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解决当前大学和返乡农民工就业难问题

论如何解决当前大学和返乡农民工就业难问题
论如何解决当前大学和返乡农民工就业难问题

论如何解决当前大学和返乡农民工

就业难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面临严峻就业形势。特别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多来诺骨牌效应,使得经济增长放缓、许多企业停产或半停产、新增就业岗位减少,今年我省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达28.5万人,加上省外回湘就业毕业生1万人、往届未就业毕业生6.7万人,全年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总人数将超过36万人。而截至1月5日,我省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率不到20%,比去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部分高校的个别专业甚至出现零签约现象。面对这种形势,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出台系列政策举措,举国上下合力打一场“破冰”促就业的大会战。省委省政府发出“保就业就是保民生”的号召,相继出台一系列就业的政策措施。以抗击2008冰雪灾害的气势和力度,正在合力打一场“破冰”促就业的大会战。

3月10日,《长江晚报》刊发了一则报道,标题是“36万毕业生,大家都在帮你找饭碗”。报道讲的是省委宣传部联合有关部门召开座谈会,商量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透过这个报道,人们都感受到了一个令人欣喜的信息:全社会都关注和关心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一、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如何“破冰”

(一)“破冰”,党和政府在行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召开了专题会议,下发了专门通知,出台了系列政策举措。刚刚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20亿元资金。”省委省政府发出了“保就业就是保民生”的号召,一系列促进和保障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相继出手: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专项资金,鼓励大学生创业;对困难家庭的高校毕业生给予适当补贴,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期间给予基本生活补助;继续扩大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对服务期满“三以一扶”大学生报考公务员实行加分优惠,自愿到湖南西部地区工作的大学生,可以“户口不迁、来去自由”;投资1000多万元筹建毕业生就业常设市场,为大学生求取提供平台,4月份,一场大规模的“大学生就业活动朋”大幕开启。诸多利好举措,对于莘莘学子,无异于雪中送炭、雨中送伞。

(二)“破冰”,广大高校在行动。面对寒流,各高校一手抓教学改革,一手抓就业指导;一手抓思想教育,一手抓就业帮扶,全力为“破冰”奉献力量。中南大学通过主题化活动、基地化依托、网络化促进、项目化资助、多样化激励、社会化实践、规范化培训、专业化辅导,广泛深入开展创新

创业教育,近3年全校1万余名学生接受创业知识教育,1000多人接受创业技能培训,100多人自主创业并取得良好效果;湖南大学开展舆论引导、心理辅导、活动指导“三导”活动,力促毕业生就业,近4年来连续保持95%以上的就业率;湖南师大全员参与就业指导服务,并组建了40名的就业指导老师队伍;湘潭大学、湖南理工学院积极开展扶助活动,大力构筑贫困生就业帮扶体系;湖南科技大学皇晓东老师,10年致力于为学生就业牵线搭桥,累计帮助3000多名学生找到工作;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采用“外语+专业+技能+创业素质”地培养模式,着力使“教育产品”与就业市场“无缝对接”。“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校的呵护培养,为学子们走向社会提供的本领,奠定了基础。

(三)“破冰”,用人单位在行动。企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主战场,人才引进也是企业发展的支撑力。面对大学生就业寒流,各企业千方百计“发力”,通过校企战略合作、举办招聘会等,为学子就业拓宽渠道。湘钢树立“为人才搭建舞台,让理想不再流浪”的理念,主动出击,深入各高校招贤纳士;湖南省电力公司先后在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11所高校举办校园招聘会,2009年元月再次组织毕业生招聘会;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几家企业,联合组织招聘会,拿出4000多个岗位进行招聘。与此同时,各类培

训、中介服务机构适时推出“破冰工程”,为大学生“强筋壮骨”、导航服务。

(四)“破冰”,天之骄子在行动。大学生就业事关全局、涉及长远,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关心、关爱,也需要本身的自信、自立、自强。当前,“无业可就”与“有业不就”并存的现象说明,我们大学生还须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解放思想天地宽,转变观念出路多。农村基层、中小企业、西部地区、自主创业……这都是大学生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阿基米得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这个支点,不能坐等,不能观望,要靠自己去寻找、去发掘。桃源县的陈琼武,20年前大学毕业后放弃很多人梦寐以求的“铁饭碗“,返回农村创办企业,凭着一股执著劲,历尽坎坷,终成大业。现在,他所创办的三尖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已成长为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2008年,公司员工达300多人,实现年销售收入2.3亿元。公司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发展蛋鸡养殖产业,每年为县域经济创收10亿多元。陈琼武在农村放飞理想,谱写了一曲自主创业、共同致富的青春之歌。

雪莱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随着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实施、就业扶持措施的落实,积极效应将逐步得以显现。长风破浪会有时,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天之骄子

真正练了内功,有可“骄”之处,就一定能在寒流面前奋勇“破冰”前行,到达成功的彼岸!

