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警察变迁
述往思来,向史而新——评易继苍、史奕的合著《近代浙江警察史研究(1903-1949)》

◎书评述往思来,向史而新评易继苍、史奕的合著《近代浙江警察史研究(1903 - 1949)》1840年的隆隆炮声迫使中国坠人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面对来自西方列强的政治、经济、军 事、文化和宗教的全方位“冲击”,先进的中国人开 启了长途漫漫的“救亡”与“图存”之旅。
对拥有 5000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国而言,这场持续 的、长时间的“冲击”,对普通底层民众来说是一场 无尽的苦难,对知识分子而言则是精神上的崩溃与 煎熬。
面对“冲击”,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师夷之长 技以制夷”。
但甲午海战中国的惨败,先进的中国 人又意识到打败中国的并不是西方的技艺,而是西 方的制度。
一部分开明的官绅和知识分子开始倡 议学习西方的制度,采用西方的警察制度亦在其中。
纵观世界历史,警政史是一个国家历史的重要 组成部分。
由“警察国”走向“法治国”,这是人类社 会进步的表现。
在建设现代化国家和迈向法治社 会的进程中,始终伴随着警察制度的变迁。
警察制 度的变迁不可避免地与当时的社会意识、政权组 织、教育水平、经济状况紧密相连,是整个社会发展 的缩影。
中国维护社会治安的机构和官吏古已有之,但 警察称谓及其相关制度则是近代西学东渐的产物,因此,中国警政史的相关研究内容也必定始自鸦片 战争。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对于警政史的研 究,中国大陆尚处真空状态,台湾地区仅有少量的 论著出现,如王家俭(1984) ;20世纪80年代《中国 警察制度简论》出版,此为建国后大陆第一部研究 警察的著作。
之后经过90年代的发展,及至2000 年以后,警政史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
对中国近代 警察史的研究在进入21世纪后迈入发展快车道,然 而其缺陷和问题也极为明显。
首先是研究主题和 内容过于狭窄,研究方法单一,缺乏历史资料的整 理与出版。
需要指出的是,与已经取得丰硕成果的 近代社会史、政治史等领域相比,近代警政史的研 究状况仍然十分薄弱。
由于缺乏对既有史观、研究 视角及方法论的独立反思与批判,造成目前的整体 研究水准依然不高,而包括学界在内把警察作为统治阶级的政治工具这一传统观点依然存在,造成了 警政史研究陷于狭窄而重复的工作之中。
近代中国警察制服的转型

第5卷第6期2020年12月Vol. 5 No 6Dec. 2020服装学报Journal of Clothing Research近代中国警察制服的转型白马婕,张竞琼**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012120)收稿日期:2220 -23 -04;修订日期:2220 -08 -27o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8HQ045);江南大学自主科研项目(2019JDZD05) ° 作者简介:白马婕(1994—),女,硕士研究生°*通信作者:张竞琼(1963—),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服饰文化° Email :j - 6- chag@ 192. com摘 要:以上海图书馆馆藏文献为依据,对近代警察服装形制的沿革与转型进行研究。
采用文献 研究法及综合分析法,探讨晚清至民国期间警察制服由宽松转向合体、由传统转向现代的发展脉络,分析近代警察制服借鉴西式服装并与本民族服装相结合的基本特征。
研究表明,近代警察制 服在晶种体系、形制和结构等方面不断转型和完善,是中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与近现代社会改良进 步的结果。
