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职业教育比较与借鉴

中德职业教育比较与借鉴
中德职业教育比较与借鉴

中德职业教育比较与借鉴

郭靖

比较教育研究

中国电力教育

2009年1月下总第129期

摘要:德国职业学校“双元制”办学模式实际上就是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具有鲜明的特色和重要的意义。借鉴“双元制”办学模式可以促进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协调、健康发展。关键词:德国;双元制;中职学校;办学启示

2008 年5 月,笔者参加了由中国教育部和德国政府共同举办的在德国萨克森- 安哈尔特州的州府马格德堡市马格德堡应用技术大学进行的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合作项目的学习,在德国42 天的学习中,学习了教学法,参观了德国的一些职业学校和企业。同时,系统学习了职教专业教学论知识,了解了当今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切身感受到了德国的职业教育的优势,受益匪浅。

一、对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认识

德国的职业教育是由双元制、全日制、短期培训组成。双元制是它的基础。整个职业教育强调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由于经济的情况和各专业的特点,所有学生不可能都成为双元制下的学生,全日制必然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他的全日制与中国现有的职业教育机制相类似,主要是一些没有通过企业考核录用的初中毕业生,他们在职业学校接受全日式的学习,学校也有较好的实验、实训条件。全日制学生不享受政府补贴。在专业设置上,全日制与双元制也有比较明显的区别,技术含量高的专业一定为双元制,如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数控等工程类专业。而全日制所涉及的专业多为技术含量低的,如保姆、文秘、烹饪、售货员等服务性专业。这样的职业教育机制,无疑体现了它的实用性、针对性。无论是从学生的质量还是从专业培养的必然要求看,这种机制都充分有效地利用了社会资源。从笔者的角度来看这种多元的职业教育机制,它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分层教育,而这种分层来源于社会、学生自身的参与,不是学校用一张试卷来决定的。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情况,不难看到我们也曾经有过“双元制”的影子。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我国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都办有职业技术学校,课程设置中理论和实践的内容比例是比较合适的,在企业中,有指定的师傅带教,学生享有一定的经济补贴。但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企业不再重视职业教育,而政府又没能及时地理顺和建立相应的职业教育体制,致使原来稚嫩的“中国式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近两年来,我国政府相当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正在积极地构建适应我国产业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同时,也增大了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但如何建立合理的管理社会实训培训中心的良性机制,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否则,它将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二、对德国职业学校教师的认识

教师的质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各国教育部门不断探索的问题。德国对职业学校教师的培养教育体系,笔者认为确实体现了教师的专业

化和标准化。首先,教师的门槛高,教师相当我国的公务员。在德国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经过本专业的大学学习5 年,由于要求严格,大多数学生完成大学学业需要6 ~7 年,之后参加国家对教师资格认定的第一次考试(大学毕业证),合格者将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学制2 年。在这2 年中,学生将进入企业和学校学习,每周24 学时实践课程的学习在企业中进行,其余12 学时教育理论的学习在职业学校中进行。通过2 年在企业、学校交替的实践学习,学生再一次参加国家对教师资格认定的第二次考试,合格者将获得教师任职资格(相当于我国的教师资格证书),从事职业学校教师工作。这样的体制对将来教师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和教育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避免了专业课教师没有实践经验的缺陷。其次,教师的继续教育紧跟科技的发展。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职业学校的教师应该及时了解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德国的做法是通过假期让教师经常深入企业参观、了解先进的科技在生产中的应用;进入大学听讲座,了解本专业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确保职业教师专业知识的新鲜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合理地处理教材的重点、难点,同时,也确保了学生对本专业发展动态的了解,提高学生就业的适应性。而我国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是:职业学校的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的人,很多人没有在企业工作或实习的经历,教师自身就缺乏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而政府的人事制度和教育部门的协调作用并没有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创造应有的环境,因此,教了近20 年专业课的教师没有踏进企业大门的大有人在,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师又如何能培养出高技能的产业工人呢?

三、德国职业学校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分析

近年来,我国中职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一直是困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难题。作为有着多年班主任工作管理经历的笔者来讲,这次德国之行,还了解了德国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诚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对人的行为、意识的要求是不同的,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对人类共性化的东西进行借鉴性的了解和思考,还是必要的。

德国职业学校中,对学生的管理主要是以教育为主。对学生没有行政处理,只有心理辅导、社工帮教。学生的仪容仪表没有具体的要求,唯一的是不能有纳粹意识的倾向行为和标志。对影响课堂教学的学生,教师有权请他离开教室。学校主要关心的是学生的暴力行为和心理问题。对双元制学生的管教,学校只起了解、反馈、劝说教育学生的责任,只有企业有处理的权利;对于全日制学生的处理权则归校方,但对最严重的违纪行为的处理就是让其转学。在考察中,我们看到的是:校园中学生的衣着有的稀奇古怪,有的装饰品挂到了眉毛上,教室外,三五成群的学生吸着香烟,然而在教室、实验室内学生却是认真而有序的。学生的学业成绩决定他们接受不同学制的教育。中学毕业成绩好,品行较好的学生多数可以被企业招收,接受双元制的职业培训教育,学制 3 年半,在开始的半年中,企业和学生之间还要进行双向选择。中学毕业但没有被企业招收的,成为全日制的职业学校学生。中学没有毕业的学生将在职业学校接受为期一年的职业基础教育准备。一年结束时,再参加中学毕业考试拿中学毕业证,之后进入正式的职业学校学习。无论哪种学生最终都将接受德国工商行业协会组织的考试认证,获取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对 3 次没有通过德国行业协会考试的学生,将终生不能获得该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而应该改行,重修其他专业。

这些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行为举止、文明程度方面是属于德国社会年轻人的中下层次,这也是中、德两国共有的特点,但由于德国民众总体文明素养较高,加之我们了解、观察只是片面,总体印象德国职业学校学生的行为还并没有让人大失所望。比较学生管理方法,中、德两国确实有较大的差异。我国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放在学生表面的行为规范和仪容仪表上,对学生头发、衣着、首饰、吸烟等行为都强调规范统一,但由于这个年龄段学生的标新

立异和逆反心理的作用,这种管理常常导致师生关系的紧张,也使得学生的教育工作表面化。仔细比较中、德两国16 ~25 岁人群的仪容仪表、行为举止,我们发现,原来我们苦心管理的事情,其实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和步入社会,他们会自然进行调整,逐步规范。而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关键是整个社会环境的文明程度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笔者考虑:我们的教育部门是否有必要将学生的仪容仪表纳入职业学校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班主任是否更应该将教育的重点转移到人与人心灵的沟通上来。

