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涨价现象的法经济学分析

合集下载

猪肉周期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分析

猪肉周期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分析

猪肉周期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分析为了深入了解猪肉周期与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对两者进行分析和研究。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探讨猪肉周期对经济的影响,并从供求关系、价格波动以及政府政策等方面解析它们之间的联系。

一、猪肉周期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猪肉作为人们餐桌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猪肉周期指的是猪肉市场供需关系出现周期性波动的现象。

猪肉价格的上升和下降往往引发经济波动。

1.1 猪肉价格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猪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肉类食品,其价格变动会直接影响居民消费水平。

当猪肉价格上涨时,居民消费支出增加,这会推动整体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的产生。

而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会减少居民的购买力,还会对企业的生产和供应链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宏观经济的波动。

1.2 猪肉周期对农业和畜牧业的影响猪肉产业是农业和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周期的波动也会对这两个行业产生重要影响。

在猪肉价格上涨期间,养殖户的收益增加,这会刺激农民扩大猪肉养殖规模,导致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然而,当猪肉价格下降时,养殖户的收益减少,可能会降低农民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和就业。

二、猪肉周期与供需关系的影响猪肉价格的波动主要是供需关系的结果。

供需关系不仅取决于猪肉生产和消费的变动,还受到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的调控影响。

2.1 猪肉供给的挤压效应猪肉供给受到市场供应规模、生猪存栏量以及养殖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当市场供应不足时,猪肉供给减少,价格上涨。

而供给减少的原因可以是养殖户减少养殖规模,也可以是因为疫病等外部因素导致生猪死亡率增加。

供给减少会导致市场紧张,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也会对整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2.2 猪肉需求的变动猪肉需求受到居民收入、营养需求以及居民消费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当居民收入增加时,其对猪肉的需求也会增加。

而当居民收入下降或消费观念转变时,对猪肉的需求也会减少。

近期猪价上涨经济学分析

近期猪价上涨经济学分析

近期猪价上涨经济学分析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猪肉价格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

近期猪价出现了明显的上涨。

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学原理的思考和分析。

本文将从供需关系、成本推动力和政策影响等方面对近期猪价上涨进行经济学分析。

从供需关系的角度来看,猪肉价格上涨与猪肉的供需关系密切相关。

目前,我国畜牧业正经历着一次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的阶段。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肉类产品的要求逐渐从数量上的满足转向了品质需求。

这导致了市场对高品质猪肉的需求增加,而供给并没有及时跟上。

近年来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以及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也是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

供需关系的失衡导致了猪肉价格的上涨。

成本推动力也是近期猪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猪肉生产的成本主要包括饲料成本、养殖成本和人工成本等。

近期国际粮价上涨,国内大豆和玉米等饲料价格也在上涨,造成了猪肉生产成本的上升。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养殖企业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和生产成本控制,加大了对生猪养殖的投入,也增加了成本。

成本推动力直接导致了猪价的上涨。

政策影响也是近期猪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环保政策和养殖业规范化政策,限制了一些小规模养殖场的生产,导致生猪供给减少。

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禁止野猪肉的销售,也使得市场上的猪肉供给减少。

政策的影响使得生猪供给减少,从而推动了猪价的上涨。

近期猪价上涨是由供需关系失衡、成本推动力和政策影响共同作用所导致的。

这一现象充分体现了经济学原理在市场运行中的重要性。

为了应对猪价上涨所带来的影响,需要从解决供需关系的失衡,降低猪肉生产的成本,以及更加合理的政策引导等方面入手,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也需要加强监管,避免市场垄断,确保猪肉价格的合理稳定。

希望随着国内畜牧业的发展,猪肉价格能够尽快回到合理水平,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更好的保障。

微观经济学案例

微观经济学案例

第二章案例猪肉涨价的经济学启示最近,猪肉价格暴涨已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据5月23日《京华时报》报道,北京猪肉价格一个月上扬14次,价格比去年翻倍。

