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第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PPT课件
学前卫生学第六章预防婴幼儿常见传染病课件

学前卫生学第六章预防婴幼儿常见传染病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学前卫生学第六章“预防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的内容。
具体包括:传染病的定义、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及特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涉及的教材章节为第六章第一节至第三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传染病的定义、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及特点。
2. 掌握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提高预防传染病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关爱婴幼儿健康,增强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学重点: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及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了解传染病对婴幼儿的危害,引发学生的关注。
2. 知识讲解:a. 介绍传染病的定义、特点。
b. 详解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种类、症状及危害。
c. 阐述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预防婴幼儿常见传染病2. 内容:a. 定义、特点b. 常见传染病种类、症状c. 传播途径d. 预防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三种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及其特点。
b. 简述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c.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预防婴幼儿传染病的发生。
2. 答案:a. 答案一:水痘、手足口病、流感。
特点:传染性强、病情严重、易引发并发症等。
b. 答案二:传播途径: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预防措施:加强个人卫生、接种疫苗、避免接触患者等。
c. 答案三:加强婴幼儿日常护理,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及时接种疫苗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的掌握程度等。
2. 拓展延伸:a. 了解更多关于婴幼儿传染病的知识。
b. 探讨如何在实际工作中预防和控制婴幼儿传染病。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第六章-PPT课件

讲授
一、呼吸道疾病 二、消化道疾病 三、五官疾病 四、皮肤病 五、营养方面疾病 六、常见寄生虫病
一、呼吸道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症状 、 治疗及护理 急性扁桃体炎:症状 、治疗及护理 肺炎:症状 、治疗及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
二、消化道疾病
急性胃肠炎:症状 、治疗及护理 肠套叠:症状 、治疗及护理 消化道疾病的预防
防措施 三、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
其预防
一、传染病的特性
有特异的病原体 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有感染后的免疫 病程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
二、传染病流行的规律及预防措施
(一)传染病流行的规律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者
(二)传染病的预防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者
三、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主要症状及其预防措施
—— 主讲教师的话
讲授
一、学前儿童生病的迹象 二、学前儿童疾病一般症前儿童生病的迹象可从以下方面观察和检查:
精神及神情
皮肤
体温
饮食
睡眠
大小便
卤门
其他
二、学前儿童疾病一般症状的辨别
1 婴幼儿哭喊
3
腹痛
5
便秘
7
多汗
2 食欲不振
4
呕吐
6
咳嗽
本节主要讲授如何观察和发 现学前儿童生病的迹象;并介绍 学前儿童疾病一般症状的辨别 方法。
第二节 传染病概述
本节点睛 讲授 小结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一类疾病, 可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流行。
学前儿童机体发育还不够完善,免疫功能 尚处于不成熟阶段,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弱, 容易罹患传染病。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精品课件第六章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精品课件第六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教材第六章,详细内容包括:儿童生活习惯的养成、饮食卫生与营养、个人卫生与保健、安全教育与急救常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儿童生活习惯的养成方法,提高自身卫生与保健意识。
2. 使学生了解饮食卫生与营养知识,培养健康饮食习惯。
3. 培养学生个人卫生与保健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童生活习惯的养成、饮食卫生与营养的平衡。
教学重点:个人卫生与保健、安全教育与急救常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展示(如健康饮食搭配、急救用品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践操作材料(如洗手液、口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健康生活习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卫生与保健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b. 介绍饮食卫生与营养知识,讲解如何做到营养均衡、避免偏食。
c. 讲解个人卫生与保健,强调手卫生、口腔卫生、眼保健等方面的重要性。
d. 进行安全教育,教授急救常识,如心肺复苏、止血等。
3. 实践操作:a.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生活保健经验。
b. 学生代表演示正确洗手、佩戴口罩等个人卫生操作。
c. 进行急救知识竞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 随堂练习:a. 让学生设计一份健康饮食搭配。
b. 学生互相检查个人卫生操作是否规范。
六、板书设计1. 儿童生活习惯的养成a. 生活作息规律c. 个人卫生习惯2. 饮食卫生与营养a. 营养均衡b. 避免偏食c. 饮食卫生注意事项3. 个人卫生与保健a. 手卫生b. 口腔卫生c. 眼保健4. 安全教育与急救常识a. 日常安全注意事项b. 急救操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设计一份符合营养均衡的儿童饮食搭配,并说明理由。
c. 列举三个常见的急救场景,并简要说明应对方法。
2. 答案:a.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组织学生参观幼儿园,了解儿童生活保健的实际情况。
预防保健策略 ppt课件

ppt课件
10
三、三级预防策略