二、面对目前农民工就业难,如何“行动”

农民工成就了中国沿海外向型加工企业的繁荣,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在这次金融风暴中受波及最早、受影响最深的群体之一。帮助农民工就业,关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

2009年3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执行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无论大学生还是农民工,就业不仅关系他们的生计,还关系他们的尊严。对这个问题,政府将百倍重视,不可掉以轻心。”总理情真意切的话语,表达了党和政府帮助民工就业的决心。

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统计,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我省返乡农民工达300万人。虽然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集中开展了“春风行动”,送岗位到家门口,使220多万返乡农民工重新找到了工作,但还有60多万农民工等待继续转移就业。

如何动员各方力量,采取多种措施,千方百计地为广大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就是当前首要任务。

(一)责任推动。2009年2月12日,在春节刚过、人们筹划一年生计的时候,省政府办公厅向全省发出《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随后,又转发了省劳动和

社会保障厅等12个部门《关于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意见的通知》。这两个通知,进一步强化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的责任。各地各部门纷纷出台新举措,探索新途径,想方设法扩大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渠道。如长株潭率选完善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通过创建创业型城市带动农民工就业。湘潭市在湘潭县排头乡、湘乡市潭市镇等12个乡镇建立返乡农民工就业示范点,对每个示范点,市财政投入5万元、县(市、区)配套2-12万元不等的工作经费,安排返乡农民工就业2.2万人,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政策带动。“就业难,创业更难”。为扩大农民工就业和创业机会,全省各职能部门对涉及返乡农民工的创业高看一眼,厚待一层,积极提供优惠政策。各级财政部门对涉及农民工就业的创业项目,从项目征集、项目推介、师资培养、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租金补贴等方面,将通过以奖代补等各种方式给予资金扶持。如望城县,在县财政预算中每年安排不低于5000万元的经费,设立创业扶持奖励专项资金。银信部门对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的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将优先发放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金额从5万元、30万元到200万元不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创业人员新办各类企业招用的就业困难人员,只要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

缴纳社会保障费的,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补贴。

(三)服务促动。这里所说的服务,主要指为解决返乡农民工就业的企业提供优惠服务。比如,实施重点工程就业服务计划。凡是国家投资实施的重点工程项目,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新招用本省返乡农民工,并签订了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一定标准给予1年工伤保险补贴。还比如,做好承接产业转移企业的就业服务。对与承接产业转移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办理了用工备案和缴纳了社会保险、工作满1年后续签了下年度劳动合同的本省农民工,按每年2个月、每月200元/人的标准,给予试用期艇工补贴,补贴期限为3年以内。再比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特别服务。对有初、高中学历的返乡农民工,只要本人愿意,可参加技工院校组织的3至6个月的职业技能培训,并按农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扶贫援助工程的培训标准给予补贴。

(四)各方行动。解决农民工就业的问题,还需要农民朋友们自身的努力。大家都熟悉这样一句歌词: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只要我们广大农民工树立信心,自强不息,自主创业,就业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1、自力更生。我们身边已涌现了许多自主创业、化“危”为“机”的先进典型。如衡南县返乡农民工李良俊在政府的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才资源的主要来源。可是近几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度日益突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增多,如果不能有效应对,不仅可能对人力资源市场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还会影响社会稳定。 通过了解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与原因,针对上述问题和原因,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为政府、教育机构及社会各界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强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力,提供有效参考。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率不断呈下降趋势,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缺乏自主择业目标,跟风现象严重 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在不少招聘会上,大学生求职都出现了盲目跟风现象,一些知名企业或者是热门岗位,受到了大多数专业学生的青睐,不少学生不论自己的职业理想是否与这些热门企业相一致,条件是否符合那些热门岗位的需求,常常是一窝蜂地前去应聘。尽管大学生非常重视追求兴趣爱好与个人才能的发挥,但在现实面前,他们往往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在临近毕业找工作时,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出现就业迷茫,续而从众跟风,大家都觉得好的工作单位一哄而上。 2、非高薪不干,非大城市不去 当前,许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过分看重工作待遇,忽略自身特点和长远发展及用人单位要求,他们往往看重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地区,忽略了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利益的结合,忽略了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这种以自身利益为中心,比较功利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些大学生受经济利益驱使,人生价值发生了倾斜,在选择上过分选择经济条件好、生活环境舒适、工资收入高的发达地区,而较少考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而且,许多大学生在择业时不考虑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要求,把个人兴趣爱好放在首位,不愿到不利自身发展的地方去。