四、双元制给职业学校的启示

1.坚持培养目标的职业性、专业培养的适应性和教学过程中的训练性

云南楚雄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上学期以来就以培养技能为中心制定教学计划,强调职业的针对性,大力进行教学改革,注重实践,突出技能、技巧和职业道德,理论联系实践,把实训作为达成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教学,使所培养的学生具有双重优势:既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学生毕业必须取得“多证书”(专业成绩合格证和技术等级证书)。在校期间,除专业课外,计算机是重要的必修课,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运用自如。具体就是:

(1)分层教学,学生合理选择专业。我校现有在校生3000多人,30 多个教学班。这些学生大多数基础较差,我们要以“因材施教”的态度及方法来教育他们,使其成才。

部分学生进校成绩较好,分数接近甚至超过中考分数线,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上高中。这些学生学习认真、思维敏捷,学校办有对口高职班和三校生班,就鼓励他们重塑信心,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多方面锻炼他们的能力,使他们能圆大学梦,同时毕业后也可以直接由学校推荐就业。

有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理想,但他们或思想品德端正,或乐于与人交往,或动手能力较强,或做事认真仔细……对这些同学,我们就不只拿成绩来衡量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第二课堂活动,使他们在某些方面的特长得以发挥,鼓励其扬长避短,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以上两类学生,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为他们提供一些展示自己的舞台,使他们成为学校各个方面的优秀分子,成为全校学生的榜样。这样其他学生会觉得,他们也是普普通通的学生,他们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从而达到激励全体学生的目的。

还有一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仅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且还有一些不良习惯,成为班级、学校的“问题学生”。对这些学生我们要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鼓励他们,使他们能有一技之长。很多学生对数学和英语厌学,我们就根据专业的需要和用工单位的实际情况不同对待。如数控专业的数学,我们就从初中开始补起,重点加强立体几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感以适应专业学习的需要。有的专业则自编校本教材,本着基础课“够用”原则教授简单知识。英语课主要教授英语口语和英语会话,让学生逐步感兴趣,学习结束时有一定的成就感。

分层教学还有一层含义是分专业教学。学生入校选专业时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或仅考虑就业前景,或仅听介绍人推荐就选择专业,这样在之后的学习中会出现不适应现象。针对此种状况,学校采取在学生入学一个月,学生对学校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专业有了一定的认识后,由学生按照自己的特点、喜好来选择专业,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力,提高学习兴趣,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2)以精少实用为原则,进行课程的合理设置。发达国家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看上去都非常简洁和浅显,但都贯穿着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国外成功的职教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通常而言,课程编制包括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内

容编排两个方面,如何“选择”和“编排”这本身就有各种观念和技巧。我们多年来坚持一个原则:通过学生在校学习培训使学生获得宽广的知识技能面,这种宽广的知识技能面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市场竞争力,以及再就业能力强而转岗快。同时我们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学生心理素质、职业道德、服务意识、诚信意识教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培养。

每年学校招生就业办都派专人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所需,开设与市场相适应的专业。教务处部分课程采用自己开发的校本教材,尽可能贴近实际、贴近企业。学校技能鉴定办与劳动部门联合,将对部分专业的考试与国家资格认证结合,以认证来代替学校自主考试,为学生就业准入打下基础。下学期学校还计划将各专业的课程开设计划及使用教材分到教研组讨论研究,然后综合后开设相应课程,这样对课程开设的合理性、实用性会有很大改观。

(3)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既是职业教育的突出特色,也是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学校主要抓了以下三个方面:一方面,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把学生的综合专业技术实习落到实处,使学生的实习与专业技能实践形成有效的衔接;同时,建立和扩建校内专业实训室,保证学生的实训正常有序进行;其次,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显,特长得到发挥。最后将技能培训制度化、规范化。

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只有与企业联合,才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同时企业可以根据本身的需求来培训学生,提高了劳动力素质,为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这几年来,学校餐旅专业的学生每年都要到学校实习基地雄宝酒店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顶岗实习,通过实习,学生能够适应酒店工作,培养出了一批批合格的餐旅服务人才,为毕业后到不同酒店就业打下了基础,受到很多酒店的欢迎。

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学校以后还将定时、定阶段组织学生进行上岗认识学习、阶段实习和毕业实习,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大体思路是一年级新生设有为期一周的认识实习,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和将来的就业岗位产生初步认识;二年级学生设有为期一个月的阶段实习,使学生对就业岗位的认识由感性提升到理性,熟悉企业的文化和规章制度,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三年级学生设有一年的毕业实习期,使学生能够与企业全方位接触,为顺利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当然,这种想法实施起来是有很大困难的,我们将努力探究一条比较适合的路子。

2. 不断加强德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

逐步形成学校特色的德育实施网络。学校历来重视德育教育,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处处都有德育工作。每位教师都要成为学生的榜样,人人都有教育学生的责任和义务,时时处处都有德育工作,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之中,伴随学生整个学习期间,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热爱人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道德品质,通过教育,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养成爱岗敬业、热爱劳动,对产品、服务质量和社会负责的良好素质,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和优化教师队伍

教学组织形式决定了教师地位和作用的变化。作为职业学校教师,我们认为应有三个基本条件:一是有教学能力,二是有教育能力,三要有一定的专业实践技能。为此,加快建设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和“复合型”教师队伍是学校的首要任务,使职校教师既当“先生”又当专业“能手”和技术“专家”。

(1)采用“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逐步解决当前我校教师缺少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动

手能力不强的问题。学校聘请了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

(2)利用一切机会送专业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目前有8 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培训,其中1 人赴德培训。

(3)大力支持专业教师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种职业技能比赛。

(4)针对全体教师加强校本培训,每年都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计划,内容有教学能力、教育能力、科研能力等。

4. 加快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坚持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宗旨,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成立文化课和专业课课改研讨小组,探索出适合学生情况的课堂模式,然后在学科内推广。德国职业教育和德国经济一样发达,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与德国职业教育相比存在很多差距,他们的做法和理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也在快速发展中,真正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一步一步提高素质和能力,一个人也好,一所学校也罢,总是要以质量求生存的。哪一种模式都有优势和欠缺,中国模式也一样,我们民族中专也一样,坚定不移地向前发展,加快建设,不断扬弃,形成特色,就能成功。

