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市红火蚁疫情普查
红火蚁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红火蚁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一、背景和目的红火蚁是一种具有较强攻击性和繁殖能力的外来有害生物,对农业、林业、畜牧业、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都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红火蚁的传播和扩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应急组织机构1.成立红火蚁疫情防控指挥部,由市政府分管农业副市长任指挥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任成员。
2.设立红火蚁疫情防控工作组,由农业部门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业务人员为成员。
三、应急措施1.加强监测和预警(1)建立红火蚁监测网络,定期开展监测和调查,及时掌握红火蚁发生和扩散情况。
(2)加强对农资市场、物流等重点环节的监管,防止红火蚁传播。
(3)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做好防范措施。
2.实施应急灭蚁行动(1)根据监测和调查结果,制定灭蚁方案,明确灭蚁范围和时间。
(2)组织专业队伍进行灭蚁,并对群众进行技术指导。
(3)对灭蚁效果进行评估和验收,确保灭蚁行动取得实效。
3.加强宣传教育(1)通过媒体、宣传栏等多种形式,普及红火蚁识别、防控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范意识。
(2)加强对农业、林业、畜牧业等相关行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控技术水平。
四、应急保障1.资金保障:各级政府应将红火蚁疫情防控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经费充足。
2.技术保障:建立红火蚁疫情防控专家组,为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3.物资保障:储备足够的药剂、器械等防控物资,确保应急需要。
4.人员保障:加强防控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和技能水平,确保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5.交通保障:为应急防控车辆提供通行便利,确保及时到达现场开展工作。
6.通讯保障: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及时传递防控信息和应急指令,确保信息畅通。
7.法律保障:加强对应急防控措施的法律支持,依法惩处违法行为。
8.社会动员: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防控工作,形成群防群控的工作格局。
9.紧急避难场所保障:为受灾群众提供安全的紧急避难场所,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思茅街道农业站开展红火蚁的调查报告

思茅街道农业站开展红火蚁的调查报告一、调查原因:红火蚁是近年来入侵的生物种,是我国禁止入境及国内植物检疫有害生物之一。
思茅街道部分村(社区)发现红火蚁,不但危害农业生产、公共设施等,还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掌握植物检疫性病虫害的疫情,防止其传播扩散,思茅区植保植检站安排思茅街道农业站在辖区内认真开展一次红火蚁实地调查工作,现将调查报告总结如下:二、调查对象:外来入侵生物种——红火蚁。
三、调查时间:思茅街道农业站于2016年4月18日一2016年4月30日,在思茅街道辖区内开展红火蚁实地调查工作。
四、调查范围:根据红火蚁易发生区域划分为城镇环境和农业环境。
1、城镇环境:北部湿地公园绿地,八号路、振兴北路、永平路、滨河路两边的人行道、绿化带,单位:老街社区、过街楼社区、滇运社区、五一路社区、西园路社区、通商南路社区、北郊社区、平原社区、曼窝社区、三家村社区、福源社区共十一个社区居委会绿地、草坪、荒地等。
2、农业环境:莲花村、箐门口村两个村民委员会辖区内村庄的房前屋后、生产生活道路边、水田、玉米地、蔬菜地、茶地、咖啡地、烟地、竹子地、养殖场等。
3、调查时随带的专治红火蚁农药,由广东省惠州市南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商品名为南天红火蚁克星,通用名:(Spinosad)多杀霉素;有效成份及含量:0.02%多杀霉素;剂型为Ⅳ型:饵剂,毒性:低毒。
登记作物范围:环境卫生,防治对象:红火蚁,使用时间:气温在20~32℃,无雨,地面干燥时使用,使用剂量:5~10克/巢(1~1.5kg/亩),施药方法:撒施。
