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服饰文化发展及其产业化

论文题目:蒙古族服饰文化发展及其产业化

摘要

发展蒙古族服饰产业化不仅可以保护蒙古族服饰文化,而且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十分重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这也为蒙古族服饰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空间,但蒙古族服饰业的发展还不够充分,导致蒙古族服饰产业化在发展中遇到了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蒙古族服饰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蒙古族服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这些问题为更好地发展蒙古族服饰产业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从而保护和发展蒙古族服饰文化。

关键词:蒙古族服饰;产业化;问题;解决措施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ongolian clothing industrialization can not only protect Mongolian clothing culture, but als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present, China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 which also brings great spa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ngolian clothing industry.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Mongolian clothing industry is not enough, which leads to man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ngolian clothing indust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ngolian clothing industry, finds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ngolian clothing industry,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Mongolian clothing industry, so as to protect and develop Mongolian clothing culture.

Key words: Mongolian clothing; industrialization; problems; Solutions

目录

前言 (3)

1. 蒙古族服饰文化的历史背景及特点 (4)

1.1蒙古族服饰文化的传统历史 (4)

1.2蒙古族服饰的分类 (4)

1.3蒙古族服饰的特点 (4)

1.3.1蒙古族服饰色彩的特点 (4)

1.3.2蒙古族服饰材质的特点 (4)

1.3.3蒙古族服饰造型的特点 (5)

2. 传统蒙古族服饰元素在现代蒙古时装中的应用 (5)

2.1蒙古族服饰的现状 (5)

2.2蒙古服饰的创新设计 (5)

3. 蒙古族服饰产业化发展 (6)

3.1蒙古族服饰产业化的重要性 (6)

3.1.1文化意义 (6)

3.1.2经济意义 (6)

3.2蒙古族服饰产业化的现状分析 (6)

3.2.1从业蒙古族服饰的人员 (7)

3.2.2不断革新的制作材料 (7)

3.2.3消费范围的扩大 (7)

3.2.4蒙古族服饰企业数量的增加 (8)

3.2.5节庆活动的助力发展 (8)

3.3蒙古族服饰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8)

3.3.1产品缺乏创新和质量低廉 (8)

3.3.2缺乏完善生产要素 (9)

3.3.3缺乏完善的政策支持 (9)

3.3.4宣传方式单一 (10)

4. 发展蒙古族服饰产业的路径及措施 (10)

4.1提高产品的创新和质量 (10)

4.2完善服饰的生产要素 (11)

4.3完善政策支持 (11)

4.4宣传方式的多元化 (12)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前言

从上古到蒙古汗国,从元、明、清至今,历代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服饰的精髓,逐步完善和丰富自己传统服饰,形成了适合生存环境的独特风格。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大量传统元素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有些传统工艺正在失传,蒙古族服饰正在逐步被现代流行服装所代替,呈现出被淘汰的局面。所以,通过蒙古族服饰产业化发展来对蒙古族服饰的保护和发展已迫在眉睫。

蒙古族服饰产业正在不断地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文化价值丢失、人才的缺失、资金的不足、宣传不到位等问题,阻碍着蒙古族服饰产业向高水平阶段发展。所以,产品自身、政府和企业仍需不断做出改变,完善蒙古族服饰产业的发展。本文主要以蒙古族服饰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蒙古族服饰产业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对蒙古族服饰进行保护和发展以及促进蒙古族服饰产业的发展。

首先,本文第一部分介绍了蒙古族服饰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其次,本文第二部分介绍了传统蒙古族服饰元素在现代蒙古时装中的应用;再次,本文第三部分介绍了蒙古族服饰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本文第四部分介绍了发展蒙古族服饰产业的路径及存在问题的相应措施。

1.蒙古族服饰文化的历史背景及特点

1.1蒙古族服饰文化的传统历史

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和习俗不同,每个地区的服装风格也不同。蒙古族服装的冬季服装主要是轻质皮革、缎子和棉布,夏季服装则主要是布。大多数长袍的特征是肥大和袖长,男女长袍的下摆不开叉,腰部配有绸缎作为腰带。蒙古族服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个遥远的史前时期,根据考古资料,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与蒙古族服饰相同。从远古时代到蒙古汗国,从元,明,清到现代,蒙古族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将生活环境与创造力和智慧相结合,吸收了其他民族服饰的精髓,逐步完善了自己的传统服饰。

