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立场读书笔记1000字

合集下载

儿童立场读后感

儿童立场读后感

儿童立场读后感《儿童立场》读后感在翻开《儿童立场》这本书之前,我从未如此深入地思考过“儿童立场”这个概念。

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那些文字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儿童世界的神奇大门,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奇思妙想和纯真无邪的天地。

书中提到的很多观点都让我深受触动,尤其是作者对于儿童内心世界的细腻洞察和尊重。

这让我想起了不久前的一次经历,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去公园散步。

公园的一角有一个小小的沙坑,沙坑周围围满了孩子和家长。

我在旁边的长椅上坐下,饶有兴致地观察着这些孩子们。

其中有一个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大概四五岁的样子,穿着一件蓝色的卡通 T 恤,短裤的膝盖处还沾着一些泥土。

他手里拿着一个小铲子,正专心致志地在沙坑里挖着什么。

只见他先是用小铲子把沙子铲到一边,然后蹲下身子,用小手在沙坑里刨了一个小小的坑。

接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玩具小汽车,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了坑里,嘴里还念念有词:“小汽车要睡觉啦,晚安。

”他的妈妈在一旁看着,脸上带着温柔的笑容,没有去打扰他。

过了一会儿,小男孩又开始在沙坑的另一边挖起来,这次他挖得更深了,额头上都冒出了汗珠。

我好奇地走近了一些,想看看他到底在干什么。

原来,他在挖一个“隧道”,准备让他的小汽车从这边穿到那边。

他一边挖,一边自言自语:“加油,加油,马上就挖通啦。

”当他终于成功地挖通了“隧道”,让小汽车顺利通过的时候,他高兴得跳了起来,大声喊道:“妈妈,妈妈,你看,我成功啦!”那充满成就感的笑容,就像春天里绽放的花朵,灿烂而动人。

在这个小小的沙坑里,小男孩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感到惊讶。

他没有在意周围的嘈杂,没有被大人的想法所左右,只是凭着自己的内心去探索、去创造。

这让我反思,我们成年人常常以自己的标准和想法去衡量孩子的行为,认为他们在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

但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每一次的探索和尝试都是他们成长的脚步,每一个小小的成就都是他们内心世界的一次巨大满足。

儿童立场读后感

儿童立场读后感

儿童立场读后感《儿童立场》读后感读了《儿童立场》这本书,我的心里像是被投入了一颗小石子,泛起了层层涟漪。

这涟漪,带着我回到了那些与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中。

书里提到的“儿童立场”,让我想起了之前的一次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去朋友家做客。

朋友有个五岁的小女儿,叫妮妮,正是天真可爱、充满好奇的年纪。

一进门,妮妮就像一只欢快的小兔子,蹦蹦跳跳地跑过来迎接我。

朋友忙着在厨房准备午餐,我就在客厅陪妮妮玩耍。

妮妮拿出了她心爱的玩具箱,里面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玩具,有芭比娃娃、积木、小火车等等。

她先是拿起一个芭比娃娃,兴致勃勃地对我说:“阿姨,你看,这个娃娃是我最喜欢的,她叫小美。

”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那是对这个娃娃满满的喜爱。

接着,她又拿起一块积木,试图把它搭在另一块上面,可是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她的小脸蛋上渐渐浮现出了一丝焦急。

我在一旁看着,心里想着要不要帮她一把。

但最终我忍住了,我想看看她会怎么解决这个小小的难题。

妮妮皱着眉头,咬着嘴唇,思考了一会儿,然后换了一种搭建的方式,这次居然成功了!她高兴得手舞足蹈,大声喊着:“我做到啦!我做到啦!”那兴奋的样子,仿佛她完成了一项巨大的工程。