浅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浅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经常有人说:“大学毕了业就失业。”先不说这种观点是否全面,但它也反映了现在就业的严峻形势。的确,在这各种领域的人才涌现的社会,大学生就业面临较大的挑战。不论从前还是现在,就业始终对不同能力的人来说都有着难与易的区分。就现状而言,就业对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来说是很棘手的问题之一,为什么接受了高等教育仍不能胜任工作。当然政策和发展程度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毕竟我们的控制力有限,只能找自身的原因了。结合长远来看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各产业的自动化加强也必定会淘汰一部分人,那么欲解决就业问题,我想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积极的开发建设新产业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经济发展了,就业却难了。看着到处都是的招聘广告却不知要去向何方,个人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原因。每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财政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2.社会原因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

要应届生的。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

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f2061539.html, 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与对策 作者:童丽媛,徐超群,罗坚毅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44期 摘要:随着欧美日等国汇率持续走低,人民币汇率不断刷新走高之势,以廉价劳动力著称的中国成本优势已不复存在。企业不得不面临缩小规模、控制内需降低成本,减少岗位供给。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就业问题,已变得愈发严峻。本文从国家,高校角度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就业难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我国特色国情,从不同层面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关键字:就业难;产业结构;教育体制;企业用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230-02 随着近年来欧美日等国汇率持续走低,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走高之势,国内企业面临不得不收缩规模、降低成本、减少岗位供给的局面。相反,高校扩招,从1977年的27万人,不断扩招到2012年的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达686.25万人(详见:图1)。按此发展趋势,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在今后几年中,还将不断上升。我国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将变得越来越大。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探究其深层次原因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1977—2012年我国大学生招生规模状况如下。 图1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1.国家层面。①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这对就业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压力。一方面,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技术水平也会随之提高,伴随而来的矛盾就是劳动力溢出。另一方面,在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的同时“新兴产业”与“夕阳产业”的交替,必然造成产业的结构性的摩擦。夕阳产业企业部门的劳动力,被排挤后如不能很快地被新兴产业所吸收,便会造成大批人群失业,进一步将挤压大学生就业空间,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而对于新增的岗位,大学生却因教学内容的滞后,无法满足其专业要求。因而就造成了结构性供求不平衡的就业困境现象。②经济差异造成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就业不均衡的矛盾。因就业观问题上的择业文化及经济上的差异,大中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城镇及农村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分界线。而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无法调和这两种市场供需劳动力的矛盾,限制了我国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城市市场劳动力明显过于饱和,而小城镇及农村市场却非常稀缺大学生。一方面,很多现实的情况诸如户籍制度等的限制。另一方面,若大学生选择先暂时到中初等教育水平的城镇小城镇及农村市场,再要想迁回到教育

大学生就业方式

沈阳工业大学大学生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问卷 感谢您百忙之中参与此次问卷调查!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大学生群体的就业观念变化,以便未来能够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帮助,我们正进行一项有关大一、大四学生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 性别:○男○女年级:○大一○大四 (1)你对自己的专业了解吗? A.了解 B.不了解 C.有一定了解 (2)你对你专业的前景看好吗? A.很看好 B.不看好 C.不清楚 (3)你对自己今后就业形势持什么态度? A.比较乐观 B.很严峻,担心找不到工作 C.顺其自然,有一份可以的工作就先工作 D.不清楚,还不关心这个问题 (4)你对现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是什么态度? A.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B.大学生只要降低门槛都能找到工作 C.大学生就业形势良好能轻松找到工作 D.其他 (5)你毕业后想从事专业对口或相关的工作吗? A.尽量从事对口或相关的工作 B.从事不相关的工作 C.只要有满意的工作对不对口都可以 (6)你对国家或地方大学生就业所出台的相关政策了解吗? A.主动查找过相关信息,比较了解 B.没有了解过,不懂 C.听说过一些 (7)你对你的将来的职业规划有什么想法? A.职业规划是什么,不懂 B.规划不规划都行,顺其自然 C.我想过但是我不太懂,需要专业人士指导 D.自己有足够能力规划职业 (8)你最希望从哪个渠道获取就业信息? A.就业网站B招聘会 C.家人、老师介绍 D.其他 (9)对于学校的就业指导,您最希望获取哪方面的信息? A.职业规划辅导 B.专业出路 C.求职心理辅导 D.应聘技巧

