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有效性思考

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有效性思考
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有效性思考

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有效性思考

■林谋性(金融一班 2008310124)

[摘要]现行的国际货币制度下,各国中央银行都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使汇率向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变化。本文对我国中央银行进行外汇市场干预的原因、干预的工具及干预的有效性等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央银行能够通过冲销干预来实现外汇市场干预的目标。最后,从增强我国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效力的角度提出了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加速利率市场化、加强国债市场建设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冲销干预;汇率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美元对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变得起伏不定。针对2007年开始的环球金融危机,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采用量化宽松政策刺激美国经济的复苏,导致美元在国际市场持续走贬,包括人民币在内的许多非美货币都承受了较大的升值压力。汇率的剧烈波动无疑会加剧相关国家间的经济贸易摩擦,阻碍各国经济政策的执行效果。众所周知,汇率与经济发展休戚相关,所以各国政府对外汇市场频繁施加干预,在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上协调操作,以确保经济稳定运行。2005年7月,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新的汇率制度更强调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机制,为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的实施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灵活度,但同时也对其有效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中央银行的冲销干预理论综述

外汇市场干预是指货币当局通过在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买卖,以影响本国货币的汇率。以是否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为标准,央行进行干预的两种基本方式是:冲销式干预和非冲销式干预。冲销式干预是指央行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同时,通过其它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国债市场上的公开市场业务)来抵消前者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从而维持货币供应量不变的外汇市场干预行为。非冲销干预则是指不存在相应冲销措施的外汇市场干预,这种干预会引起一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

汇率决定的流量理论与存量理论对冲销干预和非冲销干预方式的效力进行了分析。这些理论的分析都以本币表示的资产与以外币表示的资产之间完全可替代为前提,结论是非冲销干预有效,冲销干预不会对汇率产生影响。但事实上,由于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具有不同的风险,加之交易成本的存在,本币资产和外币资产是不能完全替代的。1997年,Branson等学者引入了资产不完全替代因素,建立了小国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模型,并扩展了标准的小国资产模型,分析了非冲销干预下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动态调整。1991年,Pilbeam等学者建立了综合的资产市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公开市场业务、非冲销干预和冲销干预使汇率超调,随后汇率逐渐升值,而且冲销干预比非冲销干预对名义汇率的影响小,非冲销干预比公开市场对汇率超调的影响大。1990年,Natividad和Stone研究发现在没有冲销的条件下,汇率政策和货币策具有同样的效果,而且冲销干预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都是无效的。1985年,Blundell和Masson扩展了粘性价格货币模型,允许资产不完全替代,对冲销干预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冲销干预会影响私人持有的国外净资产,从而通过资产组合途径影响即期实际汇率。

1983年,Obstfeld对德意志联邦银行1975-1981年间的外汇干预进行了研究,结论是冲销干预的资产组合效应很有限。1984年,Loopesko等以中央银行累计外汇干预量取代国内资产存量变动,对美国和其他七国集团国家货币汇率进行研究后认为,冲销干预通过资产组合途径影响汇率的效应是存在的。1986年,Kearney 和MacDonald研究了英格兰银行的外汇干预,发现他们总是进行冲销干预,试图消除干预对基础货币的影响。他们建立了与Obstfeld相类似的宏观经济模型,并且还用模型进行了两次干预操作模拟来检测英格兰银行外汇干预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非冲销干预引起英镑瞬间大幅升值,冲销干预的效果则要小得多。上述回顾和研究表明,资产可完全替代理论认为非冲销干预有效,冲销干预无效。资产不可完全替代理论则认为,两种干预方式都有效,但冲销干预的效果要弱。

二、我国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原因

自1973年国际货币体系实行浮动汇率制以来,各国央行都没有对外汇市场彻底放任自由,相反,这些中央银行都始终保留相当一部分外汇储备,以对外汇市场进行适时地干预。一般来说,当外汇市场上的价格出现异常大的、或是朝同一方向的连续性剧烈波动时,中央银行往往会直接介入市场,通过商业银行进行外汇买卖,以缓解外汇市场的剧烈波动。我国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稳定人民币汇率的原因,大致有如下三条:

(一)汇率的异常波动常常与国际资本流动有着密切联系,它会导致工业生产和宏观经济发展出现不必要的波动,因此,稳定汇率有助于稳定国民经济和物价。现在国际资本跨国界的流动不但规模很大,而且渠道很多,所受到的人为障碍很小。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大量的投资资本和热钱涌入中国,一方面会对人民币的升值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另一方面从国内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有可能造成资本在不同部门间的配置不均,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二)中央银行直接干预外汇市场是为了适应国内外贸易政策的需要。一个国家的货币在外汇市场的价格较低,必然有利于这个国家的出口。而出口问题在许多工业国家已是一个政治问题,它涉及到许多出口行业的就业水平、贸易保护主义情绪、选民对政府态度等许多方面。近年来由于我国的外贸一直处于双顺差状态,而欧美等国为了增加本国产品出口、实现经济复苏不断向我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我国应该顶住压力,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利益,自主调节人民币升值幅度。

(三)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是出于抑制国内通货膨胀的考虑。宏观经济模型证明,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汇价长期性地低于均衡价格,在一定时期内会刺激出口,导致外贸顺差,最终却会造成本国物价上涨,工资上涨,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在通货膨胀已经较高的时候,这种工资—物价可能出现的循环上涨局面,又会造成人们出现未来的通货膨胀必然也很高的期待,使货币当局的反通货膨胀政策变得很难执行。自2008年以来,我国的CPI指数连续增长,物价水平不断攀升,通货膨胀高企,央行通过调节人民币的适当升值将有利于缓解通胀压力。

三、我国央行的外汇冲销工具及实践

国外央行冲销干预措施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和补充的冲销干预措施,后者主要包括贴现政策、调整法定准备金率、调整政府存款和利用外汇掉期交易合约等。

而我国央行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时采取的冲销工具主要有: 收回再贷款、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和掉期交易等。

(一)收回再贷款。从1994年开始,我国贸易出口和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带来了持续的贸易顺差(见表1),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中央银行积极入市干预,投放人民币, 外汇占款大幅上升,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而此时, 国内经济表现为高通胀, 中央银行为了控制国内经济需求上调利率,这使得外国资本大量流入境内, 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中央银行采取了收回商业银行再贷款的方式进行冲销,使物水平下降,汇率水平保持了平稳。由表2可知,由于人民银行的频繁干预,十年间外汇储备增加了3820亿美元,约占外汇市场交易总额的56%,成为外汇市场最大的需求者。这种冲销方式与货币政策的起初意图保持了一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收回再贷款的冲销方式也带来了国内资金供给的结构性失衡,不利于金融市场的长期发展。

