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教案

在这次《猫》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课文内容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猫的生动描绘和特点的描述。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察,这让我感到很高兴。然而,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词语理解和运用,尽管我在课堂上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举பைடு நூலகம்,但部分学生在实际运用时仍然显得有些困难。我意识到,可能需要设计更多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这些词语,从而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猫》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修辞手法和段落结构。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猫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6课《猫》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课文朗读与理解: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猫的细致描绘,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词语学习: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如“顽皮”、“懒洋洋”、“警惕”等,并结合句子理解词语含义。
3. 句子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 段落结构:分析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合理的布局来描绘猫的特点,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
举例解释:例如,在讲解“它的眼睛像两颗绿宝石”这句话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比喻的意义,并学会在写作中运用比喻手法,使自己的文章更加生动。
2. 教学难点
- 词语运用:学生需要学会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新学的词语,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难度。
第16课《猫》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梳理文章结构2.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3.认识不公正的待遇正是遭受不幸的根源,培养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认识不公正的待遇正是遭受不幸的根源,培养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华师大东门100米处有着这样的两只猫,它们是流浪猫。
它们因为原来的主人毕业、不想喂养,而只能在校园中流浪。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那他是怎样来描述三只小猫的呢?在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又获得了怎样的启示和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目标展示1.了解作家作品,梳理文章结构2.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3.认识不公正的待遇正是遭受不幸的根源,培养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
4.他们的结局如何?(三)预习检查、知人论世1.走进作者— 1 —(1)基本信息:郑振铎,现代作家、学者。
福建长乐人(2)主要经历:1920年底,与茅盾、叶圣陶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3)文学地位: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
(4)代表作品:《取火者的逮捕》《欧行日记》《海燕》等。
2.背景介绍本文选自《郑振铎选集》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受五四运动前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的影响,郑振铎很早就树立了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人生态度。
《猫》这篇作品,正是他这种人生态度的真实反映。
3.字音忧郁污涩怅然蜷伏惩戒凝望诅骂怂恿叮嘱(四)整体感知、自主学习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
默读课文,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并填写思考探究的第一题的表格。
(1)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2)这几只猫的外形,性格各有什么特点?(3)在家中的有什么样的地位?(4)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 2 —来历外貌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对我的影响第一次:花白猫(1—2)从隔壁要来的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教案(精选16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教案(精选1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猫》教案篇1教学重点: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3、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4、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5、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法:对话法情境法学法:默读法圈点勾画法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二、默读课文,做好圈点、勾画,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生字词)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作者一共养了几只猫?3、这几只猫的外形和性格各有什么特点?4、我和家人对这几只猫的态度怎样?5、这几只猫的结局怎样?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的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一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一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一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三、文章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其中前两只活泼有趣,找出相关的句子分析,朗读并感悟。
提问:1、作者总共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哪一次是详写?为什么两只可爱猫的篇幅不如一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2、我家三只猫最后结局都是亡失,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的亡失,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四、精读赏析:15一一34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1、案发现场: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2、犯罪嫌疑人:那只丑猫3、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1)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猫》教案范文三篇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猫》教案范文三篇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小宠物,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猫》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猫》教案范文一1、《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十分喜爱的感情。
2、引导学生通过充分阅读体会猫的特点,感受猫的可爱,学习作者在语言和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特别方式。
学情分析:猫是较常见的家养小动物,学生对猫比较熟悉,绝大多数学生见过,有的学生还养过猫。
在教学中激趣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猫的性格特点。
在读中整体感知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通过理解和朗读重点词句,了解作者是抓住猫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2、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探究,学习作者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蕴涵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语:大家都知道著名作家老舍吧他的作品言语朴实,语句优美,常常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篇他写的文章。
