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文本特征考题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文本特征

的情感,又能表现人物精神的当下 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
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
一曼精神当下意义对当下的激励作用,
使主题内蕴更深刻;
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 ②塑造形象方面,可以拉开时间距离, 认识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赵一曼女士,使
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③灵活使用历史资料或文献档案, ③读者感受方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
小说的文体特征
小说根据主题、作家的用语习惯等会呈 现出不同的特征。分析小说的文体特征,是 近几年高考的热点。
常见的设问形式
1.“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2.分析“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叙述方式的好处。 3.分析考生分析“科学”与“幻想”的关系。 4.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 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 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 排及其效果。 5.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 并简要分析。
赵一曼女士对董警士的争取,共用了20天时间。对 女护士韩勇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 攻心术。
半年多的相处,使韩勇义对赵一曼女士十分信赖。 她讲述了自己幼年丧母、恋爱不幸、工作受欺负,等 等。赵一曼女士向她讲述自己和其他女战士在抗日队伍中 的生活,有趣的、欢乐的生活。语调是深情的、甜蜜的。 韩护士真诚地问:“如果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应当是 什么样的地位呢?”
赵一曼女士说:“你到了山区,一切都能明白
南岗警察署在赵一曼女士逃走后,马上开车去追。追 到阿什河以东20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赵一曼、韩勇义、 董宪勋及他的叔父,将他们逮捕。
20 高考新题型现代文阅读Ⅱ小说之文本特征探究题答题攻略-高考语文复习之文学类文本阅读(全国通用)

20 小说创新题之文本特征探究答题攻略
高考新题型典例集训
一 考题考向
1. 考题式样
1. (刘慈欣《赡养上帝(节选)》)作家刘慈欣认为科幻文学需要保 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请从“科学性”与“文学性”的角 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2. (郑武文《万年桥》)历史小说是以真实历史为依据的文学创作, 请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分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景物描写、心理描写、人物特点四个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赏析“诗意小说”的特征。
答案 这三则材料的诗意之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百合花》没有正 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描写了新媳妇和通讯员美好的第二次相见,虽误解却有情趣。②富有诗意 的景物描写。《哦,香雪》通过满月、山谷、小路、败草、树干等诗化景致的描写,烘托了寂静、 清冷的氛围,为下文香雪心境的变化做了铺垫;《荷花淀》选取诗意的意象,如洁白如雪的苇席、 透明的薄雾、荷叶荷花香等,字里行间充满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③细腻生 动的心理描写。《百合花》中“不断向房里瞅着”“好像在掂量”等细节,表现出新媳妇为是否献出新 被子而展开的纠结;《哦,香雪》中,香雪端详铅笔盒时一系列的细微动作,如“打开”“一拍”“合严 ”“又打开”“摸出”“放进去”“又合上”等,表现了她爱护珍惜铅笔盒的心理;《荷花淀》表现了在唯美 诗意的情境下,水生嫂等待丈夫回来的恬静而不急躁的心情。④清新自然的人物形象。三篇选文分 别塑造了娴静美好、深明大义的新媳妇形象,细腻纯真、自尊自爱的少女形象,勤快利落、温柔贤 淑的水生嫂形象,这些人物都是美好自然、淳朴善良的。总之,清新、温柔、情趣、明媚、细腻、 娴静、美丽,这些诗意之美洋溢在三则材料中,故可称之为“诗意小说”。(写出两个角度即可)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小说专项之小说文本特征

