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烈殉国

合集下载

壮烈!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黄埔军人

壮烈!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黄埔军人

壮烈!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黄埔军人赵一曼黄埔六期,四川宜宾人。

1935年春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一师二团政治委员。

1935年11月在珠河铁北地区同日军作战中被包围,身负重伤被俘,在狱中受尽酷刑,宁死不屈。

1936年8月28日壮烈殉国于珠河县,时年31岁。

张本禹黄埔三期,安徽巢县人。

陆军少将第十三军第四师十二旅副旅长。

曾率部支援傅作义部在百灵庙抗击日寇。

1937年8月转战南口居庸关等处。

同月上旬某日,在南口车站指挥卸运军火时,遭日机轰炸壮烈殉国,时年38岁。

1981年,安徽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黄梅兴黄埔一期,广东梅县人(亦说平远人)。

陆军中将第八十八师二六四旅旅长。

1937年8月13日,率部进攻上海虹口日军驻沪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时壮烈殉国,时年33岁。

路景云黄埔四期,江苏武进人。

陆军少将第九十八师少将参谋长。

1937年8月在松花淞沪抗战中壮烈殉国,时年35岁。

蔡炳炎黄埔一期,安徽合肥人。

陆军中将第十八军第六十七师二○一旅旅长。

1937年8月26日,在上海罗店保卫战中壮烈殉国,时年37岁。

198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杨杰黄埔四期,河北容城人。

陆军少将第一军第一师第一旅副旅长。

1937年淞沪抗战中,率部守卫西塘桥。

同年10月11日在蕴藻浜以南与日军激战中壮烈殉国,时年42岁。

官惠民黄埔四期,广东曲江人。

陆军少将第四军第九十师二七○旅旅长。

1937年10月28日,在嘉定境内与日军激战中壮烈殉国,时年36岁。

1986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刘眉生黄埔五期,贵州遵义人。

陆军少将第八十五师五一○团团长。

抗战爆发后参加忻口会战。

1937年10月28日,在与日军争夺洪山阵地的的激战中壮烈殉国,时年34岁。

吴继光黄埔二期,安徽盱眙人(现属江苏省)。

陆军少将第五十八师一七四旅旅长。

1937年8月凇沪战役爆发,在罗店保卫战中,与敌激战两月余。

11月11日在白鹤港附近与日寇激战中壮烈殉国,时年34岁。

以身殉国的英雄人物

以身殉国的英雄人物

以身殉国的英雄人物
1. 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了保卫祖国,勇敢地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为战友夺取胜利铺平了道路。

2. 董存瑞:在解放战争中,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舍身炸毁了敌人的碉堡,为部队开辟了胜利的道路。

3. 王杰:在抗美援朝时期,为了掩护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携带炸药包与敌方同归于尽,为表彰他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被追记一等功。

4. 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了不暴露目标,忍痛火烧,为保证战斗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壮烈牺牲。

5. 向秀丽:在1958年为了保护国家财产,不幸被机器轧断右腿,最终因伤势过重而去世。

6. 吉鸿昌:在抗日战争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最终在1934年英勇就义。

他在死前提出要写一首诗,表达了自己坚定不移的抗日决心。

7. 雷楚年:在1941年5月29日的空战中,他驾驶的战斗机被敌军炮火击中,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用单腿跳行了好几公里,最终在机场上空用降落伞跳回了中国领土。

8. 江姐:在解放战争中,因叛徒出卖而被捕,最终在重庆解放前夕被反动派杀害。

她的事迹被改编成歌剧《江姐》等作品,激励了无数人。

9. 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了保卫祖国的安全和尊严,他带领志愿。

八十二勇士壮烈殉国记

八十二勇士壮烈殉国记

2021.8苏北淮安,有个叫做刘老庄的地方,一座静谧肃穆的烈士陵园里,安息着82位新四军指战员的英灵,他们来自同一个连队。

在78年前那场与日本侵略军的殊死战斗中,为掩护地方党政机关和主力部队安全转移,他们顽强坚守到最后一个人、最后一粒子弹,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殉国!陵园纪念馆的门柱上,赫然篆刻着26个大字,那是当年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李一氓手书之挽联,精准再现这支队伍的发展历程与那场血战的惨烈:“由陕北到苏北,敌后英名传八路;从拂晓到黄昏,全连苦战殉刘庄”。

