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茶艺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茶与茶艺实验报告

茶与茶艺实验报告

茶与茶艺实验报告茶与茶艺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对茶叶的分类、性质、生产工艺、泡茶技巧的学习,了解茶叶的种类、茶叶的营养成分、茶叶的品质及茶艺文化。

实验原理:茶叶的分类:茶叶分为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等种类。

各类茶叶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茶叶的生产工艺,如杀青、揉捻、发酵等的工艺不同可导致茶叶的颜色、香气、味道、营养成分等不同。

茶叶的性质:茶叶含有丰富的多酚类、氨基酸、单宁酸、茶碱等物质,具有防病、抗衰老、降血脂、降血压等功能,还有良好的美容养颜功效。

茶叶的生产工艺:茶叶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采摘、制作、杀青、揉捻、发酵、干燥等过程。

茶叶的生产工艺对茶叶的品质、口感、香气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泡茶技巧:泡茶的技巧有选好茶、选好水、选好泡茶器皿、掌握泡茶时间、控制水温等。

实验步骤:1、购买各种茶叶,包括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乌龙茶等。

2、对各种茶叶进行分类,并了解它们的主要特点和生产工艺。

3、选择一种茶叶进行深入学习,了解它的生产过程和营养成分。

4、制作一杯茶,体验泡茶技巧,控制泡茶时间和水温。

实验结果:1、各种茶叶的特点:(1)绿茶:采摘后不发酵,保留了大部分茶叶的天然成分,具有清香、鲜爽、口感清淡。

(2)红茶:经过全发酵,茶叶颜色呈红褐色,具有浓郁的香气和口感。

(3)黄茶:经过微生物发酵和杀青、干燥等工艺,具有黄色、清香、滋味鲜美。

(4)白茶:历经选料、萎凋、杀青、晾干等工艺而成,色泽白中泛黄,具有花香、果香等香气。

(5)黑茶:色泽深红,汤色红黑,具有独特的沉香味。

(6)乌龙茶: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采用独特的制作工艺,具有丰富多彩的半发酵茶品。

2、选择一种茶叶进行深入学习:以龙井绿茶为例,经过去残茎、焙干、滚刀、杀青等工序制成。

它含有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茶多糖、维生素C、氟化物等物质,具有降脂、抑菌、降压、提神等功效。

3、制作一杯茶:选择一款龙井绿茶,将茶叶放入暖壶中,加入80摄氏度的水,浸泡2-3分钟,控制泡茶时间和水温。

茶艺综合实训报告

茶艺综合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茶艺已成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茶文化,提升个人茶艺技能,我们班级于近期进行了茶艺综合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互动交流,使同学们深入了解茶文化的历史、种类、冲泡技巧以及茶艺表演等内容,从而提高自身的茶艺素养。

二、实训目的1. 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历史与发展,掌握茶艺的基本知识;2. 熟练掌握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等常见茶类的冲泡方法;3. 提升茶艺表演技能,学会茶艺礼仪;4. 培养同学们对茶文化的热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实训内容1. 茶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茶的种类、特点等基础知识。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视频观看,我们对茶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2. 茶艺实践操作在掌握茶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实践操作训练。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绿茶冲泡:学习绿茶的冲泡方法、水温、茶具选择等,熟练掌握绿茶的冲泡技巧。

(2)红茶冲泡:了解红茶的冲泡特点,学习红茶的冲泡方法、水温、茶具选择等。

(3)乌龙茶冲泡:掌握乌龙茶的冲泡技巧,包括泡茶水温、茶具选择、泡茶时间等。

(4)普洱茶冲泡:了解普洱茶的历史、特点,学习普洱茶的冲泡方法、水温、茶具选择等。

3. 茶艺表演技能训练在实训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茶艺表演技能的训练。

包括:(1)茶艺表演基本动作:学习茶艺表演的基本动作,如泡茶、奉茶、品茶等。

(2)茶艺表演服装与道具:了解茶艺表演的服装与道具搭配,提高茶艺表演的观赏性。

(3)茶艺表演节目编排:学习如何编排茶艺表演节目,提高表演的连贯性和艺术性。

4. 茶艺礼仪与茶道学习实训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茶艺礼仪和茶道。

了解茶道精神,学习茶艺表演中的礼仪规范,使同学们在茶艺表演中更加得体、自信。

四、实训成果通过本次茶艺综合实训,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等常见茶类的冲泡方法;2. 提升了茶艺表演技能,学会了茶艺礼仪;3. 深入了解了茶文化的历史、种类、冲泡技巧等知识;4. 培养了对茶文化的热爱,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绿茶茶艺实验报告(3篇)