表1:1991年-2005年中国国际收支主要账户的差额

数据来源:外汇管理局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f6968606.html,《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表2:国际收支、外汇储备和外汇干预百分比

注:外汇干预规模用外汇储备增量近似替代,外汇干预比重用外汇储备增量占外汇市场交易额的比重表示数据来源:外汇管理局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f6968606.html,《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二)公开市场操作。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1998年我国出口增长大幅下降,1998年-2000年国家收支年均顺差仅为229.5亿美元(见表2);加上周边国家汇率不断贬值,市场形成了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当时政府坚持人民币汇率不贬值,人民银行一度减少对外汇市场购汇,从表3可以看出,外汇占款急剧减少,三年间进增加2308.8亿元。同时,国内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的情况,人民银行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纷纷先后归还再贷款,导致基础货币投放进一步受阻。国内货币投放相对减少没有引起利率的相应提高和资本流入,相反,为治理通货紧缩,人民银行连续降息,人民币一年期的存款利率从1996年的7.47%下调到1999年的2.25%,而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由1998年的4.75%上升到2000年的6.5%。在本外币负利差和贬值预期影响下,国内短期资本进一步外流。为此,1998年5月,人民银行恢复公开市场业务。1998年和1999年通过债券逆回购等方式投放货币2622亿元(见表3),占当时基础货币增量的87%,基础货币增长逐步回升。2000年起,随着金融机构流动性增强和债券市场出现投机现象,人民银行改变公开市场的操作方向,开始采用债券正回购,实行货币回笼。

表3:1998年-2000年外汇占款、公开市场操作和基础货币投放

数据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5f6968606.html,戴相龙《中国货币政策报告》,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版

(三)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在2003年至2008年期间,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升值的总趋势,并伴随着国内的通货膨胀,为维持汇率稳定,中央银行进入外汇市场进行干预,抛出人民币,增加外汇储备,为了消除由于买入外汇而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中央银行进行了一系列的冲销操作,其中之一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至2008的6月中央银行对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5%的历史高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冲销方式虽然可以与货币政策的目标保持一致,但仍具有诸多的不足。

(四)发行央行票据。2003年4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发行的中央银行票据,并决定固定于每周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中央银行票据开始成为中央银行对冲不断扩大的外汇占款的一个重要手段, 截至2007年底, 中央银行累计发行央行票据已达34469 亿元人民币。

(五)外汇掉期交易。所谓外汇掉期交易, 是指即期卖出一种货币同时远期再买回该种货币。因此, 中央银行在即期市场上进行干预时, 就可以采用一笔掉期的方式进行相应的冲销操作, 采用掉期交易来干预汇率最大的好处是相对独立于即期市场, 相对减少即期市场的波动性, 保证了官方外汇储备没有剧烈波动。

(六)人民币质押外汇贷款。各商业银行可以其人民币资金向外汇管理部门办理质押申请外汇贷款。其益处在于: 一是可充分利用闲置的外汇资金, 提高其使用效益;二是可减少商业银行对外借债数额, 特别是短期外债的数量; 三是可减少央行进行外汇干预的成本, 可谓一举数得。对此, 国家外汇管理局可拿出一部分外汇资金, 作为开展人民币质押外汇贷款业务的专项资金, 与外汇平准基金统筹考虑运用。

四、中央银行外汇干预效果的制约因素

通过比较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各种冲销工具(表4),以及分析我国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实践,可以总结出影响我国央行干预外汇市场效果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

(一)债券市场的发达程度。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因具有灵活性、主动性、可逆

性和微调性等优点而备受世界各国中央银行青睐。但是由于我国公开市场上可供交易的证券的期限一般较长, 一年以下的短期证券几乎没有, 这种以长期债券为主的债券期限结构必然会使中央银行采取公开市场业务进行冲销操作受到短期资产的约束。同时,本国财政赤字的承受能力也同样限制着冲销干预的效果,如果在国内持续财政赤字的条件下,冲销干预将受到准备金数量的限制。

(二)干预的操作成本。发行央行票据是央行干预外汇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

但是发行央行票据的成本高昂,不具备可持续性。通常,为了吸引金融机构用中央银行票据置换其超额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提供给金融机构比超额存款更优惠的条件,因此发行中央银行票据成本巨大,这使中央银行债务负担过重,加大了隐含的风险。而其它的冲销工具,如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及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同样面临着操作成本问题。

(三)利率的市场化程度。当利率可以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时,干预才能通

过利率变化调节金融机构资金头寸,进而影响短期汇率波动。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较低,这已成为我国使用利率手段调节货币市场,进而调节外汇市场的严重阻碍。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调控货币数量以实现稳定汇率的效果已逐渐弱化。我国中央银行应通过加速利率市场化,尽快完善货币市场利率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

(四)央行采取的干预手段。鉴于各种冲销干预操作方式的成本和局限性不

同,对于外汇市场产生的干预效果不尽相同,央行应审时度势,灵活选择各种冲销工具组合。冲销干预并不能作为一项完全独立的政策工具发挥作用,需要各种政策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央行要注重国内财政、货币政策间的协调,加强人民币汇率干预的政策配合。

五、我国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政策建议

我国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机制进行着循序渐进的变革,但从以上的分析来看,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外汇市场干预操作的因素。为了增强我国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的效力,必须进行相关的制度变革,创造有利于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的制度前提。因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实现以基准利率为核心的货币调控。

当利率可以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时,干预才能通过利率变化调节金融机构资金头寸,进而影响短期汇率波动。我国中央银行应通过加速利率市场化,尽快完善货币市场利率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以此为基础,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基准利率,实现货币干预政策由总量调控转向价格调节,从根本上摆脱长期使用货币干预手段所带来的各种弊端。

(二)加强汇率制度的弹性化,减轻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的压力。

目前,我国处于人民币不断升值、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大的经济背景中,根据新兴市场货币危机的经验,当前是我国退出固定汇率制度和进行更大弹性汇率制度的较好时机,因此,应抓住机会,加强汇率制度的弹性化,减轻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冲销干预的压力,逐步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有效的、灵活的汇率形成

机制。具体来讲要做好两方面的调整:首先要加快推行美元做市商制度;其次要扩大意愿结售汇制的实施范围,发挥企业在外汇零售市场中的主体作用。随着我国资本控制的不断放松,弹性化的汇率制度可以自动调节外汇储备规模和贸易收支,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外汇占款对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不利影响。

