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可爱的企鹅》是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企鹅的特点和分类。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了解企鹅的生活习性和外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动物充满好奇,他们可能已经知道一些关于企鹅的基本知识,如企鹅是鸟类,生活在南极等。

但他们对企鹅的特点和分类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企鹅的特点,并进行分类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企鹅的特点,如它们是鸟类,生活在南极,有黑白相间的羽毛等。

学生能够正确分类企鹅,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分类的依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和实物,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分类活动,培养分类和比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对企鹅的学习,培养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说出企鹅的特点,并正确分类企鹅。

2.难点: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分类的依据。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企鹅的插图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企鹅的特点,并进行分类活动。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企鹅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分类的依据。

3.小组合作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完成分类活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企鹅的插图和实物,分类卡片,黑板。

2.学具:学生自带的动物玩具或图片,笔记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企鹅的插图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企鹅的特点,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企鹅的特点,如它们是鸟类,生活在南极,有黑白相间的羽毛等。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组企鹅的插图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将这些企鹅进行分类吗?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分组进行分类活动,并选代表回答。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第一篇: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看图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的计算。

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吗?出谜来猜一下,白衬衣,黑大褂,走起路来左右摆,冰天雪地都不怕。

它是谁呢?对,企鹅(出示图片)。

同学们喜欢可爱的企鹅吗?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可爱的企鹅给我们带了什么?板书:可爱的企鹅二、出示目标:课件展示三、自主探究:(1)出示课件课本41页图,一共有多少只?1.先出示上面3只,学生观察汇报数学信息,看到了什么?有几只?引导。

2.出示另外5只企鹅,学生观察信息并汇报。

接着出示其中一只企鹅说:“一共有多少只企鹅,你能帮帮我吗?”(激发学生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并保持听课的兴趣)3.一共有多少?引导学生观察,汇报,引导:前面有几只,后面有几只,一共有多少只,一共用(加法)。

4.学生列式解决企鹅的问题,5+3=8或3+5=8,并说出算式的含义。

(2)出示课件课本41页第2幅图1.小企鹅很调皮的,他们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请看这一幅画面,小企鹅到哪里去了呢?引导学生观察,汇报,引导:一共有几只企鹅,剩下了几只,其它的企鹅都跑到冰山后面了。

2.由此你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现在你想知道什么呢?引导学生或用小企鹅提出问题:冰山后面藏了几只企鹅?3.学生列式解决问题,8-2=6,说出算式的含义。

4.我们之前学过画图法,我们可以用8个三角形来表示这8只企鹅,把我们看到的2只用虚线圈起来,虚线圈起来表示(学生回答:去掉的意思),这样是不是更容易看懂了?通过画图的方式我们可以列式8-2=6。

大班科学教案可爱的企鹅

大班科学教案可爱的企鹅

大班科学教案可爱的企鹅【可爱的企鹅】大班科学教案引言:大班科学教案,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兴趣,设计趣味性、互动性强的教学内容。

这一次,我们将以可爱的企鹅为主题,让孩子们在参与活动中学习到关于企鹅的一些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首先,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企鹅产生好奇心,提出问题。

然后,通过一系列互动的活动和实践,帮助学生理解企鹅的生活习性、外貌特点以及生存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一、活动准备1. 材料准备:图片或卡片:展示不同种类的企鹅,例如:帝企鹅、树企鹅、小企鹅等;气球:画上企鹅图案;手偶或面具:制作一些可爱的企鹅手偶或面具,用于互动活动;画笔、颜料、纸板等:供学生参与制作企鹅手偶;描述卡片:制作一些描述企鹅特点的卡片;书籍:准备一些与企鹅有关的图书,供学生参考。

2. 教学准备: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做以下准备工作:观察资料:自我学习,阅读一些有关企鹅的故事、资料,熟悉企鹅的基本知识;制定教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程要求,设计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分工合作:组织学生分组,安排每个小组的任务和角色,准备好相关的材料;环境布置:在课堂中搭建与企鹅有关的环境,如用蓝色布料搭建“海洋”,贴上企鹅的图片等。

二、教学步骤1.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企鹅的图片或卡片,让孩子们感受可爱的企鹅形象,引发他们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使用幻灯片或手持卡片讲解企鹅的外貌特点,例如企鹅的黑白色、短而粗的羽毛。

