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调查基本内容

合集下载

死因调查工作手册 (2)

死因调查工作手册 (2)

死因调查工作手册一、概述(一)监测现状(二)监测目的(三)监测依据二、死因监测内容和方法(一)死因登记对象的范围(二)死亡个案登记的不同情形(三)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使用(四)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五)报告程序与时限(六)质量控制(七)工作考核指标及标准一、概述:(一)历史回顾过去50年,中国分别发展了四个与死因报告有关的系统:1957年开始卫生部死因登记系统;1978年开始的全国疾病监测系统;1995年开始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和出生缺陷监测(妇幼保健部门和计生部门);2004年开始医院死因网络报告系统;2005年开始在1978年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

卫生部死因登记系统:1955年以来,开始在几个城市登记死因。

目前覆盖全国90个区县、约1。

2亿人口,主要分布在我国沿海和中东部地区.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DSP disease suverllience point):1990年,通过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建立了由145个监测点组成的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2005年为160个监测点,复盖全国31个地区约7100万人,占全国人口6%。

5岁以下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报告:1996年,卫生部妇幼司在部分地区对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进行监测。

具体覆盖人口数不清.其他来源的死因回顾调查和死因登记很多,覆盖人群不清.(我国曾于1973年、1990年进行过两次以癌症为重点的死因回顾调查,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始第三次以癌症为重点的死因回顾调查,全国共抽查213个点,我省有12个点)医院死因直报系统:2004年开始有80%的县级医院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报告医院死亡个案信息。

(二)中国死因监测现状中国80%的人死在家中,导致死因诊断不准确。

医院死因报告缺乏规范,没有按照根本死因分类,缺乏有用的公共卫生信息.医院报告和社区报告无法连接,影响数据有效使用。

(三)死因监测目的1、通过持续、系统地收集社区人群死亡资料,研究社区人群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和规律,为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政策、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死亡调查记录内容(一)

死亡调查记录内容(一)

死亡调查记录内容(一)
死亡调查记录内容
背景介绍
•死亡调查记录是指在研究生物死亡的过程中所记录的相关信息。

•这些记录可以帮助揭示死亡原因、推测死亡方式以及提供法医调查所需的证据。

调查对象
•死亡调查记录通常应用于以下对象:
–未解决的死亡案件
–自然死亡事件
–疾病流行病的研究
调查内容
•死亡调查记录通常包含以下信息:
–基本信息:
•死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国籍等基本信息。

•死亡发生的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

–死因初步判断:
•死亡的原因及可能的途径。

•包括自然原因、疾病、意外以及他杀等。

•黑匣子数据分析、立体重建等技术可辅助初步判断。

–调查过程:
•调查员所采取的调查方法、调查过程及结果。

•包括目击证人的采访、现场勘查、尸检等内容。

–证据收集:
•获取与死亡相关的物证、病历、病理报告等。

•根据情况采集DNA、指纹、照片等证据。

–结论:
•综合以上信息,得出的最终结论。

•此结论可能是死亡原因、时间以及其他相关情况。

调查意义
•死亡调查记录的编制对以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提供法医和司法部门进行犯罪分析和司法鉴定的依据。

–为公共卫生管理部门提供数据,用于预防疾病和制定政策。

–促进科学研究,探索疾病的成因、发展过程及相关因素。

结语
•死亡调查记录是对死亡事件进行系统记录和研究的过程。

•它有助于揭示死亡的真相,确保正义得到伸张。

•同时,也为疾病防控提供重要数据和科学依据。

死因监测漏报调查方案

死因监测漏报调查方案

死因监测漏报调查方案居民死亡资料是反映人民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生命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准确反映人民的健康状况,评估常规报告死因监测数据的完整性,估计漏报率,校正报告死亡率,现制定人群死因监测漏报调查方案,指导慢病综合监测点开展漏报调查,以获得相对准确的人群死因死亡率数据。

一、调查目的1、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镇死因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准确计算死亡率及期望寿命。

2、了解我镇慢病监测点死因登记工作的漏报情况。

3、准确估计我镇人群死亡率,以及婴儿死亡率,准确描述不同地区、不同特点人群的死因模式。

4、准确描述辖区内人群的死因顺位。

二、调查内容1、户籍分年龄组人口数。

2、报告死亡数,实际死亡数。

3、死亡报告卡填报质量,包括填报卡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4、根本死因符合情况三、调查对象及方法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郑郭镇13个自然村随机抽取一个行政村作为调查单位,被抽取村委会的每个家庭作为调查对象。