从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看中德职业教育的差距

从中德职业教育的差异 看中德职业教育的差距 武汉市新洲高级职业中学童西元 ?2010年1月18日至2月8日,来自武汉市各中职学校的23名双师型教师,在市教育局陈处长、张处长的带领下,在德国进行了职业教育培训和考察。虽然时间较短,但感触较深、收获较大。 ?中德两国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在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多的差异。通过20天的培训学习,我们感到的不仅仅是差异,更多的是差距。 ?由于时间较短,语言不通,有些问题还学习研究得不够、不透,有些问题只能看到一些表象,因此,有些看法和想法不尽正确。 一、从教育体制结构看职业教育的地位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职业教育的国家之一。早在12世纪,手工业行会中就出现了“学徒式”的职业教育,经过数百年的演变,这一传统在100年前就基本形成了类似于今天的政府与企业合作的职业教育模式,虽然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德国带 来了毁灭性的破坏,但战后的德国职业教育及其设施很快得到了重建与恢复,并在原来基础上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德国目前有各种职业学校9000多所,专业多达350多个。?德国是联邦制国家,除职业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原则框架由联邦立法规范外,其余各教育法律法规则由各州立法,因此,只有职业教育是在全德统一实施。 ?上世纪60年代以来是德国职业教育发展最快的时期,1969年德国颁布了《职业教育法》,之后又相继出台了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如《职业教育促进法》、《手工业条例》、《实训教师资格条例》、《企业基本法》、《青年劳动保护法》等,2006年通过新的《职业教育法》把原来的两法(1969

年的《职业教育法》和1981年的《职业教育促进法》)全新修订合而为一。这些法律法规包括了上岗前和上岗后培训(转岗培训);培训企业和受培训者的关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培训机构与人员资格的规定;对实施培训条例的监督和考试;对职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和职业教育研究的规定等。以法律形式完善了职业教育的管理和运行,使职业教育真正纳入了有法可依、依法治教的法律体系,促进了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在德国,就业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按照德国职业教育法的现定,严格把住“就业者必须先接受正规的职业教育”这一关,不经过正规职业培训、未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不准进人职业生涯。 ?在德国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占了绝对大的比重。基础教育后的职教与普教相比无论是学校数量还是就读人数,职业教育都占了绝对的优势,据统计德国75%以上青年中学毕业后都直接进入企业和职业学校接受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或培训,只有不足25%的学生考大学接受普通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早在学生的中学阶段就已经开始渗入了。中学(5—10年级)传统上分为三个类型:国民中学/职业预科、实科中学和文理中学,区别中学类别的目的是考虑按学生将来不同的就职目标渗透职业教育。学生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层次和类别不同,在各类中学对他们进行有区别的职业准备性教育。每个儿童入哪类学校,由本人志趣、爱好和小学毕业的成绩决定。 ?上国民中学的学生,毕业后不准备继续升学者,需打好就业基础,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劳工理论课、劳动技能课和外语课; ?上实科中学的学生,将作为中等专业人才培养或升入高等专科学校(也叫专科大学)。这类学校明显侧重实践课教学,为学生进入职业学校或升入专科大学做准备。 ?上文理中学的学生,将来要升大学,他们在读完十年制(含4年小学)文理中学后,要再读三年文理高中(总学制为13年)。

中美高等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

中美高等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重点支持的教育领域。美国的高职教育具有比较完善的管理体制。中美两国高职教育的差异性,可以给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启示。 关键词:中美高职教育;差异;启示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高职教育缺乏鲜明的办学特色,这是制约和影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美国的高职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比较完善的管理体制,因此,我们应积极借鉴美国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来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走特色发展之路。 一、中美高职教育的差异 由于中美两国文化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两国高职教育有很多不同之处。 1.结构体系存在差别 我国现有的高职教育从结构体系来看,有职业技术学院、本科二级学院、高专、成人高职、民办高职等等。表现形式多样,各自为政,相互分割,互不联系,并且,高职专科教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的最高层次的终结性教育。 美国的高职教育结构可分为社区学院和技术学院。前者是两年制的,可获副学士学位;后者是四年制的,可获学士学位。获得副学士的学生既可参加工作,又可继续深造获得学士学位。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两者紧密联系。 2.培养目标不同 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高中文化基础上、或相当于高中文化基础上的从事一线生产、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实施具有高等教育理论知识和高级技术技能内容的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 美国的高职教育分为副学士学位(两年制)和学士学位(四年制)两个层次。前者由社区学院承担,目标是培养学生懂得并能够运用工程、科学或数学的基本原理在科学或其他的技术领域中担任技术员或从事半职业性工作;后者由技术学院承担,前两年完成副学士学位课程,此时也可参加工作,如需要继续深造,再继续读两年,成绩合格,获学士学位。美国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 3.教学模式不同 我国的高职教学模式主要有:“五阶段周期循环高职教学模式”、“产学研结