(10)你为毕业后的就业做了以下哪些工作? A.通过兼职或实习获取工作经验 B.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活动 C.参加就业指导课程培训D努力学好专业知识、 (11)你认为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的哪些条件? A.专业成绩 B.能力素质 C.文凭学历 D.发展潜力 (12)如果毕业后不选择工作的话,你会选择以下哪种方式? A.自主创业 B.考公务员 C.考研究生 C.出国留学 (13)如果选择先工作的原因是? A.对考研没把握 B.家庭贫困,难以负担 C.为了实现自我价值,挣钱 D.想步入社会,提高自我素质 (14)你将选择的第一份工作的态度是? A.很看重,精挑细选 B.干什么都可以,主要积累经验 C.选择单位文化氛围好,前景强 D.一定要找一份高收入的工作 (15)选择工作时对你的决策影响最大的是谁? A.父母 B.朋友 C.老师 D.自己做决定,不受他人影响 (16)在求职的过程中最困扰你的问题是? A.学校求职指导不全面,导致无从下手 B.求职信息量少,不懂如何获取 C.个人能力不足,信心不足 D.专业知识欠缺 (17)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A.求职培训 B.调整心态、 C.调整择业期望值 D.提高自身素质能力 (18)你最希望到哪里工作? A北上广经济发达区 B.自己的家乡 C.自己家乡外的二等城市 D.经济比较落后的偏远地区 (19)你觉得在工作中男女待遇是否应该平衡? A.应该平衡 B.男比女的待遇要好 C.女比男的待遇要好 C.特定的工作条件可以不平衡 (20)你希望你的第一份工作的工资在什么水平? A.1000—2000 B.2000—3000 C.3000—4000 D.4000以上 (21)你是如何看待基层工作的? A.坚决不做,又苦又累,有损大学生形象 B.实在找不到工作,可以勉强接受 B.暂时立足,找到好工作再换 D.从基层做起,积累经验 (22)你能接受你在几年内升职? A.一年 B.两年 C.三年 D.三年以上 (23)将来的工作与你期望的不一致,你会选择? A.接受,准备跳槽 B.努力适应工作 C.工作后考虑继续深造 D.其他

当代大学生就业背景

当代大学生就业背景 造成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原因、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我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经济原因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尽管由于资本市场“防火墙”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减缓。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会原因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此外,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的能力。 3.自身原因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 好工作,应该是适合你的工作,具体点说,应该是能给你带来你想要的东西的工作,你或许应该以此来衡量你的工作究竟好不好,而不是拿公司的大小,规模,外企还是国企,是不是有名,是不是上市公司来衡量。小公司,未必不是好公司,赚钱多的工作,也未必是好工作。你还是要先弄清楚你想要什么,如果你不清楚你想要什么,你就永远也不会找到好工作,因为你永远只看到你得不到的东西,你得到的,都是你不想要的。可能,最好的,已经在你的身边,只是,你还没有学会珍惜。人们总是盯着得不到的东西,而忽视了那些已经得到的东西。 PS:如果你不去接触企业,你又怎么能知道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自己到底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呢?所以在我们浑浑噩噩的在校园里面虚度时光,不如去走进企业,参观企业,并去请教企业高端领导人,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自己又和他们的要求差多远。大学生只有自己度量了才能够切身体会到自己该干什么,想要干什么!需要干什么!接触不一样的事物,那么那就将得到不一样的未来!