本次抽取的14个村委会,调查被抽取的10个村委会为2015年1至12月常住户籍人口的死亡人数。

2、调查方法1、组织被抽取村委会的干部或部分居民座谈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死因监测分管工程师组成调查组,分成二组对被告抽取的村委会所有常住户籍人口进行上门挨户调查。

四、调查步骤(一)死亡漏报调查前到所在地派出所了解户籍分年龄组人口数。

(二)根据死亡报告卡,列出本次调查已报告的死亡者名单。

(三)挨户调查和组织村民座谈,把查出的所有死亡个案与报告卡核对。

(四)有报告卡者为已报告案例,否则为漏报。

对漏报案例应补填写死亡报告卡。

(五)在样本人群中对已报告的死亡病例核对主要填报项目,判断是否填写完整和正确。

五、组织领导与实施在丹阳市疾病监测系统工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由疾控中心下发统一死因漏报调查要求,对调查员统一进行培训,调查组人员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名医生组成,由疾控中心人员负责实施和质控。

六、时间进度(1)5月10日调查组人员经疾控中心统一培训,以统一调查要求和方法。

死因调查与死因推断

死因调查与死因推断

前言死因资料的收集是死因统计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

原始死因资料是否完整、正确、可靠,直接关系到死因统计资料的使用和现实意义,以及对居民健康状况分析评价的结论。

死因资料的正确性是死因统计研究中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

普及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水平,逐步提高医疗单位作出死因的诊断比例,是提高、保证死因资料质量的重要条件。

但是,总有一定比例的死亡者需要通过调查作出死因推断。

目前,我市仍有一定比例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和《死亡推断书》需要进行死因的调查与推断,因此,死因调查是死因统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认真细致的死因调查,是作出正确推断的基础。

实事求是地进行死因调查,客观地、细致地分析调查所得资料,作出合理的死因推断。

死因调查与推断是提高死因资料质量的两个重要环节。

一、死亡原因调查(一)死因调查的范围《死亡医学证明书》上所填写的死亡原因不够明确、不符合国际疾病死因分类规则的、难以进行国际疾病分类编码者、死因推断依据不足与不符合死因逻辑性者,均应列入死因调查的范围。

在实施国际死因分类,以根本死因为选择规则的要求下,死因调查工作更显重要。

死因调查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所填根本死因复杂,又难以与直接死因因果顺序相联系而无法作出选择或修饰规则归类者。

2.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仅填写某根本死因的拟诊、待诊、待查、待排而未明确诊断者。

3.《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仅填写呼吸衰竭、循环衰竭、中毒、感染、休克、昏迷、出血等直接死因而未填写根本死因者。

4.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仅填写“来院已死”、“死因不明”、“暴死”及“猝死”等而未填写根本死因者。

5.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仅填写高血压病、败血症、尿毒症、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心脏病、肝硬化、营养不良、动脉硬化、尿路感染、消化性溃疡及肝胆综合征等的症状群而未填写根本死因者。

6. 《居民死亡推断书》,经调查后所填写的推断死因与所调查的症状与体征不相吻合者、死因缺乏症状与体征描述、或描述的依据不足者。

5.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及死因调查和死因推断

5.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及死因调查和死因推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死亡原因医学证明书的填写
如果在一系列事件中只有一个步骤,则在 I(a)行上记入一条就足够了。如果存在多于一个 步骤,则直接原因记(a)行,而起始前因记在最 后一行,任何中介原因则要记在(b)行或(b)行和 (c)行。
例: I (a) 食道静脉曲张出血 (b) 门静脉高压 (c) 肝硬变 (d) 乙型肝炎
死因诊断的填写问题_(4)
CPD 头盆不称 (cephalopelvic disproportion) 儿童多囊病(childhood polycystic disease) 慢性肺病 (chronic pulmonary disease)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死因诊断的填写问题_(5) 填写诊断不特异,可能影响编码的 精确性。 填写的诊断名称应尽量具有特异性, 即在诊断中尽量体现疾病的主要特征, 包括疾病的病因、分型、部位、程度、 主要并发症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死因诊断的填写问题_(6)
死因诊断的填写问题_(1)
填写诊断不规范,可能影响查找编码 及其准确性。 填写的诊断名称应尽量规范并有依据, 尽量来自标准诊断名称、国家统编教材或 比较权威的辞典、出版物等。 以外国人名、地名为诊断时,应尽量 附加英文名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死因诊断的填写问题_(2)
菌痢 →细菌性痢疾 中风 → (脑)卒中 烟雾病→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Ⅰ(a) 心力衰竭 (b) 风湿性心脏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死因顺序的填写问题_(4)
【例2-3】 【纠正】
Ⅰ(a) 肺脓疡 (b) 纳呆 (c) 高血压
Ⅰ(a) 肺脓疡 (b) (c)