绿茶茶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绿茶,作为中国传统的饮品,以其独特的口感、香气和健康益处而深受人们喜爱。

茶艺作为一种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国悠久的茶文化底蕴,更是人们修身养性的艺术。

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绿茶茶艺的实践操作,深入了解绿茶的制作工艺、冲泡技巧以及品鉴方法,以期提升个人的茶艺修养。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绿茶的起源、发展及分类。

2. 掌握绿茶的加工工艺及其对品质的影响。

3. 熟悉绿茶的冲泡技巧和品鉴方法。

4. 提高个人茶艺实践能力,体验茶文化的魅力。

三、实验材料1. 绿茶:碧螺春、龙井、黄山毛峰等。

2. 茶具:茶壶、茶杯、公道杯、茶匙、茶巾等。

3. 热水:符合冲泡绿茶的水质要求。

四、实验步骤(一)绿茶的加工工艺1. 采摘:绿茶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采摘时间一般为春季。

2. 杀青:通过高温破坏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防止茶叶氧化变红。

3. 揉捻:使茶叶卷曲,增加茶叶的香气和滋味。

4. 干燥:通过高温将茶叶中的水分蒸发,使茶叶干燥定型。

(二)绿茶的冲泡技巧1. 水温:绿茶适宜用80-90℃的水冲泡,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会影响绿茶的品质。

2. 茶具:选用适合绿茶的茶具,如瓷壶、瓷杯等。

3. 投茶量:根据个人口味调整,一般以茶具的1/3-1/2为宜。

4. 泡茶时间:绿茶的泡茶时间较短,一般为2-3分钟。

(三)绿茶的品鉴方法1. 观色:绿茶冲泡后,汤色清澈明亮,呈黄绿色。

2. 闻香:绿茶香气清新,具有独特的花果香。

3. 品味:绿茶滋味鲜爽,回甘持久。

4. 赏形:绿茶茶叶形态各异,如碧螺春呈螺旋状,龙井呈扁平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绿茶的加工工艺、冲泡技巧和品鉴方法。

绿茶的冲泡过程中,水温、茶具、投茶量和泡茶时间等因素都会对绿茶的品质产生影响。

同时,绿茶的品鉴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绿茶的色、香、味、形,提升个人的茶艺修养。

六、实验总结本次绿茶茶艺实验使我们对绿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我们的茶艺实践能力。

点茶茶艺实践报告

点茶茶艺实践报告

点茶茶艺实践报告作者:[用户昵称]一、引言本实践报告旨在总结和记录我在点茶茶艺实践中的经验和收获。

茶艺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通过实践不仅能够提高技能,还能够理解和感受茶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在本次点茶茶艺实践中,我通过学习、实践和反思,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点茶技巧,增进了对茶文化的认识,也体会到了茶艺带给人们的快乐。

二、实践过程1. 学习基础知识在开始点茶茶艺实践之前,我首先进行了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

了解了不同类型的茶叶、茶具的使用方法和养护知识,还学习了一些点茶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通过系统学习,我对茶的种类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实践奠定了基础。

2. 实践操作在学习了基础知识后,我开始进行点茶茶艺的实践操作。

首先,我选择了高品质的龙井茶作为实践的对象。

准备好茶叶、茶具和热水后,我按照学习到的流程,先进行洗茶的步骤。

然后,我开始点茶,注重掌握水温、水量和冲泡时间等关键因素,以保证茶的味道和口感的完美表现。

在实践过程中,我不断地调整和尝试,根据茶叶的性质和个人口味,逐渐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冲泡方式。

同时,我也注意观察茶叶在水中的展开和变化,感受茶香的散发和品尝过程中的韵味。

通过实践操作,我不断提高了点茶的技巧,并且对茶的世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3. 反思总结每次实践结束后,我都会进行反思总结。