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领域单一。 ?2014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虽报名门槛抬高、基层艰苦岗位增多,但仍吸引了全国141万名大学生报考,“国考”竞争比达64:1。都知道考“国考”就像买彩票一样,即便那么难,但是每年都有好多大学生挤这条“独木桥”。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求稳定的心理,他们往往对工作时间固定、双休日稳定、工作压力较少、工作环境舒适等一些岗位比较“上心”,所以找工作时挑肥拣瘦,更多的愿意去党政机关、大公司、科研单位、大型企业,不愿意去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就业。 ?2、就业地区集中。 ?在我国沿海城市及北京、上海等地经济发展迅速,这些城市企业多、机会多、薪酬高,文化氛围浓,成为大学生毕业首选的理想就业地。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选择到上海、北京和以深圳为代表的沿海地区就业者高达65%以上。大学生不愿意去农村、中小城市,扎堆“北上广”,加剧了这些发达城市的人才过剩和大学生就业难。 ?3、就业期望偏高。 ?有的毕业生感到“找不到理想单位”,但同时有许多基层一线的单位急需人才但又招聘不到毕业生,反映出毕业生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仍较普遍。 一部分看重稳定职业和理想环境及较高报酬的毕业生,择业期望值过高,选择单位不切实际,放弃多次选择机会,一味等待观望,甚至不惜主动待业,就业愿望过于理想化,不愿去基层单位和第一线,对一些繁重的体力劳动、苦脏累的工作,更是不屑一顾。 ?4、就业稳定性差。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人平均5年至少更换一次工作。而在高学历人群,这种现象更为凸显。2014年6月发布的大学生就业蓝皮书—— 《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调查结果显示,2013届大学毕业生34%在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其中本科毕业半年内离职率为24%,高职高专毕业半年内离职率为43%。中国大学毕业生三年内跳槽偏高不下,2010届为69%,2009届为71%,2008届为71%。

关于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 关于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探 讨 学生:陆诗铭 学号:82 指导老师:竞 专业:行政管理 年级:13秋 学校:广播电视大学 2015年10月

摘要 大学毕业生是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才资源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果不能有效应对,不仅可能对人力资源市场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还会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

目录 第一章引言 (1) 第二章大学生就业现状 (2) 第三章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 (3) 3.1、政策不完善,易造成社会壁垒,加大大学生就业难 度 (3) 3.2、高校在学科建设、学生的培养摸式等方面与人才市场需 求不符,不利于大学生就业 (4) 3.3、大学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4) 3.4、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5) 第四章对策探讨 (7) 4.1、政府部门发挥职能 (7) 4.1.1、优化产业结构,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7) 4.1.2、规就业市场,培育完善的就业市场机制 (7) 4.1.3、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8) 4.1.4、引导大学生面向中小企业、第三产业 (8) 4.1.5、积极引导大学生到特定地区或从事特定职业 (8) 4.2、高校现有教学体制调整 (9) 4.3、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10) 4.4、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 (10) 第六章结论 (11)

致 (12) 参考文献 (13)

第一章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加之当前股市低迷,人民币贬值,国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的影响,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谈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特征及帮扶策略-模板

谈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特征及帮扶策略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进行帮扶则是高校就业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提出帮扶策略。 自 20XX 年大学扩招后的第一批本科学生毕业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教育部在每年各类高校就业工作会议和文件中,都着重强调要高度重视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和援助工作。就高校而言,解决好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对于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为了解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现状及其成因,我们面向浙江工业大学等浙江省内 10 所高校的 1000 名大学生进行了“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在受访的大学生中,存在就业困难的人数比例占 42. 7%。可见,就业困难群体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本文重点从就业认知和就业现状两个角度,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现状特征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 就业认知包括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判断及所持的就业态度,还包括大学生对理想工作地和行业的选择期待。通过问卷调查,我们看到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普遍持悲观态度,有 75. 8% 的就业困难学生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非就业困难群体中超过五成的大学生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正常。在理想工作地的选择方面,无论是就业困难群体还是非就业困难群体,都倾向于杭州和浙江省内其他县市,这与高校生源来源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与浙江省经济活跃的态势相关。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和非就业困难群体在理想工作地的选择方面无显着差异。在行业选择方面,无论就业困难群体还是非就业困难群体,首选的三个行业方向依次是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国有。但是,就业困难群体愿意去私营工作的比例仅为非就业困难群体愿意去私营工作比例的二分之一。就业困难群体在就业观念和基层就业心态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为改善和提高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提供了可能的解决思路。 就业现状真实地反映了大学生在求职准备和求职实践中的实际状况,通