1.2蒙古族服饰的分类

蒙古族服饰具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科尔沁,鄂尔多斯,乌拉特等 28种特殊的部落服装。蒙古部落服饰中最显著的差异是妇女的头饰。例如,巴尔虎族的蒙古族妇女头饰是盘羊。鄂尔多斯蒙古部落妇女最突出的特点是两侧的大发棒和垂饰,上面挂着玛瑙和玉之类的宝石珠。服饰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科尔沁和喀喇沁地区的蒙古服饰,服装从宽大的直裙到后跟长袍,两侧开叉,领口和袖口饰有各种彩色的贴边。

1.3蒙古族服饰的特点

1.3.1蒙古族服饰色彩的特点

蒙古族传统服饰十分重视颜色的搭配与组合,他们喜欢用对比度强烈的、鲜艳夺目的红、绿、蓝等颜色。蒙古人认为白色像乳汁一样最为圣洁,多用在盛典、年节吉日时穿用。其中,白色也多用于哈达,给予客人敬意和祝贺。蓝色象征着永恒、坚贞和忠诚,是代表蒙古族的色彩,有很多人们将蓝色用于婚服,希望带来永恒与真诚的爱情。黄色被看作是至高无尚的皇权的象征,在过去除非活佛或者收到皇帝恩赐的王公贵族,其他人是一律不能穿的。

1.3.2蒙古族服饰材质的特点

蒙古族服饰材质方面,主要以纺织品和皮革为主。春秋穿夹袍,夏日穿单袍,冬日穿皮袍、棉袍。一般蒙古袍的特点是宽大袖长、高领、右衽,多数地区下端不开叉。袍子的边沿、袖口、领口多以绸缎花边、“盘肠”、“云卷”图案或者

动物皮毛装饰。既体现出美观大方,又具备优越的实用价值。在鄂尔多斯等地的冬天,蒙古族人们多穿蒙古袍和皮革制作而成的坎肩,既可以抵御风寒,又可以增加服饰的美感度。

1.3.3蒙古族服饰造型的特点

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蒙古族服饰造型呈现出独有的特点。比如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中之重的部分,不仅可以装饰服装,而且可以防风抗寒,骑马持僵时又能保持肋骨的稳定、垂直。既作为一种美的装束,又能体现出防风抗寒和保护腰部的作用。蒙古族服饰造型还体现在传统服饰中的平面造型和立体造型,比如蒙古族靴就体现出了立体造型,蒙古刀、蒙古袍中的装饰都有着月形曲线的运用,体现出了平面造型。

2.传统蒙古族服饰元素在现代蒙古时装中的应用

2.1蒙古族服饰的现状

在国家重点保护传统文化的政策保护和蒙古族文化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蒙古族服饰,其中包括热爱本民族文化、有强烈民族自豪感的本土蒙古族人民,还包括受蒙古族文化的影响喜爱蒙古族服饰的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民。许多服装设计者看到了蒙古族服装文化的价值和紧迫发展的需求,参加到了蒙古族服饰传承和创新设计的行列中。内蒙古地区也有大大小小的蒙古族服装店,制作的服装分为传统型、新式蒙古族服饰和带有蒙古族服饰元素的现代服装。但是,由于制作成本高、宣传力度不够、人才的缺失等原因,使蒙古族发展遇到了一定的阻碍。

2.2蒙古服饰的创新设计

蒙古族服饰与西方服装结构相结合,将先进的版型技术运用到民族服装中。例如:西装、运动服、T恤等。在创新设计中使用新型面料,例如使用化纤面料制作出来的衣服,无论是舒适度和耐磨性还是质感都可以弥补传统面料的不足。其次,在保留和充分利用蒙古族传统服饰的文化价值和内涵,将带有蒙古族的图案与现代服装相结合,也可以把蒙古族饰品搭配到现代服装中,例如将蒙古族元素与“小清新”风格相结合。但是在与现代服装相结合中,要保持相协调的原则,不可以随意搭配使用,避免搭配出过于突兀的服装风格。