五、调查方法分为:询问调查和实地调查两部份,1、询问调查:在深入城镇环境和农业环境调查之前,向村(社区)干部、村(居)民组长、村(居)民、卫生室医生、环卫工人、绿化工人、附近生活的熟人询问,生产生活过程中是否有过被蚂蚁叮咬后出现瘙痒、红肿、脓包等红火蚁危害症状的表现;是否看见隆起高于地面呈金字塔状的蚂蚁丘;是否有被蚂蚁叮咬后前来打针吃药的患者。
云南 红火蚁监测与防控技术规程

云南红火蚁监测与防控技术规程1.引言1.1 概述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一种来源于南美洲的入侵物种,因其具有强烈的攻击性和广泛的适应能力,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害虫之一。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入侵云南省以来,红火蚁在当地广大农田、园林和城市区域内迅速扩散,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安全以及人畜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红火蚁危害主要表现为攻击性强烈、群居和广泛的区域适应性。
它们以极快的速度繁殖、扩散并建立起庞大的巢穴系统,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进行大规模的摧毁。
红火蚁还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毒性的害虫,其叮咬会导致皮肤刺痛、红肿、水泡以及严重的过敏反应,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可忽视的危害。
为了有效监测和控制红火蚁的扩散,云南省制定了《红火蚁监测与防控技术规程》,旨在整合相关技术和方法,为红火蚁的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可行的方案。
该技术规程包括红火蚁的危害与分布情况、监测技术、防控技术等内容,旨在为实施全面、科学、有效的红火蚁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本文将从红火蚁的危害和分布情况、监测技术以及防控技术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将深入探讨红火蚁对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畜健康的危害,并对其在云南省的分布情况进行概述。
其次,我们将介绍红火蚁监测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了解红火蚁的扩散状况。
最后,我们将重点介绍红火蚁的防控技术,包括物理防控、化学防控和生物防控等方面的内容,以期提供科学、可行的防控方案。
通过对红火蚁的概述,我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其危害及对策,为进一步开展红火蚁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
希望本文能对相关研究人员、农民和农业管理部门提供参考,共同保护云南省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安全。
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章节内容安排,以便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章节:1. 引言:- 1.1 概述:对云南红火蚁问题进行简要介绍,说明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危害。
深圳市不同生态环境红火蚁疫情发生规律

深圳市不同生态环境红火蚁疫情发生规律作者:鲁勇双有铭彭李亚张琛叶珂来源:《南方农业·下》2022年第06期摘要 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对广东省深圳市某区域进行红火蚁发生情况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3个区域的平均工蚁指数1.15,百平方米活动蚁巢数为0.08,红火蚁疫情为轻度;绿地红火蚁发生率为17%,荒地发生率为25%,农地发生率为12%;荒地的疫情发生率较大,绿地疫情容易反复。
研究结果为深圳市科学精准防控红火蚁疫情提供了数据支撑。
关键词红火蚁;发生率;土地类型;广东省深圳市中图分类号:S433.89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ki.1673-890x.2022.12.0072000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的入侵物种专家小组(ISSG)公布了《世界上最危险的100种入侵有害生物》名单,红火蚁就是其中之一[1]。
红火蚁原分布于南美洲,随着人类的商业物流传播,先后入侵美国、澳大利亚、东南亚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
20世纪初,先后在我国台湾、广东、香港等地发现红火蚁入侵,并造成局部危害[2]。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目前红火蚁已传播至我国12个省(区、市)435个县(市、区),近5年新增红火蚁发生县级行政区191个。