烈士陵园的纪念馆内,一支在战火焚烧中扭曲成弓形的步枪,似乎还在向人们默默述说当年那场令山河失色的悲壮故事。

伴随着讲解员含泪的解说,那个硝烟弥漫的血色黄昏重现在人们的视线里……1943年3月17日深夜,驻扎淮安的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团部气氛紧张。

通讯员小胡被从梦中叫醒,见团长胡炳云一脸严肃,便知情况紧急!胡炳云交代:“这封信,火速送到古寨南边刘老庄的四连。

鬼子正在进行梳篦‘扫荡’,叫他们赶快‘跳出圈子’!”小胡临出发时,他不放心地再次叮嘱:“信一定要送到,否则,杀你的头!”小胡深知责任重大,一个立正敬礼,疾速消失在茫茫夜幕中。

天朦朦亮,小胡才找到四连连部。

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已经起身,见信后快速浏览一遍,签上了“知”字。

小胡刚转身离开四连,便闻有枪响,在返回团部路上,身后枪声已一阵紧似一阵。

团部临近的河滩上,胡炳云急得满头是汗,正眼巴巴地等着回信。

远远见到小胡身影,大步迎了上去。

当看到信上的“知”字后,依然不放心地嘟嚷着:“枪打得这么紧,四连能不能‘跳出来’?”胡炳云的担心不无道理,四连最终未能“跳出来”。

除了炊事班、伤员先行一步外,其余82名指战员全部陷入日军重围。

战斗打了一整天,四连终因寡不敌众,血洒疆场,无一生还。

陵园纪念碑上,李一氓撰写的碑文连同后人从不同角度的研究和补遗,为我们全景式立体化的勾勒出这场殊死血战的轮廓——铁军·岁月TIEJUN·SUIYUE2021.8这是何等罕见的恶战啊!3月18日拂晓,日军十七师团3个步兵大队、1个骑兵大队及伪军从淮阴城开出,配备野战炮、重机枪,过了老黄河、盐河,梳子般向刘老庄“扫荡”过来。

抗日先锋黄埔六期姚子青,及其全部壮烈殉国的六百壮士

抗日先锋黄埔六期姚子青,及其全部壮烈殉国的六百壮士

抗日先锋——黄埔六期姚子青,及其全部壮烈殉国的六百壮士今日上海宝山区的临江公园,松柏苍翠.游人络绎,是一处景观独特的游赏之地。

曾记否1937年“八一三”抗日战争中,它是淞沪会战的重要战场,是黄埔六期生姚子青营长和他600弟兄洒血捐躯的埋灵之地(因尸骨无存)。

当年他们孤城喋血与宝山共存亡的英雄事迹,已升华为后代子孙心目中的常青松柏,皎皎日月,永不磨灭的巍巍丰碑,垂范历史的民族骄傲。

1937年在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于是年8月7日,国民政府南京国防会议作出全面对日抗战的决定。

中国人民总动员,地无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有力出力,有钱出钱,齐赴国难。

8月11日,驻扎在武汉的国民革命军十八军九十八师奉命调赴南京担任卫戍,青年军官姚子青是这个师二九二旅五八三团第三营少校营长。

13日午后船抵南京下关时,日寇已在上海发动攻击。

闸北、虹口、杨树浦一线和我军发生激烈战斗,战况激烈。

姚子青的同乡、黄埔军校一期同学,二六四旅旅长黄梅兴便于14日在八字桥阵地不幸中弹牺牲。

那几天,由于我军预有防备,英勇抗击,日本海军陆战队死伤枕藉,日援军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重新部署兵力,恃其飞机大炮立体战的优势,企图在长江口沿岸强行登陆,突破我方防线,从侧面兜袭我军后路,一举占领上海。