我会思考自己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寻找解决的方法。

同时,我也会思考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进一步提升和改进。

通过反思总结,我发现在实践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水温和水量的掌控。

有时候水温过高或过低会导致茶叶的煎煮,影响茶的品质。

而水量的控制则需要根据茶叶的种类和个人口味进行调整。

在未来的实践中,我将更加注重对这两个关键因素的把控,以求更好的冲泡效果。

三、实践收获通过这次点茶茶艺实践,我获得了一系列的收获和体会。

首先,我掌握了基本的点茶技巧和冲泡流程。

通过不断地实践操作,我逐渐熟悉了茶叶和茶具的特性,也培养了对茶的敏感度和品味。

绿茶茶艺课实训总结报告

绿茶茶艺课实训总结报告

一、引言随着茶文化的普及和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绿茶作为一种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和健康功效的饮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为了提升学生的茶艺技能和茶叶知识,我们开展了绿茶茶艺课实训。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目的1. 提高学生对绿茶的认识,了解其生长环境、制作工艺和品鉴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茶艺技能,包括泡茶、品茶、赏茶等。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4. 传承和弘扬茶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实训内容1. 绿茶基础知识:介绍了绿茶的种类、产地、制作工艺、品质特点等。

2. 绿茶泡茶技巧:讲解了绿茶的泡茶工具、泡茶方法、泡茶时间、水温等。

3. 绿茶品鉴:教授学生如何通过观察、闻香、品尝、观汤色等方式品鉴绿茶。

4. 绿茶茶艺表演:学习了绿茶茶艺表演的基本流程、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5. 团队协作:通过分组进行绿茶泡茶、品茶、茶艺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解、视频观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绿茶的相关知识。

2. 实践操作: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泡茶、品茶、赏茶,感受绿茶的魅力。

3. 茶艺表演:学生分组进行绿茶茶艺表演,展示所学成果。

4. 交流互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分享心得体会。

五、实训成果1. 学生对绿茶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掌握了绿茶的泡茶、品茶、赏茶技巧。

2. 学生的茶艺技能得到提升,能够独立完成绿茶泡茶、品茶、茶艺表演等任务。

3. 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锻炼,提高了综合素质。

4. 学生的文化自信得到增强,对茶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部分学生对绿茶知识掌握不牢固,需要加强理论学习。

2. 实践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的动作不够规范,需要加强指导。

3. 茶艺表演过程中,部分学生的表演不够自然,需要提高表演技巧。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加强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解、课后作业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绿茶的相关知识。

茶艺实习报告(共7篇)

茶艺实习报告(共7篇)

茶艺实习报告(共7篇)第1篇:茶艺师实习报告篇一:茶行实习总结李记茶行实习总结将近一个多月在茶行的实习,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照和指导下,及自身的不懈努力,让我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茶行我学到的不仅是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自我综合素质方面的认识。

最主要的是不仅让我学会了做事,还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对培养我的工作意识和提高我的综合素质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此我由衷的感谢公司,给了我这么好的一次机会。

一个多月在茶行的实习,让我学到更多的知识,也得到了更好的提升。

综合理论课知识的学习,学到的是让自己能更好地指导每天的工作;现场实习的经验验证了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好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让我明白了茶行这一行业和其他行业之间的特殊之处。

在茶行学习令我领会了更多的茶文化,真真正正的感受了一次茶行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茶行业比较特殊的营销方式,以及中国茶品牌的许多知识。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

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精神思想的一种饮茶艺术。

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

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

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条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

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承唐宋遗风。

茶道就是人道。

茶道的角色是茶人,从古至今,从海内到海外,几乎无处不无茶人,无时不有茶人。

一个人,只有当他对茶产生敬意时,才能成为新的茶人和爱茶人! 茶既是灵魂之饮,以茶载道,以茶行道,以茶修道,因而茶中无道就算不得“茶道”。

不懂品茗技巧,也不理会饮茶修身养性的作用,亦算不得“茶人”。

茶艺实训报告模板及范文

茶艺实训报告模板及范文

茶艺实训报告模板及范文茶艺实训报告模板:一、实训目的二、实训内容三、实训过程四、实训结果五、实训心得六、实训建议茶艺实训报告范文: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学习,加深对茶艺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茶艺制作的技能和水平。