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

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邹守龙合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一年级网络系统管理专业, 1104051046 史顺顺合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一年级网络系统管理专业,1104051028 合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一年级网络系统管理专业,王智 1104051044 摘要:走出校园,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择业。随着时间的发展已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严峻问题。选择什么样的具体职业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潜能和特长来确定。要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行业的更加细化,与此相对的职业也更加多样化,这一情势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个人寻求更符合自身条件和兴趣的职业,创造了日益广阔的前景。因而,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要正确判断自己有哪些潜能和特长,力求做到对号入座。2011 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针对

大学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的改变的调查,综合各调查结果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以及他们的就业前景,找出大学生就业难、就业率不高的原因,希望为当代大学生找工作指出一条明路。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就业情况不良习惯正文: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通过调查相关资料得知,在八九十年代大学生大多喜欢进国营企业工作或者是进国家机关单位,那被看作是铁饭碗,而如今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许多大学生希望进外资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以及很好的工资待遇,也有很多人想自己创业,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大家都集中在同一个就业方向,这样一来就业竞争就很激烈,就业难、就业环境差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都为找工作犯愁,许多大学生都有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一些工作环境不是很好、工资不高的工作都不愿去做,而一些工作待遇较好的公司对于刚毕业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也不愿意接纳,所以很多大学毕业生仍然待业家中,这就涉及到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择业观以及就业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在人力资源方面我国还是相对缺乏的,尤其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不是太

当代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问题,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的。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是伴随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而逐步产生并日益凸显的,是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一个现实国情。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关注自己毕业以后就业的形势与问题。看着这些即将毕业的师兄师姐们,他们的脸庞上流连着对校园的不舍,还有对未来的茫然与失措。而即将进入大三的我们,越来越开始疑惑今后工作跟升学的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很多 一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走上自主创新,科学生产的道路。 二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是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1)、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4)、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四、用人单位误区。(1)、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2)、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3)、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中会面临的问题 对面临求职择业的毕业生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能及进得到更多的就业信息。从一窍不通意义上讲,谁能拥有更多、更有效的就业信息,谁将赢得择业的主动权。尤其是在我国目前毕业生就业体制处一转轨阶段,信息沟通渠道很不健全的情况下,就业信息的搜集就显得更为重要。 首先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就业信息不仅仅是具体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需求信息固然是重要的就业信息,但是,诸如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法规,地方制定的有关就业政策,不同部门、不同待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和发展势头,某一个用人单位的性质、人员结构、经营状况、发展前景、工作环境等等,这些都是重要的就业信息,忽视对这些信息的搜集,眼睛只盯着具体的需求信息,即使这些信息搜集得再多,也很难使你作出全面、准确的判断。 就业信息搜集的渠道是很广泛的1、各高校的主管部门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办公定(或指导中心),他们提供的信息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明显的优势。这应该是同学们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2、各级毕业就业主管部门和就业指导机构。每年教育部都要制订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方针、政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主管部门也要相应地制订实施意见;国家教委各珞地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也要开展信息交流和咨询服务,这也是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渠道。 3、各级、各类“双向选择”、“供需见面”会。这类活动有的是由一

个学校或多校联合举办的,有的是一省或几省联办的,也有的是地市县单独举办,组织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直接见面,不仅可以直接获取许多时机还可以当场拍板,签订协议,比较简捷有效。 4、有关新闻媒介。毕业生就业作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近来刀引起了新闻界的普遍重视,有关就业政策、热门话题讲座招聘广告等也常有报道,还有教育部学生司和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以及各地人才市场报等,这些都是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5、通过各种社会关系获取信息。本专业的教师比别人更清楚你适合到什么单位就业,而且往往在科研协作、兼职教学中与对口单位有着广泛的接触。校友大多在对口单位工作,对所在单位情况了如指掌。通过他们可以获得许多具体、准确的信息。家长和亲友对你的就业更为关心,他们与社会的方方面面有一些联系,也可以帮助提供就业信息。 6、利用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或业余兼职获取信息。同学们通过与社会的接触加强了与有关单位的联系,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便于直接掌握就业信息,如果两厢情愿,那是再好不过的机遇。 7、直接与用人单位联系就业信息。开始可以是“普遍撒网”,向你认为适合的用人单位写自荐信,确定重要目标后,通过电话预约,然后亲自登门访,这种“毛遂自荐”的方式也不失为获取就业信息、获得就业成功的途径之一。 二、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经常发生和考虑的问题

试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一)

试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一)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以2006—2007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06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07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1]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达到280万,2005年将超过30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2] 第三,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3]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4.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