中德两国职业教育的几点比较研究及启示

中德两国职业教育的几点比较研究及启示 发表时间:2014-12-09T13:30:05.6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1月总第193期供稿作者:丁建立 [导读] 借鉴德国行动导向教学课程开发的经验,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应用。 丁建立甘肃省白银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730900 摘要:德国职业教育,尤其是“双元制”模式的巨大成功,推动了德国经济的腾飞。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很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拟通过中德两国职业教育的分析比较得出启示,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性的经验。 关键词:德国职业教育中国职业教育比较启示 2012年10月,笔者参加了由教育部职业教育司组织的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赴德国的培训,培训时间为两个月,既有理论学习,也有企业参观。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德国的职业教育有了较深的认识和感受,开阔了眼界,观念和信息得到更新,并从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一、德国职业教育 1.重视职业教育立法。德国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立法。《联邦职业教育法》是德国职业教育最基本、最权威性的法规,它规定了职业训练内容、方法、期限,以及培训企业与受培训者的关系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培训机构和人员的资格、实施培训的监督和考试、职业教育的组织管理和职业教育的研究等等,对德国的职业教育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德国的职业教育在学校名称、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学制长短、办学条件、经费来源、教师资格、教师进修、考试办法、管理制度等方面都是依照有关法律,有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同时还有一套包括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在内的职业教育实施监督系统,使职业教育真正构建了有法可依、依法治教、违法必究的法制体系。 2.学生学习目的性强。学生先选定企业及岗位,然后再选择合适的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很强;同时企业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培养本企业所需求的人才。并且学生在就业前必须取得职业资格证才能成为正式员工。 3.企业积极参与。德国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中心和培训人员。没有能力的中小企业,如手工业,可通过手工业协会下属的培训中心对所需求的学生进行职业培训。企业会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度,安排学生在不同的岗位进行实践性操作。学生在企业跟着师傅参与一线岗位的工作,接触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实践教学由企业内部具有很高技能且通过国家统一考试成为指导学生实训的师傅担任。在企业接受培训的受训生毕业后可以留在该企业工作成为正式员工,也可以自由选择其他企业工作。 二、我国的职业教育 1.学生学习的目的不明确。我国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基础知识较薄弱,对所学的专业不了解也不感兴趣,毕业后在哪个企业工作、从事什么样的工种都不了解,学习没有动力,学生难学,老师难教。 2.缺乏企业参与。在我国真正有行业和企业参与办学的校企合作模式为数很少,从而使得企业很难找到想要的学生,学生也很难找到合适的企业。由于教学结构不合理,办学模式单一、不灵活,培养目标不适应社会需求,所以学生的培养很难做到适销对路、缺乏与劳务市场、人才市场的沟通,不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造成了办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和滞后性,缺乏超前性的结果,学生培养效果与企业要求不符。 3.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大多数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教师教,学生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主体,以课堂为主要场所组织教学,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获取,轻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教学方法单一。 三、提高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建议 1.借鉴德国行动导向教学课程开发的经验,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应用,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2.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质量观,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是有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要求的人才培养活动。我们国家的教育历来比较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教学观念从小学、中学一直延续到大学。而德国的教育则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已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我们应该彻底打破“我讲你听”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1)放下罗嗦,把时间交给学生;(2)放下直白,把思考留给学生;(3)放下架子,把交流让给学生;(4)放开手脚,把机会交给学生。 3.借鉴德国“小组合作”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有效实施自主学习(SOL)。在德国的课堂上最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这也是我们在德国培训的主要课堂形式。合作学习的核心是交流,通过老师与小组、老师与学生个体、小组成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交流实现全渠道互动。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做中学”的方法由学生展开自主的学习与探讨,老师完成由全程知识灌输者向平等参与者、语言提炼者、学生背后的支持者的角色转变。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对于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对于实现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对于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要采取重要举措吸引最优秀的人才从事教育以提升教师质量。通过加大投入“使教师成为一种有挑战性但是性价比高的职业”,可以增加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从而提高我国的整体教师质量。

中美职业教育立法的比较研究

中美职业教育立法的比较研究 [摘要]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与社会经济结合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形式,需要国家通过立法来进行规范和引导。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就受益于职业教育立法的规范与完善。文章通过分析比较中美职业教育在立法内容、体系、技术以及位阶效力等方面的差异,提出应该逐步构建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 [关键词]中美职业教育立法比较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最具生产性和社会性的一种教育形式,涉及政府、企业、学校、师生等多元主体的利益,具有复杂的法律关系,需要国家通过立法来进行规范和引导。用立法来促进和推动职业教育的规范化,保证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已逐渐成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美国作为世界上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职业教育的发展就受益于职教立法的规范与完善。我国的职业教育立法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在实践运用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旨在通过中美职业教育立法的比较,为修订与完善我国未来的职业教育的立法提供参考。 一、美国职业教育立法的简要回顾 美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美国职业教育立法史。职业教育立法对美国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及发展方向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通过立法确立了美国近代职业教育制度 在1850~1860年间,美国的工业生产突飞猛进,迅速发展的工业急需农业原料,而当时美国的农业生产非常落后,学校教育脱离实际,不能培养适应工农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员,影响了工业化的进程。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创办新型技术学校,培养农业技术人才,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莫雷尔法案》。该法案的主要内容是:联邦政府赠拨一定数量的土地给各州,各州必须用赠地所得的收入开办至少一所主要讲授有关农业和机械工艺方面的知识学院。《莫雷尔法案》的颁布,标志着美国通过法律手段来确立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使美国职业教育从学院式办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与经济紧密结合,重视实用知识和技能,对于未来美国职业教育的稳步发展起到了重

OECD《国际比较教育数据手册》提出对于职业教育的分类标准

OEC《国际比较教育数据手册》提出对于职 业教育的分类标准 日前,OEC教育研究与创新中心发布《国际比较教育数据手册》。报告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提出了职业和专业教育( vocatio nal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的概念。报告认为,在中等、中等后非高等和短期高等教育阶段,都可以将教育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报告将正式职业教育与培训作了如下分类,具体见图1。 报告提出,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主要为参与者直接进入特定职业作准备,成功完成这一项目可以获得进入劳动力市场的职业和技术资格。职业项目又进一步被分为两种类型:学校本位项目(school-based programmes)禾口学校与工作本位相结合 (combined school-and work-based programmes )项目,这主要由在学校与企业的培训时间决定。报告指出,从OEC[国家的情况来看,高中阶段教育的类型并不是学习者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决定性因素。在一些OECE S家,职业导向的高中阶段教育项目主要为学生进入高等教育继续学习作准备,而在一些国家,普通高中教育也并不必然为学习者提供继续教育机会。在学校本位项目中,教学主要在教育机构开展,这些机构包括公共或私立机构开设的专业培训中心、或企业本位的专业培训中心。这些项目也包括一些涉及工作场所实践经验的在岗培训内容。项目分 1

类的主要依据就是至少75%勺课程在学校环境内实施。工作本位项目(Work-based programmes)是指结合观察、操作及在真实工作场所开展具体生产性工作的学习项目,学校本位课程内容只占不到10%勺学习时间。工作本位项目虽然普遍是非正式和不正式學习,但能够导向国家教育资格框架中的正式资格。 2

