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与历史的对话:唐朝
唐代诗歌的历史背景与影响

唐代诗歌的历史背景与影响唐代是中国的诗歌鼎盛时期,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
唐代诗歌不仅丰富多样,形式优美,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背景和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和影响两个方面来探讨唐代诗歌的重要性。
一、历史背景1. 社会背景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一个时期。
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这样的社会背景为诗人们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创作环境,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诗歌创作中。
2. 文化背景唐代是中国文化繁荣的时期,士人风气浓厚,文人雅士辈出。
尤其是隋唐以来的文化繁荣,使得文化底蕴更加丰富。
诗人们得以接触到更多的文化影响,从而让他们对诗歌创作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3. 唐朝政权的崛起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朝代,政权的崛起为诗歌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唐太宗李世民和贞观之治使得当时的政治十分稳定,使得社会经济有了相对的繁荣。
唐朝政权的崛起为唐代诗歌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无限的想象空间。
二、影响1. 文人墨客的繁荣唐代的文人墨客数量众多,他们以吟咏自然、吟咏爱情为主题,形成了独特的唐代诗歌风格。
这种风格的繁荣对后世的诗歌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唐代流传下来的诗歌作品,成为了后世学习和模仿的经典之作。
2. 诗歌的题材丰富唐代诗歌的题材极为广泛,既有对自然风光的吟唱,也有对国家兴衰的抒发;既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唐代诗人们的题材选择开阔了诗歌的创作范围,使得诗歌的发展更加多样化。
3. 形式的创新唐代诗歌形式的创新也让人津津乐道。
例如,七绝是唐代最流行的一种体裁,它由七言绝句组成,既适合抒发情感,又易于记忆,因此备受诗人们的青睐。
唐代的形式创新为后世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结:唐代诗歌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凭借其丰富多样的题材,卓越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风格的多元化,影响着后世的文学创作。
历史背景中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文化底蕴的丰富为唐代诗歌的兴盛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唐代诗歌的影响则体现在后世文人墨客的繁荣、诗歌题材的丰富以及形式上的创新等方面。
穿越历史我与的对话作文

穿越历史我与的对话作文
“嗖”的一下,我竟然穿越了!这奇妙的际遇让我兴奋不已。
我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古色古香的街道,周围的人们穿着古装,来来往往。
我正好奇地张望着,突然看到一个身影,那是一位身着长袍、气质非凡的老者。
我壮起胆子走上前去,作了个揖,说道:“老人家,请问这是哪儿啊?”
老者捋了捋胡须,微笑着回答:“此地乃大唐盛世也。
”
我瞪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居然来到了唐朝!我赶忙又问道:“那您是?”
老者哈哈一笑:“吾乃李白是也。
”
“啥?您是李白?诗仙李白?”我惊讶得下巴都快掉了。
李白点了点头,眼中透着几分洒脱。
我激动得语无伦次:“李大大大大诗人,我可崇拜您啦!您那些诗简直太
牛了,比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太豪迈啦!”
李白微微一笑:“小友过奖,不过是随心而发罢了。
”
我好奇地问:“那您写诗的时候是不是灵感一来,刷刷刷就写出来啦?”
李白仰头大笑:“有时确是如此,饮酒作对,灵感自涌。
但也有苦思冥想
之时。
”
我又凑近了些,说:“那您能给我讲讲您游山玩水的趣事不?”