(一)疾病的自然史 病理发生期——生物学改变期 临床前期——从病发到出现最初症状或体征 临床期 转归期
ppt课件
11
(二)疾病的三级预防
⑤到2020年所有国家将通过部门间行动,在提供安全饮用水, 数量充足和质量良好的食物和住房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⑥到2020年所有国家将通过管理、经济、教育、组织和以社区 为基础的综合规划,采纳并积极管理和监测能巩固促进健康 的生活方式或减少有损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战略;
⑦到2005年所有会员国制定、实施和监测与“人人享有卫生保 健”政策相一致的各项具体政策的运行机制;
(3)对于多因素慢性疾病(心、脑血管病、糖尿 病),以一级预防为主,兼顾二级、三级预防。
(4)对于病因和危险因素未明且难以察觉的疾病, 在实施第三级预防的同时,应积极研究早期检测 的方法和技术。
ppt课件
17
三级预防原则是预防医学的核心, 它体现对个体及群体在疾病发生前后 的各个阶段的全方位预防,是实现人 人健康这一最高医学目标的重要条件。
ppt课件
18
思考:
高血压的三级预防策略?
ppt课件
19
ppt课件
20
第一级预防
1.限制钠盐摄入量; 2.增加新鲜蔬菜、瓜果的摄入量; 3.限制饮酒; 4.减轻体重; 5.适度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 6.戒烟; 7.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第二级预防 筛检和定期体检
第三级预防 高血压临床治疗
ppt课件
健康公平的基础,并且将以测定儿童发育为基础来评价公平; ②到2020年将实现共同商定的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
预防保健策略培训教材精品课件(共30页)

04:19
2
第一节
全球卫生策略
一、全球卫生状况
1. 1977年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到2000年使世界全体人民都能享有基本 的卫生保健服务,并且通过消除和控制影响 健康的各种有害因素,使人们都能享有社会 和经济生活方面均富有成效的健康水平,达 到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04:19
22
预防医学的对象( )
• A.病人 • B.健康人 • C.个体 • D.确定的群体 •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三、三级预防策略
(一)疾病的自然史 病理发生期——生物学改变期 临床前期——从病发到出现最初症状或体征 临床期 转归期
04:19
11
(二)疾病的三级预防
• 三级预防(three levels of prevention) 是针对疾病发生发展不同阶段所采取的措 施,它是根据疾病的自然史来确定和实施 的。
对于病因明确的疾病,如职业病、医源性疾病、传染病等, 有重要的意义。
一级预防目标:降低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发生率
04:19
13
(2)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临床前期预防,“三早预防” 传染病 “五早预防”
具体方法:
04:19
普查 筛查 定期健康检查 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 专科门诊
14
(2)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
实现“三早”的最根本方法 •宣传群众 •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水平 •采用微量、敏感的诊断方法和技术
04:19
15
(三)第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
临床预防或康复治疗
已患病者
学前卫生学第六章预防婴幼儿常见传染病课件

学前卫生学第六章预防婴幼儿常见传染病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学前卫生学第六章“预防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具体内容包括:传染病的定义、特点及传播途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的识别与预防措施;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及我国疫苗接种规划;幼儿园传染病防控策略及突发传染病处理流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及传播途径,提高学生对传染病的认识。
2. 掌握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的识别、预防及控制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疫苗接种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的识别与预防、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难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的具体实施、疫苗接种规划的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传染病防控的短视频,引发学生对传染病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及传播途径;(2)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的识别、预防及控制方法;(3)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及我国疫苗接种规划。
3.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某一传染病(如手足口病)在幼儿园的防控措施进行探讨。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疫苗接种规划的例题,帮助学生理解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传染病概念、特点、传播途径;2. 婴幼儿常见传染病识别、预防、控制;3. 疫苗接种重要性、我国疫苗接种规划;4.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策略、突发传染病处理流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传染病的概念、特点及传播途径;(2)列举三种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并说明其预防措施;(3)谈谈你对疫苗接种的认识。
2. 答案:(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特点是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季节性等。
学前卫生学第六章预防婴幼儿常见传染病课件

学前卫生学第六章预防婴幼儿常见传染病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学前卫生学第六章“预防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传染病的概念、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常见婴幼儿传染病的症状识别及护理方法;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传染病的定义、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提高学生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
2. 掌握常见婴幼儿传染病的症状识别及护理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认识疫苗接种的重要性,了解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增强学生的疫苗接种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常见婴幼儿传染病的症状识别及护理方法。
