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乳腺癌内分泌药物耐药后应对策略
乳腺癌的靶向药物耐药机制

乳腺癌的靶向药物耐药机制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
随着研究的深入,靶向药物已经成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然而,乳腺癌患者使用靶向药物往往会出现耐药现象,限制了其疗效。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靶向药物耐药的机制,并探讨相关的解决方案。
1. 基因突变导致耐药靶向药物作用于特定分子或信号通路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传播。
然而,基因突变是靶向治疗中最常见的耐药机制之一。
通过突变,乳腺癌细胞可能产生新的表达型,使得原本靶向药物能够结合的位点发生改变。
例如,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使用曲妥珠单抗治疗时,HER2基因突变可能导致曲妥珠单抗无法准确结合HER2受体,从而降低了疗效。
2. 信号通路重组引发抗药性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往往依赖于多个信号通路的调控。
靶向药物作用于特定信号通路,阻断了癌细胞的生长信号。
然而,乳腺癌细胞可以通过重组或激活其他信号通路来逃脱靶向药物的抑制作用。
例如,在使用CDK4/6抑制剂治疗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时,乳腺癌细胞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来维持细胞增殖的能力,从而产生耐药性。
3. 药物外排通道增强导致耐药药物外排通道是细胞逆转运药物的途径,通过增强药物外排的能力,乳腺癌细胞可以降低药物在细胞内的暴露时间,从而产生耐药性。
靶向药物的结构和药物外排通道的变化可能导致乳腺癌细胞对药物的耐受性增加。
例如,靶向HER2的药物曲妥珠单抗可能被乳腺癌细胞通过多药耐药通道外排,减少药物在细胞内的积累,降低了疗效。
4. 肿瘤异质性导致耐药乳腺癌存在肿瘤细胞的异质性现象,即不同细胞亚群表达不同的激活信号通路和表型。
这种异质性可能导致不同细胞亚群对靶向药物的敏感性不同。
当使用靶向药物治疗时,原本对药物敏感的细胞亚群可能被抑制,而耐药细胞亚群则得以生存和繁殖,最终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解决乳腺癌靶向药物耐药的策略:1. 多靶点联合治疗:通过同时抑制多个信号通路,预防乳腺癌细胞的耐药发生。
乳腺癌的化疗药物耐药机制研究

乳腺癌的化疗药物耐药机制研究乳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化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随着化疗的广泛应用,乳腺癌患者出现耐药问题,限制了药物治疗的效果。
为了克服这一挑战,科研人员对乳腺癌的化疗药物耐药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化疗药物耐药是指乳腺癌细胞对药物的抗性增强,导致治疗效果降低或失效。
针对乳腺癌的化疗药物耐药机制,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多种因素上,如基因突变、肿瘤微环境、肿瘤干细胞等。
基因突变是乳腺癌药物耐药机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发现,某些细胞因子受体基因的突变会导致乳腺癌细胞对药物的耐药性增强。
例如,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常常出现HER2基因突变,使得HER2受体对靶向药物的敏感性下降。
此外,BRCA1、BRCA2等基因的突变也与乳腺癌化疗药物耐药性相关。
肿瘤微环境也为乳腺癌细胞抵抗化疗药物提供了条件。
肿瘤组织中存在的低氧环境、富含细胞因子的炎症环境等都是导致耐药性产生的重要因素。
这些环境因素不仅促进了肿瘤细胞的生存和增殖,还引起了炎症反应,降低了化疗药物的疗效。
此外,肿瘤干细胞也是乳腺癌化疗药物耐药性的重要原因。
肿瘤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能够在化疗过程中幸存下来,并通过激活特定的信号通路来产生抗药性。
乳腺癌患者中的肿瘤干细胞具有高度的耐药性,是导致药物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针对乳腺癌的化疗药物耐药机制,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首先,基于基因突变的耐药机制,研究人员开发出了新的靶向药物,如HER2抑制剂和PARP抑制剂,以增强对耐药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其次,通过抑制肿瘤微环境中的炎症反应和肿瘤血管生成,可以增强化疗药物的疗效。
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免疫治疗、肿瘤干细胞靶向治疗等方式来应对化疗耐药问题。
总之,乳腺癌的化疗药物耐药机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机制,可以为乳腺癌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科研人员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揭示该领域的奥秘,为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案。
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机制与逆转策略

