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re literacy, reading 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essential skills in English learning and teaching. It helps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interpret texts, build vocabulary, and enhance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ies. Therefore, designing effective reading instruction is crucial for improving students' English proficiency.In the context of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the design of reading instruction should be purposeful, structured, and engaging. Here is a detailed plan for designing reading instruction under the core literacy background:1. Setting Goals:Before setting up a reading lesson, it is important to determine the goals of the instruction. These goals can be aligned with the core literacy standards and focus on developing students' comprehension skills, vocabulary acquisition, critical thinking, and reading fluency. By setting clear goals, teachers candesign reading activities that target specific skills and competencies.2. Pre-reading Activities:To activate students' prior knowledge and build interest in the reading material, pre-reading activities are essential. Teachers can use strategies such as K-W-L charts, predicting, brainstorming, or visual aids to engage students and prepare them for the reading task. These activities can help students connect with the text and enhanc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nt.3. During-reading Activities:During the reading process, teachers can employ various strategies to support students' comprehension and foster active reading. These activities may include guided reading, questioning, summarizing, predicting, and monitoring understanding. Teachers can also use graphic organizers, annotation tools, or interactive technologies to enhance student engagement and deepen comprehension.4. Post-reading Activities:After reading the text, post-reading activities are crucial for reinforcing learning and assessing students' understanding.These activities can include discussions, reflections, writing tasks, vocabulary exercises, or project-based assessments. By engaging students in meaningful tasks after reading, teachers can help consolidate learning and promote transfer of knowledge to other contexts.5.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To address the diverse needs and learning styles of students, teachers should implement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in reading lessons. This can involve adapting reading materials, providing choices for assignments, scaffolding support, or offering extension activities. By catering to individual students' needs, teachers can ensure that all students are challenged and supported in their reading development.6. Assessment and Feedback:Assessment plays a vital role in monitoring students' progress and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reading instruction. Teachers can use formative assessments such as quizzes, discussions, presentations, or reading journals to gather feedback on students' reading skills. By providing timely and constructive feedback, teachers can guide students' improvement and promote learning growth.In conclusion, designing effective reading instruction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es under the core literacy background requires careful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assessment. By setting clear goals, engaging students in purposeful activities, and differentiating instruction, teachers can help students develop essential reading skills and achieve success in their English learning journey. Through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nd reflection, teachers can create a supportive and enriching reading environment that fosters students' literacy development.篇2Background:In today's fast-paced world, i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possess a strong set of core competencies or core literacy skills. These skills, known as core literacy, go beyond traditional academic knowledge and focus on critical thinking, communication, collaboration, creativity, and digital literacy. These skills are essential for students to succeed in the 21st century.Among the core competencies, reading literacy is one of the most vital skills that students need to develop. It not only helps students gain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but also enhancestheir critical thinking and analytical skills.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for educators to design effective reading instruction that fosters the development of reading literacy skills in students.Design of Reading Instruction:In the context of teaching middle school English, it is crucial to design reading instruction that aligns with the core literacy skills framework. The following are some key components of effective reading instruction that promote core competencies:1. Authentic Text Selection: When selecting reading materials for students, it is important to choose authentic texts that are engaging, relevant, and culturally diverse. Authentic texts provide students with real-world context and help them develop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cultures.2. Reading Strategies: Teach students a variety of reading strategies to help them comprehend and analyze texts effectively. These strategies may include predicting, summarizing, questioning, and making connections. Encourage students to apply these strategies while reading different types of texts.3. Critical Thinking: Encourage students to engage critically with the text by asking thought-provoking questions,encouraging discussion, and guiding them to mak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text and their own experiences. Foster an environment where students feel comfortable sharing their thoughts and opinions.4. Vocabulary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 Provide students with opportunities to expand their vocabulary and language skills through exposure to a wide range of texts and language structures. Encourage students to use context clues, word roots, and affixes to decipher unfamiliar words.5.