“幻想”的关系。
学 与
幻
想
小说中常见的6类“文本特征”
1.虚(想象、梦境、回忆)与实(现实)交织穿插 2.“科学”与“幻想” 3.“历史”和“虚构” 4.穿插新闻报道、地方志、访谈 5.传奇 6.对话体小说
【读】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识记学案上 的答题要点,10分钟后抽查预习效果。
【练】
一轮复习 小说复习
探究文本特征
高考真题
元素
【2019年Ⅰ卷《理水》】《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 故
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事 与
新
编
【2018年Ⅰ卷《赵一曼女士》】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 历
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史
与
现
实
【2018年Ⅲ卷《微纪元》】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 科
(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3.A(写出“坚定、乐观”错,理解拔高) 4.①从情节上,以歌声为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 ②从形象上,展示了人物献身革命事业、追求爱情的美好形象。 ③从主旨上,歌声多次出现,一步步强化主旨。 ④从效果上,增添了故事的传奇色彩,具有可读性。
(1点1分,2点3分,3点5分,意思对即可) 5.①英雄主义。不惧牺牲,战争时期,用双腿跑过汽车轮子,五次受 伤;勇于奉献,新中国建设时期,垦荒中,不畏恶劣条件,独自深入沙 漠。 ②浪漫主义。歌声唤回生命,秦山受重伤时,方歌用歌声唤醒了他;歌 声催生爱情,在共同的革命理想中,通过歌声他们产生了爱情。
【练习案】
学法指导:独立闭卷,完成《一个人的名 字》、《永不掉队》
1.B(B原文说“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是说没有几个人 会被别人叫他们大名,并非“榆木”“铁叉”等名字不正经。)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分析文本特征

图描绘和反映错综 交叉时空、神话传说以及梦幻、
复杂的历史、社会 想象、夸张、荒诞、隐喻、象
和政治现象。
征、预言等手法。
◈ 典题演练 ◈
例1 [2019·全国卷Ⅰ] 《理水(节选) 》 鲁迅
文本特征题 《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
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焚我残躯,熊熊圣火,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为善除恶,唯光明故。 喜乐悲愁,皆归尘土。 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小说 的作品,科幻小说具有科学 这艘潜艇以当时的背景来说
性、幻想性和文学性的统一 已经超脱现实了,故属科幻小
的特点。
说。
文本 元素
解读
示例
通过描写历史人物和事件,再现 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
史发展趋势。但其文学性又使 到西晋初年之间一百多年的历史
其允许进行适当的想象、概括 风云,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
人物……
文本 元素
解读
示例
把触目惊心的现实 《百年孤独》在描写上展现了
和迷离恍惚的幻觉 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大陆百
结合在一起,通过极 年来的历史进程,被认为是一
端夸张和虚实交错 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它将历 魔幻
的艺术笔触来网罗 史与神话、现实和梦幻、悲剧 小说
人事、编织情节,以 和喜剧融为一体,并且运用了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A.“二月八,土地菩萨生日,街头街尾,有的是戏!”一句开篇照应 题目,进而详细介绍了当地土地菩萨生日唱戏的习俗。 B.“彼此同锡与铅样,融合成一锅后,彼此都同化了”,运用类比手 法,形象地写出苗人汉人的融合,突出了苗汉一家的主题。 C.“苗人们勇敢……形成了本地少年人一种普遍的德行”一句承上 启下,引出下文关于湘西少年尚武风俗的具体描写。 D.“垂下屁股,互相扭缠”“都督一声吆喝,两个牛劲就使出了” 等细节描写,生动传神,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文劲”的比试情形。
小说阅读主观题答题模版06:分析小说的文本特征-2024年高考语文主观题答题模版(全国通用)

解题方法: (1)审题。这类题型目前有三种小类型: ①文体特征角度题,如2019年全国Ⅰ卷《理水(节选)》。 ②文体特征效果题,如2022年全国甲卷第9题。 ③文体特征关系题,如201种题型,都有一个共同特征:由果溯因。题干给出文体特 征元素,要求从文本中找依据,因此,审题的关键在于:一定要拎出 “元素”概念并认真仔细思考其内涵。
典例演练:(2022·全国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文本一:
支队政委(节选)
王愿坚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像是负了伤,正在爬一个崖头,怎么也爬不 上去。忽然,老胡来了,他变得跟棵老黄松似的,又高又大,伸出小葵 扇那么大的一只手,拉住了我……一睁眼,可不是,我的手正在他手里 攥着呢。
见我醒了,他把我的手捏紧了,突然问我:“老黄,我求你个事成 不成?”
小说阅读主观题答题模版06
•分析小说的文本特征
分析小说的文本特征命题特点
年份 卷别
篇名
提问方式
设题角度
命题特点
2022 2019 2018
《支队政委(节选)》/ 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小说与回忆录(写实作
①从文本、文体特征入手考查
全国甲卷 《长征:前所未闻的 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 品) 文体特征及艺术
学”与“幻想”的关系。(6分)
一、小说的本质特征
虚构与真实是小说的本质特征。抓住小说中“虚构”与“真实”二 者的辩证关系,学会从文体特征的视角审视小说文本,从文体视角考虑 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主题达成、审美效果等,既有利于深入把 握小说作品的内容,深入领会作家的创作意图,在对小说的分析解读以 及考试的应对中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也有助于小说深度阅读能力与 审美鉴赏能力的有效提升。
55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文本特征类-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高频考点强化训练(试卷版)(全国版)

