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阻试验规程

直流电阻试验规程
直流电阻试验规程

导体电阻试验规程

1、检验目的

(1)电导体材料质量优劣的表征

(2)控制原材料质量

(3)检查成品质量

2、检测依据

GB/T5023 GB/T3048 GB/T3956

3、检测仪器设备

3.1四端测量夹具

(1)刻度为0.1℃的温度计

(2)传统的双臂电桥设备型号有QJ-57;QJP-57

(3)双臂电桥:2X10-5-99.9Ω

4试样制备

4.1试样截取

从被试电线电缆上切取长度不小于1m的试样,或以成盘(圈)的电线电缆作为试样。去除试样导体外表面绝缘、护套或其他覆盖物,也可以只去除试样两端与测量系统连接部分的覆盖物、露出导体。去除覆盖物时应小心进行,防止损伤导体。

4.2试样拉直

如果需要将试样拉直,不应有任何导致试样导体横截面发生变化的扭曲,也不应导致试样导体伸长。

4.3试样表面处理

试样在接入测量系统前,应预先清洁其连接部分的导体表面,去除附着物、污秽和油垢。连接处表面的氧化应尽可能除尽。如用试剂处理后,必须用水充分清洗以清除试剂的残留液。对于阻水型导体试样,应采用低熔点合金浇注。

4.4大截面铝导体试样

4.4.1型式试验的试样长度

推荐采用试样长度:导体截面(95~185)mm2,取3m;导体截面240mm2及以下,取5m.。有争议时,导体截面185mm2及以下,取5m;导体截面240mm2及以上,取5m。

4.4.2电流端和电位端

铝绞线的电流引入端可采用铝压接头(铝鼻子),并按常规压接方法压接,以使压接后的导体与接头融为一体。其电位电极可采用直径约1.0mm的软铜丝在绞线外紧密缠绕1~2圈后打结引出,以防松动。

5试验程序

5.1实验环境温度

(1)型式试验时,试样应在温度为(15~25)℃和空气湿度不大于85%的试验

环境中放置足够长的时间,在试样放置和试验过程中,环境温度的变化应不超过±1℃。

(2)应使用最小刻度为0.1℃的温度计测量环境温度,温度计距离地面应不小于1m,距离墙面应不小于10cm,距离试样应不超过1m,且二者应大致在同一高度,并应避免受到热辐射和空气对流的影响。

(3)例行试验时,试样应在温度为(5~35)℃的试验环境中放置足够长的时间,使之达到温度平衡。

5.2试样连接

(1)用四个夹头连接被测试样,试样长度的测量应在二电位电极间(内侧)的试样上进行。

(2)型式试验长度测量误差不超过±0.15%,例行试验不超过0.5%。

(3)绞合导体的全部单线应可靠地与测量系统的电流夹头相连接。

5.3读数

(1)闭合直流电源开关,平衡电桥(检流计的指针指向零),读取读数,记录至少四位有效数字。

(2)当试样的电阻小于0.1Ω时,应注意消除由于接触电势和热电势引起的测量误差。应采用电流换向法,读取一个正向读数和一个反向读数,取算术平均值;

6试验结果及计算

6.1导体电阻值与温度有关,温度校正系数

a20铜=0.00393 1/℃

a20铝=0.00403 1/℃

6.2校正到20℃时每公里长度电阻值

RX X 1000

R20=

[ 1+ a20(t-20)]L

7测量时注意事项

(1)在旋电流电极和电位电极时旋转力应适中,对于较小截面的试样,旋转力不能太大,防止单丝断裂;

(2)试样放置于规定的环境温度条件下足够长的时间,使导体中的温度与实验环境温度达到平衡,平衡期间温度偏差不大于1℃

(3)双臂电桥测量时灵敏度应放置于最大。

(4)应定期进行校验

(5)当被测电阻小于1Ω时,应尽可能采用专用的四端测量夹具进行接线,四端夹具的外侧一对为电流电极,内侧一对为电位电极,电位接触应由相当锋利的刀刃构成,且互相平行,均垂直于试样。每个电位接点与相应的电流接点之间的间距应不小于试样断面周长的1.5倍。

(6)为了测量计算方便,电位之间的距离都是1米,此距离一定要经过权威计量单位进行检定,因为它代表了被测试样的长度。

电阻的测量--伏安法的实验报告

电阻的测量--伏安法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_____电阻的测量--伏安法________ 姓名___ _ _ 学号_ _ 班级_ _ 实验日期 _ 2013.11.7_ _ 温度______ 同组者 ___ 无_____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 2. 学会仪表的选择。 3. 学习伏安法中减少系统误差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直流稳压源、电阻箱、滑线变阻器、二极管、电流表、电压表、开关与导线 (三)实验原理: 如图11-1所示,测出通过电阻R 的电流I 及电阻R 两端的电压U ,则根据欧姆定律,可知 图11-1 I U R = 以下讨论此种方法的系统误差问题。 1. 测量仪表的选择 在电学实验中,仪表的误差是重要的误差来源,所以要选取适用的仪表。 (1)参照电阻器R 的额定功率确定仪表的量限,设电阻R 的额定功率为P ,则最大电流I 为 R P I = (11-1) 为使电流计的指针指向度盘的 3 2 处(最佳选择),电流计的量限为32I ,即 2 3 ?R P 。