玩了一会儿积木,妮妮又拉着我来到她的小书桌前,拿出了一本画册,说要画画给我看。

她拿起一支彩色铅笔,开始认真地画起来。

只见她先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然后在圆圈里画了两个小小的黑点,说这是眼睛。

接着又画了一个弯弯的弧线,是嘴巴。

画完之后,她抬起头问我:“阿姨,你看我画的像不像一个笑脸?”我笑着点点头,说:“像,非常像,妮妮画得真棒!”她听了我的夸奖,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在和妮妮相处的这几个小时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孩子世界的纯真和美好。

他们的快乐是那么简单,一个小小的成功,一句简单的夸奖,就能让他们开心好久。

他们的思维是那么直接,没有成人世界的复杂和拐弯抹角。

他们对待事物充满了热情和好奇,不断地去探索、去尝试。

回想起我们成年人,常常会用自己的标准和想法去衡量孩子的行为和想法,却忽略了他们独特的视角和内心世界。

儿童立场读后感

儿童立场读后感

儿童立场读后感《儿童立场》读后感在读完《儿童立场》这本书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心灵洗礼。

书中对于儿童立场的阐述,让我对儿童教育、儿童成长以及我们对待儿童的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儿童,是社会中最纯真、最无邪的群体。

他们带着对世界的好奇和渴望,踏入人生的旅程。

然而,在我们成人主导的世界里,我们是否真正站在了儿童的立场去理解他们、陪伴他们成长呢?书中提到,儿童立场首先意味着要尊重儿童的天性。

儿童天生好奇,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回想我们的教育环境,有时候我们为了所谓的秩序和规范,压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

比如,当孩子在课堂上提出一个看似离题的问题时,我们可能会因为教学进度而匆匆带过,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解答。

但这恰恰可能是孩子内心深处最渴望得到回应的时刻。

我们应该鼓励他们提问,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因为这是他们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动力源泉。

儿童立场还要求我们理解儿童的情感世界。

儿童的情感丰富而细腻,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个小小的表扬而欢呼雀跃,也可能会因为一次不经意的批评而伤心落泪。

我们不能以成人的坚强和理智去衡量孩子的情感反应,而应该蹲下身子,用他们的视角去感受世界。

当孩子犯错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指责和惩罚,而是要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了解背后的原因,给予他们温暖的安慰和正确的引导。

再者,站在儿童立场,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空间。

儿童不是成人的附属品,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

我们常常习惯为孩子安排好一切,从学习到生活,事无巨细。

然而,这样的过度保护和包办,剥夺了孩子自主成长的机会。

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能力,让他们在适当的范围内自己做决定,承担后果,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意识。

同时,儿童立场也提醒我们要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学习方式。

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所有的孩子。

对于那些在某些方面表现不够出色的孩子,我们不能轻易地贴上“差等生”的标签,而应该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价值。

《儿童立场》读后感

《儿童立场》读后感

《儿童立场》读后感在阅读了《儿童立场》这本书之后,我深受触动,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犹如一面镜子,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儿童的认知和态度,也为我打开了一扇走进儿童世界的新大门。

书中强调,儿童立场应是教育者的首要立场。

我们常常在教育中迷失方向,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却忽略了儿童内心真正的需求和感受。

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他们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认知特点和情感世界。

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和要求他们,而应该蹲下来,以他们的视角去看待世界。

当我们真正站在儿童立场时,会发现他们的好奇心是那么旺盛,对世界的探索欲望是如此强烈。

一个小小的蚂蚁窝、一片飘落的树叶,都能引发他们无尽的遐想和探索。

然而,我们有时却会因为急于完成教学任务,或者觉得这些事情微不足道,而无情地打断他们,扼杀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想起曾经看到孩子们在课间尽情地玩耍,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那是他们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

可当上课铃声响起,我们却要求他们立刻安静下来,进入严肃的学习状态。

我们是否想过,这样的突然转变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的不适应?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天性,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而不是强行压制。

儿童立场还意味着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天赋才能和发展速度。

有的孩子擅长逻辑思维,有的孩子则在艺术方面表现出色;有的孩子接受新知识快,有的孩子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理解和消化。