2023年高考二轮复习高频考点强化训练卷55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文本特征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蘑菇圈(节选)阿来蘑菇季快结束的时候,阿妈斯炯拿起手机,她想要给做州长的儿子胆巴打个电话。
她要告诉儿子,自己老了,腿不行了,明年不能再上山到自己的蘑菇圈①跟前去了。
……第二天,丹雅就上门了。
丹雅带了好多好吃的东西,阿妈斯炯,我替胆巴哥哥看望你老人家来了。
胆巴哥哥让我把你送到他那里去。
阿妈斯炯说,我哪里也不去,我只是再也不能去找我的蘑菇圈了。
丹雅说,那么让我替你来照顾那些蘑菇吧。
阿妈斯炯说,你怎么知道如何照顾那些蘑菇?你不会!丹雅说,我会!不就是坐在它们身边,看它们如何从地下钻出来,就是耐心地看着它们慢慢现身吗?阿妈斯炯说,哦,你不知道,你怎么可能知道!丹雅说,我知道,不就是看着它们出土的时候,嘴里不停地喃喃自语吗?阿妈斯炯说,天哪,你怎么可能知道!丹雅说,科技,你老人家明白吗?科学技术让我们知道所有我们想知道的事情。
阿妈斯炯说,你不可能知道。
丹雅问她,你想不想知道自己在蘑菇圈里的样子?阿妈斯炯没有言语。
丹雅从包里拿出一台小摄像机,放在阿妈斯炯跟前。
一按开关,那个监视屏上显出一片幽蓝。
然后,阿妈斯炯的蘑菇圈在画面中出现了。
先是一些模糊的影像。
树,树间晃动的太阳光斑,然后,树下潮润的地面清晰地显现,枯叶,稀疏的草棵,苔藓,盘曲裸露的树根。
阿妈斯炯认出来了,这的确是她的蘑菇圈。
那块紧靠着最大栎树干的岩石,表面的苔藓因为她常常坐在上面而有些枯黄,现在,那个石头空着。
一只鸟停在一只蘑菇上,它啄食几口,又抬起头来警觉地张望四周,又赶紧啄食几口。
如是几次,那只鸟振翅飞走了。
那只蘑菇的菌伞被啄去了一小半。
丹雅说,阿妈斯炯你眼神不好啊,这么大朵的蘑菇都没有采到。
她指着画面,这里,这里,这么多蘑菇都没有看到,留给了野鸟。
阿妈斯炯微笑,那是我留给它们的。
山上的东西,人要吃,鸟也要吃。
下一段视频中,阿妈斯炯出现了。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 小说阅读之分析文本特征

戏剧化小说和寓言体小说
讲义练习
1.请根据小说的特点,给上述三则材料拟写标题,每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材料一:_美__好__的__遇__见__/_微__笑__的__媳__妇__ 材料二:_细__腻__的__心__思__/_闪__光__的__盒__子__ 材料三:_唯__美__的__等__待__/_诗__意__的__编__席__(答__案__不__唯__一__,__只__要__符__合__文__学__体__裁__的__特____ _点__,__抓__住__形__象__或__细__节__等__拟__题__即__可__)__
虚 构
虚构的意义
• 虚构是小说的灵魂 • 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
• 虚构意义的本质:一种想象艺术,一种心灵的真实。心灵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 真实
小说基本文本特点
1、虚构性与真实性
小说通过真实和虚构的结合,更好地反映生活和历史的真 实,赋予生活和历史审美价值,更能感染读者,使读者在领略 生活和历史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真实的魅力。
动的心理描写。④清新自然的人物形象。⑤语言特点,叠
词·长短句交错·重章叠句等;⑥题材丰富、形式片段化短小
灵活。
《石匠留下的歌》
《石匠留下的歌》
从山外头来了一个石匠,在水碾子坊前歇脚。他把背上的褡裢往地上一撂,褡 裢里发出了金属的沉闷的音响。侧耳,听了听水碾子坊里碾谷的嗡嗡声,他大声说: “碾子要凿了哦!”
课文的文本特点的答题模板