2、揭示题目:猫3、学生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条理1、自由轻声读课文。
思考:①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猫的②给课文分段。
2、指名读,交流。
① 课文从“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两个方面写猫的。
(板书)② 分段:第一段:1 3节,第二段:第4节(一)概括第一段段意。
1、分节朗读,划出表述这一段内容的句子。
(第一句)师:这句话是这一段中的总起句。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要求:1、认识猫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从而爱护小动物.2、学习生字,理解生词,要求掌握:古怪、无忧无虑、尽职、闭息凝视、变化多端、生气勃勃,会用"任凭"、"生气勃勃"造句.3、懂得本课抓住猫的性格特点,有层次地叙述方法.4、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一、导入(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对新课产生亲切感).谈话:哪些小朋友家里养过猫你们仔细观察过猫吗猫给你们什么印象叙述: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老舍(板书),他非常喜欢猫,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猫》.二、自学课文.△自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不懂的做上记号.△检查字词学习情况,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这篇课文中,写了哪些猫(大猫和小猫),哪些小节写大猫的,哪些小节写小猫的作为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大猫的什么特点又写了小猫的什么特点把能概括它们这一特点的句子划下来.(猫的性格实在古怪.)(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大猫(1、2节)1.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古怪",当你读到这一句时,你是怎么想的2.下面就写它怎么古怪,它古怪在哪儿呢(自己读课文,找找有关的语句)3.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边读边想:从这一节的内容里,我们看到了猫的几种不同的形象.结合放幻灯,以及平日观察,具体描绘一下猫的这些形象.每叙述一个形象,要求概括一下自己对猫的印象.△(放幻灯①:猫在睡觉)学生叙述:猫很老实.(释:无忧无虑)△(放幻灯②:猫出去玩)学生叙述:猫很贪玩.△(放幻灯③:猫等老鼠)学生叙述:猫很尽职.(释:尽职)(突出:"非┉┉不可┉┉")4.点拨:猫又是老实,又是贪玩,又是尽职,那么课文上是怎么把这些不同的特点联起来的呢你们再读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连接的词语和句子.("说老实吧,它的确┉┉";"可是┉┉";"说这贪玩吧,的确是呀┉┉""可是┉┉")6.根据板书指点:老实(可是)贪玩贪玩(可是)尽职指点:说它老实,它是乖,可是,它又贪玩;说它贪玩吧,它是贪玩的,可是,它又尽职的.所以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启发: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捉老鼠,没事东跑西跑,根本谈不上什么古怪呀,老实呀,乖呀,贪玩呀,尽职呀.但是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作者爱猫,觉得猫像顽皮可爱的小孩似的,所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样就把作者爱猫的感情表达出来了)7.指导朗读.现在我们看,谁能把作者对猫的爱表达出来.8.猫的古怪还表现在哪儿呢再读课文,把有关的语句划下来读一读. (可划的词语: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它若是不高兴,一声不响.)这一小节请小朋友自己读读、想想、讲讲.自己讲书要点:(1)"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后面用了冒号,表示下面写猫的温柔可亲.(2)高兴时的温柔可亲是详写的,不高兴时一声不响,写得简略.四、巩固词语1、同桌检查读词语2、(出示:任凭、无忧无虑、温柔可亲、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古怪),从中挑出两到三个,写出猫给你的印象.五、作业1、《课堂作业》中相关题目.2、各自练习背诵一、二两节.一、讲读课文.第一部分——大猫(3小节)1.读第三小节:这一节进一步写出猫的古怪.你们能用一对反义词把这一节的内容概括一下吗(板书:怕、勇猛)2.用上关联词语把它们联接起来."既┉┉又┉┉""虽┉┉但更多的是┉┉"3.现在我们来看1——3段,概括一下,课文是从几个方面写了猫的古怪,(可是)温柔可亲 __一声不响4.指导:这一段主要写的什么我们还可以用书上哪一句概括(猫的性格实在古怪.)这一句写在这一段的第一句,这叫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人一看就明白,而且印象深刻)第二部分——小猫1你们再看第二段的第一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2、课文上说"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这个"更"字告诉我们,作者爱猫,更爱小猫.读第二部分:从课文里找找,哪些词语本来是用在小朋友身上,现在却用到小猫身上去了.("好玩具;不哭、打秋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以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及作用.)2.小猫的可爱,你们感觉了吗谁能根据照课文内容,然后补充自己所观察的,说出小猫的天真可爱.3.指名朗读.二、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三、说话练习:过去我们写动物,只懂写出动物的形状、生活习性,这篇课文却着重写出了猫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爱.谁能选自己所喜爱的一种小动物,说出它的特点,表达出你对它的感情.【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第2篇】16 猫1.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17.《猫》(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2024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对第三只猫的死亡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4.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5.通过品读探究,学会关爱动物、善待生命,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厘清文章的结构,了解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以及作者及家人在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死亡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作者郑振铎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识记生字、词语。
2.品析语言,了解“我”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情导入教师: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同学们有没有养过猫的?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的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本课作者的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
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著有短篇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编有《中国版画史图录》《中国古本戏曲丛刊》等。
(2)写作背景教师: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写作背景,帮助学生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本文选自《郑振铎选集》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猫》是郑振铎早期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品,适逢五四运动时期提倡自由平等、个性解放,他认为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
第17课《猫》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o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如“污涩”“红绫”“懒惰”“怅然”“蜷伏”“叮嘱”“怂恿”“惩戒”“倚着”“虐待”“屋脊”“妄下断语”“畏罪潜逃”等。
o默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概括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
