环节(体节)组成体节:头触角口器胸前足每节有一对附肢,一对胸足中足后足腹9~11体节(大部分附肢已经消失)仅末端数节附肢特化成外生殖器、尾须(二)、昆虫的头部(1)位于体躯的最前端(2)由几个体节愈合而成(3)头上生有触角、复眼、单眼及口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4)头的外壁坚硬形成头壳,里面有脑、消化道及口器附肢的肌肉。

(5)昆虫的头部具有特殊的保护作用和对口器、附肢强大肌肉牵引力的适应。

1.昆虫头部的分区:虽然头上分节已经消失,但由于存在许多后生的沟、缝而将头壳分成若干区域,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区域:(1)额唇基区:是头的最前面,包括额和唇基(2)颅侧区:是头壳的侧面和颅顶部分,上以冠缝、前以额颊沟、后以后头沟为界分成两个颅侧区。

昆虫的内部器官与功能

昆虫的内部器官与功能

肛门等部分。
后肠前端外着生马氏管,内面常特化成幽门区域。 后肠的主要功能是排除食物残渣,从食物残渣中吸
收水分和无机盐类,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4.消化道的变化 种类、习性、食性及食物来源不同,消化道的结构也 有差异,但其基本构造是一致的。 吸食液体的昆虫,中肠为三部分,末段弯向前方与前 段相贴接,包藏于由结缔组织形成特殊的滤室filtration chamber 中,食物中的多余水分、糖分和无用物质直接从 滤室送到后肠,排出体外(即蜜露) 。
担任这一功能的器官总称为排泄系统,包括体壁及
其特化结构、气管系统、马氏管、脂肪体等,其中相当 于高等动物肾的器官为马氏管。
1. 马氏管malpighian tubules 马氏管是着生与消化 道中、后肠交界外的管状
结构。直接浸浴在血液中,
吸收尿酸等含氮代谢废物, 将其送入后肠、经肛门排 出体外。
2. 其他排泄器官的排泄物
三、体壁的衍生物
非细胞表皮突 由体壁向外突出或向内凹入所形成的
各种突起、点刻等外长物。
单细胞附器
皮细胞层在特定的部位由1个细胞特化为的
各种毛、鳞片、腺体等。
多细胞附器
为皮细胞层在某些

特定的部位由多个细胞特化为各种脊、
刺Spines、矩Spurs、腺体等。

毒毛
开口于体腔外的腺体能分泌:
唾液---唾腺 丝----丝腺(家蚕等) 蜡----蜡腺(白蜡蚧、紫胶蚧、盾蚧等)
半翅目、同翅目昆虫的滤室,以蜜露的方式滤除消化道中的多余物。
二 、呼吸与循环系统
(一)呼吸系统
昆虫的呼吸系统respiratory system由气门和气 管系统所组成,担负输送氧气到需氧组织、从虫体内 排除CO2的功能,而血液无运输氧气的作用。 虫体的结构、生活习性、环境、虫态、演化程度 与其呼吸方式的变异有关,但其呼吸作用即物理呼吸 (气体交换)和呼吸代谢的基本方式是一致的。