设100≈R Ω,W P 81=,则A I 035.0=,而A I 053.02 3 =?,所以电流计取量限为50mA 的毫安计较好。 电阻两端电压为V IR U 5.3==,而V U 3.52 3 =? ,所以电压计取量限5V 的伏特计较好。 (2)参照对电阻测量准确度的要求确定仪表的等级 假设要求测量R 的相对误差不大于某一R E ,则按误差传递公式,可有 2 122])()[(I I U U E R ?+?= 按误差等分配原则取 2 R E I I U U = ?=? (11-2) 对于准确度等级为a ,量限为max X 的电表,其最大绝对误差为max ?,则 100 max max a X ? =? 参照此关系和式(11-2),可知电流计等级I a 应满足 1002max ?? ≤U U E a R I (11-3) 电压计的等级U a 应满足 1002max ?? ≤ U U E a R U (11-4) 对前述实例(I=0.035A ,V U A U A I 5,5.3,05.0max max ===),则当要求%2≤R E 时,必须 99.0,99.0≤≤U I a a 即取0.5级的毫安计、伏特计较好,取1.0级也勉强可以。 2. 两种联线方法引入的误差 如图(2)所示,伏安法有两种联线的方法。内接法——电流计在电压计的里侧,外接法——电流计在电压计的外侧。

接地电阻测量实验报告范文

接地电阻测量实验报告范文 为了了解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是否合格、保证安全运行,同时根据配电设备维护规程的有关规定,我部于20xx 年3月1日上午8:00 对乐民原料部弓角田煤矿各变配电点的接地及其各变压器对地绝缘情况进行测量试验。试验过程及试验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一、试验前的准备: 1、制订试验方案: 前期,我们组织机电队人员一起到现场查看接地装置,查找接地极的适合试验的位置,制订、讨论、修改试验方案,提出试验中的注意事项。 2、试验方法: 接地电阻表本身备有三根测量用的软导线,可接在E、P、C三个接线端子上。接在E端子上的导线连接到被测的接地体上,P端子为电压极,C端子为电流极(P、C都称为辅助接地极),根据具体情况,我们准备采用两种方式测量:(1)、将辅助接地极用直线式或三角线式,分别插入远离接地体的土壤中;(2)、用大于25cm×25cm的铁板作为辅助电极平铺在水泥地面上,然后在铁板下面倒些水,铁板的布放位置与辅助接地极的要求相同。两种方法我们都采取接地体和连接设备不 断开的方式测量,接地电阻电阻表将倍率开关转换到需要的量程上,用手摇发电机手柄,以每分钟120转/分以上的速度转时,使电阻表上的仪表指针趋于平衡,读取刻盘上

的数值乘以倍率即为实测的接地电阻值。 3、试验工具: 我们准备好ZC29B-2型接地电阻测试仪、ZC110D-10(0~2500MΩ)型摇表、万用表、铜塑软导线(BVR 1.5mm2)、测电笔、接地极棒和接地板等试验用具及棉纱等辅助材料。 二、试验过程: 1、3月1日上午,现场试验人员进行简单碰头,并进行分工:由帅锐进行测量、值班人员蔡富贵和彭余坤配合操作、陈应沫记录、班长方兴华负责监护; 2、8:45试验开始; 3、测量辅助接地极间及与测量接地体间的距离; 4、采取第一种方法,将接地极棒插入到土壤中并按照图纸接好线; 5、将测量接地体连接处与连接端子牢靠连接; 6、将导线与接地电阻表接好; 7、校正接地电阻表; 8、测量并记录数据;(试验数据见附表) 9、采取第二种方法,测量并记录数据; 10、整个试验过程结束。 恒鼎实业弓角田煤矿春季预防性试验设备外壳接地测试记录 恒鼎实业弓角田煤矿春季预防性试验变压器绝缘测试记录 使用仪器: ZC29B-2型接地电阻测试仪