我方为了加强防务,8月20日,命令卫戌南京的九十八师兼程驰援淞沪前线。

师长夏楚中派二九二旅五八三团防守长江口沿江阵地,遏止日军登陆。

8月23日,罗泾、小川沙、狮子林先后失守,登陆日军随即向宝山县城、罗店、浏河方向分进合击,情势危殆。

旅长方靖鉴于宝山县城乃江海门户,战略地位重要。

狮子林在其西北,相距10余里,吴淞炮台在其南,仅隔10里,现在南北两处均已不守,地处贴江边沿的宝山便孤悬暴露,三方受敌。

方旅长斟酌再三,决定派黄埔军校六期毕业现任五八三团第三营营长姚子青前往接防。

姚营长一向报国有志,忠诚信守,有独当一面的指挥能力。

他在受命时回答说:“子青守土有责,誓与宝山共存亡,请旅长放心。

抗战英烈范筑先 指挥聊城保卫战最终壮烈殉国

抗战英烈范筑先 指挥聊城保卫战最终壮烈殉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抗战英烈范筑先指挥聊城保卫战最终壮烈殉国导语:抗战英烈范筑先(18811938)男,汉族,山东省馆陶县(今属河北)人。

山东省第6区行政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

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抗战英烈范筑先(1881—1938)男,汉族,山东省馆陶县(今属河北)人。

山东省第6区行政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

201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抗日英烈荣誉称号。

范筑先烈士简介范筑先烈士早年从军到北洋陆军,后到北洋陆军讲武堂学习。

辛亥革命后,任陆军第8旅旅长。

1926年在冯玉祥部任参赞。

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后,离军赴天津。

1931年回山东,先后任第3路军参议,沂水、临沂县县长,为官清廉,受到地方拥护。

1936年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积极进行抗日的准备工作。

全国抗战爆发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留在鲁西北地区组织群众进行抗日。

11月,日军侵犯鲁西北,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他坚决抵制韩复榘向黄河以南撤退的命令,率部接连击退敌人多次进攻。

后接受中共鲁西北特委建议,将各地武装和地方民团收编为抗日游击队,先后建立了20多个县的抗日政权和5万人的抗日武装。

1938年,拒绝国民党政府将抗日武装改编为省属保安旅的命令,并与八路军129师签订互相支援的协议。

武汉保卫战期间,先后两次组织部队进击日军占领下的济南,牵制日军行动。

1938年11月,日军进攻聊城,范筑先率部督战,守军被日军包围,600多名将士大部分战死。

范筑先宁死不当俘虏,抵抗至最后,举枪自尽,壮烈牺牲。

范筑先烈士生平经历生活常识分享。

(四)抵御外侮以身殉国

(四)抵御外侮以身殉国
注释: ,转引自吕伟达主编:《 甲骨文之父》第 16 6 灭。 吕 伟达主编:《 魏荣集》第2021 1 4-4 页。 ,同 I 几 。
操劳,往往夜漏三下,未即就眠, 心力交瘁,始难言 喻。 然而, 事态的发展却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七月二十日( 月 1 , 8 4日)
八国联军攻入了北京城。这一天,王彭荣很早从宣武门而出,来到团练局。
大臣的王'荣,下属千余人的团民,半是老弱残兵,而且,缺乏武器,在敌 i l
人的洋枪洋炮之下形同虚设。当时李端遇又多病,经常在休假中,团练大臣 的担子就落在王彭荣一个人的身上。为了弄到武器,他四处奔走,但官衙腐
朽,只有推委,无人肯相助。他只好向 远在湖广的张之洞求援, 他在信中写 道: 此一千五百人赤手白战,即有钱亦无处筹买, “ 复何辞?……公能稍为捐 置相助否?此垂泣而道之者也。 ③ ” 可见他的处境异常艰难。但王i荣仍日夜 f ,
开战。在此之前4日, 朝廷发布上谕:著派李端遇、王彭荣为京师团练大臣,
会同五城御史督率弃勇,严密稽查,加意巡逻,城门出入,亦要按时启闭,
以靖阁阎。王彭荣接到圣旨,明白自己为国捐躯的时候到了。保卫京城的责
任重大,而危局又难以收拾。但王鼓荣并没有顾惜生命, 早在光绪二十二年 (86, ) 他就己 1 9 经决心要为国抛头颅、 洒热血了。 这一年正月,王鼓荣的母
( 以身殉国 四)抵御外侮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清王朝,已走到了封建社会的穷途末路,国势 日 趋衰微,并日益成为帝国主义所垂涎的一块肥肉。10 年,英、俄、日、 90 法、德、美、意、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维护其在华利益,组成八国联军,
于五月初发动了侵华战争。五月二十五 日 ( 6月 2 1日) ,清政府与八国联军
( 移风易俗 五)崇尚教化