关键词:近代制服;警察制服;职业服装转型;形制;转型中图分类号:TS 941.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 -1928(2020)06 -0533 -06Transition of Police Uniform in Modern ChinaBAI Majia , ZHANG Jingqiong *(School of Design, Jiangnaa University , Wuxi 214122 ,China)Abstraci : Based ou the documeats coUected in Shaaghat Library, this pares studies the evolutiou and traasformatiou of moUern police clothing. By using the methoO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compreheasive analysis , the developmeat of police uriform that changes from loose to fit and varies from Uaaitiou to moPernizaaou during the penod from late Qing Dynasty tothe RepubUc of China is dischssed. M oreover,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police uniform combining western styleclothing with 11811000 clothing are analyzer.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coutinuops Uansformatiou and improvemeat ofpolice uriform in veriety system, shape and structure is derivea from the coUisiou of Chiaese and western chOuresand the improvemeat and provress of society.Key uniform , police uniform , Uansformatiou of professioual clothing ,shape ,Uansformatiou近代警察制度产生于欧洲,大概在49世纪后 期传入中国⑴。
人民警察概述

人民警察概述一、人民警察概念和特征警察是国家的产物,在世界各个国家,无论实行什么社会制度,无一例外地都设有警察。
警察职务及其性质,决定了其职务行为是代表了国家行为,涉及到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
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统治阶级维护自己统治的重要工具。
(一)警察的概念古希腊时代警察就已存在。
所以警察一词源于古代,但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含义有所区别。
警察最早的含义是“都市统治的方法与都市力量”。
后来又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国家把警察作为专指国家政务,其权力涉及的面非常广泛,包括政治、军事、司法和宗教等方方面面。
17世纪以后,警察一词逐渐变窄,警察与军事和司法逐渐分离,警察专指国家“内务行政”。
现代意义的警察的确立最早始于英国。
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东方国家。
最早的警察组织和警察人员,虽然在称谓上有所不同和履行的职能与现代社会警察的职能不完全相同,但是都有现代意义警察职能的属性在中国,在警察发展史上,警察一词始于宋代。
现代意义警察制度,创于清朝光绪年间。
最初称警察为巡捕,后又改称警察为巡警。
《清朝续文献通考》所释:警察乃内治安要政,且是专门之学,自奉旨办,挑年轻敏者,认真教训。
这是我国近现代意义上有关警察概念的最早的解释。
严格意义上讲,中国古代并没有专门的警察制度。
在我国封建制度时期,地方行政、司法不分,由府、县行政长官兼管社会治安和司法审判等事宜。
只是在府、县衙门内设有巡守、捕快等类似现代警察职能的人员,负责社会一线维持治安、抓捕人犯等工作。
直到清末中国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警察制度。
按照时间先后来讲,中国近代警察诞生应首推湖南长沙创立的保卫局。
1897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向推行新政的巡抚陈宝箴提出,现行的保甲制度撑不起社会安定的局面,建议设立湖南保卫局。
此后,黄遵宪将草拟的《保卫局章程》刊登在《湘报》上,广泛征求各界意见。