教学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疫苗样本。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婴幼儿传染病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传染病的关注,进而引入课题。
2. 理论讲解:讲解传染病的概念、传播途径、预防措施,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3. 实践操作: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在生活中遇到的婴幼儿传染病案例,分析症状及护理方法。
4. 例题讲解:讲解疫苗接种的重要性,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预防婴幼儿常见传染病2. 内容:a. 传染病概念、传播途径、预防措施b. 常见婴幼儿传染病症状识别及护理方法c. 疫苗接种重要性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三种常见的婴幼儿传染病,并简要描述其症状。
b. 解释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并给出两种预防措施。
c. 阐述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并说明注意事项。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有所提高,但对一些具体传染病的症状识别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例讲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婴幼儿传染病的内容,提高自己的防护能力。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件第六章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课件第六章一、教学内容本章内容选自《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教材第六章,主题为“幼儿园饮食卫生与营养”。
具体内容包括:幼儿饮食卫生的基本要求、幼儿营养需求与膳食搭配、食物中毒的预防与处理、幼儿园食堂管理及食品加工要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饮食卫生的基本要求,提高学生的饮食卫生意识。
2. 掌握幼儿营养需求与膳食搭配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熟悉食物中毒的预防与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幼儿饮食卫生基本要求、营养需求与膳食搭配原则、食物中毒预防与处理方法。
难点:膳食搭配的实际操作、食物中毒的预防与处理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饮食卫生与营养相关图片、视频资料。
2. 学具:笔记本、笔、食物模型、膳食搭配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幼儿园食堂加工食物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饮食卫生问题。
2. 理论讲解:a. 讲解幼儿饮食卫生基本要求,强调食品安全、卫生、新鲜、营养等方面。
b. 介绍幼儿营养需求与膳食搭配原则,结合食物模型进行讲解。
c. 讲解食物中毒的预防与处理方法,以案例形式呈现。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实际膳食搭配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和改进。
4. 随堂练习:发放膳食搭配表格,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幼儿园饮食卫生与营养》2. 内容:a. 幼儿饮食卫生基本要求1) 食品安全2) 卫生3) 新鲜4) 营养b. 幼儿营养需求与膳食搭配原则1) 营养均衡2) 食物多样化3) 合理搭配c. 食物中毒的预防与处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b. 设计一份幼儿园午餐膳食搭配方案,要求营养均衡、食物多样化、合理搭配。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认识到饮食卫生与营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提高自身饮食卫生意识,掌握膳食搭配原则和食物中毒预防与处理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生学(第7版) · 第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7版) · 第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7版) · 第
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7版) · 第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7版) · 第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
5
三、我国卫生工作面临的问题
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还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 事业发展,卫生医疗服务体系与人民日益增长的 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相当突出,卫生事业发 展还存在着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主要有以下 几方面:
卫生学(第7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7版) · 第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7版) · 第
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7版) · 第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7版) · 第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
4
5.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历来重视和 关心妇女儿童健康问题,中国历史上形成的高生育率、高死 亡率的传统生育模式已经改变,实现了低生育率和低死亡率 的良性循环。2005年全国孕产妇产前检查率达89.8%,住院 分娩率达85.9%,新法接生率达97.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由建国初的250‰~300‰下降到2004年的25‰。
卫生学(第7版) · 第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7版) · 第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7版) · 第
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7版) · 第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7版) · 第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
6