昆虫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昆虫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大的体积和新的生理功能。
变态:昆虫在生长和发育 过程中会经历从卵、幼虫、 蛹到成虫的变态过程,不 同阶段的形态、生理和生
态特征都有所不同。
生殖:成虫阶段主要负责繁殖 后代,通过交配、产卵等方式
传递遗传信息,延续种群。
繁殖与生殖方式
迁飞与扩散
昆虫迁飞的概念: 昆虫因繁殖、觅 食、气候变化等 多种原因而进行 的大规模长距离 迁移现象。
种类:长触角、短触 角、羽状触角等
复眼
定义:复眼是由多个小眼组成的视觉器官 功能:复眼能够感知物体的移动、颜色和亮度等 位置:复眼通常位于昆虫的头部 特点:复眼结构简单,但功能强大,能够为昆虫提供广阔的视野和敏锐的视觉感知能力
口器感觉器官
触角:触角上长有许多感 觉器官,可以感知气味、
温度、湿度等。
听觉神经:昆虫的听觉神经可 以传递触角或鼓膜感知到的声 音信号到大脑
声音定位:一些昆虫能够通过 比较来自不同方向的声音强度 来定位声源
昆虫的生理功 能
代谢与排泄
昆虫的代谢方式主要是有氧呼 吸和无氧呼吸,通过呼吸系统 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昆虫的排泄系统主要通过马氏 管完成,负责排除多余的盐分、 尿素等废物。
昆虫的形态结构与 功能
汇报人:XX
目录
01 单击此处添加目录标题内容 03 昆虫的内部器官 05 昆虫的生理功能
02 昆虫的外部形态 04 昆虫的感觉器官 06 昆虫的行为习性
添加章节标题
昆虫的外部形 态
昆虫的头部结构
触角:感知外界环 境,具有触觉、嗅 觉和味觉功能。
复眼:由多个小眼 组成,能够感知光 线和色彩,具有视 觉功能。
了解昆虫的胸部结构对于研 究昆虫的生态和进化具有重

昆虫的身体构造和功能(共97张PPT)

昆虫的身体构造和功能(共97张PPT)
马蜂刺蜇人的武器。 实蝇、家蝇、毒蛾——腹末数节组成“产卵器〞。
姬 蜂
蟋蟀

树蜂
桔实蝇
姬蜂腹端特化的产卵器 胡蜂腹端特化的产卵器
鞘翅目腹端(产卵器退化)
蟋蟀腹端的尾须
螽斯腹端特化的产卵器
腹部根本特征
革翅目腹端特化的尾须
灶马马刀状的产卵器 产卵器的不同形态,为了解昆虫产卵的方式和习性提供帮助。
姬蜂针管状的产卵 器
▪ 常见的种类有:直翅目的成虫、假设虫,如蝗虫;鞘 翅目的成虫、幼虫,如天牛、金龟子等;鳞翅目的幼 虫,如刺蛾、蓑蛾等;膜翅目的幼虫,如叶蜂等。
▪ 使用药剂类型:胃毒剂、触杀剂、微生物农药。
缺刻、开天窗
缺 刻、 开
天 窗
钻蛀性
钻蛀性
缺刻、空孔、开天窗
潜叶性
2.刺吸式口器
构造:
蝉的刺吸式口器
口 针
围的区域。
脉序
昆虫翅的两层薄膜之间还常有纵横行走向 的翅脉。翅脉在翅面上的分布形式称为脉 序或脉相。脉序在不同种类间变化很大, 常作为分类的依据。
2〕模式脉相:翅面在有气管的部位加厚, 就形成了昆虫的翅脉。翅脉的主要作用是 加固翅膜。其分支与排列形式称为脉序或 脉相。昆虫的脉序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还可以通过脉序的比较追溯昆虫的演化关 系。
C
A
B
D
昆虫触角类型
I E
F
J
H
K
昆虫触角类型
〔四〕昆虫的眼
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在昆虫的取食、栖 息、繁殖、避敌、决定行动方向等各种活 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昆虫的眼有两种:
1.复眼:1对,位于头的两侧,是由1至多个小眼 集合形成,是昆虫的主要视觉器官。 2.单眼:一般有3个,但也有1~2个或者无单眼的。