于1898年7月27日正式成立“湖南保卫局”。
其机构完全仿照西方和日本警察机关。
由于是官绅合办,人员素质与西方警察差距很大。
中国近现代警察制度源于天津

- 中国近现代警察制度源于天津- - 文杜琨何美嘉-今晚报中国近现代警察制度源于天津发布日期:2011-10-13 00:00作者:文/杜琨何美嘉民国期间印有当时警察局图片的明信片民国8年(1919年)天津市警察局警察登记表民国十二年(1923年)直隶警察传习所毕业证书,时任直隶警务处处长、传习所所长杨以德颁发天津民国期间警长、所员名片民国二十年(1931年)天津市公安局委任状,时任局长、张学良胞弟张学铭颁发民国十八、十九、二十二、二十三年(1929、1930、1933、1934年)警察腰牌纵观历史,负责管理社会治安职能的机关自古便有,甚至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
然而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古代并没有专门的警察制度,只是在府、县衙门内设有巡守、捕快等类似现代警察职能的人员负责维持社会治安、抓捕犯人等工作。
而这个制度真正的建立还要从“天津巡警总局”说起。
天津培训最早巡警“警察”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是表示“秩序”、“社会和平”的意思。
在我国警察制度的历史萌芽可追溯至夏商时期,在距今两千五百多年的西周,就已有了类似现在治安管理的职能分工。
当时的国家设有司民(户籍)、司稽(捕盗)、司寇(刑狱与纠察事务)等相应的官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更为先进的封建统治制度,并在县乡两级创设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门治安机构——亭,担任缉捕盗贼和维护治安的职责。
而后历朝历代也都只是设有巡守、捕快等职位维护治安稳定,但一直没有形成系统性制度。
据《中国天津通鉴》记载,中国近现代的警察制度发源于天津。
时间追溯到1900年7月14日八国联军占领天津,翌年签订《辛丑条约》中规定“天津城二十华里内不准驻扎中国军队”,这种规定实际上是剥夺清政府在整个天津城的驻兵权。
天津是北京的门户,中国军队如不能在天津驻守,西方列强随时可以兵临北京城下,要挟清政府,但条约中规定“巡警不在此列”。
当时签订条约的李鸿章在签订条约后几个月就逝世,清政府任命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
中国警察制度源流研究

中国警察制度源流研究作者:董旭超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06期【摘要】中国民国时期是指1912年—1949年时期,这其中又包括两个阶段: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政府首脑更换频繁,国家制度建设处于相对的不稳定状态;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家实现形式上的统一,政治制度建设相对于前一时期有了很大的进步。
文章将对中国民国时期的警察制度进行系统梳理。
【关键词】警察制度;警察局;警察教育一、北洋政府统治时期警政建设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警察制度建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袁世凯在位时期,后期是袁世凯去世到1927年。
袁世凯在位时期警察制度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
袁世凯去世之后,由于各派军阀混战,警察制度形同虚设,各地警政趋于分裂,中央政府的警政法规难以推行,警察制度相对而言有了一定程度的倒退。
作为中国最早创建近代意义上警察队伍的袁世凯,在继任大总统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警政制度改革。
他的主要措施集中在四点:改组京师警察机构、开展警察教育、颁布警察法规、统一地方警察机构。
(一)改组京师警察机构。
继任大总统之后,袁世凯合并京师原有的内外城巡警总厅,改组为京师警察厅,划归新设立的内务部管辖,从而实现京师地区警政权力的统一,结束了京师警政多头领导的局面。
随后,袁世凯扩大京师警察厅的规模和职能,自上而下形成厅、队、派出所、分驻所的警察体制,同时根据分工不同,建立诸多的业务部门。
总体上实现纵向结构阶层化、横向分工专业化的警察体制。