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能力验证分析

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能力验证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23T14:08:00.9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潘钰 [导读] 摘要:目前,我国的科技发展十分迅速,我实验室参加了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组织的电线电缆产品——导体直流电阻试验的能力验证,通过样品预处理、直流电阻测试仪清零校准、测量、计算,分析了测量重复性、仪器仪表的准确度、环境温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导体直流电阻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扬州 225800 摘要:目前,我国的科技发展十分迅速,我实验室参加了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组织的电线电缆产品——导体直流电阻试验的能力验证,通过样品预处理、直流电阻测试仪清零校准、测量、计算,分析了测量重复性、仪器仪表的准确度、环境温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导体直流电阻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关键词:导体直流电阻;能力验证;不确定度 引言 随着GB50411-2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颁布,规范对建筑节能的要求不断提高,甚至电线电缆的要求也包括在建筑节能中。根据DBJ15-65-2009《广东省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0.2.2规定:低压配电系统选择电缆、电线截面积不得低于设计值,进场时应对其每芯导体电阻值进行见证取样送检,每芯导体电阻值应符合相关的规定。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机构的检测人员,在熟练掌握检测技术之余,还要能分析检测方法及其过程的科学性,分析检测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各个因素(误差来源),以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对样品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价。测量不确定度是说明测量水平的极其重要的指标,但在日常检测中,检测人员却很少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价,这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而影响到检测项目的合格判定。适逢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13年8月对具备导体电阻检测能力的实验室开展能力验证,笔者作为检测人员参与到了此次能力验证中。在此次能力验证中,对所提供样品的导体直流电阻进行了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最终测量结果满足要求,测量不确定度亦满足GB/T3048.4-2007中“型式试验时测量误差应不超过±0.5%”的要求,顺利通过了此次能力验证。本文将围绕能力验证中所提供样品的其中一芯导体进行导体电阻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并根据不确定度评定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希望对广大导体电阻检测人员有所帮助。 1检测 (1)检验设备。QJ36S直流电阻测试仪(上海双特电工仪器有限公司,是高精度、高性能微处理器控制的电阻测试仪。它的量程范围30mΩ~30Ω。可以测试0.1μΩ~30Ω的电阻,基本准确度0.02%);专用的四端测量夹具(四端夹具的外侧一对为电流电极,内侧一对为电位电极。电位接触由相当锋利的刀刃构成,且互相平行,均垂直于试样。每个电位接点与相应的电流接点之间的间距不小于试样断面周长的1.5倍);温度计(最小刻度为0.1℃);钢直尺(最小刻度为1mm)。(2)样品规格。一段长度约1.5米的电线。(3)样品预处理。样品两端去掉绝缘后放置20小时后检测(去除绝缘时应小心进行,防止损伤导体)。(4)试验环境。温度为15℃~25℃,空气湿度不大于85%。在试样放置和试验过程中,环境温度的变化应不超过1℃(温度计距离地面应不少于1m,距离墙面应不少于10cm,距离试样应不超过1m,且二者应大致在同一高度,并应避免受到热辐射和空气对流的影响)。(5)直流电阻测试仪清零校准。按“清零”键进入准备清零界面,在开始清零前请按正确的测试端短路方法连接测试夹,按“确定”开始清零。清零完毕后仪器返回测试状态。(6)测试条件。测试电流0.2A,环境温度20℃±1℃。(7)测量。每次测量用不同方向的电流分别对试样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取其平均值(每个样品正负电流需进行两次测量,试验结果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测量数据和结果均保留三位小数。导体温度(环境温度)精确至小数点后一位数字)。(8)20℃时每 公里长度导体直流电阻值换算公式:公式中,R20为20℃时每公里长度导体直流电阻值(Ω/km);Rt为t℃时L长电缆的导体直流电阻实测值(Ω);t为测量时的导体温度(环境温度)(℃);α20为导体材料20℃时的电阻温度系数,α20=0.00393(1/℃);L为样品的测量长度(1.000m)。(9)测量数据:实心导体样品的六次测量数据见表1。根据测量数据,可得单次测量的实验标准偏差为: 。 2不确定度分析 2.1截面积 通常对于同一规格(标称截面积)铜导体,实测截面积越大,该铜导体直流电阻就越小,反之实测截面积越小,该铜导体的直流电阻就越大。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电线电缆铜导体的生产效率,生产人员经常凭着多年工作经验使用称重法来测试铜导体的截面积,从而判断该铜导体直流电阻。采用不同截面积试生产了3根300mm2规格(标称截面积为300mm2)的铜导体,并对其导体直流电阻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可见,铜导体直流电阻受其截面积影响较大,且截面积越大,铜导体直流电阻就越小。因此,为确保铜导体直流电阻合格,必须按工艺标准要求的截面积生产铜导体。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人员可自行测试铜导体的截面积,只要生产的铜导体截面积不低于工艺标准要求,即可判定该导体直流电阻合格。 2.2评定标准不确定度 (1)由于读数不重复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A按A类评定如下:===)()(RsRuuA0.000166667(2)由系统影响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u按B类评定如下:①QJ36S直流电阻测试仪的测量不准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B1。根据校准证书,QJ36S直流电阻测试仪相对标准 不确定度为urel=8.6×10-4(k=2),6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R=1.722166667mΩ/m,其标准不确定度uB1为:②温度计的测量不准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B2。根据校准证书,0.1℃分度值的温度计扩展不确定度为U=0.3℃,假设温度t服从均匀分布,包含因子 =k3,其标准不确定度uB2为:③钢直尺的测量不准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B3。根据检定证书,长度1000mm,1mm 分度值的直尺最大允差为0.20mm,假设长度L服从均匀分布,包含因子=k3,其标准不确定度uB3为: 2.3电桥带来的不确定度 0.05级电桥最大量程为200mΩ时的基本误差极限±(0.1%Rx+ 0.02%Rm)Ω,此时的基本误差极限绝对值为0.0%Ri+0.02%Rm=63.64μΩ

导体结构及直流电阻

导体直流电阻 Resistance of Conductor (摘自DINVDE0295, IEC60228和HD383) 铜导体普通线(?/km)铜导体镀锡线(?/km)焊接电缆(?/km) 标称截面积 mm2Class 1 and 2 Class 5 and 6 Class 1 and 2Class 5 and 6 铜导体普通线铜导体镀锡线 0.05 -~380 -~392 -- 0.08 -~237 -~244 -- 0.11 -~170 -~175 -- 0.126 -~150 -~155 -- 0.14 -~134 -~138 -- 0.22 -~96 -~99 -- 0.25 -~76 -~79 -- 0.34 -~53 -~56 -- 36.7 40.1 -- 39.0 0.5 36.0 26.7 -- 24.8 26.0 0.75 24.5 18.2 20.0 -- 19.5 1.0 18.1 12.2 13.7 -- 13.3 1.5 1 2.1 7.56 8.21 -- 7.98 2.5 7.41 4.70 5.09 -- 4.95 4.0 4.61 3.39 -- 3.11 3.30 6.0 3.08 1.84 1.95 -- 1.91 10.0 1.83 1.16 1.24 1.16 1.19 16.0 1.15 1.21 0.734 0.795 0.758 0.780 25.0 0.727 0.780 0.529 0.565 0.536 0.552 0.554 35.0 0.524 0.391 0.393 0.379 0.390 50.0 0.387 0.386 0.270 0.277 0.268 0.276 0.272 70.0 0.268 0.195 0.210 0.198 0.204 95.0 0.193 0.206 120.0 0.153 0.161 0.154 0.164 0.155 0.159 150.0 0.124 0.129 0.126 0.132 0.125 0.129 185.0 0.0991 0.106 0.100 0.108 0.102 0.105 240.0 0.0754 0.0801 0.0762 0.0817 -- 0.0641 0.0607 0.0654 -- 300.0 0.0601 0.0486 0.0475 0.0494 -- 400.0 0.0470 这些数据摘自DIN VDE0295(等效于国际标准IEC60228和HD383),按照截面积0.5mm2开始,每束导体 的单线直径不允许超过列出的最大值(参考DIN VDE0295),因此要求导线的最大电阻不允许超过在20℃成 束导体的最大电阻值。