红火蚁扩散速度加快,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危害和贸易安全威胁逐步加大,必须引起高度警惕[3-4]。
红火蚁蜇咬人后会产生类似明火灼伤的疼痛感,可出现红肿、白色的小脓包,严重时会出现眩晕、恶心等反应,甚至休克死亡。
它不仅咬伤人类,也会破坏建筑、墙壁、车道、人行道及电机、线路、信号盒、变压器等各类设备,同时影响土地、植物、种子,造成豆类、玉米等农作物的减产,影响农业生产和效益。
2005年,首次在深圳市发现红火蚁,虽经过多年的治理,整体效果不佳、难以根治。
为了掌握深圳市红火蚁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本文采用饵剂诱测和目测法对深圳市A区、B区和C 区范围内的红火蚁疫情进行了调查,这些调查和分析将对掌握红火蚁疫情现状、分布规律、生活特征提供数据支撑,为今后开展科学防控奠定基础[5]。
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红火蚁防控工作的通知

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红火蚁防控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12.28•【字号】文政办发〔2018〕287号•【施行日期】2018.12.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社会工作正文文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红火蚁防控工作的通知文政办发〔2018〕287号各县(市)人民政府,州农业局:自2014年文山、砚山、丘北、广南、富宁5县(市)发现红火蚁疫情以来,全州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但截止目前,部分县(市)对其危害及防控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到位,防控经费投入不足,专业防控队伍缺位,宣传培训形式单一,覆盖面不广,未实现群防群控,全州疫情仍不断扩展蔓延,疫情发生面积由5928.3亩增至75135.95亩,四年时间疫情发生面积增长了12倍,防控工作与防控目标仍存在巨大差距。
为进一步做好全州红火蚁疫情防控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
各县(市)要切实履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及时组织成员单位研究、分析形势,结合实际修订工作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处置和控制红火蚁疫情,保障农林生产和广大群众生活安全。
各县(市)红火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要统一指挥,统筹协调各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做好防控工作,确保各项防控和根除措施落实到位。
二、进一步加大疫情监测和检疫力度。
各县(市)要加强当地农业植物疫情阻截带监测点建设,继续做好疫情月报和普查监测,准确掌握红火蚁疫情发生动态。
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切实抓好植物检疫工作,加大对调入的带土植物、植物产品的检疫力度,特别要严格检查从红火蚁疫情发生地区调入的苗木、草皮、花卉等产品。
目前未发现红火蚁疫情的县(市)要杜绝侥幸心理,时刻做好疫情普查监测,严防疫情传入。
三、进一步加大综合防控力度。
红火蚁繁殖能力强,传播蔓延速度较快,要按照“早防、早控、早灭”的原则,研究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控措施。
市红火蚁普查报告Word

市红火蚁普查报告Word1. 背景介绍市红火蚁普查报告是根据市政府的要求,对市区范围内红火蚁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的一份报告。
红火蚁是一种有害的入侵性物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为了及时掌握红火蚁的分布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工作,市政府决定进行红火蚁普查。
2. 红火蚁普查方法本次红火蚁普查采用了以下方法:(1)现场调查:调查人员分成若干小组,深入市区各个地段进行实地调查,记录发现的红火蚁巢穴和现象。
(2)室内调查:除了现场调查,还采用了室内调查方式。
调查人员通过市民报告、公众参与等途径,了解市民们发现的红火蚁信息,并采集相应数据。
3. 红火蚁普查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和统计,我们得出以下红火蚁普查结果:(1)红火蚁分布广泛:红火蚁已经在市区的许多地方进入了侵入性的状况,包括公园、学校、住宅区等。
(2)蚁巢数量众多:调查中发现了大量的红火蚁蚁巢,数量之多让人担忧。
(3)市民报告数量较多:通过室内调查方式,我们获得了众多市民的报告,证明人们对红火蚁入侵的关注度较高。