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评价和衡量他们,而应该因材施教,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给予孩子们充分的信任和自由。

相信他们有能力解决问题,有潜力不断成长。

当他们犯错时,不要一味地批评指责,而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给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探索中成长,在尝试中进步。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与孩子们的情感交流。

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都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支持。

《儿童立场》读后感

《儿童立场》读后感

《儿童立场》读后感在阅读了成尚荣先生的《儿童立场》一书后,我内心深受触动,犹如在教育的迷雾中寻得了一盏明灯。

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引领我重新审视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让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书中开篇就强调了“儿童研究是教育研究的母题,儿童立场是教育的基本立场”。

这一观点犹如一记重锤,敲醒了我过去在教育中可能存在的盲目和偏差。

我们常常在教育中急于传授知识、树立规矩,却忽略了教育的对象——儿童,他们有着独特的心理、生理特点和发展需求。

儿童立场,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我们真正走进儿童的世界,去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去感受他们的好奇与困惑。

成尚荣先生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让我看到了儿童眼中的世界是多么的丰富多彩,又是多么的单纯直接。

比如,书中提到一个孩子对一只小昆虫的专注观察,那份投入和好奇,让我们看到了儿童对未知世界探索的热情。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可能会因为急于完成教学任务,而打断孩子这样的探索,这无疑是对儿童天性的一种扼杀。

从书中,我深刻认识到,儿童是具有无限可能性的。

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常常超出我们成人的想象。

但我们却常常以成人的思维和标准去衡量和限制他们。

我们希望他们乖巧听话、成绩优异,却忘记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节奏和方式。

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去尝试、去犯错、去成长。

同时,儿童立场也要求我们尊重儿童的权利。

儿童不是成人的附属品,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愿。

我们应当倾听他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选择。

在教育过程中,不能仅仅是我们单方面的灌输和教导,更应该有与儿童的平等对话和交流。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的有效开展。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教育环境对儿童立场的影响。

一个宽松、自由、充满关爱的教育环境,能够让儿童充分展现自己的天性,发展自己的潜能。

相反,一个压抑、紧张、充满竞争的环境,可能会让儿童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心理问题。

儿童立场读后感

儿童立场读后感

儿童立场读后感《儿童立场》读后感在拿起《儿童立场》这本书之前,我从未如此深入地思考过“儿童立场”这个概念。

读完之后,却仿佛被一道光照亮了内心那些关于孩子、关于教育的角落。

书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深受触动,尤其是对于儿童世界的尊重和理解。

它让我回想起了一次特别的经历,那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

我家附近有一个小公园,每到周末总是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在公园里散步,享受着难得的悠闲时光。

就在我路过一片草坪的时候,看到一群孩子正围在一起,似乎在进行着一场“秘密行动”。

出于好奇,我悄悄地走近他们。

只见中间有一个小男孩,手里拿着一个破旧的玩具飞机,一脸认真地对小伙伴们说着什么。

“这可是我最厉害的飞机,能飞得比老鹰还高!”小男孩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其他孩子有的半信半疑,有的则满脸期待。

“那你快让它飞起来呀!”一个小女孩迫不及待地喊道。

小男孩深吸一口气,摆出一副很专业的架势,把飞机用力地扔了出去。

可是,飞机并没有像他期待的那样高高飞起,而是歪歪扭扭地掉在了地上。

孩子们顿时哄堂大笑,小男孩的脸一下子红了,他着急地跑过去捡起飞机,嘴里嘟囔着:“这是风的问题,再来一次肯定行!”我站在一旁,看着他倔强又认真的样子,心里觉得特别有趣。

他又尝试了好几次,每次失败后都会给自己找一个理由,比如“草地不平”“刚才没准备好”。

但其他孩子渐渐失去了耐心,有的开始去旁边玩别的了。

然而,小男孩并没有放弃。

他一次次调整着姿势和力度,额头上都冒出了汗珠。

终于,在不知道第几次尝试后,飞机在空中划出了一道漂亮的弧线,飞得又高又远。

“哇!”孩子们都欢呼起来,小男孩得意地扬起了下巴,那一刻,他仿佛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

