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中下1/3段骨折时机分析

合集下载

胫骨下1-3螺旋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诊断治疗探讨

胫骨下1-3螺旋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诊断治疗探讨

胫骨下1/3螺旋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诊断治疗探讨【摘要】目的:探讨胫骨下1/3螺旋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诊断治疗结果。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期间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患者诊断治疗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分析。

结果:18例胫骨下1/3骨折合并后坏骨折患者,6例在初诊即发现,6例患者在入院后术前ct检查发现后踝骨折,另外有6例患者则是在术中透视或术后摄片发现;本组18例患者,14例例行内固定治疗,4例术后行下肢外固定治疗。

结论:要高度重视胫骨下1/3螺旋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诊断治,减少漏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从而提升诊断治疗水平,确保患者尽早康复。

【关键词】胫骨下;1/3螺旋型骨折;后踝骨折;诊断胫骨下1 /3螺旋形骨折合并胫骨后踝骨折较为罕见,与其他的骨折症状和受伤机制有着明显的区别,一般而言,这类特殊类型的骨折具有规律性的影像学表现和损伤机制,但是该病的后踝骨折多表现为裂纹骨折,在临床诊断时极易被忽略,进而导致常常发生漏诊,由于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汉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诊治水平,确保患者及早康复,为胫骨下1/3螺旋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治疗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在这里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期间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的临床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胫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患者,年龄在25-43岁,男12例,女6例。

患者入选标准:本组患者症状均符合胫骨下1/3 螺旋形骨折的临床表现症状,其中,14例患者合并腓骨近端骨折,4例患者为腓骨远端骨折。

患者致伤原因:4例患者由于踢足球摔伤,8例患者由于滑倒扭伤,12例患者由于骑摩托车或者是自行车摔倒所导致。

本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生命体征、临床症状等方面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可比性。

1.2诊治方法以我院在2012年期间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诊断治疗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分析。

胫腓骨骨折诊疗方案

胫腓骨骨折诊疗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重点病种临床诊疗方案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骨伤科胫腓骨干骨折胫腓骨干骨折(fracture of shaft of tibia and fibula)是指胫骨结节、腓骨小头以下至内、外踝以上的骨折。

其中以胫腓骨双骨折最多,单纯胫骨骨折次之,单纯腓骨骨折少见。

本病在全身长骨骨折中发生率较高,约占全身骨折的13.7%,各年龄组均可发生,以青壮年和10岁以下儿童多见。

一、诊断本病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进行诊断。

(一)诊断依据1、病史:具有外伤史。

2、症状体征: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畸形,局部可及骨擦感、异常活动,功能丧失。

上1/3骨折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

3、影像学检查: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分类、移位情况。

(二)诊断分型我院采用AO(Muller 1990)骨折分类,将胫腓骨骨干骨折分为A、B、C、三型,其中每一种分型之下又包括三个亚型。

A型=简单骨折A1:简单骨折,螺旋形A2:简单骨折,斜形(>30°)A3:简单骨折,横断(<30°)B型=蝶型骨折B1:蝶形骨折,螺旋蝶形B2:蝶形骨折,弯曲蝶形B3:蝶形骨折,粉碎蝶形C型=复杂骨折C1:复杂骨折,螺旋形C2:复杂骨折,多段C3:复杂骨折,无规律(三)证候分类1、胫腓骨上段骨折:小腿上段肿胀,压痛明显,骨折线在胫腓骨上1/3处。

2、胫腓骨中段骨折:小腿中段肿胀,压痛明显,骨折线在胫腓骨中1/3处。

3、胫腓骨下段骨折:小腿下段肿胀,压痛明显,骨折线在胫腓骨下1/3处。

(四)分期根据病程可以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伤后1—2周内。

中期:伤后3—4周左右。

晚期:伤后4周以上。

二、治疗(一)治疗原则胫腓骨骨折的治疗,主要是恢复小腿长度、对线及负重功能。

因此,应重点处理胫骨骨折。

对骨折端的成角畸形和旋转移位,应予以完全纠正,避免影响膝、踝关节的负重功能和发生关节劳损。

胫腓骨中下段骨折临床治疗分析

胫腓骨中下段骨折临床治疗分析

11 一 般资料 :O例中男性 5 . 8 6例 ,女性 2 4例 ,年龄 1~ 6 6 7
岁 , 均 ( 7 5 岁 。 均 为 新 鲜 胫 腓 骨 中下 段 骨 折 , 放 性 1 平 3 ̄ ) 开 9
升高 , 胫腓骨 中下段骨折 占有较高 比例 , 有严重机体 损伤 常
推广 使 用 。