中德职业教育比较与借鉴

中德职业教育比较与借鉴 郭靖 比较教育研究 中国电力教育 2009年1月下总第129期 摘要:德国职业学校“双元制”办学模式实际上就是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具有鲜明的特色和重要的意义。借鉴“双元制”办学模式可以促进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协调、健康发展。关键词:德国;双元制;中职学校;办学启示 2008 年5 月,笔者参加了由中国教育部和德国政府共同举办的在德国萨克森- 安哈尔特州的州府马格德堡市马格德堡应用技术大学进行的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合作项目的学习,在德国42 天的学习中,学习了教学法,参观了德国的一些职业学校和企业。同时,系统学习了职教专业教学论知识,了解了当今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切身感受到了德国的职业教育的优势,受益匪浅。 一、对德国职业教育体系的认识 德国的职业教育是由双元制、全日制、短期培训组成。双元制是它的基础。整个职业教育强调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由于经济的情况和各专业的特点,所有学生不可能都成为双元制下的学生,全日制必然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他的全日制与中国现有的职业教育机制相类似,主要是一些没有通过企业考核录用的初中毕业生,他们在职业学校接受全日式的学习,学校也有较好的实验、实训条件。全日制学生不享受政府补贴。在专业设置上,全日制与双元制也有比较明显的区别,技术含量高的专业一定为双元制,如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数控等工程类专业。而全日制所涉及的专业多为技术含量低的,如保姆、文秘、烹饪、售货员等服务性专业。这样的职业教育机制,无疑体现了它的实用性、针对性。无论是从学生的质量还是从专业培养的必然要求看,这种机制都充分有效地利用了社会资源。从笔者的角度来看这种多元的职业教育机制,它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分层教育,而这种分层来源于社会、学生自身的参与,不是学校用一张试卷来决定的。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情况,不难看到我们也曾经有过“双元制”的影子。 70 年代末80 年代初,我国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都办有职业技术学校,课程设置中理论和实践的内容比例是比较合适的,在企业中,有指定的师傅带教,学生享有一定的经济补贴。但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企业不再重视职业教育,而政府又没能及时地理顺和建立相应的职业教育体制,致使原来稚嫩的“中国式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近两年来,我国政府相当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正在积极地构建适应我国产业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同时,也增大了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但如何建立合理的管理社会实训培训中心的良性机制,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否则,它将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二、对德国职业学校教师的认识 教师的质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各国教育部门不断探索的问题。德国对职业学校教师的培养教育体系,笔者认为确实体现了教师的专业

中美高等教育比较与启示

中美高等教育比较与启示 张文英 (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要:文章对中美高等教育的差异进行了阐述。首先对中美社会环境与文化传统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着重分析了两国间教育体制与毕业生能力方面的差异。文章还介绍了中美两国面向21世纪的高教改革,并进行了对比。最后阐述了笔者得到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素质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614(2005)03-0155-03 一、引言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军事等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高等教育的蓬勃向上,并不只是简单的表现为数量的增长,而尤其在性质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等教育的先进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志。国际间日益激烈的政治、经济斗争、军事竞赛,其关键往往是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竞争。从长远的观点和人的因素来看,又不能不归结到培养人才的教育竞争。这一内在的相互联系,尤其明显的表现在高等教育方面。因此,各国政府无不致力于高等教育的改革。本文主要对中美高等教育的差异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中美两国面向21世纪的高教改革。 二、中美社会环境与文化传统的比较 11中美社会环境的对比 美国是一个开放的社会。社会的开放性促使美国高等学校摒弃欧洲传统大学因循守旧的教育思想,采取兼收众国之长,建立灵活多样,讲求实效的开发性教育管理制度。美国是最大的移民国,在文化上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美国经济发达,物质生活丰富,物质观念强,注重实利,注重物质奖励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美国人崇尚独立自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自主、拼搏、创新意识很强。美国人富有创造性的人文精神,创新永远是美国人生活的主题。他们追求高新技术,喜竞争。相对于年轻的美国来说,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大国,中国人有谦虚、严谨、含蓄的美德,但又有谨小慎微、墨守成规之嫌。 中国经济与技术比较落后,具有很大的发展潜 力,因此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博采众长,充实自我。 21中美传统教育观念的对比 美国的高等教育被认为是世界最好的教育。将美国与中国的基础教育相比,人们的普遍看法是: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学多悟少”;而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学少悟多”。现在中国学生被普遍认为“高分低能”。为何?因为中国学生学得多,却不注重实践,不能学以致用。所以把“学” “悟”相结合是很重要的。 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传统。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与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比较而言,美国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创造。当今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有1Π3是美国人就是很好的例证。这两种教育表达了对待知识的不同态度,中国的教育表达的是对知识的静态接受,而美国的教育表达的是对知识的动态改变。这一“动”一“静”之间,反映了两国教育不同的知识观。笔者认为,两种教育模式的优势结合是今后教育改革的方向。 美国的教育注重广而博,中国的教育注重窄而深;美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立精神,而中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严格、严密、严谨的精神。可以看出中国教育可卓有成效的开发和利用大脑的功能,而美国则注重利用和综合外界的各种信息并扩展大脑的功能。从开发创造能力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学生容易偏于自我束缚,自我控制,以及因为害怕出错而习惯于墨守成规。诚然,基础好可以是创新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可以成为束缚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严谨这一品质可带来周全的思考,也 2005年第3期总第131期 黑龙江高教研究 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 N o.32005 serial.N o.131 收稿日期:2004-12-20 作者简介:张文英,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

职业教育培训项目商业计划书(国际版)

职业教育培训项目商业计划书 (国际版)

目录 第一章执行摘要 (1) 1.1 项目简介 (1) 1.1.1 项目名称 (1) 1.1.2 项目概述 (1) 1.1.5 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 1.2 项目优势 (1) 1.3 盈利模式 (1) 1.4 投资计划 (1) 1.5 建设内容与进度 (1) 1.6 财务指标 (1) 第二章市场分析 (3) 2.1 行业背景 (3) 2.1.1 残疾人的小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2.1.2 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 2.1.3 康养产业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引擎 (3) 2.2 市场现状 (4) 2.3 市场机遇及容量 (4) 2.3.1 国家政策资金加大支持康养事业发展 (4) 2.3.2 康养产业加速发展、康养产业即将突破万亿规模 (4) 2.3.3 社会的残疾风险不断增加,2050年残疾人口将达1.65亿 (4) 2.3.4 老年护理人才需求缺口分析 (5) 2.4 小结 (5) 第三章商业模式 (6) 3.1 项目定位 (6) 3.2 服务介绍 (6) 3.2.1 服务对象剖析 (6) 3.2.2 服务内容介绍 (6) 3.3 平台理念与核心价值 (6) 3.3.1 为残疾人谋福利 (6) 3.3.2 为政府分忧 (6) 3.3.3 为产业升级助力 (7) 3.4 运营模式 (7) 3.5 产品优势与核心竞争力 (7) 3.6 盈利模式 (7) 第四章战略规划 (8) 4.1 竞争策略 (8) 4.2 推广策略 (8) 4.2.1 推广内容 (8) 4.2.2 推广渠道 (8) 4.3 战略目标 (10)

