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孩子成长足迹 教学设计
幼儿园大班教案《成长的足迹》

幼儿园大班教案《成长的足迹》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成长的足迹,理解成长的过程。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讨论成长的足迹是什么。
2. 观察和描述自己的成长足迹。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成长的足迹吗?2. 分享自己的成长足迹:请幼儿分享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有趣经历或变化。
3. 观察和描述:让幼儿观察自己的脚印,描述自己的成长过程。
第二章:我的家庭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家庭背景,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热爱。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讨论家庭成员和家庭背景。
2. 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自己的家庭背景吗?你们的家人有哪些?2. 家庭故事分享:请幼儿分享自己家庭的故事或家庭成员的趣事。
3. 家庭图片展示:让幼儿带来家庭成员的照片,介绍自己的家人。
第三章:我的朋友教学目标: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讨论交友的重要性和方式。
2. 分享自己的朋友和友谊故事。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朋友的重要性吗?你们是如何交朋友的?2. 友谊故事分享:请幼儿分享自己与朋友之间的趣事或友谊故事。
3. 朋友介绍:让幼儿带来自己朋友的照片,介绍自己的朋友。
第四章:我的兴趣爱好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发现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讨论兴趣爱好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2. 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经历。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兴趣爱好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吗?你们的兴趣爱好是什么?2. 兴趣爱好分享: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相关的经历。
3. 兴趣爱好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成果,如绘画、手工等。
第五章:我的梦想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树立梦想,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心态。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讨论梦想的意义和重要性。
成长足迹模板小班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记录,让幼儿了解自己的成长变化。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3.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成长足迹记录本、彩色笔、剪刀、胶水、彩纸、画纸等。
2. 环境布置:在教室一角设立“成长足迹展示区”。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本成长足迹记录本,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猜猜它是用来做什么的?”2. 幼儿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是一本记录我们成长足迹的记录本,我们可以把我们在幼儿园的有趣事情、学到的本领、喜欢的玩具等画下来,记录下来。
”二、主题活动一:我的小手1.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手指游戏,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小手。
2. 幼儿自由发挥,用彩色笔在记录本上画出自己的小手。
3. 教师指导幼儿在画好的小手上贴上标签,写上自己的名字。
三、主题活动二:我的小脚1.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脚部运动,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小脚。
2. 幼儿自由发挥,用彩色笔在记录本上画出自己的小脚。
3. 教师指导幼儿在画好的小脚上贴上标签,写上自己的名字。
四、主题活动三:我的小脚丫1.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踩影子游戏,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小脚丫。
2. 幼儿自由发挥,用彩色笔在记录本上画出自己踩影子的小脚丫。
3. 教师指导幼儿在画好的小脚丫上贴上标签,写上自己的名字。
五、主题活动四:我的小玩具1.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并画出玩具的样子。
2. 幼儿将画好的玩具贴在记录本上,并写上玩具的名字。
六、总结与展示1. 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成长足迹记录本,互相欣赏和分享。
2. 教师对幼儿的成长足迹进行评价,鼓励幼儿继续努力。
教学反思:1.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观察力、记录能力得到提高。
2. 幼儿通过展示自己的成长足迹,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豪感。
3. 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成长变化,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
六年级下成长足迹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成长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个人成长的条件和方式;3.通过分享和交流,增强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学习并理解成长的概念;2.掌握成长的条件和方式。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分享和交流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PPT以及教学素材;2.学生准备好自己的成长经历。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孩子成长图,并询问学生他们对成长的理解。
2.学习成长的概念(15分钟)教师通过PPT介绍成长的定义和特点,并与学生共同总结成长的过程。
3.分享个人成长经历(20分钟)学生分小组,每个人依次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教师引导学生自信地讲述自己的故事,并鼓励其他同学积极倾听和提问。
4.探讨成长的条件和方式(20分钟)教师提问:你觉得成长需要什么条件?学生逐个回答。
教师通过引导,总结出成长的条件和方式,例如:努力学习、勇于尝试、相信自己等。
5.合作游戏:共同成长(2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游戏。
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关卡,小组成员需要共同解决问题才能过关。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和分享。
6.总结(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总结成长的概念、条件和方式,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七、课后拓展:1.让学生完成一篇关于自己成长的作文,记录自己的成长点滴;2.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记录下来并进行交流。
八、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成长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了个人成长的条件和方式。
