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餐前餐后管理

合集下载

幼儿园的餐前餐后管理

幼儿园的餐前餐后管理

幼儿园的餐前餐后管理1、餐前管理⑴(保育员)在每日进餐前15分钟开始餐前准备,首先配制好抹桌子的消毒液,按(1:100)进行配置,然后开始消毒桌子,准备一盆清水、一盆消毒水并放置好不同的擦桌布(清水布与消毒水布),再用正确的擦桌方法(从上往下,从左往右)进行消毒,做到“消——清”,消毒桌面时和老师相互配合,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进行洗手,保育员做到走一组“消”一组。

如不围桌子坐,保育员老师可将几张桌子一起抹好。

注:(教师)需在盥洗室负责组织幼儿洗手,洗手前先检查一下肥皂和擦手毛巾是否放好,并为每位幼儿挽好袖子,教幼儿学会正确的洗手“六步法”和擦手的方法。

⑵餐前的10分钟由保育员去食堂取回消毒好的餐具,数量要与来园幼儿人数一致(每人2碗,一勺)保育员将取回的餐具放在餐前开饭桌上。

⑶由教师负责幼儿纪律,在幼儿进餐前半小时,可以安排幼儿安静地听音乐、听故事等,避免幼儿过度兴奋或出汗。

教室宽大的或有封闭走廊的,可让幼儿坐在活动室的一边或四周,或走廊里。

桌子不要挤在一边放,要宽松地摆放,以便幼儿进餐。

⑷餐前的5分钟到厨房窗口按班级的先后顺序领取幼儿的饭菜,拿到班级后放置在开饭桌上,摆好碗勺(分别摆成2摞,勺子摆放在餐盘内)。

2、餐时管理(1)保育员和教师一起为幼儿打菜和饭,采用“流水式”的方法进行,打好一份就分一份,不能存在等待的现象。

打饭菜的量要均匀、适量,饭菜不能洒落在桌子上,每位幼儿一份饭菜,饭菜必须要分开盛放。

注:(教师)在开饭前教师要培养幼儿不去乱摸的好习惯,可让幼儿两手交叉放好。

(2)幼儿饭菜是一荤、一素、一汤,教师鼓励幼儿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用餐时要求幼儿一口饭一口菜,等饭菜全部吃完后才能喝汤。

(3)给幼儿盛饭菜时要注意量和质的分配,如第一碗米饭要多盛一点。

盛菜时要注意荤素搭配,荤素菜必须打完,蔬菜多下作为添菜,荤菜的量要均匀,不能有的幼儿吃得多,有的幼儿吃的少。

如肉圆、鸡翅、鸡腿、大排等要按个数分配。

幼儿园餐饮管理制度7篇

幼儿园餐饮管理制度7篇

幼儿园餐饮管理制度7篇幼儿园餐饮管理制度范本7篇幼儿园,旧时称蒙养园、幼稚园,为一种接纳三至六周岁幼儿的学前教育机构,用于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以下是小编准备的幼儿园餐饮管理制度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幼儿园餐饮管理制度(精选篇1)1、托幼机构必须有儿童专用食堂,并配备要求规定的炊事人员。

2、食堂人员要遵守劳动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保证按时供应幼儿开水、点心、饭菜。

3、炊事人员上班前要更衣,穿工作服、戴帽,上厕所要脱去工作服,入厕后肥皂洗手,上班时不抽烟、不聊天。

4、食堂人员要分工明确,建立岗位责任制,如库房管理、采购、生食加工、烹饪操作、配餐间管理、消毒管理等,并建立食堂一日工作安排表。

5、严格按保健老师制定的带量食谱采购食品,不随便改量或变更食物品种,如遇特殊原因,须征得保健老师同意后方可更换;急需情况下,更换后及时通知保健老师。

6、非食堂人员不得随便进入,严格掌握配餐间的消毒隔离要求及消毒柜的使用方法。

7、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做到腐烂变质食物不进门,隔夜食物、外购食物不给幼儿吃,防止食物中毒。