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题目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 社会调研形式□团队□个人 社会实践时间 1月20日至2月10日 社会实践地点重庆市梁平县 系部名称建筑系 专业年级 2011级工程造价 学生姓名罗海涛 学号 1260720141360

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 摘要:本次调查的主要调查的对象是大学生,针对他们的就业情况以及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的改变做系统的调查,综合各调查结果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以及他们的就业前景,找出大学生就业难、就业率不高的原因,为当代大学生找工作指出一条明路。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就业方式就业方向 正文: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通过调查相关资料得知,在八九十年代大学生大多喜欢进国营企业工作或者是进国家机关单位,那被看作是铁饭碗,而如今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发生了巨大改变,许多大学生希望进外资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以及很好的工资待遇,也有很多人想自己创业,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大家都集中在同一个就业方向,这样一来就业竞争就很激烈,就业难、就业环境差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都为找工作犯愁,许多大学生都有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一些工作环境不是很好、工资不高的工作都不愿去做,而一些工作待遇较好的公司对于刚毕业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也不愿意接纳,所以很多大学毕业生仍然待业家中,这就涉及到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择业观以及就业心理等方面的原因。 在人力资源方面我国还是相对缺乏的,尤其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在我国7亿多的从业人员中,接受过高等教育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没有针对大学生建立有效的就业保障机制。现在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有一份好的职业规划是找到一份好工作必要前提,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仅有2人不了解、一人认为其不重要,而认为重要的占到调查的75%。在我们对所做的调查问卷分析中发现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100人之中只有4人认为当前的就业形势还是较好,15%的调查对象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还算是比较正常的,但有83%的调查对象占总体绝大部分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对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还是很艰难的。在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其中认为很有前途的占到20%,而认为自己专业较有前途的则达到60%,占所有调查者的80%,仅有10%的人认为本专业没有前途,对就业很不抱希望。可以看出大学教育对于就业来讲还是有相当重要作用的。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在就业方面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生对就业后拿到的第一份工资有什么期望时,有近50%的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元,四分之一的人认为应该为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5%,在物价日益增加和大众生活水

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当今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讲,毕业已是近在眼前,如何规划我们以后的道路,就需要我们足够多的了解这个社会对于我们的要求。也许很多人想考研,的确考研是一个很不错的出路,至少它可以是一个目标,让我们有奋斗的理由和信念,以至于在毕业之后有所归属。但毕业之后选择就业还是当今大学生的主流意识。 选择就业不难,难就难在找到我们喜欢并且能够胜任的工作。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很严重。更严重的是企业缺人现象也很严重。这就矛盾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人才。归根结底还是大学生的素质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需求。大学生要想找好工作还是需要先加强下自己的能力。我们不能好高骛远,与其一味追寻“理想化”的工作,不如先选择一项自己能够做好的工作,一方面可以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使自己暂时稳定下来,在保障自身生存问题时也有寻求新契机的机会。等到自己积累到足够的经验时,或许就是我们能够追寻更进一步发展的时刻。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难在以下几点: 一,毕业生数量的迅猛增加,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二,受长期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影响,部分毕业生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期望值和社会需求差距较大。一方面,县,市中小企业急需人才,一方面部分毕业生不愿去第一线,去基层,有业不就的错位现象依然存在。毕业生的基层意识和创业意识有待加强,亟待做更加细致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和服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等方面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与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求。 五,高校毕业生流向不够合理。目前高校毕业生的流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这些地区往往占据各种优势,而且吸引人才的力度较大,形式多样。特别是“先落户,后就业”政策的实施,既对大中城市的就业产生一定压力,也影响一些中小城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引进人才工作。 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就业心理准备不足。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

