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教案1

合集下载

《巴西》初中地理教案

《巴西》初中地理教案

《巴西》初中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2)掌握巴西的气候类型、主要河流、地形特点;(3)了解巴西的经济发展状况、主要农产品和工业部门;(4)认识巴西的人种构成、宗教信仰和文化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2)运用资料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巴西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兴趣;(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拓宽国际视野。

二、教学重点1. 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2. 巴西的气候类型、主要河流、地形特点;3. 巴西的经济发展状况、主要农产品和工业部门;4. 巴西的人种构成、宗教信仰和文化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巴西的地理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 巴西的人种构成和宗教信仰对文化的影响。

1. 地图、图片、资料等教学辅助材料;2. 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巴西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巴西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巴西的基本概况;(2)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3)学生分析巴西的气候类型、主要河流、地形特点。

3. 课堂讲解:(1)讲解巴西的经济发展状况、主要农产品和工业部门;(2)讲解巴西的人种构成、宗教信仰和文化特点。

4. 案例分析:分析巴西的地理特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亚马逊雨林对巴西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巴西的人种构成、宗教信仰和文化特点展开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 巴西的环保问题:让学生了解巴西在环保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如亚马逊雨林的破坏、水资源管理等。

2. 巴西的体育事业:介绍巴西在足球等体育项目上的优势和成就,如巴西世界杯、奥运会等。

《巴西》教案

《巴西》教案

【精】《巴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语言等基本概况;(2)掌握巴西的经济发展、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主要领域;(3)了解巴西的文化、民俗、节日、美食等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2)运用比较法,分析巴西与其他国家的差异;(3)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了解巴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包容多样性的价值观;(3)引导学生关注巴西的发展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巴西的基本概况;(2)巴西的经济发展;(3)巴西的文化特色。

2. 教学难点:(1)巴西的地理位置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2)巴西的种族多样性和文化融合;(3)巴西的发展问题及其对策。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巴西》相关章节;2. 参考资料:关于巴西的地图、纪录片、文章等;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地图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巴西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巴西的地理位置;(2)简要介绍巴西的基本概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语言等基本概况;(2)分析巴西的经济发展,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主要领域;(3)介绍巴西的文化、民俗、节日、美食等特色。

3. 案例分析:(1)选取巴西的经济发展案例,如巴西利亚的建设;(2)分析巴西的种族多样性和文化融合,如狂欢节;(3)讨论巴西的发展问题,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

4. 课堂互动:(1)提问环节,检验学生对巴西知识的掌握;(2)小组讨论,比较巴西与其他国家的差异;(3)分享环节,让学生展示对巴西的研究成果。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巴西的基本概况、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2)引导学生关注巴西的发展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3)推荐课后阅读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9.2巴西 教案1(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下册)

9.2巴西 教案1(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二节巴西第一课时一、知识点1:民族大熔炉的缩影探究一: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1.指图说出巴西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邻国。

巴西位于洲部。

北邻、、、和,西界、、南接、和,东濒洋。

2.说明“巴西是国土广大、人口众多的热带国家”巴西国土面积仅次于、、、,居世界第位,人口数量仅次于、、、,居世界第位,且位居洲各国之首,从而说明巴西是一个、的国家。

3.在巴西的地形图上找出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亚马孙河、巴拉那河等。

4.总结:⑴、巴西国土主要由、两大地形区构成。

⑵、______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_________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_______河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二长河。

探究二:1.阅读教材1—3段及相关阅读材料,概括归纳巴西的发展历史。

2.在巴西,由于欧洲白种人、非洲黑人及少量的日本人和华人的到来,加之原有的印第安人(黄种人),彼此通婚,形成了鲜明的种族特征。

读课本插图9.20,理解混血种人的含义。

结合课本91页第一段内容,说明巴西的人种构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在巴西,白种人占_____多,黑白混血种人约占_____%,_____人占6%,人不到1%,还有少数日本人和华人。

巴西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因为早期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移民很少有种族偏见,因而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之间通婚普遍,使他们后代的很多人成为混血种人。

3.指导读图9.21,请说出A、B、C三张图中分别展示了哪一项文体活动?图中展示的每一项活动的发源地在哪?A图的桑巴舞源于,B图的狂欢节是,C图的足球发源于。

进一步说明社会环境对民俗有重要影响。

总结:造成民族大熔炉的原因→现代拉丁美洲的人种、文化是受影响的结果。

二、知识点2: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探究三:1.阅读课本,自学探究巴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经济特征。