李白眼中闪过一丝回忆,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
和李白的这一番对话,让我对唐朝、对诗歌有了更深的感受。
正聊得兴起,突然又是“嗖”的一下,我被拉回了现实。
真希望还能有机会再和李白聊聊!。
诗歌的黄金时代唐朝文化的繁荣与辉煌

诗歌的黄金时代唐朝文化的繁荣与辉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与辉煌的黄金时代,诗歌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巅峰。
本文将从唐朝文化的特点、诗歌的兴盛和影响力以及代表性诗人和作品等方面来探讨唐朝文化的繁荣与辉煌。
一、唐朝文化的特点唐朝是盛世之世,文化蓬勃发展,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特点。
首先,唐朝实施开放政策,与外国交流频繁,吸收了许多外来文化。
这种多元融合的文化氛围为唐朝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其次,唐朝社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文人雅士有了更多的空间和精力从事文化创作。
这种社会环境也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土壤。
最后,唐朝重视教育,科举制度得到发扬。
这种制度给予人才更多的机会,也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二、诗歌的兴盛和影响力1. 诗歌的兴盛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其盛况空前绝后。
唐朝的诗人数量众多,作品数量庞大。
他们通过大量的创作,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诗歌体裁,如唐诗中的律诗、绝句、长篇叙事诗等等。
2. 诗歌的影响力唐朝的诗歌对后世影响深远,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对后来的世界诗坛产生了影响。
唐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境受到了世界各国的赞誉,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流传至今。
三、代表性诗人和作品1. 杜甫杜甫是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独具风格,洋溢着浓厚的社会关怀和对民生的关注。
他的代表作《登高》表达了他对国家政局的思考和对国家兴衰的忧虑之情。
2. 白居易白居易是唐朝文人中最为知名的一位,他的作品大多关注个人情感,通俗易懂,流传甚广。
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以其深情、写景的手法感动了无数读者。
3. 李白李白是唐朝最具传奇色彩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豪放奔放,意境独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静夜思》被视为唐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四、总结唐朝是中国文化的巅峰时期,其中诗歌的繁荣与辉煌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唐朝文化的特点、诗歌的兴盛和影响力以及代表性诗人和作品等方面都展示了唐朝文化的魅力。
这段历史不仅仅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也是全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诗歌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

唐代诗歌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唐诗更是被誉为“诗歌之王”。
唐代诗歌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和社会风貌,是中国文学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唐代诗歌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何在?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以此证明唐代诗歌的不朽价值。
一、反映社会风貌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灿烂的时期,这主要体现在唐朝社会风貌的多元化与和谐化上。
在这个时期里,诗歌成为了最重要的文艺载体,反映了唐朝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和进步。
同时,唐代诗歌也以其繁荣昌盛而备受赞誉。
唐诗以其简洁、集中、朴素的笔调,直接诉说着民众内心的愿望和情感。
这些诗歌植根于社会文化土壤之中,他们反映了当时诗人的生活方式、美学观念、人文情感和道德观念。
唐代诗歌因此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二、代表文化成就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辉煌,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文化成就。
唐诗不仅反映了唐代的文化风貌,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分。
长篇叙事诗如李白的《将进酒》和白居易的《长恨歌》等,以及短小精干的诗歌如杜甫的《登高》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都在诗歌情感表达上有所展示。
唐代诗歌代表了中国文学的辉煌时期,也取得了国际文化界的认可,例如出自《史记》的“群芳竞艳, 人才辈出”的赞美。
三、人文之美的展示唐代诗歌以其人文之美被世界文化界所推崇。
唐代诗歌以人为本,也正是人文的一种体现。
唐诗不仅在诗歌创作上反映了人性,更在诗歌的艺术形式上体现了人性。
例如杜甫的《北征》,蒋捷的《破阵子·春景》等,充分证明了唐诗强调在诗歌中展示人的价值与尊严的影响。
唐代的一个文化特色就是在诗中展示了人类生命的不同阶段,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四、美学艺术价值的体现唐代诗歌在艺术创作上的成就更是具有较高的美学艺术价值。