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机制与逆转策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治疗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然而,肿瘤耐药性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和患者。
耐药性是指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物产生的抗性,导致药物失去效果。
本文将重点探讨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机制以及逆转耐药性的策略。
一、耐药机制1.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导致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肿瘤细胞会发生突变,使得药物靶点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失去与抗肿瘤药物结合的能力。
例如,肿瘤细胞突变后的蛋白质结构会阻碍药物结合,使药物无法发挥作用。
2. 表观遗传学变化表观遗传学变化是指对基因表达的调控,而不改变基因本身的序列。
这种变化在肿瘤细胞耐药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改变会导致基因的失活或过度表达,从而减少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效果。
3. 肿瘤微环境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肿瘤微环境中,存在一些细胞因子和信号分子,它们能够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存活。
同时,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间相互作用也会对抗肿瘤药物的疗效产生影响。
二、逆转策略1. 组合治疗组合治疗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逆转耐药性策略之一。
通过同时或交替使用多种抗肿瘤药物,可以避免单一药物导致的耐药性。
组合治疗可以通过不同的靶点以及不同的作用机制,综合发挥抗肿瘤的效果,降低耐药性的风险。
2.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根据肿瘤细胞的特异性靶标,选择相应的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
与传统的化疗药物相比,靶向药物可以更精确地作用于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
同时,靶向药物也可以通过作用于特定的信号通路,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
3.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利用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杀灭肿瘤细胞的治疗策略。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攻击能力,免疫治疗可以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
4. 补充治疗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适当的营养支持和身体护理也是逆转耐药性的重要策略。
乳腺癌的药物耐药机制研究

乳腺癌的药物耐药机制研究乳腺癌是中老年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药物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乳腺癌的耐药性问题一直困扰着医学界,使得部分患者无法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对乳腺癌的药物耐药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乳腺癌的药物耐药主要与以下几个机制相关。
1. 靶向药物抵抗性突变:乳腺癌患者常常会被给予靶向治疗药物,如HER2抑制剂或激素受体拮抗剂。
然而,乳腺癌细胞存在着突变的倾向,使得它们对药物的作用产生变异。
这些突变可以导致靶向药物的结合位点发生改变,从而使得药物无法正常与肿瘤细胞结合,丧失治疗效果。
2. 药物外排泵增加:乳腺癌细胞往往通过上调药物外排泵,如P-gp 泵,来主动排出药物,减少药物在细胞内的积累。
这种细胞对药物的主动排出导致了药物浓度降低,使得有效治疗难以实现。
3. DNA修复机制增强:乳腺癌细胞的DNA修复机制是维持其正常生长和功能的一个重要环节。
然而,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这些细胞会通过激活DNA修复途径来修复被药物破坏的DNA,减少药物对其的杀伤作用。
这就造成了药物治疗效果的降低。
4. 转录因子的改变:乳腺癌细胞的转录因子在癌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某些转录因子的改变可以导致乳腺癌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从而产生耐药性。
针对以上机制,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努力寻找乳腺癌耐药性的解决方案。
基于对乳腺癌细胞耐药机制的理解,新的药物设计和研发正在不断进行。
例如,研究人员正在致力于设计新型的靶向药物,以克服乳腺癌细胞突变导致的耐药问题。
此外,结合药物外排泵抑制剂的应用也被提出作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另外,研究人员还通过抑制DNA修复途径,增加药物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通过抑制转录因子的活性,也有望恢复乳腺癌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