总结:单一生产_____产品,现代工业__________。

2.读“巴西的农产、矿产和工业”图,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⑴巴西的东南部是主要分布地区,云集着世界著名的铁矿公司。

七年级下册地理《巴西》教案

七年级下册地理《巴西》教案

第二节《巴西》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巴西的种族构成和人口分布特点。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分布及主要气候类型。

3、联系巴西自然环境的特点,说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知道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及生的环境问题.教学重难点:1、巴西的自然环境。

2、热带雨林的危机及亚马逊河流的开发和保护。

教学课时:2课时(本节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大家知道哪个城市将举办2016年夏季奥运会?学习新课一、巴西自然地理概括学生自读课本P82图9.15“巴西在世界的位置”,后引导学生读图分析。

1、让学生说出巴西所在的大洲。

(南美洲或拉丁美洲)2、让学生说出巴西的海陆位置。

(南美洲的东部,大西洋的西岸)。

3、巴西在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的国土,让学生说明巴西是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

(巴西大部分国土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所以巴西是世界上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南美洲最大的国家”,让学生认识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面积、人口均居世界第五位。

继续介绍“巴西的位置与地形”,让学生认识巴西的主要邻国和地形.4、依次找出巴西的邻国,让学生说出这些国家的名称。

(不必全记,知道主要邻国即可)5、让学生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地形区.(北部是亚马逊平原,中南部是巴西高原)6、最后读图“巴西的气候”,学生分析巴西主要的气候类型、分布特点。

承转:我们简单认识了巴西自然环境,你是否对巴西充满向往?那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吧,首先,我们来到里约热内卢,在这里我们认识了卞卡一家。

二、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读课本图了解。

再讲“巴西的人种构成”,让学生认识到巴西白种人所占的比重最大,超过一半,其次是黑白混血人,约占40%。

承转:巴西的这种人种特征,对巴西的文化有重要的影响,接下来,读图巴西独特的风俗民情,并交流多元文化对巴西有哪些影响。

早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移民与黑种人、印第安人通婚现象比较普遍,他们的后代成为混血种人,在巴西有许多像卞卡一样的家庭。

初中地理《巴西(1)(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巴西(1)(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六节巴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能说出巴西种族的构成特征及形成过程;②能读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特征;③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④能说出巴西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产生的环境问题,⑤能读图说出巴西主要的城市及分布地区。

2、能力目标①能根据巴西区域地图分析自然和经济特征;,②能初步分析殖民统治对巴西种族构成、经济发展及文化生活产生的影响;③能通过对热带雨林作用的了解,提出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看法;④能初步分析巴西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懂得殖民统治对巴西的人种构成、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②通过战后巴西经济的迅速发展,体会发展中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后所取得的成就;③树立对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的忧患意识和积极保护、合理开发的态度,懂得协调人地关系,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重点和难点1、重点①巴西人种构成特征;②经济特征及主要热带经济作物;③热带雨林的作用、开发与保护;④主要城市及分布地区、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2、难点①利用地图综合分析地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工业和农业生产及城市发展的影响②如何进行热带雨林的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③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2、学生书籍或网上查询资料、城市化问题社会调查。

●课时安排1 课时导入新课:展示桑巴舞、狂欢节和足球王国的图片,你们知道世界上哪一个国家有“足球王国”之称?学生:巴西。

教师:足球不仅是巴西人最喜欢的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艺术。

说明足球在巴西人心目中的重要性,足球是巴西人的生命和灵魂板书:第六节巴西展示学习目标(齐读)自主学习:完成课件上的基础知识梳理教师:大家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对巴西有了一定的认识。

我们先明确一下巴西这个国家在世界中的位置。

板书:一、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1、地理位置课件展示:巴西在世界中的位置图教师引导:分析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学生回答: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教师:下面,请一个同学来分析一下巴西的位置。

巴西教案1

巴西教案1

课标解读课标要求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该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用实例说明地理位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内容分析教材的第二节内容选取巴西,是因为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进程和社会现状,所以说可以通过对巴西的分析、研究,来认识、了解和掌握拉丁美洲的相关内容。

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对巴西的学习不仅了解的是一个国家,实际上也间接了解了拉丁美洲。