2. 观察与讨论教师带领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企鹅图片,问学生一些问题,例如它们生活在哪里?它们会游泳吗?它们用什么吃东西?等等。

通过讨论,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企鹅的生活习性和习惯。

3. 亲身参与利用手偶或面具,让学生亲身体验成为企鹅,模拟企鹅的动作和生活场景。

教师可示范如何使用手偶或面具,然后让学生们分组尝试。

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模拟企鹅的行为,例如跳入水中游泳、扇动翅膀等等。

4. 制作企鹅手偶教师提供画笔、颜料、纸板等材料,引导学生制作自己的企鹅手偶。

可爱的企鹅教案(精选5篇)

可爱的企鹅教案(精选5篇)

可爱的企鹅教案(精选5篇)可爱的企鹅教案篇1教学内容:可爱的企鹅 p36教学要求:1、学会解决简洁的数学问题。

2、巩固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巩固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预备:小图片教学时间:1-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境图,介绍图中的景物。

2、观看图,你发觉了什么?二、争论、解决问题1、指名说说你发觉了什么?有什么疑问?2、争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并理解图中的大括号、问号各表示什么?3、同学独立做题。

4、集体沟通反馈。

三、试一试,尝试练习1、拿出小图片,让同学自己动手分一分。

2、完成表格的填写。

四、练习1、口算,生独立完成。

2、看图列式计算。

先观看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3、说一说,填一填。

先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不局限于一种填法。

五、数学嬉戏1、说清嬉戏的玩法。

2、同桌或四人小组玩一玩,师巡回指导。

可爱的企鹅教案篇2教学内容:可爱的企鹅(8和9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2、过程与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同学学会看图,述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巩固8和9的加减法,并能够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计算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今日老师带领大家去领会一番南极冰天雪地的奇观,看可爱的小企鹅一摇一摆地向大家走来了。

(出示课件:教材第41页情景图)师:从图中你发觉了哪些数学信息?由这些数学信息你想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自己想到的问题吗?二、探究新知1、师:这些可爱的小企鹅特别淘气,你看这是怎么了?(出示课件:教材第41页其次幅图)师:是啊,冰山后面有几只呢?列式算一算,告知老师。

2、引导同学画图,列式。

3、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课本42页“练一练”四、课堂总结。

可爱的企鹅教案篇3教学目标1.结合情境图,进一步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丰富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一年级数学上册《可爱的企鹅》优秀教学案例

一年级数学上册《可爱的企鹅》优秀教学案例
一年级数学上册《可爱的企鹅》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一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教师们常常会运用生活化的场景和趣味性的主题来设计课程。《可爱的企鹅》这一教学案例,便是以一年级学生喜爱的动物——企鹅为载体,结合数学学科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本案例围绕企鹅的特性,将数学中的分类、排序、比较等基本概念融入其中,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问题导向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将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以企鹅为主题,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企鹅的肚子是白色的,而背部是黑色的?”“企鹅们站在一起,我们可以怎么比较它们的高度呢?”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5.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数学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信。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南极有哪些可爱的动物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角是谁呢?”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说出“企鹅”。
3.教师展示各种企鹅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企鹅的特点,如羽毛颜色、身材、生活习性等。
4.引导学生思考:“企鹅们站在一起,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的高度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比较。
4.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可爱的企鹅》的教案设计[5篇范文]

《可爱的企鹅》的教案设计[5篇范文]

《可爱的企鹅》的教案设计[5篇范文]第一篇:《可爱的企鹅》的教案设计教学内容:可爱的企鹅 p36教学要求:1、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巩固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巩固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图片教学时间:1-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境图,介绍图中的景物。

2、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二、讨论、解决问题1、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2、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并理解图中的大括号、问号各表示什么?3、学生独立做题。

4、集体交流反馈。

三、试一试,尝试练习1、拿出小图片,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

2、完成表格的填写。

四、练习1、口算,生独立完成。

2、看图列式计算。

先观察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3、说一说,填一填。

先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不局限于一种填法。

五、数学游戏1、说清游戏的玩法。

2、同桌或四人小组玩一玩,师巡回指导。

第二篇:《企鹅爸爸》教案设计10:《企鹅爸爸》教学目标12的父爱。

教学准备了解企鹅的生活状态,搜集反映动物艰辛养护子女的资料。

教学设计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2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自由朗读课文,几个有难度的词语,要求读准确,初步了解它们的意思。