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corporate technology tools and resources into reading instruction to enhance student engagement and facilitate interactive learning experiences. Utilize online platforms, digital texts, and multimedia resources to support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Assessment and Feedback:In order to assess students' progress in developing reading literacy skills, it is important to design assessment tasks that align with the core competencies framework. Assessment tasks may include reading comprehension quizzes, oral presentations, written responses, and collaborative projects. Provide studentswith timely and constructive feedback to help them improve their reading skills and reflect on their learning.Conclusion:In conclusion, designing effective reading instruction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hat aligns with the core literacy skills framework is essential for preparing students for success in the 21st century. By incorporating authentic texts, reading strategie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vocabulary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to reading instruction, educators can help students develop strong reading literacy skills that will serve them well in their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lives.篇3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re literacy,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As a fundamental skill in language learning, reading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enhancing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critical thinking, and cultural understanding.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to design effective and engaging reading activiti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ies and develop their core literacy.To begin with,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reading should be clear and specific. Teachers need to clarify what students areexpected to achieve through reading tasks, such as improv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expanding vocabulary, and enhancing analytical skills. By setting clear objectives, teachers can guide students towards the desired learning outcomes and help them develop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s they read.Secondly, reading materials should be carefully selected to meet students' diverse needs and interests. Teachers can incorporate a variety of text types, such as articles, short stories, poems, and excerpts from novels, to expose students to different genres and styles of writing. Additionally, teachers should consider students' proficiency levels and language abilities when selecting reading materials, ensuring that the texts are appropriate and engaging for each individual student.In terms of teaching strategies, it is important to promote active read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mong students. Teachers can encourage students to ask questions, make connections, and draw inferences while reading, fostering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and stimulating higher-order thinking skills. Furthermore, teachers can facilitate discussions and group activities to promot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d peer interaction, allowing students to share their thoughts and insights on the reading materials.Moreover, teachers should provide guidance and support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effective reading strategies and skills. Teachers can teach students how to skim and scan texts, identify main ideas and supporting details, and make predictions based on the text. By equipping students with these reading strategies, teachers can enhance students' reading efficiency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enabling them to tackle more challenging texts with confidence.In conclus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re literacy,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should be designed to develop students' reading abilities,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cultural understanding. By setting clear objectives, selecting appropriate reading materials, promoting active reading strategies, and providing guidance and support, teachers can create a conduc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reading proficiency and achieve success in language learning. Ultimately, through effective reading instruction, students can develop the core literacy skills necessary for academic success and lifelong learning.。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英语有效阅读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英语有效阅读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近几年,核心素养已经渐渐成为新课改中的热门词汇,英语学科中主要包含的核心素养内容有:①语言能力;②思维品质;③文化意识;④学习能力。
高中阶段英语阅读教学的内容在每一个单元占据的比例都是比较大的,其中包含的知识点也比较多,阅读教学的地位可想而知。
而现实中我校绝大多数教师依然采用传统形式的教学模式,把阅读课上成了单词课、语法课、翻译课,这给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形成了严重的阻碍,亟待广大教育工作者更为积极的探索。
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英语学科素养的关键一环。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听课、评课,学生问卷调查等形式,研究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切实可行的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方法与策略。