8、掌握科学合理的加工和烹饪方法,食品的色、香、味、形符合幼儿特点要求,做到食谱不单调、不重复。

9、搞好食堂卫生,即使消灭蚊蝇、蟑螂、老鼠,餐具、用具洗净消毒后板房整齐,灶台、案板无灰尘油腻,地面不滑腻。

10、严格按照伙食费的标准采购供应,计划开支,合理使用。

11、每日及时掌握就餐人数,按人数合理烹饪。

师生伙食严格分开。

12、炊事员不得随便吃幼儿饭菜,对幼儿不宜的食物,须经园领导同意后,再分配给保教人员。

13、炊事人员要经过岗位培训,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

每年需要培训一次,掌握科学营养的、烹饪理论,并运用到实际中去。

14、注意食堂安全,离园前检查门窗、水电、煤气是否关好,防止失窃、失火、投毒等时故发生。

15、每周召开一次食堂人员碰头会,讨论本周工作情况和下周工作计划。

每月进行一次业务学习。

幼儿园餐饮管理制度(精选篇2)一、餐具用具卫生消毒制度(一)餐具用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

幼儿园午餐就餐流程

幼儿园午餐就餐流程

幼儿园午餐就餐流程一、餐前准备1.每餐前二十分钟进行餐前准备,当班老师将幼儿带离桌前,组织幼儿如厕、喝水、游戏、讲故事、洗手等活动。

2.保育员消毒餐桌,首先用清水清洗桌面,顺序是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的顺序用清水毛巾擦洗桌面。

将全部餐桌擦完后用消毒液浸泡的毛巾消毒餐桌。

顺序是从左至右,从上至下,桌面擦完延边缘擦一遍,每擦完一桌搓洗一次毛巾,将所用餐桌全部擦完后,将毛巾继续浸泡在消毒液桶内存放到指定地方,保育员用清水洗手。

3.保育员领餐,保育员戴口罩去厨房领餐和领餐具。

4.清洗桌面残留消毒液,保育员用清水毛巾按以上顺序将桌面再次擦拭,每桌擦完后将毛巾直接铺到桌中央,幼儿进餐中如果手上沾有油污可以简单擦拭。

清洗完所有桌面后保育员洗手。

5.摆放餐具、分餐,在每桌的毛巾上面放置一个盘,用于餐前摆放幼儿勺子和筷子,餐中幼儿洒落的食物及骨头可以放置盘内。

将幼儿食物饭菜分开盛放,端放到餐桌。

二、组织幼儿就餐1.将洗完手的幼儿组织坐入桌前,老师介绍当日饭菜,幼儿开始就餐。

2.保育员及当班老师,巡视幼儿就餐,要求幼儿就餐保持安静。

可以播放轻音乐。

发现幼儿吃完后及时帮助幼儿添餐。

3.进餐前及进餐中不严厉批评幼儿,保持幼儿良好的就餐情绪。

4.对于肥胖幼儿,先喝少量汤或进食少量水果,以增加幼儿饱腹感,减少正餐的摄入量。

挑食或食量小的幼儿可以少量多次盛饭,以减少幼儿产生的进食压力。

三、餐后整理1.用完餐的幼儿将餐具放到指定位置,擦嘴、漱口、洗手,搬好小椅子到指定区域活动,不影响其他幼儿进餐。

2.保育员等所有幼儿全部用完餐后,收拾桌面,将桌面的残余垃圾统一倒入垃圾桶内,将剩饭倒入剩饭桶内,统一退回厨房。

将桌面的小毛巾统一收起清洗消毒后备用。

3.保育员将餐具及剩余饭菜统一送入厨房处理。

幼儿园用餐管理制度(5篇)

幼儿园用餐管理制度(5篇)

幼儿园用餐管理制度为营造有序的就餐环境,确保每位幼儿健康、安全、快乐地进餐,进一步深化和落实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特制定餐厅就餐管理制度,具体如下。

一、用餐时间1、幼儿用餐时间:早餐8:20--8:50午餐11:10--11:40晚餐16:20--16:502、教师用餐时间:午餐:当日值班教师11:40--12:00非值班教师12:00--12:20晚餐:所有订餐教师18:00--18:203、后勤用餐时间:午餐11:40--12:00晚餐:18:00--18:20门卫、保安实行替换用餐,确保大门口有人值班,坚决不因就餐空岗。