(三)加快以国债市场为核心的公开市场建设。

国债市场的有效运行是公开市场基础性作用得以发挥的前提和基础。而在我国,大量国债被商业银行作为低风险、高收益的优质资产所持有而不愿意出售,使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缺乏交易基础。同时,我国公开市场上可供交易的证券的期限一般较长,一年以下的短期证券几乎没有, 这种以长期债券为主的债券期限结构必然会使中央银行采取公开市场业务进行冲销操作受到短期资产的约束。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内,应大力增强国债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建设,为公开市场操作准备市场条件。

(四)加强人民币汇率干预的政策配合及国际合作。

从我国的干预实践来看,冲销干预并不能作为一项完全独立的政策工具发挥作用,而需要各种政策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因此,我国央行在干预时,要注重与国内财政、货币政策间的协调,以降低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

随着我国放松对资本流动的管制后,本外币替代程度上升,冲销干预效果将逐步削弱。因此,需要加强国际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来提升中央银行的干预效力。中央银行在干预外汇市场时,要参与国际之间的货币合作,争取外部支持力量。

(五)增强人民银行的干预实力和政策信誉。

随着我国对资本流动限制的逐步放宽,投机性资本出入频繁。这种资本流动十分迅速,易受心理预期等市场因素的影响。为了防止其对人民币汇率攻击,人民银行应增强自身实力和声誉,在今后要更注重政策调节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在干预和冲销的同时,积极向市场传递可靠的干预意图,发挥预期机制的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姜波克等:开放经济下的货币市场调控[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版

[2]王维安等:我国外汇干预机制有效性探讨[J].浙江大学学报.2005.1

[3]郭田勇等:我国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干预效力分析[J].中国经济金融观察.2006.7

[4]武剑:货币冲销的理论分析与政策选择[J].管理世界.2005.8

[5]王楠等:我国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特区经济.2006.8

[6]宿玉海等:我国央行冲销干预实践及政策性建议[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7]包柳:全球外汇市场与央行外汇干预新趋势[J].南方金融.2006第9期

[8]丁文丽: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的效力及中国实践[J].金融数学与研究.2001年第2期

[9]王勇:建立适度外汇市场干预机制研究[J].南方金融.2009年第6期

[10]张媛媛:央行冲销干预的渠道分析[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第4期

[11]何慧刚: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冲销政策:效应、制约因素和对策[J].财贸经济,2007.8

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

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 一、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目标 自从浮动汇率制推行以来,工业国家的中央银行从来没有对外汇市场采取彻底的放任自流的态度,相反,这些中央银行始终保留相当一部分的外汇储备,其主要目的就是对外汇市场进行直接干预。一般来说,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的价格出现异常大的、或是朝同一一方向连续几天剧烈波动时,往往会直接介人市场,通过商业银行进行外汇买卖,以试图缓解外汇行市的剧烈波动。对于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原因,理论上可以有很多解释,为大多数人所按受的原因大致有三个。 第一,汇率的异常波动常常与国际资本流动有着必然联系,它会导致工业生产和宏观经济发展出现不必要的波动,因此,稳定汇率有助于稳定国民经济和物价。现在国际资本跨国界的流动不但规模很大,而且渠道很多,所受到的人为障碍很小。工业国家从70年代末开始放宽金融方面的规章条例,进一步为国际资本流动提供了方便。在浮动汇率制的条件下,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外汇市场的价格浮动。如果大批资本流人德国,则德国马克在外汇市场的汇价就会上升,而如果大批资本流

出美国,外汇市场上的美元汇价必然下降。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人们都期待某一国货币的汇率会上升,资本就势必会流向该国。 资本流动与外汇行市变化的相对性变化对一个国家的国比经 济产业配置和物价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当一个国家的资本大量外流,导致本国货币汇价下跌时,或者当人们预计本国货币的汇价会下跌,导致资本外流时,这个国家的产业配置和物价必然出现有利于那些与对外贸易有联系的产业的变动。任何一个国家的产业从对外贸易角度来看,可分为能进行对外贸易的产业和无法进行对外贸易的产业两种。前者如制造业,生产的产品可出口和进口,后者如某些服务业,生 产和消费必须在当地进行。当资本流出货币贬值时,能进行对外贸易的产业部门的物价就会上升,如果这一部门工资的上涨速度不是同步的话,追加这一部门的生产就变得有利可图,出口因此也会增加,但是从国内的产业结构来看,资本就会从非贸易产业流向贸易产业。如果这是一种长期现象,该国的国民经济比例就可能失调。因此,工业国家和中央银行是不希望看到本国货币的汇价长期偏离它认为的均衡价格的。这是中央银行秆本国货币持续疲软或过分坚挺时直接干预市场的原因之一。 资本流动与外汇行市变化的相关性对国比经济的另外一个重 要影响在于,大量资本流出会造成本国生产资本形成的成本上升,而大量资本流入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通货膨胀压力,影响长期资本投资。美国从80年代初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与扩张性的财

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央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的分析:独立性比较弱,也有呈现出独立性不断增强的趋势。本文主要从政府与央行的关系角度来探究独立性问题,同时也会兼顾央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政府的部门的关系的分析,从这几个方面综合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的地位及独立性问题。 我将从(1)法律赋予中央银行的职责及履行职责时的主动性;(2)中央银行的隶属关系;(3)中央银行负责人的产生程序、任期长短与权力大小;(4)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的资金关系;(5)中央银行的最高决策机关的组成,这几个方面去探究中国人民银行与政府的关系。 (1)法律赋予中央银行的职责及履行职责时的主动性。中国人民银行(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简称央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成部门。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作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由此看出,法律赋予中国人民银行在

重要事项决策方面对政府的独立性比较弱,需要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营,目标独立性不强,法律独立性也不强;但是,法律也对独立性给予了一定范围的授权:中国人民银行就其他有关货币政策事项作出决定后,即予执行,并报国务院备案;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中国人民银行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设立分支机构,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派出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对分支机构实施统一领导和管理。另外,法律在具体事务的处理上给予央行更大程度的授权,所以,中国人民银行在法律地位比较弱,但是也是相对的。 (2)中央银行的隶属关系:中国人民银行隶属于国务院,是国务院领导下的宏观调控部门。一般央行隶属于政府或政府某一个部门的,其独立性都比较弱。 (3)中央银行负责人的产生程序、任期长短与权力大小:中国人民银行实行行长负责制。行长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免;副行长由国务院总理任免,行长的任期与总理的一致。因而,政府对于央行的主要负责人的人事安排具有较多的干预,因而从此看出央行的独立性不强。 (4)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的资金关系: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同属于国务院组成部门,互不隶属。 中央银行资本金的所有权大都