唐诗在独特的诗歌艺术形式上具有精准、简约和挺拔的风格。
唐代诗歌以其独特的表达手法,通过文章的表述,对审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唐诗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运用方式,通过通过意象和比喻,展现了诗歌的艺术特点以及抒发情感。
与杜甫对话作文范文

我徘徊在回廊之间,身旁是静谧的古廊,此时,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唐朝的大唐盛世。
突然,我看到了杜甫,他正注视着我的眼睛。
我脑海里瞬间闪过了无数个问题,但因为激动,竟一时语塞。
杜甫微笑着对我说:你好啊,年轻人。
你对我有什么问题吗?我深吸一口气,果断迎了上来,问他关于他的创作,关于他的人生和他的哲学观。
杜甫坐在矮凳上,目光深邃,仿佛已经经历了无数的人生沧桑,他回答了我的问题,但很快他开始了自己的话题,他谈到了他的人生信念,他坚信人生的价值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
他说道:“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句话像哲学的寓言,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
他的人生信念反复地提醒着我,让我重新思考我的人生态度。
杜甫谈及自己的创作,他说:“诗歌即天籁,妙绝人间。
”他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记录了历史的变迁,他关注着百姓生活和政治情况,用诗歌表达着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能力,让他真正成为了一位诗歌巨匠。
他说过一句话:“诗无论长短,只要能够表述真实的情感和思想,就是一首好诗。
”这话让我深受启发。
从此,我更加珍惜自己的人生经历,更加努力地去寻找自己的写作风格,去表达真实的情感和思想。
随着对话的深入,我深深被杜甫的思想和人生态度所感染。
他的故事充满了勇气、坚持和对生活的真正热爱。
这场对话就像是一次远古的旅行,带我穿越了时空,让我重新思考生活和人生的价值。
人生的路途上,有时我们需要一个引导和指引,杜甫的思考和人生经验,正给我们提供着无穷的价值和启示。
在对话结束之后,我感觉到自己在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对于人生和创作的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感谢杜甫,因为他的诗歌和人生信念,为我指引了方向。
我所学到的知识和思想,将潜移默化地影响我未来的人生。
这场对话是时空的奇妙穿越,也是人生中一段珍贵的经历。
《唐 之 韵》解说词

唐之韵-唐朝唐朝,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和辉煌的一个时代。
它的开篇自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直至公元907年唐昭宗死亡为止,共经历了三百余年的时间。
唐朝时期,国力强盛,国土辽阔,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被称为“盛世”。
唐诗唐朝的文化繁荣也使得唐诗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唐诗以其精炼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和多样的题材成为世人瞩目的文化瑰宝。
唐诗不拘一格,有古乐府风格的骚体诗,也有以自然山水为题材的田园诗,更有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渗透其中的诗歌作品。
无论是杜甫的豪放激昂,还是李白的豪情壮志,都成为世人所赞誉的经典之作。
唐之韵本解说词,将带您领略唐朝文化的魅力,体验唐诗的独特之处。
我们将从历史背景、文化氛围、诗歌风格等方面为您展示唐之韵。
历史背景唐朝的建立,标志着折断了隋朝长达30年的统治链条,带给中国一个全新的政权。
唐高祖李渊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和良好的政策取得了统一中原的胜利。
之后,李渊的儿子李世民接续父亲的事业,开创了一个极其辉煌的时期。
唐朝立国之初,国土广阔,经济繁荣,商业贸易发达,外交交往频繁。
这样的历史背景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文化氛围唐朝被誉为“盛世”,文化氛围非常浓厚。
当时的社会对文化和艺术非常重视,文人雅士辈出,书院成为文化交流和学术活动的中心。
不论是贞观之治下的诗礼之邦,还是黄巢起义后的中兴之世,唐朝都不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他们以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为基础,创作出一幅幅优美动人的诗画。
唐诗的风格唐诗的风格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古乐府风格的骚体诗。
这种诗歌通常以抒发作者内心感情为主题,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为形式,采用豪放、激昂的语言,表达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而田园诗则以描绘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主题,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除此之外,还有以写景抒怀为主的山水诗,以及以宫廷生活和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叙事诗。
每一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韵味,成为了唐诗的瑰宝。
唐代诗歌中的历史背景

唐代诗歌中的历史背景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其诗歌风格以"唯美"和"豪放"为主,而唐诗的历史背景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唐代诗歌中历史背景的分析,揭示唐诗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迁。