同时,猪肉涨价也带来了一些连锁反应,带动了肉制品和其他肉类。

根据近期对猪肉价格的监测结果显示,从上月起北京猪肉的价格开始持续上涨,猪肉价格及猪下货每公斤上涨2元左右。

不仅北京的猪肉暴涨,沈阳肉价一年内翻番,青岛肉价一月涨四次,长沙猪肉均价在19元/公斤之上,卖出10年最高价,济南已达到历史最高……近一段时间以来,肉价上涨的势头迅猛,席卷全国。

猪肉的价格为何高涨?主要原因是供求不平衡。

有人分析认为猪肉价格上涨是由于2005年夏季国内大范围发生“猪链球菌”病,导致大量生猪死亡、宰杀、抛售,生猪供给减少的结果,全国猪源出现短缺。

也有人分析认为,近半年内玉米、豆粕等猪饲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导致养猪成本增加,农民为了避免亏本,减少了养猪的数量。

加上不少内地市场从生猪收购到屠宰,再到市场销售,中间环节多,费用高,令养猪户利润空间薄,不少农户在前一轮就淡出这个行业,所以养猪的人越来越少。

还有人认为由于去年生猪收购价格偏低,导致养猪户积极性不高。

也有人分析认为是垄断者制造的肉价上涨。

经济学家们应该还记得过去的“猪循环”(hog cycle)——在经济发展的早些年学习到的。

这解释了为什么某些市场的价格受周期性涨跌的影响,因为在价格变化和生产之间的反应滞后。

中国现今的猪肉价格并没有比2004年时的最高点高太多。

当时的高价格促使农民大量饲养生猪,在两年内价格大幅下跌,反过来又令农民不愿养猪。

但是,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不必担心肉价上涨,他们从市场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认为,猪肉涨价对养猪的农民来说,可以增加收入。

无论如何,目前,猪肉价格高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甚至这种急剧大幅的价格上涨已演变成一起全国性的政治事件。

为此,中国总理温家宝考察了猪肉市场,并向百姓表示目前状况并未失控以缓解人们的焦虑情绪。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资料24页PPT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资料24页PPT
京东商城在2019年11月11日当天订单量达到680万单,是2019年11月11 日订单量的3倍多。2019年11月11日,京东商城的订单量达去年同期的 2.4倍,其中移动端(包括京东移动客户端、京东微信购物和京东手机QQ 购物等)订单量占总体订单量的比例是去年同期的3倍。
案例2 ❀问题❀
1、运用弹性知识,分析如何选择促销商品? 2、促销期间,包括很多国内甚至国际知名品牌都已五折销
品缺乏弹性。
P
图1中, D1为衣服类商品的需求曲线,
D2
D2为电脑类产品的需求曲线。当价格从
D1
P1降到P2时,D1的需求从Q1升到Q4, 而D2的需求从Q2升至Q3。虽然两种商品
P1
随着价格的下降需求都在有所上升,但明显 P2
可以看出D1需求上升幅度要远远高于D2。 这就是商家在促销时选择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 原因。
Q1 Q2 Q3 Q4 图1
分析:
2、促销利润分析
促销期间,包括很多国内甚至国际知名品牌都已五折销售,难道真像
商家那样说的“赔本赚吆喝”吗?实则其销售利润来源于薄利多销和规
模效益,具体分析如下:
P
D2
同样从图1中可以得出对于商品D1,当价格
D1
从P1降到P2时,其需求从Q1快速升到Q4, P1
需求上升的幅度高于价格下降的幅度,由此 可以得出Q4 P2 >D1 P1,很好地解释了商家 P2
大力开展促销的原因。另外随着销量的上升库租赁、物流运送等成本, 图1
同样增加了商家的收益。
分析:
3、影响需求的因素分析
总体而言,消费受收入、个人需求、价格、商家供给、销售环境、服 务态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iphone的消费很大程度上是供给创 造了消费,如果没有苹果公司的创造,消费者根本就想不到去消费 iphone,当然在iphone投入当市场之后,它的销售又会受到收入、价 格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双十一促销”更多体现的是价格和从众心理对消费的影响。从众心理 是指在一个组织或团队里多数人的意见往往会改变和左右少数持不同 意见和观点的人,少数人趋于一种无形的从众压力而改变自己的观点 和行为。双十一本身作为一种民间节日的戏谑和商家的各种折扣营造 了浓厚的消费环境,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往往会该买的多买,可买可 不买的买下了,不买的东西也想买甚至也买下了。