4. 红火蚁防控建议针对红火蚁普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防控建议:(1)公众教育宣传:加大对市民的红火蚁防控知识的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红火蚁防控意识。
(2)封堵源头扩散:对于已经发现的红火蚁巢穴,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封堵,防止蚁群扩散。
(3)加强监测和早期预警:建立起红火蚁的监测网络,及时发现红火蚁的出现,并做出相应的预警和处理。
(4)科学防控手段:探索并采用科学有效的红火蚁防控手段,如生物防治、虫源调查等。
(5)加强合作与协调: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共同进行红火蚁的防控工作。
5. 结束语红火蚁的入侵对我们的城市和居民造成了很大的威胁,要想有效防控红火蚁的侵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希望市政府能够高度重视红火蚁问题,采取相关措施,确保市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健康安全。
至此,市红火蚁普查报告Word结束。
排查红火蚁情况汇报

排查红火蚁情况汇报近期,我们对红火蚁情况进行了排查,并就此向大家汇报情况。
红火蚁是一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具有严重威胁的有害生物,其迅速扩散的趋势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因此,我们对红火蚁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首先,我们对红火蚁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
经过实地走访和调查,我们发现红火蚁主要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和郊区地区,尤其是一些人口稠密、环境较为恶劣的地方。
这些地区往往存在着大量的垃圾堆积、污水排放等问题,为红火蚁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其次,我们对红火蚁的危害情况进行了分析。
红火蚁主要以昆虫、小型脊椎动物和植物的幼苗为食,它们的大量繁殖和活动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此外,红火蚁的螫伤对人畜的健康也构成了威胁,其毒素会引起皮肤红肿、瘙痒、发热等不适症状,甚至出现过敏反应的情况。
针对红火蚁的排查结果,我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首先,我们加强了对垃圾处理和污水排放的监管,确保环境卫生和水质的改善。
其次,我们开展了红火蚁的灭治工作,采用了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了他们对红火蚁防控的意识和能力。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红火蚁的监测和防控力度,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区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红火蚁威胁。
我们还将加强对红火蚁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同时,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同关注红火蚁问题,共同为创造一个清洁、安全的生活环境而努力。
总之,红火蚁问题是一个涉及到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红火蚁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文山州红火蚁的发生及扩散原因分析和防控对策

2018年增刊Yunnan Nongye Keji119文山州红火蚁的发生及扩散原因分析和防控对策胡文兰赵芝1,高伟1,杨铭王建兵2$王跃进3,黄新动1!(1.文山州植保植检站,云南文山663099 ;2.广南县植保植检站,云南广南663300;3.砚山县植保植检站,云南砚山663100)摘要:针对文山州红火蚁入侵和扩散的情况,4年来采用地毯式踏查和G P S定位法对红火蚁的入侵、发生和 扩散进行了调查和监测。
”果表明,至2017年12月,文山州红火蚁发生面积扩大到2 666.67余h m2,生境类 型由始发区的城市绿化带、苗圃、草坪扩散蔓延至城市郊区、农用地、荒地、农舍%明确了红火蚁的发生扩散特 点后,从检疫措施、适宜的地理和气候环境、红火蚁较强的生存适应能力、对红火蚁疫情的重视程度以及防控技 术滞后5方面对文山州红火蚁的入侵和疫情的#"散蔓延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条例》规 定、部门协作、社会重视、群众参与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以及防控工作的及时性5方面对红火蚁的入侵和防控提 出了对策,为阻截红火蚁传播蔓延,开展科学防控提供依据%关键词:红火蚁;发生;防控对策1概况红火蚁(<〇/'〇$*Buren)原产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的巴西、巴拉圭和阿根廷一带,具有强大的繁殖能力和竞 争力,一旦侵入新的地区,短期内可暴发成灾。