园艺昆虫学--第二章 昆虫的外部形态

园艺昆虫学--第二章  昆虫的外部形态

(2)胸部(thorax):
a. 由三个体节组成,即前胸、中胸、后胸。 b. 主要器官:每个胸节各着生一对足,中、后 胸各着生一对翅。 c. 功能:运动中心。
(3)腹部(abdomen):
a. 由11节组成,大部分昆虫只见到9~10节,第8、 9、10节通常特化为交配或产卵的附肢。 b. 主要器官:腹部 1~8节各着生一对气门,末端有 外生殖器及尾须。内脏器官大部分在腹内。 c. 功能:新陈代谢和生殖的中心。
1. 翅的发生与构造
昆虫的翅与附肢无关(与鸟类不同)。据化 石研究和组织发生证明:翅是背板向两侧扩 展成的侧背叶发展而来的,所以翅虽很薄, 却是双层体壁合并而成,最后硬化,两层间 分布的气管就是翅脉。
2. 翅的变化
包括有无、退化;形状特化;质地变化三方面。 (1)翅的有无与退化:
① 原始无翅:无翅亚纲。 ② 后生无翅:(退化)外寄生的食毛目、虱目、蚤 目;营社会生活的群居的等翅目(白蚁),膜翅 目的蚁科的非生殖型都是无翅的;介壳虫的雌虫 无翅;蚜虫不同进化或不同季节无翅。
成虫,预测预报。
思考题
1.简述昆虫体躯的主要构造,有哪些主要附
器。它们的构造及功能(包括触角、口器、
眼等)。
2.比较咀嚼式口器与刺吸式口器构造特点及
为害不同症状。
3.口器与害虫防治有何关系。
第三节
昆虫的胸部(Thorax)
胸部是昆虫的第二体段,由三个体节组成,自 前向后依次为前胸、中胸和后胸,绝大多数的 昆虫每一胸节着生一对胸足(前、中、后足), 多数有翅亚纲成虫的中胸和后胸各还有一对翅。
② 组成: 喙由上唇、下唇组成。喙内藏有舌,上 颚、下颚口针。
③ 为害:上颚的口针刺破组织,下颚口针形成食管, 短喙吸吮植物。

昆虫的特征与结构

昆虫的特征与结构

昆虫的特征与结构昆虫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动物类群之一,具有独特的特征和结构。

它们有着独立的体节、有骨骼的外骨骼和六只腿等特征,以下将详细介绍昆虫的特征和结构。

首先,昆虫的体节可以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个部分。

头部是昆虫的主要感知器官区域,包含复眼、触角和口器。

复眼由许多小视网膜组成,可以提供广角视野,有助于昆虫察觉周围的环境和物体。

触角是昆虫的触觉和嗅觉感知器官,可以帮助昆虫感知食物、配偶和环境。

不同种类的昆虫的口器形态各异,适应其特定的摄食方式。

其次,昆虫具有骨骼的外骨骼,也称作壳。

外骨骼由蛋白质和硬化剂构成,提供保护和支持作用。

外骨骼的硬度是由硬化剂(如几丁质)的含量和排列方式决定的。

昆虫的外骨骼有助于保护其内部器官,同时提供肌肉附着点,使昆虫能够进行复杂的动作和运动。

再次,昆虫有六只腿。

这六只腿连接在胸部的肢节上,具有关节,使昆虫能够灵活地移动。

昆虫的腿端有爪和各种形态的感觉器官,用于抓握、爬行和感知周围环境。

不同种类的昆虫的腿形态各异,适应于它们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此外,昆虫的呼吸系统是由一系列管道和气孔组成的。

气孔分布在昆虫体表的外眼间、胸部和腹部等部位。

气孔与内部的气管相连,将气体传输到昆虫的各个部位。

昆虫的气管具有分枝结构,能够有效地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处,实现昆虫的呼吸。

最后,昆虫的繁殖方式多样,包括卵生、胎生和卵生。

不同种类的昆虫会选择不同的繁殖方式,以适应其特定的生活历程和环境压力。

许多昆虫的卵和幼虫经历多个发育阶段(即变态),其中包括象皮变态、完全变态等。

在结构方面,昆虫的体外构造包括硬化的外骨骼、复眼、触角、口器和六只腿,而体内结构包括内脏器官、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等。

昆虫的内脏器官包括消化器官、呼吸器官、循环系统和生殖器官等,这些器官协同工作,维持昆虫的正常生理功能。

总结起来,昆虫具有独特的特征和结构,为它们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优势。

通过头部的感知器官、外骨骼的保护和支撑、六只腿的移动、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和不同的繁殖方式,昆虫能够在各种生态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昆虫的形态和功能特征