三、研究的思路与框架研究过程首先从老师的角度,采用听课、评课,交流座谈的方式,发现现有阅读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通过与学生座谈,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真正了解学生对阅读的感受与收获,对应教学目标,找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四、研究的内容以新北师大版Unit1Lesson3 Life is what you make it为课题,分别听取组内四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分析四位老师的教学方法,从词汇的处理,情境的创设,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学生互动情况分别进行探讨分析,找出优缺点。
然后通过与学生座谈以及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堂的评价,最后通过一个基于核心素养设计的一个小测试来检测各班同学对Unit1Lesson3课文理解与课堂时效。
五、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研究显示,目前,多数英语老师仍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完整性不强,情境创设不充分,经常将阅读课拆分成了单词课,快速阅读课,语法课,教学过程中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经常被淡化,重心全落在了语言能力上,这样的教学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结论要提高英语阅读课的质量,必须紧扣英语学科素养的四个方面,在教学设计上多下功夫,把握好课文导入,阅读活动设计,以及思维意识的提升三个环节,让每一节阅读课都既有创新性,又有完整性,这样的阅读课才是学生喜欢的阅读课,才是对学生有益的阅读课。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探讨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探讨【摘要】本文围绕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展开讨论。
首先介绍了核心素养对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影响,接着分析了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然后探讨了核心素养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并给出了教学实践案例和教学效果评估。
最后总结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如何在核心素养框架下进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水平。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教学效果评估、教学策略、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现状、应用、教学案例、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核心素养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
在小学英语教育中,传统的重视语法和词汇教学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探讨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成为当务之急。
核心素养理念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这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而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如何将核心素养理念融入到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素养,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旨在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对教学实践的评估和总结,为未来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1. Investigating the influence of core competencies on elementary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2. Analyz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English reading instruction in elementary schools.3. 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 of core competencies in English reading instruction for elementary students.4. Presenting case studies of practical teaching strategies that incorporate core competencies.5.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teaching strategies in improving students' reading skills.Through these objectives, this study seeks to develop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that align with the core competencies framework, ultimately advancing the field of elementary English reading instruction.2. 正文2.1 核心素养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影响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分析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分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一直是教学工作者和学生关注的焦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分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改进措施。
一、核心素养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知识、技能、态度和情感等方面所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学科素养、社会情感素养、生存素养和创新素养。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核心素养对教学目标的影响。
根据核心素养的理念,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社会情感素养和创新素养。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该兼顾语言能力的提高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取知识,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跨学科能力和创新意识。
核心素养对教学内容的影响。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注重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国内外的社会现象、科技成果等,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素养和创新素养。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选择一些既有挑战性又有实际意义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
核心素养对教学方法的影响。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采用启发式教学和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探究、交流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也要注重学科素养的培养,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内容不够多样化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多样化等方面。
在教学内容方面,目前的初中英语阅读材料大多是一些语言难度适中的文化故事和科普知识,缺乏深度和挑战性。
这样的教学内容不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也无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探讨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探讨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小学英语教学也逐渐朝着更加全面、符合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方向发展。
而核心素养作为21世纪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概念,已经成为衡量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准。
在这种背景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获得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情感素养和学习能力。
本文将结合核心素养的概念,探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和策略。
一、核心素养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1. 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创造力、文化素养等。
这些素养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核心能力。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2.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情感素养。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1. 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阅读材料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