红火蚁是世界 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100种最具有危害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 一,也是一种重大的危险性检疫性害虫,2005年被列为中国 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1]。
2004年中国大陆的广东吴川首次发现红火蚁的入侵和发生,截止现在全国多个省份都有其发生。
云南省于2013 年首次在楚雄市元谋县发现红火蚁疫情,随着其扩散和入侵,目前云南省10余个州(市)都发现红火蚁的入侵和发生。
文山州于2014年7月首次在富宁县洞波乡中学校园内发生红火蚁疫情,随后在文山市区、砚山县城区、丘北县绿化 地、广南县苗圃地发现红火蚁的发生,经过调查统计发生面积合计400余h m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山市红火蚁疫情普查
作者:王国云程西杨铭李顺兰胡文兰吴小康黄新动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20年第20期
摘要 ; ;红火蚁是极具破坏力和危险性的入侵害虫。
为摸清文山市红火蚁的分布和扩散情况,研究人员于2018年4月和2020年1月对红火蚁扩散区域进行了调查和监测。
结果表明,文山市红火蚁发生面积累计新增3675.5 hm2,其中马塘镇新增发生面积最大且发生程度达到偏重等级。
关键词 ; ;红火蚁;疫情普查;发生特点;云南文山
中图分类号 ; ;S433.89 ; ;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7-5739(2020)20-0108-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红火蚁发源于南美洲[1],具有入侵性强、繁殖快,危害大、天敌少等特点[2],是一种危害生态平衡、农业生产和公共卫生的外来入侵害虫[3]。
红火蚁于2004年4月首次在我国台湾嘉义发现,当年9月在广东吴川发现[4],之后蔓延到广东省多个市县[2],目前长江以南地区已经成为红火蚁入侵的重灾区。
文山市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地处东经103°43′~104°27′、北纬23°06′~23°44′之间,位于云南省东南部。
该地区属于低纬度高原,来自东西海湾的水汽带来丰沛的降雨,北回归线横穿全境,是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太阳辐射较强,全年气候温和,无霜期长,为红火蚁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5]。
2014年7月文山市首次发现红火蚁疫情,2015年确定发生面积为1236.1 hm2,大部分疫情集中在主城区的3个街道[5],并有疫情不断蔓延的趋势,给当地居民生活、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威胁。
基于此,对文山市红火蚁疫情进行了持续的监测普查,摸清了红火蚁疫区外围的发生面积,总结了红火蚁的发生特点,以期为红火蚁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1 ; ;材料与方法
1.1 ; ;监测调查时间和地点
根据2015年发布的文山市红火蚁疫情发生面积和区域,2018年4月组织专业人员对文山市红火蚁疫区外围潜在发生区域进行监测调查,调查面积共26 873.9 hm2,包括开化街道、卧龙街道、新平街道、馬塘镇、平坝镇、古木镇、小街镇、喜古乡、秉烈彝族乡和东山彝族乡等3个街道、4个镇、3个乡,共涉及68个行政村(社区)。
2020年1月继续向外延监测调查了13 284.9 hm2,包括薄竹镇、马塘镇、古木镇、追栗街镇、德厚镇、柳井彝族乡和秉烈彝族乡等5个乡镇、2个民族乡,涉及52个行政村(社区)。
1.2 ; ;监测调查方法
依据调查面积的大小设置若干个调查样点,每个样点面积在1 000 m2以上,采用踏查法监测蚁巢数量,采用火腿肠诱集法监测工蚁数量。
根据《植物疫情调查发生情况分级标准——红火蚁》(农技植保〔2010〕10号)评定调查监测结果。
1.2.1 ; ;踏查法。
对每个监测点进行地毯式搜索和步行观察,发现成熟蚁丘后用竹签插入蚁丘内5~10 cm深,观察是否有红火蚁出巢。
若有,则为活动蚁丘,用GPS定位记录活动蚁丘位置、数量,并折算为100 m2活动蚁巢数。
1.2.2 ; ;诱集法。
利用火腿肠薄片作为诱饵,放入诱集瓶底部,并将瓶口贴近地面固定,间隔20 m放置1个诱瓶,用标志旗固定,30 min后收集并鉴定,统计红火蚁诱集工蚁数。
2 ; ;结果与分析
2.1 ; ;红火蚁新增疫情发生情况
由表1、2可知,2018年文山市红火蚁疫区外围潜在发生区域新增疫情发生面积2 354.2 hm2,2020年新增疫情发生面积1 321.3 hm2。
