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名解简答

社会医学名解简答

初级卫生保健:是指最基本的、人人都能得到的、体现社会平等权利的人民群众和政府都能负担起的卫生保健服务

大卫生观:卫生事业本质上是一种“人人需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事业,提高人群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积极行动与参与,强调卫生系统必须由封闭转为开放

恩格尔模式:基于系统的原则,在这个框架里可以把健康或疾病理解为从原子、分子、细胞、组织到人,以及由个人、家庭、社区、国家构成从微观到宏观,生物科学和社会科学相融合

高危险性分析:以高危险性观点来找出卫生工作的主要问题,采取重点防治的措施,改善人群健康水平

高危人群:之容易受疾病侵扰的人群,包括处于高危险环境的人群,对环境有高位反应的人群,以及有高危行为的人群高危环境:包括存在危险因素的自然、社会和心理环境

高位反应:指机体对刺激缺乏适应和耐受,当身体和社会刺激达到一定程度和持续时间发生的一些疾病,与个体的生物遗传、健康状态、生活经历有关

还原论:是将人体分解为奇观、细胞、分子、复杂的生命现象必须用武力的、化学的方法来解释功能改变的因果关系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一种身体社会的完好状态

健康行为:指个人或群体表现出的在看客观上促进有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群

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是指在那些直接导致疾病的因素之外,由人们居住和工作环境中社会分层的基本结构和社会决定性条件产生的影响健康的因素,反映人们在社会结构中阶层、权力、财富的不同地位

健康公平:从社会的、经济的、人口统计的和地理角度定义人群健康和无差异的状态

健康能力增长:指那些健康状况较差的人群可以自己掌握自己的健康的决策权。包括物质能力增长、社会心理能力增长、政治能力增长

全科医学:又称家庭医学,它是在西方国家通过长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综合了现代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用以指导全科医生从事基层医疗保健第一线服务的知识技能体系。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像个人、家庭、社区提供连续、综合、便捷的基本卫生服务的新型医学学科

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措施,保护和增进人群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社会病:社会因素起主导作用,并与个人行为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或社会病理现象

社会排斥:指个体所处的一种相对贫困的状态,是个体在社会和社区生活的各个方面被边缘化的状态,包括过度剥削和相对剥削

社会支持:作为个人在其社会网络中所获得的支持和帮助的数量和质量,它有四个维度:物质支持、情感支持、信息支持、评价性支持

社会心理应激: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的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社会卫生状况:系指人群健康状况以及影响人群健康状况的各种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

社区:是以地理和行政管理为依据划分的局部区域,在功能上社区是一群具有强雷归属感、认同感、能举例和分划分为的居民组成的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需求为导向,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贫困居民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于一体,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生活事件:指生活中遭遇重大变故可以扰乱人们生理和心理稳定的实践

四个扩大: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保健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从医学内服务扩大到社区服务,从医疗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生物医学模式:是建立在生物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反映病因、宿主和自然环境变化规律的一种医学观和方法论

医学模式:是在医学科学的发展过程和医学实践中形成的健康观,是人类在疾病抗争和认识生命自身规律的过程中得出的对医学总体的认识,是以医学为对象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核心是科学发展的医学观,研究医学的属性、功能、结构和发展规律

亚健康:指人的机体虽无明显患病症状和体征,但呈现出活动力降低适应能力减退的异常生理状态

亚临床:疾病过程中不仅有机体受损害、功能发生紊乱的病理表现还有防御反应、代偿反应的一面。这类病理反应和生理适应性往往是疾病在不同过程中相互作用,在早期表现为生理反应的适应

应激:躯体对所施加的任何刺激做出的非特异性反应,导致这种非特异性反应的刺激是应激源

心理社会因素:其一是通过心理过程作用于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

心身疾病:应急过强或持续存在,生理反应趋于激烈或持续时间过长,合并存在其他致病因素,则可以形成并能够理解剖变化,出现器质性病变

心理量表:某人在工作中的LCU积累大于300,可认为有重大生活危机,第二年患病可能为80%;某人在工作中的LCU 积累在200—299之间,可认为有中等生活危机,第二年患病可能为50%,某人在工作中LCU积累在150—199之间,可认为有轻度生活危机,第二年患病可能为33%,某人在工作中LCU积累小于150,可认为是正常社会医学学科交叉性?社会医学是医学与社会科学相互融

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的知识基础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方面

是医学科学,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另一方

面是社会医学。包括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和管

理学等。因此社会医学是从医学的角度研究医学的社会问题。

它连接着生物医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将社会科学的理论

与方法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社会医学主要研究人类健康和

疾病现象,研究社会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探讨人群健康

水平的社会策略。因此社会医学是从医学领域中分化发展起

来的一门学科。但是,在社会医学研究中次啊用的理论的方

法有时一致了许多社会科学的学科成就,提出的研究结果和

改善健康采取的策略,又需要通过社会突破的途径。即公众

参与和社会发动来实现,因此具有社会科学特征,署管理学

范畴

社会医学基本理论?卫生事业与社会协调发展;健康与经济

发展的双向作用;生理、心理、社会积极健康的观点;关注

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卫

生工作要求全社会参与

生物医学模式局限性?轻视人的整体,只重视躯体、生物反

应,不重视精神作用;忽视人的社会性;影响医学教育发展

与改革

简述四体液学说?认为自然界万物之源的水、火、土、气元

素和人体的黏液、血液、黑胆汁、黄胆汁相对应。人的健康、

疾病和性格是由四种体液的数量和比例变化决定的。意义:

第一次将纯粹的哲学与疾病观察结合起来,标志着西医与希

腊自然哲学的结合,疾病的发展机理不再是神秘无法解释的

超自然现象,标志理性病理生理学真正开端

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核心观点?背景:疾病谱的转变,

健康需求提高和多样化,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医学科学

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健康危险因素的多样性。观点:

整体的医学观、身体与精神的整合、多因多果的病因链、个

体与社会的联系、从预防医学到健康维护

现代医学模式内涵、意义及影响?内涵:恢复心理、社会因

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更加准确肯定了生物因素

的含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的因果

关系。意义:肯定了生物医学模式的价值、解释了医学观的

发展性、确立了社会心理因素的重要位置。影响:对医疗工

作的影响:要求医生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同时,从患者的

社会背景和心理状态出发对疾病进行全面分析诊断、从而制

定有效全面的治疗方案;对预防工作的影响:要深入了解社

会大系统对预防工作的作用;对卫生服务的影响:四个扩大;

对医学教育的影响:提供弥合裂痕和改革医学教育的依据

全科医学特点?(内涵、对象、目的)

全科医学是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

家庭和社区提供连续、综合、便捷的基本卫生服务的新型医

学学科。全科医学的主要内涵是(1)以新的医学模式为指导,

以系统整体论为方法论(2)研究对象覆盖所有人群,关注人多

层面健康问题(3)既注意总结通科医疗的成功经验,更注重综

合利用当今相关学科的成果来研究与发展全科医学独特的理

论、技术和方法(4)其目的是提高基层卫生服务的品质,维护

与促进民众的健康。特点:人格化服务、综合性服务、连续

性服务、协调性服务、可及性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对象?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

点保护人群、患者

社区卫生服务任务?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延长寿命,改善生

活质量;创建健康社区;促进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保证医

疗卫生体制改革,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

实施

三次卫生革命:第一次: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对

象,免疫接种计划,消、杀虫及灭鼠计划为措施;第二次:

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对象,发展早期诊断技术,提高治疗

效果,加强疾病监测,关注社会因素与健康的关系为措施;

第三次:以提高生活质量为对象,综合保健为措施

身心疾病的特点?由情绪和人格因素引起;躯体变化与正常

伴发于情绪状态时的生理变化相同,但更为强烈和持久;以

躯体症状为主;不同于精神病和神经症

社会病的特点?公共性、产生根源的复杂性、对社会严重危

害性、社会病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包括改变不合适的社

会制度和社会政策,建立健康的社会文化等

人的社会病例产生机制?个人心理不能释去刺激源而引起

心理病理表现;个人的生活行为准则违背自身机体健康需求

引起行为病理表现;个人违背现实生活的社会道德准则而引

起社会病理表现

影响应激反应的因素?外部刺激性质、强度、持续时间;个

体内部评估;应对应急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

社会心理应激的主要来源?重大的群集性事件;日常生活中

的变故和刺激:恋爱、婚姻与家庭内部问题,与工作和学习

有关的问题,个人特殊遭遇

心理社会因素特点?社会心理因素的概念非常复杂,其内涵

和外延常常会因研究者的认识不同而有所区别;社会心理因

素之间存在广泛的交互作用,很难分离出相对独立的社会心

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具有不稳定性;由于社会心理因素具

有较强的主观性,测量比较困难

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从性质上看,既有直接的联系,又有

间接的作用:社会心理因素是影响健康状况的原因;社会心

理因素与健康之间互为因果;社会心理因素在其他因素的致

病过程中起着一个中介作用

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内容?优先发展公共卫生;食品与营

养、劳动力市场雇佣工作条件、性别问题、城市化、儿童早

期发展、社会排斥、环境变化

生活事件与健康的关系?(1)对健康影响较大的是消极的生

活变故,越是消极地、不可预测的、不可控制的生活变故所

致的心理应激作用越强烈(2)一般伴有心理上丧失感的心理刺

激,对于健康的危害最大。这种丧失感可以是具体的事或物

(3)有三类事件对疾病发生的影响最大(a)过度紧张的学习或工

作且伴不愉快情绪(b)人际关系不协调(c)亲人意外死亡或事故

健康行为与不良生活方式特点?健康行为:有利性、规律性、

和谐性、一致性、适宜性;不良生活方式:潜伏期长、特异

性差、协同作用强、个体差异大、广泛存在

社会卫生状况内容?人群健康状况、卫生政策、与卫生有关

的社会经济状况、卫生服务、卫生资源、卫生行为

一些社会卫生状况评价指标内容?

(1)人口数量和结构:性别比例:是评价人口性别结构是否平

衡的指标,人口性别比例=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100,一般

国家的人口性比例为103-107 年龄结构:是一定地区、一定

时点的各年龄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比例大于7%或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大于10%,表示进入

老龄化社会

(2)疾病统计指标:1.疾病发生与存在频度的指标:发病率、

患病率2.疾病构成与顺:疾病构成、疾病顺位 3.疾病严重程

度评价指标病死率、因病休工(学)天数、因病卧床天数、

治愈率、生存率

(3)减寿人年数:亦称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指某一人群在一

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在目标生存年龄(通常为70岁或

出生期望寿命)内提前死亡而使寿命损失的总人年数

(4)无残疾期望寿命:运用寿命表的计算原理,扣除处于残疾

状态下所耗的平均期望寿命,可得出无残疾状态的期望寿命

(5)健康期望寿命:指人们能维持良好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

年限

(6)伤残调整生命年:指疾病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与疾病伤残

(残废)损失健康生命年相结合的综合性指标

(7)生命素质指数主要用于评价人口的综合素质:它也是一个

综合的健康评价指标,由婴儿死亡率、1岁组平均期望寿命

和15岁及以上人口识字率等指标计算而成

药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已整理)