(二)开展警察教育。
在晚清时期,袁世凯就重视警察人才的培养。
袁世凯继任后1912年10月将各省警察学堂的管理权收归内务部,并将更名为警察学校。
随后,中华民国又成立警察传习所。
1917年北洋政府内务部又设立警官高等学校。
(三)颁布警察法规。
袁世凯常年带兵,知晓军法的重要性,继任大总统之后,也认识到法令对于警政建设的重要作用。
中华民国初期颁布的警察法令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京师警察厅官制》、《京师警察厅分科职掌规则》、《巡官长警赏罚章程》、《治安警察条例》、《违警罚法》、《报纸条例》、《出版法》。
中国近现代警察变迁 ppt课件

PPT课件
25
民国冬装警察
PPT课件
26
民 国 警 察 分 局 局 长
PPT课件
27
女警在检查行人物品
PPT课件
28
女警在训练
PPT课件
29
当时的消防车
PPT课件
30
民 国 警 扣
民 国 警 察 帽 子
PPT课件
31
清末民国警察帽徽演变
PPT课件
32
• 从清朝末期到民国时期的警察,实际上是 统治阶级为了进一步加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迫害进步人士,消除异己的一种合法化了 的工具。但从它的出现及其职业本身的意 义上来说,这是社会及其分工在进步和细 化了的表现,应该被予以肯定。
PPT课件
17
宣统年间,高等巡警学堂在各省省会 设立,这是其中一省的学堂
PPT课件
18
• 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保留并加以完善了由袁世 凯在清末建立的现代警察制度,且借鉴和参考了 欧洲,特别是德国警察机构的运行模式,使警察 的职能、机构和警种更加趋于完善。
• 1914年,北洋政府在北京创建了最早的武装警察 队伍——“保安警察大队”。它的成立名义上是 保安警察,实际却是北洋政府的内务部队性质的 武装,类似于今天的“武警”。
PPT课件
3
• 租界警察:巡捕房欧洲籍巡警 巡捕房中国籍巡警 巡捕房印度籍巡警
PPT课件
4
PPT课件
5
PPT课件
6
上海租界巡捕房的英国巡警
PPT课件
7
上海租界内的中国巡警仍然留着长辫子
PPT课件
8
两星期的训练-上海市警察
PPT课件
9
PPT课件
10
上海警察
中国现代警察鼻祖赵秉钧之人

中国现代警察鼻祖赵秉钧之人从“警察头子”到“国务总理”中国现代警察制度创始人1900年,义和团兴起,八国联军入侵。
赵秉钧因缉捕义和团有功,颇为袁世凯所赏识,奏保以知州留直隶补用。
袁世凯继任李鸿章直隶总督位后,奏保赵秉钧为保定巡警局总督,以知府后补,加盐运使衔。
赵秉钧任职期间购阅上海书局翻译的外国警察制度书籍,见识渐增。
赵秉钧与袁世凯的日籍警察顾问三浦喜传一起,参照东西方国家现成的法律典范,拟定了警务章程,创设警务学堂,选募巡警500人,分布保定城内外,维持治安,成绩昭著。
八国联军撤退以后,袁世凯任命赵秉钧为天津南段巡警局总办,日本人伊藤次郎为帮办,原田俊三为顾问。
赵秉钧在天津筹建了中国最早现代警务系统,创办天津侦探队及天津警察学堂。
不久将天津、保定两所巡警学校合并,改称北洋巡警学堂,并在各县设立巡警传习所。
赵秉钧应该是我国警察学校的创始人,为中国现代警察制度之先河。
逼清退位得赏识袁世凯要逼迫清廷退位,但又不愿承担骂名,就暗中唆使赵秉钧等人出面。
赵秉钧知道这是讨袁欢心的天赐良机,于是格外起劲,逼迫孤儿寡母隆裕太后和溥仪下诏退位,向来无主见的隆裕太后只有拖延哭泣。
御前会议上,赵秉钧公然提出,南北两政府同时退位,另在天津组织临时政府。
王公大臣默不作声,满洲少年亲贵则誓死反对,赵秉钧厉声喝道:“今天开会,明天也开会,议来议去至今都议不出所以然来,内阁只得引咎辞职!”说罢扬长而去,满洲王公贵戚吓得面如土色。
事后,赵秉钧干脆直接摊牌,威胁隆裕太后说,如能主动退位,将保证优待皇室,否者革命党催命,“将有不可测之事”,无可奈何的隆裕太后只好从命。
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把政府第一任内务总长的职位交给了赵秉钧。
一跃成为国务总理袁世凯篡夺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地位之后,论功行赏自然少不了赵秉钧,让其在唐绍仪总理内阁中出任内务部总长。
不久,唐绍仪被逼辞职,继任的陆征祥又遭到议院弹劾。
赵秉钧于1912年8月当上了袁世凯时期的第3任国务总理。
中国警察的发展简史

中国警察的发展简史“警察”的称呼由来“警察”这个名词在历史上不是我国固有的。
警察(police)一词最早源出于古希腊,表示“秩序”、“社会和平”的意思。