2.过程与方法目标:o通过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等方法,学习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o学习默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o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愧疚之情,思考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
o引导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1.概括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2.学习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意识。
2.学习作者的自省精神,勇于反思自己的行为。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圈点批注法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展示与猫相关的图片,如季羡林与狮猫、钱锺书一家与猫、丰子恺与猫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能说说你们与猫之间的故事吗?(预设答案:学生可能会分享自己与猫的有趣经历,或者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默读课文,完成任务1.默读时间为5分钟。
2.圈出文中的易错生字,对于易误读的生字注上拼音,读不准的字做好标记。
3.思考:文章写了什么事(人物、事件)?这些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请用一句话概括。
(三)字词学习1.展示生字词:污涩(sè)、红绫(línɡ)、懒惰(duò)、怅然(chànɡ)、蜷伏(quán)、叮嘱(zhǔ)、怂恿(sǒnɡ yǒnɡ)、惩戒(chénɡ)、倚着(yǐ)、虐待(nüè)、屋脊(jǐ)、妄下断语(wànɡ)、畏罪潜逃(qián)。
2.多音字:o(lónɡ)鸟笼(lǒnɡ)笼罩o(chèn)相称(chēnɡ)称号o(tí)提高(dī)提防o(lù)露台(lòu)露马脚(四)内容概括1.提问: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预设答案:文章讲述了“我”家里三次养猫的经历。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 猫 优质教案

13 猫【核心素养目标】文化理解: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爱护动物,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
语言运用: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猫的特点来写的。
思维能力:能理清课文的层次。
审美创造: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课前解析】关注作家及作品特点: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老舍先生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他善于描述人们的日常,让人从轻快幽默的语言中品味生活的味道。
像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猫》,描写小猫的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蹭”表现了猫的撒娇之态,“几朵小梅花”形容猫的小爪印,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再如,“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这里连用的三个语气词,关爱之情就在这看似平常的语气里自然而然。
这样天然去雕饰的语言、不着痕迹的修辞在《猫》和接下来的《母鸡》中俯拾即是。
关注本文的写作方法:《猫》的写法有两大特点,一是文章布局清楚明了,二是以具体的事表现猫的特点。
与常见的“形”散神聚的散文布局不同,本文脉络清晰可寻,总起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到过渡句“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将文章一分为二,关注这样的关键句,理清文意,值得师生关注学习。
老舍先生善于观察,将笔触落于细微之处,通过点滴小事表现猫的特点。
写“猫的性格实在是古怪”,以事佐证“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和“它屏息凝视,一连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猫的“贪玩与尽职”尽在猫身上矛盾的“行事风格”。
关注课后“阅读链接”比较阅读:老舍先生通过具体的事表现猫的性格,言语间透露着喜爱,夏尊先生借四邻、路人、妻与孩子对猫的态度表达喜爱,周而复先生描写猫的外貌神情、动作,直接表达对猫喜爱。
三篇文章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同,然而,作者们都把猫当作孩童般看待,猫的形象被描绘得丰满可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猫》第1课时的教学设计
湖塘中心小学四年级教研组执笔人:胡利明
一、设计思想:力求突出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人爱猫,猫亲人的美好情感。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二、教材分析: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老舍先生描写动物的文章,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
尤其是在写猫的性格时,是将看似矛盾的事情一一列出,使猫的性格古怪鲜明生动。
老舍先生对猫爱同儿女,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而且老舍先生是通过平实无雕琢的语言将猫的形象描写的栩栩如生。
全文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对生活的热爱,“人爱猫、猫亲人”,为我们创造出一个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课文中采用了总分式的构段方式,按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小猫的特点可以把文章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为总起,第二部分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全段总起,同时,也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前后两部分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
本组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提出了用比较的方法来阅读。
本课课后就以“阅读链接”的形式推荐了周而复和夏丏尊写猫的片断,意在引导学生与老舍先生的《猫》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不仅可以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还可以了解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
三、学情分析:本文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言浅显易懂,优美朴实。
对已经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可以放手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情况下,自主分
析、研究、感受。
四、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
教师:查阅相关资料、教学课件。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通过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反复地朗读课文,从读中理解、读中品析、读中感悟。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猫的可爱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六、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古怪、任凭、屏息凝视、变化多端、跌倒、枝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继续练习默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大猫的性格,小猫的淘气可爱,体会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4、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七、重点难点:重点: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和可爱
难点: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
八、教学过程:
九、板书设计:
猫
说它老实(可是)贪玩
贪玩尽职
古怪温柔可亲一声不响
怕勇猛
十、作业设计:
(一)、分辨带点字的读音。
的确( )(de dídì)
暖和( )(hēhèhuo huò)
玩耍( )(suǎshuǎyào )
折磨( )(zhéshézé)
(二)、按课文内容填一填:
猫的性格表现在:说它()吧,可是又很();说它()吧,可是又很();说它高兴的时候()吧,可是不高兴的时候();说它()吧,可是有时那么()。
问题探讨:围绕猫的“古怪”性格特点进行教学是否合理?因为这样到最后留给大家的印象是:猫很古怪。
我们是否应避这个古怪,而谈猫的种种性
格表现。
重点领悟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参考资料:李吉林教学设计
教参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