3.1蒙古族服饰产业化的重要性

3.1.1文化意义

发展高水平的蒙古族服饰产业,不仅可以使蒙古族服饰的设计者、生产商、销售商充分的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而且有利于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进行交流互动,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生产出受大众喜爱的蒙古族服饰。其次,高质量的蒙古族服饰产业,能以先进的技术、著名的品牌、优质的管理为代表,给消费者创建出优越感和新鲜感,从而使人们增加对蒙古族服饰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最后,近年来,文化价值逐渐超越了物质价值,人们更多地是注重蒙古族服饰代表的精神内涵、传统历史、民族文化和身份象征的文化价值。

3.1.2经济意义

高质量的蒙古族服饰产业不仅打破传统蒙古族服饰产业的瓶颈期,还可以增加消费者对蒙古族服饰新的消费需求。例如线上的各种网店和平台,线下的旅游纪念品、店铺、展销会等产业化发展都可以带动出许多新型的需求。其次,发展高质量的蒙古族服饰产业,有利于集合高水平的人才,形成一支高效率的团队。利用优化后的产品要素可以更好地生产出新型的蒙古族服饰,从而增加蒙古族服饰的销售量。

据统计,内蒙地区众多家蒙古族服饰的企业中有90%以上是小微企业。一些企业更是以先进的理念,高品质的产品脱颖而出。这些企业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形成了呼和浩特市蒙古族服饰一条街的聚集式销售理念。根据中国网统计表明,科右中旗已在全旗173个嘎查开展王府刺绣培训工作,目前已培训农牧民10000余人,全旗共约21000余名妇女参与到刺绣产业中来,形成了12个产业村,2895名建档立卡贫困妇女通过刺绣,每人每年平均增收2000元。

3.2蒙古族服饰产业化的现状分析

目前,蒙古族服饰产业正在不断地发展,已有不少企业以先进的理念和高品质的产品脱颖而出。但是,仍有大部分的小型企业没有与市场接轨,生产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整体的角度来看蒙古族服饰市场,还是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并没有在服装市场中站稳脚步。

从业蒙古族服饰的人员多为传承者、设计师、企业人员和个体工商户。蒙古族服饰的传承者多为从小与家中长辈学习和向同行学习,学成后自己开一家蒙古族服饰店。其中,也有不少是家中几代就在制作和销售蒙古族服饰。他们多以蒙古族传统服饰为主,将传统服饰的设计理念和制作方式一直传承下来。但是,随着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人们购买传统服饰的次数越来越少,不少商家也跟着消失,传承的手艺也只停留在老一辈人的手中。

蒙古族服饰的设计师多为学习服装设计毕业的高材生,十分注重服装的美感,将创新理念和西方服装的现代理念加入到蒙古族服饰的设计中,设计出的服装也更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少数民族的设计师不多,继承传统且善于创新的设计师更是屈指可数。

企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和员工,管理人员多为学过管理方面的,从事管理和行政方面的人员,善于将蒙古族服装的整体发展进行规划和设计,更好地指挥蒙古族服饰在市场中的发展。企业中的员工一部分为有服装设计基础的设计师和没有学过服装设计的人员,企业也定期让员工学习蒙古族服饰的文化和设计方面的知识。个体工商户多为自主注册和管理店铺的商家,可以独立单干或招收家庭成员、学徒和裁缝。

3.2.2不断革新的制作材料

传统蒙古族服饰面料,如皮革、毛呢、锦缎等服装面料,以及银、珊瑚、蜜蜡等饰品材料。制成的衣物也要经过复杂的工艺和程序,比如制作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乌珠穆沁熏皮袍。程序包括羊皮清洁、软化、熏制、切割和缝纫。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少数民族服饰面料不断变化和创新。新材料不仅具有轻便、抗菌、除臭、防水、防污等功能,而且还具有质感、色彩、图案美观大方的装饰效果。运用新材料制作的服饰成本低、易推广、更适用,而且还利于稀缺资源的保护。除了推广科学技术外,时尚潮流也会随着时代、季节、职业逐渐细分,导致生产的物质来源不断扩大、种类不断增加。