这些新的治疗策略为乳腺癌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尽管乳腺癌的药物耐药机制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但目前仍存在许多挑战。
乳腺癌治疗内分泌耐药机制

乳腺癌治疗内分泌耐药机制
一、背景介绍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世界上也是不断上升的。
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它抑制肿瘤增生,降低肿瘤的恶变潜力,减少病人的痛苦,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然而,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耐药现象,因此,研究乳腺癌内分泌耐药机制,有助于改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有效性。
1.受体结构和功能异常
乳腺癌细胞表面有一种名为雌激素受体(ER)的蛋白,它可以识别雌激素,并且可以与它发生反应从而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凋亡。
ER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会导致对内分泌治疗的耐药。
2.转录调节因子
乳腺癌细胞中还存在一些其他的受体,如抗原受体,皮质醇受体,这些受体可以通过调节基因转录来调节细胞生长。
如果这些转录因子失去了对内分泌药物的敏感性,也会导致对内分泌治疗的耐药。
3.外源性因子
乳腺癌细胞中还存在一些外源性因子,包括抗生素,炎症及其它免疫细胞,它们可以与内分泌治疗药物发生反应干扰治疗效果,从而导致内分泌治疗的耐药。
4.细胞代谢异常
乳腺癌细胞中的细胞代谢异常也会导致对内分泌治疗的耐药。
乳腺癌的化疗耐药机制与治疗方案优化

乳腺癌的化疗耐药机制与治疗方案优化乳腺癌是目前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化疗作为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乳腺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化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耐药现象,降低治疗效果。
本文将重点探讨乳腺癌的化疗耐药机制,并提出优化的治疗方案。
一、乳腺癌的化疗耐药机制乳腺癌的化疗耐药机制非常复杂,主要包括药物转运、DNA损伤修复、细胞凋亡通路调控、癌干细胞等方面的变化。
1. 药物转运:细胞内药物转运蛋白(MDR transporters)在乳腺癌细胞中的活性增强,会导致化疗药物的外排增加,从而减少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积累,降低药效。
2. DNA损伤修复:乳腺癌细胞常常通过增强DNA损伤修复能力来增强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
例如,乳腺癌细胞通过促进碱基切除修复(BE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等机制来修复DNA损伤,从而减少细胞死亡率。
3. 细胞凋亡通路调控:乳腺癌细胞通过上调凋亡通路的抗凋亡蛋白,如Bcl-2家族成员,来抵抗化疗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
此外,对于靶向性药物,乳腺癌细胞也可通过上调抗凋亡信号通路来获得耐药性。
4. 癌干细胞:癌干细胞是一小部分高度耐药的肿瘤细胞群体,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能力。
乳腺癌癌干细胞的存在导致了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并且这些癌干细胞通常对化疗药物具有很强的耐药性。
二、乳腺癌化疗方案的优化针对乳腺癌的化疗耐药机制,我们可以通过优化治疗方案来解决耐药问题。
1. 联合应用多种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多种不同机制的化疗药物可以降低肿瘤细胞对某一特定药物的耐药性,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药物联用还可以干扰细胞内的多个信号通路,增加细胞凋亡的机会,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2. 靶向治疗的应用:靶向治疗是通过干扰癌细胞的特定靶点从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治疗方法。
对于乳腺癌,目前已经有一些针对HER2和雌激素受体(ER)的靶向药物可供选择。
这些靶向药物能够针对癌细胞的特定变异基因或者表面受体进行干预,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乳腺癌内分泌耐药

建立个体化治疗数据库,为临床医生 和科研人员提供数据支持和实践经验 总结。
针对不同耐药机制的患者,采用不同 的药物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 患者的生存率。
THANK YOU
肿瘤细胞中某些信号转导通路异常激 活,干扰激素治疗的正常信号传递。
细胞凋亡调节异常
肿瘤细胞凋亡调节机制的异常,导致 细胞对激素治疗的死亡诱导信号不敏 感。
肿瘤微环境影响
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的炎症、免疫等因 素,也可能影响激素治疗的疗效。
临床特点
治疗无效
乳腺癌内分泌耐药时,激素治 疗无法有效控制肿瘤的生长和
控制体重
肥胖会增加乳腺癌风险, 保持健康体重有助于降低 乳腺癌发生风险。
05
研究展望
新药研发
针对乳腺癌内分泌耐药机制, 研发新型靶向药物,以克服耐 药性问题。