谈谈你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看法

谈谈你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大学生需提高自身的能力“考试能抄就抄抄不到就补考补考不过还有重修大不了就是交钱……”我曾经在网上看到网友这样说很多大学生素质低学生目标不明确、混日子、谈恋爱……却很少想过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这样的大学生在职场上不可能有竞争力。大学生就业难很大程度上和高校扩招有关自从扩招以后大量生源涌入高校可以说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我想优秀的毕业生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应该是不难的。第二我认为在高校扩招的同时有些高校忘记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这就造成了学生的书本知识和初中相脱离。学生只有书本知识动手能力却不强、在社会上缺乏竞争力。另外有些学生眼高手低总想找一个非常好的职业对自己的毕业远景高估 不能脚踏实地地干工作于是就处在待业状态 第三大学生就业中存在很多不公平竞争。例如一个单位就写到“本单位招办公室工作人员一名要求男性身高1.75米以上”。这样的岗位和身高、性别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很多大学生反映在求职过程中或多或少受到过性别、年龄、形体相貌、地域等方面的歧视。一些人情招聘和灰色招聘也屡见不鲜 可见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一个多方面的综合问题、也是一个大问题关系到我们的将来和祖国的未来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要从现在就开始脚踏实地地学生科学文化知识为自己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得看法 大学生就业成为了社会一大矛盾,仔细想想,为什么会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呢?首先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精兵简政,私有企业虽不断增加,但就业岗位少,不能从更本上解决问题。 其次是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年年在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三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待业毕业生,这个将会是一个盘大的数据,给就业带来严峻的考验。 再次是扎堆现象严重。专业扎堆:高校纷纷开设所谓的热门专业,同学们也纷纷报考,导致大家一起来哄抢就业机会,而有些就业机会却受到冷落。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我觉得,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遵循“开阔眼界、面对现实、正确定位”的原则。 首先,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去达到理想的目标。在心理上必须从社会进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来加深对竞争机制的认识,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自觉地正视社会现实,转变观念,做好参加竞争的准备。 其次,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在求职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失去信心。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强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遇到挫折后应冷静思考,仔细寻找失利的原因,争取在下次中取得胜利,迎接新的挑战。相信一句话:平平淡淡的一生干不出什么丰功伟绩,只有不断在挫折与困难中磨练,你才会成长,才会使我们的人生达到生命的制高点。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看法 近几年来有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报道越来越多,大学生就业也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

浅谈大学生就业困难及解决方法

浅谈大学生就业困难及解决方法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公民素质得到了极大提高,同以往相比,大学生的数量逐年递增,但是在现代经济发展的条件下,企业的岗位需求增长速度,学校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视程度,学生的自我思想观念等因素,导致许多大学生面临就业困难。本文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及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解决方法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社会需求增长速率远低于大学生毕业求职比率。 现当今高校大学生的毕业人数及求职人数逐年增加,但是当前市场需求趋于饱和,工作岗位短时间内不会大量增多,甚至不变或者减少,导致出现供需不平衡的现象。供大于求的现实普遍存在于房地产、金融、互联网等行业。据18年最新数据显示,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行业的录取率不足10%。 (二)当今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普遍存在缺陷。 受家庭教育、学校教学水平、社会经历等因素影响,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清晰,缺乏明确的人生规划。在大学阶段,学习与生活习惯差,临近毕业期间,盲目跟风,加入考研大军,但近年来,各个高校保研人数逐年增加,人数比例,相比考研录取率大大提高,不少人因考研失败而被迫找工作,进一步冲击就业市场。 (三)当今大学生求职结果两极分化严重。 18年校招开启以来,在应届毕业生中,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社会实习及校园活动经历丰富的学生往往拿着十几个offer,并在其中苦于选择,而在校期间逃课、打游戏以及不参与学校活动与进行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往往被企业拒于大门之外。 (四)当今大学生就业期望过高,就业准备不充分。 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优秀企业对于人才的渴求大大加强,许多企业在六七月份就开启了网申、校园宣讲等校招活动,提前招揽人才。“金九银十”的时间大大提前,许多应届毕业生对于就业信息收集不充分,相关高校的校招启动工作时间落后,导致部分学生错过心仪企业。同时许多大学生对社会缺乏了解,在面试、交谈以及薪资探讨等方面,对自己期望过高,造成了好的企业去不了,差一点的企业看不上的现状。 二、当今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一)学生求职技巧匮乏。 许多应届的大学毕业生缺乏实习工作经验,求职技巧不熟练,在面试期间不能及时的摆正心态,补充自身不足,造成了找不到工作的窘境。 (二)求职渠道有限。 受地区、学校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在寻找工作时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没有合适的渠道去获取相关的就业信息,同时校园招聘中许多企业多针对本地大学生进行招生,导致学生意向工作地点与企业要求不符,造成就业困难。 (三)专业不对口。 当今大学生在入学期间缺乏明确的人生规划,对于专业的选择具有盲目性、跟风性、随意性,导致毕业时,热门专业选择的人数过多,就业竞争激烈,冷门专业找不到相关行业工作。 (四)劣质企业过于剥削新人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