这些材料不仅要符合学生的语言水平,还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 引导学生多维解读阅读材料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维解读阅读材料,不仅仅注重语言知识的获取,更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深入理解阅读材料。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策略和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能力,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通过阅读理解训练、词汇积累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 创设多样化的阅读教学环境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创设多样化的阅读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阅读。
比如可以组织阅读角、举办阅读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策略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有效开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困扰我许久的问题。
在此次培训过程中,学习了相关课程,与其他教师探讨了相关话题,让我对阅读教学有了以下思路:(一)了解学情和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必须坚持的指导理念。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身心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制订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需求相符的教学目标,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同样需要遵循这一原则。
所以,在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借助考试成绩、学生档案、课堂提问等了解学生情况,对英语教材语篇内容进行深入发掘,了解英语语篇的文化意义和知识,明确教学目标,将英语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目标中,为英语阅读教学顺利开展、取得良好的效果做好铺垫。
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方向,科学进行教学设计,并在教学设计中依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收集有关的素材和资料,制作课堂教学使用的课件,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二)针对性层次性地开展阅读引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外语水平进行分层次、针对性地教学,有助于提升整体的教学水准。
例如,将学生分为强组、初级组和弱组,根据不同组别的学习特点和外语水平进行教学。
英语课堂教学要想层层推进、有序开展,需要在教学设计中合理进行阅读教学设计,促使课堂教学沿着特定的步骤和程序推进。
初中英语教师只有加强知识、方法的学习,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做好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掌控能力。
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在教学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创设情境式阅读教学, 构建积极良好的阅读情景:利用多媒体软件等信息科技,为学生构建一个真实的英语阅读学习情境,把英语阅读延伸到实际生活。
通过构建积极良好的阅读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
通过创设真实语境和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1. 引言1.1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具备的核心素质和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等。
初中英语阅读是学生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至关重要。
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符合学生能力水平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并采用多元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评价方法应全面评估学生的表现,包括语言技能、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通过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英语阅读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望未来,我们应该不断探索和创新,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使他们在全球化的时代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 正文2.1 理论基础:核心素养与英语阅读教学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面对多样化、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时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
它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多方面的素养。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英语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不同题材的文章,学生可以学会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理解文本,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在理解文章的也能够发现文章中的逻辑漏洞或者不足之处。
英语阅读教学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阅读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从而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
他们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提出新的见解和想法,进而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英语阅读教学也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阅读外文文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背景和价值观,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王蔷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

王蔷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众所周知,即将推出的修订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它由学科关键能力和学生必备品格两个方面构成。
在新的学科目标要求下,英语阅读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特别是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这几个方面将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目前,有些中小学开展的阅读课并不能称为真正的阅读教学,因为这些阅读课程的教学内容仍局限于语言、词汇、语法知识等,并没有很好地依托学科内容,教授语篇背后所要传达给学生的寓意,这使许多“育人”的想法只停留在口号层面。
所以说,这种阅读教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时层面国内中小学受课时的限制,阅读课程设置较少,尤其是在中学阶段,由于学生面临中考和高考,学校在课程安排上更趋向设置应试类课程。
2教学材料层面国内中小学教材的容量有限和阅读材料不足的问题也使阅读教学在中小学课堂上很难真正展开。
3教学理念层面在英语阅读教学方面,很多教师仍然认为词汇和语法知识才是教学的重点,从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学习词汇文化意义、理解文本背后的意义、以及更好地把握语言学习、写作规律及主旨思想三者之间关系的能力,这样的阅读教学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呈“碎片化”状态。
4阅读引导层面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上缺乏专业指导,这是造成阅读教学局限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所要遵循的原则01足够量的、适当的、多种文体的阅读素材▼阅读本身应该是能让读者走出自己的人生去体验别人的人生、反过来又逐渐充实自我的一种形式。
正是通过阅读,文本内容给读者呈现出的文化意义能够帮助其进行新知识的自我建构,这要求读者去接触大量不同主题及文体的英语阅读材料,拓宽思路,提高思想境界。
在这个过程中,应尤其强调解决问题式的阅读,即每一篇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去阅读,形成一种结果导向的观念和多元的思维。
02创设积极的阅读动机和环境提供积极的阅读体验▼教师首先要自己热爱英语阅读,首先养成阅读习惯,然后再带动学生进行阅读,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安静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爱上阅读,教授学生如何阅读,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促使其主动进行更多的英语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众所周知,即将推出的修订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它由学科关键能力和学生必备品格两个方面构成。
在新的学科目标要求下,英语阅读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特别是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这几个方面将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一、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目前,有些中小学开展的阅读课并不能称为真正的阅读教学,因为这些阅读课程的教学内容仍局限于语言、词汇、语法知识等,并没有很好地依托学科内容,教授语篇背后所要传达给学生的寓意,这使许多“育人”的想法只停留在口号层面。
所以说,这种阅读教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时层面
国内中小学受课时的限制,阅读课程设置较少,尤其是在中学阶段,由于学生面临中考和高考,学校在课程安排上更趋向设置应试类课程。
2.教学材料层面
国内中小学教材的容量有限和阅读材料不足的问题也使阅读教学在中小学课堂上很难真正展开。