学情分析学生不是初次学习国家地理,在此前的教学中已基本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具备了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和各种图表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看问题的层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故教学中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适度的启发性问题,让新知识构建于已有知识之上,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巴西种族的构成特征及形成过程;2.能读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区划及主要气候特征;3.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特征;4.能说出巴西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开发目的及产生达标检测1.“古老的码雅文明、大量的混血种人、热情洋溢的桑巴舞、通宵达旦的狂欢节、世界一流的足球队……”这个令人向往的国家是()A.意大利B.阿根廷C.巴西D.葡萄牙2.巴西储量大、质地优、产量、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的矿产是()A.铜矿B.煤矿C.钨矿D.铁矿3.巴西的产品中,属于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是()A.大豆、咖啡豆B. 咖啡豆、蔗糖C.花生、橘汁D.高粱、蔗糖4.伊泰普水电站是巴西和下列哪个国家共同合建的()A.阿根廷B.乌拉圭C.秘鲁D.巴拉圭【教学反思】。

七年级 下学期 地理 商务星球版《巴西》参考教案

七年级 下学期 地理 商务星球版《巴西》参考教案

《巴西》参考教案【课型】新课型●【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根据地图和其它资料概括某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根据地图和其它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及主要城市。

(重点)2、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巴西的种族构成及多元文化。

3、联系巴西的自然条件,说明该国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重点)4、通过阅读图文资料,认识巴西利用和保护热带雨林的现状。

(重点)【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

精彩的足球表演让我们不禁想起足球王国---巴西,2014年世界杯将在巴西举行,这节课我们一起进行快乐的巴西之旅,从地理的角度认识它,了解它,感受巴西的魅力!观看视频“2010南非世界杯主题曲”,欣赏运动员在足球场上的精彩表现,了解“桑巴足球”,感受巴西的狂欢氛围。

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巴西有整体的认识和了解。

并以巴西之旅贯穿全文。

巴西的自然环境旅行准备1、巴西之旅首先要知道巴西在哪?展图闪烁巴西,引导学生读图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

2、巴西的主要气候、地形区和河流。

(1)气候巴西是世界上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2)地形区、河流3、学以致用来到巴西,我们先1、读图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巴西大部分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纬度位置: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过,巴西大部分地区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

海陆位置:巴西位于南美洲东部,西面与委内瑞拉、秘鲁、哥伦比亚等国家相邻,东临大西洋。

2、读图说出巴西的主要气候、地形区和河流。

(1)气候: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过巴西,大部分地区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巴西》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巴西》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巴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研究本课时,使学生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陆地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以及了解巴西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读地图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对世界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2. 了解巴西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特点。

3. 学会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解读地图。

三、教学内容1. 巴西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巴西位于南美洲,东西宽约4,320公里,南北长约4,300公里。

- 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总面积为8,511万平方公里。

- 巴西的人口约2.1亿,是世界上人口第六多的国家。

2. 巴西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特点- 巴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力资源和森林资源等。

-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糖和芒果生产国之一。

- 巴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石油产量居世界前列。

3. 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解读地图- 学生通过辨认地图上的符号、颜色和比例尺等信息,获取有关巴西地理特征的信息。

- 学生运用图例和比例尺对地图进行解读,理解地理信息。

四、教学方法1. 情景导入:通过展示巴西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未知地理知识的好奇心。

2. 合作探究:学生分小组调查巴西的主要自然资源,并汇报给全班。

3. 图片解读:学生观察并解读巴西地图上的符号、颜色和比例尺等信息。

4. 问答交流:通过提问巩固学生对巴西地理知识的理解。

5. 小结归纳:对本课时所学的巴西地理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评估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表现。

2. 基于学生的问答回答情况,评估学生对巴西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我的理想旅行目的地”作业,要求他们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了解其地理特征和旅游资源,并展示给全班。

2. 给学生推荐相关书籍和纪录片,扩展他们对巴西及其他国家的地理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西》教案
一、学习目标:
1、A、B、C级目标:知道巴西是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及其原因。

2、A、B级目标:认识殖民统治对巴西政治、经济、文化的深远影响,知道南美鲜明的文化特点。

3、A级目标:举例说出热带雨林的作用及其现状、遭受破坏的原因和保护的措施。

教学重、难点:
1、巴西是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2、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验教训。