二、教师职责1、幼儿就餐环节中,教师应始终有序组织学生按照指定的位臵就坐,无哭闹、不洒饭、饭后桌椅面的清洁。

2、幼儿的就餐活动应控制到教师的视线范围之内,特别关注迟到幼儿的动态,做好热情迎接及随时就餐准备。

3、就餐中不允许学生走入过道盛舀饭菜,以防烫伤或摔倒发生意外。

4、用餐后由当日负责整理餐具的教师同时整理桌椅,并有序归位。

5、小、中班幼儿就餐中会有频繁的入厕现象,要求每位幼儿入厕时务必由____位教师负责跟随看护,杜绝幼儿独自离开;大班、学前班教师可根据本班孩子身体发育特点引领至卫生间统一入厕。

6、教师应引导告知幼儿就餐时餐点切勿脱离餐具放于桌上,以防细菌沾染影响身体健康。

7、教师盛饭时确保饭菜装入容器的2/3即可,杜绝盛饭过满或食物过分累积,欠佳优雅。

8、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进餐状态,及时为学生提供进餐协助和服务。

9、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由班主任在班内带领孩子做感恩活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0、各班饭菜必须由班级教师搬运,不允许学生运菜。

11、餐后由各班自己将干净食物、剩菜、碗勺分别盛放在相应容器内交三、健医生职责1、保健医生需每日提示早晨迟到的幼儿家长,为了孩子的进餐健康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尽可能不迟到。

2、细致查看饭菜质量,调查幼儿用餐情绪和对饭菜的需求情况,每周六上午汇总整理向办公室汇报。

幼儿园食品安全教案:从餐前到餐后,注意生活卫生

幼儿园食品安全教案:从餐前到餐后,注意生活卫生

幼儿园食品安全教案是保障幼儿健康的重要措施。

因为幼儿在生长发育阶段,极度依赖养分,而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会对幼儿的身体和心理产生严重的影响。

幼儿园应该从餐前到餐后,注重幼儿的生活卫生和安全,使幼儿们远离食品安全的威胁。

一、餐前准备在幼儿园的餐前准备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几项工作:1.食材采购保证幼儿食物的安全性,需要在食材采购环节进行重点关注。

幼儿食品对食材的要求需要比普通的食品更严格。

在选择食材时需要选择品质好、绿色健康、无公害、无污染、新鲜的食品。

2.食品储存保持食材的鲜度,需要进行储存处理。

在储存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分类储存:将不同种类的食品分门别类地储存,避免交叉污染。

(2)正确储存温度:不同的食物对储存温度的要求不同,应根据不同食品的特性进行储藏,并注意不同温度的食品不要放在同一个储藏容器内。

(3)保持干燥:在存储食材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保持干燥,防止潮湿和发霉。

(4)注意储存时间:不同的食材储存时间不同,过期食品不能使用。

二、餐中操作在提供幼儿饭食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几项操作:1.制作过程卫生操作制作幼儿园饭食时,需要严格控制卫生操作,注意以下几点:(1)洗手:在制作饭菜前,厨房工作人员必须先洗手,并保证手部皮肤无病变。

(2)清洗工具:所有厨房器具应在使用前清洗,并进行消毒,必要时进行高温煮沸。

(3)杀菌消毒:在食品制作过程中,必须加强杀菌消毒,保证食品的安全。

2.营养配比根据幼儿的生理和营养需要,控制每顿饭的热量和蛋白质比例,保证每餐的营养均衡,满足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三、餐后清理在餐后清理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及时清理餐具在幼儿餐饮中,不仅要注意食品卫生,还要关注餐具的清洁。

餐具必须在每餐后清洗,消毒,确保下一餐的使用安全。

2.清理餐厅及其周边环境餐厅及其周边环境应该由工作人员进行及时清理,保持整洁和卫生,避免引起污染源,引发疾病。

幼儿园食品安全教案的实施,对保障幼儿健康,营养和生长发育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幼儿园用餐管理制度

幼儿园用餐管理制度

幼儿园用餐管理制度一、用餐时间安排1. 幼儿园早餐时间为每天上午8:00-8:30,午餐时间为中午12:00-12:30,不得迟到或早退。

2. 在早餐和午餐期间,幼儿园将提供安全、健康的饮食环境,确保幼儿的用餐安全和饮食卫生。

3. 用餐时间由教师组织,确保幼儿有充足的时间用餐,不得催促或拖延。

4. 用餐时间段内,家长可以在幼儿园参观或陪同幼儿用餐,但不得干扰其他幼儿的用餐秩序。

二、食品安全和卫生1. 幼儿园食堂将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和相关卫生标准提供食物,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2. 幼儿园食堂负责人将组织食材采购、食品加工等环节的管理和监督,确保食品来源的安全性。