3.2.3消费范围的扩大

从日常服装、婚礼仪式到参加活动、影视拍摄、旅游体验;从店铺、集会的售卖到景区、博览会、网上售卖;从定制到网上订购、网上销售。这些的改变扩大了蒙古族服饰的销售范围,例如淘宝、京东、唯品会等网络商家。但是,从电子商务网站可以看出,蒙古族服饰的销售大多是生产粗糙、款式相似、价格低廉

的演出服装,甚至大多数卖家都不在内蒙古。

3.2.4蒙古族服饰企业数量的增加

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中表明党中央是要支持和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这为蒙古族服饰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根据数据表明,内蒙地区的蒙古族服饰企业近年来达到近两千家,不少企业主动进行细分化生产制作,形成了“呼和浩特市蒙古族服饰街”“锡林浩特市蒙元文化广场”等集聚区。根据中国网统计,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蒙古族人口比例高达86.4% ,科尔沁右翼中旗曾在王府进行刺绣训练,在全旗173个嘎查,形成了12个产业村,拥有图什业图王府刺绣这一著名蒙绣品牌。当地大力发展蒙古族刺绣产业,数名贫困人口由此脱贫,形成了“企业—基地—协会”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同时,也有不少企业开始网上交易,在中国蒙古族服饰交易网中,就可以看到有356家企业开始进行网上交易。

3.2.5节庆活动的助力发展

除了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蒙古族的节日还包括展览、博览会、交易会、时装周、庆典、庆祝活动和比赛。蒙古族服饰节期间,蒙古族服饰文化在一系列视听盛宴中得到展示,吸引了国内外参与者和游客的关注,不仅加强了蒙古族服饰与其他国家和民族服饰的交流与合作,而且促进了蒙古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了蒙古族服饰产业与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与发展,对蒙古族服饰品牌的创建和周边产业的推广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3.3蒙古族服饰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3.3.1产品缺乏创新和质量低廉

发展蒙古族服饰产业就必须要以创新为首要要素对传统服装进行改变。然而,一些生产商将蒙古族服饰产业与保护传统蒙古族服饰的文化事业等同起来,认为蒙古族服饰产业化要按照传统服饰的制作样式和手艺进行生产,不可以对传统服饰进行改变,对创新型蒙古族服饰有一定的误解。如果用文化事业的标准来发展蒙古族服饰产业,蒙古族服饰的生产将难以满足现代化的需求,产品将难以进入国内外市场。

在产品的生产中,蒙古族服饰多数为小本经营。一些商家由于缺乏整体的发展定位和规划,导致蒙古族服饰出现盲目生产和低价竞争的现象。还有一些商家

不注重服饰的设计、质量和品牌管理,导致生产出来的服饰质量低廉、产品雷同、大量产品过剩和积压。这不仅不利于蒙古族服饰产业化的发展,而且对蒙古族服饰文化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一些高质量的蒙古族服饰无法与国内外的品牌产品相媲美,尤其是在文化素质方面,如创意设计、文化内涵、心理服务等。

3.3.2缺乏完善生产要素

制作和生产蒙古族服饰多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没有大量的资金可以支持其大规模发展蒙古族服饰产业。同时,也因为蒙古族服饰企业规模小、贷款的风险较高、可以抵押的物品较少,所以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一些银行和小额信贷公司的服务壁垒很高,阻碍了大多数蒙古族服饰企业。此外,一些生产出来的产品出现滞销和积压的现象,导致资金出现亏损的现象,没有资金的进账,一些企业和商家也难以支撑下去,最后只能推出蒙古族服饰行业。

蒙古族服饰还没有形式专门的面辅料市场,需要的面辅料需要长期去江浙等地进行采购。在呼和浩特市的电影制片人西巷的许多蒙古服装店中,只有一家提供布艺辅料。而且,面辅料的质地、花色较为陈旧,价格也要高于其他家。