政府对外汇市场的直接干预

政府对外汇市场的直接干预 1973年以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实行的浮动汇率制并不是一种彻底浮动汇率制,而是一种所谓肮脏的浮动汇率制,其原因是工业国家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经常性干预。政府制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每天都影响着外汇市场的价格波动。工业国家的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不但会透过制定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间接性的干预,还经常在外汇市场异常剧烈的波动时,直接干预外汇市场。这种政府对外汇市场的直接干预也是影响外汇市场短期走势的重要因素。 1、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目标 自从浮动汇率制推行以来,工业国家的中央银行从来没有对外汇市场采取彻底的放任自流的态度,相反,这些中央银行始终保留相当一部分的外汇储备,其主要目的就是对外汇市场进行直接干预。 一般来说,中央银行在外汇市场的价格出现异常大的、或是朝同一方向连续几天剧烈波动时,往往会直接介入市场,通过商业银行进行外汇买卖,以试图缓解外汇市场的剧烈波动。对于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原因,理论上可以有很多解释,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原因大致有三个。 第一,汇率的异常波动常常与国际资本流动有着必然联系,它会导致工业生产和宏观经济发展出现不必要的波动,因此,稳定汇率有助于稳定国民经济和物价。现在国际资本跨国界的流动不但规模很大,而且渠道很多,所受到的人为障碍很小。工业国家从70年代末开始放宽金融方面的规章条例,进一步为国际资本流动提供了方便。在浮动汇率制的条件下,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外汇市场的价格浮动。如果大批资本流入德国,则德国马克在外汇市场的汇价就会上升,而如果大批资本流出美国,外汇市场上的美元汇价必然下降。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人们都期待某一国货币的汇率会上升,资本就势必会流向该国。 资本流动与外汇市场变化的相关性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产业配置和物价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当一个国家的资本大量外流,导致本国货币汇价下跌时,或者当人们预计本国货币的汇价会下跌,导致资本外流时,这个国家的产业配置和物价必然出现有利于那些与对外贸易有联系的产业的变动。任何一个国家的产业从对外贸易角度来看,可分为能进行对外贸易的产业和无法进行对外贸易的产业两种。前者如制造业,生产的产品可出口和进口,后者如某些服务业,生产和消费必须在当地进行。当资本流出货币贬值时,能进行对外贸易的产业部门的物价就会上升,如果这一部门工资的上涨速度不是同步的话,追加这一部门的生产就会变得有利可图,出口因此也会增加,但是从国内的产业结构来看,资本就会从非贸易产业流向贸易产业。如果这是一种长期现象,该国的国民经济比例就可能失调。因此,工业国家和中央银行是不希望看到本国货币的汇价长期偏离它认为的均衡价格的。这是中央银行本国货币持续疲软或过分坚挺时直接干预市场的原因之一。 资本流动与外汇市场变化的相关性对国民经济的另外一个重要影响在于,大量资本流出会造成本国生产资本形成的成本上升,而大量资本流入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通货膨胀压力,影响长期资本投资。美国从80年代初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大量资本流入,美元汇价逐步上涨,而美国的联邦储备银行(联储会)在1981年和1982年间对外汇市场又彻底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西欧国家为了防止资本外流,在欧洲货币的汇率不断下跌时,

提高我国央行独立性现状

如何提高我国央行独立性现状

————————————————————————————————作者:————————————————————————————————日期: 2

我国央行独立性现状 中央银行作为一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机构,其独立性是指在与政府的关系上必须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能够独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而不受政府的影响和控制。然而,中央银行作为金融管理当局,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货币政策的目标不能背离国家的总体经济目标。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独立性,是相对独立性,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控制之外。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较弱,尤其表现在货币政策的制定上。人民银行只是提出建议,而国务院才是货币政策的最终决定者。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作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而从人民银行根据经济形势提出调整货币政策的建议到国务院批准实施再到政策产生效果,往往经济形势已经发生变化,货币政策难以起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常见的央行独立性(CBI)的量化指标为LS(Loungani and Sheets,1997)。该指标认为转型经济国家CBI指标应包括三方面:一是目标独立性,即中央银行法是否单独将价格稳定作为中央银行的主要宏观经济目标;二是经济独立性,中央银行是否不受政府干预自由制定货币政策及是否拥有法律上最终目标的决定权;三是政治独立性,包括中央银行官员的任命及解职程序,政府参与中央银行理事会的程度及理事会成员的任期。按照该方法的打分测算,可以得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银行的独立性的指数(图1)。 为便于比较,我们在CBI指数的基础上,测算了CBI-SIB综合指标(图2)。由测算的央行独立性指数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在不断提高,这主要体现在目标独立性和经济独立性上,而政治独立性依然较低。然而与转型国家相比,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中央银行保持独立性的重要性

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分析及解决措施

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分析及解决措施摘要:中央银行作为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其政策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顺利运行。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一直是各国金融理论的热点之一。本文论述了关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意义,介绍了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发展历程及我国央行独立性的现状,并对我国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关于加强我国央行独立性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独立性;现状;政策建议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and the Improving Strategies Abstract:Central bank,as a country’s moneytary policy makers and implementers,its policy concerns about if the entire national economy can run smoothly.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has been one of the hot spots of the worlrd’s financial theory.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meaning of central bank,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and the status quo of China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and finally,present a few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analisis of the status quo to strengthen the independence of our central bank. Keywords: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status quo; policy recommendations 一、引言 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极为突出,是经济运行的轴心,中央银行制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着国家宏观经济运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社会稳定。但是要使这种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和体现,其独立性必不可少,这直接影响到中央银行职能的发挥。因此,对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进行研究,发现我国央行独立性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至关重要。 二、中央银行独立性概述 根据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公布的文献,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布通货膨胀率、汇率或货币政策目标以及根据自己的操作决定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时不受政策的干预,在解决中央银行与政府间矛盾时存在公