一、唐朝的政治背景玄宗之前,唐朝是一个非常强盛的王朝,但到了唐玄宗时期,随着他的荒淫无道,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不断,导致唐朝开始走下坡路。
安禄山和史思明之乱也是唐朝在其后期时所遭遇的重大灾难之一。
因此,唐诗在这个背景下也反映了诸多政治和社会经济方面的问题。
二、诗歌中的战争与军事唐代的唯美派以李白和杜甫为代表,他们的诗歌中有很多关于战争和军事的内容。
杜甫的《春夜喜雨》是一篇典型的战争抒情诗,在诗中他描写了一夜春雨之后的悄闻,以及其心中的痛苦和哀怨。
而李白的《将进酒》中,则是把饮酒引入到战场,大力歌颂自己的好汉和勇猛,以及他们所经历的险恶。
三、罗马帝国的影响唐代的豪放派主要以李贺和李商隐为代表,他们的诗歌中强调的是诸如爱情、人生、自由等主题,这也反映了唐代文化与罗马帝国的文化影响。
李贺的《金缕衣》中就表现了这种影响,他用叙事的方式来表达这种罗马文化的自由和豪放。
四、天文历法的应用在唐代还发明了日晷、圭表、水钟等各种计时工具和天文仪器。
因此,唐诗中也有很多与时间和天文学有关的内容。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就有这样的展现,他把白雪与日晷排比起来,表示时间的匆忙和流逝。
五、唐代的社会经济变迁唐代的财富主要来源于对西域和东南亚的贸易活动,这一时期也是经济文化发展最快的一个时代。
因此,唐诗中也有很多描写商业、贸易的内容。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用自然景物寓意理想、愿景和远大志向。
总之,唐代诗歌中的历史背景丰富多彩,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人民的命运、文化的交融等多方面的问题。
因此,了解唐代的历史背景是理解唐诗的必经之路。
唐朝诗歌大放异彩,为何边塞诗能独树一帜见证唐朝的兴衰史

唐朝诗歌大放异彩,为何边塞诗能独树一帜见证唐朝的兴衰史唐王朝是一个极其繁荣且浪漫的朝代,有人说正是唐王朝的繁荣盛世,才全面且迅速的推动了当时文学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唐诗中边塞诗的发展,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唐朝边塞诗的发展变化也恰恰体现了唐王朝的兴起与衰落。
细品边塞诗,你才会发现它赋予的感情是直抵你心底的!《初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盛唐》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中唐》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晚唐》却想羲轩氏,无人尚战功。
这四句诗出自于四首不同的诗,但是几乎每个人都能最直观的感受到其中主题格调的巨大差别,正是这种主题格调的天壤之别将唐王朝的时代环境、人文心态展现的淋漓尽致。
繁荣唐王朝造就兴盛诗文化一、投笔从戎,立功封侯。
一统王朝之元气、充满强烈愤激之情的初唐初唐时期(618年-712年):初唐的边塞诗其实并不多,它远不及盛唐丰富多彩,也没有晚唐的哀怨动情,但是初唐诗虽少,却不乏精品,杨炯的《从军行》便是其代表之一,“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文人,内心却极度燃烧的爱国之情,初唐时期,内忧外患,天下甫定,边塞地区时常遭受侵袭,一众诗人渴望投笔从戎,迫切的渴望以此来立功封侯,以陈子昂、杨炯等初唐四杰为列,初唐的大量边塞诗基本都是出自于他们之手,他们不满于此前诗风形式主义的弊端,强烈的要求诗歌要充满充实的思想,也正是他们的存在,让诗风从此有了巨大的扭转和改变,已不再是南北朝时争相纤构狭小的宫体诗,而是开辟了气象万千、雄浑博大的新世界。
不管是杨炯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还是骆宾王的“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无不将他们心中对于强敌入侵的愤激,以及渴望为国杀敌的壮志展现的淋漓尽致,而这也可以看出初唐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时代,各个方面都在积极向上,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初唐代表诗人:骆宾王、杨炯、王勃、卢照邻(初唐四杰)投笔从戎二、时代文学的辉煌、盛唐气象的展现—盛唐盛唐时期(712年-762年):那个时期可谓是一个纸醉金迷的时代,杜甫笔下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就深刻体现出了盛唐的经济是何等的繁荣,盛唐时期也是诗歌最繁荣的时期,其成就更是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而边塞诗更是名篇迭出、佳作纷呈,无不展现出诗歌界的一片繁荣之景,也正是这个时候唐王朝出现了以边功授勋的制度,直接性的导致边塞诗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指数级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与历史的对话:唐朝科举考试1.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①不足夸,今朝放荡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①龌龊: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局促。
②放荡: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赏析】孟郊46岁那年进士及第,他按捺不住自己得意喜悦的心情,写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
诗人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就仿佛一下子从苦海中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的顶峰。
所以,诗一开头就直接倾泻心中的狂喜,说以往那种生活上的困顿和思想上的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终于扬眉吐气,自由自在,真是说不尽的畅快。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人得意洋洋,心花怒放,便迎着春风策马奔驰于鲜花烂漫的长安道卜.人洚喜事精神爽.此时的诗人神采飞扬,不但感到春风骀荡,天宇高远,大道平阔,就连自己的骏马也四蹄生风了。
