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数学教学的一些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关键是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了这么多年书总会有些想法,下面把我对数学教学的体会、对数学教学的理解向老师们做一个汇报。诸多不当之处,敬请谅解或批评。

“课改”的关键是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而关键的关键是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没有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善,不可能有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

一.不要培养恨数学的人,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我经常这样告戒自己。我以为,是数学教师使学生恨数学的。我收集到了一些证据。有一些题目很刁钻,考细枝末节,犄角旮旯,考技巧。比如:1.设f(x)=2sin(x+π4)+2x2+2x+cosx的最大值是M,最小值是m,求M+m。

2.f(x)是(0,+∞)上的减函数,f(4))=1,f(x+y)≤1,求

x2+y2+2x+2y的最小值。

这些题目都是高手想出来的。最近,一个高一学生来问我一道题:

“求y=l o g2(2x2-3x+1)的单调区间。”她说,老师在课上讲了,还是没听懂。我问她,老师在这之前还讲过类似于这样的题吗?她说:没有。在学生初学函数、对数函数,没有学习过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情况下老师讲这样的题,结果只能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一份试卷的均分不及格,教师又做了一次动员学生恨数学的事。

到底是谁不及格?

教之道在于度!如果由于我的教学使学生恨数学了,那我一辈子都干了些什么?多教一个学生,这个世界上就多一个恨数学的人,少教一个学生,这个世界上就少一个恨数学的人。人生的价值成了什么?

你喜欢数学吗?你不喜欢数学就无法让学生喜欢数学。如果你喜欢数学,那为什么要把学生弄得恨数学呢?让学生喜欢你的课,盼着你这个老师来上

课,应该成为我们的追求。去年,毕业20年回学校的一个校友对我说,是你教数学使我喜欢上了数学。怎样让学生对你的教学感兴趣?

例1 勾股树——勾股定理的教学。

例2 一个轨迹问题——椭圆概念的运用。

创设有利于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逻辑性强的问题可以引发求知心理(如统计内容的逻辑性);让学生感受到所学内容的必要性(如概念产生的必要性);通过矛盾引发认知冲突(虚数的产生);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常常让人欲罢不能(一张纸如果折叠100次该多厚);设置悬念,让学生先猜一猜,想一想,不要轻易“捅破窗户纸”(转动的正方形)等等。学生对你教的这门课有兴趣,课后就乐意做课外练习、看课外书、思考与这门课有关的问题,甚至将来走上了研究这门科学的道路。有人说,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能激发学生自已去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习。有人认为,激发学习兴趣是教学的第一“公理”,是教学的“不变量”。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孔子《论语·雍也》)只有学生“乐学”,才会主动地学。还有,关心学生,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今年教师节学生给我发了一张《优秀教师合格证书》,还说了一大堆理由。让学生喜欢你这个人,喜欢你上的这门课,喜欢你来上课。

二.是谁在学习?数学学习是怎样进行的

我认为,从一个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到一个合格的教师,琢磨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怎样改变知识结构、发展认识能力的十分重要,也就是了解一些认知心理学的知识非常重要。是谁在学习?你的回答肯定是正确的。问题在于,许多时候我们忘记了这一点。把这一点想清楚,很多事就知道该怎么办好。造成教学质量低的原因很多,忘记“是谁在学习”是其中之一。

我以为,经常想一想“体育老师是怎样上课的”,很有好处。至少我经常这样想。你见过体育老师说“同学们站好,我在跑道上跑五圈给你们看看”吗?没

有。而“在跑道上跑五圈”给学生看看的数学教师并不缺少。体育老师很清楚,要让学生锻炼身体,要增强学生的体质。

有的老师说:“我都已经讲过n遍了,他们怎么还没有学会?”这正说明,他们要学会不是光靠你讲。下面的一些话我们应该耳熟能详。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是自己的知识是无用的知识。你对数学知识掌握得再好,如果不能成为学生的,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无用的。带着对数学学习本质的认识来设计你的数学教学。学习是学习者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感悟,是任何其他人都代替不了的。让学习者亲自动手、动口、动脑,亲自去做。“饭要亲自吃,觉要亲自睡”。没有学习者的体验、感悟的概括是无效的概括。这样的教学是无效的教学。

有一次,一位老师来校试讲,内容是“平均变化率”.他先举了三个例子,有反映温度变化快慢的,有投资效率的,有反映运动速度的,等等.形式上也注意图形、表格、表达式兼顾.然后就告诉学生,象这几个例子那样,在数学中就称为“平均变化率”,给出平均变化率的概念,然后就是计算平均变化率的练习.教师可能认为,我已经把这个概念告诉你了,你该知道了.但是,数学教学不是“告诉教学”,概念不能靠学生“复制”,概念需要的是理解.一定要让学生参与举例,参与概括,参与定义,参与对原理的解释。(比如,平均变化率的概括,数列的概念,倾斜角的定义,数学归纳法的解释)只有设法使学生卷入其中,强化亲身体验,启发内心感悟,激发心理共鸣,才能真正转化为认识客观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强大武器。经常想一想,学生离开你怎么办?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教与学的问题上,教师永远是外因。

下面的一些教学行为是需要改善的。

抢学生的话头,打断学生的发言,代替学生讲,代替学生写,代替学生想。剥夺学生锻炼的机会。不愿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的观察、思考尚未开始(或者刚刚开始),教师就开始提问,或者自己“分析”起来。学生讲,教师写,当学生的“秘书”。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讲,自己写。即便暂时不会,写不出来,那就待会写的时候再来写。要多让学生发表意见,在关键点上让学生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多听少讲,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初步了解,到理解,到掌握,到运用,到灵活运用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初学阶段,就要求会做综合性强的题,不妥,也没有必要。而初学阶段就对能力要求过高,对知识运用的要求过高是普遍现象。(如刚学习过对数函数就要求学生做“求y=l o g2(x2-3x+1)的单调区间”这样的题目。)当学生做不出来的时候教师总是埋怨学生,却不主动检查自己。那能“一口吃成了胖子”,“一锹挖个井”?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育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教师应该创造合适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并不是将现成知识简单地“登记”到原有认知结构中去,而是要经过一系列的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有意义接受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可见,有意义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用原有知识处理各项新的学习任务,通过“同化”和“顺应”等心理活动和变化,不断地构建和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

三.必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我们学校的校长提出,要培养将来社会领跑的人?什么样的人将来能够领跑呢?一个等待他人布置任务才知道有事干的人,不会成为领跑的人;一个人云亦云、不愿意独立思考的人不会成为领跑的人。要让我们的学生将来成为领跑的人,就必须培养他们学会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安排学习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