昆虫的形态和功能特征

昆虫的形态和功能特征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为庞大的动物类群之一,拥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和功能特征。

它们的身体结构适应了生存和繁殖的需求,让它们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存下来。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昆虫的形态和功能特征。

一、昆虫的身体结构昆虫的身体由头部、胸部和腹部组成,具有以下特点:头部:昆虫的头部包含有一对复眼和一对触角。

复眼可以帮助昆虫感知周围的环境,触角用于触觉和嗅觉。

在头部的正中央,有一对复杂的口器,用于进食和采集食物。

胸部:昆虫的胸部有三节,每节上都有一对足和一对翅膀(有些昆虫没有翅膀)。

足是昆虫的运动器官,翅膀则用于飞行。

不同种类的昆虫的翅膀形状和结构各异,有些翅膀展开后非常华丽,起到吸引异性的作用。

腹部:昆虫的腹部包含有内脏器官,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等。

腹部的末端有一对触角状的结构,被称为“尾角”,用于感知环境和传达信息。

二、昆虫的功能特征1. 昆虫的食性多样:昆虫的食性十分广泛,有肉食性、植食性和腐食性等。

不同种类的昆虫根据其口器的特点和喜好,选择不同的食物来源。

2. 昆虫的运动能力强:昆虫的足具有强大的运动能力,它们可以行走、跳跃和攀爬。

一些昆虫还可以飞行,利用翅膀在空中自由穿梭。

3. 昆虫的繁殖方式多样:昆虫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有交配繁殖和孤雌生殖等。

有些昆虫会在特定的季节进行大规模的交配,以增加下一代的数量。

4. 昆虫的社会行为:部分昆虫具有复杂的社会行为,例如蚁群和蜂群。

它们会分工合作,每个个体承担不同的职责,共同为整个群体的生存和繁衍做出贡献。

5. 昆虫的保护机制:昆虫拥有各种自我保护的机制,如模仿其他动物、释放有毒物质和利用伪装等。

这些机制帮助昆虫在面对威胁时保持安全。

三、昆虫的重要性昆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作为食物链的一环,既是捕食者又是被捕食者,维持着生物多样性的平衡。

昆虫还可以进行传粉,帮助植物进行繁殖。

此外,昆虫还能清除腐败的有机物,起到环境净化的作用。

第二篇、昆虫的外部形态-定

第二篇、昆虫的外部形态-定
骨片:骨板常被膜质部分或本身的沟缝分成若干小片,即骨片( Sclerite)
背片Tergite:背板分割成的小片 腹片Sternite:腹板分割成的小片 侧片Pleurite:侧板分割成的小片
沟Sulcus:骨板褶陷后在体表留下的狭槽。 内脊Ridge:沟下成脊状或板状的陷入部分。 内突Apodeme:沟下成片状或刺状或叉状的陷入较深的部分。 内骨骼(Endoskeleton): 内脊和内突构成昆虫的内
7、刮吸式口器 scratching mouthparts
见于蝇类幼虫。 此类口器十分退化, 外观仅见1对口钩。 取食时,先用口钩 刮食物,然后吸食 汁液及固体碎屑。 头部全部缩入胸部。
8、捕吸式口器 grasping-sucking mouthparts
为脉翅目昆虫的 幼虫所特有。其最显 著的特征是成对的上、 下颚分别组成1对刺吸 构造,因而又称双刺 吸式口器。
第二篇 昆虫的外部形态
昆虫的外部形态是识别昆虫、分类鉴定昆虫的主要依据。 由于形态决定了功能,因此形态学也是研究昆虫生理、生 物学、生态学的基础。
第五章 昆虫的体躯
一、昆虫的体躯和体节 昆虫的体躯由连续的环节构成组成,每一环 节称一体节(Somite或segment)。昆虫的体躯 可以分为明显的头(head)、胸(thorax)、腹 (abdomen)三个体段。
(3).颊及颊下区:
颊是头顶下、颊下沟上、额颊沟与后头沟之间的区域。 颊下区为颊下沟下方的狭片。
(4).后头区与次后头区(头壳的后面部分):
后头区是后头沟与次后头沟间的拱形区域。 次后头区是次后头沟之后的拱形区域。
颅顶
触角