医院死因报告核查制度

医院死因报告核查制度

医院死因报告核查制度背景在医院中,死因会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不仅死亡本身对于家属和医院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打击,如果死因调查不到位甚至会引起家属的不信任和对医院工作人员的质疑。

因此,建立合理的医院死因报告核查制度对于医院来说非常重要,不仅可以让家属和公众更有信心,还可以对医院的医疗服务和质量进行监管和改进。

医院死因报告核查制度的意义一个良好的医院死因报告核查制度,不仅可以避免医院处理死亡事件时的不当处理和错误判断,还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诊断和治疗的错误,从而对医疗服务和质量进行监管和改进。

医院死因报告核查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建立和实施医院死因报告核查制度需要以下步骤:1.初步调查:如果一名患者死亡,医院应该进行初步调查来确定死亡的原因。

这项工作应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通常在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

2.提交报告:医院应该建立一个标准的死因报告表格,医生和护士应该根据初步调查的结果填写该表格。

完成填写后,报告应该通过邮件或其他方式提交给医院管理员或质量管理部门。

3.报告审核:医院管理员或质量管理部门应该审核每份提交的死因报告,以确保其准确、完整和具有合理性。

如果发现错误或缺陷,应该及时与医生或护士联系以进行更正。

4.反馈和改进:医院应该针对每份死因报告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汇总成为年度报告,以反馈给医务管理层、工作人员和公众。

医院死因报告核查制度的优势建立和实施医院死因报告核查制度具有以下优势:1.建立信任:良好的医院死因报告核查制度可以帮助家属和公众建立对医院的信任和重视。

2.促进改进:通过分析和总结死因报告,医院可以及时了解到发生的错误和缺陷,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从而有效地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3.改变文化:建立一个完善的医院死因报告核查制度可以帮助医院树立正确的工作文化,使医生和护士养成接受错误和反馈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结论建立和实施医院死因报告核查制度可以有效地促进医院的医疗服务和质量监督,为家属和公众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2024年死因漏报调查方案

2024年死因漏报调查方案

一、背景和目的死因漏报是指出现在正式死因统计中缺失的死因情况。

死因漏报的存在会影响死因统计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给制定和实施相关公共卫生政策带来困扰。

为了准确了解2024年死因漏报的情况,本方案旨在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找出死因漏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死因统计的质量。

二、调查内容和方法1.调查内容:a.收集2024年全国和各省、直辖市的死因统计数据;b.对死因统计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包括死因分类、编码、填报等方面;c.针对死因漏报的原因进行调查,包括医院报告制度、统计员培训、社会文化因素等;d.探讨死因漏报对决定性统计的影响。

2.调查方法:a.文件调查:收集2024年全国和各省、直辖市的死因统计相关文件,包括报告制度、统计员培训材料等;b.现场调查:选择若干医院,对其报告制度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员培训情况的调查;c.问卷调查:向死因统计员发放问卷,了解其对死因统计制度的了解程度;d.专家访谈: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访谈,探讨死因统计的现状和存在问题;e.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死因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规律。

三、调查步骤和时间安排1.调查准备阶段: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制定调查方案,准备调查问卷、访谈大纲等工具。

时间安排:2周。

2.调查实施阶段:a.文件调查和数据收集:收集2024年全国和各省、直辖市的死因统计数据和相关文件;b.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选择若干医院,进行现场调查和发放问卷;c.专家访谈: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观点和建议;d.数据整理和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规律。

时间安排:2个月。

3.编写报告:根据调查结果和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

时间安排:1个月。

四、预期成果1.调查报告:详细介绍2024年死因漏报的情况,包括死因统计数据的质量评估、死因漏报的原因分析和影响分析等,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解决方案:对死因漏报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改进报告制度、加强统计员培训、提高医院报告意识等,以提高死因统计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死因信息调查及填写