二、实训内容本次实训的内容主要包括:1. 茶水的准备和制作2. 茶具的使用和保养3. 茶艺表演技巧的讲解和实践三、实训过程1. 茶水的准备和制作在茶艺制作的过程中,茶水的制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们首先了解了不同类型的茶叶的制作方法和特点,然后根据不同的茶叶,选择不同的水温和水质,并进行了茶水的制作。

2. 茶具的使用和保养茶具的使用和保养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学习了茶具的选购、使用和保养方法,掌握了茶具的正确使用和保养方法,保证了茶具的寿命和质量。

3. 茶艺表演技巧的讲解和实践在茶艺中,茶艺表演技巧的讲解和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们学习了不同的茶艺表演技巧和茶艺表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提高了茶艺表演的技巧和水平,使茶艺表演更加具有艺术性和效果性。

四、实训结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学会了制作不同类型的茶叶和茶水的技巧和方法,学习了茶具的使用和保养方法,掌握了茶艺表演的技巧和水平。

同时,还进一步了解了茶艺文化的理念和内涵,增强了对茶文化的认识。

五、实训心得茶艺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礼、乐、文、法、容”五个方面对于茶艺制作的重要性,懂得了在茶艺制作过程中要注重心态、情趣和修养,让茶艺表演更具有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六、实训建议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深化茶艺制作的技法,学习和掌握更多的茶艺文化知识和技巧。

同时,也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体会茶艺表演的内涵和意义,不断提高自己的茶艺技巧和实践水平。

茶艺活动实践报告(2篇)

茶艺活动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茶,作为我国国饮,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茶艺,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精神。

为了更好地弘扬茶文化,提高大学生对茶艺的认识,培养茶艺爱好者的审美情趣,我校于近日举办了一场茶艺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同学们亲身体验茶艺的魅力,感受茶文化的韵味。

二、活动目的1. 增强大学生对茶艺的认识,提高茶艺素养。

2. 传承和弘扬我国茶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茶艺。

3. 培养同学们的审美情趣,提升综合素质。

三、活动内容1. 茶艺知识讲座:邀请专业茶艺师为同学们讲解茶的历史、茶的分类、茶具的选用、泡茶技巧等知识。

2. 茶艺表演:观看专业茶艺师现场演示茶艺表演,感受茶艺的韵味。

3. 茶艺实践:同学们分组进行茶艺实践,学习泡茶、品茶等技能。

4. 茶艺作品展示:同学们将自己的茶艺作品进行展示,分享学习心得。

四、活动过程1. 开场致辞:活动开始前,校领导发表致辞,对同学们的积极参与表示肯定,并希望同学们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2. 茶艺知识讲座:茶艺师为同学们详细讲解茶艺知识,包括茶叶的产地、品种、泡茶技巧等。

同学们认真聆听,积极提问。

3. 茶艺表演:专业茶艺师现场演示茶艺表演,优雅的动作、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4. 茶艺实践:同学们分组进行茶艺实践,在茶艺师的指导下,学习泡茶、品茶等技能。

同学们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5. 茶艺作品展示:同学们将自己的茶艺作品进行展示,分享学习心得。

作品风格各异,展现了同学们对茶艺的热爱。

6. 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茶艺师对同学们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传承和弘扬茶文化。

五、活动效果1. 提高了同学们对茶艺的认识,增强了茶艺素养。

2. 培养了同学们的审美情趣,提升了综合素质。

3. 传承和弘扬了我国茶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茶艺。

六、活动建议1. 加强茶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2. 定期举办茶艺活动,让更多同学参与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与茶艺实验报告班级专业: 13级市场营销学号: M51314014姓名:周日育课程地点:社科楼C602指导老师:漆小迅填制时间: 2015 年 6 月一、实验名:茶具与品茶二、实验目的:了解茶具,掌握各类茶具的使用方法;学会分辨、冲泡并品尝各类茶叶,掌握简单的茶与茶艺知识三、实验器材用具:1、茶具:茶道六君子一套,品茗杯若干,公倒杯一个,闻香杯若干,紫砂壶、玻璃茶壶、盖碗杯各一,直升杯、陶瓷杯各二,茶漏、茶盘、茶等2、茶叶:各种茶叶若干四、实验步骤:1.干看:选取各大类茶叶样品: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压制茶、花草茶各一种;放入评茶盘中均匀晃动之后,通过视觉、嗅觉检查各类茶的外观形状、色泽、干香、老嫩、整碎、净度及中盘茶、面张茶、下脚茶的数量等;了解并能正确区分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压制茶、花草茶;2.湿评:从各类茶中,各取2.5g放入评茶杯中,用开水均匀冲泡5分钟。