3. 每日食谱将由专业的营养师进行设计,确保幼儿获得均衡的营养。

4. 食品清洗、烹饪操作和环境卫生将进行严格的监测和管理。

三、餐具管理1. 幼儿园将提供专用的餐具,确保每个幼儿有独立的餐具,不与其他幼儿共用。

2. 餐具管理由专门的保育员负责,确保餐具的清洁和卫生。

3. 餐具使用过后,将经过消毒处理,并妥善保存。

四、饮食规范1. 幼儿园鼓励幼儿多样化的饮食,提倡均衡膳食,避免某种食物过量。

2. 幼儿园将限制糖分和油脂的摄入量,确保幼儿的饮食健康。

3. 幼儿园将定期开展有关饮食教育的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4. 幼儿的饮食禁忌将妥善管理,避免过敏和危险食品的摄入。

五、家长配合1. 家长需配合幼儿园的用餐管理制度,积极参与孩子的饮食教育。

2. 家长需提供幼儿的个人餐具,并按要求定时清洗和消毒。

3. 家长需提前告知幼儿园关于幼儿的特殊饮食需求或禁忌。

4. 家长不得擅自提供食品给其他幼儿,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六、突发情况处理1. 在突发情况下,如食物中毒事件或食品安全问题,幼儿园将立即采取措施,包括及时通知家长和有关部门,采取紧急救治等。

2. 在突发情况下,食堂将暂停使用有问题的食品,等待专业人员的处理和检验。

七、用餐后管理1. 幼儿用餐后,将进行口腔清洁和手部清洁,以保证卫生。

幼儿园餐前餐后过渡环节的有效组织和策略

幼儿园餐前餐后过渡环节的有效组织和策略

幼儿园餐前餐后过渡环节的有效组织和策略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餐前餐后过渡环节虽然短暂,但却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

它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平稳地从一个活动转换到另一个活动,还能为幼儿提供放松、交流和自我管理的机会。

然而,在实际的幼儿园教育中,这一环节常常被忽视,导致时间浪费、秩序混乱或者幼儿情绪不稳定等问题。

因此,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幼儿园餐前餐后过渡环节,成为了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幼儿园餐前餐后过渡环节的重要性(一)帮助幼儿调整身心状态餐前餐后过渡环节可以让幼儿在紧张的学习和游戏活动后,有一个短暂的放松和调整时间,缓解疲劳,稳定情绪,为接下来的进餐或其他活动做好准备。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幼儿可以通过洗手、整理衣物、摆放餐具等活动,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

(三)促进幼儿的社交和语言发展幼儿在过渡环节中可以与同伴交流、分享,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同时也能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四)增强幼儿的时间观念和规则意识通过明确过渡环节的时间和要求,幼儿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和规则意识,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行为。

二、幼儿园餐前餐后过渡环节存在的问题(一)时间安排不合理有些幼儿园在餐前餐后过渡环节安排的时间过长或过短,过长容易导致幼儿无所事事,产生消极等待的现象;过短则会让幼儿感到匆忙和紧张,影响其情绪和食欲。

(二)活动内容单一部分幼儿园在过渡环节中只安排了简单的排队、洗手等活动,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无法吸引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三)教师指导不足在过渡环节中,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对幼儿的指导,或者指导方式不当,导致幼儿出现混乱、无序的情况。

(四)环境创设不够合理有些幼儿园在过渡环节的环境创设方面不够用心,如洗手池位置不合理、餐具摆放不整齐等,影响了幼儿的活动效率和秩序。

三、幼儿园餐前餐后过渡环节的有效组织策略(一)合理安排时间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安排,合理规划餐前餐后过渡环节的时间。

幼儿园餐前餐后过渡环节的有效组织和策略

幼儿园餐前餐后过渡环节的有效组织和策略

幼儿园餐前餐后过渡环节的有效组织和策略幼儿园餐前餐后过渡环节是指孩子们从一个活动转换到另一个活动的过程。

在幼儿园,餐前餐后过渡环节的有效组织和策略能够帮助孩子们平稳地过渡,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幼儿园餐前餐后过渡环节的有效组织和策略。