开放环境下央行外汇市场干预行为分析

开放环境下央行外汇市场干预行为分析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汇率波动加剧,各国的外汇市场干预行为同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相比不断发生变化。在日益开放的环境下,无论选择何种汇率制度,各国央行都会或多或少地运用外汇市场干预手段,力图稳定名义汇率或使汇率变化符合政府的意图。目前,我国的外汇市场干预以直接干预方式为主,具有长期、高频的特点,以维护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基本稳定为目标,保证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保护就业,推动经济增长。我国的外汇市场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如何趋利避害,改善开放环境下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行为已成为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内涵的研究课题。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我国央行外汇市场的干预行为,主要目的是解决我国外汇市场干预行为不当的问题。本文在论证中进一步明确外汇市场干预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丰富外汇市场干预的手段,通过各项宏观改革措施为外汇市场干预行为改进提供更优的环境,完善外汇市场机制,构建指导外汇市场干预行为的信息响应机制,提高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行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我国的情况出发,论文形成了对外汇市场干预行为的分析框架,再结合国际外汇干预的具体案例对分析框架进行了验证。 本文共分为十二章,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一、二章,首先说明了研究对象是我国外汇市场干预行为,提出了影响外汇干预行为的主要因素,论文对研究对象的分析是从这些影响因素出发和展开的;其次,介绍了后续分析所需的相关理论。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是确定研究对象,明确影响干预行为的主要因素,简述各章节内容,并说明研究的现实意义。第二章是对相关研究和理论的介绍,包括:开放环境下外汇干预的相关文献综述;对央行冲销和非冲销的直接干预方式进行比较;说明“米德冲突”、“三元悖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等理论,以及它们如何用于解读央行外汇市场干预;通过“托宾税”理论强调央行实施间接干预的正当性;借鉴国际收支风险预警理论的相关思路,以此为基础建立央行外汇市场干预的信息响应机制。 第二部分为三、四、五章,主要介绍我国外汇市场干预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市场环境,说明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的现状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由于干预行为不当已经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第三章介绍我国逐步开放的外汇市场环境,包括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知识点

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或人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成部门之一,于1948年12月1日组成。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位于北京,2005年8月10日在上海设立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中国人民银行1948年在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合并组成 中国人民银行标志 的。1983年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中央银行职能。含金融风险防范与化解、统计数据、银行卡、金融规章、反假货币工作、公告栏等。 一、基本资料 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或人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于1948年12月1日组成。中国人民银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在国务院的领导下依法独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分别位于北京和上海,2005年8

月10日在上海设立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1998年年末,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对其内部管理架构实施了重大改革,设立了9个具有跨行政区域管辖职责的分行,各省除金融服务类工作组 中国人民银行 织管理职责由省会城市中心支行承担外,其余金融监管、货币政策类以及内部管理类工作组织管理职责全部由所在区域分行承担,央行管理体制改革措施在实施一段时间之后,因管理环节增加而产生的问题不断暴露,遭受了央行内部人士、业内人士以及各地政府部门的普遍诟病。 2001年起,原由分行承担的各项业务管理工作职责在人民银行总行的统一组织下,陆续划归各省会城市中心支行承担,从业务角度评价,1998年起实施的央行管理体制改革没有获得成功。目前,各分行仍然掌握着辖区内重要职务的人事任免权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从2009年7月开始的试点城市,扩大到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扩大后城市的进出口量占全国的90%。 二、法律地位

各国央行如何干预外汇市场

各国央行如何干预外汇市场 1973年以后,国际外汇市场中实行的浮动汇率制并不彻底,并不是完全由市场来决定汇率的价格。各西方国家在汇价对他们不利的时候要进场干预。 这些国家为什么要干预汇率呢?使用什么手段来干预汇率呢?干预的效果如何呢?据我多年的观察,我认为各国从自己利益出发进行干预,有以下两个主要因素。一是为了国内外贸易政策的需要。一个国家的货币在外汇市场的价格较低,必然有利于这个国家的出口,而出口过多或者汇率过低,会引起其他出口国家的反对。同样在国内如果处理不好汇率的问题,可能变成一个政治问题,影响政府的执政。从这两方面考虑,这个国家要调 整或干预汇率。 各国为了保护出口,会在本国货币持续坚挺时直接干预外汇市场。通过抛售本国货币,买入他国货币的方法来干预汇率,使汇率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或者使汇率对自己的利益有益。比如在2002年下半年,日本央行和政府连续口头上声明要干预汇市,因为日元持续走强,已经严重阻碍了日本的出口,使日本经济复苏放缓,经济停滞。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出口占国民经济相当大比例的国家,出口是该国经济的生命线,这是入场干预的最 好理由。 在一个国家通过货币贬值扩大出口,影响了他国的利益时,可能会招致其他国家的反对。有时被迫让本国货币升值。还以日本为例,我们知道现在的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国,日本的出口和中国息息相关。2002年年初,日元持续贬值,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出口,这招致了中国的不满。当我们听到中国的财政部长项怀诚声称,虽然日元疲软而人民币坚决不贬值时,日本政府对这个第一大贸易伙伴的话也要掂量一下的。日本央行为了缓和中国对日本令日元贬值来刺激出口的不满,只好让日元走强。各国政府干预汇率是从经济、政治等角度考虑来使本国的货币按照自己的利益走强或走软。 二是出于抑制国内的通货膨胀的考虑。在浮动汇率下,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长期低于均衡价格,在一定的时期内肯定会刺激出口,导致贸易顺差,最终导致本国的物价上涨,工资上涨。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在经济理论中,如果出现通货膨胀,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能会被抵消,形成虽然经济很繁荣,货币却贬值,工资虽然上涨,可是相对购买力可能却缩小,生活水平没有上涨这种现象。这往往会被认为是当局对宏观经济管理不当,该国政府往往被指责,甚至在大选中失利。 干预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要弄清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欧洲央行是几个国家的共同央行,但是作用是一样的)干