探索新型内分泌药物作用机制 ,提高药物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
开发新型内分泌药物剂型,如 口服制剂、长效制剂等,提高 患者用药便利性和依从性。
肿瘤微环境
肿瘤微环境是影响乳腺癌内分泌耐药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细胞周围的组织环境 和细胞成分,包括基质细胞、血管、免疫细胞等。
肿瘤微环境的异常可以导致乳腺癌细胞对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降低。例如,肿瘤微环境中的某些细胞 成分可以分泌生长因子、炎症因子等,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降低内分泌治疗的效果。
通过高能射线对肿瘤进行照射,破坏 肿瘤细胞DNA,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放疗常用于局部控制肿瘤生长,减轻 症状。
04
乳腺癌内分泌耐药的 预防与监测
定期筛查与诊断
01
02
03
定期乳腺X线检查
对于高危人群,建议每年 进行一次乳腺X线检查, 以便早期发现乳腺癌。
2023广东医学继续教育-乳腺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新进展学习班答案

1.1伴有髓样特征的癌的分子分型大多是什么C1.2伴大汗腺分化的浸润性癌免疫组化大部分会表达B1.3HER2状态的判断参照哪个指南()C1.4伴有极性翻转的高细胞癌中可检测什么基因()C1.5、浸润性癌(NST)伴有其他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大于等于多少比例需报混合型()E1.6预后较好的乳腺癌类型是()B2.1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不包括下列哪项( )E2.2乳腺神经内分泌瘤根据下列哪项分级为G1和G2( )B2.3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肿瘤细胞表达CgA或Syn比例,哪项是正确的( )C2.4哪项对神经内分泌肿瘤概述是错误的( )B2.5除了下列哪选项外,都支持原发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 )E2.6乳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主要哪种基因的突变()B3.1恶性叶状肿瘤主要与以下哪种疾病鉴别()A3.2良性叶状肿瘤主要与以下哪种疾病鉴别()A3.3下列选项中属于叶状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的是()C3.4以下哪项不属于叶状肿瘤的分级()D3.5以下哪项不属于恶性叶状肿瘤的诊断标准()E3.62019版WHO 5th 乳腺肿瘤分类当中,关于叶状肿瘤的定义,以下哪项正确( )A4.1FISH检测失败的情况是哪项()E4.2HER2 FISH报告中要求对于肿瘤异质性的描述不包括哪项内容()C4.3有关荧光原位杂交错误的说法是哪项()A4.4下列有关HER2检测说法正确的是哪项()C4.5FISH每个区域至少计数随机选取的连续多少个浸润癌细胞核内的红/绿双色信号()B4.6FISH检测的计数细胞下列哪种情况不予选择()E5.1下列哪项不是乳腺浸润性癌()B5.2不符合乳腺增生性病变的是()B5.3乳腺癌淋巴道转移最常转移到()D5.4与遗传性乳腺癌有关的基因突变是()E5.5关于乳腺纤维腺瘤说法不正确的是()C5.6中年女性,左乳肿块1年余,肿块质硬、边界不清。
局部皮肤破溃,患侧乳头内陷。
初步考虑为()A6.1具Auchincloss手术适应证病人推荐行第Ⅱ水平淋巴结清扫,至少应切除≥()枚淋巴结才能完成准确的病理学N分期B6.2我国的哪项研究奠定了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分期手术中的地位()D6.3、以下哪项不是乳腺MRI检查的禁忌证()A6.4下列关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切口设计,正确的是()E6.5下面哪项研究高pCR获益未转化为长期生存获益()B6.6吡咯替尼+曲妥珠单抗新辅助Ⅲ期研究是()C7.1下面哪一个是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价指标C7.2吡咯替尼+曲妥珠单抗新辅助Ⅲ期研究是C7.3新辅助治疗的目的是E7.4探讨HER2 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降阶梯去蒽环化疗方案的研究是E7.5探讨新辅助治疗后non-pCR治疗方案的研究是D7.6ExteNET研究提示non-pCR人群奈拉替尼辅助强化治疗后,5年IDFS绝对获益B8.1以下哪项不是乳腺MRI检查的禁忌证()A8.2前哨淋巴结活检示踪剂首先()E8.3以下哪项符合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推荐策略与管理()E8.4以下哪项不是乳腺癌保乳治疗的绝对禁忌证()D8.5以下哪项不是乳腺癌筛查的措施()E8.6不符合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的是()D9.1下列关于乳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皮瓣游离范围的描述,正确的是E9.2目前我国最常见的乳腺癌手术方式为( )B9.3我国保留乳房手术比例不高,即使在专科乳腺肿瘤诊治中心也仅占约( )C9.4根据《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全球新发病例数最高的恶性肿瘤是( )A9.5具Auchincloss手术适应证病人推荐行第Ⅱ水平淋巴结清扫,至少应切除≥( )枚淋巴结才能完成准确的病理学N分期B9.6下列属于乳腺癌手术方式的有( )E10.1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常用示踪剂()D10.2依据示踪剂的不同可分为,前哨淋巴结活检可分为()E10.3下列哪项不是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禁忌症()D10.4我国的哪项研究奠定了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分期手术中的地位()D10.5关于乳腺癌病因,下列不正确的是()E10.6乳腺癌皮肤淋巴管癌栓阻塞时可出现()B11.1哪种病原菌为哺乳期乳腺炎最常见的细菌()A11.2对哺乳期抗生素的使用指征理解错误的是()A11.3下列选项中,关于发酵乳杆菌CECT5716的叙述错误的是()A11.4乳腺炎的危险因素包括()E11.5乳腺炎分类包括()E11.6对母乳中的益生菌的认识错误的是()C12.1从权威指南看,()已成为HR+HER2-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优选方案B12.2 