将茶杯中冲泡好的茶汤倒入评茶碗中,依次,先闻其杯香、看茶汤色泽、用评茶勺取茶汤放入口中品评滋味(按老师演示的方法操作)、看叶底色泽,并用手指感受茶叶的厚薄及丰满程度,评定茶叶的优劣;3.依据评审过程的感受,写出实验报告,要求写出每类茶的特点(色、香、味、形;其中色泽包括干茶色泽、茶汤色泽和叶底色泽;香气包括干香、热香、温香、冷香等)五、实验报告:(一)绿茶:选用直升杯或盖碗,以80℃-90℃冲泡,5分钟,两道或三道.1、太平猴魁:太汉族传统名茶,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尖茶,产于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一带,为尖茶之极品,久享盛名。

其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

茶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达500多种,具有抗菌、抑菌作用、减肥作用、防龋齿、抑制癌细胞等功效。

2、西湖龙井:西湖龙井茶,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绿翠,内质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叶色绿。

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称著。

春茶中的特级西湖龙井、浙江龙井外形扁平光滑,苗锋尖削,芽长于叶,色泽嫩绿,体表无茸毛;汤色嫩绿(黄)明亮;清香或嫩栗香,但有部分茶带高火香;滋味清爽或浓醇;叶底嫩绿,尚完整。

其余各级龙井茶随着级别的下降,外形色泽由嫩绿→青绿→墨绿,茶身由小到大,茶条由光滑至粗糙;香味由嫩爽转向浓粗,四级茶开始有粗味;叶底由嫩芽转向对夹叶,色泽由嫩黄→青绿→黄褐。

夏秋龙井茶,色泽暗绿或深绿,茶身较大,体表无茸毛,汤色黄亮,有清香但较粗糙,滋味浓略涩,叶底黄亮,总体品质比同级春茶差。

(二)红茶:选用直升杯或白瓷杯,以90℃-95℃开水冲泡8分钟.1、立顿红茶:立顿在肯尼亚拥有自己的茶园,红茶中大部分茶叶来自肯尼亚,部分来自南亚地区。

还有很小部分来自其他地区。

立顿红茶分为原装进口和国产两种,产于斯里兰卡的原装进口产品的质量还是不错的,尤其是立顿黄牌红茶还没有国产的情况。

国产立顿红茶用的主要原料就是中国产的祁门红茶。

在杯子中倒入150-200毫升刚烧开的水放入茶包,盖上盖子,等2到3分钟后,把茶包在水中浸泡三至五次后取出,一杯红茶就准备好了一般人放3—5克茶叶就可以,口味淡者可放得更少些,保证茶和水的比例为1∶50。

也就是说如果放3克红茶,应当用150毫升水来冲泡。

红茶与瓷杯搭配,视觉和味觉效果最佳,建议大家每杯茶冲泡3—5分钟。

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加入适量调味品,如糖、牛奶、柠檬片等。

还可以自制奶茶,冲泡配制方法是:先将适量红茶放入茶壶中,茶叶用量比清饮稍多些,然后冲入热开水,约5分钟后,从壶嘴倒出茶汤放在咖啡杯中;如果是红茶袋泡茶,可将一袋茶连袋放在咖啡杯中,用热开水冲泡5分钟,弃去茶袋。

然后往茶杯中加入适量牛奶和方糖,牛奶用量以调制成的奶茶呈桔红、黄红色为度。

奶量过多,汤色灰白,茶香味淡薄,奶量过少,失去奶茶风味,糖的用量因人而易,以适口为度。

冰红茶:立顿红茶+柠檬丁+蜂蜜。

鸳鸯奶茶:立顿红茶+牛奶+雀巢冰咖啡浓缩液(含糖型)奶茶立顿红茶+牛奶+糖;2、祁门红茶:祁门红茶简称祁红,茶叶原料选用当地的中叶、中生种茶树“槠叶种”(又名祁门种)制作,是一种汉族传统名茶,中国历史名茶,著名红茶精品。