1.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目前不少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特别是基层机构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设备不齐全,缺乏必要的 检测检验设施;乡村两级缺乏稳定的公共卫生人员;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 这种状况难以有效控制重大疾病的流行,传染病患病人数仍居高位,结核病、 肝炎等传统型传染病仍在威胁人民的健康。2005年全国结核病患者人数约450 万,列世界第二位,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约200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估 计占全世界三分之一。血吸虫病患者约有85万人。在不少农村地区,肠道传 染病、微量营养素缺乏病、妇女孕产期疾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等仍未得到 有效遏制。艾滋病、非典、人间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出现,又加重了我国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难度。与此同时,由于居民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 习惯的变化,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患病人数也在不断 增加,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病种。因患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病死亡的 人数已经列在我国人口死因的第一位和第二位。精神卫生问题成为我国的重 大公共卫生问题,全国现有精神障碍者约1600万人,患病率达13.47‰。我国 出现了急性传染病和慢性严重疾病同时并存的多重疾病负担的状况。
4.重大传染病防治取得了明显进展。上世纪50年代,因传染病和寄生 虫病死亡人数居于全国人口死因中的第一位。目前下降到第9位,并在发 展中国家中率先消灭了天花和脊髓灰质炎等重大传染病。我国虽然是一个 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但多年来成功地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2003年 战胜了来势凶猛的“非典”疫情,近两年又成功地控制了禽流感向人类的 传播。建立健全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乙型肝炎等严重传染病的预 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
卫生学(第7版) · 第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7版) · 第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7版) · 第
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7版) · 第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7版) · 第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
3
3.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推广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制度。我国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基本医疗保险、补充 医疗保险、公费医疗和商业医疗保险等多种形式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 2004年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约有1.3亿人,享受公费医疗的职工 约有5000万人。从2003年开始,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部分 县,开展了以大病补助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2005年参加试点 的农民人数达1.56亿人。 人民的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第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
卫生学(第7版) · 第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7版) · 第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7版) · 第
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7版) · 第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7版) · 第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
1
第一节 我国卫生工作方针与三级预防策略
一、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
“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 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服务。”
1.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均期望寿命 为35岁,2000年提高到71.4岁;婴儿死亡率,建国初为200‰, 2004年下降到21.5‰;孕产妇死亡率,建国初为1500/10万,目前 下降到48.3/10万。这三大指标的变化,标志着我国国民的健康水平 已经达到了发展中国家的较高水平。
2.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目前全国现有医疗、预防、保健、监督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近30 万个。2005年,各类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336.7万张,平均每千人 3.1张,卫生人员总数542.7万人,平均每千人有执业医生1.52人。 此外,还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88万人。一个遍及城乡的卫生医疗服务 网络基本建立起来,药品的生产能力基本能够满足国内民众的医疗卫 生需要。
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赋予原卫生方针新的涵义和时代特 征,继承和丰富了原卫生方针,将大大促进我国卫生事业的 发展。
卫生学(第7版) · 第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7版) · 第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7版) · 第
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7版) · 第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7版) · 第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
2
二、我国卫生工作的成就
卫生学(第7版) · 第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7版) · 第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7版) · 第
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7版) · 第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7版) · 第六章 预防保健策略
7
2.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完善。突发公共卫生 事件的发生,除了重大传染病传播蔓延外,还有突发自然灾 害、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如火灾、车祸、矿难,以及重大刑事 案件、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带来的人员伤害。生物武 器、有毒化学武器以及恐怖活动等也存在着潜在的公共卫生 安全威胁。这些都需要我们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机制,提高应对能力,尽最大可能减少突发事件发生时的损 失。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是政府履行公共 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基本职责,是一项长期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