职业教育课程项目化、模块化教学运行机制研究

职业教育课程项目化、模块化教学运行机制研究[摘要] 职业教育是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课程项目化、课程体系模块化 的教学模式能适应人才培养目标和实现培养高技能人才,项目化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做”一体是实现项目化教学法的重要手段,“双师”素质教师是保障。 [关键词] 职业教育;模块化;项目化教学;运行机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职业院校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方法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质量的关键。而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在高等教育招生序次中属最后批次录取,生源总体素质比较低,以传统学科体系的方式来设计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出现教师抱怨难教、学生感到难学的两难局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探索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切入点,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项目化课程体系,重组课程结构,调整课程内容,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着重介绍项目化、模块化课程体系有效运行的几种保障机制。 对于工科类职业教育来说,《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要符合市场需求,培养目标以岗位(群)要求为核心,以典型工作任务来架构模块化课程体系、项目化课程,以联系论、结构论和结果论为理论依据进行优化设计。 联系论认为:纯粹的知识不是职业能力,纯粹的工作任务也不是职业能力,只有当知识与工作任务相结合,才能说他具备了职业能力。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必须帮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将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单纯学习知识的课程模式已过时,当今是要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 结构论认为:职业教育课程不仅要关注让学生获得哪些工作知识,而且要关注让学生以什么结构来获得这些知识。项目化课程既要求课程设置反映工作体系结构,也要求按照工作过程组织课程内容。按照知识与任务的背景与焦点的关系重构职业教育教材模式。 结果论强调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最终要让学生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这个产品可以理解为制作一个物品或提供一项服务。以典型产品为载体,从功能角度出发,可以有效地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从理论角度来看,意味着“实践观”的重要转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际操作能力。 根据上述理论,架构模块化课程体系、项目化课程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对专业的培养目标所要达到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遴选为一系列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其相关性划分出模块,模块内容要反映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做到“宽基础、活模块”。 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设置,既与工作任务相匹配且融合专业培养的职业能力。 ③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④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为参照制定课程标准,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顺利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对模块化课程体系、项目化课程的教学实施应分五个阶段,即设计项目任务制定教学方案实施教学检查评价归档或结果应用;为达到预期的教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德职业技术教育合作办学项目

上海电子工业学校中德合作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职教育项目2011年度办学情况报告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报送中外合作办学年度报告的通知》(沪教委外…2011?21号)文件精神要求,现将我校中外合作项目2010年度办学情况报告贵教委,我们承诺报告内容真实无误,并同意该办学报告可全部向社会公开。 上海电子工业学校中德职业技术教育合作办学项目是由国家教育部立项,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和德国汉斯 赛德尔基金会合作的办学项目。该项目旨在探索并且试验性运行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针对中等职业教育(相当于德国的技术工人培训)的职业教育体系,至今已进行了二十六年。 上海电子工业学校与德国普法基尔辛国立职业学校合作至今,双方正在酝酿签订新一期合作协议。该合作项目的办学运作得到了德国巴伐利亚州文教部和德国汉斯 赛德尔基金会的政策和经费支持。此外,该合作项目还与云南省教育厅和贵州省教育厅合作,致力于支持中国西部省份,帮助其建立并发展以需求为导向、注重实践的职业教育体系。 2010年度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中德合作)专业工作发展顺利。 一、教学计划、课程设臵、授课教师及实施情况 在教育部职教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和实践课程改革。按照上海市教学标准课程目录要求,参照德国教学新大纲实施教学。 1.教学计划及课程设臵 在德国巴伐利亚州文教部和德国汉斯 赛德尔基金会的政策和经费支持下,在德国普法基尔辛国立职业学校的专业技术支持下,我校根据学生基础、学生特点、及国内就业市场的不同需求,突出了“理论重实践、实践重体验”的特色,《机电技术应用》(中德合作)专业重点对课程进行了调整,教学计划及课程设臵情况详见附件1。 根据办学宗旨,以及教育部中等职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我校将人力资

中美医疗器械监管的比较与分析.

于医疗器械,由于存在潜在的健康风险,因而责任更加重大。在批准医疗器械用于公共健康的程序之前和之后,对它的质量、功效、可靠性和安全性,要进行评价。几乎所有有医疗器械产业的国家都制订了相应的政策和监管的方法或机制。 本文首先介绍美国医疗器械监管的机构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具体的监管方法,再对中美医疗器械监管体系进行深入地比较和分析,最后提出一些启示和建议。 一、美国医疗器械监管 总的来说,美国医疗器械管理和监督的机构包括商务部(DC、FDA以及医疗卫生工业制造商协会(HIMA,它们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相互合作。但是根据1938年的《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医疗器械监管的主要机构是FDA。 (一)FDA监管医疗器械机构的概况和职能 FDA在美国是历史最悠久和最受敬重的消费者保护机构之一。 FDA由8个中心或办公室组成,其中器械和辐射健康中心(CDRH负责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大约有1000名雇员,主要由7个办公室组成,包括交流、教育和辐射项目办公室(OCERP,取代原先的OHIP,