偌大一座长安城,春花无数,却被他一日看尽,真是“放荡”无比!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成,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
因而,这两旬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春风得意”、“走马观花”两个成语,但诗人极度的志满意得也表现了其气量的不早。
2.《再下第》(孟郊)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
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3.描写科举的艰难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4.黄滔《放榜日》吾唐取士最堪夸,仙榜标名出曙霞。
白马嘶风三十辔,朱门秉烛一千家。
郄诜联臂升天路,宣圣飞章奏日华。
岁岁人人来不得,曲江烟水杏园花。
此诗为作者895年56岁时经历20次科考失败后在南院看到自己名字时的喜悦心情。
(871年第一次赴长安科考)5.伊嗒十年辛苦一枝桂,二月艳阳千树花。
唐科举放榜时间为二月杏花盛开的时节。
6.韦庄一声金鼓辟金扉,三十仙才上翠微。
7.徐夤《放榜日》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
……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
(见《全唐诗》卷七O九)8.杜牧有诗曰: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
秦地少年多酿酒,却将春色入关来。
放榜的时候,洛阳的花儿还未绽开。
三十三名中举的进士骑着高头大马得意洋洋地行在街上进,他们要去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出席各种酒会宴席,喝着秦地的美酒,心情舒畅,满面春风,好像春色也被他们带进了长安。
9.张籍《喜王起侍郎放榜》东风节气近清明,车马争来满紫城。
二十八人初上牒,百千万里尽传名。
谁家不借花园看,在处多将酒器行。
共贺春司能鉴识,今年定合有公卿。
10.白居易《及第后归觐留别诸同年诗》轩车动行色,丝管举离声。
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
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
白进士及第后作五言11.唐赵嘏《唐摭(zhí)言》残句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12.杜甫《秋兴》之五蓬莱高阁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玉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全唐诗》卷23013.李绅皇帝高兴诏新进士入芙蓉园,诗为证春风上苑开桃李,诏许看花入御园。
得径草中回玉勒,凤凰池畔泛金樽。
绿丝垂柳遮风暗,红药地丛拂砌繁。
归绕曲江烟景晚,未央明月锁千门。
开元盛世14.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15.李白《将进酒》(节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的自信源于何处?自身实力;社会繁荣,开放包容16.司马光句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17.杜甫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18.唐张渭《题长安壁主人》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反映了商品货币关系及人情世故。
19.耕作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
/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
20.扬州的繁荣十里长街市并连,明月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21.唐诗----商业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
——农产品商品化及突破“日中为市”的限制。
22.张籍《贾客乐》——商业繁荣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
……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23.姚合《庄居野行》——商业繁荣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24.白居易《卖炭翁》两骑翩翩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重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
唐都长安25.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1]城:长安城。
[2]十二街:长安城内有笔直的南北向大街十一条,东西向大街十四条。
这里“十二街”是虚指。
[3]入朝火:官员上朝打的火把。
26.唐太宗《望终南山》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
出红抉岭日,入翠贮岩烟。
——《全唐诗》卷127.李隆基《春台望》目及千里际,山川一何壮。
太华见重岩,终南分叠嶂。
——《全唐诗》卷328.骆宾王《帝京篇》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
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全唐诗》卷7729.李白《古风》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
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全唐诗》卷201长安酒肆30.李白《前有一樽酒行》……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
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31.李白《少年行》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32.李白·《送裴十八南归嵩山》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