死因信息调查及填写
死因信息调查及填写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年1月17日
死因监测的重要性
• 死因监测数据是公共卫生信息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信息之一。人群中死亡水平、死亡 原因和死亡模式是估计人群卫生需求,评估人群健康状况的变化的基础。
• 从公共卫生和临床角度,死亡水平都是一个说明卫生问题严重性的指标。不同原因的 死亡率能够展示与疾病的危险因素。
11
填写基本要求
• 手写版《推断书》使用黑色或蓝色墨水笔书写, 字迹清楚,不随意涂改;
• 项目填写完整,注意以下几项:
地址:填写死者户口所在地址 职业:填写死者具体从事的工种,请参照GB/T6565
《职业分类与代码》 诊断医院:曾对死者的致死疾病作过诊断的级别最高
的医院名称 诊断依据:死因诊断的最高依据,如为在家死亡,
• 有助于发展以证据为基础的卫生政策。
2
死亡证的用途
• 居民死亡登记所签发的死亡证是从事人口统计、生命统计等有关工作的基本信息来源。 • 居民死亡法定记录,有关部门据此注销户口,办理殡葬火化等手续。 • 诉讼或司法的法律证据。 • 群众性、社会性凭证及公证必备的文件。
3
死亡证种类
• 《居民死亡推断书》(以下简称《推断书》)
• 死者有效身份证明* • 申报者有效身份证明* • 死者生前居住地居委对该死者所出具的证明* • 死者生前就诊记录、病史资料等 注:*项必须具备、缺一不可
9
出具程序
1. 核对申办人所提供的各项材料,确认无误。 2. 结合死者生前病史资料,向申办人询问掌握死者
的死因信息。如果死者生前没有明确诊断的疾病, 则必须详细询问以了解其死亡前的情况。 3. 将调查掌握的情况详细记录于《推断书》第一及 第二联背面的调查记录栏,记录要求准确全面、 重点突出,并由申报人签字认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死因调查基本内容
一、调查方法
死因调查主要采用现场询问方法。

在医院死亡的个案,由负责诊治的临床医师通过死者死前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家属等知情者既往史的描述综合判断得出死亡原因,并按照ICD填写要求规范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对于非医院死亡个案和在医院死亡,但死因填写不符合ICD要求的卡片,均要开展入户死因调查或复查。

一般宜在死后一个月内进行,间隔时间不宜太长,以免家属回忆错误或有关医院诊疗资料销毁、遗失。

调查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1.既往史:包括死者生前患过的所有疾病名称、发病距死亡间隔时间、诊断单位和诊断依据,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如生长发育、家族史、遗传史、职业史、接触史等。

2.现病史:指死者死前发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起病急缓、病程长短、病情轻重,原发病的并发症或继发,实验室检查结果,疾病的演变和治疗过程,是否后遗症即晚期效应等,对现病史要重点询问。

3.生活史:死者生前的饮食、生活习惯、烟酒嗜好、家庭状况、经济收入、社会接触、卫生习惯等。

二、调查(复查)指征
对于在医院死亡且经临床医生诊断,死因明确,并按要求规范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死亡个案,不需入户再作死因调查。

但对于只报告死亡情况而未报告死亡原因,或报告的死亡原因不明确、不符合ICD填写要求,无法确定根本死因或确定依据不足、不符合逻辑的死亡个案,则需进行死因复查。

调查(复查)指征:
1.与公安、民政等部门核对死亡名单时发现未报告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死亡个案;
2.死亡医学证明书中填写临死前的表现,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肝昏迷、休克、出血,而未进一步追踪造成这些情况的疾病或损伤;
3.死亡证明书填写“老衰、猝死、死因不明、老死”等,未追溯具体的死亡原因;
4.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某一些症状群,如尿毒症、肝硬化、败血症、酸中毒、早产等,未填写造成症状的起始前因;
5.填写全身性疾病情况,如高血压、动脉硬化、风湿热,未报告与之联系的更具特异性的疾病;
6.填报传染病未核实性质、病原体,肿瘤未报告良性或恶性、原发或继发、部位者,未特指心脏病、先天异常、孕产妇死亡等;
7.损伤中毒死亡,未报告造成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或临床表现。

8.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的疾病或情况有逻辑疑问。

9.死亡证明书存在缺错项。

三、死因调查的注意事项
1.调查时要讲究调查方式,要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意义和目的,态度要和蔼可亲,在调查过程中保持客观公正立场,与被调查者建立一种友好信任的关系,以取得被调查者的信任和合作,保证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2.调查对象选择对死者情况比较了解的亲戚或同事、邻居,以便得到比较真实的疾病情况,如系一些比较忌讳情况死亡,直系亲属不愿真实说明,应设法向有关单位或知情者调查。

3.在调查中尽可能得到死者的病历和有关实验室、辅助科室检查结果,这对核实疾病、作出明确诊断将提供最有力的依据。

4.在调查中如遇到疑难病症,一次询问可能病情不清楚,应扩大调查范围,向死者生前工作单位、劳保及医务部门,就诊过的医疗单位进行追踪核查。

5.调查者在获得大量调查材料基础上,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经过归纳概括,写出简要的调查记录。

6.在调查中避免暗示或诱导造成病史失真,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经多次询问不能确立死亡原因者,应按死因不明处理。

7.在调查中既要防止草率和简单不负责任的态度,把可以查明的死因推到“死因不明”的范围中去,又应注意为了减少死因不明的比例而人为地随意推断死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