1 疗效判 定标准 : . 3 显效 : 咳嗽等 临床症状 消失 ,鼻镜检查 鼻 甲正 常,黏膜肿胀消失 ,鼻道及鼻 咽部分 泌物消失 , 鼻后
孔漏消失 ; 有效 : 咳嗽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 , 鼻道及鼻咽部仍
有 少量分泌物 : 无效 : 临床症状 以及鼻 镜检查结 果为发生 改
f ] 董金霞 , 1 苏金柱. 鼻后滴漏综合征致儿童慢性 咳嗽 3 6例 临床分 析 . 医学 ,0 0 3 () 7 37 4 重庆 2 1 ,9 6 :3 —3 .
观 察 组 患 儿 显 效 4 例 (7 , 效 2例 (%)无 效 4例 1 8 %)有 4 ,
( %)治疗 总有效 率为 9 %; 照组显效 3 (8 , 效 9 , 2 对 2例 6 %)有
生 所 忽 视 , 而 导 致 误 诊 、 诊 。因 此 , 根 据 患 儿 的 临 床 症 从 漏 应
( 稿 日期 : 0 20 —6 收 2 1 — 31 )
胫腓 骨 中下段 骨折临床 治疗分 析
玛 勇锋
近年来 . 社会经济 的飞速发展带动 了物质文 明的巨大进
步 , 业 和 交 通 运 输 业 也 随 之 发 达 . 能 量 创 伤 发 生 率 逐 年 工 高
此 对 症 治疗 基 础 上 , 口服桃 金 娘 油 ( 诺 通 ) 2 1 , d 吉 10m/ 3欠/, 次 7

探讨影响小腿下1/3骨折愈合的因素

探讨影响小腿下1/3骨折愈合的因素

探讨影响小腿下1/3骨折愈合的因素小腿骨折在全身长管状骨折中发生率占第一位,胫骨下1/3骨折,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是全身最不易愈合的骨折之一。

基于腓骨不持重的理论,忽视小腿下1/3的应力平衡,作者曾用同侧腓骨干作为植骨材料治疗4例胫骨腓骨远侧1/3“骨不连”的年轻患者。

经15~17年随访观察,其远期疗效均不满意。

4例病人都留有不同程度的踝外翻,其中3例又发生了应力性骨折,残留一定程度的胫骨前弓畸形,结合病例探讨其发生原因。

1病例资料患者,男,15岁,左小腿骨折,X线片显示胫骨在踝上8 cm,腓骨在踝上4 cm处横折。

经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10个月,骨折处仍有异常活动,局部疼痛。

X线片显示胫骨、腓骨前弓畸形约30°。

无连续骨痂形成,腓骨远折段,骨质疏松、萎缩,外踝上移1.0 cm,踝关节处翻10°。

又经2年治疗,X线片显示胫骨骨折端已硬化,骨髓腔已闭锁,骨折线增宽,前弓成角45°,腓骨近折段约有5 cm变细,断端硬化成锥状,远侧端弯曲变细呈鹰啄状,向胫骨倾斜,远、近两端向前成角达90°,外踝上移2.0 cm,踝穴外翻35°。

临床诊断为胫腓远侧陈旧性骨折、骨不连、前弓畸形,踝外翻。

于1979年10月行左侧胫骨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手术中发现腓骨已严重萎缩畸形,外踝上移,无法进行复位及固定。

将胫骨已硬化的部分适当切除,凿通髓腔,就近取同侧腓骨干(长6 cm),插入胫骨髓腔内,用4孔钢板内固定。

常规长腿石膏外固定。

术后胫骨畸形被矫正,踝外翻仍留有20°。

术后3个月开始持拐练习走路。

1980年月11月胫骨已愈合。

腓骨取骨处在骨膜下虽有少许新骨形成,但因远侧残端仍向前、内成45°,不能恢复腓骨功能。

患者小腿远端无明显畸形,但患腿稍短,踝轻度处翻,伴轻度跛行,远行时稍肿、痛。

1981年初参加工作,劳动中曾有左踝肿胀疼痛。

患肢逐渐缩短。

1981年7月(术后近2年)左小腿踝上畸形加重。

住院医师(骨科)题库及答案(一)