其中,开化街道、新平街道、马塘镇和古木镇红火蚁总体发生等级为3级(偏重),平坝镇、小街镇和喜古乡未发现新增疫情,其他区域发生等级为2级(中度)。
从全部监测点调查结果来看,新增发生区域红火蚁发生等级为1级(轻度)的面积占总发生面积的29.5%,新增发生区域红火蚁发生等级为2级(中度)的面积占37.5%,新增发生区域红火蚁发生等级为3级(偏重)的面积占22.8%,新增发生区域红火蚁发生等级为4级(重)的面积占10.2%,无5级(严重)疫情发生区域。
2018年、2020年新增红火蚁发生区域中马塘镇发生面积最大,为1 080.9 hm2;其次是东山彝族乡,为996.6 hm2。
2.2 ; ;红火蚁疫情发生特点
文山市红火蚁发生分布特点总体为城镇,乡镇和居住密集处红火蚁发生程度较重,沿着道路向外扩散并有程度减轻的趋势。
新增区域主要为文山市主城区周围,阳光充足的绿化带、道路两边、矮草丛生的荒地、农田周围、房前屋后等生境均是红火蚁发生严重的区域,但是气温较低、树木茂密的区域红火蚁较少发生。
截至2020年1月,监测调查结果表明,红火蚁疫情新增面积共3 675.5 hm2,新增疫情中马塘镇发生面积最大且发生程度达到偏重等级,古木镇沿206省道和文都线的纸厂村、镇政府和洗古塘村周围疫情发生较为严重,若防控不力将严重危害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并引发新的扩散和蔓延。
红火蚁疫情的蔓延可能由城乡建设中园林绿化带土植被的调运带入,主城区的防控检疫力度相对较大,近年来对疫情有一定的控制效果,而新增区域的疫区涉及范围广,防控难度较大。
3 ; ;结论与讨论
红火蚁是一种繁殖速度快、适应能力强、传播速度快的外来入侵有害生物。
文山州在2014年7月首次发现疫情,2015年调查发现文山市红火蚁发生面积已高达1 236.1 hm2[5],且疫情有不断蔓延的趋势。
为此,在2018年和2020年对疫区外围进行了持续的监测普查。
调查结果表明,文山市红火蚁发生面积累计新增3 675.5 hm2,各乡镇红火蚁新增发生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马塘镇1 080.9 hm2、东山彝族乡996.6 hm2、秉烈彝族乡380.3 hm2、古木镇282.7 hm2、新平街道272.4 hm2、卧龙街道224.5 hm2、追栗街镇160.2 hm2、薄竹镇136.6 hm2、柳井彝族乡83.1 hm2、德厚镇52.0 hm2、开化街道6.2 hm2。
其中,10%的新增区域发生程度已达到4级水平,特别是城乡新开发建设区、集中居住区和农田呈现随道路扩散的趋势。
红火蚁危害程度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在有人類活动且疏于管理的生境发生最重,如绿化带、荒地和路边等[6],其中园林绿化带土植物的调运已成为红火蚁入侵的主要媒介和途径。
自红火蚁在文山市发现以来,各部门积极协调配合,通过扎实开展红火蚁监测普查,摸清了红火蚁的发生范围和发生特点,积极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和检疫手段。
但是,文山市红火蚁涉及范围较广,防控难度较大,民众对红火蚁的认识和防控意识不够,红火蚁疫情持续扩
散。
因此,为抓好当地红火蚁防控工作,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检疫监管。
政府发挥领导统筹协调作用,检疫部门做好红火蚁发生区物品调运检疫,对带土(栽培介质)物品、垃圾、堆肥、工具、机械等的调运进行严格检验检疫,防止红火蚁外传和传入。
二是鉴于文山市红火蚁发生范围广、不易根除的态势,建议坚持开展长期持续的防控,每年春秋季节开展调查和防治,降低密度,减轻危害。
三是各级政府要加强合作,落实专项经费,引进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进行网格化施药扑杀,规范防治操作。
四是加强红火蚁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正确报道红火蚁发生及控制情况,提高民众防治红火蚁的安全意识,做好红火蚁应急处理准备,做到早发现、早灭除,遏制红火蚁的发展和蔓延。
4 ; ;参考文献
[1] 张润志,任立,刘宁.严防危险性害虫红火蚁入侵[J].昆虫知识,2005,42(1):6-10.
[2] 陆永跃,曾玲.发现红火蚁入侵中国10年:发生历史、现状与趋势[J].植物检疫,2015,29(2):1-6.
[3] MORRISON L W.Long-term impacts of an arthropod-comm-unity invasion by the imported fire ant,Solenopsis invicta[J].Ecology,2002,83(8):2337-2345.
[4] 曾玲,陆永跃,何晓芳,等.入侵中国大陆的红火蚁的鉴定及发生为害调查[J].昆虫知识,2005,42(2):144-148.
[5] 胡文兰,黄新动,高伟,等.云南省文山州红火蚁疫情发生分布调查[J].生物灾害科学,2017,40(1):46-50.
[6] 齐国君,黄永峰,岑伊静,等.红火蚁入侵对人为干扰区蚂蚁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J].应用昆虫学报,2015,52(6):1368-1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