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量的误差分析

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量的误差分析 摘要:对于电线电缆产品,根据GB/T3048.4-2007标准要求和实际检测工作,对电线电缆中导体电阻项目的原理、实验过程、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及检测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线电缆;直流电阻;截面积;电流;温度 引言 在诸多电线电缆质量检验项目中,导体电阻是重要的检测项目之一。实际检测过程中往往由于忽略某些因素,导致测量结果的偏离。本文通过多年检测实践,分析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1.概述 电线电缆直流电阻测量的依据是GB/T3048.4-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实验方法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试验的方法如下:从被测电线电缆上按要求切取不小于1m的试样,去除试验导体外表的绝缘、护套或其他覆盖物,露出导体。在试样接入测量系统前,清洁其连接部位的导体表面,去除附着物和油污,连接处表面的氧化层尽可能除尽后,将导体试样固定在专用四端卡具上,双臂电桥的四个测试端与导体两端可靠连接后闭合直流电源开关,仪器完成预热后开始测量。调节电桥平衡。读取电桥读数,记录至少四位有效数字,关闭试验电源后准确测量卡具间被测导线的实际长度,记录环境温度,将测量结果换算到20℃时1km导体长度的电阻数值作为最终的报出值。 2.系统误差 一般情况下,我们检测的样品的导体电阻都远小于1Ω/m,通常采用双臂电桥和专用的四端测量卡具,再配合试样、标准电阻、检流计、变阻器、电流表、连接导线、开关、温度计等实验器材,组合成一个测量系统进行检测。不难看出,检测设备的精度、检定及校准是造成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如何减少系统误差呢?我们应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检定和校准,以保证所有设备的精度都能满足检测的需要。使用双臂电桥时,标准电阻和试样间的导线电阻应明显小于标准电阻和试样的电阻。否则应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补偿,如导线补偿,使线圈和引线阻值比例达到足够平衡。对卡具的要求是每个电位接点与相应的电流接点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试样截面周长的1.5倍。 3.过程误差 过程误差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方法误差,就是在整个测量过程中,由于方法使用不当,或测量程序出错为导致的误差。标准中,对导体电阻的检测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一)取样。试样的制备很重要,涉及到试样表面处理、电流引入方式、

电桥测电阻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掌握惠斯通电桥测量电阻的原理及操作方法,理解单臂电桥测电阻的“三端”法接线的意义; 2、掌握开尔文电桥测量电阻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3、熟悉综合性电桥仪的使用方法及电桥比率和比率电阻的选择原则。 实验原理 电阻是电路的基本元件之一,电阻的测量是基本的电学测量。用伏安法测量电阻,虽然原理简单,但有系统误差。在需要精确测量阻值时,必须用惠斯通电桥,惠斯通电桥适宜于测量中值电阻(1~106Ω)。 惠斯通电桥的原理如图1所示。标准电阻R 0、R 1、R 2和待测电阻R X 连成四边形,每一条边称为电桥的一个臂。在对角A 和C 之间接电源E ,在对角B 和D 之间接检流计G 。因此电桥由4个臂、电源和检流计三部分组成。当开关K E 和K G 接通后,各条支路中均有电流通过,检流计支路起了 沟通ABC 和ADC 两条支路的作用,好象一座“桥”一样,故称为“电桥”。适当调节R 0、R 1和R 2的大小,可以使桥上没有电流通过,即通过检流计的电流I G = 0,这时,B 、D 两点的电势相等。电桥的这种状态称为平衡状。 图6-l 惠斯通电桥原理图 态。这时A 、B 之间的电 势差等于A 、D 之间的电势差,B 、C 之间的电势差等于D 、C 之间的电势差。设ABC 支路和ADC 支路中的电流分别为I 1和I 2,由欧姆定律得 I 1 R X = I 2 R 1 I 1 R 0 = I 2 R 2 两式相除,得 102 X R R R R = (1) (1)式称为电桥的平衡条件。由(1)式得 1 02 X R R R R = (2) 即待测电阻R X 等于R 1 / R 2与R 0的乘积。通常将R 1 / R 2称为比率臂,将R 0称为比较臂。 2.双电桥测低电阻的原理 图1

电容电阻测量实验报告

电容、电阻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1、掌握电容测量的方案,电容测量的技术指标 2、学会选择正确的模数转换器 3、学会使用常规的开关集成块 4、掌握电阻测量的方案,学会怎样达到电阻测量的技术指标 实验原理: 一、数字电容测试仪的设计 电容是一个间接测量量,要根据测出的其他量来进行换算出来。 1)电容可以和电阻通过555构成振荡电路产生脉冲波,通过测出脉宽的时间来测得电容的值 T=kR C K和R是可知的,根据测得的T值就可以得出电容的值 2)电容也可以和电感构成谐振电路,通过输入一个信号,改变信号的输入频率,使输入信号和LC电路谐振,根据公式W=1/ √LC就可以得到电容的值。 二、多联电位器电阻路间差测试仪的设计 电阻是一个间接测试量,他通过测得电压和电流根据公式R=U/I得出电阻的值 电阻测量分为恒流测压法和恒压测流法两种方法 这两种方法都要考虑到阻抗匹配的问题 1)恒流测压法 输入一个恒流,通过运放电路输出电压值,根据运放电路的虚断原理得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值,就可以得出待测电阻的阻值。 2)恒压测流法 输入一个恒压,通过运放电路算出电流值,从而得出电阻值 方案论证:数字电容测试仪 用555组成的单稳电路测脉宽 用555构成多谐振荡器产生触发脉冲 多谐振荡器产生一个占空比任意的方波信号作为单稳电路的输入信号。 T1=0.7*(R1+R2)*C T2=0.7*R2*C 当R2〉〉R1时,占空比为50% 单稳电路是由低电平触发,输入的信号的占空比尽量要大 触发脉冲产生电路

电容测试电路 Tw=R*Cx*㏑3

R为7脚和8脚间的电阻和待测电容Cx构成了充放电回路,这个电阻可以用一个拨档开关来选择电容的测试挡位。当待测电容为一大电容时,选择一个小电阻;当电容较小时,选择一个较大的电阻。使输出的脉宽不至于太大或者太小,用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速度。 R*C不能取得太小,R*C*㏑3≥T2,如果R*C取得太小,使得充放电时间太小,当来一个低电平时,电路迅速充电完毕,此时输入信号仍然处于低电平状态,输出电压为高电平,此时的脉宽就与RC无关,得到的C值就不是所要测的电容值。 仿真波形: 、 从仿真波形可以看出Tw=1.1058ms 根据公式Tw=1.1*R*C可以得出C=100uf 多联电位器电阻路间差测试仪设计方案 软件设计流程图 主程序流程图:

最新导线截面积、导体电阻检测

导线截面积、导体电 阻检测

一.目的 检测建筑外窗保温性能,指导检测人员按规程正确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科学、准确。 二.检测参数及执行标准 导线截面积、导体电阻 执行标准 GB50411-2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T3048.4-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筑低压配电系统的电缆、电线。 四.职责 检测员必须执行国家标准,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边做试验,边做好记录,编制检测报告,并对数据负责。 五.样本大小及抽样方法 同厂家各种规格总数的10%,且不少于2个规格;每个规格送样三根,每根不少于1.2米。 六.仪器设备 直流电阻测试仪:型号:SB2230。 七.环境条件 试验在温度20℃±1℃,相对湿度小于85%的条件下进行。试验前将全部试样在该环境下放置一天以上。

八.试验步骤及数据处理 1、从被试电线电缆上切取长度不小于1.2米的试样,安装在电桥架上并拉直。 2、按仪器说明书连接好电路,接通电源预热60min 即可进行测量,直接读数x R 单位为Ω。 3、结果按下式计算: 20R =t x K R L 1000? 式中:20 R --20℃时每公里长度电阻值,单位为Ω/km ; x R --t ℃时L 长电缆的实测电阻值,单位为Ω; t K --测量环境温度为t ℃时的电阻温度校正系数; L --试样的长度为1m 。 在t ℃时测量导体电阻校正到20℃时的温度校正系数t K 4、导线截面积测定 现按测量直径的方法进行 如有2009新标准则按新标准做。 九.检验结果的判定 低压配电系统选择的电缆、电线截面不得低于设计值,截面和每芯导

巨磁电阻实验报告

巨磁电阻实验报告 【目的要求】 1、 了解GMR 效应的原理 2、 测量GMR 模拟传感器的磁电转换特性曲线 3、 测量GMR 的磁阻特性曲线 4、 用GMR 传感器测量电流 5、 用GMR 梯度传感器测量齿轮的角位移,了解GMR 转速(速度)传感器的原理 【原理简述】 根据导电的微观机理,电子在导电时并不是沿电场直线前进,而是不断和晶格中的原子产生碰撞(又称散射),每次散射后电子都会改变运动方向,总的运动是电场对电子的定向加速与这种无规散射运动的叠加。称电子在两次散射之间走过的平均路程为平均自由程,电子散射几率小,则平均自由程长,电阻率低。电阻定律 R=ρl/S 中,把电阻率ρ视为常数,与材料的几何尺度无关,这是因为通常材料的几何尺度远大于电子的平均自由程(例如铜中电子的平均自由程约34nm ),可以忽略边界效应。当材料的几何尺度小到纳米量级,只有几个原子的厚度时(例如,铜原子的直径约为0.3nm ),电子在边界上的散射几率大大增加,可以明显观察到厚度减小,电阻率增加的现象。 电子除携带电荷外,还具有自旋特性,自旋磁矩有平行或反平行于外磁场两种可能取向。早在1936年,英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N.F.Mott 指出,在过渡金属中,自旋磁矩与材料的磁场方向平行的电子,所受散射几率远小于自旋磁矩与材料的磁场方向反平行的电子。总电流是两类自旋电流之和;总电阻是两类自旋电流的并联电阻,这就是所谓的两电流模型。 在图2所示的多层膜结构中,无外磁场时,上下两层磁性材料是反平行(反铁磁)耦合的。施加足够强的外磁场后,两层铁磁膜的方向都与外磁场方向一致,外磁场使两层铁磁膜从反平行耦合变成了平行耦合。电流的方向在多数应用中是平行于膜面的。 无外磁场时顶层磁场方向 无外磁场时底层磁场方向 图 2 多层膜GMR 结构图 图3是图2结构的某种GMR 材料的磁阻特性。由图可见,随着外磁场增大,电阻逐渐减小,其间有一段线性区域。当外磁场已使两铁磁膜完全平行耦合后,继续加大磁场,电阻不再减 图3 某种GMR 材料的磁阻特性 磁场强度 / 高斯 电阻 \ 欧姆

关于铜铝导线电阻

关于铜铝导线电阻 电阻率是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电阻特性的物理量。某种材料制成的长1米、横截面积是1平方毫米的导线的电阻,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2)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率的单位是欧姆·米,常用单位是欧姆·平方毫米/米。 (3)说明 ①电阻率ρ不仅和导体的材料有关,还和导体的温度有关。在温度变化不大的范围内,:几乎所有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作线性变化,即ρ=ρo(1+at)。式中t是摄氏温度,ρo是O℃时的电阻率,a是电阻率温度系数。 ②由于电阻率随温度改变而改变,所以对于某些电器的电阻,必须说明它们所处的物理状态。如一个220 V 1OO W电灯灯丝的电阻,通电时是484欧姆,未通电时只有40欧姆左右。 ③电阻率和电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电阻率是反映物质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属性,电阻是反映物体对电流阻碍作用。 下表是几种金属导体在20℃时的电阻率. 材料电阻率(Ω m) (1)银1.6 × 10-8 (5)铂1.0 × 10-7 (9)康铜 5.0 × 10-7 (2)铜1.7 × 10-8 (6) 铁 1.0 × 10-7 (10)镍铬合金1.0 × 10-6 (3)铝2.9 × 10-8 (7)汞9.6 × 10-7 (11)铁铬铝合金1.4 × 10-6 (4)钨5.3 × 10-8 (8)锰铜4.4 × 10-7 (12) 铝镍铁合金1.6 × 10-6 (13)石墨(8~13)×10-6 可以看出金属的电阻率较小,合金的电阻率较大,非金

