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用---新大气污染防治法专题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第一章:大气污染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危害。

掌握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特点。

理解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的定义和来源。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和特点。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如气候变化、酸雨等)。

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什么是大气污染?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展示图片和数据: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特点。

案例分析:介绍一些典型的大气污染事件及其影响。

小组讨论: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具体影响是什么?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描述大气污染的定义和来源。

填空题:学生能够填写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特点。

问题解答:学生能够解释大气污染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传输2.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传输途径。

掌握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

理解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机制。

2.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如工业排放、交通排放、农业活动等)。

大气污染物的传输途径(如风速、风向、大气稳定度等)。

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及其影响。

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机制和范围。

2.3 教学活动展示图片和数据: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排放量。

实验演示:大气污染物的传输和扩散。

小组讨论:不同来源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模拟游戏:大气污染物的传输和控制。

2.4 教学评估填空题:学生能够填写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

问题解答:学生能够解释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机制。

小组讨论:学生能够分析不同来源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第三章:大气污染的监测和评估3.1 教学目标了解大气污染的监测方法和指标。

掌握大气污染评估的原理和技术。

理解大气污染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3.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的监测方法(如采样、分析、监测仪器等)。

大气污染指标(如PM2.5、NOx、SO2等)及其意义。

大气污染评估的原理和技术(如空气质量指数、污染等级划分等)。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危害。

2. 使学生掌握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措施和技术。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的定义与来源:讲解大气污染的概念,分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农业活动等。

2. 大气污染的危害:阐述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3. 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措施:介绍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

4.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现状与挑战:分析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探讨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5. 学生实践活动: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减少大气污染,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大气污染案例,使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严重性。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减少大气污染,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课程要求的教材,如《环境科学》、《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等。

2. 课件:制作精美、生动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相关内容。

3. 视频资料:收集与大气污染相关的视频资料,如大气污染治理工程、环保宣传等,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大气污染防治的最新动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的试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第1-4课时:讲解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危害。

第5-8课时:介绍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措施和技术。

第9-12课时:分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现状与挑战。

第13-16课时: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减少大气污染,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大气污染专题知识讲座

大气污染专题知识讲座

滤纸烟度法
23. GB3847-83
汽油柴油机全负荷烟度测量法
24. GB/T5466-93 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旳测量 怠速法
25. GB/T14622-93 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旳测量 工况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 环境空气质量原则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
GB3095-1996
月平均植物生 长季平均
一级原 则 0.02 0.05 0.15
0.08 0.12
0.04 0.05
0.04 0.08 0.12
4.00 10.00
浓度限值
二级原 则 0.06 0.15 0.50
0.20 0.30
0.10 0.15
0.08 0.12 0.24
4.00 10.00
三级原 则 0.10 0.25 0.70
8. 酸沉降:
❖ 酸沉降是指某一平面上具有致酸潜势旳物质旳积累。 ❖ 致酸物质是自然和人为活动旳过程中产生旳。 ❖ 致酸物质按存在形态分为干和湿两种。
酸雨旳危害
水旳低pH值使得鱼旳骨骼畸形生长,最 终造成死亡
引起树木旳大量不正常死亡
严重腐蚀建筑物
9. 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
Major Greenhouse Gases
1995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15次会议对该法进行了修订
2023年对该法再次修订
1995年8月29日修改后旳大气污染防治法,在控制大气污染,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方面起到了主动旳作用: ❖ 强化了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 ❖ 推动了煤炭旳清洁利用 ❖ 加紧了淘汰严重污染大气旳落后工艺和设备旳步伐 ❖ 开始生产和使用无铅汽油 ❖ 法规实施后,某些地域依法强化环境管理,大气环境质量确

讲课用_新大气污染防治法专题

讲课用_新大气污染防治法专题
大气污染防治法 专题研究
什么是大气?
• 大气就是包围地球的空气。包括了氮、氧、氩、 以及微量的氖、氦、氪等稀有气体;还有水蒸气 二氧化碳等;不定组成部分是尘埃、氮氧化物等。
• 整个地球大气层按其成分、温度、密度等物理性 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世界气象组织把它分为 五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 层、暖层和散逸层。
• 《哥本哈根协议》主要是就各国二氧化碳 的排放量问题,签署协议,根据各国的 GDP大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哥本 哈根协议》目的是商讨《京都议定书》一 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 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
坎昆世界气候大会
• 坎昆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 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定于 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10日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举行。
PM2.5含量的空气质量新标准
0~50 优 50~100 良 100~150 轻度污染 150~200 中度污染 200~300 重度污染 大于300及以上 严重污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气污染的来源
一:煤烟型污染(由烟尘、二氧化硫、一 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引起)比如,煤炭。
二、石油型污染(由一氧化碳、碳氢化合 物、氮氧化物、颗粒物和铅引起)比如, 石油。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 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 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 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危害:可吸入颗粒物可以被人体吸入,沉积在呼吸道、 肺泡等部位从而引发疾病。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呼吸 道的部位越深。所以PM2.5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10微米 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5微米直径的可进入 呼吸道的深部,2微米以下的可100%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 泡。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讲义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讲义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讲义一、大气污染的概念与现状(一)什么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指的是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大气中某些物质的浓度达到了有害的程度,甚至超过了环境所能容纳的限度,从而对人类、生态系统和物质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二)大气污染的现状当前,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严峻问题。