3.教学理念层面
在英语阅读教学方面,很多教师仍然认为词汇和语法知识才是教学的重点,从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学习词汇文化意义、理解文本背后的
意义、以及更好地把握语言学习、写作规律及主旨思想三者之间关系的能力,这样的阅读教学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呈“碎片化”状态。
4.阅读引导层面
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上缺乏专业指导,这是造成阅读教学局限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所要遵循的原则
1. 足够量的、适当的、多种文体的阅读素材
阅读本身应该是能让读者走出自己的人生去体验别人的人生、反过来又逐渐充实自我的一种形式。
正是通过阅读,文本内容给读者呈现出的文化意义能够帮助其进行新知识的自我建构,这要求读者去接触大量不同主题及文体的英语阅读材料,拓宽思路,提高思想境界。
在这个过程中,应尤其强调解决问题式的阅读,即每一篇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去阅读,形成一种结果导向的观念和多元的思维。
2.创设积极的阅读动机和环境提供积极的阅读体验
教师首先要自己热爱英语阅读,首先养成阅读习惯,然后再带动学生进行阅读,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安静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爱上阅读,教授学生如何阅读,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促使其主动进行更多的英语阅读。
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展开中,也可以通过与学生共同创设班内英语图书角,开展读书会,在以及组织阅读表演等活动,以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和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阅读。
3.力求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师不应停留在教材的教和学上,还要选择适宜学生认知能力和水平的课外阅读书籍供学生阅读,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渗透与课内阅读相关的篇章与段落,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感受和收获,以及开展读后感作文比赛等,采取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4.“为理解而培养”策略
在课程改革当中,教学目标已经从纯知识的教学转向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阅读策略备受关注;但教师为不能为策略而策略,为教学而教学,而应挖掘文章背后的意义,理解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并以理解为目标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培养出真正具有熟练阅读技巧的读者。
5.引导读者在文本意义、作者态度、语篇结构、语言特点与修辞方面
进行探究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一个词或者一段语句来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并讨论和理解文化的多元和差异性。
学生应通过对语篇结构的把握以及对语言特点的揣摩,经仔细阅读之后真正了解到作者所持的态度,所想传达给读者的思想和教育意义,从而实现阅读的真正目的。
6.修辞的手法鉴赏
指导学生学会提问、概括、赏析文本中的修辞手法。
英语文化国家所使用的修辞方法与国内主流修辞方法有很大差异,教师应引导学
生通过换位思考和讨论质疑等方式,促进自身语言和思维的融合发展,形成多元文化思维。
7.铺垫语言知识,促进新知识增长优化认知结构
英语阅读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促进新知识增长、优化认识结构的过程。
在教师铺垫语言知识的过程中,每一个词汇的内涵不仅包括单纯的词汇意义或者发音,还反映或体现一种概念,要把每一个词背后的概念与篇章的内容结合起来。
另外,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建构新知识,这种知识并非语言知识,而是一种认知层面的知识或者是世界知识。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挖掘文本的意义和内涵,这样学生对文本信息的处理就不会停留在语言知识层面,而是在教师铺垫语言知识之后,学生能够形成新的认知。
8.围绕阅读语篇来设计听、说、读、写、看相结合的活动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各个知觉角度来把握语篇,引导学生仔细斟酌语篇细节,对同一事物的观察,不同的学生可以看出不同的意义。
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很多学生善于分析总结,但缺乏独创性见解,这就要求教师们引导学生打开知觉,将听、说、读、写、看结合起来,对语篇建立整体把握。
9.持续观察和反馈学生的阅读行为重视其努力的程度
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不应该只是评价性的,而应是具有导向性的,要在评价中对学生的努力给予肯定。
老师在教学中提倡什么、推崇什么,也应该体现在反馈中,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流动,而不只是给出
一个标准的正确答案。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后进行独立思考,站在自己的认知角度去考虑文本意义,而不是揣测老师所希望得到的答案。
10.实践体现个体差异的阅读教学方式
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包括学生风格差异、内部动机差、认知方式差异。
要懂得因材施教。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适度张扬。
在开展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学会运用教学智慧来挖掘学生所拥有的知识储备,并做到有效的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完成阅读。
三、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目标和路径
1.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目标
2016年《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实验稿)》提出了中国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目标理论框架(见图示),该框架给出了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的目标。
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目标包含“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两大要素。
阅读能力由解码能力、语言知识、阅读理解和文化意识四个方面构成。
阅读品格包含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
结合当下中小学生英语教学的要求,可从阅读行为、阅读频率和阅读量三个方面对学生阅读习惯提出合理建议;阅读体验则强调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的情感成果,包括阅读态度、阅读兴趣和自我评估三个要素。
(王蔷,陈则航,2016)
“阅读素养”是对“阅读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其内涵要大于“阅读能力”,它不仅涵盖了“阅读能力”所涉及的各要素,如解码能力、语言知识、阅读技巧和策略、阅读的流畅度等,还包涵了阅读的动机、态度、习惯等促进个体参与社会活动、促进其全人发展所需要的综合素养,也就是阅读品格。
外语阅读素养不仅包括学生学习和运用所学语言和其他知识获取信息、建构意义、增长知识的能力,还包括通过阅读,发展跨文化理解、促进多元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积极态度和良好习惯。
因此,培养阅读素养的路径与方法也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说。
2.英语阅读素养的发展路径
(1)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待发展和提高的。
教师应通过课堂阅读教学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策略加以培养。
教师要在对文本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运用获得的语言知识及技能来领悟隐藏在文本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分析作者的态度、批判
地吸收不同的思想和观点,以此帮助学生获得新知识、建构新概念、体现阅读教学的育人价值。
教师在开展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文本特点、教学目标需求来选择多种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如图片环游、故事地图、拼图阅读、阅读圈等,这些阅读教学模式可以独立应用,也可以结合使用。
教学手段应为教学目标服务,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铭记阅读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要注意避免为模式而教的错误做法。
(2)持续默读活动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教师每天安排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安静阅读,时间长短取决于学生的年级和阅读水平。
持续默读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阅读素养目标的提出,对推进和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希望广大英语教师重视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不仅关注阅读能力的提高,还要关注阅读品格的形成。
教师要在教学中遵循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积极引导和落实阅读素养的各个指标,改变过去长期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采用多种形式,促进学生主动、自觉地投入阅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王蔷,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所所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
参加国家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工作,承担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
“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体系标准研制”课题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