属和一些金属氧化物更大,而绝缘体的电阻率极大.锗,硅,硒,氧化 铜,硼等的电阻率比绝缘体小而比金属大,我们把这类材料叫做半导体。 总结:常态下(由表可知)导电性能最好的依次是银,铜,铝,这三种材料是最常用的,常被用来作为导线等,其中铜用的最为广,几乎现在的导线都是铜的(精密仪器,特殊场合除外)铝线由于化学性质不稳定容易氧化已被淘汰.银导电性能最好但由于成本高很少被采用,只有在高要求场合才被使用,如精密仪器,高频震荡器,航天等...顺便说下金,在某些场合仪器上触点也有用金的,那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稳定故采用,并不是因为其电阻率小所至. 如果把各种材料制成长1米、横截面积1平方毫米的导线,在20℃时测量它们的电阻(称为这种材料的电阻率)并进行比较,则银的电阻率最小,其次是按铜、铝、钨、铁、锰铜、镍铬合金的顺序,电阻率依次增大。 铝导线的电阻率是铜导线的1.5倍多,它的电阻率ρ=0.0294Ωmm2/m,铜的电阻率 ρ=0.01851 Ω·mm2/m,电阻率随温度变化会有一些差异。 铜包铝漆包线的直流电阻率约为纯铜线的1.5倍,阻值相同时,铜包铝线重量约为纯铜线的1/2;根据“趋肤效应”计算,在5MHZ以上高频时,电阻率与纯铜线相同; ρ铜=1.5*ρ铝ρ铝=0.0294Ωmm2/mρ铝=0.01851 Ω·mm2/m R=p*l/s(p—电阻率查表求;l—电阻长度;s—与电流垂直的电阻截面面积) 导线规格 常用的有:1、1.5、2.5、4、6、10、16、25、35、50、70、95、120、150、185、240平方毫米。 不常用的有:0.5、0.75、300、400、500平方毫米等。

接地电阻的测量实验报告

湘潭大学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专业):采矿工程**班 课程:矿山电工学 实验名称:接地电阻的测量 实验日期:2013年12月4日

实验四接地电阻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使学生掌握接地的种类、意义与接地方法。 2、使学生熟悉接地电阻测量仪的使用方法与测量方法。 二、主要知识点: 1、接地的概念与作用: 接地是电力系统为了满足系统运行的需要和保护设备或人身安全而常用的一种技术。接地靠接地装置来实现。接地装置主要由下列两部分组成: (1)接地体。接地体又叫做接地极,是指埋入地中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 (2)接地线。接地线是指电力设备与接地体相连接的金属导线。 接地体又分为人工接地体与自然接地体两种。人工接地体是指专门敷设的金属导体接地极,自然接地体是指直接与大地接触的各种金属构件,如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金属导管等。被水泥包围住的导体只要是埋在地中也算接地体,因为受潮后的水泥的导电能力和上壤差不多。 电力系统的接地可分为正常接地和故障接地两类,正常接地又可分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两种。工作接地是为了满足系统运行的需要而装设的接地;其作用如下: ⑴降低人体的接触电压。在中性点绝缘的系统中,当一相接地,而人体又触及加一相时,人体所受到的接触电压将超过相电压而成为线电压,即为相电压的√3倍。当中性点接地时,因中性点的接地电阻很小,或近似于零,与地间的电位差亦近似于零,这时当一相碰地,而人体触及加一相时,人体的接触电压接近或等于相电压,因此降低了人体的接触电压。 ⑵迅速切断故障设备。在中性点绝缘系统中,当一相接地时接地电流很小,因此,保护设备不能迅速动作切断电流,故障将长期持续下去,对人体是危险的。 在中性点接地系统中就不同了,当一相接地时,接地电流成为很大的单相短路电流,保护设备能准确而迅速动作切断电源,使人体不致有触电危险。 ⑶降低电气设备和电力线路的设计绝缘水平。 如上所述,因中性点接地系统中一相接地时,其它两相的对地电压不会升高至相电压的√3倍,而是近似于或等于相电压。因此在中性点接地系统中,电气设备和线路在设计时,其绝缘水平只按相电压考虑。故降低了建设费用,节约了投资。 保护接地主要包括有防止人身触电的保护接地、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及防电磁场屏蔽接地等。 故障接地是指电力设备的带电体与大地之间的绝缘遭受损坏时,导体与大地相接触,电流直接流入大地(短路)。如电力设备的对地绝缘损坏,发生击穿,对地(外壳)短路,或者电场线路绝缘子闪络、断线、导线接地短路等,都是故障接地。 理论上,接地电阻越小,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就越低,对人身越安全.但要求接地电阻越小,则人工接地装置的投资也就越大,而且在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不易做到。在实践中,可利用埋设在地下的各种金属管道(易燃体管道除外)和电缆金属外皮以及建筑物的地下金属结构等作为自然接地体。由于人工接地装置与自然接地体是并联关系,从而可减小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减少工程投资。 在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四线制中,零线常采用重复接地。 在有重复接地的低压供电系统中,当发生接地短路时,能降低零线的对地电压;当零线断线发生断裂时,能使故障程度减轻,照明线路能避免因零线断线而引起的烧毁灯泡的