在许多城市和地区,雾霾天气频繁出现,空气质量指数时常超标。

工业排放、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等人类活动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以我国为例,一些工业密集地区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量大,导致酸雨、光化学烟雾等问题。

同时,随着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加,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也成为了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二、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及来源(一)常见的大气污染物1、颗粒物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等。

它们可以来自工业生产中的粉尘排放、建筑工地的扬尘、道路扬尘以及燃烧过程等。

2、二氧化硫(SO2)主要来源于燃煤发电厂、工业锅炉以及含硫燃料的燃烧。

3、氮氧化物(NOx)如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工业炉窑的燃烧以及硝酸生产等过程。

4、一氧化碳(CO)通常产生于不完全燃烧,如机动车尾气、工业生产和家庭炉灶等。

5、挥发性有机物(VOCs)来自有机溶剂的使用、石油化工、涂料涂装等行业。

(二)大气污染物的来源1、工业污染源包括钢铁、化工、电力、水泥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

2、交通污染源主要是汽车、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燃烧燃料所排放的尾气。

3、能源污染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4、农业污染源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喷洒、秸秆焚烧等活动也会对大气造成一定的污染。

三、大气污染的危害(一)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可以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引起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多种健康问题。

例如,PM25 能够深入肺部,导致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加重;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会刺激呼吸道,引发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讲课用新大气污染防治法专题课件

讲课用新大气污染防治法专题课件

企业事业单位的环保义务与责任
安装大气污染治理设施
开展自行监测和信息公开
企业事业单位应按照规定安装大气污 染治理设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企业事业单位应开展自行监测,及时 掌握污染物排放情况,并向社会公开 监测数据。
建立环保管理制度
企业事业单位应建立环保管理制度,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环保 职责和要求。
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案例启示与借鉴意义
加强执法力度,对违法排污行 为进行严厉打击,提高企业的 环保意识和守法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大 气污染防治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 规体系,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有力保障。
THANK YOU
感谢观看
成效分析
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后,重点地区的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 30%,空气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
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
新法推动了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转型升级,鼓励使用清洁能源, 优化了产业和能源结构。
严格的环境执法
新法加大了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有效遏制了环境违法行为 的发生。
案例分析
案例一分析
该钢铁企业因未安装脱硫脱硝设 施,导致排放的废气中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浓度严重超标,
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案例二分析
该市部分餐饮企业未安装油烟净 化设施或净化设施未正常运行, 导致油烟无组织排放,对周边居
民生活造成影响。
案例三分析
某市部分工地未采取有效的防尘 措施,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对周边
详细描述
环保税的征收标准根据不同污染物排放量、浓度等因素确定,企业需按照国家规 定申报纳税。征收的环保税将用于支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大气污染试讲教案模板范文

大气污染试讲教案模板范文

课题:大气污染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和种类。

- 掌握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因和危害。

- 理解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措施。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责任感。

-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大气污染的成因和危害。

2. 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措施。

教学难点:1. 大气污染成因的复杂性。

2.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多样性和实施难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大气污染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 提问:什么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有哪些危害?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大气污染问题如此严重?二、新课讲授(20分钟)1. 大气污染的概念和种类- 解释大气污染的定义。

- 介绍大气污染的主要种类,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 分析各类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2. 大气污染的成因- 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等方面分析大气污染的成因。

- 强调人类活动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3. 大气污染的危害- 介绍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 引用相关数据和案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介绍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 分析国内外大气污染防治的成功案例。

三、课堂活动(10分钟)1. 小组讨论:针对大气污染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2. 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自身做起,为减少大气污染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和措施。

2. 撰写一篇关于大气污染的短文,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较高。

防治大气污染教案

防治大气污染教案

防治大气污染教案第一章: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分类和来源。

使学生认识到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的定义和分类大气污染的来源和排放途径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大气污染的来源和影响。

1.4 教学活动引入大气污染的话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大气污染。

讲解大气污染的定义、分类和来源。

分析大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大气污染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大气污染的测量与监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测量指标和监测方法。

使学生掌握大气污染监测的基本技能。

2.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的测量指标:PM2.5、PM10、SO2、NOx等大气污染监测方法:采样、分析、数据处理天气预报与大气污染的关系2.3 教学方法实验法:进行大气污染监测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