通过分享和交流,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互动,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教师在训练学生分享和交流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倾听和提问,增强了学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同学,可能存在成长经历隐私的问题,需要尊重学生的自愿原则,确保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感到安全和舒适。
制作“我的成长足迹”作品教案

制作“我的成长足迹”作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感受成长的喜悦和收获。
2. 培养学生学会珍视自己的成长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图片搜集和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成长经历回顾: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思考自己取得的成就和收获。
2. 图片搜集与处理:学生分组搜集与自己成长相关的图片,学会使用图片处理软件进行简单处理。
3. 作品设计:学生根据个人成长经历,设计一份“我的成长足迹”作品。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互相评价,总结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自己的成长经历,激发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
2. 成长经历回顾: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总结取得的成就和收获。
3. 图片搜集与处理:教师演示如何使用图片处理软件,学生分组搜集并与组内成员共同处理图片。
4. 作品设计:学生根据个人成长经历,设计一份“我的成长足迹”作品。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互相评价,总结成长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四、教学评价1. 学长经历回顾的深度和广度。
2. 学生图片搜集与处理的能力。
3. 学生作品设计的创意和完成质量。
4. 学生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图片处理软件教程。
2. 成长经历相关素材。
3. 作品展示平台。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在导入环节要尽量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2. 在成长经历回顾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鼓励学生分享内心的感受。
3. 在图片搜集与处理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 在作品设计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
5. 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情感波动,适时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成长过程中的挫折和困难。
记录孩子成长足迹教案

记录孩子成长足迹——《家庭教育》教案二年级邢台市桥西区东户学区唐静芳教学目标:转变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孩子方法。
督促家长密切关注学生成长中的个体经历,深入探究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较好的发展。
教学重点:学习如何记录孩子的成长经历。
教学难点:孩子个体成长是生理心理智商体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如何使记录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多角度多层面的体现学生的成长进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热身小游戏教学过程:一、热身猜五官:老师指着自己的五官任何一处,问家长:“这是哪里?” 家长们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例如如果老师指着自己的鼻子问这是哪里的话,家长就必须说:这是鼻子。
同时家长的手必须指着自己鼻子以外的任何其它五官。
二、导入春夏秋冬有轮回,日月升落有更替,但孩子的成长过程只有一次,亲爱的家长们在您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在您和孩子的交流互动中,经常会有一些精彩的瞬间,难忘的时刻,这里将为您留出一片自己的空白,可以记录孩子走过的路,记录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故事,在这有趣的故事里,您和孩子就是主人公,而这些精彩的故事和成长经历,也是留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亲爱的家长们,快拿起笔来把您和孩子成长的精彩点滴记录下来吧!三、点拨首先是标题:成长记录写上日期:201---年---月---日--------201---年---月----日板块一:幸福一家1.家庭成员榜(家长和孩子分别用一句最能体现自己特点的话来概括自己)爸爸(爸爸填写):妈妈(妈妈填写):孩子(孩子填写):2.全家福(此处课张贴最新的全家福或者共画一幅全家自画像)3.学期家庭计划表(读书、学习、参观、旅游等计划表)补充内容:(此处可以写一些心得体会或者印象深刻的地方,或活动反思之类的话。
)版块二:童年足迹1.身体发育2.少年心思孩子的喜好:孩子喜欢读的书:孩子喜欢的老师:孩子长大后想当:其他:板块三: 快乐成长学习篇:(以文字、照片、绘画等形式记录孩子一学期以来在学习方面的发展情况,以及家长在学习方面对孩子的帮助和鼓励等内容。
成长的足迹幼儿园教案

成长的足迹幼儿园教案课程背景本次教案针对幼儿园大班学生,主要目的是通过课程让孩子们理解成长的重要性以及探索自己成长的足迹。
教学目标1.帮助孩子们了解成长的意义和重要性;2.帮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成长历程;3.培养孩子们的自我探索和发现能力;4.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成长的意义和重要性讲解;2.成长历程探索和分享;3.自我探索和发现活动;4.表达能力训练活动。
教学过程第一步:成长的意义和重要性讲解老师先通过话题让孩子们自由发表对于成长的理解,然后通过引导讲解成长的重要性及对于自己未来的影响。
例如,成长是人生必须经历的过程,只有经历过成长过程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成长过程也是日后走向成功的基石。
第二步:成长历程探索和分享老师要求孩子们找到自己小学前的一张照片或者物品,通过讲述这个照片或物品与自己的关系,回忆和探讨自己的成长历程。
要求孩子们通过分享和倾听,更好地体会成长的意义和感受到自身成长情况的优势和劣势。
第三步:自我探索和发现活动通过贴海报、绘画、写作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展示自己的成长历程和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老师可提供指导或引导,但同时也要保持观察和鼓励孩子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第四步:表达能力训练活动要求孩子们利用自己刚刚完成的自我探索展示,进行表达训练。
老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表现从中提取出优秀案例和不足的方面进行课后纠正和辅导。
力求培养孩子们更好的表达能力和发现潜力。
教学总结通过此次教学,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成长的意义和重要性,并通过个人成长历程的探索活动,提升了自我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本次活动也培养了孩子们的自我探索和发现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去发掘自己。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孩子们将更好地适应各种挑战,从而更好的成长和发挥自己的潜力。
记录孩子成长足迹教案

记录孩子成长足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成长的含义,认识到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身成长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学会用文字、图片、音频等多种方式记录自己的成长足迹。