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量误差分析

电线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量误差分析 在诸多电线电缆质量检验项目中,电线电缆导体电阻是重要的检测项目之一。实际检测过程中往往由于忽略某些因素,导致测量结果的偏离。对于电线电缆产品,根据GB/T3048.4-2007标准要求和实际检测工作,对电线电缆中电线电缆导体电阻项目的原理、实验过程、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及检测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文章通过多年检测实践,分析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标签:电线电缆;直流电阻;横截面积;电流;温度 1 概述 电线电缆直流电阻测量的依据是GB/T3048.4-2007《电线电缆电性能实验方法第4部分:导体直流电阻试验》。试验的方法如下:从被测电线电缆上按要求切取不小于1m的试样,去除试验导体外表的绝缘、护套或其他覆盖物,露出导体。在试样接入测量系统前,清洁其连接部位的导体表面,去除附着物和油污,连接处表面的氧化层尽可能除尽后,将导体试样固定在专用四端卡具上,双臂电桥的四个测试端与导体两端可靠连接后闭合直流电源开关,仪器完成预热后开始测量。调节电桥平衡。读取电桥读数,记录至少四位有效数字,关闭试验电源后准确测量卡具间被测导线的实际长度,记录环境温度,将测量结果换算到20℃时1km导体长度的电阻数值作为最终的报出值。 2 系统误差 一般情况下,我们检测的样品的电线电缆导体电阻都远小于1Ω/m,通常采用双臂电桥和专用的四端测量卡具,再配合试样、标准电阻、检流计、变阻器、电流表、连接导线、开关、温度计等实验器材,组合成一个测量系统进行检测。不难看出,检测设备的精度、检定及校准是造成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如何减少系统误差呢?我们应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检定和校准,以保证所有设备的精度都能满足检测的需要。使用双臂电桥时,标准电阻和试样间的导线电阻应明显小于标准电阻和试样的电阻。否则应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补偿,如导线补偿,使线圈和引线阻值比例达到足够平衡。对卡具的要求是每个电位接点与相应的电流接点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试样截面周长的1.5倍。 3 过程误差 过程误差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方法误差,就是在整个测量过程中,由于方法使用不当,或测量程序出错为导致的误差。标准中,对电线电缆导体电阻的检测做出了明确的规定。(1)取样。试样的制备很重要,涉及到试样表面处理、电流引入方式、卡具型式等。基本技术路线是减小绞合导体中因单线表面状况接触电阻的影响,使得每根单线中的分布电流均匀,以提高测量准确度。截取试样的长度应不小于1m,一边卡具之间的距离是1m,两个卡具20cm,所以我们一般取样

电阻测量的设计实验报告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实验项目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成 绩 日 期 年 月 日 【实验目的】 1.掌握减小伏安法测量电阻的方法误差和仪表误差的方法; 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2.根据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合理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参数; 3.根据给定实验仪器合理设计变形电桥电路(或电压补偿测量电路)测量电阻。 【实验仪器】 直流稳压电源、伏特表、毫安表、被测电阻、滑线变阻器(或电位器)2个、电阻箱2只、开关式保护电阻、开关。 【实验原理】 1.方法误差 根据欧姆定律,测出电阻R x 两端的电压U ,同时测出流过电阻R x 的电流I ,则待测电阻值为 I U R x = 测 (24-1) 通常伏安法测电阻有两种接线方式:电流表内接法和电流表外接法。由于电表内阻的存在,这两种方法都存在方法误差。 在内接法测量电路中(如图24-1所示),电流表的读数I 为通过电阻R x 的电流I x ,但电压表的读数U 并不是电阻R x 的两端电压U x ,而是U=U x +U A ,所以实验中测得的待测电阻阻值为 A x A x x R R I R R I I U R +=+== ) (内 式中R A 是电流表的内阻。它给测量带来的相对误差为 x A x x R R R R R E = -= 内内 (24-2) 内接法测量待测电阻阻值的修正公式 A x R I U R -= 。 (24-3) 在外接法测量电路中(如图24-2所示),电压表的读数U 等于电阻R x 的两端电压U x ,但电流表的读数I 并不是流过R x 的电流I x ,而是I=I x +I V ,所以实 验中测得的待测电阻阻值为 图24-1 内接法 图24-2 外接法

双臂电桥测低电阻实验报告

《基础物理》实验报告 学院:国际软件学院专业:数字媒体技术2011 年 6 月3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测量低电阻的特殊性。 2.掌握双臂电桥的工作原理。 3.用双臂电桥测金属材料(铝.铜)的电阻率。 二、实验原理 我们考察接线电阻和接触电阻是怎样对低值电阻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例如用安培表和毫伏表按欧姆定律R=V/I测量电阻Rx,电路图如图1 所示, 考虑到电流表、毫伏表与测量电阻的接触电阻后,等效电路图如图2所示。 由于毫伏表内阻Rg远大于接触电阻R i3和R i4,因此他们对于毫伏表的测量影响可忽略不计,此时按照欧姆定律R=V/I得到的电阻是(Rx+ R i1+ R i2)。当待测电阻Rx小于1时,就不能忽略接触电阻R i1和R i2对测量的影响了。 因此,为了消除接触电阻对于测量结果的影响,需要将接线方式改成下图3方式,将低电阻Rx以四端接法方式连接,等效电路如图4 。此时毫伏表上测得电眼为Rx的电压降,由Rx = V/I即可准测计算出Rx。接于电流测量回路中成为电流头的两端(A、D),与接于电压测量回路中称电压接头的两端(B、C)是各自分开的,许多低电阻的标准电阻都做成四端钮方式。

根据这个结论,就发展成双臂电桥,线路图和等效电路图5和图6所示。标准电阻Rn电流头接触电阻为R in1、R in2,待测电阻Rx的电流头接触电阻为R ix1、R ix2,都连接到双臂电桥测量回路的电路回路内。标准电阻电压头接触电阻为R n1、R n2,待测电阻Rx电压头接触电阻为R x1、R x2,连接到双臂电桥电压测量回路中,因为它们与较大电阻R1、R 2、R3、R相串连,故其影响可忽略。 由图5和图6,当电桥平衡时,通过检流计G的电流I G = 0, C和D两点电位相等,