【最新精选】猪肉涨价背后的经济学解释

【最新精选】猪肉涨价背后的经济学解释

猪肉涨价背后的经济学解释- ------------(西方经济学小组学习有感)引言:小短文是受了西方经济学兴趣小组现场讨论的启发。

现学现卖,有些就是根据当时的讨论得来的结论,但是总是觉得有些地方有遗漏和偏差,可我实在是想不起来了,所以就把这篇还有问题的小短文发了上来,希望我的“兴趣小组”的同门“师兄师姐”看到以后补充指正一下,多多回贴,小小师妹在这里先谢谢了。

一.问题的提出自从来报到之后在食堂吃的最多的荤菜好象就是牛肉,鸡肉和鱼肉了,猪肉相比较就显得有点少了,比较喜欢的我抱怨为什么老是吃这些。

后来人家说了,猪肉价格涨飞了,能让你偶尔吃吃已经很照顾你了,知足吧你!得!原来如此,刚好这几天我们的西方经济学学习小组刚学习过,我就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分析,看看自己学习的西方经济学究竟在研究现实的理论问题的时候应用性大不大!满足满足自己!别说还真可为我们解释猪肉价格疯涨的原因。

所用的就是在微观经济学前几章节里面学到的供给和需求理论以及消费者行为理论。

二.问题蕴涵的经济学含义我们大学期间的老师曾经讲过,西方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就是供给和需求理论,所有的经济现象都可以用供给和需求来解释。

那么猪肉价格上涨就一个解释:猪肉供给减少了,但是需求增加了。

由于是疯涨我们可以进一步断定:猪肉供给减少的多,同时需求增加的很多。

所以价格会疯涨。

那么究竟是那些因素在影响着猪肉的供给和需求?而他们又是怎么样产生作用的呢?使得猪肉供给减少的因素:1.生产成本的增加使得供给减少从2006初开始粮油价格普遍上涨。

但是2005-2006年的猪肉价格却一直比较低迷,而随着饲料等的上涨,生猪的生产成本却在上涨,养猪在亏本。

于是很多农户放弃养猪,于是2007年的生猪供给量随之减少,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猪肉价格上涨。

使得猪肉需求相对平稳增加的因素1.需求的相对增加从07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看来,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和城市、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一直在平稳增长,随之带来的必然是对猪肉等消费品需求的量的稳步增加。

近期猪价上涨经济学分析

近期猪价上涨经济学分析

近期猪价上涨经济学分析【摘要】近期猪价上涨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们需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在供需关系方面,需求量增加和供给量减少是导致猪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生猪养殖成本的增加也是猪价上涨的重要因素,包括饲料成本、人工成本等。

政策调控和外部因素也对猪价造成影响,如政府的补贴政策以及环保法规的实施。

产业链的影响因素包括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

猪价上涨的原因是多元化的,对经济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未来猪价走势仍然不确定。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影响着猪价的波动,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在未来的经济政策中寻找平衡点。

【关键词】近期猪价上涨、经济学分析、供需关系、生猪养殖成本、政策调控、外部因素、产业链、多元化、经济影响、猪价走势预测1. 引言1.1 近期猪价上涨经济学分析引言:近期猪价上涨在经济学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猪价上涨不仅影响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也对整个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猪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供需关系、生猪养殖成本、政策调控、外部因素等多个方面。

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因素,可以更好地理解猪价上涨的经济学原理,并为未来的政策制定和市场预测提供参考。

2. 正文2.1 供需关系引起的猪价上涨供需关系是市场经济体系中最基本的经济关系之一,直接影响着商品的价格。

近期猪价上涨主要源于供需关系的变化。

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猪肉这种高蛋白、高营养的食品需求量大幅增加。

由于非洲猪瘟的影响,我国生猪存栏量锐减,导致猪肉供应量大幅缩减。

供需之间的失衡导致猪价大幅上涨。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外贸易量逐渐增加,国际市场的需求也对猪价起到一定影响。