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
临当上马时,我独与君言。
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
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
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源。
33.张祜《白鼻騧》为底胡姬酒,常来白鼻騧。
摘莲拋水上,郎意在浮花。
34.李贺《龙夜吟》鬈发胡儿眼睛绿,高楼夜静吹横笛。
一声似向天上来,月下美人望乡哭……玉堂美人边塞情,碧窗皓月愁中听,寒砧能捣百尺练,粉泪凝珠滴红线…………胡儿莫作陇头吟,隔窗暗结愁人心。
35.贺朝《赠酒店胡姬》胡姬春酒店,管弦夜铿锵。
红毡铺新月,貂球坐薄霜。
玉盘初脍鲤,金鼎正烹羊。
劝客无劳散,听歌乐世娘。
36.白居易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寄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白居易离长安赴忠州任刺使时,曾亲手仿制胡麻饼,并派人送给当时在忠州附近的万州任刺使的好友杨敬之,还附诗一首。
唐代长安对外开放、引入外域饮食流派,成为长安饮食市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7.初唐王绩《过酒家五首》洛阳无大宅,长安乏主人。
黄金销未尽,只为酒家贫。
此日晨昏饮,非关养性灵。
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竹叶连糟翠,葡萄带红。
相逢不令尽,别后为谁空!对酒但知饮,逢人莫强牵。
倚炉便得睡,横瓮足堪眠。
有客须教饮,无钱可别沽。
来时长道贳,惭愧酒家胡。
王绩是最先描写唐代城市中的“酒家胡”的诗人。
民族关系38.唐陈陶《陇西行》9世纪中后期唐蕃关系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39.唐朝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国》疆里虽重海,车书一家。
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渤海国典章制度与唐无异,王子本人诗作流传中华,反映唐文化影响之深。
40.张说《送郭大夫元振再使吐蕃》699年(武后圣历二年)犬戎废东献,汉使驰西极。
长策问酋渠,猜阻自夷殛。
强调郭元振此次出使的目的是化解矛盾,重建和平。
避战求和是唐的外交政策。
41.杜审言《送和西蕃使》703年(长安三年)圣朝尚边策,诏谕兵戈偃认为朝廷派使节的目的是安边策略,其结果是希望“疆场及无事,雅歌而餐饭”。
42.崔日用《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受降追汉策,筑馆计戎和。
……俗化乌孙垒,春生积石河。
(传播唐文化)43.薛稷《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怀荒寄赤子,忍爱鞠苍生44.苏廷页《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旋知偃兵革,长是汉家亲吕温《吐蕃别馆和周十一郎中杨七录事望白水山作》玉嶂拥清气,莲峰开白花。
半岩晦云雪,高顶澄烟霞。
(温被吐蕃拘岁余,作纪行诗十三首。
此诗写高赛气候。
)45.顾非熊《》去展中华礼,将安外国情。
朝衣惊异俗,牙帐见新正。
唐使与和蕃公主成为传播唐文化的使者。
46.唐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兴起缘于丝绸之路。
47.白居易圆鬟垂鬓椎髻样,斜红不晕赫面状。
……元和妆梳君记取,髻椎面赫非华风。
48.白居易《西凉伎》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西凉。
——中唐衰落,失去广大地区。
此为中唐诗人的心结。
反映国势衰退。
49.郎士元《送杨中丞和蕃》汉垒今犹在,遥知路不迷。
——表现对沦陷区人民的牵挂和对故地的思念。
50.韦应物《送常侍御却使西蕃》旅宿关河逢暮雨,春耕亭障识遗民。
此去多应收故地,宁辞沙塞往来频。
——表现对沦陷区人民的牵挂和对故地的思念。
51.李益《送常曾侍御使西蕃寄题西川》行当收汉垒,直可取蒲泥。
旧国无由到,烦君下马题。
——表现对沦陷区人民的牵挂和对故地的思念。
52.姚合《送少府田中丞入西蕃》风沙去国远,雨雪换衣频。
若问凉州事,凉州多汉人。
——表现对沦陷区人民的牵挂和对故地的思念。
53.吕温《经河源汉村作》行行忽到旧河源,城外千家作汉村。
樵采未侵征虏墓,耕耘犹有破羌屯。
金汤天险长全设,伏腊华风亦暗存。
暂住单车空下泪,有心无力复何言?使蕃期间过河源留诗。
54.吕温《题河州赤岸桥》左南桥上见河州,遗老相依赤岸头。
杂塞歌钟受恩者,谁怜披发哭东流。
河湟沦陷,汉村犹在,华风犹存,汉民对朝廷仍怀深厚感情、期待。
对外交往55.唐太宗《正日临朝》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
56.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全唐诗》卷12857.唐太宗《幸武功庆善宫》梯山咸入款,驾海已来思。
58.唐太宗《春日宣武门宴群臣》九夷?瑶席,五狄列琼筵。
59.李白- 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60.王维《送秘书晃监归日本国》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上为王维送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回国即席作诗一首。
61.阿倍仲麻吕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
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
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
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
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
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阿在华五十年,归国前不禁也作诗一首回赠诗友:怀着对李白和众诗友们的依依不舍之情,阿倍仲麻吕踏上了归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