A安慰剂:指由本身无特殊药理活性的中性物质产生的似药制剂 B半衰期: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或效应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是决定临床给药间隔时间的依据表 B不良反应:一些与治疗无关的会引起对病人不利的反应。 B变态反应(Allergy):机体受药物刺激发生异常的免疫反应,而引起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 B半数致死量(LD50或LC50):引起50%动物死亡的剂量 B半数中毒量(TD50或TC50):引起50%的动物产生毒性反应剂量 B半数有效量(EC50或ED50):引起50%阳性反应或50%最大效应的量 B部分激动药(Partial agonist):高亲和力+弱内在活性0% < a < 100% B被动转运:药物分子只能由浓度高的一侧扩散到浓度低的一侧,其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药物浓度差(浓度梯度)成正比。 B半合成抗生素:对天然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后获得的,如头孢菌素。 C成瘾性麻药用药时产生欣快感,停药时出现严重生理机能混乱 D对因治疗(治本):针对病因治疗。 D对症治疗(治标):用药改善疾病症状,但不能消除病因。 D毒性作用;指在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的时机发生的危害性反应,较严重,但是可以预知,也是可以避免的一种不良反应。 F反跳现象:长时间使用某种药物治疗疾病,在症状基本控制或临床治愈后突然停药,由此造成的疾病逆转叫药物“反跳”现象 F副作用:用治疗量药物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 F分布:药物吸收后从血循环到达作用、储存、代谢、排泄等部位的过程 F.防突变浓度(MPC):抗菌药物防止细菌选择第一步耐药突变的最低浓度 G肝肠循环:许多药物经肝脏排入胆汁,由胆汁流入肠腔,在肠腔内又被重吸收,可形成肝肠循环 G观分布容积:指理论上药物均匀分布所需容积。 G肝药酶:肝微粒体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是促使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 H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虽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但仍残存的生物效应。 H活化:由无活性或活性较低的药物转变成有活性或活性较强的药物 H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指用化学药物抑制或杀灭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寄生虫及自身内部的入侵者——恶性肿瘤细胞,消除或缓解由它们所引起的疾病。 H化疗指数:LD50/ED50或LD5/ED95。(即动物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之比,即LD50/ED50的比值来表示或以安全指数即最小中毒量与最大治疗量之比,即LD5/ED95来评价) J局部作用:无需药物吸收而在用药部位发挥的直接作用 J急性毒性:因服用剂量过大而立即发生的毒性作用。 J继发性反应: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效果。 J精神依赖性:用药后产生愉快满足的感觉,使用药者在精神上渴望周期性或连续用药,以达到舒适感 J菌群交替症: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使敏感细菌受到抑制,不敏感细菌乘机在体内大量繁殖,造成二重感染。J竞争性拮抗剂:受体与药物结合具可逆性;非竞争性拮抗剂:受体与药物结合不具可逆性 K抗菌药:能抑制或杀灭细菌,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性感染的药物。 K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是指由生物包括为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植物和动物在内,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或影响其他生物功能的有机物质——抗生素及由人工半合成、全合成的一类化学药物的总称。 K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质,对另一些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K抗药性:在化学治疗中,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K抗菌谱: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X围. K抗菌活性: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济宁医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期末考试《社会医学》复习题

济宁医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期末考试《社会医 学》复习题 一、单选题(共39题,40分) 1、最重要的文化符号成分是() A、语言文字 B、数学符号 C、化学符号 D、艺术形象 正确答案: A 2、我国自主研制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是 A、 QLQ-C30 B、 QOL-35 C、 FACT-G D、 EQ-5D 正确答案: B 3、生命质量的评价内容中,最敏感的是 A、满意度与幸福感 B、社会功能 C、认知功能 D、情绪反应 正确答案: D 4、活动受限属于生命质量评价基本内容中的 A、社会状态 B、生理状态 C、心理状态 D、幸福状态 正确答案: B 5、对人的健康有害的风俗习惯是() A、端午节挂艾叶 B、喝开水 C、分餐进食 D、女童割礼 正确答案: D 6、下列指标中,属于人口普查资料的是 A、 15岁及以上人口识字率 B、儿童生长发育指标 C、空气污染程度 D、传染病上报系统 正确答案: A 7、生命质量评价的综合指标是 A、生理状态 B、主观判断和满意度

C、社会功能状态 D、心理状态 正确答案: B 8、生命质量评价的最主要方法是 A、症状定式检查法 B、主观报告法 C、访谈法 D、标准化量表评价法 正确答案: D 9、在健康管理策略中,通过向病人提供决策支持和自我管理支持来鼓励其合理利用医疗服务的策略属于( ) A、生活方式管理 B、 需求管理 C、疾病管理 D、灾难性疾病管理 正确答案: B 10、生命质量评价的最主要方法是 A、症状定式检查法 B、主观报告法 C、访谈法 D、标准化量表评价法 正确答案: D 11、活动受限属于生命质量评价基本内容中的 A、社会状态 B、生理状态 C、心理状态 D、幸福状态 正确答案: B 12、不良生活方式属于() A、环境危险因素 B、心理、行为危险因素 C、生物遗传危险因素 D、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危险因素 正确答案: B 13、能够影响一个地区婴儿死亡率的因素是 A、文化水平 B、围生期保健水平 C、民族结构 D、地理环境 正确答案: B 14、属于复合型健康评价指标的是 A、减寿人年数 B、平均期望寿命

内科学考试复习重点(名解填空简答)

1、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2、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 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3、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 护理院、康复院等)内发生的肺炎。 4、肺炎链球菌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或称肺炎球菌所引起的肺炎,通常急骤起病,以高热、寒战、咳 嗽、血痰及胸痛为特征。X线胸片呈肺段或肺叶急性炎性实变。其病理改变有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 5、严重性呼吸综合征: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的特殊肺 炎。 6、Koch现象:将结核分枝杆菌皮下注射到未感染的豚鼠,10~14d后局部皮肤红肿,溃烂,形成深的 溃疡,不愈合,最后因结核分枝杆菌播散到全身而死亡,而对3~6周前已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或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的动物,给予同等剂量的结核分枝杆菌皮下注射,2~3d后局部出现红肿,形成浅表溃烂,继之较快愈合,无淋巴结肿大,无播散和死亡。这种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再感染和初感染所表现初不同反应的现象称为~。 7、原发综合征: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和肿大的肺门淋巴结。 8、继发性肺结核:分为内源性复发和外源性复发。前者是原发性肺结核感染时期遗留下来的潜在病灶 中的结核分枝杆菌重新活动而发生的肺结核 9、肺脓肿:是肺组织坏死形成的脓腔,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臭痰。 10、继发性肺脓肿:某些细菌性肺炎,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等,以 及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支气管肺癌、肺结核空洞等继发感染可导致继发性肺脓肿。 11、慢性肺脓肿:如急性肺脓肿治疗不彻底,或支气管引流不畅,导致大量坏死组织残留脓腔,炎症迁 延3个月以上者。 12、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 主要症状,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肺结核、肺脓肿、心脏病等) 13、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 展,与肺部对有害颗粒和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可以预防和治疗。 14、肺气肿: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而无 明显的肺纤维化。 15、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 相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16、气道高反应性:表现为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应,是哮喘患者发生发展的一 个重要因素。 17、重症哮喘:指哮喘严重急性发作,经常规治疗症状不能改善,继续恶化或伴严重并发症者,哮喘急 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分级中的重度和危重。 18、肺动脉高压:是临床常见病症,病因复杂,可由许多心、肺和肺血管疾病引起。目前以海平面静息 状态下平均肺动脉压(mPAP)>25mmHg为显性肺动脉高压,运动时的mPAP>30mmHg为动脉性肺动脉高压。 19、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所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 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和(或)功能改变的疾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肺心病两类。