特别是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国内猪价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更加显著。

供需关系引起的猪价上涨不仅仅是市场行为,也受到政策调控、外部因素及产业链的影响。

未来,我国政府需要在宏观调控中保持市场稳定,加大对生猪养殖的支持力度,以缓解供需失衡引起的猪价上涨情况。

2.2 生猪养殖成本增加导致的猪价上涨生猪养殖成本增加导致的猪价上涨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

近期猪价上涨经济学分析

近期猪价上涨经济学分析

近期猪价上涨经济学分析猪肉是中国人主要的肉类食品之一,因此猪肉价格的上涨对中国的经济和民生有重要影响。

近期猪价上涨的原因较为复杂,涉及生猪养殖业的供给短缺、口蹄疫疫情的影响、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等多个因素。

下面从供需关系、投资、政府政策等角度来分析近期猪价上涨的经济学原因。

供需关系是影响猪价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几年来,受生猪养殖业的环保压力增加、养殖成本上升、盈利能力下降等因素的影响,生猪养殖规模逐渐减少,导致猪肉供给相对紧缺。

口蹄疫疫情的暴发也导致了一定数量的生猪死亡,进一步加剧了供给短缺。

与此中国人均收入的增加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导致猪肉需求增加,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推动了猪价的上涨。

投资是影响猪肉价格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猪肉价格的上涨,养殖户的盈利能力增加,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涌入养猪业。

这种投资增加可以提高生猪的供应量,从而缓解供需矛盾,使猪价趋于稳定。

投资的回报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因此在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的增长,价格上涨仍然存在一定的压力。

政府政策也会对猪价的上涨产生一定影响。

为了稳定猪肉价格、保障国内市场的供应,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增加国家储备冻猪肉的投放、减少关税等。

这些政策可以部分缓解供给紧张的情况,稳定市场价格。

政府政策的效果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发挥,因此在短时间内猪价上涨的压力仍然存在。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会对猪价产生影响。

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导致了猪肉的进口限制,使得国内市场供应出现一定程度的紧张。

非洲猪瘟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也对猪肉的供应和价格产生了不利影响。

这些外部因素的变化使得猪价的上涨更加复杂和不确定。

近期猪价上涨是由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供需关系的变化、投资的增加、政府政策的影响以及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都对猪价产生了影响。

在未来,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生猪养殖业的支持、促进投资增加、稳定市场预期等措施来缓解猪价上涨的压力,确保猪肉市场供应的稳定。

关于猪肉涨价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关于猪肉涨价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关于猪肉涨价的分析及对策建议近期,随着生猪存栏量减少和生产成本上升,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猪肉是中国人饮食中的主要肉类之一,价格的上涨给广大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也给养殖企业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对猪肉涨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1. 生猪存栏量减少近年来,受非洲猪瘟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

而且,由于生猪养殖成本的上升和环保政策的加大力度,一些小规模的生猪养殖户纷纷退出市场,导致了猪肉供应紧张,价格自然而然地上涨。

2. 饲料成本上升养猪的成本主要包括饲料、兽药、劳动力、水电等方面,其中饲料成本占据了较大的比重。

近年来,国内外的粮食价格不断上涨,饲料价格也在不断攀升,这使得养猪成本大大增加,生猪养殖户只能通过提高猪肉的售价来抵消成本的增加。

3. 其他因素除了生猪存栏量减少和饲料成本上升外,一些其他因素也导致了猪肉价格的上涨。

交通运输成本的增加、人工成本的上升、后期加工和储藏环节的损耗等都是导致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

二、应对猪肉价格上涨的对策建议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在调控猪肉价格方面可以加大扶持力度,提高补贴力度,降低生猪养殖户的税费负担,给予购买饲料的企业一定的贴息贷款,稳定饲料价格。

加大对生猪养殖业的扶持力度,推动规模化、专业化生猪养殖,提高生猪产能,保障猪肉的供应。

2. 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养殖业发展的关键。

政府可以支持农业科研机构对生猪饲养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生猪养殖的效益,降低养殖成本。