1. 清晰的指导提示在餐前餐后过渡环节中,教师应该给予孩子们清晰的指导提示,告诉他们接下来要做什么。

在餐前过渡环节中,教师可以提前向孩子们说明接下来要去洗手、整理餐具、就餐等。

而在餐后过渡环节中,教师可以提前向孩子们说明接下来要去刷牙、休息、玩耍等。

这样的指导提示能够让孩子们提前了解下一步的活动内容,减少他们的焦虑和困惑。

2. 温和而坚定的引导在幼儿园餐前餐后过渡环节中,教师应该采取温和而坚定的引导方式,引导孩子们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活动。

在餐前过渡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手势、口头语言等方式引导孩子们按顺序排队进入洗手间、整理餐具等。

而在餐后过渡环节中,教师可以适时提醒孩子们刷牙、整理玩具等。

温和而坚定的引导方式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关注,避免他们违反规定或产生冲突。

3. 创设适宜的环境氛围在幼儿园餐前餐后过渡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氛围来帮助孩子们过渡。

在餐前过渡环节中,教师可以在洗手间里张贴一些与洗手有关的图片或海报,让孩子们在洗手的过程中感受到洁净的环境和愉悦的心情。

而在餐后过渡环节中,教师可以将刷牙用具摆放在孩子们可以接触到的地方,激发他们主动刷牙的兴趣。

创设适宜的环境氛围可以提高孩子们参与过渡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鼓励孩子的自主行为在幼儿园餐前餐后过渡环节中,教师应该鼓励孩子的自主行为,让他们在过渡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在餐前过渡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按顺序排队进入洗手间、整理餐具等,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自主性。

而在餐后过渡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自己选择要玩的玩具、休息的位置等,提高他们的自主决策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的餐前餐后管理
《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规程》在目标中也指出:“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

”午餐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的生活环节,它关系到幼儿的营养摄入和健康发育,也直接影响到幼儿是否能保持活动的积极性和旺盛的精力,因此,班上三位教师
在思想上要统一认识,确定午餐这个环节,必须以保为主,以教为辅,人人要熟悉开饭程序,掌握开饭技巧,并明确分工,互相配合以保证幼儿愉快、安静、有序地进餐。

餐前餐后管理环节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为了保证这项集体活动的有序进行,提高孩子们的午餐质量,面对午餐,我们决不可能放任自流,而是要有一定的组织流程和常规要求的。

下面就午餐的餐前、餐中和餐后如何管理,与大家进行学习与交流。

一、餐前管理
1.保育员在每日进餐前30分钟开始餐前准备,首先配制好抹桌的消毒液,将餐桌和手推车擦好备用,并检查餐巾餐盘是否消毒好。

2.保育员去食堂取回消毒好的餐具,途中餐具上必须盖上消毒布或盖,防止灰尘、苍蝇进入。

保育员将取回的餐具放在餐桌上或手推车上。

3.教师组织幼儿按洗手的座位坐好,并负责幼儿纪律。

在幼儿进餐前,教师可以安排幼儿安静地听音乐、听故事等,避免幼儿过度兴奋或出汗。

教师也可以介绍今天的饭菜名称,让幼儿了解饭菜摄入的营养,或对幼儿提出洗手、就餐要求,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就餐习惯。

4.保育员擦桌子,第一遍清水、第二遍消毒液。

5.保育员和一位老师按时到食堂领饭菜,饭菜的容器上必须加盖。

6.饭菜取回后,小、中班幼儿的小椅子,由一位老师负责端上座位,大班的椅子可组织幼儿自己端上座位,但一定要告诉幼儿,椅子不要放到桌子底下去,将小椅子留有一双腿的空间,要轻轻摆放,没洗手前,小手不能触碰消毒好的桌子,洗完手后不能用小手去拉小椅子。

这时一位老师做最后一次的清水擦拭,盘放好餐盘,另一位老师负责看护幼儿有序洗手,保育员分发饭菜。

7.老师擦拭好桌子后,负责看护幼儿进餐,在盥洗室负责幼儿洗手的老师,要组织好幼儿正确洗手、擦手,直到最后一个幼儿洗完手,收拾好毛巾,拖干地上的水渍,整理好盥洗用具,才能从盥洗室出来。