(完整版)医学免疫学简答题

1.简述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概念及作用。 答:固有性免疫是个体出生时就具有的天然免疫,通过遗传获得,是机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非特异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作用:在感染早期,产生一定的免疫应答,包括皮肤、黏膜物理屏障作用以及局部细胞分泌杀菌物质的化学效应,有非特异性效应细胞对病毒感染细胞进行杀伤,及血液和体液中效应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适应性免疫是个体出生后,受到外来异物刺激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免疫,针对某一特定的异物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作用:经识别抗原成分后开始分化增殖的T、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经一段时间后生成效应细胞,杀伤清除病原体,起主导作用。 2.简述免疫系统具有双重功能(防卫、致病)的理论基础。 答:免疫系统通过对“自己”或“非己”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和应答,来维持自身稳定和平衡。免疫系统在免疫功能正常条件下,对非己抗原产生排异效应,对自身抗原成分产生不应答状态,对机体正常运行具有一定的防卫作用;但当免疫功能失调时,免疫应答可造成机体组织损伤,例如免疫应答反应水平过高或过低,或者对自身组织细胞产生免疫应答,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这就导致免疫性相关疾病的发生。 3.简述BCR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答:BCR(B细胞抗原受体)是通过其V区抗原结合部位来识别抗原的,BCR的V区,尤其是V区的CDR1、CDR2和CDR3氨基酸序列的多样性,决定了对抗原识别的多样性。造成BCR多样性的机制主要有 1)组合造成的多样性:编码BCR重链V区的基因有V、D、J三种,编码轻链V区的有V和J两种,而且每一基因又是由很多的基因片段组成。这样,重链基因的组合和重链基因与轻链基因的组合将产生众多不同特异性的BCR。 2)连接造成的多样性:编码CDR3的基因位于轻链V、J或重链V、D、J片段的连接处,两个基因片段的连接可丢失或加入数个核苷酸,从而增加了CDR3的多样性。 3)体细胞高度突变造成的多样性:在BCR各基因片段重排完成后,其V区基因也可发生突变,而且突变频率较高,因而增加其多样性。 4.简述细胞因子共同的基本特征。 小分子蛋白(8-30KD);可溶性;高效性,在较低浓度下即有生物学活性;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可诱导产生;半衰期短;效应范围小,绝大对数近距离发挥作用。

药理学常考名解与简答精选

一、常考名词解释精选: 1、药物(drug) :指能影响机体细胞的生理、生化或病理过程,并用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2、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 3、简单扩散:又称脂溶性扩散,非极性药物分子以其所具有的脂溶性溶解于细胞膜的脂质层,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 4、离子障:分子药物可以自由穿透生物膜,离子型药物不易通过生物膜,被限制在膜的一侧。 5、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 6、首关消除: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胆汁排泄量大,则使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过消除。 7、再分布(redistribution):药物进入体内,先向血流量大器官分布,随后再向血流量小器官分布。 8、AUC(曲线下面积):药-时曲线下所覆盖的面积。 9、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 circulation):药物在肝-胆汁-小肠间的循环。 10、消除半衰期(half life):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11、Css(稳态浓度):分次用药或恒速用药后,出现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或稳态血药浓度,这时药物的吸收速度和消除速度达到平衡,此时的血浆药物浓度称稳态浓度。 12、最低有效浓度/最小剂量;即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亦称阈剂量或阈浓度。 13、零级消除动力学: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不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 14、一级消除动力学:是体内药物在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百分率不变,也就是单位时间内消