发展高水平的蒙古族服饰产业就必须要有善于以创新为主的研发和设计人才、拥有传统手艺的制作人才、拥有高超技术的技术人才、善于管理经营的管理人才。但这类人才在蒙古族服饰业中严重缺乏,蒙古族服饰业从业人员大多缺乏专业水平,尤其是创意设计、品牌管理和产品研发的能力,制约了蒙古族服饰产业化的发展。

3.3.3缺乏完善的政策支持

国家的产业专项政策对产业的起步和发展都有极大的帮助,蒙古族服饰产业的发展具有典型的文化创新特征,符合国家专项政策的条件。但是,蒙古族服饰产业的许多企业与小作坊、裁缝铺没有多大区别,缺乏产业文化和创新能力,申报的企业项目标准与支持标准也不尽相同。因此,蒙古族服饰产业难以获得国家专项政策的扶持。

由于没有完善的蒙古族服饰行业管理政策,以及政府有关部门没有做好蒙古族服饰企业生产的监管力度。部分企业偷工减料,使用劣质、粗糙的面料制作服饰,从而导致劣质、低廉的服饰流入到市场中,对高质量的蒙古族服饰产业严重打击,影响了蒙古族服饰的整体营销水平和品牌影响力。

蒙古族服饰产业在服饰产业领域中相比,缺乏有效的引进、激励和培养优秀的人才政策。在教育领域中,蒙古族服饰专业人才培养政策不完善,导致既懂得蒙古族服饰文化又了解现代服饰设计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由于政府对人才培养

的政策不够完善,导致一些院校的培训机制不够合理,培养专业的蒙古族服饰人才的成效也不够显著。在普通作坊的学艺传承中,因为没有蒙古族服饰人才保护政策,所以许多小作坊和裁缝铺招收不到学徒、年轻人不愿意勤学苦练,导致许多民间传统工艺消失匿迹。

3.3.4宣传方式单一

目前,关于蒙古族服饰的文章多为在地方政府官网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没有自己独立的网站。蒙古族服饰文化的信息整体呈现着零散化的现象,并没有模块化的宣传专栏。在日常的宣传方式中,蒙古族服饰产业只是单一地利用大型的节事活动和店铺中的展销活动来进行宣传。这种宣传方式已经不能吸引顾客的眼球,并且有一大部分群众并不关注蒙古族的节事活动和店铺,导致流失了大量的顾客。同时,蒙古族服饰产业的宣传方式并没有利用现代技术,也没有抓住顾客购买服饰的欲望,还只是停留在传统观念中,制作出来的服饰也只能吸引到一些老顾客和本民族消费者。由于宣传方式的单一,导致宣传不到位,设计出来的服装不能吸引到消费者,流失大量的客户。

4.发展蒙古族服饰产业的路径及措施

保护蒙古族传统服饰文化,最重要的是通过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来发展蒙古族服饰产业化,将蒙古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发展蒙古服饰产业化的路径可以从产品的供给层面、服饰要素层面、政府的支持层面、通过与影视业相合作以及通过新型媒体加强宣传的几个方面来更好地发展蒙古族服饰产业化。

4.1提高产品的创新和质量

产业化生产是一种生产保护,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其基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连续性,强调创新意义的生产性保护。在设计和制作中不应该重开发轻保护,也不应该盲目守旧和固守所有的细节、形式、材料和手法,应该重点体现蒙古族服饰文化中的创造力、情感和历史积淀的那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技艺。在现代蒙古族服饰的生产中,可以采取新型的风格、化纤面料和纯棉的牛仔面料,生产出能与现代需求相对接的蒙古族服饰。

蒙古族服饰的供应可以采取小批量,精品线。虽然目前群众对蒙古族服饰的需求量不是很大,但是消费者对其文化内涵、传统技艺、精神体现、标准化程度却是极为看重。蒙古族服饰的制作者在提高质量和效率的方面,可以应用现代生

