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写作教程》课件第七章 第二节 诗歌雪花的快乐

合集下载

徐志摩抒情诗《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抒情诗《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抒情诗《雪花的快乐》一个真正的诗人,他的整个生命便是一首好诗,而以35岁的英年“竟尔乘风归去”,徐志摩的确可以称作一首短诗1。

徐志摩是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新月派的主要代表,他所做的诗歌都透着一种清新之气,不仅在思想表达上真挚贴切,在诗歌的外在形式上也注重节奏和旋律的和谐。

《雪花的快乐》是徐志摩在新月社成立初期的作品,很贴切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徐志摩的心情感与独特个性。

徐志摩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林徽因与梁思成已经步入婚姻殿堂,徐志摩在无奈之中不得不想办法来排遣内心的感伤,他开始投入到中国新诗的发展中去,投入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事业中去,由于在英国的两年,徐志摩广泛涉猎各种名家名作,接触了各种思想流派,并且从中受到了很深的影响,所以徐志摩一直想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回国初期,徐志摩不仅要组织新月社的活动,加强中西文化的交流,他更要从政治到人生到文艺的各个方面,全面张扬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方向2。

这期间,徐志摩写了很多首表达内心理想和激情的诗篇。

《雪花的快乐》便是其中之一。

当时为了创立“中国式”的新诗,闻一多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鼓吹诗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3。

作为新月诗派的主要代表,徐志摩在《雪花的快乐》一诗中很好地表现了这三条原则。

《雪花的快乐》描写雪花快乐地飞舞于空中,最后与自己所钟情的朱砂梅融为一体的景象,以此比喻人对理想情感归宿的向往和追寻。

为诗者呈现了一种水乳交融的情感,赞美了由此而产生的来自心灵深处的喜悦。

首先是音乐美,“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这五句诗前两句压的是同样的a韵,后三句押的是ang 韵。

全诗皆采用这样的押韵方式,读起来显得句式整齐,韵律清晰。

在整首诗中,反复运用“飞扬”二字,增加了诗歌的音乐美,增强了气势,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其次是绘画美,全诗营造了一种唯美的氛围,读来使人眼前不由得展开了一幅雪花纷飞的画面:“在半空里娟娟地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往处”“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色彩和谐,精巧,并且动静结合,如一幅清新的画卷。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诗赏析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诗赏析

语言优美
读者普遍认为《雪花的快 乐》的语言优美流畅,富 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意境深远
读者认为《雪花的快乐》 所营造的意境深远,能够 引发人们对生命、自然和 情感的思考和感悟。
THANKS
感谢观看
美好向往
诗中通过雪花的美丽和短暂,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和向往。他希望生活中的美好能够永恒,同时也表达了对生 命短暂的感慨。
对爱情的渴望与赞美
渴望爱情
诗中通过雪花落在梅花上,表达了作 者对爱情的渴望。他希望找到一位心 灵相通、志同道合的伴侣,共同追求 自由和美好。
赞美爱情
徐志摩赞美了爱情的纯洁和美好,他 希望爱情能够永恒,像雪花一样纯洁 无暇。
徐志摩的诗歌风格
1
徐志摩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 远。
2
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 描绘自然和人生。
3
他的诗歌作品情感真挚、思想深邃,具有很高的 艺术价值。
02
《雪花的快乐》创作背景
诗歌的创作年代
1925年
这首诗写于1925年,是徐志摩的代 表作之一。
现代文学时期
该诗创作于中国现代文学时期,体现 了现代诗歌的特色。
雪花
徐志摩将自我比喻为雪花,轻盈、自由 ,表达出对自由和纯真爱情的向往。
VS
快乐的雪花
通过比喻快乐的雪花,诗人传达出对美好 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生命的热爱。
优美的语言与节奏
语言优美
徐志摩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反复等,使诗歌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节奏感强
诗人通过押韵、音节等手法,使诗歌节奏感强烈,读起来朗朗上口。
文学价值高
《雪花的快乐》以其独特 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被广泛认为是现代文学的 经典之作。

徐志摩诗歌《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诗歌《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诗歌:《雪花的快乐》《雪花的快乐》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飏,飞飏,飞飏,——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飏,飞飏,飞飏,——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地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飏,飞飏,飞飏,——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地,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作品赏这首诗写于1924年12月30日。

发表于1925年1月17日《现代评论》第一卷第6期。

诗人徐志在他的《猛虎集》序文中写道:“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的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口里不住地唱着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非到他的心血滴出来把白花染成大红他不住口。

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深沉的一片。

”如果把徐诗中《雪花的快乐》、《》和《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以下简称《雪花》、《康桥》、《风》)放在一起,它们正好从这样的角度展示了诗人写作的连续、希望与理想追寻的深入。

这是一个有趣的比较,因为这三首名篇风格之一致,内在韵脉之清晰,很容易令人想到茅盾的一句话:“不是徐志,做不出这首诗!”(茅盾《徐志论》)徐诗中表现理想和希望感情最为激烈、思想最为激进的诗篇当推《婴儿》。