加大对生猪疫病的研究力度,提高生猪养殖的抗病能力,保障生猪的健康。

3. 加强市场监管对于一些操纵猪肉价格的行为,政府要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价格垄断行为和价格欺诈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建立完善的猪肉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价格异常波动,及时采取措施稳定市场。

4. 多渠道保障猪肉供应除了加大对生猪养殖业的扶持力度外,政府还可以鼓励多渠道保障猪肉供应,例如扩大进口猪肉的渠道,增加猪肉的供应量,稳定市场价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今年五月份以来,猪肉价格一直飙 升,商业部的解释是:“猪肉价格上涨的原 因一是去年上半年受疫病影响,生猪养殖规 模缩减,市场供应减少。二是玉米等主要饲 料价格上涨,养猪成本增加。”[1]农业部还 指出猪肉价格上涨原因是:“市场需求拉 动。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国内猪 肉消费呈增长趋势。”[2]
2007.12 消费导刊
10
·消 费 市 场
Consume Guide ·Consuming Market
猪肉涨价现象的法经济学分析
■ 王 维 张淑平 中国人民大学
作 者 简 介 : 王维(1983-),男,硕士,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本科阶段是经济法、研究生阶段是发展中国家;张淑平(1984-),女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法理学。
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 党校发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加快行政管理 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 能,宣布中国开始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 障制度。这是广大农村群众殷切期盼的一件 好事,是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所办的一件实事。只有这样,民众将真正告 别“短缺时代”,让农民养猪能挣到钱,城 里人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又吃得起肉。
公共品的缺位是“政府失灵”的体现, 也是造成我国目前贫富差距扩大、两极分化 严重、收入分配失衡等问题的重要原因之 一,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很多矛盾因此 产生。究其原因,现在一些地方政府都热衷
于追求GDP的增长,政府机关的办公楼盖得 体面漂亮,但老百姓对公共品的迫切需求, 政府的财力却没有倾斜,很多地方公共财政 拿出很大一笔钱,投资于大医院,盖豪华大 楼、豪华病房,但对社区医院、农村医院的 投入却很少。一些地方政府已经严重偏离了 追求社会公众福利最大化的目标。
商业部和农业部的分析总的来说是对 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利用经济学知识, 可以进行更深层次上的分析。理性经济人假 设,是经济学的基本前提。理性经济人就是 一切行为的目标为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人。这 对社会意味着GDP和社会福利最大化,对个 人是收入和效用最大化,对企业是利润最大 化和企业资产价值最大化,对政府、单位是 预算最大化。加里·贝克尔更是将经济人理 论的解释范围扩展到几乎人的一切选择行 为。他在《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中明确断 言“经济分析是一种统一的方法,适用于解 释全部人类行为。”[3]亨利·帕勒日也认为 “人们所做的任何决定不管该决定如何平凡 始终包含着人们对该决定的费用和收益的计 算,这种计算有时是明白的,但多数是含蓄 的。”[4]
注释 [1]中 国 养 猪 网 http://www.pig.org.cn/2007- 7/200772461624.htm [2]江苏农业网http://www.jsagri.gov.cn/analyse/ Files/287474.asp [3]加 里 · 贝 克 尔 , 《 人 类 行 为 的 经 济 分 析 》 , 上 海三联书店1995年,第11页。 [4]亨利·帕勒日,《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第17页。 [5]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北京经济学 院出版社1988年,第24页。