产工具,通过现代科技来提高服装的产量和质量。但是不能丢失传统蒙古族服饰的文化内涵,要大量保留传统蒙古族服饰的材料、版型、技艺、手法和功能。尽量在当前传统服饰材料短缺的情况下,做到减量增质。

4.2完善服饰的生产要素

融资企业可以针对小微企业、商家店铺发展制定相关的投资方案,适当放宽对蒙古族服饰的门槛。可以采用低投入、低成本的方案来给蒙古族服饰产业化注入新鲜的血液,帮助解决蒙古族服饰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蒙古族服饰企业和商家也要提高自己的信用度,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来争取银行和融资企业的投资项目。

在呼和浩特市中就已经形成了“呼和浩特市蒙古族服饰街”的蒙古族服饰产业聚集区。但是,在却没有自己的面辅料供应基地,面辅料的来源多为江浙地区,存在着人力不足等问题。所以,应该建立自己的面辅料供应基地,可以直接到厂家、展销会、批发市场等地挑选面辅料。同时,蒙古族服饰产业的面辅料供应基地,应该做到信息透明、成本低价、类型品种齐全,能够有效地解决蒙古族服饰产业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蒙古族传统服饰的传承者要不断进行服装方面的学习,增加自己的创新思维,设计出具有特色的新式蒙古族服饰。同时,老一辈要多帮助年轻一辈,将优秀的制作手法传给传承者,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企业可以通过员工培训、出国留学、考察调研等学习方式,来对员工的能力进行更高一层次的提升,培育出一批有创新能力、思维超前、具有全球视野的蒙古族服饰产业设计和管理人才。通过这批高水平的服装设计和管理人才来不断改进蒙古族服饰的整体水平,扩大蒙古族服装产品的营销方式。例如,网络营销、微商营销、网红营销等。

4.3完善政策支持

制定完善的产业专项政策,应该重点放在培育有领头作用的、有创新的蒙古族服饰产业聚集区。通过完善的产业专项政策,鼓励和引导蒙古族服饰企业进行专业化产业链的整合与重组、分工与整合。在建立蒙古族服饰产业聚集区过程中,可以整合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等产业,建立专业化的配套服务,形成聚集上下游企业的蒙古族服饰产业聚集区。另外,可以依靠特色小镇和文化产业园区来建设蒙古族服饰产业聚集区,例如:牧羊海牧场、柴河镇、莫尔道嘎镇、白狼镇等。为了降低自主发展的成本和风险,聚集区内的所有企业可以共享优惠政策、公共设施和服务平台。

制定完善的行业管理政策,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注重企业的质量体系和诚

信体系建设,要引导蒙古族服饰企业制定健全的企业管理、质量管理、继承管理等管理制度。质检部门和质量监管部门要加强对蒙古族服饰企业生产的监管,建立健全蒙古族服饰的质量认证体系,帮助蒙古族服饰企业不断提高服装的质量。

制定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和激励政策。首先,是人才的培养政策,大力扶持蒙古族服饰的传承者,给向老一辈学习的学员提供资金上的补助,给将传统手艺传承下来的老一辈进行嘉奖。大力支持企业与院校合作,培养出具有专业化的蒙古族服饰的人才。对于自主创业的学员和与企业相合作的培训机构,提供到国内外学习、考察、参赛的机会,在场所、设备、教材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补助。同时,针对获得关于蒙古族服饰技能的相关资格证书的人员,给予一定的补助。其次,是人才的引进,采用针对性、个性化的引进政策,通过优惠条件和政策来引进国内外服饰产业、学院和研究机构的高端人才。最后,是人才激励政策,可以从关于从事蒙古族服饰员工的业绩奖金、绩效工资、荣誉评选等方面入手,建立创意型、技能型和管理型的人才激励制度。提高蒙古族服饰人才的地位和收入,吸引更多的人来从事蒙古族服饰产业。