社会医学习题册填空题教学内容

社会医学习题册填空 题

第一章社会医学绪论与医学模式 1、社会医学的研究包括(社会卫生状况)、(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社会卫生策略与措施)三个层面。 2、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3、人的机体虽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但呈现出活动力降低、适应能力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亚健康状态),也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4、疾病过程早期机体表现为生理反应的适应性而无明显症状和体征的生理状态是(亚临床状态),又称无症状疾病。 第二章社会医学研究方法 1、根据收集资料的的不同,社会医学研究的类型可以区分为文献研究、现场调查研究、(现场试验研究)和(评价研究)。 2、列举两种常用的社会医学评价研究方法:(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和(生命质量评价)。 3、选择社会医学课题的原则包括(重要性)、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4、问卷结构中(封面信)用以说明调查的目的、内容、意义和组织者等。 5、一份完整的问卷包括(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和答案)、(核对项目)。 6、信度指对同一事物进行重复测量量,所获得结果(一致性的程度)。 7、(效度)指测量结果与预期达到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 8、生命质量评价的内容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苈能状态)、(主观判断与满意度)四个方面。 9、生命质量评价最常用的方法是(标准化量表评定)。 10、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是指在疾病、意外损伤及医疗干预的影响下,测定与个人生活事件相联系的(主观健康状态)和(个人满意度)。 11、生命质量评价就是指对一定(生命数量)的人群在一定时点上的生翕质量表现进行评介。 12、HRQL的名称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13、GRQOL评价最常用的方法是(标准化量表评定)。 14、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的生理状态包括(活动受限)、(社会角色受限)。 15、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的心理健康包括(情绪反应)、(认知功能)和体力适度。 16、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的社会健康包括(社会交往)、(社会支持)。 17、根据量表关注点不同,应该将SF-36划归为(一般健康)问卷。18、健康良好状态指数在生命质量评价中 将评价内容分为两部分,包括有关病人 (日常生活活动)方面的内容以及疾病和 健康问题综合描述。 19、关注所有人群的调查问卷属于(一般 健康)问卷。 20、根据量表关注点不同,应该将 WHOQOL-100划归为(一般健康)问 卷。 21、根据量表关注点不同,应该将癌症病 人生活功能指数归划为(疾病专门化量 表)问卷。 22、癌症病人生活功能指数(FLIC)适 用对象是(癌症病人)。 23、生命质量是指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 的个人对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及所 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包括 个体(心理)、生理、社会功能及(物质 状态)四个方面。 24、HRQOL是主观评价指标,具有(文 化)依赖性。 第三章社会因素与健康 1、(人均GDP)排除了人口因素的影 响,便于国和地区间比较,是分析经济因 素和健康关系的重要指标,已被当伯对一 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福利水平的度量。 2、社会经济发展在促进人类健康水平提 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健康问题。主要 表现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 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社会病)的出 现;心理健康问题;(社会负性事件)增 多;社会流动人口增加等。 3、广义的文化是社会(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观 念形态的文化,包括(思想意识)、道德 规范、(宗教信仰)、哲学、艺术、(习 俗)等所构成的领域。 4、社会医学是从(狭义)的文化概念出 发,研究宗教、道德、风俗等文化因素对 人群健康的影响。 5、从表现形式上,文化可分为(智能) 文化、规范文化和(思想)文化三种类 型。 6、从文化的特殊形态可分为(亚文 化)、反文化和(跨文化)三种类型。 7、(反文化)属于亚文化的特殊类型, 是指那些对现存社会思想文化持敌对态度 的思想文化。 8、广义的行为分为(内在)行为和(外 显)行为。(内在)行为即人的心理活动 过程,(外显)行为是可以被观察到的行 为。 9、从产生的基础来看,人类行为可以人 为地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先天性的定 型)行为,包括反射行为和本能行为。第 二类是(后天习得的)行为,是人类在所 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通过(社会化)过 程获得的。 10、社会心理因素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两个 方面:一是通过(心理过程)作用于个体 的社会因素,其二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表 现出来和(心理特征)或(心理状态)。 11、社会心理因素通常具备如下四个方面 的特点:概念非常复杂;(各因素之间存 在广泛的交互作用);具有不稳定性; (测量的信度和效度都比较低)。 第四章社会卫生状况与社会卫生策略 1、社会卫生状况指标分为(卫生政策) 指标、社会经济指标、(卫生保健)指 标、(卫生资源)指标、(卫生行为)指 标及(人群健康状况)指标六类。 2、衡量人群健康状况的评价指标包括 (生长发育)统计指标、(疾病)统计指 标、人口统计指标三方面。 3、评价人群健康状况最常用的指标有 (人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 率)、(婴儿死亡率)、传染病发病率、 每千人口床位数、每千人口医生数。 4、人口负担系数即抚养比,指(非劳动 年龄人口)(0~14岁与65~岁)与(劳 动年龄人口)(15~64岁)的比例,反 映劳动人口负担程度指标。 5、成人识字率指(15岁以上)人口能 读、能写人数的百分比。 6、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是生命数 量和质量以时间为单位的综合指标,其可 较好地评价(疾病负担)。 7、由于自然、历史、地理等因素及各地 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使健康状态 分为(发达型)、(发展型)与(欠发达 型)三类。 8、性比例是指当(女性)人口为1或者 100时相应的(男性)人口数。 9、婴儿死亡率是指出生后一年内婴儿死 亡数与活产数的比值,以(千分率)表 示。 10、人口结构是指不同特征的人口占总人 口的百分构成,包括人口(性别)、(年 龄)、婚姻、职业及文化等结构。 11、人口年龄结构是一定地区、一定时点 的各年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以 (人口金字塔)反映人口的年龄结构。 12、一个人群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大 于(7%)或者60岁以上人口比例大于 (10%),表示进入老龄化社会。 13、期望寿命以(死亡)为观察终点。 14、活动期望寿命以(生活自理能力丧失 率)为基础计算而得。 15、伤残调整生命(DALY)是指疾病死 亡损失健康生命年与(疾病伤残(残疾) 损失健康生命年)相结合的综合性指标。 16、美国社会卫生协会提出的衡量社会卫 生发展的综合指标,能反映人口的(社会 状态)、文化状态、人口就化状态及(身 体素质状况),是评价人口健康状况的综 合性指标。

内科学名词解释和大题 内科学重点简答题

内科学名词解释和大题内科学重点简答题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 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 于入院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等)内发生的肺炎。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包括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临床上以进行性气流受阻为主要表现,部分有可逆性,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使 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响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肺性脑病:由于胸肺疾患而引起的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潴留(II 型 呼吸衰竭)而出现的一些精神症状,如躁狂、昏睡、昏睡、意识丧失等称为肺性脑病。 Horner综合征:肺尖部的肺癌可侵犯或压迫颈交感神经,引起患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患侧额部和胸部皮肤潮红无汗或少汗,感觉异常。

心力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组织代谢的需要,或仅在提高充盈压后方能泵出组织代谢所需要的相应血量,同时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即心肌衰竭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危象: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舒张压超过120或130mmHg 并伴有一系列严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的临床现象,成为高血压危象。 Barret 食管:食管粘膜因受反流物的反复刺激,食管与胃交界处的齿状线2cm 以内的食管粘膜鳞状上皮被化生的柱状上皮所替代,称为Barret 食管,是食管腺癌的主要癌前病变。 肝性脑病: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神经、精神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骨髓功能衰竭,造成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所致的贫血,感染和出血为特征。 急性胃炎:胃粘膜的急性炎症,有明确的发病原因,表现为多种形式。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红细胞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论述题大题