住院医师(骨科)题库及答案(一)

住院医师(骨科)题库及答案(一)题型:单选题包含:骨折、关节脱位、颈椎疾病、腰椎疾病、骨与关节非感染性炎症、运动系统慢性损伤、骨肿瘤、骨关节畸形、周围神经损伤1.骨折血肿机化演进期大约需要( )A.3天B.5天C.1周D.2周E.3周答案:D2.男,22岁。

颈椎外伤截瘫。

查体:双上肢屈肘位,屈肘屈腕功能存在,伸肘伸腕功能丧失,损伤部位可能在( )A.B.C.D.E.答案:D解析:3.男,39岁。

腰椎骨折后走路正常,大小便失禁,应考虑( )A.肛门括约肌同时受损B.尿道括约肌同时受损C.直肠有炎症D.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E.尿道有炎症答案:D解析:腰椎骨折后出现大小便失禁当然应考虑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

4.男,25岁。

3米高处坠下致伤颈椎,为了明确是否并发脊髓损伤,最重要的检查是( )A.X线检查B.CTC.MRID.神经系统查体E.腰穿做奎肯试验及脑脊液生化检查答案:D解析:细致的神经系统查体,即可确定脊髓损伤的程度与部位,又能做到动态观察病情的变化。

其他检查仅能提供参考。

5.男,22岁。

颈部外伤后出现疼痛,四肢感觉运动正常,X线检查:颈椎无骨折及脱位。

未做任何治疗,于伤后1个月渐有右上肢麻木无力,考虑为迟发性脊髓损伤。

最主要的原因是( )A.血管压迫B.血管栓塞C.组织增生D.局部不稳E.韧带钙化答案:D6.骨折的全身表现中,哪种描述是错误的( )A.骨折后一般体温正常B.患者可因大量出血或并发内脏损伤而引起休克C.严重骨折患者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D.开放性骨折患者体温升高时,应考虑感染E.严重骨折患者血肿吸收时,其体温通常不超过37℃答案:E7.关于骨折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骨折的专有体征包括畸形、反常活动及骨擦音或骨擦感B.只要发现骨折专有体征的其中一项,即可作出骨折的明确诊断C.骨折时可以没有骨擦音或骨擦感D.检查可疑骨折患者时,应尽量诱发骨擦音或骨擦感的出现,以明确诊断E.临床未见有骨折专有体征时,也可能有骨折答案:D8.下列哪项不属于骨折并发症的范畴( )A.褥疮B.缺血性肌挛缩C.缺血性骨坏死D.关节强直E.关节僵硬答案:D解析:关节强直是指炎症所致的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破坏后,关节间隙狭窄,甚至有骨小梁通过而形成了关节的骨性强直。