二、新课讲解:
[新课导入]:老师今天带领大家去南美的一个国家作一次旅行。

这个国家有很多让它本国人民引以为自豪的世界之最,例如,它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河流。

这个国家的人们对足球一往情深,有球王贝利、球星罗纳尔多;在每年一度的狂欢节上,不论男女老幼都跳着桑巴舞释放着激情;这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工农业发展迅速。

大家知道这是哪个国家?
学习任务一: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活动1]:学生阅读课本82页和83页,了解巴西的人种构成。

思考:
(1)巴西的人种构成有什么特点?
在巴西,白种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种人约占40%,黑种人占6%,还有少部分印第安人、日本人和华人。

巴西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2)一名学生扮演卞卡,介绍课本P81图9.16“卞卡一家”的血统情况。

思考:卞卡的祖父是非洲黑人,祖母是欧洲白人,他们怎么会生活在拉丁美洲?
(教师补充:15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需要大量生产资料和巨额财富或货币资金。

因此,西方殖民者纷纷进行海外扩张。

随着美洲新大陆的发现、种植园的创建、金银矿的开发,殖民主义国家把美洲作为巨额财富的来源地和矿产基地。

为了让大量的劳动力来到种植园和矿山中劳动,西方殖民者把目光转移到了贫瘠而落后的非洲。

最早掳掠、贩卖黑奴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

19世纪以后,殖民统治者又以招工的形式使亚洲的华人、日本人、印度人来此谋生。

数百年来,白人、黑人、印第安人通婚生育,形成了现在复杂的种族构成。


[活动2]:读图9.17“巴西文化举例”。

依次观察A、B、C三张图,让学生分别总结图中展示了哪一项文体活动?并说出每一项活动的发源地在哪儿?
A.在花车上欢跳桑巴舞,桑巴舞源于葡萄牙的民歌和游戏
B.巴西的狂欢节,狂欢节是欧洲天主教的节日
C.巴西有世界一流的足球队,足球发源于英国
(教师补充:随着殖民者(白人)和奴隶(黑人)等的到来,欧洲与非洲等地的文化也流传到拉丁美洲,相互融合、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拉美文化。


学习任务二:发展中的工农业
1、巴西自然条件
[活动1]:读课本P85图9.20“巴西的地形和主要农产品分布”说明:
(1)巴西有哪些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1、巴西的位置范围:巴西位于,大部分位于北纬到南纬 ;之间,赤道从北部穿过,东临,西部与阿根廷、巴拉圭等国相邻。

2、地形、河流: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的高原;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的平原;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最广,水量的河流,也是世界第长河。

3、气候:从纬度看巴西位于带,巴西应该有什么气候类型
(2)有哪些产量居世界前列的作物?
(教师补充:巴西大部分国土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热带土地广阔,为热带作物的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

其中,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


2. 巴西的工矿业
[活动4]:读“巴西的农产、矿产和工业”图,观察该图,看看巴西有哪些丰富的矿产?分布在何处?对巴西的现代工业有何影响?
(主要矿产有铁、锰、金、煤等,集中分布于东南部。

丰富的铁、锰等金属矿产,便于发展重工业;而矿产的分布,又影响着工业的分布在接近东南沿海的矿产地。

巴西重工业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除靠近矿产地等因素以外,东南沿海多港口,便于海上运输;这里纬度较高,气候凉爽宜人。


学习任务三: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
[活动]1、读课本9.25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作用图。

思考:热带雨林有什么作用?
(教师补充:亚马孙流域的热带雨林被称为,具有巨大的
效益。

但是,现在正遭受着毁灭性的破坏,出现危机。


2、自读教材95页第二段,思考开发热带雨林的目的是什么?开发者又是什么人? (1)兴建公路:。

(2)采矿,开辟农场:矿主和农场主。

(3) :垦荒的贫苦农民。

3、读图9.26:“热带雨林原始的迁移农业”,想一想,大规模地开发热带雨林,会产生什么问题? (1) 遭受破坏。

(2) 严重流失。

(3) 遭劫。

(4)全球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威胁。

(5)全球气候异常等。

三、板书设计:
大量混血人种的社会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拉丁美洲文化巴工业资源:铁矿产量
经济:发展中的部门: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工农业大国分布:东南沿海
农业品种:热带经济作物
西分布:东南沿海
四、作业布置
A级作业:课本90页活动;B级作业:课本86页课后活动第1.2.题C级作业:抄写笔记画图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