“五四”运动中,有十几名青年学生壮烈殉国...

“五四”运动中,有十几名青年学生壮烈殉国...

“五四”运动中,有十几名青年学生壮烈殉国...
不过他们并非死于军警之手,死因一是疾病,二是自杀。

话说5月4日这一天,义愤填膺的学生们闯入卖国贼曹汝霖家中,正在曹宅的卖国贼章宗祥穿着讲究的晨礼服,慌慌张张地奔向后门,学生们紧追不舍,北大学生郭钦光(《觉醒年代》人物郭心刚原型之一)也奋不顾身地冲向前,他本来就有肺病,剧烈运动让他变得十分虚弱,当警察前来干涉时,急怒攻心的郭钦光大口吐血,被送入一家法国医院。

三天后,病床上的郭钦光听说有三十二名同学被捕,咯血之症更为严重,终于不治而亡,享年23岁。

郭钦光病逝,一度谣传是被殴打致死,而“造谣者”却是北大学生狄君武。

原来章宗祥被学生们痛打,受伤不轻,流言说章宗祥死在医院了,章家人要和北大打官司,狄君武便提议说,不如就说郭钦光是被曹家人打死的,也好让章家人发作不得。

郭钦光去世两周后,清华学子徐日哲积劳成疾而死。

徐日哲时年仅20岁,五四之后,他天天沿着宣武门至西直门的线路演讲,不知疲倦,神情激动,终于病倒,逝世于医院。

不久,原北大学生周瑞琦投水自尽。

周瑞琦其实是北大前身京师大学堂的学生,毕业已经十年了,不能算是青年了,他毕业之后“十年不出庭户,罔知世事”,五四的爆发让他陷入悲伤的情绪,他认为中国就要亡国了,“大家徒然旁观学生们空举双手”,他不想当亡国奴,所以自尽了。

悲壮自戕的学子还有山东刘运增、河南李鸿儒、浙江宋瀛宪、陕
西汪世衡等十数人。

为国壮烈牺牲的古诗

为国壮烈牺牲的古诗

为国壮烈牺牲的古诗1、《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病起书怀》--陆游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3、《赠梁任父母同年》--黄遵宪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4、《白马篇》-曹植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5、《国殇》-屈原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坠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6、《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塞上曲二首》-戴叔伦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8、《扬子江》-文天祥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9.《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读书》-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1、《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尽忠报国的张将军
梅花山麓,长眠着一位著名的抗日将领,伟大的民族英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牺牲的最高将领。

张将军的故事感染着我们,张将军的精神鼓舞着我们,今天给大家带来故事:《尽忠报国的张将军》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寇侵华,抗日战争全面暴发,中华人民奋起抵抗。

1940年4月中旬,日本侵略军集中了10多万兵力,再次侵犯湖北襄樊,首当其冲的就是张自忠所指挥的右翼兵团,张自忠率领部队浴血奋战,日寇攻了五天五夜,也未越雷池半步,只得掉头鼠窜,张自忠亲率部队,尾追敌人,沿途斩杀无数,敌寇死伤达五六万人。