我也忍不住为他鼓掌。

在这个小小的场景里,我看到了孩子们最真实的一面。

小男孩对于自己玩具飞机的执着和坚信,其他孩子从期待到失去耐心再到重新被点燃的兴奋,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纯粹和自然。

他们不会像大人那样,因为几次失败就轻易地否定自己或者放弃,他们有着无限的勇气和热情去尝试、去探索。

《儿童立场》读后感

《儿童立场》读后感

《儿童立场》读后感《<儿童立场>读后感》最近读了《儿童立场》这本书,让我对儿童这个群体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在书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和真实的案例,阐述了儿童立场的重要性。

这让我不禁回想起自己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它就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心湖,泛起了层层涟漪。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去朋友家做客。

朋友家有个刚上小学的孩子,叫明明。

一进门,就看到明明在客厅的角落里,专心致志地摆弄着一堆乐高积木。

我好奇地走过去,想看看他在做什么。

只见他的小脸蛋上满是认真的神情,额头上还挂着几颗汗珠。

他的小手不停地在积木堆里翻找着,嘴里还念念有词。

我忍不住问他:“明明,你在搭什么呀?”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说:“我在搭一个城堡,这是给公主住的。

”说完,又低下头继续忙碌起来。

我在旁边静静地看着,发现他搭积木的方式很特别。

他不是按照说明书一步一步来,而是完全凭着自己的想象在搭建。

有时候,一块积木放错了位置,他会皱起眉头,思考一会儿,然后重新调整。

过了好一会儿,城堡的大致轮廓已经出来了。

但是,明明似乎还不满意,他又开始在城堡周围搭建花园和小路。

他用一些小块的积木拼成花朵的形状,然后小心翼翼地摆放在花园里。

还用细长的积木当作小路,弯弯曲曲地通向城堡的大门。

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我不禁感叹孩子的世界真是充满了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就在这时,朋友走过来,看到明明还在搭积木,就说:“明明,别玩了,快来吃水果。

”明明头也不抬地说:“等一下,我还没搭好。

”朋友有些不耐烦地说:“搭这个有什么用,赶紧过来。

”明明的脸上露出了委屈的表情,但还是坚持说:“我就要搭完。

”看到这一幕,我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明明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他的世界里,这个城堡可能是无比重要的。

而我们大人,却常常因为自己的想法和安排,打断孩子的专注和热情。

这件小事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所谓儿童立场,就是要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行为。

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和眼光去衡量孩子的世界,不能因为我们觉得不重要或者没意义,就去否定他们的努力和创造。

成尚荣《儿童立场》读后感

成尚荣《儿童立场》读后感

成尚荣《儿童立场》读后感《读〈儿童立场〉有感》成尚荣的《儿童立场》就像一阵春风,吹进了我的心田。

这本书让我对孩子、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

以前啊,总觉得孩子就是小大人,我们大人知道的东西只要教给他们就好了。

可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

孩子就像一颗颗独特的种子,每一颗都有自己生长的节奏和方向。

我们怎么能像工厂生产零件一样,按照同一个标准去塑造他们呢?这就好比把玫瑰花的种子种下去,却一心想让它长成向日葵,这不是很荒唐吗?书中提到的儿童立场,其实就是要我们蹲下来,站在孩子的高度去看世界。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难了。