而中国开始使用“警察”之名则始于清末。
意大利当代汉学家马西尼(Federico Masini)在《现代汉语语汇的形成》一书里,做过详细的考辨。
他指出,光绪十年(一八八四年),清廷的总理衙门指示翰林院及六部,拟定了一份派遣高级官员前往外国访问考察的名单,要求他们撰写考察报告,俾作为改革的基础。
这一波大臣出洋考察以傅云龙为始,他去了日本、美国、秘鲁和巴西等四国,计为时两年。
傅云龙归来后写了许多考察记,在日本部分即有《游历日本图经》和《游历日本图经余记》两册,书中将日本以汉字书写的“警察”带了回来。
接着,中国第一代日本专家黄遵宪又在所著的《日本国志》里简介了日本的警察制度。
“警察”这个现代名词开始出现。
但中国正式的设置警察却比他们的著作晚了几年。
光绪二十六年(一九○○ 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
联军除军事占领外,为维持治安而设了有警察之实的“安民公所”。
八国联军后的第二年,北京模仿联军之制而设“善后协巡营”,后来改名巡警总厅。
而于此同时,则是袁世凯也在河北的保定设“巡警分局”,置巡警这种职称,警察制度正式登场,取代了以前的保甲团练及捕快。
因此,现代的警察之称源于日本.在语言的形成上,这称之为回归借词,它的意思是,警察乃是汉字中原有的词汇,但汉字的这种用法早已被人遗忘,最后是兜了一大圈,再从日本那里重新找回。
在当代汉语中,这种“回归借词”举之不尽,通俗的“写真”、“人气”、“一级棒”,严肃的如“自由”、“进步”等均属之。
中国古代的司法部门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古代并没有专门的警察制度,地方行政、司法不分,由府、县行政长官兼管社会治安和司法审判等事宜,只是在府、县衙门内设有巡守、捕快等类似现代警察职能的人员,负责社会一线维持治安、抓捕人犯等工作。
在距今两千五百多年的西周时期,就有了明确的从事司法审判的司寇,在此之前的夏商时期只是有了监狱这种司法执行机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国冬装警察
民 国 警 察 分 局 局 长
女警在检查行人物品
女警在训练
当时的消防车
民 国 警 扣
民 国 警 察 帽 子
清末民国警察帽徽演变
• 从清朝末期到民国时期的警察,实际上是 统治阶级为了进一步加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迫害进步人士,消除异己的一种合法化了 的工具。但从它的出现及其职业本身的意 义上来说,这是社会及其分工在进步和细 化了的表现,应该被予以肯定。
中国近现代警察变迁
1
清末警察 北洋时期警察 民国时期警察 新中国警察
2
3
4
• 最早在中国出现的现代意义的警察,是 出现在清末外国在华设置的“租界区” 内。 • 1841年,在香港组建的警察应该是中国 最早的警察。 • 上海租界警察设立于1853年。上海是中 国租界设立最早、规模最大、发展最快 的地方,警察机构也随着租界的扩大而 逐步发展。
天民式”。
五九式警服:上 衣白色,增加了领 章,领章中有一铜 质盾牌,上缀五颗 五角星,下装颜色 由藏青改为藏蓝
六五式警服:再次 与部队服装趋同,上 衣草绿色,有红领章, 下装藏蓝色。取消大 檐帽。草绿色软帽缀 一圆形国旗图案。
七一式警服:为 区别军、警服装, 增加大檐帽,上、 下装均改为蓝色。 后又改夏季服装为 上白下蓝。
八三式警服:改革较大, 除草绿色、红领章没有 革新,其他变化都很大: 上衣有饰有黄边的肩袢; 袖口有两条黄色袖线, 下衣饰有红裤线;大檐 帽上有了警徽,胸前有 了警号,上衣有了臂章; 臂章上虽然仍有“公安” 二字,但下面首次出现 英文 “POLICE”
八九式警服:改红领章 为松枝-盾牌领花,1993 年改为有警衔标志的箭形 领章,1995年改为肩章; 臂章由悬挂式改为缝制式; 下衣取消红裤线;配发黄 衬衣、蓝领带;警号由红 色改为蓝色。变化较大、 但不惹人注意的是,领带 上有了“警察”的汉语拼
4、警察培养
国家机器随 着国家的发 展日益发展 完善。
清末民初没有完 备的警察培训机 制,仅靠短时间 集训培养警察。
从国民政府时期 到新中国,建立 警察学校等 ,警察教育机制 不断完善。
• 延安市警察队的警服从头到脚一身黑,帽 子虽与八路军的式样一致,可没有钉帽徽, 领章是铝制的,正面上的“边警”两个字, 即“边区人民警察”的简称,稍远一点就 看不清楚……整体感觉与国民党政府警察 的警服差别不大。
新中国成立前夕, 警察着装同八路军、 解放军着装一致,只 是款式有所变化:男 服上衣为中山装,下 衣为马裤;女服为列 宁装。
清末巡警
袁世凯最早建立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警 察”