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取代()成为第一大癌B12.3 2021年CSCO乳腺癌指南提出,对于未经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I 级推荐是()C 12.4关于CDK4/6抑制剂相关内容描述正确的是()D12.5下列关于HR+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陈述正确的是()B12.6乳腺癌的治疗策略需依据分子分型“量身定制”,下列()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全部患者均需内分泌±CDK4/6抑制剂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S** HR = 0.89 (95% CI, 0.73-1.10) 对数秩检验 P = .14 Kaplan-Meier 中位数 EVE+EXE: 30.98 月 PBO+EXE: 26.55 月
删失时间
风险患者的数量
EVE+EXE 48547144842941439937334733031129227926624823221619615411891 58 39 23 11 1 0 PBO+EXE23923222021120119418217016215314513012011310910298 77 56 41 28 18 8 5 1 0
• 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通路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 (IGFR)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FGFR)
• 细胞内第二信使通路
-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 细胞周期蛋白激酶通路
- cyclinD1-CDK4/6信号通路
Musgrove EA,et al. Nat Rev Cancer. 2009 Sep;9(9):631-43
1:1
来曲唑 2.5 mg QD
N=99
aSchedule 3/1
浙江省肿瘤医院
PALOMA-1: 无进展生存(ITT人群): 队列1和队列2
无进展生存期概率 (%) 无进展生存期概率(%)
队列 1 事件数量 (%) PFS中位数, 月 (95% CI) 风险比 (95% CI) P值
100
PAL + LET (N=34)
浙江省肿瘤医院
ESR1突变主要与早期AI的治疗相关
原发乳腺癌标 本几乎没有 ESR1突变
Toy W, et al. Nat Genet. 2013 Dec;45(12):1439-45.
浙江省肿瘤医院
ESR1突变导致了非配体依赖的通路激活
主要的突变发生在配体结合 区域,主要的突变位点为 537,538,约占到整个突变 的70%以上
N=66
Finn RS et al, Lancet Oncol 16:25-35, 2015
第2部分
• 绝经后
• ER+, HER2– BC, CCND1扩增, 和/或p16缺 失
• 之前没有接 受过晚期疾 病治疗
• 之前接受过5 年的辅助HT 治疗
Palbociclib 125 mg QDa
+ 来曲唑 2.5 mg QD
浙江省肿瘤医院
ER阳性晚期乳腺癌:只有氟维司群的临床研 究得到了OS差异
试验名称 Confirm
First SWOG0226
治疗
样本量
Fas 500mg vs. 736 Fas 250mg
Fas vs. ANA
205
Fas+ANA vs.
707
ANA
OS结果(月) 26.4 vs. 22.3
54.1 vs. 48.4 47.7 vs. 41.3(p=0.049)
浙江省肿瘤医院
Paloma-1 II临床试验: Palbociclib治疗晚期疾病
第1部分
• 绝经后
• ER+, HER2– BC
• 之前没有接受 过晚期疾病治 疗
• 之前接受过5 年的辅助HT 治疗
Palbociclib 125 mg QDa
+ 来曲唑 2.5 mg QD
1:1
来曲唑 2.5 mg QD
细胞生长 浙江省肿瘤医院
耐药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
ER缺失/突变 协同因子表达
生长因子受体通路活化: 1. 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通
路活化 2. 细胞内第二信使介导通路的
活化
细胞周期蛋白激酶信 号通路(CDK)
肿瘤微环境改变
Image from Osborne CK, et al. Annu Rev Med. 2011;62:233-247. Bianco S and Gévry N. Transcription. 2012;3(4):165-70; Zill M, et al. Biochim Biophys Acta. 2009;1795:62-81.
分
生长因子通路 • 例如HER2突变
或者扩增
在下列通路中第二信 使突变
• PI3K通路 •MAPK通路
细胞周期调节机制 • 例如CCND1扩增
Ma CX,et al. Nat Rev Cancer. 2015 May;15(5):261-75
上皮-间充质转变 • Notch,
Hedgehog,WNT,TWIST1
EVE=依维莫司;EXE=依西美坦;PLB=安慰剂 Baselga J, et al. N Engl J Med 2012; 366:520-529.