1 、简述补体系统的组成与主要生物学功能。 组成: ①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 ②补体调节蛋白 ③补体受体 功能:补体旁路途径在感染早期发挥作用,经典途径在感染中、晚期发挥作用。 ①、细胞毒作用:参与宿主抗感染、抗肿瘤; ②、调理作用: C3b/C4b 可作为非特异性调理素介导调理作用; ③、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将免疫复合物随血流运输到肝脏,被吞噬细胞清除; ④、炎症介质作用:C3a/C5a 的过敏毒素作用、 C5a 的趋化和激活作用、 C2a 的激肽样作用,引起炎症性充血和水肿; ⑤、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 2 、补体激活的三个途径: 经典途径: ①激活物为抗原或免疫复合物, C1q 识别 ② C3 转化酶和 C5 转化酶分别是 C4b2a 和 C4b2a3b ③其启动有赖于特异性抗体产生,故在感染后期或恢复期才能发挥作用,或参与抵御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机体 旁路途径: ①激活物为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细胞等,直接激活 C3 ② C3 转化酶和 C5 转化酶分别是 C3bBb 和 C3bBb3b ③其启动无需抗体产生,故在感染早期或初次感染就能发挥作用 ④存在正反馈放大环 MBL (凝激素)途径: ①激活物非常广泛,主要是多种病原微生物表面的 N 氨基半乳糖或甘露糖,由MBL 识别 ②除识别机制有别于经典途径外,后续过程基本相同

③其无需抗体即可激活补体,故在感染早期或对免疫个体发挥抗感染效应 ④对上两种途径具有交叉促进作用 3 、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过程及比较: 经典途径 / 旁路途径 /MBL 途径 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 / 内毒素、酵母多糖、凝聚 IgA/ 病原微生物、糖类配体 参与成分: C1-C9/ C3 、 C5-C9 、 B 、 D 、 P/ C2-C9 、 MBL 、 MASP C3 转化酶: C4b2a/ C3bBb/C4b 2a 、 C3bBb C5 转化酶: C4b 2a 3b/ C3bBb3b/ C4b 2a 3b 、 C3bBb3b 作用:特异性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 / 非特异性免疫 4 、试述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全过程。 经典激活途径指主要由 C1q 与激活物( IC )结合后,顺序活化 C1r 、 C1s 、 C4 、C2 、 C3 ,形成 C3 转化酶( C4b2b )与 C5 转化酶( C4b2b3b )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它是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方式。 5 、补体系统可通过以下方式介导炎症反应 激肽样作用: C2a 能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炎症性充血; 过敏毒素作用: C3a 、 C4a 、 C5a 可使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介质,引起炎症性充血、水肿; 趋化作用: C3a ,C5a 能吸引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向炎症部位聚集,引起炎性细胞侵润。 6 、简述补体参与宿主早期抗感染免疫的方式。 第一,溶解细胞、细菌和病毒。通过三条途径激活补体,形成攻膜复合体,从而导致靶细胞的溶解 第二,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 C3b 、 C4b 、 iC3b 能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第三,引起炎症反应。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了具有炎症作用的活性片断,其中,C3a C5a 具有过敏毒素作用, C3a C5a C567 具有趋化作用。 7.简述I g生物学功能。 一、V区功能

药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首过效应)指某些药物在通过肠粘膜和肝脏时,部分可被代谢灭活而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 半衰期: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或效应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是决定临床给药间隔时间的依据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指理论上药物均匀分布所需容积。生物利用度(F):指药物实际被利用的程度。即进入血液的药量与给药量之比。 最低抑菌浓度(MIC) 指细菌短暂接触抗生素后,虽然抗生素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或已消失后,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依然持续一定时间 耐药性:生物病原微生对抗生素等药物产生的耐受和抵抗能力 耐受性(Tolerance):指人体对药物反应性降低的一种状态 治疗指数:TI)= LD50/ED50 代表药物的安全性,此数值越大越安全 半数致死量(LD50):50%的实验动物死亡时对应的剂量, 半数有效量(ED50):50%的实验动物有效时对应的剂量。 副反应,系指应用治疗量的药物后所出现的治疗目的以外的药理作用。 柯兴征:皮质醇增多症,一种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 坪浓度:给药速度等于消除速度时,血药浓度维持在基本稳定的水平称血药稳态浓度,坪值治疗指数: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代表药物的安全性,此数值越大越安 全肝药酶肝微粒体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是促使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 毒性作用;指在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的时机发生的危害性反应,较严重,但是可以预知,也是可以避免的一种不良反应。 后遗作用;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停药反应;指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原有疾病的加剧 特异质反应;少数病人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基本一致,反应程度与剂量成正比。 变态反应:指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异常的免疫反应。 反跳现象:长时间使用某种药物治疗疾病,在症状基本控制或临床治愈后突然停药,由此造成的疾病逆转叫药物“反跳”现象 一级动力学消除:first-order 药物的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即单位时间内消除某恒定比例的药量。 级动力学消除:单位时间内消除向等量的药物,也称衡量消除动力学。 安慰剂:指由本身无特殊药理活性的中性物质产生的似药制剂 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受体阻断药能选择性的与α-肾上腺素受体作用,将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转为降压成瘾性麻药用药时产生欣快感,停药时出现严重生理机能混乱 药物依赖性:指连续使用某种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后,产生的一种不可停用的渴求现象。分为生理依赖性和心理依赖性,

社会医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医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关于护理心理学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交叉学科B.边缘学科C.思想教育学科D.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2.心理过程指的是以下过程() A.感觉、知觉、记忆、理想、思维、情感、意志等 B.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 C.感觉、知觉、记忆、想象、能力、情感、意志等 D.感觉、知觉、动机、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 3. 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需要B.能力C.动机D.信念

4.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 A.适应性 B.条件性 C.补偿作用 D.相互作用 5.过去经验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称为() A.再现 B.再认 C.追忆 D.识记 6.某护士正在摆口服药,得知某病员病情发生变化,便立即放下药,投入抢救。这是注意品质的()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7. 心境是() A.正性情绪 B.负性情绪 C.一种情感 D. 一种情绪状态 8. 思维的两大特征是() A.复杂性、逻辑性 B.逻辑性、概括性 C.分析性、抽象性 D.间接性、概括性