4. 培养学生与人分享成长喜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学会记录自己的成长足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自身成长,并用多种方式记录和分享。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对成长的感悟。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成长记录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成长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创作自己的成长记录。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成长记录案例,用于分析和讲解。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记录工具。
3. 教学平台或展示设备,用于展示学生作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成长的含义,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成长的含义,分享优秀成长记录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记录成长足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成长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如何用多种方式记录和分享。
4. 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实践,创作自己的成长记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成长记录作品,相互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强调关注自身成长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记录自己的成长足迹,下周上课分享。
六、教学延伸:1. 开展“成长故事分享会”:让学生在班级内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和友谊。
2. 家庭作业:鼓励学生定期向家长展示自己的成长记录,增进亲子关系。
3. 组织“成长足迹”展览:让学生将自己的成长记录制作成展品,进行班级或校园展览。
七、教学反馈: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成长记录进行自我评价,总结成长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成长的足迹幼儿园教案

成长的足迹幼儿园教案教案名称:《成长的足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社会领域教材《成长的足迹》一章。
该章节主要通过幼儿的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幼儿回顾自己在幼儿园的成长历程,认识成长的快乐和困难,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勇敢面对困难的态度。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回顾自己在幼儿园的成长历程,认识到成长的快乐和困难。
2. 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勇敢面对困难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引导幼儿回顾成长历程,认识成长的快乐和困难。
难点:帮助幼儿培养热爱生活、勇敢面对困难的态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成长手册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回顾自己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引导幼儿讲述自己觉得最有意义的一次成长经历。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成长手册中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中的故事,让幼儿认识到成长的快乐和困难。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分发彩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引导幼儿动手制作自己的成长足迹卡片,鼓励幼儿在卡片上绘制自己觉得最有意义的成长经历。
4. 小组交流(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让每个幼儿向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成长足迹卡片,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
教师邀请部分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成长足迹卡片,并对幼儿的成长经历进行点评,鼓励幼儿热爱生活、勇敢面对困难。
六、板书设计成长的足迹快乐困难七、作业设计请幼儿回家后,向爸爸妈妈讲述自己在幼儿园的成长经历,并邀请爸爸妈妈一起完成一份家庭成长足迹卡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观察幼儿在课程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成长的认识和态度。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后组织一些拓展延伸活动,如成长主题班会、成长主题故事会等,让幼儿在更多场合展示自己的成长经历,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勇敢面对困难的态度。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1.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教师需要准备一系列幼儿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照片,包括入园、用餐、游戏、学习等活动场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录孩子成长足迹教学设计
授课对象:小学二年级家长
教学目标:转变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孩子方法;督促家长密切关注学生成长中的个体经历,深入探究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及时给与支持和帮助,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较好的发展。
教学难点:孩子个体成长是生理、心理、智育、体育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
如何使记录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多角度、多层面的体现学生的成长进程。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
1、教法:案例展示,例中分析,例中感悟。
2、学法: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对话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布置幸福一家、童年足迹、快乐成长、亲情互动四大板块。
【设计意图】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人生入世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在你和孩子交流互动中,经常会有一些精彩的瞬间,难忘的时刻,在记录学生成长足迹的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成长记录中还蕴含着极为丰富的隐性教育资源,它为教育者提供了重要的教育契机,有力地推动了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教学过程
一、提出目标
【导入新课】尊敬的家长:大家好!非常感谢你们来参加“家庭教育研讨课”
大家知道,家长的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一课,春夏秋冬有轮回,日月升落有更替,但孩子的成长过程只有一次,记录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故事中,你和孩子就是主人公,精彩的故事和成长来历程,也是留给孩子懂得最好的礼物,家长朋友,快拿起笔,把你和孩子成长的精彩点滴记录下来,今天,我站在这里既是老师,更是家长的角度,把自己记录孩子成长足迹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给家
长们一些启迪。
二、情景展示
【情景显示】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家长没有记录孩子成长的足迹。
【归纳总结】记录孩子成长过程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隐性教育资源,他为教育者提供契机,有利推动学生全面的发展.