三、再读分享,理解内容12再读一读,想象一下。

(学生交流自己读的情况,汇报自己的感受。

)3四、激情朗读,畅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最受感动的句子;学生谈谈自己读了课文以后的感受。

五、布置作业摘录课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和句子。

板书:企鹅爸爸难分难舍刻骨铭心冰雕石刻爱是付出第三篇:《可爱企鹅》教学反思《可爱的企鹅》教学反思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可爱的企鹅》这一课,本节课利用“可爱的企鹅”这一学生熟悉的有趣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提出有关加减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进一步巩固8和9的加减法。

本节课教学时我比较重...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可爱的企鹅》这一课,本节课利用“可爱的企鹅”这一学生熟悉的有趣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提出有关加减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进一步巩固8和9的加减法。

一年级数学教案——《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精选12篇)一年级——《可爱的企鹅》篇1教学要求:1、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巩固“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巩固“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图片教学时间:1-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境图,介绍图中的景物。

2、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二、讨论、解决问题1、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2、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并理解图中的大括号、问号各表示什么?3、学生独立做题。

4、集体交流反馈。

三、试一试,尝试练习1、拿出小图片,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

2、完成表格的填写。

四、练习1、口算,生独立完成。

2、看图列式计算。

先观察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3、说一说,填一填。

先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不局限于一种填法。

五、数学游戏1、说清游戏的玩法。

2、同桌或四人小组玩一玩,师巡回指导。

一年级数学教案——《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看图列式”,使学生学会应用数量关系分析,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教学难点看图正确理解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海尔兄弟》吗?海尔兄弟经常和爷爷一起到世界各地去探险.春暖花开的这一天,海尔兄弟和爷爷又登上热气球出发了.不一会儿,热气球飘到了南极,在这里他们看到了许多可爱的小企鹅.1.(出示图片:可爱的企鹅1)2.这时,海尔兄弟又发现了新的数学问题.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小组内互相说一说,看哪一个小组发现的问题多.3.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说出图意.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一)活动一:观察讨论、学习新知1.(观察图片:可爱的企鹅1)教师:仔细观察图,说说图的意思,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2.教师提问(1)想一想图中的大括号表示什么?问号又表示什么?(2)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这幅图的意思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教师板书:6+3=93.海尔兄弟是这样想的:“求一共有多少只企鹅,要把左、右两边的企鹅只数合起来,求总的只数,所以用加法计算.同学们,你们说海尔兄弟说得对吗?教师:海尔兄弟刚算出一共有9只小企鹅,突然发生了一件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二)活动二:加深理解,强化新知.1.(出示图片:可爱的企鹅2)学生:原来有9只小企鹅,有几只淘气的小企鹅藏到冰山后面去了,外面还剩5只企鹅.教师: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有多少只小企鹅藏起来了?2.小组合作学习要求:(1)仔细看图,完整地说一遍图意.(2)图中的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问号又表示什么意思?(3)怎样算出藏起来多少只企鹅呢?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3.小组汇报教师板书:9-5=4教师提问: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呢?教师:同学们真聪明!现在海尔兄弟想请你们帮助解决两个数学问题.(三)活动三:动手操作,探究规律.1.(出示图片:)教师:爷爷送给海尔兄弟两人8支铅笔,都可以怎么分?2.(出示图片:猴子吃香蕉)教师:有一把香蕉共9根,分给两个小猴吃,都有哪些分法?要求:(1)看图说说图的意思.(2)怎样填表?把数填在书上.(3)观察讨论: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3.小组汇报4.同学们真能干!现在海尔兄弟在大家的帮助下又登上热气球出发了.(轻快的音乐)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1.教师:很快,海尔兄弟来到了热带森林,在那里他们看到了什么?(出示图片:猴子荡秋千1、2)要求:(1)观察这两幅图,在小组内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2)观察后在书上独立列出算式.(3)结合算式说说图的意思.2.小组汇报3.(出示图片:小兔子)教师:在不远处,一群小兔子在草地上玩耍,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在小组内先说说图的意思,再列算式计算.(比比哪个小组说得多)四、全课小结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好!观察图很仔细,希望同学们能像海尔兄弟一样,善于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它.教案点评:《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可爱的企鹅》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企鹅这种可爱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并结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认识企鹅、企鹅的数量、企鹅的分类、企鹅的计算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基本的数学知识。