中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关于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探讨 摘要:本文介绍了中央银行独立性概念及其理论模型,作者认为对不同类型的国家央 行独立性应以不同的理论模型来解释,我国央行独立性更适宜采用铸币税型动态不一致来 描述。本文按照不同类型的国家分析了央行独立性对宏观经济的作用,并探讨了关于加强 我国央行独立性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央行独立性;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铸币税 中央银行独立性从上个世纪以来流行于全球,十几年来广受关注。我们认为对中央 银行独立性问题不可过于迷信,而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此认真研究,吸取可用之处。一、央行独立性概念 中央银行独立性(CBI , central bank independence) 意味着给予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而 实现经济目标的权利。它有两种定义: (1) 独立的央行。具有CBI 的央行即为独立的央行,不独立的央行不具有CBI。在这 种定义下,描述CBI 的变量仅取0 和1 两个值,中央银行要么是独立的,要么是不独立的, 如0 代表不独立,1 代表独立。美国和德国的央行是典型的独立央行。 (2) 世界各国央行和其政府的关系都是既分权又合作,独立和不独立只是程度的不 同,其界限并非泾渭分明,有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和比利时) 难以确定应该划入独立之列, 还是非独立之列。从这个角度说,每个央行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区别只是程度的不同。 在这种定义下,描述CBI 的变量可以连续取值,分布在一个区间内。本文的CBI 定义取后者。 在比较CBI 的大小时,早期都是以央行所具有的法律规定的CBI 为标准\.CBI 具有一定的效用。比如,Miller 和Zhang (1995) 认为,诸如CBI 的制度安排,有助于市 场形成政府致力于低通胀的预期,从而有助于达到低通胀的目标。但是,这种法律CBI 与央行在实际操作中所具有的CBI 相比,可能相差很大,法律CBI 的效力更多地限于纸面上,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实际操作中央行所具有的独立性。比如,1980 年代的阿根廷,法律 规定其央行行长的任期为4 年,而实际上其央行行长的平均任期只有不到1 年。于是人 们转而寻求设计衡量实际CBI 的统计指标,比较常用的如央行行长的换任率。 实际CBI 不只是来自法律授权,而主要是来自国民的支持。美联储Minneapolis 分行 行长Bruce MacLaury 称那种以为改变中央银行的法律设置就可以增加其独立性的想法为 一种流行的过于简单化的想法(fashionable oversimplification) 。比如,发展中国家新近建 立、改建的几十个央行,普遍在法律规定上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其法律CBI 平均水平已经 高于发达国家1980 年代的水平,但是人们还是公认这些央行的实际CBI 较低。 二、CBI 理论模型 经济学家们一般认为,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如果没有持续增长的货币供给,通 货膨胀难以持久。可是,由于政府的货币政策往往具有动态不一致,导致货币供应不断 增加,从而通货膨胀愈演愈烈,因此,这种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就成为通货膨胀的重要 原因。为了消除政府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成为一种重要的措 施。 (一) 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理论模型 现在的经济学家们一般认为,货币政策只有当它没有被公众预期到的时候,才会对 实体经济产生重要影响。这意味着货币政策要想获得充分的效力,就应该是出乎公众意 料的。这给政府货币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提供了理由。

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政府干预

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政府干预 自从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揭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作用之后,市场经济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方式为世界许多国家所认可、接受、实施和采用。事实证明,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交易公平,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运行,人们也发现,市场经济也不是万能的,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也存在市场经济无法发挥作用的现象,出现市场失灵的状况。如何弥补市场经济的这种缺陷,很重要的需要政府作为公共资源的管理者、调配者发挥作用,于是产生了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政府行为。 一、市场失灵 现代西方经济学严格证明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然而这是在十分苛刻的条件下才成立的。现实中的市场总是不完全的,并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这一理想状态,即会出现市场失灵。 (一)市场失灵的概念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的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导致资源配置无效率或低效率。 市场失灵可以区分为两个方面、三个层次、四种类型及多种表现。这两个方面是指内在性失灵(指市场缺陷或缺乏给市场带来的局限和不稳定性,这往往表现在微观领域)和外在性失灵(指市场对外部的宏观经济造成不稳定和社会带来冲突,这主要表现在宏观和社会领域)。三个层次是指微观的不经济性、宏观的不稳定性和经济与社会的不协调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四方面:市场的局限性,市场的非普遍性,市场的不稳定性,与社会的不协调性。 (二)市场失灵的成因 关于市场失灵的成因,众多学者的意见大部分相同,但也存在差异。综合而言,市场失灵主要有以下几种成因: 1、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经济主体的活动产生的影响不表现在自身的成本或者受益上,却给其他经济主体带来好处或坏处。现实生活中,外部效应存在非常广泛,只要存在外部性,资源配置的效率就难以实现,市场机制就不能发挥作用。所以市场机制下,每一个体处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不会主动参与追求公共利益的行动,因此不利于增加正外部性、减少负外部性,资源配置无法达到最佳配置水平。为了维护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就需要政府采取税收、补贴及法律规制等各种手段,增加正外部性行为的受益和负外部性行为的成本,解决外在效应问题。 2、垄断。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前提是自由的、充分的竞争,但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竞争是不完全的,存在垄断问题。它表现为市场上出现只有为数很少的几家供应商、甚至是独家垄断的局面,垄断厂商通过操纵物价,牟取暴利,使市场均衡作用失灵。 3、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应失灵。公共物品时私人不愿意生产或无法生产,抑或无法全部生产,必须由政府提供,或者由政府和企业、个人共同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公共物品不能

央行干预外汇

各国央行和政府如何干预外汇市场 1973年以后,国际外汇市场中实行的浮动汇率制并不彻底,并不是完全由市场来决定汇率的价格。各西方国家在汇价对他们不利的时候要进场干预。 这些国家为什么要干预汇率呢?使用什么手段来干预汇率呢?干预的效果如何呢?据我多年的观察,我认为各国从自己利益出发进行干预,有以下两个主要因素。一是为了国内外贸易政策的需要。一个国家的货币在外汇市场的价格较低,必然有利于这个国家的出口,而出口过多或者汇率过低,会引起其他出口国家的反对。同样在国内如果处理不好汇率的问题,可能变成一个政治问题,影响政府的执政。从这两方面考虑,这个国家要调整或干预汇率。 各国为了保护出口,会在本国货币持续坚挺时直接干预外汇市场。通过抛售本国货币,买入他国货币的方法来干预汇率,使汇率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或者使汇率对自己的利益有益。比如在2002年下半年,日本央行和政府连续口头上声明要干预汇市,因为日元持续走强,已经严重阻碍了日本的出口,使日本经济复苏放缓,经济停滞。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出口占国民经济相当大比例的国家,出口是该国经济的生命线,这是入场干预的最好理由。 在一个国家通过货币贬值扩大出口,影响了他国的利益时,可能会招致其他国家的反对。有时被迫让本国货币升值。还以日本为例,我们知道现在的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国,日本的出口和中国息息相关。2002年年初,日元持续贬值,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出口,这招致了中国的不满。当我们听到中国的财政部长项怀诚声称,虽然日元疲软而人民币坚决不贬值时,日本政府对这个第一大贸易伙伴的话也要掂量一下的。日本央行为了缓和中国对日本令日元贬值来刺激出口的不满,只好让日元走强。各国政府干预汇率是从经济、政治等角度考虑来使本国的货币按照自己的利益走强或走软。 二是出于抑制国内的通货膨胀的考虑。在浮动汇率下,如果一个国家的货币长期低于均衡价格,在一定的时期内肯定会刺激出口,导致贸易顺差,最终导致本国的物价上涨,工资上涨。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在经济理论中,如果出现通货膨胀,这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能会被抵消,形成虽然经济很繁荣,货币却贬值,工资虽然上涨,可是相对购买力可能却缩小,生活水平没有上涨这种现象。这往往会被认为是当局对宏观经济管理不当,该国政府往往被指责,甚至在大选中失利。 干预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要弄清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欧洲央行是几个国家的共同央行,但是作用是一样的)干预外汇市场的实质和效果,还必须认清这种干预对该国或该地区货币的供应和政策的影响,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可分成不改变货币政策和改变现有政策两种。不改变货币政策的干预是指中央银行认为外汇价格的剧烈波动或偏离长期均衡是一种短期现象,希望在不改变现有货币供应量的条件下,改变现有的外汇价格,换句话说,就是一般认为利率变化是汇率变化