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的测量指标和监测方法。

2.4 教学活动讲解大气污染的测量指标和监测方法。

学生分组进行大气污染监测实验,掌握监测技能。

分析实验数据,理解天气预报与大气污染的关系。

第三章:大气污染的控制与治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控制手段和治理技术。

使学生认识到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的控制手段:排放标准、污染源管理、清洁能源等大气污染治理技术:脱硫、脱硝、除尘、绿化等国家政策和法规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作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的控制手段和治理技术。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的大气污染防治案例。

3.4 教学活动讲解大气污染的控制手段和治理技术。

分析成功的大气污染防治案例,让学生了解治理效果。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对新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建议。

第四章:大气污染防治的公众参与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众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作用和责任。

使学生认识到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污染防治法 专题研究
什么是大气?
• 大气就是包围地球的空气。包括了氮、氧、氩、 以及微量的氖、氦、氪等稀有气体;还有水蒸气 二氧化碳等;不定组成部分是尘埃、氮氧化物等。
• 整个地球大气层按其成分、温度、密度等物理性 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世界气象组织把它分为 五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 层、暖层和散逸层。
• 值得强调的是,这个会议是由大会秘书处组织的符合联合 国设立的大会标准的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会议 由两个类型的参与者构成,分别是缔约国和观察员。
• 观察员被分为国际政府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第7条第6 款),要参加大会,他们必须向大会秘书处注册并获得授 权。只有已注册的组织的代表会被允许以观察员的身份协 助参加大会中不同主体间的会议。
• 《哥本哈根协议》主要是就各国二氧化碳 的排放量问题,签署协议,根据各国的 GDP大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哥本 哈根协议》目的是商讨《京都议定书》一 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 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
坎昆世界气候大会
• 坎昆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 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定于 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10日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举行。
大气污染的特征:
• 一、污染范围比较大 由于空气具有流动性,而且扩散十分广泛,大气污染
对于整个城市和居民的生活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扩大了 污染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理的难度。 • 二、污染物比较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气污染源也逐步增加,不仅有工 业生产产生的废气,还有居民生活废气,以及汽车尾气。 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大气污染。 • 三、污染治理困难
PM2.5含量的空气质量新标准
0~50 优 50~100 良 100~150 轻度污染 150~200 中度污染 200~300 重度污染 大于300及以上 严重污染
大气污染的来源
一:煤烟型污染(由烟尘、二氧化硫、一 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引起)比如,煤炭。
二、石油型污染(由一氧化碳、碳氢化合 物、氮氧化物、颗粒物和铅引起)比如, 石油。
三、特殊型污染(废气和粉尘)比如,汽 车尾气的排放。
• 煤炭:先让中国腾飞,再让中国遭罪。中 国 的PM2.5,60%来自于燃煤和燃油,也 就是化石能源的燃烧。
• 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我国 能源资源的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将长期存在。
• 因此,控制煤烟型大气污染将长期作为我 国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主要任务。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面积大, 活性强,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 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 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危害:可吸入颗粒物可以被人体吸入,沉积在呼吸道、 肺泡等部位从而引发疾病。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呼吸 道的部位越深。所以PM2.5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10微米 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5微米直径的可进入 呼吸道的深部,2微米以下的可100%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 泡。
PM10:
总悬浮颗粒物是指漂浮在空气中的固 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其粒径范围约为 0.1-100 微米。有些颗粒物因粒径大或颜 色黑可以为肉眼所见,比可吸入颗粒物如 烟尘。有些则小到使用电子显微镜才可观 察到。通常把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 称.5:
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 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 严重。
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十分复杂,不仅需要治理措施,还 需要相对完善的预防措施。一些城市的发展需要工业生产 作为支撑,而且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缺少环保意识,这样就 增加了治理的难度。
国际大气污染防治立法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框架 公约》,英文缩写UNFCCC)是一个国际公约,是联合国 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 5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通过,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 卢召开的有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 议期间开放签署。1994年3月21日,该公约生效。《联合 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 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 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 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 对流层是紧贴地面的一层,它受地面的影响最大。 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大气环境条件主要就是在 对流层中形成的。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 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 的改变,从而影响大气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 健康或者财产安全,以及破坏自然生态系统, 造成大气质量恶化的现象。
穹顶之下
• 2013年1月份,重雾霾期间,我们整个国家有27个 城市都出现了急诊人数的爆发性增长(10%--150%)。
• 过去30年内,我国的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65%,虽 然吸烟和老龄化仍然是这个数字的主要因素,但 细颗粒物明确的致癌风险,越来越得到重视。
• 11年前,那时候我们还没有PM2.5的检测,但是我 们有PM10。2012年,PM2.5被列入监测范围,国家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随着收入增加, 信息透明,人们对环境的期待越来越高。
• 《京都议定书》(英文:Kyoto Protocol,又译 《京都协议书》、《京都条约》;全称《联合国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的补充条款。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 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 定的。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 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 人类造成伤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