9.表现为注意稳定而集中但难以转移;行为利落而又敏捷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0.表现为内向而不稳定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11. 住院病人明明非常担心自己的病情却常常装出无所谓的态度, 这种情况下病人采取了以下哪种防御机制() A.投射B.反向C.否认D.压抑 12. 在母亲生下弟弟从医院回到家的当天晚上,7岁健康儿童出现尿床,这名儿童最可能采取了以下哪种防御机制() A.投射B.退行C.否认D.压抑 13.以下哪种疗法的人性观是积极和乐观的,他相信人是建设性和社会性的,对自己负责,因而可以达到独立自主,迈向自我实现。()A.精神分析疗法B.行为疗法C.认知疗法D.人本主义疗法 14.被公认为“应激之父”的人是() A.Selye B.Cannon C.Lazarus D.Hippocrates

内科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内科学复习资料一、名解 呼吸系统 1.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 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2.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3.原发综合征:指原发灶、引流淋巴管炎、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统称为原发综合征。 4.Koch 现象:机体对结核菌再感染与初感染所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称为Koch 现象。 5.肺性脑病: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储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的综合征。但必须除外脑动脉硬化、严重电解质紊乱、单纯性的碱中毒、感染中毒性脑病。 6.LTOT :即长期家庭氧疗。对COPD 慢性呼吸衰竭者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目的是使 患者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达到P a O2大于或等于60mmHg和或S a O2升至90%以上。 7.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阻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9.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 ):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诊断依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 3 个月,并连续2 年或2 年以上, 并排除其他慢性气管疾病。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11.呼吸道高反应性(AHR ):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的过强或过早的敏感性增高反应称为AHR ,其气道炎症是其产生吸道高反应性的基础。 12.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 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相关,为可逆性气流受限。 13肺血栓栓塞症(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 14.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症的总称。

医学免疫学-简答题

简答题nokoslim 1.免疫功能得生理病理表现: (1)免疫防御:异常增高超敏反应,缺失免疫缺陷或病原体高度易感。 (2)免疫监视:失调引发肿瘤或病毒持续性感染。 (3)免疫自稳:失调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超敏反应。 2.TDAg与TIAg得区别: 3、为什么说动物得免疫血清对人来说既就是抗原又就是抗体? 其可作为抗体与相应得外毒素特异性结合,具有防止疾病得作用;但其作为异种蛋白可能诱发机体产生超敏反应。 4、Ig各功能区得主要作用: (1)VH与VL中得HVR(CDR)就是能与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得区域; (2)CH与CL具有Ig同种异型遗传标志; (3)IgG得CH2可介导其通过胎盘; (4)IgG得CH2与IgM得CH3具有C1q结合位点,参与补体经典途径得激活; (5)IgG得CH3与IgE得CH2/CH3能与多种免疫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介导免疫细胞产生不同得生物学效应。

(6)恒定区C:激活补体系统、调理作用、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得细胞毒作用、介导I型超敏反应、穿过胎盘屏障与粘膜。 (7)超变区V:特异性结合抗原,中与外毒素,阻断病原入侵。 5、简述5类Ig得特点: (1)IgG:血清与细胞外液中含量最高,分布最广,机体抗感染得主力军;再次免疫应答得主要抗体;唯一能通过胎盘得抗体。 (2)IgM:分子量最大,种系发生过程中最早出现得抗体,抗感染得先头部队;初次免疫应答最早产生得抗体;脐带IgM含量升高,提示胎儿宫内感染。 (3)IgA:婴儿可以从母体获得SIgA,边防军;参与粘膜局部免疫。 (4)IgD:膜结合型IgD就是B细胞发育分化得标志。 (5)IgE:正常人血清含量最低得抗体,介导I型超敏反应得发生。 6、比较3条补体激活途径得差异

中药药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1.中药药理学:以中医药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2.不良反应:质量合格的药品在正常的用法与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3.副作用:中药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药用目的无关作用。 4.毒性反应:中药由于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机体所产生的严重功能紊乱和病理性损害,甚至危害生命。 5.后遗效应:停药以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有效水平以下所发生的不良反应。 6.变态反应:少数过敏性体质病人,多次接触某种中药或其成分后所产生的特殊反应。 7.特异质反应:因先天性遗传异常,少数人用药后,发生与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无关的有害反应。8.首剂效应:某些药物在首剂使用时,机体对药物的反应较为激烈。 9.继发反应:由于药物的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10.三致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 11.药物不良事件:药物在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或经历该事件并非一定与该药物有因果关系。 12.安慰剂:不含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的药物。 13.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14.清热药: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15.泻下药:能滑润肠道、促进排便,治疗里实证的药物。 16.祛风湿药:以祛除风寒湿邪,解除痹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17.芳香化湿药:凡是气味芳香,具有化湿健脾作用的药物。 18.利税渗湿药:凡能通利水道,渗泻水湿,用于治疗水湿内停病症的药物。 19.温里药:能温里祛寒,治疗里寒症的药物。 20.理气药:能疏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 21.消食药:以消积导滞、促进消化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2.止血药:凡能促进血液凝固,而使出血停止的药物。 23.活血化瘀药:能疏通血脉、祛除瘀血,用于治疗血瘀证的药物。 24.化痰止咳药:具有祛痰、化痰、缓解或制止咳嗽、喘息,用于痰多咳嗽、痰饮喘息以及痰饮有关的瘿瘤瘰疬等证的药物。 25.安神药:凡以安神定志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6.平肝息风药:凡以平肝潜阳、熄风止痉为主要作用,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证的药物。 27.开窍药: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28.补虚药:凡能补充人体物质,增强机能,以提高抗病能力,消除虚弱证候的药物。 29收涩药: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30.适应原样作用:具有抗疲劳,耐缺氧,抗寒冷,抗高温等作用。 31.停药反应:由于药物长期使用参与机体的代谢和调节,人体对药物的产生不适应,一旦停药则使机体处于不适应状态,而出现原有症状或新的症状,应采用逐渐减量的方法来完全停药。 32.药物依赖性:一些药物连续使用后,用药者表现出强迫性地要定期连续使用该药的行为,一旦停药会产生严重的戒断症状。