执法办公室(OC,器械评价办公室(ODE,体外诊断器械评价和安全办公室(OIVDDES,科学和工程实验室办公室(OSEL,取代原先的OST,监督和生物统计办公室(OSB,以及系统和管理办公室(OSM。 CDRH医疗器械监管的主要职能是: 1 制定和执行国家计划来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和标签的真实性。 2 审查和评价医疗器械上市前批准(PMA的申请、产品发展协议(PDP、研究用器械豁免(IDE的豁免请求和上市前通知[510(k]。 3 制定、发布和强制执行医疗器械标准和质量体系规范及良好的制造规范(GMP。 4 参与有关促进美国与其他国家医疗器械贸易的法规协议的制定。 医疗器械监管另一重要职能是现场检查,这是由FDA监管事务办公室(ORA负责执行。ORA总部有约620名雇员,而现场组织有约3490名雇员,他们分布在5个大区办公室(Regional Offices和20个地区办公室(District Offices。 CDRH和ORA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相互合作,确保美国国产和进口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和标签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比较分析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比较分析 [摘要]随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的提高,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社会条件的改变,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可能发生改变。本文从普通教育侧重于社会性,职业教育突出个体发展这一角度出发,探讨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价值上的区别,在内容上和实现方式上的区别以及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职业教育普通教育比较分析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受教育者都是学生,抛开其他社会价值不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最基本的需求那就是生存,所有形式的教育都必须满足这个最基本的条件。如果背离了这一基本条件的任何形式的教育那都是欺骗或者邪教。从纯粹的所谓的“客观”本源上去探讨职业教育或普通教育“应该是什么”,很可能是徒劳的,最终难以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随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的提高,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社会条件的改变,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都可能发生改变。从普通教育侧重于社会性,职业教育突出个体发展这一角度出发,所有的普通教育都应公费或者费用较低,它的教学计划必须由国家严格统一,不受市场左右。而职业教育则可以有较高的收费,教学计划完全由市场决定。

一、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在价值上的区别 由于教育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有目的性的活动,因此教育的价值问题应当是划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根本性问题,也是我们分析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关系问题的逻辑起点和最终归宿。教育价值的不同决定了教育内容的取舍不同,进而决定了教育所采取的形式及其方法手段。教育既服务于人的发展,又服务于社会的发展,下面我们就这两个方面分别展开论述。 (一)二者在服务于人的发展上的价值区别 其一,普通教育关注人作为高级生命体的自然价值,如何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职业教育则关注人在劳动分工中的社会价值,如何与他人的协调求得个体的发展。普通教育的价值应该建立在超社会的万物世界里,关注的应该是人与整个客观世界的关系,重在发展和展现人类特有的生命潜能与性灵,突出生命的价值和人格的尊严。 其二,普通教育是从人的内在身心结构来关注人的存在和发展,关注民族的整体素质。职业教育则是从外部条件来关注人的社会存在和发展,讲究个体发展的特点。一个和谐的社会就应该是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其三,普通教育侧重关注理想层面的人的发展的全方面性,职业教育侧重于关注人的现实层面的发展的全过程性。从理论上说,人类的发展是没有尽头的,但人的发展要受到人的生命时间和社会客观环

中德双方教育培训合作意向书

中德双方教育培训合作意向书 篇一: 校企合作意向书 甲方: 乙方: 为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发挥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学 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同时也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在平等自愿、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经双方友好协商,现就校企合作建立培训班事项达成如下 协议: 一、合作原则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校企双方建立培训班,达 成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 二、合作方式及内容 (一)甲方权利及义务 1、甲方为乙方提供培训场所、设备、学生及部分相关教师等一系列手续。 2、未经乙方同意,甲方不得复制、传播乙方提供的自编教材、讲义等学习资料。

3、作为乙方的人力资源培养基地,甲方应利用学院的软、硬件教学资源,根据乙方要求, 为乙方提供包括各类员工职业培训、技能考证等在内的人才培训服务 4、甲方从合同签订之日起,根据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指 定年级、专业的学生到乙方进行顶岗实习,具体人数根据乙方岗位需求、甲方学生情况等因 素,由甲乙双方协商决定。 (二)乙方权利及义务 1、乙方提供的培训项目、教学课时、开课日期、结业日期、开设课程、学习形式、教学 成果形式。 2、作为甲方的实训、就业基地,乙方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录用甲方毕业生。 3、乙方为培训班提供专业授课老师。 4、乙方向甲方提供本企业职业岗位特征描述,如影视演员、化妆、后期制作、摄影等各 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等级,并为甲方制订相应各专业培养目标,审订合作各专业 培训计划及专业课程设置。 5、乙方负责培训班的前期宣传、招生及学生的后期就

中外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f8204863.html, 中外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作者:贺丹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30期 摘要:文章阐明了比较中外职业教育异同的意义,在办学机构、学历体系、办学模式、社会保障体系等几个方面比较了中国和西方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并提出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发展先进经验的结论。 关键词:职业教育;比较研究;校企合作;企业办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215-03 一、研究中外职业教育异同的意义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较低,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劳动力素质与科技创新水平,而职业教育的作用是培养高素质的、具有科技应用能力的生产一线的劳动力和应用型人才,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举足轻重。为什么德国制造、日本生产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例如他们生来具有的民族特性,但一个重要原因是受益于职业教育的发展程度。德国始终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秘密武器”,“是德国经济发展的柱石,是一个民族能否存在的基础”。日本的经济腾飞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笔者希望通过比较中外职业教育的异同,为我国经济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可借鉴之处。 二、中外职业教育比较研究 1.社区学院。社区学院,即在地区、社区层次提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教育机构。社区学院的学生,通常来自学校当地,学院一般获当地政府的财政支持。职业教育要真正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必须立足于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和资源配置等具体环境,发展有利于自身社区的职业教育结构,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这就是社区学院存在和发展的理论基础。美国的社区学院一直承担着美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任,学院数量占高等学校总数的61%,许多社区学院属于职业教育。社区大学的职业教育为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培养了大量熟练劳工,因而在美国失业率创二战后新高的情况下显示出了重要作用。社区大学的课程设置是根据社会需要所设置的,正如商界顶级精英比尔?盖茨所说:“Community colleges have always been driven by what is most relevant to the employment market”(就业市场的需求推动了社区大学的发展)。美国社区大学的课程设置最大程度上反映了就业市场的需求,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帮助。美国社区大学38%的资金来自州政府,学费收入占20%左右,来自地方 政府的资金接近20%,剩余的由其他形式的资金来源补足。

XX学院中德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简介【模板】

XX学院 中德职业教育合作项目简介 XX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其前身是有着六十五年历史、被誉为“广东邮电黄埔军校”的广东省邮电学校。学院一直以来采取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并举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2014年高职普招1445人,报到率达91.17%,在校生超过3000人,实施各类在职培训项目2315期,培训量达57万人日,并开展了中德、中法、中美、台湾、香港等交流与合作项目,取得了突出成绩。 在职业教育对外交流方面,XX学院与德国职业教育联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自2013年以来,德国职业教育联盟专家两次来学院讲座,交流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及办学经验,学院也先后两次选派相关人员赴德培训,双方交流合作进展良好。学院在与德方稳定合作的基础上,非常愿意利用本合作平台与其他院校、企事业单位共同开展中德合作项目,向省内高职院校、企事业单位提供以下服务:(1)组织德方专家来华进行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校企合作模式、职业培训教育学和教学法、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培训课程制定与开发等方面的研讨会和培训授课; (2)组织针对学校管理层,教师,企业管理层,专业技术人员等8-10天赴德考察团、2-3周赴德培训团,学习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和组织、职业学校管理等内容或进行专业培训; (3)组织并实施汽车机电技术、农业经济、数控技术、空调制冷、