8.一位教师可先去吃饭,以便照看幼儿午睡。

然后等吃饭的老师回来后,另一位老师再去吃饭,
二、餐时管理:
1.一桌清水擦拭后,放完餐具,保育员就可以分发饭菜了。

原则上要求小班、幼儿饭菜放在一起,碗要比中、大班的大一点;中、大班幼儿饭菜分开放,用两只碗,一只装饭,一只装菜。

2.保育员必须站在餐前准备桌前面对着孩子打饭菜,用手推车是时,则可将车推至幼儿桌前。

不要等所有幼儿都坐好后再吃,坐好一个吃一个。

吃饭慢的幼儿可以先洗手吃饭。

3.幼儿饭菜是一荤、一素、一汤。

荤素菜可和饭一起吃,要求一口饭一口菜,等饭菜全部吃完后才能喝汤。

有些园所喜欢让幼儿先吃完素菜后再吃荤菜,这样不好,时间一长,
幼儿会产生挑食情绪。

4.给幼儿盛饭菜时要注意量和质的分配,如第一碗米饭要多盛一点。

盛菜时要注意荤素搭配,荤菜的量要均匀,不能有的幼儿吃得多,有的幼儿吃得少,如肉圆、鸡翅、鸡腿、大排等要按个数分配。

鱼头和骨头不能当作荤菜给幼儿吃。

如果吃虾子、鸡腿、大排、有汤汁的包子等,动手时要给每张餐桌放一块餐巾,让幼儿擦手。

5.中、大班幼儿允许自已端饭菜,但不允端汤。

小班幼儿饭菜汤都不能自已端,由老师用手推车送到餐桌上。

6.饭菜要一次性全部打完,打完饭菜后保育员就不要走动。

将餐车推放在备餐桌旁,站在车旁,观察举手添汤的幼儿,及时给幼儿添汤端过去。

汤不要盛得太满,汤碗不要从幼儿的头顶上端过去以免发生意外。

冬天汤要热一点,夏天要温凉一些。

此时,老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正确进餐。

7.在指导幼儿进餐时,不要催促幼儿“快吃”,这是幼儿最反感的。

可以鼓励幼儿细嚼慢咽,等咽完一口再咽第二口,告诉他:“时间很多,别急,慢慢吃”,或者说:“今天某某小朋
友吃饭有进步”,或者说一些鼓励的话和刺激食欲的话:“今天的菜烧得真香,连老师都想吃了”,等等。

8.幼儿进餐时,保教人员不要大声喧哗,不要讨论饭菜的好坏,不要随便尝幼儿饭菜。

三、餐后管理:
1.保育员要事先准备好餐后擦嘴的餐巾,放在备餐桌上。

幼儿吃干净饭菜后让其将餐具放到备餐桌上的盆里或桶里,但不要用筐,以免汤汁流出来。

幼儿放餐具时告诉其轻轻摆放、分类摆放,然后拿一块餐巾擦干净嘴巴和小手,将擦过的餐巾放在一边待洗。

2.保育员要提前放好幼儿的漱口桶,提醒幼儿用自己吃饭的碗漱口,漱口用保温桶的温开水,漱口水要吐在漱口桶里,不能吐在水池里。

3.为了妥善合理地安排用餐中幼儿和活动中幼儿的两个交叉点时间的管理,一位老师管理午餐中的幼儿,另一位老师管理用餐后的幼儿,这样就避免了只有一个老师的困境,使管理两头兼顾,轻松有序,有条不紊。

幼儿吃完饭后,擦漱完毕,搬好自已的小椅子坐到活动室一边或封闭走廊里,春秋天可坐在户外,最好不坐在活动室里,以免影响未吃完幼儿的情绪。

等所有幼儿都到齐后,由教师组织饭后散步20分钟。

饭后不宜剧烈活动或过度兴奋。

4.餐后的卫生打扫由保育员主要负责,一位老师可以协助。

但必须等最后一个幼儿吃完后再进行。

先用清水抹干净桌面,油腻餐桌可先用洗涤剂抹一遍,再用清水抹一遍。

地面一定要先扫再拖。

5.饭后的餐具保育员送到食堂,由食堂人员来清洗消毒。

但勺子、筷子、餐巾是放在班上清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