逆转ER+乳腺癌耐药治疗研究进展
雌激素受体下调剂 SERD
mTOR抑制剂
CDK4/6抑制剂
PI3K抑制剂
浙江省肿瘤医院
CDK4/6抑制剂
Spring L,et al. Discov Med. 2016 Jan;21(113):65-74
ESR1 WT (n=75, 83%) ESR1 mutations (n=16, 17%)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Months
Asp538Gly 和Tyr537Ser 突变基因编码的ERα可以在没有激素存在的情况下激活 虽然如此, 直接靶向于ER的药物, 如高剂量的 氟维司群, 对ERα突变的患者可能仍然有效
柳慧星, 等. 肿瘤 2015,35(09):1039-1044.
浙江省肿瘤医院
AI耐药相关机制
ER+乳腺癌患者细胞自主和非细胞自主机制及微环境导致AI耐药情况
ER通路 • ER表达丢失 •ESR1突变或扩增
没有芳香化 酶相关的耐 药途径
细胞衰老和凋亡 • 例如TP53突变
肿瘤微环境 • ESM&细胞成
BOLERO-2:依西美坦 依维莫司
依西美坦 25 mg/d +
绝经后激素受体 阳性、HER2阴性
依维莫司 10 mg/d (n = 485)
晚期乳腺癌 既往非甾体类AI
R 2:1
治疗后进展* (n=724)
依西美坦 25 mg/d + 安慰剂
治疗直至 疾病进展 或出现不可 耐受的毒性
分层因素: 既往内分泌治疗的
Toy W, et al. Nat Genet. 2013 Dec;45(12):1439-45.
浙江省肿瘤医院
逆转ER+乳腺癌耐药治疗研究进展
雌激素受体下调剂 SERD
mTOR抑制剂
CDK4/6抑制剂
PI3K抑制剂
浙江省肿瘤医院
mTOR 抑制剂
Osborne CK, et al. Annu Rev Med. 2011;62:233-247; Yamnik RL, et al. J Biol Chem. 2009;284:6361-6369
风险患者数量
时间 (月)
PAL + LET 34 26 23 18 15 13 11 8 8 5 3 3 1
(n = 239)
敏感程度 内脏转移与否
• 主要终点:PFS (研究者评估) • 次要终点:ORR、OS、CBR、安全性
Hortobagyi GN, et al. SABCS 2011. Abstract S3-7. Baselga J, et al. N Engl J Med 2012; 366:520-529.
0.3 0.5 1.0
依维莫司更好
安慰剂更好
作者推荐依维莫司联合依西美坦 用于无病间期短(内分泌不再敏
感)的患者
10.0
联合治疗有更高的PFS,但存在更严重的副反应,如口腔炎、贫血、呼吸困难、高血糖、
乏力和肺炎等等,以至于多数患者治疗依从性差
Baselga J, et al. N Engl J Med 2012; 366:520-529.
0
安慰剂 + 依西美坦 (E/N=157/239)
0
6 12 18 24 30 36 42 48 54 60 66 72 78
处危险患者数:
时间(周)
依维莫司 458 398 294 212 144 108 75 51 34 18 8 3 3 0
安慰剂
239 177 109 70 36 26 16 14 9 4 3 1 0 0
浙江省肿瘤医院
CONTENTS
内分泌治疗靶点的信号通路及耐药机制
逆转ER+乳腺癌耐药治疗研究进展
未来趋势和展望
浙江省肿瘤医院
逆转ER+乳腺癌耐药治疗研究进展
雌激素受体下调剂 SERD
mTOR抑制剂
CDK4/6抑制剂
PI3K抑制剂
浙江省肿瘤医院
雌激素受体下调剂(SERD):靶向ER的内分泌药物
Jeselsohn R,et al. Nat Rev Clin Oncol. 2015 Oct;12(10):573-83 Patani N,et al. Mol Cell Endocrinol. 2014 Jan 25;382(1):683-94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药物耐药后应对策略
浙江省肿瘤医院乳腺肿瘤内科 陈占红
2016.7.23 福州
个人介绍
陈占红
p 浙江省肿瘤医院乳腺内科副主任 医师
p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青年委员会委员
p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化疗专业委 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p 浙江省细胞生物学会理事兼医学 细胞生物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兼 秘书
p 浙江省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与生物 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