讨论:讨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参考答案) 2

中央银行第一次任务解题思路及参考答案 讨论主题:讨论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考核目的:通过小组讨论、互相提问、教师点评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对在经济开放环境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独立性问题的认识,了解货币政策“溢出效应”和经济全球化对货币政策作用机制的影响。 要求: ①由辅导教师或班主任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5~10人),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组织小组讨论和资料整理,形成本小组的观点。 ②组织网上讨论:由小组代表将本小组的观点传到网上,向其他小组提问,并解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 ③教师对每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 ④以小组为单位评分。 时间:学完第一篇的内容后做本次作业。 解题思路: ①认真阅读教材第2-4章有关内容; ②从加入世贸组织、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制度、货币政策传导途径、货币替代等方面入手; ③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 ④了解加强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内容和途径; ⑤可参考《中央银行通论学习指导》第四章参考资料中《金融开放与货币政策独立性》一文。参考答案: 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与政府的关系的具体形态,而这种关系自中央银行制度产生依赖,实际上即已存在。中央银行不能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不受政府约束,或凌驾于政府机构之上,而应在政府的监督和国家总体经济政策指导之下,独立的制定、执行货币政策,这就是当代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所谓相对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经济发展目标是中央银行活动的基本点;(2)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要符合金融活动的规律。 2.考虑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资本所有权,从二战以来,资本逐渐走向完全归政府所有的趋势,即使资本归属私股的中央银行,股东也无任何权利干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业务经营,无权施加任何影响。(2)中央银行总裁与理事的任命、任期及职权,一般有政府部门或议会提名,由国家元首任命,任期与政府任期接近。(3)法律赋予中央银行的职责,多数赋予中央银行法定职责,明确在制定或执行货币政策上,中央银行有相对独立性。(4)中央银行与政府的隶属关系,一般法律会明确央行与政府的关系。(5)理事会中的政府代表,各国实践不同,认识也不相同。政府代表的存在与否会影响央行的独立性。 3.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考虑央行独立性对货币政策执行的影响:(1)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角度看,保持央行独立性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控制力,增加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并提高货币政策工具的效率;同时,加入世贸组织,会加强对货币政策的外在约束;(2)从汇率制度角度看,独立的货币政策、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之中只能取其二,不可三者皆得。这在经济上叫做“三元悖论”。保持央行独立性会增加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汇率市场化的压力下,进一步提高货币的供给,保证市场的流动性。同时提高汇率制度的浮动性。(3)从货币替代的角度看,货币替代现象存在于我国,并明显加剧,需要央行的独立性保证货币需求的充足。(4)从货币政策传导角度看,央行的独立性,保证能够及时有效的进行宏观经济分析,简化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程序,缩短货币政策时滞,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如果央行相对独立,则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必定更加及时、

中央银行独立性

中央银行独立性 一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起源及其发展 各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普遍建立,货币关系和信用关系广泛的的存在于社会经济之中的前提下产生的。他的产生是为了解决商业银行所不能解决的信用货币发行,票据交换和清算,支付能力保证,金融监督,政府融资等问题。因此从中央银行产生的那一天起,她就具有了和普通的商业银行所不同的特性和任务。其中独立性问题可以说是首要问题。这是因为中央银行所具有的独特的属性所要求的。从世界范围来看,不论是某家大商业银行逐步发展演变成为中央银行,还是政府出面直接组建成立中央银行。他都具有“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三个特性. (1)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如何处理中央银行和政府之间的关系的问题,是直接对政府负责还是想相对对政府负责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查看中央银行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她的独立性问题可以说是经历了中央银行高度独立,中央银行基本不独立到中央银行相对独立的发展历程。从中央银行的产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这一段时间。中央银行处于高度独立的阶段,由于这一时期处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金本位体制下金融秩序比较的稳定,货币的流通比较稳定,国内的物价和外汇行市可以通过市场自发的调节;这一时期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思潮占据主导地位,人们对于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缺乏认识,中央银行的实际的职能还限于维持银行券和黄金的自由兑换等原因。因此政府对于中央银行的控制和管理干预程度并不强,中央银行和政府的关系更过的是体现在业务之中。 (2)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上个世纪70年代初这一期间中央银行基本上是不独立,只是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调控手段而存在。这主要是由于战争期间,为政府筹集战争经费的需要和战后对于经济恢复的需要,政府加大对于中央银行的控制,从而扩大货币的发行,刺激经济增长。这就使得许多的国家发生了通货膨胀,出现经济的危机。特别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出现,以凯恩思为首的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的流行。使得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大大的消弱。在此期间,1920年在布鲁塞尔和1922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两次国际经济会议上许多国家的中央银行提出了减少政府的干预,实行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的主张,如当时的英格

浅谈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浅谈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 [摘要]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其独立性对于我国宏观经济的各方面发展都极为重要。运用多种衡量标准分析我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这对于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必要性;衡量标准 1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含义 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其独立性表现为:一是建立独立的货币发行制度;二是独立地制定或执行货币金融政策;三是独立地管理和控制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这主要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首先,中央银行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其次,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从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至今,我国的中央银行已经在宏观经济中发挥了60多年的作用,其间先后经历了大一统式的中央银行体制,又恢复并成立了大批的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1984年确立起单一央行职能体系,并于1998年在分支机构的设置上进行了改革,实行按经济区域划分的设置方式。在央行的职能以及对社会经济的作用上均与世界其他国家趋同,但是国情与历史传统的不同导致各国的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也有很大差异。 2中央银行保持独立性的必要性 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宏观调控的银行,体现了其国家机关的性质,因此,它必须接受政府的一定程度的管制。但它同时又是特殊的金融机构,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其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机构进行服务和调控时又不能不考虑货币经济本身自有的运行规律,因而它不能完全听命于政府,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而且中央银行和政府的任务各有侧重,这就使得中央银行和政府在宏观经济目标的选择上并不一定在任何条件下、任何时期都保持一致。比如政府一般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保证充分就业为重,因此就要扩大社会的总需求,但这往往以通货膨胀的发生为代价。而央行的首要目标就是保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但是要实现币值的稳定,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政府的经济决策行为。所以,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就是中央银行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实质也在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上。而作为一国的中央银行,其独立性的高低对实现该国的内外经济目标都极为重要,研究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对于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我国的央行独立性制度,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抑制通货膨胀以及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3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衡量标准 (1)从立法层面来说,如果一国在立法中明确了赋予该国央行较高的独立性或不受政府的指示和干预,则独立性很高。根据我国1995年通过的《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必要性