•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天津之后,要求清 政府的军队不得驻守天津城。袁世凯从 自己的新军中,调拨了3000名精锐士兵, 军装换警装后进驻天津城。这批警察驻 守天津城,维持了天津的社会治安,混 乱局面得到明显改观。 • 1905年10月8日,慈禧批准了袁世凯的 建提议,责令设立巡警部,成为全国统 一的中央警察主管机构。巡警部下属分 别设有敬政、警法、警保、警务、警学 五个部门,统领全国警察事务。这标志 着中国现代警察制度的正式建立。
2、警察帽徽
清末民初 新中国 结论
中国各地警察 帽徽各异,没 有统一持久使 用的帽徽。帽 徽元素多变: 盘龙、五星、 国民党党徽、 文字等。
中国警察帽徽 虽然国徽 等元素。
警察帽徽演变 与中国时局变 化相关。政策 多变、军阀混 战不利于统一 稳定的帽徽的 使用。
• 租界警察:巡捕房欧洲籍巡警 巡捕房中国籍巡警 巡捕房印度籍巡警
上海租界巡捕房的英国巡警
上海租界内的中国巡警仍然留着长辫子
两星期的训练-上海市警察
上海警察
法租界霞飞巡捕房,今为东风中学校舍
广州差佬用的“银鸡”(警笛)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察纽扣
• 1898年6月9日,湖南巡抚陈宝箴、黄遵宪 等人,参照西方及日本的警察机关,创建 了湖南保卫局。可以说是近代中国警察的 前身,同时也正式拉开了警察作为一门职 业正式登上社会舞台的序幕。遗憾的是, 成立三个多月之后不久,湖南保卫局被迫 撤消。
3、警察着装
清末 民初
警察穿着简陋、装备落后,服饰从形 式到章程无统一规定,各省依地方风 俗习惯自定,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
民国新中国
警察穿着整洁统一、装备完善,服饰 改革展现时代特色。
结论
警察着装变化,体现时代背景下生产 力发展水平的变化,以及国家是否统 一、人民生活是否安定,且与国际接 轨趋势不断加强。
音。
• 九九式警服:即现行警察着装。基本颜色为藏蓝, 与国际警察服装基本接轨。其细微处是臂章上几十 年的“公安”二字变成了“警察”。
新中国警察帽徽演变
个人总结:1、警察组成
结论
民国乃至新中国 清末民初
中国警察组成 为欧洲籍、印 度籍、中国籍 警察混杂。
警察组成为统 一的中国籍警 察。
国家主权是否 独立,影响到 国家机器的组 构与运行。
• 新中国成立后,警察被正式命名为“人民 警察”。人民警察的制式服装,从1950年 起,在颜色和款式上进行了七次改革 。
五○式警服:同解放 军着装,但胸章标有 “人民公安部队”字 样,臂章有“公安” 二字,帽徽为中间嵌 “公安”字样的红五 角星。
五五式警服:上 衣为白色和草绿 色,下衣藏青色, 平顶大檐帽。即 我们熟悉的“马
宣统年间,高等巡警学堂在各省省会 设立,这是其中一省的学堂
• 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保留并加以完善了由袁世 凯在清末建立的现代警察制度,且借鉴和参考了 欧洲,特别是德国警察机构的运行模式,使警察 的职能、机构和警种更加趋于完善。 • 1914年,北洋政府在北京创建了最早的武装警察 队伍——“保安警察大队”。它的成立名义上是保 安警察,实际却是北洋政府的内务部队性质的武 装,类似于今天的“武警”。
• 中国共产党在国内革命时期,也设立了相应 的保卫制度.井冈山时期的民警局、刑事侦探 局、政治保卫局、肃反委员会就是我国现代 公安机关的雏形。那时的“警服”,就是红 军战士的服装。都是红军战士,只是分工不 同。 • 1937年1月13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从保 安进驻延安。为保证中央和地方党政军机关 的安全,维护当地社会治安秩序,1938年5月, 成立延安市警察队,这支队伍后来成为人民 公安队伍的前身。
北洋政府时期在宗教法会上执勤的军警督查
1917-1919年北京警察的帽徽
1917-1919年福建福州警察的帽徽
1917-1919年四川遂宁县警察的帽徽
1917-1919年天津警察的帽徽
• 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也继续沿用了北 洋政府时期的警察制度和模式。并在警种 职能的设置上更加细化。1929年,上海警 察局招募了中国的第一批女警察。建立分 批派驻国外学习先进的警察制度。还设立 了高等警官学校、初等警官学校、警事训 练所等各项制度比较完备和健全的三级警 察教育、培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