由安徽省汉族茶农创制于光绪年间,但史籍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唐朝陆羽的茶经。

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今池州市)、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

“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

”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享有盛誉,是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高香美誉,香名远播,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

相关经典名句:“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

”祁门红茶采用清饮最能品味其隽永香气,冲泡工夫红茶时一般要选用紫砂茶具、白瓷茶具和白底红花瓷茶具。

茶和水的比例在1:50左右,泡茶的水温在90—95℃。

冲泡工夫红茶一般采用壶泡法,首先将茶叶按比例放入茶壶中,加水冲泡,冲泡时间在2—3分钟,然后按循环倒茶法将茶汤注入茶杯中并使茶汤浓度均匀一致。

品饮时要细品慢饮,好的工夫红茶一般可以冲泡2—3次。

祁红的主要特点是:茶叶外形条索紧细,苗秀显毫,色泽乌润;茶叶香气清香持久,似果香又似兰花香,国际茶市上把这种香气专门叫做"祁门香";汤色红艳透明,叶底鲜红明亮。

滋味醇厚,回味隽永。

(三)乌龙茶:选用紫砂壶或盖碗,95摄氏度以上开水冲泡8-10分钟。

1、铁观音:铁观音茶,汉族传统名茶,属于青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原产于福建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分“红心铁观音”及“青心铁观音”两种,主要产区在文山期树属横张型,枝干粗硬,叶较稀松,芽少叶厚,产量不高,但制包种茶品质高,产期较青心乌龙晚。

其树形稍,叶呈椭圆形,叶厚肉多,叶片平坦展开。

铁观音的外形、色泽、匀净度和闻茶米的香气。

凡外形肥状、重实、色泽砂绿,干茶(茶米)香气清纯的,此类茶即观音特征明显均为上品茶;反之为次品茶。

茶汤的颜色深浅、明暗、清浊等。

凡汤色橙黄明亮的(简称是绿豆汤)的为上品;暗浊的为次品。

经沸水冲泡过的茶叶(称为“叶底”,俗称“茶渣”),倒入盛有清水的盘中,观察叶底。

凡叶底柔软、“青蒂绿腹”明显的,均为上品;反之,为次品。

2、大红袍:武夷岩茶属“叶红镶边”半发酵茶,它的特点以清人梁章锯概括得最为简练,即“甘、清、香”字(见《归田琐记》)。

其条形壮结、匀整,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茶汤呈深橙黄色,清澈艳丽;叶底软亮,叶缘朱红,叶心淡绿带黄;兼有红茶的甘醇、绿茶的清香;茶性和而不寒,久藏不坏,香久益清,味久益醇。

泡饮时常用小壶小杯,因其香味浓郁,冲泡五六次后余韵犹存。

香气:香气清爽,吸入后,深呼一口气从鼻中出,若能闻到幽幽香气的,其香品为上。

熟香型(足焙火)的茶以果香以及奶油香为上。

清香型(轻焙火)的茶以花香及蜜桃香为上。

滋味:入口甘爽滑顺者美,苦、涩、麻、酸者劣。

茶水无质感,淡薄者为下品。

苦涩味的轻重往往决定岩茶品质高低。

冲泡次数,通常为八泡左右,超过八泡以上者更优。

好的茶有“七泡八泡有余香,九泡十泡余味存。

”的说法。

外形:干茶的外形色泽也可以作为品质鉴别的参考。

通常要求外形匀整,条索紧结壮实,稍扭曲,色泽油润带宝色。

陈茶则色泽灰褐。

条形不完整或碎茶多的就差了。

另外,茶叶的叶底也可以作为茶叶品质的参考,应软亮匀齐,叶底红边明显。

1.投茶量约为茶器之二分一左右。

2.茶壶及茶杯用100℃之沸水冲洗后,将茶叶放入壶中,再冲入100℃之沸水,将茶叶冲洗一次。

3.用100℃沸水高冲注入壶内,焗泡5秒,然后注入茶杯享用。

4.第二泡用100℃沸水,焗泡8秒后享用。

5.第三泡用100℃沸水,焗泡15秒后享用。

备器:对于大多数乌龙茶来说,基本上都适合盖碗和紫砂壶冲泡。

所以备器和前面的铁观音相同。

(三)花茶:冲泡花茶时水温80-90摄氏度为宜,通常茶水的比例为1:50,每泡冲泡时间为3-5分钟茉莉花茶:品饮高档花茶,通常采用透明的玻璃杯冲泡,用 90~C左右的沸水冲泡,冲泡时间约3-5min,冲泡次数以2-3次为宜。