一、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是相对独立性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是指,法律赋予中国人民银行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调控中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与调控的自主权,以及为确保自主权的有效行使而采取的相关法律措施。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中央银行在独立性方面有着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地方。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的金融管理当局,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七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中国人民银行要接受国务院的管理和领导,在国家总体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政策指导下履行自己的职责。因此,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提出,是由其性质决定的。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金融监管的银行,体现了其国家机关的性质,因此,它必须接受政府的一定程度的管制。但它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其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机构进行服务和调控时又不能不考虑货币经济本身自有的运行规律,因而它不能完全听命于政府,须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其次,中国人民银行和政府的任务是有所侧重的,这样就使中国人民银行和政府在宏观经济目标的选择上并不一定在任何条件下、任何时期都保持一致。基于政府的职责以及政治因素的影响,政府行为的出发基点往往是促进经济增长,而这极有可能诱发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现象发生。而央行的首要目标则是遵循货币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保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国家倾向于把稳定币值作为其中国人民银行首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标。亦正是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稳定币值的功能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制约政府过热的经济决策行为,起到经济稳定器、制动器的作用。 而这一切的实现,都以中国人民银行有较高的相对于政府的独立性作为前提。换言之,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稳定币值与制衡政府过热经济的政策的职能,是中国人民银行需要具备独立性的根本原因。 因此,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授权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及其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所处的极为关键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在履行自身职责时不可能完全独立于政

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有效性思考

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有效性思考 ■林谋性(金融一班 2008310124) [摘要]现行的国际货币制度下,各国中央银行都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使汇率向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变化。本文对我国中央银行进行外汇市场干预的原因、干预的工具及干预的有效性等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央银行能够通过冲销干预来实现外汇市场干预的目标。最后,从增强我国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效力的角度提出了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加速利率市场化、加强国债市场建设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冲销干预;汇率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美元对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变得起伏不定。针对2007年开始的环球金融危机,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采用量化宽松政策刺激美国经济的复苏,导致美元在国际市场持续走贬,包括人民币在内的许多非美货币都承受了较大的升值压力。汇率的剧烈波动无疑会加剧相关国家间的经济贸易摩擦,阻碍各国经济政策的执行效果。众所周知,汇率与经济发展休戚相关,所以各国政府对外汇市场频繁施加干预,在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上协调操作,以确保经济稳定运行。2005年7月,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新的汇率制度更强调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机制,为中央银行外汇市场干预的实施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灵活度,但同时也对其有效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中央银行的冲销干预理论综述 外汇市场干预是指货币当局通过在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买卖,以影响本国货币的汇率。以是否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为标准,央行进行干预的两种基本方式是:冲销式干预和非冲销式干预。冲销式干预是指央行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同时,通过其它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国债市场上的公开市场业务)来抵消前者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从而维持货币供应量不变的外汇市场干预行为。非冲销干预则是指不存在相应冲销措施的外汇市场干预,这种干预会引起一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 汇率决定的流量理论与存量理论对冲销干预和非冲销干预方式的效力进行了分析。这些理论的分析都以本币表示的资产与以外币表示的资产之间完全可替代为前提,结论是非冲销干预有效,冲销干预不会对汇率产生影响。但事实上,由于本币资产与外币资产具有不同的风险,加之交易成本的存在,本币资产和外币资产是不能完全替代的。1997年,Branson等学者引入了资产不完全替代因素,建立了小国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模型,并扩展了标准的小国资产模型,分析了非冲销干预下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动态调整。1991年,Pilbeam等学者建立了综合的资产市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公开市场业务、非冲销干预和冲销干预使汇率超调,随后汇率逐渐升值,而且冲销干预比非冲销干预对名义汇率的影响小,非冲销干预比公开市场对汇率超调的影响大。1990年,Natividad和Stone研究发现在没有冲销的条件下,汇率政策和货币策具有同样的效果,而且冲销干预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都是无效的。1985年,Blundell和Masson扩展了粘性价格货币模型,允许资产不完全替代,对冲销干预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冲销干预会影响私人持有的国外净资产,从而通过资产组合途径影响即期实际汇率。

我国央行独立性的现状讲解

讨论记要 老师选好题目后,大家各自收集各自的资料,以便讨论时把各自不足的地方指出来,不分谁做哪个部分,是一个人把所有的资料准备完整。再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一:小组成员:赵耀、杨逍、孙啸天、杨芊、张娜娜、陈若娜、李菊、王英兰 二、讨论时间:2015年9月28日(第一次讨论) 2015年9月29日(第二次讨论) 三、讨论地点:三教3306 四、讨论主要内容 (一)我国央行的现状 (二)讨论央行独立性对货币政策实施产生的影响 (三)在第一个问题与第二个问题的基础上讨论如何提高央行的独立性 五、第一次讨论结论:大家搜集的资料都很齐全,但是缺乏数据和论证的东西,所以在第二次讨论时组员们要把各自的观点,从何得出的观点都说出来,结合中国人民银行的近况说明一下,在第二次讨论中体现。具体结论如(1)所示 第二次讨论结论:经过第一次的讨论结果,我们小组成员结合中国人民银行的近况加以论证了我们上一次讨论的结果,加以整理后,得出结论。 在讨论中,我们针对上次讨论结果分析后,发现2015年招标明显比去年增多。各国与人民币的汇率都在波动,央行四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信号使我们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强弱有一定的了解。在我国,确实独立性相对较弱,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只有执行权,在有其他重大事件发生时,主要有国务院决定执行什么政

策,货币政策委员会只是一个咨询机构,没有起到较强的作用等。具体结论如(2)所示 (2) 一、我国央行独立性的现状 (一)中国人民银行的目标独立性分析 1.央行的多重目标削弱了货币政策目标的独立性 《中国人民银行法(修正)》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但是我国的货币政策在实际中却受到了多重的约束,特别是2008年以来的4万亿的刺激计划的实施,虽然缓和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促进经济的增长,但却使国内出现通货膨胀,物价居高不下。 在此情况之下,我国央行实施货币政策 不仅要考虑物价稳定、经济增长的目标,还要促进就业、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配合积极财政政策扩大内需、化解金融风险等多重目标。 理论和实践都表明,货币政策多重目标的规定是不利于维护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正如米德冲突所言,稳定物价、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维持国际收支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