但学生对企鹅的了解可能不多,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企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企鹅,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与企鹅相关的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企鹅,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与企鹅相关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和操作教学法。

通过展示真实的企鹅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真实的企鹅图片和视频。

2.准备与企鹅相关的数学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真实的企鹅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企鹅的外貌和生活习性。

2.呈现(10分钟)呈现与企鹅相关的数学题目,让学生通过操作和思考,解决这些问题。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练,解决与企鹅相关的数学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与企鹅相关的数学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运用数学知识,保护可爱的企鹅?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与企鹅相关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爱的企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可爱的企鹅》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中的教学内容。

它是在学习了8、9的加减法后的一节练习课,图中所安排的企鹅活动情境是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这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说一说,让他们参与到知识的建构中来,不能只注重结果。

学情分析:学生年龄小,对“南极”“企鹅”非常感兴趣,如果能够出示相关照片,一定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图,体会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丰富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2、巩固有关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能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解决加减法实际问题的经验。

4、结合画图、操作等具体活动,经历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初步培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大胆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进一步熟练8和9的加减法,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迅速正确的进行8和9的加减法计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企鹅图片、圆片。

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昨天考试辛苦啦!所以老师今天特意带来一张漂亮的图片
送给你们,漂亮吗?出示南极的图片,简单介绍南极:南极是人类最后到达的大陆,也叫第七大陆,这里终年积雪,白茫茫的一片,非常的冷,尽管如此,这里还是生活着很多耐寒的小动物们,从而引出企鹅。

接着简单介绍企鹅:企鹅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可爱、最耐寒的动物,在南极那个地方,企鹅是最出名的迎宾先生。

引出今天的课题:可爱的企鹅。

企鹅们想要去探险,你们想要和他们一起吗?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一)出示第一幅图:来到第一座冰山我们看到了什么?谁能说一说?学生在之前已经有一些看图找数学信息的经验,此时要求他们能够用语言清晰地表述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只要学生能够表达出图中的重点信息:“前面有3只企鹅,后面有5只企鹅,一共有几只企鹅?”即可。

这个知识点需要重点训练。

学生可能对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区分的不是很明显,这个需要慢慢的训练。

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5+3=8。

算式中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我们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有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

现在我们成功地翻越了第一座冰山,你们棒吗?[学生对于加法的计算掌握的比较好,所以很快翻越第一座冰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便于激发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现在我们继续翻越第二座冰山出示第二幅图:冰山后面有几只企鹅?谁能说一说?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用什么方法?怎样解决?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只要学生能够表达出图中的重点信息:“一共有8只企鹅,只能看到2只企鹅,冰山后面有几只企鹅?”即可。

这个知识点是难点,学生对于减法的认识一直停留在“剩下多少?”这个问题的层面上,所以这里一定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

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8-2=6。

算式中8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我们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有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

现在我们成功地翻越了第二座冰山,老师觉得你们非常棒,那接下来的旅程你们自己可以独立完成吗?[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的内容可能会有一定的疑惑,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好,帮助他们突破难点]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出示情境图:小企鹅们成功翻阅冰山,他们看到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用什么方法?怎样解决?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他们一起玩游戏时,一只企鹅突然间发现了什么?一只企鹅吃一条鱼,那够吗?差几条?
对于以上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思考,小组合作讨论完成。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能说一说吗?
五、课堂作业
课本41页小鸡和小鸭也想和大家一起玩,你们回家和他们一起玩可以吗?
板书设计
可爱的企鹅
一共有几只企鹅?冰山后面有几只企鹅?
5+3=8 8-2=6
课后反思
本节课结合教材主题图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登山情境,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程的情境教学,调动了每个学生的探索欲望,小组每个成员都力争为本组的登山出力,团队合作、集体克服困难得以充分发挥。

需要改进的地方:本节课对于第二个问题的引导可能还不到位,所以学生在这个问题的理解上还是不够透彻,所以需要教师先做示范,然后让学生先模仿,再自己练习表达,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

数学学习要多多练习,本节课的练习不够多,不够丰富,所以在下次讲课时应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知识掌握透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