然而,最真实传达“一个曾经单纯信仰的,流入怀疑的颓废”(《猛虎集》徐志自序)诗人心路历程的诗作,却是上述三首。

在现代主义阶段,象征不仅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诗人朝向一生信仰的心路历程是一个纷的世界,其中曲折的'足迹读者往往需追随及终点方恍然大悟。

胡适之在《追忆志》中指出:“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

”(《新月》四卷一期《志纪念号》)徐志用了许多文字来抵抗现实世界的重荷、复杂,在现实世界的摧毁面前,他最终保持的却是“雪花的快乐”、“康桥的梦”及“我不知道风在哪个方向吹”的无限惆怅。

《徐志摩的诗歌赏析——《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的诗歌赏析——《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的诗歌赏析——《雪花的快乐》》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翱翔的在半空里潇洒······这首美丽的诗,大家知道这是谁的吗?这就是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作为我国现代的浪漫派主义代表诗人之一,最擅长的就是细腻柔和的语言描写,下面我们就来仔细的品味一下这首徐志摩的诗歌吧。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雪花的快乐》无疑是一首纯诗(即瓦雷里所提出的纯诗)。

在这里,现实的我被彻底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场,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但这是被诗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被灵魂穿着的雪花。

这是灵性的雪花,人的精灵,他要为美而死。

值得回味的是,他在追求美的过程丝毫不感痛苦、绝望,恰恰相反,他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快乐。

雪花飞扬,飞扬,飞扬这是多么坚定、欢快和轻松自由的执著,实在是自明和自觉的结果。

而这个美的她,住在清幽之地,出入雪中花园,浑身散发朱砂梅的清香,心胸恰似万缕柔波的湖泊!她是现代美学时期永恒的幻像。

对于诗人徐志摩而言,或许隐含着很深的个人对象因素,但身处其中而加入新世纪曙光找寻,自然是诗人选择她而不是他的内驱力。

与阅读相反,写作时的诗人或许面对窗外飞扬的雪花热泪盈眶,或许独自漫步于雪花漫舞的天地间。

他的灵魂正在深受囚禁之苦。

现实和肉身的沉重正在折磨他。

当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令他唱出《雪花的快乐》,或许可以说,诗的过程本身就是灵魂飞扬的过程?这首诗共四节。

美文推荐《雪花的快乐》

美文推荐《雪花的快乐》

美文推荐《雪花的快乐》《雪花的快乐》是现代诗人徐志摩所作的诗歌,作者借雪花的纯洁、飘逸、潇洒、自由等特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抒写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向往。

徐志摩在27岁时写下了这首诗。

全诗潇洒俊逸,自信飞扬,充满着青春的气息。

在诗的开头,诗人便以雪花自喻。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紧接着,便直接阐明对自己的期待:“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少年英才,热血充盈着他的心胸:“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你看,我有我的方向!”骄傲自豪在字里行间中一览无余。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诗人拒绝颓废、消极、惆怅的心绪,以幽谷、山麓、与荒街代替了当时一些青年消极负面的情绪。

此时的诗人,心中充满着希望,三个“飞扬”,展现诗人的自信与对自由的渴望。

全诗的起承转合,布局十分巧妙,旋律优美,诗行错落有致,韵脚灵活自然,具有循环往复的美感,如同飞扬旋转的雪花,潇洒灵动,清俊秀逸。

在半空里娟娟飞舞的雪花,向往的,是带着朱砂梅清香的“她”,清幽而温柔,令雪花融化,令诗人的心融化。

如此骄傲、自信又飞扬的雪花,愿意贴近一个人,为她融化。

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徐志摩内心的激荡与向往,将对爱与美的追求,展现的淋漓尽致。

全诗大胆自由,任性热烈,带着青春的气息,唱着自由的歌曲,真挚自然。

世界上浪漫自由的事物有很多,诗人为什么偏偏要以雪花自喻?雪花是洁白的,透明的,也是轻柔的,脆弱的。

以雪花自喻,体现了徐志摩对于纯洁的情感的追求,对于自由浪漫的渴望。

雪花是脆弱的,在温暖的地方,它便融化。

但正是这份脆弱,使雪花在追求自己的方向,并且为她融化时,更显珍贵。

而使雪花融化也甘心的“她”,有着清幽的住处与朱砂梅的清香,这是暗示了她品质的高洁,渲染了神秘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美好的追求。