冲泡时可通过玻璃杯欣赏茶叶精美别致的造型。

盖碗冲泡法是四川人品饮花茶常用的方法,一套茶具有茶碗、茶托、茶盖,每人一套盖碗泡茶,边饮边品,摆摆“龙门阵”,悠悠自得,其乐无穷。

一般上等茉莉花茶所选用的茶坯,以嫩芽者为佳。

以福建花茶为例:条形长而饱满、白毫多、无叶者上,次之为一芽一叶、二叶或嫩芽多,芽毫显露。

越是往下,芽越少,叶居多,低档茶则以叶为主,几乎无嫩芽或根本无芽。

好的花茶,其茶叶之中散发出的香气应浓而不冲、香而持久,清香扑鼻,闻之无丝毫异味。

茉莉花茶的汤色应以黄而明亮为佳,若深暗泛红,往往是品质有弊病的表现,如茶叶陈化、窨花时闷堆太久、烘干不及时等都会影响汤色。

观其汤色、闻其香气、品其滋味,香气浓郁、口感柔和、不苦不涩、没有异味为最佳。

(四)花草茶:1、绞股蓝:绞股蓝属草质攀援植物;茎细弱,具分枝,具纵棱及槽,无毛或疏被短柔毛。

日本称之甘蔓茶。

绞股蓝喜阴湿温和的气候,多野生在林下、小溪边等荫蔽处,多年生攀援草本。

野生绞股蓝生长在山地林下、水沟旁、山谷阴湿处。

喜荫蔽环境,上层覆盖度约50%-80%,通风透光,富含腐殖质壤土的沙地、沙壤土或瓦砾处。

中性微酸性或微碱性土都能生长。

以“绞股蓝”茎叶片为原料,其中芽叶功效最佳,纯手工采摘,经过古法制茶工艺与中药饮片工艺结合加工而成,这是原叶茶,汤色碧绿,清香四溢,微苦甘醇。

若原料为“野生绞股蓝”,根茎叶全用,洗净,晒干,切碎制成,则是袋泡茶,绞股蓝茶3-5克,开水冲泡,以500毫升水为宜,加盖闷泡3分钟左右,保健量:3—6克/天,治疗量:9克以上/天;2、玫瑰花茶:仔细观察有无花片、梗子和碎末等。

优质花茶较重,而且不应有梗子、碎末等东西;劣质花茶重量较轻,允许有少量的杂质。

茶汤泡开后要看茶汤的颜色是否通红,如果通红就是加了色素,玫瑰花茶汤颜色都会跟一般的绿茶汤色差不多,稍微深一些,偏土黄或淡红。

花茶的外形以条索紧细圆直、色泽乌绿均匀、有光亮的为好;反之,条索粗松扭曲、色泽黄暗的不好,甚至是陈茶。

1、茶具:泡玫瑰花茶可以用瓷器、陶器,也可以用玻璃的茶具。

2、用水:泡玫瑰花茶的水要质地好,矿泉水,纯水或者山泉都比较好。

3、洗茶:泡玫瑰花茶时不宜用温度太高的水来洗,一般用放置了一会的开水冲洗比较好。

4、饮用:要好好的泡玫瑰花茶,宜热饮。

3、红花茶:(五)压制茶1、普洱沱茶:系选用优质晒青毛茶作原料,经高温蒸压精制而成其外形与普通茶不同,颇具特色,从上面看类似圆面包,从底下看却又类似厚壁碗,中间下凹,每个净重约100克、250克等不等,泡潽洱一般使用壶、盖杯或茶娘(或瓷壶)三种,只有壶不是瓷器。

香气细嫩、韵味柔韧、涩度不高、酸度不高、苦味不重者,建议使用瓷器(例如嫩沱、或称为云尖之类的),但是因为续温力问题,所以与壶冲泡出来的口感有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