风能技术、幼儿教育、经济管理等各专业教师半年、一年的短期交流学习; (4)组织不同模块人员进行1-2周师资培训,根据德国标准培训中国教师,颁发国际公认的行业技师、技能证书; (5)组织有关信息交流的国际会议、国际层面科学交流,或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参与展会和博览会。 图1 赴德培训

浅谈中德职业教育模式比较与借鉴

浅谈中德职业教育模式比较与借鉴 摘要:职业教育对战后主要经济体的腾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以德国 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是我国学习交流的主要对象。随着我国产业经 济的不断转型与升级,迫切需要依托职业教育来培养大量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以 解 济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职业技能型人才。本文简要对比分析了中德职业教育 模式,对德国职业教育先进经验借鉴要点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中德对比;职业教育;教育模式;借鉴 由于经济发展原因,德国的职业教育水平较高,职业教育发展较为成熟,形 成了较为完善、系统、卓越的职业教育体系。相比之下,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较低,在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应用教学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人才培养与我国产 业经济的发展存在供给侧的矛盾。基于此,需要进一步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 经验,引进成功的教育模式,全面提升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提高职业院校学生 的整体能力与综合素养,为我国产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教育保障。一、中德职业教育模式比较分析 在国际职业教育领域中,主要存在三种教育模式,分别是企业制教育形式, 这一形式主要存在日本地区,由企业直接负责学生的职业教;“双元制”教育模式,这一教育模式主要存在德国地区,就是指具有一定教育资质的企业对学生进行专 业的理论知识教学与文化知识教育,再由企业进行技能教育;职校制教育模式, 这一教育模式是我国主要的职业教育模式,由职业院校负责学生的全部职业教育,包括:文化知识教育、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技能教育与岗位职业教育[1]。 从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入手,可以发现,在德国,职业教育主 要分为“双元制”教学与全日制职业教育,其中全日制职业教育又可以细化分为:“职业专科”与“全日制职业学校”。虽然全日制职业教育与“双元制”职业教育能够 为学生提供同样的岗位教育,但是“双元制”职业教育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企业承 担的岗位津贴,因此,“双元制”职业院校是德国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首要选择; 在德国,约65%的学生会选择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 职校制职业教育是我国的主要职业教育模式,在国内,职业教育由各个地区 的职业院校承担,包括: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大企业开办的职业学校(如一起 集团的长春汽车高等专科学校)。我国职业院校的教育优势是学生能够系统的学 习理论知识,保证专业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但缺陷是往往会脱离专业相对应 企业岗位的实际工作,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这就导致职业院校的学生资源 无法得到合理的配置,出现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率较低的情况[2]。 二、德国职业教育先进经验借鉴要点 (一)结合我国产业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现状,完善职业标准体系 一味地照搬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同样无法满足我国企业的发展和对应用型人 才的需求,因此,要想有效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就要结合我国产业经 济发展和职业教育现状,从我国当下的职业教育发展情况入手,明确各个专业的 职业标准,建立完善、健全的职业标准体系,从而提升职业教育水平。我国现阶 段的职业标准来源于计划经济时期产生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由国家人事部门掌控,企业的用人标准则是由企业自己制定;职业院校可以结合国家职业标准与不 同专业的企业用人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将其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参照[3]。

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模式及启示

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模式及启示 郝惠珍梁文霞(河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摘要:本文介绍了澳大利亚TAFE的概况、组织结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模式等,总结了TAF职业教育的特色,分析了中澳两国职业教育存在的差异,从而得出了一些对我国职业教育有益的启示,以期对我国的职业教育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育模式对比启示 澳大利亚是个注重教育的国家,教育质量具有世界一流水准。其教育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初级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分为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高中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教育与初级的技术和继续教育(TAFE的初级阶段);高等教育有普通大学教育与高级技术和继续教育(TAFE的高级阶段)。TAFE(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是三级教育中最大的部门,是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主力军,给澳大利亚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为澳大利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拟介绍澳大利亚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的概况、教育行政体系、课程设置、教育模式、培养目标等,总结TAFE职业教育的特色,分析对比中澳两国职业教育所存在的差异,从而得出一些有益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一、TAFE简介 TAFE是澳大利亚政府直接领导下的技术和继续教育的简称。它是澳大利亚政府为了解决学校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之间的接口问题而建立的一个教育体系,是建立在终身教育理念基础上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教育制度,旨在为各行业培养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才。 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设有11所学院,129所专科学院,共50多万名学生和2万多名教职工。TAFE是全国性认可与互通的职业培训教育体制,虽然各州的TAFE有它们各自的行政体系、课程设置,但它们的性质和特点是一致的,主要提供专业技能的训练课程,大部分课程都具实用性。TAFE的很多课程是与工业团体共同开办的,课程设置根据工业集团的需要开设,以确保提供最切合实际的训练和最新的专业信息。TAFE所有的文凭资格是全国互通与承认的,专科文凭课程也受到各大学的认可,这些学生在继续攻读大学学位时可以免修部分学分。 TAFE学院招生没有年龄限制。在澳洲,政府鼓励人们不断学习。学生群体中既有十几岁的中学毕业生;也有七八十岁的老人,只要你学习,TAFE就给你提供一切机会和便利。 TAFE学院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种类繁多,为劳动者提供所需技能培训,包括专业、非专业、高级技师、技师及操作员等不同层次。澳大利亚政府规定各个行业中,技能要求高的工作岗位必须持有职业证书才能就业,即使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也必须先取得TAFE培训相应证书,才能就业。而且在澳洲,各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标准和相应的培训标准,在职人员都要定期参加相应的职业培训,以便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本行应的培训标准,在职人员都要定期参加相应的职业培训,以便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本行业最新技术和了解本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从澳大利亚的教育体系(图1)中不难看出技术与继续教育在澳大利亚教育体制中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