4.4宣传方式的多元化

影视行业不断出现产品的推销和大量广告词的加入,逐渐影视行业成为了一种宣传工具。在一些影视剧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些产品的广告植入,例如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百草味。影视剧中植入广告可以使产品之间面对市场,具有针对性的信息传递。可以利用影视剧和明星的效应,将产品置身于情节当中,减少观众对广告的抵触和防备心理,可以赢得观众的广泛认同和价值的提升。在影视行业中演员的服装也是必不可少的,对服装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可以将高质量的蒙古族服饰出现在影视剧中的角色服饰中,借此来改变人们对蒙古族服饰的固有观念。将蒙古族服饰加入到影视剧行业中,不可以在满足、维护现有的消费群体,还可以吸引、开拓更大范围的消费群体,提升蒙古族服饰的品牌效应和服装的影响力。

蒙古族服饰产业可以利用新媒体来进行宣传。蒙古族服饰产业也可以大力与新媒体进行合作。建立一个具有专业化的蒙古族服饰网站,介绍蒙古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和发展历史、传统和现代服饰的进展等大量信息。在网站中还可以添加关于蒙古族服饰企业的信息和地址,推动蒙古族服饰产业发展。其次,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来宣传蒙古族服饰产业,通过聘请专业的网络文章的作家来编写关于宣传蒙古族服饰产业的文章。

可以将蒙古族服饰与抖音、快手等受大众喜爱的软件相合作。可以通过广告

的方式在抖音中展现给大家。例如完美日记大量与抖音合作,一方面通过自己在抖音的账号来推销自己的产品,另一方面与抖音粉丝多的博主进行合作,给予受大家喜爱的博主广告费,通过博主自己的方式来进行宣传。其次,企业和商家在抖音中创建账号来展示自己的服装设计和成品。例如,吉森私人订制就是一家自主设计的现代式蒙古族服饰,店主通过录制视频来宣传自己的蒙古族服装。最后,与模特进行合作,将服装融入到模特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录制一些关于蒙古族服饰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中。

结论

为了解决蒙古族服饰产业在实际中遇到服装质量低廉、融资困难、人才流失等问题,促进蒙古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虽然蒙古族服饰产业目前呈现着整体向上发展的趋势,但是实际中蒙古族服饰产业却遇到了瓶颈期。本文基于如何将蒙古族服饰产业化向高水平发展,针对蒙古族服饰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本文通过对蒙古族服饰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到了蒙古族服饰产业遇到的阻碍和优势的发展情况;其次,通过对蒙古族服饰产业遇到的瓶颈期进行分析,得到了蒙古族服饰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蒙古族服饰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人才培训、注重创新设计和服装质量、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利用新媒体和影视剧来加强宣传等解决措施。

由于本文只是通过分析蒙古族服饰产业遇到的问题来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很难做到立刻解决。后续应继续了解蒙古族服饰产业更多细小的问题和困难,以进行更加专业和完善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光文.少数民族服饰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以蒙古族服饰产业为例[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9.

[2]王光文.发展蒙古族服饰产业的意义、问题与路径[J].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19.

[3]陈新夏.文化先进性与文化自信和文化建设[J].天津社会科学 ,2018(01):55-60.

[4]李莉莎.关于蒙古族服饰研究的若干方向[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1):46-49.

[5]张书恒.蒙古族图案在现代蒙古族服饰中的应用 [J].名作欣赏,2017(15):107-108.

[6]武翀智.蒙古族图案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达研究 [D].浙江农林大学 ,2011.

[7]佟骥超,陈彤彤.传统蒙古族服饰元素在现代蒙古时装中的应用[D].艺术科技,2019

[8]李静.蒙古族服饰艺术特征及其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与启示 [D]. 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2009.

[9]贺俊杰.蒙古族婚礼服饰研究[D]. 中央民族大学,2016

[10]张波.蒙古族文化变迁史 [M]. 人民出版社,2000

[11]那仁夫,杨劲.蒙古族服饰图鉴[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致谢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写完了这篇论文,在写作的过程中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困难和阻碍,感谢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尤其要感谢xxx老师和xxx老师对我的指导,她们无私的指导和帮助让我在学术上更进一步。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了我很多关于论文撰写和排版等过程中的热情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的论文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的批评和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