我们总是不自觉地用自己的经验和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行为。

比如说孩子画画,我们可能会觉得画得像才是好的,可孩子的世界里,那歪歪扭扭的线条、奇特的色彩组合也许就是他们心中最美好的想象。

他们画的可能是一个有翅膀的房子,房子还长着脚,可以到处跑。

在我们看来不合理,在孩子的小脑袋里,这可是最酷的创意。

这就像我们看天上的云,我们只看到了形状,可孩子能看到云里藏着的城堡和怪兽。

教育如果不站在儿童立场,就像是没有方向的船在海上乱飘。

老师也好,家长也罢,都得明白孩子不是我们的附属品,他们是独立的个体。

我想起我小时候,特别喜欢在下雨天出去踩水洼,每次都被大人骂,说会弄脏衣服。

可那时候我觉得踩水洼就像在和小水洼做游戏,溅起的水花是水洼在跟我笑呢。

如果大人们能理解我的这种小快乐,该多好啊。

现在很多孩子也是这样,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想要去探索,可我们大人往往因为各种担心就制止了他们。

这是不是就像把鸟儿关在笼子里,还怪鸟儿不唱歌呢?从《儿童立场》这本书里,我还体会到尊重孩子的兴趣有多重要。

兴趣就像孩子成长的动力小马达。

如果孩子喜欢昆虫,我们不要觉得这是脏兮兮的东西,而应该陪着他们去观察昆虫的世界。

也许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发现很多我们大人都不知道的秘密呢。

就像法布尔一样,因为对昆虫的热爱,成为了伟大的昆虫学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立场读书笔记1000字-读后感大全
最近,读了成尚荣先生的《儿童立场》,令我感触颇深。


过字里行间,我感受到成老先生是一位非常爱孩子的老师,感受
到陶行知先生的话又在耳畔响起:“你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
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谁也不
觉得你是先生,你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同时,成老先生也有一
句经典语录:“对待孩子就要像对待玫瑰花上的雨露一样。

”孩
子=玫瑰花,孩子的心灵=玫瑰花上的雨露。

多么形象生动的比喻!
是的,我们的小学生是未成年人,我们做老师的要学会站在
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用心去呵护孩子幼小稚嫩的心灵,用自
己的一腔热血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喜欢我们,喜欢我们的课,这
样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到底怎样才是“儿童立场”呢?书中第一辑就给出了明确的
答复:教育的大智慧是认识和发现儿童。

成先生引用了卢森堡的一
句话:“一个匆忙赶往伟大事业的人没心没肺地撞倒一个孩子是一
件罪事。

从这句话中我不由得想起在曾经的我在做班主任时,总爱端
起一副教育者的架子,头头是道地教育学生,给他们讲大道理,
生怕他们学坏了,到时候就是我的责任。

殊不知,这完全是违背
儿童立场的。

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其实他也已经很愧疚和自责了,这时候,更需要我们站在儿童的立场,感同身受,去感受儿
童内在的那份不安与自责,去共情他,让他觉得老师是发自内心
地理解他。

先处理儿童的心情,再来处理相关的事情。

且相关的
事情,也最好是儿童自己来商议解决,并且主动接受应有的处罚。

于是我渐渐地调整了自己的立场,让自己努力站在儿童的立场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最近两天,班上两个男生玩耍时没控制住情绪,打起来了,值周的老师在劝阻的过程中也被伤及。

在这样的场景下,对学生大吼大叫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我看到两个儿子眼中的泪水和愧疚的脸色,已经知道他们知道错了。

于是,我说了他们几句后,就让他们到办公室,把整个过程的心理说明详细地写下来,心情平静之后,再邀请两位家长到校,对其进行教育和帮助,这个时候,行使该有的惩戒——惩罚一周的课间没有自由活动时间,到办公室进行反思,全班念自己的心理说明,当面向老师道歉,二人承担老师检查的费用,两个孩子都有压岁钱的账户(由家长保管的),于是从账户里面开支这部分费用。

两个孩子不光主动向老师道歉,还每节课间主动接受惩罚,我相信他们进入中学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也会按照我教给他们的方法,自我调适情绪。

同时,在教学中,我发现孩子个个具有智慧,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我就会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

课堂变得越来越生动活泼!我永远都铭记:作为老师要“以学定教。


书中有一句话,令我十分动容“儿童生活在广袤的田野上,童年融化在生活的时空中,生活应永远成为小学教育的主语。

”多么美的一句话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