铜屏蔽层电阻和导体电阻比的试验方法

铜屏蔽层电阻和导体电阻比的试验方法 1.1 用双臂电桥测量在相同温度铜屏蔽层和导体的直流电阻。 1.2 当前者与后者之比与投运前相比增加时,表明铜屏蔽层的直流电阻增大,铜屏敝层有可能被腐蚀;当该比值与投运前相比减少时,表明]附件中的导体连接点的接触电阻有增大的可能。 2.1 交叉互联系统试验方法和要求 2.2 交叉互联系统除进下列定期试验外,如在交叉互联火段内发生故障,则也应对该大段进行试验。如交义互联系统内直接接地的接头发生故障时,则与该接头连接的相邻两个大段都应进行试验。 2.3 电缆外护套、绝缘接头外护套与绝缘夹板的直流耐压试验:试验时必须将护层过电压保护器断开。在互联箱中将另一侧的三段电缆金属套都接地,使绝缘接头的绝缘夹板也能结合在一起试验,然后在每段电缆金属屏蔽或金属套与地之间施加直流电压5kV(交接时施加直流电压l0kV),加压时间1min,不应击穿。 3 非线性电阻型护层过电压保护器试验方法如下: a) 碳化硅电阻片:将连接线拆开后,分别对三组电阻片施加产品标准规定的直流电压后测量流过电阻片的电流值。这三组电阻片的直流电流值应在产品标准规定的最小和最大值之间。如试验时的温度不是20℃,则被洲电流值应乘以修正系数(120一t) / 100(t 为电阻片的温度,℃); b) 氧化锌电阻片:对电阻片施加直流参考电流后测量其压降,即直流参考电压,其值应在产品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 c) 非线性电阻片及其引线的对地绝缘电阻:将非线性电阻片的全部引线并联在一起与接地的外壳绝缘后,用1000V 兆欧计测量引线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其值不应小于10 MΩ 4.互联箱试验方法如下: a) 接触电阻:本试验在作完护层过电压保护器的上述试验后进行。将闸刀(或连接片)恢复到正常工作位置后,用双臂电桥测量闸刀(或连接片)的接触电阻,其值不应大于20μΩ; b) 闸刀(或连接片)连接位置:本试验在以上交义互联系统的试验合格后密封互联箱之前进行,连接位置应正确。如发现连接错误而重新连接后,则必须重测闸刀(或连接片)的接触电阻。

电线电缆用导体直流电阻不合格的因素

电线电缆用导体直流电阻不合格的因素 六是线芯结构不合理(主要是指紧压线芯)等。解决的方法:成品直流电阻的水平,即越接近国家标准中所规定的直流电阻值越好,但由于目前,我们的工艺水平、管理水平、设备状况和国外发达国家比还有差距,所以,一般的成品电阻余量都在 3~5%,有的余量达10%,这样材料耗用很大,经济效益明显下降。我们目前的水平控制在1~3%的电阻余量是可行的。降低材料的消耗是我们的长期目标。第一,电阻的测量,可采用在线电阻测量法,即在绞合电缆的导体时,就测量导体的直流电阻,(仪器可换算成20℃时直流电阻值),这样我们就可以预先设定电阻值,余量大时可调整线芯的截面,余量小时可加大导线截面,这样就不会造成在成品时才发现直流电阻值不合格,而造成损失。第二,最小截面的设定法,对紧压线芯最小截面的设定,按下式进行。S压=ρ20K1K2K3R20 mm2式中,S压紧压线芯称重最小截面,mm ρ20金属材料20℃时的电阻率,Ωmm2/mR20标准中规定的成品最大直流电阻值,Ω/KmK1平均绞入系数,一般来讲,紧压系数节距比较小可取1、01 50、91,K2可选用1、02、塑力缆用扇形紧压线芯,紧压系数为0、8 51、012。架空绝缘用紧压一般为0、8

11、012。K3成缆系数,一般为1、006—1、008第三,工艺线路定位法,也就是说:杆料生产厂家、规格、型号固定,拉制设备及工艺固定,退火设备及工艺固定,绞线、压型工艺及工艺准备固定,一旦工艺试成功后,稳定性很高,全部在控制范围内,一旦成品直流电阻出现波动,原因分析比较容易,解决起来也比较容易。当然影响成品电阻的原因还有不少,紧压线芯结构设计不合理,也会造成波动(主要由于测量不准所致),线芯变色、测量误差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摸索和试验。

直流电压、电流和电阻的测量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指导老师: 张冶沁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直流电压、电流和电阻的测量 实验类型: 电路实验 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直流电源、测量仪表以及数字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2.掌握测量直流电压、电流和电阻的直接测量方法; 3.了解测量仪表量程、分辨率、准确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4.学习如何正确表示测量结果。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数字式仪表测量误差计算方法 数字显示的直读式仪表,其误差常用下列三种方式表示: m m =a%x =a%x b%x =a%x b%x ?±±?±±?±±±()几个字()()()()几个字 式中,x 为被测量的指示值;x m 为仪表满偏值,也就是仪表量程;a 为相对误差系数;b 为误差固定项。 从上述三种表达式可知,数字表的误差主要由与被测值大小有关的相对量和与被测量大小无关的固定量以及显示误差共同组成。其中,前者是由于仪表基准源、量程放大器、衰减器的衰减量不稳定及校准不完善的非线性等因素引起的误差;后者包括仪表零点漂移、热电势、量化误差和噪声引起的误差。 2.电路基本测量方法。 直接测量的结果表示为: c x u ±(P )。其中, x :n 次测量的平均值;c u :合成不确度;P :置信概率。 3.数字万用表测量误差的计算方法。 将直流电压表跨接(并接)在待测电压处,可以测量其电压值。直流电压表的正负极性与电路中实际电压极性相对应时,才能正确测得电压值。 电流表则需要串联在待测支路中才能测量在该支路中流动的电流。电流表两端也标有正负极性,当待测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流到“负”时,电流表显示为正值。 直流仪表的测量误差通常由其说明书上的计算公式给出,与测量值以及量程大小有关。 4.电阻的测量 电阻的直接测量通常可用万用表(电阻表)、电桥、电参数测量仪LCR 来测量。电阻的测量误差由该仪表说明书上的计算公式给出,与测量值以及量程大小有关。 三、主要仪器设备 1.数字万用表; 2.电工综合实验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