骨科胫腓骨骨折诊疗指南

骨科胫腓骨骨折诊疗指南

骨科胫腓骨骨折诊疗指南
胫腓骨骨干骨折在全身骨折中最为常见。

10岁以下儿童尤为多见。

其中以胫骨干单骨折最多,胫腓骨干双折次之,腓骨干单骨折最少。

胫骨是连接股骨下方的支承体重的主要骨骼,腓骨是附连小腿肌肉的重要骨骼,并承担1/6的承重。

胫骨中下1/3处易于骨折。

胫骨上1/3骨折移位,易压迫腘动脉,造成小腿下段严重缺血坏死。

胫骨中1/3骨折淤血潴留在小腿的骨筋膜室,增加室内压力造成缺血性肌挛缩。

胫骨中下1/3骨折使滋养动脉断裂,易引起骨折延迟愈合。

【病因】
本病多由于直接暴力引起,直接暴力多见为压砸、冲撞、打击致伤,骨折线为横断或粉碎型;有时两小。

胫骨交锁髓内钉治疗闭合性胫骨中下1/3段骨折分析

胫骨交锁髓内钉治疗闭合性胫骨中下1/3段骨折分析

I 一般资料 本组 2 例 1 例 , l 1 5 男 2 女 3例。 年龄 l ~4 9 3 岁, 平均 2 7岁 左 侧 l 例 . 5 右侧 1 倒。其 中胫腓骨双骨折 0 【 例 粉碎性骨折 1 例 , 9 2 合并同侧股骨颈 、 骸骨骨折 I 、 例
同侧 锁骨骨折 I 。全部病例 均为新鲜 闭合骨折: 倒 12 手术器械 . 采用 ××医疗器械厂生产 . 适合国人 个体
可靠 ,确实是 V B . 及危重病患 儿营养支持的行之有效 Lg q 的治疗方法 , 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
参考 文献
I 玉琨 , 文 芳 . 植 之 , 编 韩 傅 许 主
阳 出 版社 .97 3 19 .2
0 1 /g・ 。 5 k h 本组 8 g 9例患 儿均 未出现合并症 , 提示此速度
2 I 胫骨 中下 1 3 / 不稳定型骨折 . 传统 手术方法如加压钢
板及外 固定支架治疗时常发生骨折迟缓愈合或不愈合 、骨
折再移 位等术后并发症 .且常 因固定不牢而需石膏或夹板 等辅助外 固定 , 造成患者膝 、 踝关节功能障碍 胫骨交锁髓 内钉具有手术切 口小 ,组织损伤少 .保留 了骨膜 的血液供 应. 通过扩髓产生骨碎屑 , 起到髓 内植骨的作用 ; 中轴弹 且 性 固定牢固 便于早期进行下肢 功能锻炼 , 并发症少 . 骨折 愈合率高等优点 2 2 关于胫骨交锁髓 内钉术 中扩髓 问题 , . 有两种 主张。主 张不扩髓 的学者认 为. 胫骨骨折扩髓有干扰皮质骨血运 , 增 加间隔的压 力和增加感染发生的可能 0 ;主张扩髓的学者 认 为, 扩髓尽管对髓腔内血运有破坏作用 , 但血运 的恢复较 快. 且扩髓后可选用较大直径 的钉体和锁钉 , 减少 内置物断 裂的发生率 , 增加固定 的稳定性 , 有利于病人早期负重 0。 J 作者回顾 2 例用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 的闭合新鲜骨折,骨 5

2014年骨科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二)

2014年骨科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二)

骨科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二)一、A1型题(本大题50小题.每题1.0分,共50.0分。

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髋关节脱位发生率最高的是A 中心脱位B 合并股骨头骨折的脱位C 合并髋臼骨折的脱位D 前脱位E 后脱位【正确答案】:E【本题分数】:1.0分【答案解析】[解题思路] 按股骨头脱位的方向髋关节脱位可分为前、后和中心脱位,以后脱位最为常见。

第2题男性,38岁。

股骨下端疼痛,膝关节活动轻微受限。

查体:股骨下端偏外侧局限性隆起,压痛,皮温略高。

x线片:股骨外侧髁可见偏心性生长的骨吸收病灶,皮质向外膨隆,变薄,无骨膜反应。

诊断为A 内生软骨瘤B 骨纤维异样增殖症C 骨巨细胞瘤D 骨囊肿E 嗜酸性肉芽肿【正确答案】:C【本题分数】:1.0分【答案解析】[解题思路] 好发年龄20~40岁,位于骨端的偏心性、溶骨性破坏,无骨膜反应,病灶处骨皮质膨胀变薄,内部呈皂泡样分隔,是一种潜在恶性的骨肿瘤。

第3题与膝关节疾病有关的检查中,下列哪项组合是不正确的A 前抽屉试验(+)--前交叉韧带断裂B 后抽屉试验(+)--后交叉韧带断裂C 麦氏(McMurm征(+)--半月板损伤D 浮髌试验(+)--膝关节积液E 髌-股摩擦试验(+)--髌骨软骨软化症【正确答案】:A【本题分数】:1.0分【答案解析】[解题思路] B、C、D、E组合正确,在抽屉试验中,前抽屉试验(+)表示前交叉韧带损伤;后抽屉试验(+)表示后交叉韧带损伤。

第4题慢性骨髓炎死骨摘除术的指征是A 有死骨、死腔,包壳形成薄弱B 开放性骨折感染,骨折尚未愈合,有大块死骨C 死骨分界不清,有死腔与窦道D 骨包壳充分形成,有死骨、死腔E 发热,局部红肿,有死骨及死腔【正确答案】:D【本题分数】:1.0分【答案解析】[解题思路] E为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不宜手术;B为过早取掉大块死骨会造成骨缺损;A、C为包壳未充分形成,不宜摘除死骨;D为手术指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胫腓骨中下1/3段骨折时机分析
目的探讨胫腓骨中下1/3段骨折的治疗时机。