5月7日,张自忠杀敌心切,率总部直属特务营和74师3个团共2000余人,从宜城东渡汉江。

8日拂晓,率部北进,清晨抵达长山西麓南瓜店。

于是,一场惊英豪泣鬼雄的战斗便在这个小山村拉开。

在南瓜店,张自忠部队活捉一个掉队日本兵,得知敌三昼夜不停息地向北窜犯。

于是我军冒雨出罐子口向北追,因道路泥泞难行,天黑才赶到方家集。

得知敌人刚刚从这里离开,现在就在方家集东贡几里外,张自忠遂令部队向敌人发起猛攻,我军一发发炮弹在敌阵地开花。

敌军掉过头来猖狂反扑,部队在方家集连激战了两昼夜。

当时,日军约万人,多于我军数倍,且敌人拥有飞机、坦克,而我军连日行军作战,无一日修整,加之远离后方,得不到补充,又拼杀了几日,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我军终因力量悬殊,于5月16日,部队被迫退回南瓜店,电台已被敌炮炸坏,与后方联络中断。

凌晨,敌人集中兵力,从东南西三面向我南瓜店猛扑,12架敌机在空中盘旋,扫射轰炸,掩护步兵冲锋,我方浴血备战,多次击退敌人。

到上午10时许,南瓜店到处是枪炮声,如同六月滚雷,震得大地都在颤抖,尘土硝烟弥漫空际。

太阳也变成了昏黄色的圆盘,整个阵地笼罩在铁和血的火海之中。

张自忠将军始终站在一个小山包上,拿着望远镜一边观察敌阵,一边传令:对敌人要狠狠地打!子弹打完用刺刀拼,刺刀断了用拳头打,用牙咬!
敌三面围攻,网开一面,企图把我军向北压迫至长山坪开阔地带围歼,三面火力集中到我军不到1平方公里的阵地上。

此时,我军已打退敌军5次进攻,伤亡惨重,险况频生。

李致远参谋对张自忠说:“敌人三面包围我们,不如暂时转移,重振旗鼓,再与敌作战。

”张自忠火了,大声说:“当兵的临阵退缩是要杀头,当总司令遇到危险可以逃跑吗?难道我们的命是命,前方战士的都是士坷垃?什么包围不包围,必要不必要,今天的事有我无敌,有敌无我,一定要血战到底。


我军杀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但敌人凭借其兵力优势,一股刚退下来,另一股又蜂拥而上。

我军在弹药殆尽之际,用刺刀和大刀冲杀。

突然,飞来一颗子弹从张自忠左臂三角肌处穿过,鲜血立刻渗透了呢子制服,警卫人员不约而同地围在他身边做掩护。

激战到下午两点,张自忠所带官兵仅剩20多人。

敌人包围圈在缩小,情况万分危急。

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张自忠激动地说:“这正是军人杀敌报国的好机会,我决不后退!”接着又飞来一颗子弹从他的胸部左侧穿过,敌人已从四面八方围了过来,眉目可见,敌我短兵相接,混战一起,展开了肉搏,张自忠自知伤重不救,大声对左右说:“我这样死得好,死得光荣,对国家、对人民、对长官问心无愧,大家要努力为国杀敌,勿忘我志!”刚说完,从东南又飞来几颗子弹,张自忠太阳穴和左眉梢上部各中一颗,倒地身亡。

长山在怒吼,汉江在流泪。

人民的好儿子张自忠率部连战9日,杀敌数千,以死报国,坚守阵地,受伤不退,竟以身殉国,时年50岁。

其彪炳人寰光辉照耀的民族英烈气概震慑敌军,激励国人奋勇杀敌,直至日军投降。

1940年8月5日,在延安各界举行的张自忠追悼大会上,毛泽东、周恩来分别题写了“尽忠报国”和“为国捐躯”的挽词。

同年,蒋介石、李宗仁分别题挽词“勋烈常昭”和“英风不泯”。

1982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张自忠为革命烈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