【设计理念】依据心理学霍桑效应
三、问题探究
【教师过渡】家庭是孩子重要的生活空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延伸和必要的补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问题谈论】家教学问大,育子须有方!家庭教育实实在在是我们做家长的必修课!在教育过程中,你记录孩子过孩子成长过程的喜、怒、哀、乐吗?记录孩子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教训吗?
【家长回答】很遗憾,很多宝贵的资料未能保存,希望有机会,从头做起,书写一份完美的答卷.
【教师总结】记录孩子成长过程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隐性教育资源,他为教育者提供契机,有利推动学生全面的发展.
【设计理念】依据心理学霍桑效应
四、教材感悟
【教师过渡】家长如何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来记载成长的过程,寻找个体差异,促进全面发展.
【问题谈论】如何记录出成长的足迹.
【家长回答】四个板块入手.
【教师总结】幸福一家﹑童年足迹﹑快乐成长﹑亲情互动
【设计理念】依据家庭教育教材
五、知识讲解
【教师过渡】课堂因情感有灵气,因激情而美丽,这节课关键在于努力创设情感发氛围,引导家长,把你和孩子成长的点滴记录下来,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学习新知】记录的形式:文字、照片、表格、绘画
记录的内容:板块一幸福一家
1 家庭成员榜(用一句最能体现自己特点的话来概括) 爸爸-------------------
妈妈------------------
孩子------------------
2全家福 (张贴照片)
3学期家庭计划表
板块二:童年的足迹
1身体发育
2少年心思
孩子的喜好 ---------
孩子喜欢的老师--------------
孩子喜欢读的书--------------
板块三 :快乐成长:学习篇,(可以从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问题等方面去记录。
)
生活篇:(从孩子的自理能力,劳动实践,问题探索,健康生活等方面记录他的点滴和案例)
友谊篇:(可以从和同学的相处,父母的沟通,老师的互动,和他人的交流。
)
做人篇:(文明礼仪,诚实守信,环保,节约,珍爱生命)
板块四:亲情互动
1我们一起读过的课外书---------------------
2一起参加的实践活动----------------------
3我们家的趣事--------------------
家长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巡视指导,尽可能让每位家长参与。
【设计理念】依据教材
六、体验拓展
【情景模拟】友谊篇:和同学相处
学生小明进入小学,孩子结交朋友,与同伴亲密交往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
同伴关系在个体心目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孩子不懂谦让,不会合作,每每出现矛盾无从下手。
家长小明妈妈拿出与小伙伴的合影,为小朋画的画,合作完成的手工,贺卡。
学生通过妈妈出示记录内容,认识到成长记录架起一座友谊桥梁。
【家长谈论】点点滴滴都是孩子成长的足迹,都是成长的过程,然而很遗憾,因为没有经验,也因为爸爸妈妈的疏懒,失去宝贵的资料,幸好亡羊补牢,尤未晚矣。
【老师总结】记录孩子成长足迹,可以帮助孩子取长补短,全面发展
【设计理念】心理学:暗示法
七、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以照片形式记录学习篇,生活篇,友谊篇,做人篇
【设计理念】教育学知识的迁移
八、教师总结
让我们一起将孩子成长的足迹记录下来,一同见证他的成长。
让我们一起将为人父母的殷殷深情凝结成文字。
沉甸甸的成长记录,承载你对孩子期望的付出和深沉的爱心。
让孩子健康成长是父母最大的快乐。
内容注释:
霍桑效应:
也称为“宣泄效应”。
让人们尽情地宣泄抱怨和意见,从而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这种现象就被称作“霍桑效应”。
参考文献:
1、许培军主编,《家庭教育》二年级,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
2、郝运福主编,《家长学校系列教材》小学生家长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安徽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