整首诗,诗人的情感与大自然相互交融,互相渗透,化虚为实,轻盈灵动,自由飞扬。

雪花的快乐,也是诗人的喜悦与自豪。

雪花的快乐.ppt(上课)-PPT精选文档

雪花的快乐.ppt(上课)-PPT精选文档

作者简介



徐志摩 (1897~1931)现 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 人。 他是新月派代表诗人。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 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 在 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 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 诗人的影响。 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 表大量诗文。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 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1年,11月19日,由南 京乘飞机到北平,飞机失事, 机毁人亡。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南天湖中学:向海燕
写雪的诗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柳宗元《江雪》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 温庭筠《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 明灭》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杜甫《绝句》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卢梅坡《雪梅· 其一》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毛泽东《卜算子· 咏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 陈毅《青松》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高適《别董大二首》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主要内容和主题 三大主题:爱情、自然、社会问题。他们 都贯穿着徐志摩的单纯理想。胡适把他的 这个理想概括为“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 ,一个是美。”
艺术特色

1、糅合了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洋浪漫诗歌的精华。 清新、妩媚、飘逸。 2、讲究音乐性。他提出: (1)音节是诗歌的“血脉”,其主要内容是“内 含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 (2)字句是诗歌的“外形”,行数的长短、字句 的整齐与否决定于“音节的波动性”。 (3)诗感、诗意是诗歌的“心脏”。音节基于“ 真纯的‘诗感’”。 他的诗大多体现了他的这种主张。

《雪花的快乐》及仿写

《雪花的快乐》及仿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徐志摩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 新月诗社成员。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现代 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硖xiá石人。原名 章垿xù ,字槱yǒu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
这时我又借风的方向,
轻轻的,点拂在她的肌肤
粘住她美丽的潇洒
——飞舞,飞舞,飞舞
——飞进了那个如梦的天
堂。
仿写
假若我是一只蝴蝶, 悠悠的在森林里飞舞,
我定会找到自己去向
——轻盈,轻盈,轻盈,
这风中也有我的去向。
飞向那快乐的山林, 飞向那悠然的树丛,
也飞向大海去狂野
——轻盈,轻盈,轻盈,
——你瞧,我有我的去向!
在波光里舞动的潇洒,
指明了那快乐的路途, 带着她去未来里畅游 ——轻盈,轻盈,轻盈, 啊,你舞动着似彩虹的翅 膀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雪花的快乐》是徐志摩诗第一集《志摩的 诗》首篇。 “雪花”在半空里“翩翩的”“潇洒”,“ 涓涓的飞舞”,只因“我有我的方向”。诗人 以“雪花”自比,运用借代手法,把雪花的意 象描绘成一个精灵,那是时代的精灵,是诗人 灵魂的精灵,也是“五四”精神的精灵,多者 融合,天然浑成,毫无雕琢之感。而“她”既 是诗人想象中的爱情对象,实际上也是升华了 的神圣纯洁的理想,是对理想的追求的主观感 情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互渗交融,是把对爱情的 追求与改变现实社会的理想联系统一。

2023语文选修第2课《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雪花的快乐)3

2023语文选修第2课《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雪花的快乐)3

一、新诗
• 、新诗的诞生 • ①晚清“诗界革命”止于对宋诗派的摹仿,是在传统范围
内的调整与改良。 • ②“五四”新诗运动对晚清“诗界革命”有所继承,更有
所突破。 • ③胡适在其《论新诗》中提出“作诗如作文”的主张,事
实上有“战略选择”的意义:即以散文化(或者说是“非 诗化”)去对过分成熟的传统诗歌语言形式进行有组织的 反叛,在传统诗歌结构之外去另寻门路。 • ④新诗的“最初形态”简要的归纳:主要用白描和托物寄 兴手法,倾向于散文化和平实的风格,以求跳出旧诗词的 束缚,实现诗体解放。 • ⑤《尝试集》和其他早期白话诗很幼稚,对其艺术形式的 分析主要应着眼于如何有别于传统诗歌,并考察其贡献、 价值与局限。

• 诗人幻化的“雪花”,欢快地在半空中娟娟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在这里,诗人点明了 他在前边一再强调的‘我的方向”,即是那“清 幽的住处”。“清幽”是写景,是指示“她”的 所在,亦是说这一片感情领域是属于诗人自己的, 不愿受任何外界的干挠。此外,“清幽”也有这 样的含义,即:不再让那些纷乱的思绪、复杂的 情感来搅挠自己,让自己静静地沉浸在期盼里, 期盼着那位有着“朱砂梅清香”的姑娘的到来。 这是一种感情的期待,里边酿着一个感情的狂澜。
• 也许那是一段美丽的感情,最终触礁而没了。但 感情可以理藏,却不能死亡,藏匿在心底的那份 没有完成的爱,适时便在诗人心中复活。这使诗 人洒脱轻灵的诗思中带有一种深沉的感情蕴藏, 欢愉自信的情绪里浸着一份难以觉察的惆怅。诗 人毕竟是多情而浪漫的,他获得的爱情,虽不象 火焰那样热烈得令人焦灼不安、头晕目眩,却如 雪花一般贞洁得使人肃穆,它抚慰了诗人那颗受 伤的心。在下面两节诗中,诗人的心境又被欢愉 充溢着,感情的流波回到那轻松明快之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