课文的文本特点的答题模板故事情节(一)情节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⑧调动读者的审美感受(激发兴趣、激发思考……)。
(二)安排方式:倒叙。
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
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常见考查1.小说常用的开头及作用(1)设疑法(悬念法)。
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
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具体说,其作用有: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注意四个角度)(2)写景法。
如《故乡》的开头写“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渲染出阴沉、萧索的环境,暗示了小说主人公的不幸命运,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凸显小说主题。
2.小说的结局及作用(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如《项链》。
(注意读者感受)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如《项链》,直到结尾才点出项链是假的,但前面已作了伏笔:借项链时主人一口答应,还项链时主人没有打开盒子检查等,暗示了项链是不值钱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文体特点
一、问:《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
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你今天看的是一篇小说(文体/体裁),但是作者是用“故事+新编”的方式创造出来的,请你说说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答:①从内容上说,这篇小说取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但是作者虚构了很多原故事中不存在的人物和情节,推陈出新。
作品考查典籍博采文献,富有历史韵味;(内容)
②“新编”表现为新的历史讲述方式,如细节虚构、现代词语掺入、杂文笔法使用,作品充满想象力及创造性;(讲述方式)
③这篇小说以传说为基础,以新编为手法,体现出一种创新思维。
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作出关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主旨)
二、2018全国三《微纪元》
新编小说中“故事”和“新编”的关系
3.
①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是“幻想”的基础。
本文情节的基本框架,即地球灾难及文明重生,就是在宇宙科学基础上演绎的;而文中细节如宇宙飞船的星际航行、虚拟游戏、视频眼镜等,都已是或部分是科学事实。
②科幻小说中的“幻想”虽然立足于“科学”,但更要突破具体科技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人文关怀与科学意识融汇在一起。
③本文幻想出来的“宏纪元”与“微纪元”,有一定科学因素,主旨则是对人类文明的思考。
解析:此题考查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命题者抓住“科
学”与“科幻”两个词语,要求考生回答貌似同文本毫无关联的问题,题目的主观性很强,发散空间很大。
这对平时阅读面很广、善于思考的人十分有利,由此可见命题者的指向十分明确,为当今的语文教学起到了较大的指挥棒作用。
(1)科学是幻想的基础。
文中大量的科学存在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合理性的基础,构成了小说想象的依据性内容,为幻想提供了条件。
(2)幻想是对科学的拓展。
幻想出“宏纪元”与“微纪元”,在科学的基础上合理展开。
(3)科学与幻想的结合,通过对黑白色地球幻想,引起人们对文明的思考。
三、孙犁的小说常被人称为“散文化小说”或“诗化小说”,请结合文本分析理由。
(6 分)
不具备小说的某些特点但是具备散文的某些特点
借力打力/以题解题/问题自带答案
小说的特点:1、故事情节完整2、人物个性鲜明3、环境描写逼真4、主题思想深刻5、构思角度精巧
散文的特点:1、形散而神不散2、意境深邃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答:(1不以故事情节的连贯、缜密和完整取胜,而是打破小说传统的艺术结构,用一连串的生活画面串通起来,呈现出一种别开生面的散
文式结构;(2《山地回忆》中关于乡村景象的记忆、战争年代的
日常生活的真切表现以及自然流露的诗意,都给读者以绵长的回味。
(3
上:叙述过程中抒情主体(“我”)的融入,使所叙述的家常闲话、纺纱织布、运枣卖枣等极其普通的生活琐事饱含真情,因而楚楚动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每条 2 分,答出 3 点,可得 6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