额颊沟
侧隆线

颊下沟
颊下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昆虫的激素
内激素:分泌于体内,调节内部生理活动。
脑激素
(脑神经分泌细 胞群分泌)
保幼激素
(咽侧体分泌)
蜕皮激素
(前胸腺分泌)
六、昆虫的激素
外激素:由外激素腺体分泌,也叫信息激 素,主要对同种的其它个体发生影响。
主要有: 性外激素 性抑制激素 集结外激素 标迹外激素 告警外激素
胸足:基本构造
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
主要类型
步行足、跳跃足、捕捉足、开掘足、携粉足等
昆 虫 足 的 类 型

翅的缘:
前缘、外缘(后缘)、 内缘
翅的角:
肩角、顶角、臀角
翅的脉纹:
前缘脉C 亚前缘脉Sc 径脉R 中脉M 肘脉Cu 臀脉A 轭脉J
肩横脉、径横脉、分横脉、 径中横脉、中横脉、中肘横 脉
1覆翅 2半鞘翅 3鞘翅 4膜翅 5平衡棒 6缨翅 7鳞翅
三、昆虫的腹部
昆虫的腹部及外生殖器
雄性外生殖器基本构造图
四 、 昆 虫 的 体 壁
四、昆虫的体壁
上表皮--不透性
外表皮:表皮中最坚硬的层次,由骨蛋白、
几丁质和脂类组成--坚韧性
内表皮:表皮中最厚的一层,由蛋白质和
几丁质组成--延展曲折性
昆虫家族繁盛的原因
无脊椎动物中唯一有翅的 有利于觅食、求偶、避敌、扩大分布范 围 个体小,生活条件易于得到满足 口器分化,如咀嚼式、刺吸式、咀吸式 惊人的生殖力 发育上明显的阶段性
昆虫的特点
体节集合成为头、胸、腹三段 头部有口器、触角、眼,为取食和感觉中心 胸部有6足4翅,为运动中心 腹部包藏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为生殖中心
皮细胞层:活细胞 基底膜
体壁的衍生物
五、昆虫的内部器官
背隔和腹隔 将整个体腔 分为:
背血窦(围心 窦)、
围脏窦
腹血窦(围神 经窦)。
内部器官位于体腔内,包括消化、排泄、呼吸、 循环、神经、生殖等系统。
1. 消化系统:
蝗虫的消化系统
1. 消化系统:
滤 室 的 构 造
2. 呼吸系统:
由气门和气管系 统组成。
植物保护学
有 害 生 物
pest
植食性昆虫 植食性螨类
农业昆虫学







(150万种)

昆虫纲
(100万种)
节 肢 动 物 门

体躯和附肢分节

整个身体被有含几丁质的外骨骼 神经系统位于身体的腹面

体腔即血腔,心脏在身体的背面

门 如:昆虫、蜘蛛、蝎子、虾、蟹、蜈蚣、 马陆等
节肢动物
3. 排泄系统:
主要是马氏管。
4. 血液循环系统:
背血管,其前端是大动脉,后部是心脏。 血液从大动脉被压向体腔,流遍全身--开放 式循环
5. 生殖系统
6.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
咽下神经节பைடு நூலகம்腹神经索。
交感神经系统(内脏神
经系统)
周缘神经系统分布在体
壁部分,把外来刺激产生的冲 动传至中枢神经系统,作出反 应
昆虫的体躯构造 与功能
蝗虫的体躯
一、昆虫的头部
昆虫头部的构造
触 角 的 构 造
触角的类型
触角的作用
触觉的功能 嗅觉的功能 听觉的功能
蝗 虫 的 咀 嚼 式 口 器
蝉 的 刺 吸 式 口 器
蝶的虹吸式口器
复眼和单眼
昆虫复眼和单眼的类型
二、昆虫的胸部
二、昆虫的胸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