社会医学试题

第1题: 使用封闭式问题收集资料的优点是。 A.答案全面 B.容易回答 C.不易发生笔误 D.能反映事实情况 E.能收集到详细资料来源:考试大 第2题: 计算生命素质指数需要的三个指标是。 A.出生率、死亡率、期望寿命 B.出生率、婴儿死亡率、15岁以上人口识字率 C.就业率、孕产妇死亡率、国民生产总值 D.婴儿死亡率、1岁平均期望寿命、15岁以上人口识字率 E.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人均国民生活总值增长率 第3题: 规范文化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途径是。来源:考试大 A.支配人类的行为生活方式 B.影响人类的生活环境 C.干扰人们的心理过程 D.提高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 E.影响人类的劳动条件 第4题: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对下面哪项疾病的预防可以说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措施。 A.高血压 B.痢疾 C.脊髓灰质炎 D.麻疹 E.流行性感冒 第5题: ASHA在评价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加入了反映人口健康状况的指标,即。 A.婴儿死亡率、成人识字率、平均期望寿命 B.婴儿死亡率、成人识字率、1岁平均期望寿命 C.出生率、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 D.出生率、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 E.出生率、孕产妇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 第6题: 美国布鲁姆(Blum)于1976年提出的决定人群健康状况的公式:Hs=f(e)+AcHs+B+LS 中,AcHs表示。 A.环境因素 B.生物遗传因素 C.行为生活方式 D.保健设施的易获得性 E.以上都不是 第7题: 使用开放式问题收集资料的优点是。 A.准确无误 B.拒答率低 C.问卷回收率高

E.能收集到详细生动的资料 第8题: 社区卫生服务主要为社区群众提供。 A.基本医疗服务 B.预防保健服务 C.病后康复服务 D.专科服务 E.上述A、B、C三项 第9题: 性比例的计算方法是。 A.女性与男性人口数之比 B.女性与男性人口数之百分比 C.女性与男性人口数之千分比 D.男性与女性人口数之比 E.男性与女性人口数之千分比 第10题: 反映人群健康状况常用的社会学指标有。来源:考试大 A.GNP、就业率、婴儿死亡率 B.GNP、成人识字率、婴儿死亡率 C.GNP、成人识字率、社会保障率 D.GNP、社会保障率、婴儿死亡率 E.GNP、人均国民收入、社会保障率 第11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可能带来的健康问题有。 A.营养不良、心理障碍、精神分裂症 B.传染病、车祸、心理紧张 C.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理紧张、环境污染 D.环境污染、婴儿死亡率增高、人口寿命降低 E.新型传染病、心理紧张、贫血 第12题: 集合调查法的主要缺点是。 A.漏填多有发生 B.被调查者间的影响会导致调查结果的偏倚 C.受调查员水平和工作责任心的影响(访问偏差) D.需要较多的人员、经费和时间 E.无法控制答卷环境 第13题: 65岁以上人口数与0~14岁人口数之百分比,称为。 A.老年人口系数 B.老年人口负担系数 C.老龄化指数 D.少年人口系数 E.少年人口负担系数 第14题: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口再生产模式,工业模式的主要特征是。A.高出生、高死亡、低寿命 B.高出生、高死亡、低自然增长 C.高出生、低死亡、高寿命

内科学简答和名解

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并发症。肺性脑病、酸碱失衡与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休克(感染性、 失血性、心源性)、消化道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2、肺结核分类及化学治疗原则。分类:1.原发型肺结核;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3.继发型肺结核;4. 结核性胸膜炎;5.肺外结核;6.菌阴肺结核。治疗原则: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 3、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概念。CAP(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 质炎症,包括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HAP (医院获得性 肺炎):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现的肺炎。 4、试述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1项主要标准或3项次要标准以上者。主要标准:①需要 有创机械通气②感染性休克需要血管收缩剂治疗。次要标准:①RR>30次/分;②PaO2/ FiO2<250 ; ③多肺叶受累;④意识障碍/定向障碍;⑤氮质血症(BUN > 20mg/dl );⑥白细胞减少(WBC<4.0< 109/L ); ⑦血小板<10.0 X 109/L ;⑧T < 36 C;⑨低血压需要强力的液体复苏。 5、心源性哮喘和支气管哮喘的鉴别诊断。前者多见于老年人有高血压或慢性心瓣膜病史,后者多见于青少年有过敏史;前者发作时必须坐起,重症者肺部有干湿啰音,甚至粉红色泡沫痰,后者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典型哮 鸣音,咳出白色黏痰后呼吸困难常可缓解。测定血浆BNPK平对鉴别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6、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 &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衰有哪些临床表现。症状:1.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①劳累性呼吸困难②端坐呼吸③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④急性肺水肿;2.咳嗽、咳痰、咯血;3.乏力、疲倦、头昏、心慌;4.少尿及肾功能损害。体征:肺部湿性罗音、心脏体征(心脏扩大、舒张期奔马律)。 9、原发性心肌病定义及分型。定义:伴有心功能障碍的心肌疾病。分类:①扩张型心肌病(DCM :② 肥厚型心肌病(HCM);③限制型心肌病(RCM);④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VC)。 10、试述二尖瓣狭窄的临床表现。症状:一般在二尖瓣中度狭窄(瓣口面积〈 1.5c怦〉时始有明显症状。呼 吸困难、咯血、咳嗽、声嘶。体征:二尖瓣面容;心尖区第一心音亢进、开辦音;心尖区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 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分裂;Graham Steell 杂音。 发病年龄年龄较轻年龄较大胸水外观多为草黄色多为血性 胸水增长速度慢快 癌细胞阴性阳性LDH 200~400U/L> 500U/L PH V 7.3> 7.4 ADA> 45 U/L V 45 U/L CEA阴性阳性 染色体整倍体非整倍体 胸膜活检结核肉芽肿肿瘤组织 气胸的临床分类?闭合性气 胸、交通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7、支气管扩张临床表现?症状:1.慢性咳嗽、大量浓痰;2.反复咯血;3.反复肺部感染;4?慢性感染中毒症状。体征:典型为两肺下方持续存在的粗、中湿罗音。结核性支扩湿罗音常位于肩胛间区。咯大量脓痰者常有杵状指、趾。 结核性胸腔积液和癌性胸腔积液鉴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