从上述的分析我们能看到猪肉减产是农 民朋友们趋利避害的必然选择,那农民的权 益保障去哪里了呢,我们的信息政府、责任 政府呢?虽然事情出来以后,商务部和农业 部已使用储备肉及高额养殖补贴等措施来进 行调控外,温总理也在肉价上涨后下农舍、 穿猪圈、进冷库、走超市、探低保,就遏止 肉价上涨提出了7条意见,表示“要通过市场 调节的办法,让农民养猪能挣钱,城里人特 别是低收入家庭又吃得起肉。”
我们的政府应该是一个“有效政府”能 够与其他非政府组织和公民一起构成一个复 合的组织结构,与公民一起协作生产,不仅计算 政府方面的直接成本,还需要兼顾公民方面获 得的收益以及因此而付出的成本,通过政府与 公民协作生产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共同努 力,从而充分满足社会的需求。但随着政府规 模的不断扩大和职能的不断扩张,传统行政模 式的低效日益为社会公众及理论界所诟病。 例如我国公共管理“委托代理”和“交易费 用”问题,对市场进行管理时出现的一些 “越位”“、缺位”与“错位”行为,以及 政府寻租等腐败问题。里根总统就曾说过: “政府非但不能解决问题,政府本身就是问 题。” 据网络一项政府满意率调查答卷显 示,现在我国人民在回答生活中“缺什么” 时,焦点不约而同的都集中在“住房、教 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环境、安全” 等方面,而这些都是政府应该为民众提供的 公共品!
利用上述理论可以清晰的分析出生猪减 少在生产环节上的原因。猪农养猪毫无疑问 是为了赚钱,但能否赚钱并不取决于他本 身。一是生产成本,如果生猪收购价格赶不 上饲料价格上涨,那么他养得越多,亏得越 大;二是猪肉出售价格取决于屠宰场。屠宰 场出于理性经济人的考虑,自然想低进高 出,垄断市场价格最好不过。所以不管肉卖 多少钱,生猪收购价格依然要跌。猪农应对 的唯一办法便是少养或不养,来减少经济损 失。再加上生产中疾病、气候等风险,这些 都要由农民来承担。所以他们学乖了,不搞 农业了,可以去打工。这就从源头上减少了 生猪的供应量。可以预期如果农民的利益得 不到切实保障,那么这种状况将会更加频繁 地发生:大米涨价、蔬菜涨价、基本消费品 涨价……这些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的端倪。
政府正在采取的措施,体现了中央应对 肉价上涨的智慧。不过,最早披露猪肉涨价 信息的则是5月21日新华网的一则综合消息, 而不是某一个政府部门的权威通知。相关政
府部门没有能够在第一时间将消息带给公 众,让网络媒体抢了“头功”,委实是一种 遗憾。按说,民以食为天,在猪肉这样国计 民生的食品价格波动之前,相关政府部门应 当有所察觉,并提前介入,进行市场调研, 然后,及时准确向社会发布信息,采取果断 的应对措施。遗憾的是政府缺位了。眼睁睁 地看着“跟风涨价”大功告成之后,才去修 理“跟风涨价”的“软柿子”。而此时,据 中 国 青 年 报 报 道 ( 8月16日), 中 国 青 年 报 社 会 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的一项 调查显示,94.2%公众认为自己的生活受到 最近这一轮涨价的影响,79.3%的人表示入 夏以来自己的饮食质量下降了!
参考文献 [1]加里·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上 海三联书店,1995年 [2]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北京经济学 院出版社,1988年 [3]保 罗 · 萨 缪 尔 森 , 威 廉 · 诺 德 豪 斯 , 《 经 济 学》,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4]亨利·帕勒日,《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 [5]纽曼等,《新帕尔格雷夫法经济学大辞典》, 许明月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
政府的这种状态,与布坎南的Governme nt Failure Theory竟 是 如 此 的 相 像 , J·M· 布坎南将“经济人”的模式应用于政治人的 公共选择行为,他指出,人们并不是为了追 求真善美而是为了去实现各自的利益而参与 政治活动的。从经济人假设出发,运用成本- 收 益 分 析 ( costs- benefits analysis) 方 法,公共选择理论对西方民主政体下的政府 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经济学家认识到,政 府并非神的造物,在其中作出决策与实施决 策的人也会犯错误;国家的行动本身也要受 某些“人造”规则和制度的影响;加之,选 民“合乎理性的无知”和“冷漠”、代议制 中的“互投赞成票”等等因素,很难对立法 官员和官僚追求私利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 束 , 从 而 导 致 “ 政 府 失 灵 ( government failure)”。[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