方法选择2006年~2012年间220例胫腓骨中下1/3段骨折治疗时机进行分析,其中急诊手术为164例,择期手术56例。

结果220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8个月~2年,平均随访1年6个月,2例钢板过敏早期取出内固定,2例骨不连改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植骨后愈合。

结论术前对治疗时机及方法的选择是极其的重要,在胫腓骨中下1/3段骨折治疗中,急诊手术为首选,同时以Ⅰ期闭合伤口、减张方法缝合。

标签:胫腓骨;骨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2006年~2012年220例。

男186例,女34例;年龄15~70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89例,压砸伤19例,坠落伤12例;骨折类型横形11例,螺旋形34例,斜形21例,粉碎性骨折154例(其中有大块碟形碎骨片者54例);开放性骨折29例,闭合性骨折191例;其中急诊手术164例,1w内手术36例,2w内手术20例。

1.2方法
1.2.1开放性骨折来院行急诊清创术,根据软组织损伤严重程度采取跟骨牵引,等创口情况允许后行二期钢板内固定术。

1.2.2闭合性骨折急诊164例和择期56例(先行跟骨牵引,肿胀消退后)均应用微创技术进行复位、钢板固定。

手术:于腓骨骨折端行纵形切口,复位、解剖钢板固定;于胫骨骨折端前外侧行纵形切口,长度刚好暴露骨折端及碎骨块,注意保护皮缘及骨膜,手法轻柔,尽量少损伤、少剥离骨膜及碎骨块上的软组织,清除血肿及坏死组织,对骨块较大者结合螺钉和钢丝内固定,使脛骨恢复正常的力线,尽量做到解剖复位。

所有病例如遇软组织肿胀严重的,使用网状减张方法进行缝合:急诊手术病例中有2例皮缘坏死,经2~3w换药,伤口愈合,其余均Ⅰ期闭合;择期手术中有9例皮缘坏死,经2~6w换药,6例伤口愈合,其余3例均因不配合换药出现钢板外露、伤口感染,在术后1年时取出内固定并行减张缝合后愈合。

共有2例患者因钢板过敏在术后6~8个月时取出内固定后愈合,2例患者因过早行走导致钢板断裂造成骨不连改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植骨后愈合。

1.3术后处理术后抬高患肢、高压氧、预防感染、预防血栓形成、脱水、对症治疗。

2讨论
由于胫腓骨中下1/3段前方软组织较少,血供不良,在由强大暴力损伤的复
杂性胫腓骨骨折中,如处理不当,极易出现骨折不愈合和皮缘坏死。

因此术前对治疗时机及方法的选择是极其的重要。

术中注意:①对于开放性骨折,一定要彻底清创,清除异物及失活组织。

②术中钢板长度一定要选择合适,宁长勿短;对于粉碎性骨折,钢板长度要适当延长。

③尽量保护骨膜,少剥离骨膜,不要形成游离骨。

④对于张力较大切口,尽量用肌肉及皮下组织覆盖钢板,避免留有死腔,使用网状减张方法进行缝合。

术后功能锻炼对于日后功能的恢复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早期做肌肉的舒缩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起到舒筋活络、畅通气血、促进水肿消退的作用;中后期加强膝、踝关节活动,一方面对骨折端产生应力性刺激,以促进骨痂生长;另一方面对预防膝、踝关节僵直起主要作用。

参考文献:
[1]Jazrawi L M,Kummer F J,Simon J A,et al.New technique for treatment of unstable distal femur fractures by locked double|plating:case report and biomechanical evaluatiom[J].J Trauma,2000,(48):87-92.
[2]Zlowodzki M,Williamson S,Cole P A,et al.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of the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angled blade plate,and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 nail for the internal fixation of distal femur fractures[J].J Orthop Trauma,2004,(18):494-502.
[3]Ayberk G,Ozveren M F,Altundal N,et al. Three column stabilization through posterior approach alone:transpedicular placement of distractable cage with transpedicular screw fixation[J].Neurologia medico-chirurgica,2008,48(1):8-14.编辑/孙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